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系统 > linuxcpi

linuxcpi

发布时间:2023-02-05 14:33:33

1. 基于linux 的 并行计算的集群。 详细步骤 谢谢

先申明哈,内容是复制博友的。希望对你有帮助!linux集群中MPI的并行计算环境的简单配置

MPI的安装及简单测试
MPI有多种实现版本,如Argonne国家实验室开发的MPICH,Edinburgh开发的CHIMP以及Ohio State University开发的LAM/MPI。其中MPICH是一种最重要的MPI实现,它可以从网上免费获得Linux和Windows版本。它的开发和MPI规范的制定是同步的,因此最能反映MPI的变化和发展,MPICH由此成为实现MPI的最成熟和最广泛使用的版本。本文安装的MPI软版本为MPICH-1.2.6。
安装步骤:
1、从网上下载MPICH压缩包(mpich.tar.gz)
2、解压:# tar zxvf mpich.tar.gz
3、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 cd mpich-1.2.6
4、配置: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
其中/usr/local/mpich为软件所安装的目录
5、编译 # make
6、安装 # make install
7、配置该软件的用户搜索路径
Root 用户下:修改/etc/profile 加入
PATH=$PATH:/usr/local/mpich/bin
MANPATH=$MANPATH:/usr/local/mpich/man
Export PATH MANPATH
普通用户下:修改~/.bash_profile 加入
export PATH=$PATH:/usr/local/mpich/bin
8、修改/usr/local/mpich/share/machines.LINUX文件,加入集群中可以用来做并行计算的主机名(八节点集群为例)
加入的内容为:
server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pc7
9、MPI环境的简单测试
在服务器节点上,以mpich 自带的计算PI值的并行计算程序cpi对所搭建的集群环境做简单的测试。
步骤:
在/usr/local/mpich/example目录下
1 编译 # make cpi
2 启动并行计算 # mpirun –np N cpi (其中N 为节点机的个数)
可以看到PI值及误差和计算时间,说明环境搭建基本成功。至此,所组建的MPI集群基本成功。

2. linux下如何获得tcp状态信息

在服制务程序中,对于长连接的服务.经常会出现一些连接异常,比如常见的CLOSE_WAIT.我们可以同过getsockopt函数来获得某个socket的状态。

#include
struct tcp_info optval;
int nClientFd = CSockTool::connect("192.168.10.4", 8899);
int ret= getsockopt(nClientFd, IPPROTO_TCP,TCP_INFO, &optval, &len);

if(optval.tcpi_state==TCP_CLOSE_WAIT)
//do something

//这个方法是在linux上的,其他系统需要查手册。

3. Linux 下如何知道网卡驱动是否安装 用命令怎么查看

补充一下:如果您用命令ifconfig -a 看到eh0,那么也就是装了网卡,如果没有那就没有装了。
你可以用命令lscpi | grep "Ethernet" 查看你的网卡型号。

