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如redhat或ubuntu
打开操作系统,切换到要修改的文件或目录的父目录。注意,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群进行更改。
接下来,为了举例,我复制/etc/rc.d下的文件到/tmp下,并切换到/tmp目录。
文件的基本权限分为三种:rwx,权限的对象也有三种:属主(u)、属组(g)、其他(o)。对于文件权限的修改,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指定对某一类用户添加(+)或删除(-)某一个权限。在不指定用户时,表示对所有用户修改某一个权限。
第二种是直接指定一个3位的8进制数,它的二进制表示的每一位分别表示该用户的某个权限,0表示没有权限,1表示有权限。
以上的命令只能修改对应的目录自身权限,不能修改目录内部文件的权限。如果要修改目录内部的权限,则使用-R选项,表示递归修改。
2. linux 怎么增大 /tmp的空间
一、在虚拟机中的linux使用mount 命令,
看是不是把tmp挂载到了内存,是的话,修改/etc/fstab,不挂载/tmp;
二、如果/tmp没有挂载到内存,仅仅是 / 下的一个文件夹,看看 / 的剩余空间是否够用
如果还不行,就给虚拟机再挂一个虚拟硬盘,进入linux分区,格式化,假设新加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是/dev/hdb1,执行命令
三、mount /dev/sdb1 /tmp
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把这个配置写到 /etc/fstab 中。
3. linux下的TMP目录需要改成什么权限才能重命名里面的文件啊
然后再试着删除。
2.进入“安全模式删除”。
3.在纯DOS命令行下使用DEL,DELTREE和RD命令将其删除。
4.如果是文件夹中有比较多的子目录或文件而导致无法删除,可先删除该文件夹中的子目录和文件,再删除文件夹。
5.在任务管理器中结束Explorer.exe进程,然后在命令提示符窗口删除文件。
6.如果你有安装ACDSee,FlashFXP,Nero,Total这几个软件,可以尝试在这几个软件中删除文件夹。
二、高级解决方案:
1.磁盘错误
运行磁盘扫描,并扫描文件所在分区,扫描前确定已选上修复文件和坏扇区,全面扫描所有选项,扫描后再删除文件。
2.预读机制:
某些媒体播放中断或正在预览时会造成无法删除。在“运行”框中输入:REGSVR32 /U SHMEDIA.DLL,注销掉预读功能。或删除注册表中下面这个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Classes\CLSID\\InProcServer32]。
3.防火墙:
由于反病毒软件在查毒时会占用正在检查的文件,从而导致执行删除时提示文件正在使用,这时可试着暂时关闭它的即时监控程序,或许可以解决。
4.OFFice、WPS系列软件:
OFFice的非法关闭也会造成文件无法删除或改名。重新运行该程序,然后正常关闭,再删除文件。
5.借助WinRAR:
右击要删除的文件夹,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压缩后删除源文件,”随便写个压缩包名,点确定。
6.权限问题:
如果是2000和xp系统,请先确定是否有权限删除这个文件或文件夹。
7.可执行文件的删除:
如果可执行文件的映像或程序所调用的DLL动态链接库文件还在内存中未释放,删除时就会提示文件正在使用,解决方法是删除系统的页面文件,Win98中是Win386.SWP,Win2000/XP是pagefile.sys。注意要在DOS下删除。
8.文件粉碎法:
使用文件粉碎机,如File Pulverizer,可以彻底删除一些顽固文件。
三、制作一个无法删除的“文件保险箱”
文件夹无法删除,未必就是不好的事情,如果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放在这个目录中,不就可以避免误删了吗?一个文件名只包含空格的文件夹在Windows中是不允许创建和删除的,但在DOS下却可以创建文件名包含\的文件夹。
在我们使用Windows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最简单的删除文件也可能遇到麻烦,要么系统提示“文件正在被另一个人或程序使用”,要么就是报告“访问被拒绝”……如果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不妨看看本文。
原因一:文件正在使用中
在删除文件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文件正在使用,无法删除。如果试图删除以独占访问而不是以共享访问方式打开,并且正在使用中的文件时,系统就会出现错误提示:“无法删除xxx:文件正在被另一个人或程序使用”。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能够使用删除命令删除文件,但在打开文件的进程释放该文件之前,文件实际上并未删除。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确定拥有文件打开句柄的进程,然后关闭此进程。在以前的Windows中,我们可以使用资源工具包的Oh.exe。但在XP中,安装好的Support
Tools却不带Oh.exe。不过,XP提供了一个新的Openfiles.exe命令行工具,它能够报告进程打开的各个文件。与Oh.exe相似,Openfiles.exe也要求打开系统内核监视,这会消耗一些内存,并降低系统操作的性能。打开系统监视的命令是“Openfiles
/local
on”,它会启用系统全局标志“维护对象列表”,需重新启动系统才能生效。重新启动系统后,在命令提示符下执行不带参数的“Openfiles”,即可看到各个进程打开文件的清单。
原因二:文件系统损坏
磁盘上的坏区、其他硬件故障或者软件错误都可能会损坏文件系统,使文件出现问题而无法删除。典型操作失败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当检测到文件系统损坏时,通常会收到一条提示运行Chkdsk的信息。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磁盘卷上运行Chkdsk实用工具以纠正任何存在的错误。根据损坏的性质,Chkdsk也许能够恢复文件数据,也许无法恢复,但Chkdsk可以使文件系统返回到一种在内部一致的状态。有关Chkdsk实用工具的命令及参数,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执行“Chkdsk
