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系统 > linux中断服务实时性

linux中断服务实时性

发布时间:2023-02-12 06:15:18

linux 时钟中断 哪个定时器

一. Linux的硬件时间
PC机中的时间有三种硬件时钟实现,这三种都是基于晶振产生的方波信号输入。这三种时钟为:(1)实时时钟RTC ( Real Time Clock) (2)可编程间隔器PIT(Programmable Interval Timer )(3)时间戳计数器TSC(Time Stamp Clock)
1. 实时时钟 RTC
用于长时间存放系统时间的设备,即时关机后也可依靠主板CMOS电池继续保持系统的计时,原理图如下:

Note: Linux与RTC的关系是,当Linux启动时从RTC读取时间和日期的基准值,然后在Kernel运行期间便抛开RTC,以软件的形式维护系统的时间日期,并在适当时机由Kernel将时间写回RTC Register.
1.1 RTC Register
(1). 时钟与日历Register
共10个,地址:0x00-0x09,分别用于保存时间日历的具体信息,详情如下:
00 Current Second for RTC
01 Alarm Second
02 Current Minute
03 Alarm Minute
04 Current Hour
05 Alarm Hour
06 Current Day of Week(1=Sunday)
07 Current Date of Month
08 Current Month
09 Current Year
(2).状态和控制Register
共四个,地址:0x0a-0x0d,控制RTC芯片的工作方式,并表示当前状态。
l 状态RegisterA , 0x0A 格式如下:
bit[7]——UIP标志(Update in Progress),为1表示RTC正在更新日历寄存器组中的值,此时日历寄存器组是不可访问的(此时访问它们将得到一个无意义的渐变值)。
bit[6:4]——这三位是用来定义RTC的操作频率。各种可能的值如下:

DV2 DV1 DV0
0 0 0 4.194304 MHZ
0 0 1 1.048576 MHZ
0 1 0 32.769 KHZ
1 1 0/1 任何
PC机通常设置成“010”。
bit[3:0]——速率选择位(Rate Selection bits),用于周期性或方波信号输出。
RS3 RS2 RS1 RS0 周期性中断 方波 周期性中断 方波
0 0 0 0 None None None None
0 0 0 1 30.517μs 32.768 KHZ 3.90625ms 256 HZ
0 0 1 0 61.035μs 16.384 KHZ
0 0 1 1 122.070μs 8.192KHZ
0 1 0 0 244.141μs 4.096KHZ
0 1 0 1 488.281μs 2.048KHZ
0 1 1 0 976.562μs 1.024KHZ
0 1 1 1 1.953125ms 512HZ
1 0 0 0 3.90625ms 256HZ
1 0 0 1 7.8125ms 128HZ
1 0 1 0 15.625ms 64HZ
1 0 1 1 31.25ms 32HZ
1 1 0 0 62.5ms 16HZ
1 1 0 1 125ms 8HZ
1 1 1 0 250ms 4HZ
1 1 1 1 500ms 2HZ
PC机BIOS对其默认的设置值是“0110”
l 状态Register B , 0x0B 格式如下:
bit[7]——SET标志。为1表示RTC的所有更新过程都将终止,用户程序随后马上对日历寄存器组中的值进行初始化设置。为0表示将允许更新过程继续。
bit[6]——PIE标志,周期性中断enable标志。
bit[5]——AIE标志,告警中断enable标志。
bit[4]——UIE标志,更新结束中断enable标志。
bit[3]——SQWE标志,方波信号enable标志。
bit[2]——DM标志,用来控制日历寄存器组的数据模式,0=BCD,1=BINARY。BIOS总是将它设置为0。
bit[1]——24/12标志,用来控制hour寄存器,0表示12小时制,1表示24小时制。PC机BIOS总是将它设置为1。
bit[0]——DSE标志。BIOS总是将它设置为0。
l 状态Register C,0x0C 格式如下:
bit[7]——IRQF标志,中断请求标志,当该位为1时,说明寄存器B中断请求 发生。
bit[6]——PF标志,周期性中断标志,为1表示发生周期性中断请求。
bit[5]——AF标志,告警中断标志,为1表示发生告警中断请求。
bit[4]——UF标志,更新结束中断标志,为1表示发生更新结束中断请求。
l 状态Register D,0x0D 格式如下:
bit[7]——VRT标志(Valid RAM and Time),为1表示OK,为0表示RTC 已经掉电。
bit[6:0]——总是为0,未定义。
2.可编程间隔定时器 PIT
每个PC机中都有一个PIT,以通过IRQ0产生周期性的时钟中断信号,作为系统定时器 system timer。当前使用最普遍的是Intel 8254 PIT芯片,它的I/O端口地址是0x40~0x43。
Intel 8254 PIT有3个计时通道,每个通道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1) 通道0用来负责更新系统时钟。每当一个时钟滴答过去时,它就会通过IRQ0向 系统 产生一次时钟中断。
(2) 通道1通常用于控制DMAC对RAM的刷新。
(3) 通道2被连接到PC机的扬声器,以产生方波信号。
每 个通道都有一个向下减小的计数器,8254 PIT的输入时钟信号的频率是1.193181MHZ,也即一秒钟输入1193181个clock-cycle。每输入一个clock-cycle其时间 通道的计数器就向下减1,一直减到0值。因此对于通道0而言,当他的计数器减到0时,PIT就向系统产生一次时钟中断,表示一个时钟滴答已经过去了。计数 器为16bit,因此所能表示的最大值是65536,一秒内发生的滴答数是:1193181/65536=18.206482.
PIT的I/O端口:
0x40 通道0 计数器 Read/Write
0X41 通道1计数器 Read/Write
0X42 通道2计数器 Read/Write
0X43 控制字 Write Only
Note: 因PIT I/O端口是8位,而PIT相应计数器是16位,因此必须对PIT计数器进行两次读写。
8254 PIT的控制寄存器(0X43)的格式如下:
bit[7:6] — 通道选择位:00 ,通道0;01,通道1;10,通道2;11,read-back command,仅8254。
bit[5:4] – Read/Write/Latch锁定位,00,锁定当前计数器以便读取计数值;01,只读高字节;10,只读低字节;11,先高后低。
bit[3:1] – 设定各通道的工作模式。
000 mode0 当通道处于count out 时产生中断信号,可用于系统定时
001 mode1 Hardware retriggerable one-shot
010 mode2 Rate Generator。产生实时时钟中断,通道0通常工作在这个模式下
011 mode3 方波信号发生器
100 mode4 Software triggered strobe
101 mode5 Hardware triggered strobe
3. 时间戳计数器 TSC
从Pentium开始,所有的Intel 80x86 CPU就都包含一个64位的时间戳记数器(TSC)的寄存器。该寄存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计数器,它在CPU的每个时钟信号到来时加1(也即每一个clock-cycle输入CPU时,该计数器的值就加1)。
汇编指令rdtsc可以用于读取TSC的值。利用CPU的TSC,操作系统通常可以得到更为精准的时间度量。假如clock-cycle的频率是400MHZ,那么TSC就将每2.5纳秒增加一次。
二. Linux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1. 几个概念
(1)时钟周期(clock cycle)的频率:8253/8254 PIT的本质就是对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时钟周期进行计数,晶体振荡器在1秒时间内产生的时钟脉冲个数就是时钟周期的频率。Linux用宏 CLOCK_TICK_RATE来表示8254 PIT的输入时钟脉冲的频率(在PC机中这个值通常是1193180HZ),该宏定义在include/asm-i386/timex.h头文件
#define CLOCK_TICK_RATE 1193180 kernel=2.4 &2.6

(2)时钟滴答(clock tick):当PIT通道0的计数器减到0值时,它就在IRQ0上产生一次时钟中断,也即一次时钟滴答。PIT通道0的计数器的初始值决定了要过多少时钟周期才产生一次时钟中断,因此也就决定了一次时钟滴答的时间间隔长度。
(3)时钟滴答的频率(HZ):1秒时间内PIT所产生的时钟滴答次数。 这个值也由PIT通道0的计数器初值决定的.Linux内核用宏HZ来表示时钟滴答的频率,而且在不同的平台上HZ有不同的定义值。对于ALPHA和 IA62平台HZ的值是1024,对于SPARC、MIPS、ARM和i386等平台HZ的值都是100。该宏在i386平台上的定义如下 (include/asm-i386/param.h):
#define HZ 100 kernel=2.4
#define HZ CONFIG_HZ kernel=2.6