4. 怎么查看linux下的千兆网卡驱动是否安装成功

你在命令行下输入ifconfig ,如出现eth0或eth1的话,就表示网卡安装成功了。

5. 高性能计算的优化

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Computing)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从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研究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不断提高,其标准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高性能计算简单来说就是在16台甚至更多的服务器上完成某些类型的技术工作负载。到底这个数量是需要8台,12台还是16台服务器这并不重要。在定义下假设每一台服务器都在运行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与其关联的输入/输出基础构造都是建立在COTS系统之上。
简而言之,讨论的就是Linux高性能计算集群。
一个拥有20000台服务器的信息中心要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无疑是毫无问题的,就好比一个小型工程公司在它的机房里运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解决工作负载的唯一限制来自于技术层面。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能直接加以应用。
量度(Metrics)
性能(Performance),每瓦特性能(Performance/Watt),每平方英尺性能(Performance/Squarefoot)和性能价格比(Performance/dollar)等,对于提及的20000台服务器的动力分子簇来说,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运行这样的系统经常被服务器的能量消耗(瓦特)和体积(平方英尺)所局限。这两个要素都被计入总体拥有成本(TCO)之列。在总体拥有成本(TCO)方面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议题的范围限定在性能方面来帮助大家理解性能能耗,性能密度和总体拥有成本(TCO)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性能的定义
在这里把性能定义为一种计算率。例如每天完成的工作负载,每秒钟浮点运算的速度(FLOPs)等等。接下来要思考的是既定工作量的完成时间。这两者是直接关联的,速度=1/(时间/工作量)。因此性能是根据运行的工作量来进行测算的,通过计算其完成时间来转化成所需要的速度。
定量与定性
从定性的层面上来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就是更快的处理器,更多容量的内存,表现更佳的网络和磁盘输入/输出子系统。但当要在决定是否购买Linu集群时这样的回答就不够准确了。
对Linux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进行量化分析。
为此介绍部分量化模型和方法技巧,它们能非常精确的对大家的业务决策进行指导,同时又非常简单实用。举例来说,这些业务决策涉及的方面包括:
购买---系统元件选购指南来获取最佳性能或者最经济的性能配置---鉴别系统及应用软件中的瓶颈
计划---突出性能的关联性和局限性来制定中期商业计划
Linux高性能计算集群模型包括四类主要的硬件组成部分。
(1)执行技术工作负载的计算节点或者服务器;
(2)一个用于集群管理,工作控制等方面的主节点;
(3)互相连接的电缆和高度普及的千兆以太网(GBE);
(4)一些全局存储系统,像由主节点输出的NFS文件一样简单易用。
高性能计算机的衡量标准主要以计算速度(尤其是浮点运算速度)作为标准。高性能计算机是信息领域的前沿高技术,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国防科技进步、促进尖端武器发展方面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石油勘探、气象预报、航天国防、科学研究等需求高性能计算机,而金融、政府信息化、教育、企业、网络游戏等更广泛的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迅猛增长。
一个简单量化的运用模型
这样一个量化的运用模型非常直观。在一个集群上对既定的工作完成的时间大约等同于在独立的子系统上花费的时间:
e
1、时间(Time)=节点时间(Tnode)+电缆时间(Tfabric)+存储时间(Tstorage)
Time = Tnode + Tfabric + Tstorag
这里所说的时间(Time)指的是执行工作量的完成时间,节点时间(Tnode)是指在计算节点上花费的完成时间,电缆时间(Tfabric)是指在互联网上各个节点进行互联的完成时间,而存储时间(Tstorage)则是指访问局域网或全球存储系统的完成时间。
计算节点的完成时间大约等同于在独立的子系统上花费的时间:
2、节点时间(Tnode)=内核时间(Tcore) +内存时间(Tmemory)
这里所说的内核时间(Tcore)指的是在微处理器计算节点上的完成时间。而内存时间(Tmemory)就是指访问主存储器的完成时间。这个模型对于单个的CPU计算节点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而且能很容易的扩展到通用双插槽(SMP对称多处理)计算节点。为了使第二套模型更加实用,子系统的完成时间也必须和计算节点的物理配置参数相关联,例如处理器的速度,内存的速度等等。
计算节点
图示中的计算节点原型来认识相关的配置参数。图示上端的是2个处理器插槽,通过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与内存控制中心(MCH)相连。这个内存控制中心(MCH)有四个存储信道。同时还有一个Infiniband HCA通过信道点对点串行(PCIe)连接在一起。
