『壹』 关于如何在RAID软磁盘阵列上搭建linux系统的方法
我最近新配了台电脑,准备装个双系统,windows用来打游戏,linux用来写代码,是不是很完美!然后专门买了两块1T硬盘,想用来搭建RAID0,使用并行I/O来提升电脑的性能。
我在选主板的时候刻意选了支持RAID的主板,msi B85-G43 GAMING,能用msi的super raid技术,但是买来之后发现,这东西的驱动是exe程序,呵呵,主板支持的只是个伪raid,只能在windows下使用,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在windows中使用raid,毕竟只是拿来日常休闲的系统,linux上得追求性能,所以在linux上使用软RAID来实现。那么这时候就有读者问了,如何在RAID软磁盘阵列上搭建linux系统!这里就由我给大家 说说 如何搭建 方法 吧:
首先在第一块磁盘上装上windows 8,给100G的主分区作为C盘,硬盘其余部分先不动,等装好系统再规划硬盘。
系统装好后,使用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 Home Edition 7.0来规划硬盘。直接上图,后面解释。
总共1.86T,
windows:
100G系统分区,主分区
231.5G游戏安装
200G下载文件
200G下载游戏
150G安装软件
150G工具
共用硬盘:
100G文档
331.5G各种音乐,电影,图片
linux:使用最新的fedora20
300M boot分区,主分区,不使用raid,因为grub2目测不支持raid,所以将boot单独分出来
300M boot备份分区,主分区,备份一个boot分区,出现意外时可以使用这个分区引导
3.6G swap分区,swap0 + swap1,各1.8G,分布在两个硬盘上
20G 挂载到/,sys0 + sys1,各10G
50G /usr, usr0 + usr1,各25G
25G /home,home0 + home1,各12.5G
50G /var, var0 + var1,各25G
20G /opt, opt0 + opt1,各10G
230.8G /data, data0 + data1,各115.4G,用于存放各种下载的软件,压缩包,虚拟机
至此,分区方案制定完成,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将windows分区分好,并把linux的400G按照以上的分区计划格式话成ext4文件系统,接下来就开始用live cd安装系统吧~
在U盘上刻fedora live cd安装系统
由于fedora的安装程序在磁盘分区时并没有选项直接选择RAID,所以我使用console来做RAID。
这里用到的工具是mdadm。
首先用su root切换到root用户,并用 fdisk -l 来查看目前的分区情况。
/dev/sda
/dev/sdb
可以观察到现在/dev/sda3和/dev/sdb1分别为boot 和 bootbak,这两个分区不用管
/dev/sda5-11分别和/dev/sdb5-11大小相同,所以这一部分就是我们用来做RAID的硬盘
制作swap分区
$ mdadm -Cv /dev/md0 -l0 -n2 /dev/sd{a,b}5$ mkfs.ext4 /dev/md0 这一步得做,不然在安装程序中无法看到md0这块硬盘,具体原因不明命令也可以写成 $ mdadm --create --verbose /dev/md0 --level=0 --raid-devices=2 /dev/sd{a,b}5 $ mkfs.ext4 /dev/md0
按照上面的写法,将其余分区也做成RAID分区,重启一次系统,再次进入live cd安装界面,在硬盘分区时就可以看到这几块RAID硬盘分区了。
选择某一个分区,在右边详细信息中填上挂载点,点击重新分区,选择ext4或者swap,然后点击更新设置。完成之后点击开始安装系统,一切就妥妥的了。
系统安装完后,用df -h可以查看到
使用 cat /proc/mdstat 来查看RAID分区的运行状态
最后,来测试一下RAID0的速度
首先安装 hdparm 测试工具,yum install hdparm.x86_64
使用hdparm -tT 设备名称 来测试,分别测试/dev/sda和/dev/md0,测试结果如下
RAID0的速度提升接近两倍,很不错的成绩~~觉得本文不错记得在 文章 下方给我点个赞哦。
『贰』 什么是raid,如何在linux系统中实现