(4)宏LATCH:定义要写到PIT通道0的计数器中的值,它表示PIT将隔多少个时钟周期产生一次时钟中断。公式计算:
LATCH=(1秒之内的时钟周期个数)÷(1秒之内的时钟中断次数)=(CLOCK_TICK_RATE)÷(HZ)
定义在<include/linux/timex.h>
#define LATCH ((CLOCK_TICK_RATE + HZ/2) / HZ)
(5)全局变量jiffies:用于记录系统自启动以来产生的滴答总数。启动时,kernel将该变量初始为0,每次时钟中断处理程序timer_interrupt()将该变量加1。因为一秒钟内增加的时钟中断次数等于Hz,所以jiffies一秒内增加的值也是Hz。由此可得系统运行时间是jiffies/Hz 秒。
jiffies定义于<linux/jiffies.h>中:
extern unsigned long volatile jiffies;
Note:在kernel 2.4,jiffies是32位无符号数;kernel 2.6,jiffies是64位无符号数。
(6)全局变量xtime: 结构类型变量,用于表示当前时间距UNIX基准时间1970-01-01 00:00:00的相对秒数值。当系统启动时,Kernel通过读取RTC Register中的数据来初始化系统时间(wall_time),该时间存放在xtime中。
void __init time_init (void) {
... ...
xtime.tv_sec = get_cmos_time ();
xtime.tv_usec = 0;
... ... }
Note:实时时钟RTC的最主要作用便是在系统启动时用来初始化xtime变量。
2.Linux的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Linux下时钟中断处理由time_interrupt() 函数实现,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l 获得xtime_lock锁,以便对访问的jiffies_64 (kernel2.6)和 xtime进行保护
l 需要时应答或重新设置系统时钟。
l 周期性的使用系统时间(wall_time)更新实时时钟RTC
l 调用体系结构无关的时钟例程:do_timer()。
do_timer()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l 更新jiffies;
l 更新系统时间(wall_time),该时间存放在xtime变量中
l 执行已经到期的动态定时器
l 计算平均负载值
void do_timer(unsigned long ticks)
{
jiffies_64 += ticks;
update_process_times(user_mode(regs));
update_times (ticks);
}
static inline void update_times(unsigned long ticks)
{
update_wall_time ();
calc_load (ticks);
}
time_interrupt ():

static void timer_interrupt(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
int count;
write_lock (&xtime_lock); //获得xtime_lock锁

if(use_cyclone)
mark_timeoffset_cyclone();
else if (use_tsc) {
rdtscl(last_tsc_low); //读TSC register到last_tsc_low
spin_lock (&i8253_lock); //对自旋锁i8253_lock加锁,对8254PIT访问
outb_p (0x00, 0x43);

count = inb_p(0x40);
count |= inb(0x40) << 8;
if (count > LATCH) {
printk (KERN_WARNING "i8253 count too high! resetting../n");
outb_p (0x34, 0x43);
outb_p (LATCH & 0xff, 0x40);
outb(LATCH >> 8, 0x40);
count = LATCH - 1;
}
spin_unlock (&i8253_lock);

if (count = = LATCH) {
count- -;
}

count = ((LATCH-1) - count) * TICK_SIZE;
delay_at_last_interrupt = (count + LATCH/2) / LATCH;
} //end use_tsc
do_timer_interrupt (irq, NULL, regs);
write_unlock(&xtime_lock);
}//end time_interrupt