/?”查阅。
原因三:文件使用了存取控制列表
如果某个文件使用了存取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简称ACL),而操作者又没有相应的权限,那么删除文件时就可能出现“访问被拒绝”的提示。
通常情况下,管理员具有取得任何文件所有权的隐含能力,文件所有者也具有修改文件权限的隐含能力。不过,这些默认的权限是可以被修改的。
要解决因ACL导致文件无法删除的问题,就必须以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身份登录,或者是赋予自己删除文件的权限,然后才能删除文件。要注意的是,操作者必须拥有这些文件的所有权才能更改权限。如果是因为文件使用了不规范的ACL而不能使用某些安全工具显示或修改其权限时,可以尝试使用命令行工具Cacls.exe进行修改。
原因四:文件名使用了一个保留名称
众所周知,像AUX、LPT1这样的名称是为旧式DOS设备保留的。为了向后兼容,在Windows中不允许使用这些文件名,也不能使用典型的Win32文件调用来创建它们。反之,如果文件名是Win32命名空间中的一个保留名称,则同样可能无法删除此文件。
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在Linux或其他非Windows的操作系统下重命名或删除该文件。另外,如果能够使用特定的语法指定到该文件的路径,也可以使用一些内置的命令绕过典型的Win32保留名称检查。例如,在Windows
XP中使用以下命令,可以删除名为“lpt1”的文件(Del命令后面加上“?”来避免Windows检查文件名的合法性):
Del [URL=]?c:[/URL]文件路径lpt1
原因五:无效的文件名称
如果文件名中包括一个无效名称,例如文件名有一个尾随空格,或一个尾随句点,或者文件名仅由一个空格组成,同样可能无法删除该文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使用典型的Win32语法打开名称中有尾随空格或尾随句点的文件,则尾随空格或句点在打开实际文件之前会被去掉。因此,如果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有两个分别名为“File.txt”和“File.txt
”的文件(注意第二个文件名后面的空格),当使用标准Win32调用打开第二个文件时,实际上会打开第一个文件。同样,如果文件的名称仅是“
”(一个空格字符),当尝试使用标准Win32调用打开它时,实际上会打开该文件的父文件夹。在此情况下,如果尝试更改这些文件上的安全设置,就有可能会意外更改其他文件上的设置。
与解决文件名使用保留名称的方法类似,可以使用一种适当的内部语法删除此文件。例如要删除包含尾随空格的文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Del [URL=]?[/URL] c:文件路径(尾随空格的文件名)
原因六:文件路径太深无法访问
文件位于比最大路径字符数(MAX_PATH)更深的路径中,可能导致文件无法访问,当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如果路径深的原因是文件夹名称太长,最简便的解决方案是使用自动生成的8.3名称访问该文件。如果8.3路径也太长,可以从根文件夹开始重命名文件夹,缩短它们的名称,以使目标文件的路径深度不超过MAX_PATH。若是文件的深度超过128个文件夹,可以通过创建一个网络共享,使其位于文件夹树中尽可能深的位置,然后通过访问此共享来访问文件。
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因文件路径太深无法访问的情况,可以通过使用创建文件的软件来管理这些文件。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程序,它可以创建超过MAX_PATH的文件,则我们也可以使用该程序来管理这些文件。此外,对于通过网络共享创建的深层次结构的文件也可以通过使用同一共享来进行删除。
前面介绍了Windows系统中文件或文件夹无法删除的几种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遇到上述各种原因的不同组合,使得删除文件的过程更加复杂。这就需要读者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微软提供的各种实用工具进行解决了。
Windows XP中删除AVI文件的问题
很多朋友可能会遇到Windows XP中无法删除AVI文件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Windows
XP视频预览功能的Bug所导致的。你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进行删除。
方法一 在运行命令框中输入“Regs-vr32/u
Shmedia.dll”并回车,卸去Windows
XP的视频文件预览功能。当以后想要恢复视频预览功能时,再使用“Regsvr32Shmedia.dll”命令重新注册即可。
方法二
先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在任务管理器中结束Explorer进程,再从命令提示符窗口中切换到保存视频文件的文件夹下,用Del命令删除文件。
方法三
如果安装了双系统,可以从另一个系统,如Win98下进行删除。
4. 如何把tmp主人递归改为用户zsan
用chown命令。
1、您可以在Linux中使用chown命令更改文件和目录的所有权,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2、要更改目录所有内容的所有权,可以使用递归选项R和chown命令:chownRowner_namefolder_name即可。
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recursion)。递归作为一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
5. 怎么扩大linux中tmp空间大小
方式1.删除里面的不要的内容;
方式2.重新分配大小.