应用场景
Raid大家都知道是冗余磁盘的意思(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可以按业务系统的需要提供高可用性和冗余性,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通过服务器的raid阵列卡来实现此功能。
通过硬件阵列卡实现raid具有可靠性高,性能好等特点,但是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硬件阵列卡固然好,如果大规模应用的话动辄几千上万的费用也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难道就没有既能保证数据安全,又能减少费用支持的IT方案吗?当然有,软raid就可以实现这一需求。
实现步骤
软raid比较依赖操作系统,所以他的劣势也显而易见,需要占用系统资源(主要是CPU资源)。目前在Linux和windows下软raid都比较常见了,Linux是通过mdadm实现的,windows下则在win2003之后通过磁盘管理来实现。
实验环境
一台centos 7.2 VM,主机名分别为host1,host1上挂载两块50G的数据盘,我们的实验就在这两块数据盘上完成。
P.S:需要强调的是生产环境下两块组raid的硬盘必须是同品牌同型号同容量的,否则极容易出现软raid失效的情况。
1.确认操作系统是否安装了mdadm软件
[root@host1 ~]# rpm -qa |grep mdadm
mdadm-3.3.2-7.el7.x86_64
2.对两块数据盘进行分区,并设置分区类型为raid
4.创建md0的配置文件
echoDEVICE/dev/sd{a,b}1>>/etc/mdadm.conf
mdadm-Evs>>/etc/mdadm.conf
mdadm运行时会自动检查/etc/mdadm.conf 文件并尝试自动装配,因此第一次配置raid后可以将信息导入到/etc/mdadm.conf 中。
5.使用/dev/md0
在/dev/md0上创建文件,然后挂载进行使用。
mkfs.ext4/dev/md0
『叁』 linux系统怎么加载raid驱动
一般情况想常用的服务器,ibm hp dell等,linux系统都会内置raid卡允动的,不需要自己安装驱动,至少我是很少碰见要装驱动的情况。如果发现安装时认不到硬盘。可以按照以下官方说明来安装驱动。有问题可以在上班时间HI我。都在线。
RHEL5, unlike previous RHEL version, requires additional steps for installing the OS onto an Intel(R) Embedded Server RAID Technology volume.
1) Create a RAID array using the Intel Embedded Server RAID Technology II RAID 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
2) Boot your system using RHEL disc one.
3) At boot prompt type “linux nostorage”
4) Proce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and you will see a screen which provides you with ?Add device? button.
5) Click “Add Device”, a list of all drivers will appear
6) Press F2 to select driver from floppy
7) Insert the floppy with the Installer DUD image
8 ) Select devic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floppy drive (sda in case of USB floppy)
9) After the driver is loaded the list of all drivers will appear again
10) Scroll down the driver list and select. Update megaide driver? in the list
11) Click OK