do_timer_interrupt():
static inline void do_timer_interrupt(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
……
do_timer(regs);
if((time_status & STA_UNSYNC)= =0&&xtime.tv_sec> last_rtc_update + 660 && xtime.tv_usec >= 500000 - ((unsigned) tick) / 2 && xtime.tv_usec <= 500000 + ((unsigned) tick) / 2) {
if (set_rtc_mmss(xtime.tv_sec) == 0)
last_rtc_update = xtime.tv_sec;
else
last_rtc_update = xtime.tv_sec - 600;
……
}
do_timer_interrupt()主要完成:调用do_timer()和判断是否需要更新CMOS时钟。更新CMOS时钟的条件如下:三个须同时成立
1.系统全局时间状态变量time_status中没有设置STA_UNSYNC标志,即Linux没有设置外部同步时钟(如NTP)
2.自从上次CMOS时钟更新已经过去11分钟。全局变量last_rtc_update保存上次更新CMOS时钟的时间.
3.由于RTC存在Update Cycle,因此应在一秒钟间隔的中间500ms左右调用set_rtc_mmss()函数,将当前时间xtime.tv_sec写回RTC中。
Note. Linux kernel 中定义了一个类似jiffies的变量wall_jiffies,用于记录kernel上一次更新xtime时,jiffies的值。

Summary: Linux kernel在启动时,通过读取RTC里的时间日期初始化xtime,此后由kernel通过初始PIT来提供软时钟。
时钟中断处理过程可归纳为:系统时钟system timer在IRQ0上产生中断;kernel调用time_interrupt();time_interrupt()判断系统是否使用TSC,若使用 则读取TSC register;然后读取PIT 通道0的计数值;调用do_time_interrupt(),实现系统时间更新.

Ⅱ 如何测试嵌入式linux系统中断延迟时间

在中断服来务程序中翻转自一个GPIO的输出状态,用示波器测量此GPIO的输出波形并且测量频率,这个是测量中断调用频度的。
如果要测量中断的处理时间,则可以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时设置GPIO状态,退出时再设回来,用示波器可测量执行时间。

Ⅲ linux是 实时操作系统还是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但可以通过内核的进程调度和中断机制实现软实时。
网络:实时操作系统http://ke..com/view/880784.htm
网络:分时操作系统http://ke..com/view/18308.htm
如果楼主对Linux操作系统的机制比较感兴趣的话,建议楼主买一本《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或者网上下一本,最新的是第三版的,里头有讲详细的内核工作机制,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Ⅳ 如何查看linux软中断信息

先说说环境1.硬件:DELL R410
2.网卡:板载1000M BCM5709
2.OS: RHEL 5.5 x86_64
3.KERNEL: 2.6.18-194.el5
所出现的问题
1.网卡毫无征兆的down掉,而且没有任何log信息
2.当流量增大时,不到理论上限的1/3时机器出现网络延迟严重,伴随大量的丢包
3.机器的cpu软中断不均衡,只有1个cpu处理软中断,并且该cpu的软中断周期性的达到100%
4.内外网网卡做nat丢包数据量不一致,差别很大,不在同一个数量级
想必第一个问题,大部分使用bcm网卡,rhel 5.3以后得机器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网上的资料比较的多,我也不多啰嗦了,直接升级网卡驱动就可以解决了。第二,三,四其实是同一个问题都是由于网卡中断过多,cpu处理不过来(准确的说,cpu分配不均衡,导致只有一个cpu处理,处理不过来),引起丢包,那么为什么两个网卡丢包的数量级不一样呢,下面从原理上进行解释,既然是做nat多出口,那么就有大量的路由信息,是一个网络应用,当一个数据包请求nat时,数据包先被网卡驱动的数据接收,网卡收到数据时,触发中断。在中断执行例程中,把skb挂入输入队列,并触发软中断。稍后的某个时刻,当软中断执行时,再从该队列中把skb取下来,投递给上层协议。

Ⅳ Linux-怎么理解软中断

中断是系统用来响应硬件设备请求的一种机制,它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然后调用内核中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设备的请求。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要有中断呢?我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让感受一下中断的魅力。

比如你订了一份外卖,但是不确定外卖什么时候送到,也没有别的方法了解外卖的进度,但是,配送员送外卖是不等人的,到了你这儿没人取的话,就直接走人了,所以你只能苦苦等着,时不时去门口看看外卖送到没,而不能干其他事情。

不过呢,如果在订外卖的时候,你就跟配送员约定好,让他送到后给你打个电话,那你就不用苦苦等待了,就可以去忙别的事情,直到电话一响,接电话、取外卖就可以了。

这里的“打电话”,其实就是一个中断。没接到电话的时候,你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只有接到了电话(也就是发生中断),你才要进行另一个动作:取外卖。