像千兆以太网和串行接口(SATA)硬盘之类的低速的输入输出系统都是通过芯片组中的南桥通道(South Bridge)相连接的。在图示中,大家可以看到每个主要部件旁边都用红色标注了一个性能相关参数。这些参数详细的说明了影响性能(并非全部)的硬件的特性。它们通常也和硬件的成本直接相关。举例来说,处理器时钟频率(fcore)在多数工作负荷状态下对性能影响巨大。根据供求交叉半导体产额曲线原理,处理器速度越快,相应成本也会更高。
高速缓存存储器的体积也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它能减少主频所承载的工作负荷以提高其运算速度。处理器内核的数量(Ncores)同样会影响性能和成本。内存子系统的速度可以根据双列直插内存模块频率(fDIMM)和总线频率(fBus)进行参数化,它在工作负荷状态下也对性能产生影响。同样,电缆相互连接(interconnect fabric)的速度取决于信道点对点串行的频率。
而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双列直插内存模块内存延迟(DIMM CAS Latency),存储信道的数量等都做为次要因素暂时忽略不计。
使用的性能参数
在图示中标明的6个性能参数中,保留四个和模型相关的参数。
首先忽略信道点对点串行的频率(fPCIe),因为它主要影响的是电缆相互连接(interconnect fabric)速度的性能,这不在范围之列。
接下来注意一下双列直插内存模块频率(fDIMM)和总线频率(fBus)会由于内存控制中心(MCH)而限于固定比率。
使用的双核系统中,这些比率最具代表性的是4:5, 1:1, 5:4。一般情况下只会用到其中的一个。高速缓存存储器的体积非常重要。
在这个模型中保留这个参数。内核的数量(Ncores)和内核频率(fcore)也非常重要,保留这两个参数。
高性能计算(HPC)模型
这第二个模型的基本形式在计算机体系研究领域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A普通模式是:
(3) CPI = CPI0 + MPI * PPM
这里的CPI指的是处理器在工作负荷状态下每执行一个指令的周期。CPI0是指内核CPI,MPI I则是指在工作负荷状态下高速缓存存储器每个指令失误的次数(注释:在高性能计算领域,MPI主要用于信息传递界面,在此处主要是指处理器构造惯例),PPM是指以处理器时钟滴答声为单位对高速缓存存储器每个指令失误的次数的记录。第二和第三个方程式相互吻合。这第一个术语代表的是处理器,第二个术语代表的是内存。
可以直观的看到,假设每项工作下执行的P指令的工作负荷与代表处理器的频率的内核频率(每秒钟处理器运行周期的单位)再与方程式(3)相乘,就得到了方程式(4):
Tnode = (CPIo * P) * (1 / fcore) + (MPI * P) * PPM * (1 / fcore)
在这里要注意(CPIo * P)是以每项工作分配下处理器的运行周期为单位,对微处理器架构上运行的既定工作负荷通常是个恒量。因此把它命名为α。(处理器周期本身无法对时间进行测算,如果乘以内核的频率就可以得到时间的测算标准。因此Tnode在方程式(4)的右边)。
(MPI * P)也是同理。对于既定工作负荷和体系结构来说它也是个恒量,但它主要依赖于高速缓存存储器的体积。我们把它命名为M(MBcache)。而PPM是指访问主存的成本。对于既定的工作负荷来说,通常是个固定的数字C。PPM乘以内存频率和总线频率的比值(fcore / fBus)就从总线周期(bus cycles)转化成了处理器周期。因此PM = C * fcore / fBus。套入M(MBcache)就可以得到:
(5) Tnode = α * (1 / fcore) + M(MBcache) * (1 / fbus)
这个例子说明总线频率(bus frequency)也是个恒量,方程式(5)可以简化为方程式(6):
(6) Tnode = α * (1 / fcore) + β
在这里Tcore = α * (1 / fcore),而Tmemory = β(也就是公式2里的术语。我们把这些关键点关联在一起)。
首先在模型2里,公式5和公式6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经分析过它是如何从公式3推理而来(它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体系理论)。其次,这个模型4个硬件性能参数的3个已经包括其中。还差一个参数就是内核数量(Ncores)。
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内核的数量,就是假设把N个内核看做是一个网络频率上运行的一个内核,称之为N*fcore。那么根据公式(6)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出:
(7) Tcore ~ α / (N*fcore)
Tcore~ ( α / N) * (1 / fcore )
也可以把它写成:
(8) αN = ( α / N)
多核处理器的第一个字母Alpha可能是单核处理器的1/N次。
通过数学推算这几乎是完全可能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根据系统内核和总线频率(bus frequencies)来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如公式(5)所阐述的。但是公式(5)的左边是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指的是一项工作量的完成时间。这样就能更清楚的以时间为单位说明右侧的主系统参数。同时请注意内核的时钟周期τcore(是指每次内核运行周期所需的时间)也等同于(1 / fcore)。总线时钟(bus clock)周期也是同理。
(9) Tnode = αN * τcore + M(MBcache) * τBus
这个公式的转化也给了一个完成时间的模型,那就是2个基本的自变量τcore和τBus呈现出直线性变化。这对使用一个简单的棋盘式对照表对真实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是有帮助的。