12) The driver will be loaded and the list of detected devices will appear
13) Click Done
14) Complete installation with RHEL CD
『肆』 如何在Linux系统下配置RAID1
首先 raid 是在 硬件底层做的磁阵
一般是在没安装操作系统时候做的,不同的机器进入 raid设置不一样
不如dell机器 重启后按ctrl+r ibm按f2等 进去 ,一步一步设置
『伍』 [Linux实用命令]-9-磁盘阵列(RAID)实例详解
这篇文章介绍几种常用的磁盘阵列技术(Raid0、Raid1、Raid4、Raid5、Raid10、Raid01),演示如何在CentOS7环境下使用mdadm命令去创建和维护磁盘阵列;RAID又称“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可以使用硬件和软件两种方式来实现,硬件RAID可以参考购买硬件时附带的参考手册,设置方法与软件RAID有差异;现如今软件RAID大多用作研究和熟悉RAID的工作方式。
Raid有"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的意思,就是利用多块廉价的硬盘组成磁盘组,让数据分部储存在这些硬盘里面,从而达到读取和写入加速的目的;也可以用作数据的冗余,当某块硬盘损毁后,其他硬盘可以通过冗余数据计算出损坏磁盘的数据,这样就提高了数据储存的安全性。
Raid0数据储存方法如下(假设有两块硬盘D1、D2):
特点:数据被并行写入每个磁盘,每个磁盘都保存了完整数据的一部分,读取也采用并行方式,磁盘数量越多,读取和写入速度越快。因为没有冗余,一个硬盘坏掉全部数据丢失。至少两块硬盘才能组成Raid0阵列。
容量:所有硬盘之和。
Raid1数据储存方法如下(假设有两块硬盘D1、D2):
特点:有数据冗余,可靠性强,D1、D2被写入相同的数据,其中D2可以作为D1的完整备份。读取时,从两块硬盘上并行读取,写入慢,读取快。任何一块硬盘坏掉不会丢失数据,至少两块硬盘并且两块硬盘大小相等才能组成Raid1阵列。
容量:所有硬盘容量之和的一半(一半写数据,一半用来做备份)。
Raid4数据储存方法如下(假设有三块硬盘D1、D2、D3):
特点:有数据冗余校验,可靠性强。其中任何一块硬盘坏掉都不会引起数据丢失,D1丢失时,D3根据校验和以及D2的数据进行逆运算,计算出D1的数据。但当写入大量数据时校验盘D3会是一个数据瓶颈,导致写入慢。只有当两块磁盘同时丢失时,数据才无法恢复。至少三块硬盘并且磁盘大小应该相等才能组成Raid4阵列(不常用)。
容量:所有硬盘容量之和减去其中一块硬盘的容量。
Raid5数据储存方法如下(假设有三块硬盘D1、D2、D3):
特点:采用奇偶校验,可靠性强,磁盘校验和被散列到不同的磁盘里面,增加了读写速率。只有当两块磁盘同时丢失时,数据才无法恢复,至少三块硬盘并且硬盘大小应该相等才能组成Raid5阵列。
容量:所有硬盘容量之和减去其中一块硬盘的容量,被减去的容量被分配到三块硬盘的不同区域用来存放数据校验信息。
Raid10(Raid1+Raid0)是现在比较常用的一种磁盘阵列级别,它的容错好,读写数据效率较高,但经费相对也较高。
Raid10数据储存方法如下(假设有四块硬盘D1、D2、D3、D4):
特点:备份和并发式存取数据,可靠性强。D1、D2组成一个阵列Raid1,其中D1是数据盘,D2是备份盘;D3、D4也组成一个Raid1,其中D3是数据盘,D4是备份盘;在这个基础上将D1、D2作为一个整体,将D3、D4也作为一个整体,这两个整体之间再组成一个Raid0阵列。这样不仅仅读取数据会非常快,并发写入的速度也会随着磁盘的增多而变快。至少四块硬盘并且每块硬盘大小应该相等才能组成Raid10阵列。
容量:所有硬盘容量之和的一半(一半写数据,一半用来备份数据)。
Raid01数据储存方法如下(假设有四块硬盘D1、D2、D3、D4):
特点:D1、D2组成一个阵列Raid0,D3、D4也组成一个阵列Raid0,D1、D2和D3、D4再组成一个Raid1。D1和D2作为数据盘阵列,D3和D4作为数据备份阵列,这种方式并不常用,至少四块硬盘并且每块硬盘大小应该相等才能组成Raid01阵列。
容量:所有硬盘容量之和的一半。
这一部分通过Linux上的mdadm命令来实现Raid10磁盘阵列。
实验环境为一台安装了5块硬盘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CentOS7,除系统所在硬盘(/dev/sda)外,其余四块20G的硬盘盘符分别为(/dev/sdb、/dev/sdc、/dev/sdd、/dev/sde);