这个例子你就可以发现, 中断其实是一种异步的事件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由于中断处理程序会打断其他进程的运行,所以, 为了减少对正常进程运行调度的影响,中断处理程序就需要尽可能快地运行。 如果中断本身要做的事情不多,那么处理起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中断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中断服务程序就有可能要运行很长时间。

特别是,中断处理程序在响应中断时,还会临时关闭中断。这就会导致上一次中断处理完成之前,其他中断都不能响应,也就是说中断有可能会丢失。

那么还是以取外卖为例。假如你订了 2 份外卖,一份主食和一份饮料,并且是由 2 个不同的配送员来配送。这次你不用时时等待着,两份外卖都约定了电话取外卖的方式。但是,问题又来了。

当第一份外卖送到时,配送员给你打了个长长的电话,商量发票的处理方式。与此同时,第二个配送员也到了,也想给你打电话。

但是很明显,因为电话占线(也就是关闭了中断响应),第二个配送员的电话是打不通的。所以,第二个配送员很可能试几次后就走掉了(也就是丢失了一次中断)。

如果你弄清楚了“取外卖”的模式,那对系统的中断机制就很容易理解了。事实上,为了解决中断处理程序执行过长和中断丢失的问题,Linux 将中断处理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也就是 上半部和下半部:

比如说前面取外卖的例子,上半部就是你接听电话,告诉配送员你已经知道了,其他事儿见面再说,然后电话就可以挂断了;下半部才是取外卖的动作,以及见面后商量发票处理的动作。

这样,第一个配送员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当第二个配送员过来时,照样能正常打通你的电话。

除了取外卖,我再举个最常见的网卡接收数据包的例子,让你更好地理解。

网卡接收到数据包后,会通过 硬件中断 的方式,通知内核有新的数据到了。这时,内核就应该调用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它。你可以自己先想一下,这种情况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负责什么工作呢?

对上半部来说,既然是快速处理,其实就是要把网卡的数据读到内存中,然后更新一下硬件寄存器的状态(表示数据已经读好了),最后再发送一个 软中断 信号,通知下半部做进一步的处理。

而下半部被软中断信号唤醒后,需要从内存中找到网络数据,再按照网络协议栈,对数据进行逐层解析和处理,直到把它送给应用程序。

所以,这两个阶段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实际上,上半部会打断 CPU 正在执行的任务,然后立即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而下半部以内核线程的方式执行,并且每个 CPU 都对应一个软中断内核线程,名字为 “ksoftirqd/CPU 编号”,比如说, 0 号 CPU 对应的软中断内核线程的名字就是 ksoftirqd/0。

不过要注意的是,软中断不只包括了刚刚所讲的硬件设备中断处理程序的下半部,一些内核自定义的事件也属于软中断,比如内核调度和 RCU 锁(Read-Copy Update 的缩写,RCU 是 Linux 内核中最常用的锁之一)等。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前面提到过的 proc 文件系统。它是一种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进行通信的机制,可以用来查看内核的数据结构,或者用来动态修改内核的配置。其中:

运行下面的命令,查看 /proc/softirqs 文件的内容,你就可以看到各种类型软中断在不同 CPU 上的累积运行次数:

在查看 /proc/softirqs 文件内容时,你要特别注意以下这两点。
第一,要注意软中断的类型,也就是这个界面中第一列的内容。从第一列你可以看到,软中断包括了 10 个类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类型。比如 NET_RX 表示网络接收中断,而 NET_TX 表示网络发送中断。

第二,要注意同一种软中断在不同 CPU 上的分布情况,也就是同一行的内容。正常情况下,同一种中断在不同 CPU 上的累积次数应该差不多。比如这个界面中,NET_RX 在 CPU0 和 CPU1 上的中断次数基本是同一个数量级,相差不大。

不过你可能发现,TASKLET 在不同 CPU 上的分布并不均匀。TASKLET 是最常用的软中断实现机制,每个 TASKLET 只运行一次就会结束 ,并且只在调用它的函数所在的 CPU 上运行。

因此,使用 TASKLET 特别简便,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由于只在一个 CPU 上运行导致的调度不均衡,再比如因为不能在多个 CPU 上并行运行带来了性能限制。

另外,刚刚提到过,软中断实际上是以内核线程的方式运行的,每个 CPU 都对应一个软中断内核线程,这个软中断内核线程就叫做 ksoftirqd/CPU 编号。那要怎么查看这些线程的运行状况呢?

