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inux下怎么直接使用iic接口
利用Linux中IIC设备子系统移植IIC设备驱动
背景描述
IIC总线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常见的有eeprom,rtc。一般的处理器会包含IIC的控制器,用来完成IIC时序的控制;另外一方面,由于IIC的时序简单,使用GPIO口来模拟时序也是常见的做法。面对不同的IIC控制器,各种各样的芯片以及linux源码,如何更快做好IIC设备驱动。
问题描述
在我们的方案中,我们会用到eeprom,rtc以及tw2865。由于Hi3520的IIC控制器设计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而IIC控制器的SDA和SCL管脚正好是和两个GPIO管脚复用的。Hisi将控制gpio来实现IIC的时序,从而对IIC设备进行操作。这种设计方式简单明了,但使用IIC子系统,可以更方便的移植和维护其他的设备驱动。
问题分析
Hisi对于gpio口,rtc芯片以及tw2865的处理方式如下:将gpio口做成一个模块化的驱动,该驱动模拟IIC时序,并向外提供一些函数接口,比如:EXPORT_SYMBOL(gpio_i2c_read_tw2815);等。对于具体的rtc芯片,将其注册为一个misc设备,并利用gpio模块导出的函数进行rtc芯片的配置操作。
其实对于linux-2.6.24\drivers\i2c目录下代码,我们可以加以利用。
Linux的IIC字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IIC核心
IIC核心提供了IIC总线驱动和设备驱动的注册、注销方法,IICalgorithm上层的、与具体适配器无关的代码以及探测设备、检测设备地址的上层代码。
IIC总线驱动
IIC总线驱动是对IIC硬件体系结构中适配器端的实现。
IIC设备驱动
IIC设备驱动是对IIC硬件体系总设备端的实现。
我们查看下该目录下的makefile和kconfig:
obj-$(CONFIG_I2C_BOARDINFO) +=i2c-boardinfo.o
obj-$(CONFIG_I2C) += i2c-core.o
obj-$(CONFIG_I2C_CHARDEV) +=i2c-dev.o
obj-y +=busses/ chips/ algos/
i2c-core.c就是IIC核心,buses中的文件是主流处理器中IIC总线的总线驱动,而chips中的文件就是常用芯片的驱动,algos中的文件实现了一些总线适配器的algorithm,其中就包括我们要用到的i2c-algo-bit.c文件。
我们首先利用i2c-gpio.c和i2c-algo-bit.c做好总线驱动。
在i2c-gpio.c中,mole_initi2c_gpio_initplatform_driver_probe(&i2c_gpio_driver,i2c_gpio_probe);
将其注册为platform虚拟总线的驱动。
在staticint __init i2c_gpio_probe(struct platform_device *pdev)中,
定义了如下三个结构体:
structi2c_gpio_platform_data *pdata;//平台相关的gpio的设置
structi2c_algo_bit_data *bit_data;//包含algorithm的具体函数,setor
get SDA和SCL
structi2c_adapter *adap;//适配器
i2c_gpio_probe主要做了下面几件事:
填充bit_data结构的各个函数指针,关联到具体的操作SDA和SCl函数。
填充adap结构,adap->algo_data= bit_data;
pdata= pdev->dev.platform_data;
bit_data->data= pdata;
pdev->dev->driver_data= adap;
在i2c-core中注册适配器类型。
inti2c_bit_add_numbered_bus(struct i2c_adapter *adap)
在staticint i2c_bit_prepare_bus(struct i2c_adapter *adap)中
adap->algo= &i2c_bit_algo;
将i2c_bit_algo与adap关联上。
static const structi2c_algorithm i2c_bit_algo = {
.master_xfer = bit_xfer,
.functionality = bit_func,
};
其中,master_xfer函数指针就是IIC传输函数指针。
I2c-algo-bit.c还实现了IIC开始条件,结束条件的模拟,发送字节,接收字节以及应答位的处理。
i2c-gpio.c中的i2c_gpio_setsda_val等函数是与具体平台gpio相关的。
修改对应arch-hi3520v100目录下的gpio.h中的各个函数,这些函数是通过操作寄存器来控制gpio的方向和值。
在对应mach-hi3520v100中的platform-devices.c中添加如下:
static structi2c_gpio_platform_data pdata = {
.sda_pin = 1<<0,
.sda_is_open_drain = 1,
.scl_pin = 1<<1,
.scl_is_open_drain = 1,
.udelay = 4, /* ~100 kHz */
};
static struct platform_devicehisilicon_i2c_gpio_device = {
.name = "i2c-gpio",
.id = -1,
.dev.platform_data = &pdata,
};
static struct platform_device*hisilicon_plat_devs[] __initdata = {
&hisilicon_i2c_gpio_device,
};
int __inithisilicon_register_platform_devices(void)
{
platform_add_devices(hisilicon_plat_devs,ARRAY_SIZE (hisilicon_plat_devs));
return 0;
}
通过platform添加devices和driver,使得pdev->dev.platform_data=pdata
综合上面的过程,我们完成了adapter的注册,并将用gpio口模拟的algorithm与adapter完成了关联。
这样,在rtc-x1205.c中,x1205_attach函数利用i2c核心完成client和adap的关联。
在x1205_probe函数中填充i2c_client结构体,并调用i2c_attach_client通知iic核心。
接着注册rtc驱动。
最后我们要读取时间,就需要构造i2c_msg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 i2c_msg msgs[] = {
{ client->addr, 0, 2,dt_addr }, /* setup read ptr */
{ client->addr, I2C_M_RD,8, buf }, /* read date */