方式二如下,
在/etc/fstab内是可以更改/tmp分配的大小的,如下(修改为2G大小):
tmpfs /tmp tmpfs nodev,nosuid,size=2G 0 0
将/tmp文件更改为2G的空间,此操作需要重启才能生效
6. linux系统下怎么修改文件所属用户和组
linux怎么修改文件所属用户和组
在Linux中,创建一个文件时,该文件的拥有者都是创建该文件的用户。该文件用户可以修改该文件的拥有者及用户组别;或者在root用户下,这样可以修改任何文件的拥有者及用户组。
而修改文件所属用户和组,需要用到chown命令。
chown 命令,可以认为是 "change owner" 的缩写,主要用于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除此之外,这个命令也可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
当只需要修改所有者时,可使用如下 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
-R(注意大写)选项表示连同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都更改所有者。
当只需要修改所属组时,可使用如下 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
如果需要同时更改所有者和所属组,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注意,在 chown 命令中,所有者和所属组中间也可以使用点(.),但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用户在设定账号时加入了小数点(例如 zhangsan.temp),就会造成系统误判。因此,建议大家使用冒号连接所有者和所属组。
当然,chown 命令也支持单纯的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例如 chown :group install.log 就表示修改 install.log 文件的所属组,但修改所属组通常使用 chgrp 命令,因此并不推荐大家使用 chown 命令。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使用 chown 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或所属者)时,要保证使用者用户(或用户组)存在,否则该命令无法正确执行,会提示 "invalid user" 或者 "invaild group"。
chown命令的使用示例
1、更改文件的所属者
首先我们使用ls -l命令来查看一下文件的所属,例:
下面我们使用chown命令来更改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者
然后再使用ls -l命令来查看一下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
可以看出: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者从“himanshu”变为了“root”
2、更改文件组
通过chown命令,也可以更改组(文件所属的组别)。
使用以下命令来更改文件所属的组别:
然后使用ls -l命令来查看一下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
也可以直接一次性更改文件的所属者和组别为root,需要使用以下命令:
7. Linux tmp目录自动清理 及解决方法
在Linux系统中/tmp文件夹下的文件是会被清理、删除的,文件清理的规则是如何设定的呢?
在root/tmp文件下
hdfs在启动的时候回去找pid文件
在pid文件被删除的时候,hdfs是不能被关掉的,如果在启动,他会又重新启动一个,但是不是之前的那个,所以会导致蒙圈了。
Linux在tmp命令 定期删除一些文件和文件夹 30天周期
mkdir /data/tmp
chmod -R 777 /data/tmp
export HADOOP_PID_DIR=/data/tmp
为了避免pid文件在tmp中被删除,重新建一个路径/data/tmp,并给他777权限 chmod -R 777 /data/tmp,把pid文件放在这里边就不会被删除了
配置参数的更改
参数:
-u 按照文件的最后access时间,即最后访问时间为参考。默认选项。可通过ls -lu查看。
-m 按照文件的最后modified时间,即最后修改时间为参考。可通过ls -l查看。
-c 按照文件的-ctime时间做参考,ctime更新的条件为写入、更改属主、权限。可通过ls -lc查看。
-M 按照目录的修改时间来删除目录而不是访问时间。
-a 删除所有类型文件。包括目录和symbolic links
-d --nodirs 排除目录文件,即使是空目录。
-d --nosysmlinks 排除symbolic links类型文件。
-f 强制删除那些root没有写权限的文件。比如root的readonly文件
-q 只报告错误信息。
-x /PATH 排除特定目录,即不删除该子目录里的文件。
-U user_name 排除属于特定用户的文件,即不删除该用户的文件。
-v 显示删除过程。默认是不显示删除了什么文件,直接删除的。
-t 用于测试,并不真正删除文件,能显示出要删除文件的过程。
-d 不删除文件里的子目录,但是子目录里面的文件还是会被删除。
参数后加时间,默认是hours。也可以使用30d表示30天,但是有些版本只支持hours。 时间后是要检查的目录。可以多个目录用空格分开。如下所示表示720小小时~=30天。
如果你想将强制删除30天没有访问的文件改为7天,只需"/usr/sbin/tmpwatch “f l a g s " 720 / v a r / t m p " 和 " / u s r / s b i n / t m p w a t c h " flags" 720 /var/tmp"和"/usr/sbin/tmpwatch "flags"720/var/tmp"和"/usr/sbin/tmpwatch"flags” -f 720 “$d” 里面的720改为189即可。
转自: https://blog.csdn.net/qq_43688472/article/details/87872293
8. 如何移动linux中的tmp分区
# init 1 以root用户执行此命令后,系统会关闭所有运行中的服务,并切换到单用回户模式,这时只有root用户能答够登录,登录后,比如,我们可以需要把/tmp移动到/var/tmp下面,我们可以使用:
# mv /tmp /var/tmp
这样,/tmp中的内容就被移动到了/var/tmp下面,接下来我们删除/tmp目录:
#rm -rf /tmp
接下来,创建一个到/var/tmp的符号链接:
ln -s /var/tmp /tmp
这时,/tmp实际就变为了指向/var/tmp的一个符号链接,然后我们按ctrl+D命令返回到图形界面,登录后,就看到/tmp目录已经被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