其实用 ps 命令就可以做到,比如执行下面的指令:

注意,这些线程的名字外面都有中括号,这说明 ps 无法获取它们的命令行参数(cmline)。一般来说,ps 的输出中,名字括在中括号里的,一般都是内核线程。

Linux 中的中断处理程序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上半部对应硬件中断,用来快速处理中断。
下半部对应软中断,用来异步处理上半部未完成的工作。

Linux 中的软中断包括网络收发、定时、调度、RCU 锁等各种类型,可以通过查看 /proc/softirqs 来观察软中断的运行情况。

Ⅵ Linux中断与定时器

所谓中断是指CPU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突发事件急待处理,CPU必须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程序被中断的位置继续执行。根据中断的来源,中断可分为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内部中断的中断源来自CPU内部(软件中断指令、溢出、除法错误等,例如,操作系统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需借助CPU内部的软件中断),外部中断的中断源来自CPU外部,由外设提出请求。根据中断是否可以屏蔽,中断可分为可屏蔽中断与不可屏蔽中断(NMI),可屏蔽中断可以通过设置中断控制器寄存器等方法被屏蔽,屏蔽后,该中断不再得到响应,而不可屏蔽中断不能被屏蔽。
根据中断入口跳转方法的不同,中断可分为向量中断和非向量中断。采用向量中断的CPU通常为不同的中断分配不同的中断号,当检测到某中断号的中断到来后,就自动跳转到与该中断号对应的地址执行。不同中断号的中断有不同的入口地址。非向量中断的多个中断共享一个入口地址,进入该入口地址后,再通过软件判断中断标志来识别具体是哪个中断。也就是说,向量中断由硬件提供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非向量中断由软件提供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嵌入式系统以及x86PC中大多包含可编程中断控制器(PIC),许多MCU内部就集成了PIC。如在80386中,PIC是两片i8259A芯片的级联。通过读写PIC的寄存器,程序员可以屏蔽/使能某中断及获得中断状态,前者一般通过中断MASK寄存器完成,后者一般通过中断PEND寄存器完成。定时器在硬件上也依赖中断来实现,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内可编程间隔定时器(PIT)的工作原理,它接收一个时钟输入,当时钟脉冲到来时,将目前计数值增1并与预先设置的计数值(计数目标)比较,若相等,证明计数周期满,并产生定时器中断且复位目前计数值。

Ⅶ 关于linux 软中断对网卡性能的影响以及优化

首先,要对软中断有一个认识,程序运行后,操作系统会发送程序需要的一些cpu指令到某个cpu,扔给CPU的这个过程是异步的,cpu获得指令后操作完成会触发一个硬中断,并且把操作的结果保存在寄存器,之后linux内核会启动ksofttrip进程去,来获取操作结果,这个动作就叫做软中断。
linux默认会起n个ksofttrip进程,n等于cpu的个数,ksofttrip是死循环,只要有软中断,它就会一直去获取,n个ksoftrip获取源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起n个进程呢?就是为了 ,当某个cpu空闲,哪个就去跑。通常操作系统里它的进程名是 ksoftrip/n ,n是对应的cpu的编号,ksoft进程跟cpu是一对一绑定的。
现在来说说网卡的性能问题,要想优化,首先你的网卡必须是多通道队列的。那如何知道你的网卡是否是多队列的呢? 通过cat /proc/interrept |grep eth0|wc -l 可以看到网卡通道队列的数量.
现在来来说说优化方案,为什么要优化,因为linux默认情况所有的网卡的软中断都是的cpu0,所以加入你的ksoftrip/0总是跑满,就说明可能是网卡问题了。