6. 谁知道在linux下的常用后缀名啊

在Linux系统中,可执行文件没有统一的后缀,系统从文件的属性来区分可执行文件版和不可执行文件。而gcc则通权过后缀来区别输入文件的类别,下面我们来介绍gcc所遵循的部分约定规则。
.c为后缀的文件,C语言源代码文件;
.a为后缀的文件,是由目标文件构成的档案库文件;
.C,.cc或.cxx 为后缀的文件,是C++源代码文件;
.h为后缀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头文件;
.i 为后缀的文件,是已经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ii为后缀的文件,是已经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m为后缀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码文件;
.o为后缀的文件,是编译后的目标文件;
.s为后缀的文件,是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S为后缀的文件,是经过预编译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7. 如何在vmware配置linux下的mpi

虚拟机CentOS中配置MPI多节点并行计算完整版,这是一个新手教程,从一个空白的CentOS到能正常运行的基础环境,尽量详细写了每个步骤
我的环境如下:
宿主机:Windows 10 Pro
虚拟机:VMware 12 + CentOS 6.6
一、 虚拟机网络配置实现多节点互访
硬件资源有限,所以我只开了两台虚拟机均为 Centos 6.6。
1.修改网卡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将其中内容修改如下:
DEVICE=eth0
HWADDR=00:0C:29:A0:3A:CA
TYPE=Ethernet
UUID=bf583745-f834-451c-890c-39821a590543
ONBOOT=yes
NM_CONTROLLED=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207.128
NETMASK=255.255.255.0
DNS1=192.168.207.2
将每一台虚拟机都如此配置,IPADDR是ip地址,不要重复
2.修改网关及主机名
/etc/sysconfig/network

ETWORKING=yes
HOSTNAME=node1
NTPSERVERARGS=iburst
GATEWAY=192.168.207.2
一些文章中提到还需要修改VMware的设置(关闭本地DHCP服务),实际上,Centos 中设置好后就不需要动VMware的设置了
二、 在虚拟机中添加同名用户
在不同节点中需要有同名的用户以方便免密码SSH连接
node1和node2中以root用户执行下列命令

# useradd mpiuser
三、 实现免密码SSH登陆
当前节点为node1,用户为mpiuser,工作目录为 ~ 家目录
1.生成 SSH 私钥对
$ ssh-keygen -t rsa 一路回车就好
2.进入 .ssh 目录
$ cd ./.ssh
3.生成authorized_keys文件
$ cp id_rsa.pub authorized_keys
4.回到mpiuser的家目录
$ cd ~
5.建立本身的信任连接
$ ssh node1