主要用到的命令:mdadm;
CentOS7中mdadm默认已安装,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yum在线安装,如下:
到这里,实验的准备工作完成。
新创建的磁盘阵列默认是不能开机自启动的,需要手动创建一个配置文件,让系统在启动的时候自动启动Raid(经过测试,CentOS7并不需要创建这个配置文件,如果重启后磁盘阵列没有随机启动,请使用下面的方法配置一次):
可以在创建RAID的时候指定有几块冗余磁盘,当工作磁盘出现故障的时候,冗余磁盘自动启动,顶替出现故障的磁盘继续工作,请看下面的实例:
下面手动将一块磁盘标记为故障,看看冗余盘是否起作用:
假如/dev/sdc经过测试后发现没有问题,想要重新加入md0使用,可以在系统重启后,使用"mdadm /dev/md0 -a /dev/sdc"命令将它重新(添加)启用。
如果以后,想要加入一块新硬盘到这个raid10里作为备份盘,这块新硬盘需要和其他硬盘(或分区)保持相同的大小,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添加:
要想彻底清除RAID以及数据,请使用下面的方法:
『陆』 linux下如何做硬件RAID
一般LENOVO服务器是CTRL+M进RAID控制器里做RAID
之后就可以安装系统redhat 4 update 4以后的raid 驱动都很全,按正常安装就可以,不用自己再加载
下面来讲讲如何用优盘来挂载驱动的方法,此方法要在Linux下执行操作:
1.下载官网上的最新驱动。
2.例如解压压缩驱动包cpq_cciss-2.6.10-13.rhel4.i686.dd.gzgzip –d cpq_cciss-2.6.10-13.rhel4.i686.dd.gz
3.这个方法优盘驱动必须在Linux下制作,注意设备名/dev/sdx中的x是变量,具体就是优盘的设备名,千万别搞错了,这个操作会清空整个设备的数据的。#Cat xxxxxxxxxxxxxxxxxx.img /dev/sdx
或者
#dd if= xxxxxxxxxxxxxxxxxxx.i686.dd of=/dev/sdx
4.下面的方法就和软盘版一样了,在光盘启动到boot的时候,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加载驱动。linux dd
5.提示是否提供驱动磁盘
6.选择驱动磁盘的来源:如果为软驱则为 fd0, 如果usb 软驱或者 U 盘则为 sd 开头的,反正看具体的情况。提示插入驱动磁盘,此时按OK。
7.正在加载驱动,如果为 U 盘,则可能看不到此页面,因为速度很快就跳过了。
8.如果驱动不正确则提示如下:引用Failure to mount drive disk
如果驱动正确则提示加载 usb-storage ,此时驱动已经完全加载。完成一次加载后提示是否再加载其他存储驱动,如果已经加载完则选择NO。
『柒』 如何使用U盘在Linux上安装RAID驱动在安装Linux操作系统时,使用U
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Linux系统的步骤:
1、使用u深度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制作好的启动u盘
2、ghost win7 系统版镜像文件
第一步:制作完成权u深度u盘启动盘
第二步:下载Ghost Win7系统镜像文件包,存入u盘启动盘
第三步:电脑模式更改成ahci模式,不然安装完成win7系统会出现蓝屏现象
(1)正式安装步骤: u深度u盘启动盘连接到电脑,重启后出现开机界面时按下启动快捷键,等待系统进入u深度主菜单后,选取【02】运行U深度Win8PE装机维护版(新机器),回车键确认
(2)进入pe系统后,会自行弹出pe系统自带的系统安装工具"U深度PE装机工具",点击"浏览"选择u盘中存放的win7系统镜像文件,装机工具将会自动加载系统镜像包所需的安装文件,我们只要选择安装的磁盘分区,接着点击"确定"按键
(3)不对弹出的询问提示窗口进行修改,直接按下"确定"即可
(4)等待磁盘完成格式化后,将会进行win7镜像文件安装
(5)完成上述操作后,只需重启电脑进行后续安装即可,完成后续设置就能进入win7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