方案1 ,SMP IRQ affinity技术
说白了,就是信号量分布技术,把特定信号量的处理放到固定的cpu上,每个网卡的通道队列都有一个自己的信号量。
首先查看所有网卡通道队列的信号量,方法 cat/proc/interrept |grep eth0
每行最开头的数字“n:”就是信号量,在/proc/irq/下面可以找到对应的以信号量命名的目录
找完了之后,可以进行信号量绑定了,在/proc/irq/n/下面有两个文件,分别是smp_affinity跟smp_affinity_list, 这两个是文件的内容是对应的,smp_affinity里是通过bitmask算法绑定cpu,smp_affinity_list是通过数字指定cpu编号的方法,例如 cpu0,文件里就是“0”,如果是cpu1跟2就是“1,2”
!!重点来了,虽然默认里面填写的是多个,但是!!!但是它只跑在绑定cpu中的第一个!!!坑啊!!!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单独绑定每一个网卡的通道队列。
直接echo "1" >/proc/irq/ (cpu1的信号量)/snmp_affinity_list
echo "3" >/proc/irq/$(cpu2的信号量)/snmp_affinity_list

这个是最快速的解决方案,提升效率显著啊!!!

升级方案2,在方案1基础之上,RPS/RFS技术
此技术大家可以查网上,文章很多,优化效果是,单个网卡通道队列的软中断会平均到所有cpu上,并且会优化为,中断落在发出中断的程序所在的那个cpu上,这样节省了cpu cache。

坏消息是对单队列网卡而言,「smp_affinity」和「smp_affinity_list」配置多CPU无效。

好消息是Linux支持RPS,通俗点来说就是在软件层面模拟实现硬件的多队列网卡功能。

首先看看如何配置RPS,如果CPU个数是 8 个的话,可以设置成 ff:

shell> echo ff > /sys/class/net/eth0/queues/rx-0/rps_cpus

接着配置内核参数rps_sock_flow_entries(官方文档推荐设置: 32768):

shell> sysctl net.core.rps_sock_flow_entries=32768

最后配置rps_flow_cnt,单队列网卡的话设置成rps_sock_flow_entries即可:

echo 32768 > /sys/class/net/eth0/queues/rx-0/rps_flow_cnt

说明:如果是多队列网卡,那么就按照队列数量设置成 rps_sock_flow_entries / N 。

Ⅷ 海康linux 断电后 服务中断了

服务中断有两方面(硬件、软件);软件,其他能显示,那说明这几个可能设置出问题(方法:检查设置);硬件方面,主要原因有线路中断、硬件老化等,需要设备实地检查。
致力于物联网产品研发制造以及整套解决方案的提供,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工地、物资管理、金融管理、图书档案、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防伪溯源、跟踪定位等领域。

Ⅸ Linux如何及时响应外部中断

FPGA每隔100us给运行linux的ARM一个中断,要求在20us内响应中断,并读走2000*16bit的数据。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当系统同时发生多个中断时,会严重影响linux对FPGA中断的响应时间。如何解决?

1、首先想到了ARM的FIQ,它可以打断IRQ中断服务程序,保证对外部FIQ的及时响应。但是发现linux只实现了IRQ,没有显示FIQ。
linux是从devicetree读取中断号,加入中断向量表的。

interrupts = <0x0 0x32 0x0>;中的第一个字段0表示非共享中断,非零表示共享中断,SDK产生的dts统一为0,此时第二字段的值比XPS中的小32;如果第一字段非零,则第二字段比XPS小16.
最后字段表示中断的触发方式。
IRQ_TYPE_EDGE_RISING =0x00000001,
IRQ_TYPE_EDGE_FALLING =0x00000002,
IRQ_TYPE_LEVEL_HIGH =0x00000004,
IRQ_TYPE_LEVEL_LOW =0x00000008,
很明显,devicetree根本没有提供通知linux有FIQ的渠道。
2、再来看linux的IRQ
linux的中断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运行在IRQ模式,会屏蔽所有中断,下半部运行在SVC模式,会重新打开中断。
也就是说,当一个中断的上半部正在运行时(不能再次响应中断),FPGA的中断是不能被linux响应的;
反过来,当FPGA中断的上半部正在运行时(不能再次响应中断),其他的中断也不能被linux响应;
unsigned long flags;
...
local_irq_save(flags);
....

local_irq_restore(flags);