6.设置 node2
$ ssh-keygen -t rsa 生成.ssh文件夹
$ scp node1:~/.ssh/* ./ 拷贝node1上的.ssh文件夹到node2
# scp node1:/etc/hosts /etc/hosts 拷贝node1上的hosts文件到node2,可能需要root权限
$ ssh node2
$ ssh node1
7.如果还有其他节点,设置方法同node2
设置成功后,在任意节点执行SSH连接其他节点都不需要密码,注意必需每个节点都有mpiuser这个用户,之所以使用一个普通用户,是为了避免root执行mpi程序时遇到风险。在一些mpi实现中,也不允许以root用户执行。
四、 配置MPI运行环境
1. 下载 mpich
官方网站 http://www.mpich.org 下载其中的mpich-3.2.tar.gz
2. 解压并进入目录
# tar xvf mpich-3.2.tar.gz
# cd mpich-3.2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
# make
# make install
3. 设置环境变量,修改 /etc/profile ,加入下面几行代码
PATH=$PATH:/usr/local/mpich/bin
MANPATH=$MANPATH:/usr/local/mpich/man
export PATH MANPATH
4. 使刚刚的修改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5. mpi多节点配置
新建一个配置文件
# touch /usr/local/mpich/servers
修改其中内容为:
node1:2 #在node1上运行两个进程
node2:2
如果有多个节点继续往下写
五、 单节点测试
将源码包中的 examples 拷贝到 mpich 的安装目录
# cp -r ./examples /usr/local/mpich/
用示例程序进行测试
$ mpirun -np 4 /usr/local/mpich/examples/cpi
Process 1 of 4 is on node1
Process 0 of 4 is on node1
Process 3 of 4 is on node1
Process 2 of 4 is on node1
pi is approximately 3.1415926544231239, Error is 0.0000000008333307
wall clock time = 0.081049
得到如图的回显结果证明mpich的运行环境正常
六、 多节点测试
$ mpiexec -np 4 -f /usr/local/mpich/servers /usr/local/mpich/examples/cpi
Process 1 of 4 is on node1
Process 0 of 4 is on node1
Process 3 of 4 is on node2
Process 2 of 4 is on node2
pi is approximately 3.1415926544231239, Error is 0.0000000008333307
wall clock time = 0.139722
如上,在两个节点上分别运行了两个进程,配置过程到此结束

8. 如何最快搭建LINUX服务器集群

1.2.并行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构建一个四节点的集群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设备
1).4台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每台配
置64M内存,2GB以上的硬盘,和EIDE接口的光盘驱动器。
2).5块100M快速以太网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块卡用于连接集群中的结点,另外一块用于将集群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
3).5根足够连接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RJ45缆线
4).1个快速以太网(100BASE-Tx)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5).1张Linux安装盘
2.2 构建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不熟的人,实施以下这些构建步骤会感到吃力。如果是这样,请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1. 准备好要使用的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确信所有的PC机都还没有接上电源,打开PC机的机箱,在准备与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连接的PC机上安装上两块快速以太网卡,在其它的 PC机上安装上一块快速以太网卡。当然别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内存。确定完成后盖上机箱,接上电源。
2. 使用4根RJ45线缆将四台PC机连到快速以太网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线将额外的以太网卡(用于与其它网络相连的那块,这样机构就可以用上集群)连接到机构的局域网上(假定你的机构局域网也是快速以太网),然后打开电源。
3. 使用LINUX安装盘在每一台PC机上安装。请确信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C编译器和C的LIB库。当你配置TCP/IP时,建议你为四台PC分别指定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为你的服务器节点(拥有两块网卡的那台)。在这个服务器节点上的那块与机构局域网相连的网卡,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与机构局域网吻合的IP地址。
4.当所有PC都装好Linux系统后,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让其包含以下几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几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这些配置是为了让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执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应用。
1. 在服务器节点
,建一个/mirror目录,并将其配置成为NFS服务器,并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节点上,也建一个/mirror目录,关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这个目录从服务器上输出,装载在各个客户端,以便在各个节点间进行软件任务的分发。
4. 在服务器节点上,安装MPICH。MPICH的文档可在
5.任何一个集群用户(你必须在每一个节点新建一个相同的用户),必须在/mirror目录下建一个属于它的子目录,如 /mirror/username,用来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数据文件。这种情况,用户仅仅需要在服务器节点上编译MPI程序,然后将编译后的程序拷贝到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中,然后从他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下使用p4 MPI策略运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装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载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载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载,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录拿。(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块的几个小包,然后用cat命令将它们合并)
2.解压: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进入mpich目录
4.执行:./configure为MPICH选择一套适合你的实际软硬件环境的参数组,如果你对这些默认选择的参数不满意,可以自己进行配置(具体参见MPICH的配置文档)。最好选择一个指定的目录来安装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执行:make >&make.log 这会花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同的硬件环境花的时间也就不同,可能从10分钟到1个小时,甚至更多。
6.(可选)在工作站网络,或是一台单独的工作站,编辑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对你机器体系结构取的名称,你能很容易的认出来)以反映你工作站的当地主机名。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一步。在集群中,这一步不需要。
7.(可选)编译、运行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时,你就在你的系统上运行了一个MPI程序。
8.(可选)构建MPICH其余的环境,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务会使得任何启动速度加快,你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构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个较新的P4安全服务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个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码。如果你有这个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构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选)如果你想将MPICH安装到一个公用的地方让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执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选项指定MPICH安装目录。安装后将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录以及一个小小的示例目录,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户如何编译、执行一个MPI程序。