3.
ARM有七种模式,我们这里只讨论SVC、IRQ和FIQ模式。
我们可以假设ARM核心有两根中断引脚(实际上是看不见的),一根叫 irq pin, 一根叫fiq pin.
在ARM的cpsr中,有一个I位和一个F位,分别用来禁止IRQ和FIQ的。
先不说中断控制器,只说ARM核心。正常情况下,ARM核都只是机械地随着pc的指示去做事情,当CPSR中的I和F位为1的时候,IRQ和FIQ全部处于禁止状态。无论你在irq
pin和fiq pin上面发什么样的中断信号,ARM是不会理你的,你根本不能打断他,因为他耳聋了,眼也瞎了。
在I位和F位为0的时候,当irq
pin上有中断信号过来的时候,就会打断arm的当前工作,并且切换到IRQ模式下,并且跳到相应的异常向量表(vector)位置去执行代码。这个过程是自动的,但是返回到被中断打断的地方就得您亲自动手了。当你跳到异常向量表,处于IRQ的模式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irq
pin上面又来中断信号了,这个时候ARM不会理你的,irq
pin就跟秘书一样,ARM核心就像老板,老板本来在做事,结果来了一个客户,秘书打断它,让客户进去了。而这个时候再来一个客户,要么秘书不断去敲门问,要么客户走人。老板第一个客户没有会见完,是不会理你的。
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当ARM处在IRQ模式,这个时候fiq pin来了一个中断信号,fiq
pin是什么?是快速中断呀,比如是公安局的来查刑事案件,那才不管你老板是不是在会见客户,直接打断,进入到fiq模式下,并且跳到相应的fiq的异常向量表处去执行代码。那如果当ARM处理FIQ模式,fiq
pin又来中断信号,又就是又一批公安来了,那没戏,都是执法人员,你打不断我。那如果这个时候irq
pin来了呢?来了也不理呀,正在办案,还敢来妨碍公务。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 IRQ模式只能被FIQ模式打断,FIQ模式下谁也打不断。
在打不断的情况下,irq pin 或 fiq pin随便你怎么发中断信号,都是白发。
所以除了fiq能打断irq以外,根本没有所谓中断嵌套的情况。
Linux不用FIQ,只用到了IRQ。但是我们有时候一个中断需要处理很长时间,那我们就需要占用IRQ模式那么长的时间吗?没有,linux在IRQ模式下只是简单的记录是什么中断,马上就切换回了SVC模式,换句话说,Linux的中断处理都是在SVC模式下处理的。
只不过SVC模式下的ISR上半部关闭了当前中断线,下半部才重新打开

Ⅹ linux是实时还是分时操作系统,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什么是分时操作系统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Linux是分时操作系统。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

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完成实时任务,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提供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是其主要特点。

分时操作系统是使一台计算机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同时为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用户服务的一种操作系统。

区别:

1、交互性不同。

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

分时系统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

2、可靠性要求不同。

分时系统要求系统可靠。

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高度可靠。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后果。

3、多路性表现不同。

实时控制系统,其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经常对多路的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系统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

(10)linux中断服务实时性扩展阅读:

基本思想

Linux的基本思想有两点:

1、一切都是文件;

2、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的用途。

其中第一条详细来讲就是系统中的所有都归结为一个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操作系统、进程等等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至于说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阅读全文

与linux中断服务实时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抖音如何上直播网站 浏览:887
录屏截图大师保存的文件在哪里 浏览:751
红河谷第二个版本 浏览:895
c语言如何让整型数据的商为小数 浏览:863
怎样下东西不要密码 浏览:320
小米手机拍照后文件名要怎么设置 浏览:429
每年程序员就业形势 浏览:425
安卓手机如何卸载程序 浏览:955
相机能用qq不能用 浏览:319
win10如何设置成xp配置文件 浏览:748
苹果隔空传递以后文件在哪里 浏览:927
打开ps显示文件名无效 浏览:379
做推广哪个网站靠谱 浏览:588
qq飞车如何绑定好友 浏览:873
php编程语言在哪里 浏览:302
矢量文件有哪些格式 浏览:790
文书档案长期保存的文件有哪些 浏览:945
如何把pdf文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 浏览:507
勤哲价格qinzheapp 浏览:709
腾讯小说下载的文件在哪里 浏览: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