9. 如何在Linux环境下对str2str进行配置

Linux下提供了iconv实现这一功能,在Linux 的 shell 环境下,iconv用法如下: iconv -f fromconde -t tocode -f: 指定需要转换的文本编码 -t: 指定目标文本编码 我们也可以用 -l 列举出所有已知的字符编码集合 iconv -l 具体用法可以通过帮助...

10. 入门答疑:如何从DOS系统引导Linux系统 (2)

及可选装入initrd映像。(Linux文件系统中的RAM引导初始化)。 2. 需要DOS运行方式为实模式,即标准的DOS方式下运行才能进入Linux操作系统。 支持EMS驱动程序接口,即支持扩展内存。(VCPI) 3. 已有一个Linux操作系统安装在你的硬盘上。 当你得到这个程序包之后,使用相应的解压软件把它解压到相应的目录。现举个例子说明: 假定你获得的软件文件名为Loadlin16.zip。使用UnZip解压至你的C:LOADLIN目录下,在DOS命令行中输入命令:C:>CD LOADLIN C:LOADLIN>LOADLIN zimageroot=/dev/hdb1 ro vga=ask 即可进入Linux操作系统。 由上例可见,LOADLIN需要一个zimage或bzimage文件,它们都是Linux内核的压缩文件,zimage和bzimage是两种不同的压缩的Linux内核形式。 zimage在这里是在Linux操作系统使用Gcc程序编译之后的系统核心,它在LOLI引导中同样占重要地位。它的功能是引导初始化配置Linux的设备,调用系统初始驱动程序的进程。最后进入Linux的控制台,进行操作。 另外可选择的装入磁盘的映像文件。/dev/hdb1,指的是系统的驱动设备,这例子指的是第二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Linux系统使用形如/dev/xxx的形式指定一个硬盘或一个光盘或类似如此的设备。 root=/dev/hdb1 是Linux系统所在位置,它指定Linux系统到底在哪里,Loadlin程序如何识别和找到Linux操作系统,从而在Linux操作中调用特定的文件,配合zimage 进行引导。 /dev/hdb1 后面的ro指定了系统的读属性。在UMDOS的文件系统下,因为Linux从属于DOS。所以,一般是rw属性,即读写属性,ro,rw表示是只读还是读写。 LOADLIN 引导时,需要一个Linux引导核心,指定Linux的路径。它能在DOS命令行使用Linux核心的参数直接能通过命令行参数传递到Linux内核。即可在命令行直使用Linux的内核的配置。 vga=ask 由用户指定显示模式。

阅读全文

与linuxcpi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hp编程语言在哪里 浏览:302
矢量文件有哪些格式 浏览:790
文书档案长期保存的文件有哪些 浏览:945
如何把pdf文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 浏览:507
勤哲价格qinzheapp 浏览:709
腾讯小说下载的文件在哪里 浏览:106
js显示隐藏控件 浏览:119
共享上的文件内容误删如何找回 浏览:600
双十一网络营销分析 浏览:634
win10的areo怎么关 浏览:40
阿城区如何办理电信网络 浏览:622
中国移动流量代码 浏览:364
厂里编程叫什么 浏览:96
win10我的世界主题包 浏览:34
哪个城市需要编程的企业多 浏览:758
linuxfprintf 浏览:58
如何把自己的手机在转转app上卖掉 浏览:641
医疗系统编程学什么专业 浏览:634
北京网络seo优化什么价格 浏览:776
win7文件夹声音 浏览:1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