};
/* read date registers */
if((i2c_transfer(client->adapter, &msgs[0], 2)) != 2) {
dev_err(&client->dev,"%s: read error\n", __FUNCTION__);
return -EIO;
}
dt_addr是寄存器的地址,I2C_M_RD表示iicread。
㈡ 关于LINUX的优势重要性已自然的从各种渠道耳濡目染,想学习它。请朋友指点怎样学习怎样展开
Linux 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 Linux 之所以受到广大计算机爱好者内的喜爱,其主要容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属于自由软件,用户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获得它和它的源代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改。另一个原因是,它具有 Unix 的全部功能,任何使用 Unix 操作系统或想要学习 Unix 操作系统的人都可以从 Linux 中获益。
想学的话到这去看看吧对你有帮助的!http://www.enet.com.cn/eschool/zhuanti/linux/
㈢ 基于ZIGBEE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我本科的毕业设计也是做ZigBee的,实现一个果园环境监控系统。我讲讲我做这个毕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学习方向,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1、硬件
对ZigBee协议有基本了解的都知道,它只是一种协议,类似于TCP/IP协议,很多嵌入式平台(如ARM、Linux等)都可以实现。比较主流的用于构建ZigBee拓扑网络的嵌入式平台是CC2530/2430系列单片机,它们是TI公司专门设计用于搭建ZigBee网络的芯片,内置强大的ZigBee协议栈支持。CC2530/2430基于C51开发的,所以片上资源和接口和C51/C52系列单片机类似,学懂了51单片机,学这个也很简单了。
所以要搭建ZigBee网络,首先要搞懂CC2530/2430的硬件资源(只做APP层基本可以不用深入理解指令集)。从最小系统入手,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以及一些嵌入式基本通信协议,如iic、spi、RS232/485等,还有AD/DA模块,这个用于温度传感器(模拟的)数据采集。
2、软件
ZigBee协议栈的底层都是TI公司已经设计好了的,自组网、网络拓扑、路由、发送/接收数据包等,这些网络操作都封装好并提供给用户编程接口,直接在APP层调用就行,若只做简单开发无需深入了解物理层和链路层,只要通过开发文档把这些需要用到的编程接口弄明白(类似于C语言的封装库,只管调用,不管实现)。
还有就是传感器编程(如题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市面上太常见了,基本都是通过iic或者其他通信协议直接读数字信号,连数模转换都不需要,源代码网上都一搜一大堆,直接拿过来用就行,稍微调一下接口和时序什么的。
3、网络拓扑
由于底层自组网的特性,我们只要简单地了解组网、路由、鉴权、发/收包等基本内容(应付答辩啊),因为底层的封装实现……你想看都看不到,只能通过官方文档大概知道它是怎么处理的。除了APP层,其他的交给协议栈来做吧。
㈣ linux启动代码
内核崩溃,你的内核有问题。
㈤ 请教:linux 字符设备驱动IIC进不了中断
如何编写Linux设备驱动程序回想学习Linux操作系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前前后后,零零碎碎的一路学习过来,也该试着写的东西了。也算是给自己能留下一点记忆和回忆吧!由于完全是自学的,以下内容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教。Linux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变种,在Linux下编写驱动程序的原理和思想完全类似于其他的Unix系统,但它dos或window环境下的驱动程序有很大的区别。在Linux环境下设计驱动程序,思想简洁,操作方便,功能也很强大,但是支持函数少,只能依赖kernel中的函数,有些常用的操作要自己来编写,而且调试也不方便。以下的一些文字主要来源于khg,johnsonm的Writelinuxdevicedriver,Brennan'sGuidetoInlineAssembly,TheLinuxA-Z,还有清华BBS上的有关devicedriver的一些资料。一、Linuxdevicedriver的概念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和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这样在应用程序看来,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件,应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设备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1、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2、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和从硬件读取数据。3、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和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4、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在Linux操作系统下有三类主要的设备文件类型,一是字符设备,二是块设备,三是网络设备。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主要区别是:在对字符设备发出读/写请求时,实际的硬件I/O一般就紧接着发生了,块设备则不然,它利用一块系统内存作缓冲区,当用户进程对设备请求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就返回请求的数据,如果不能,就调用请求函数来进行实际的I/O操作。块设备是主要针对磁盘等慢速设备设计的,以免耗费过多的CPU时间来等待。已经提到,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来与实际的硬件打交道。每个设备文件都都有其文件属性(c/b),表示是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另外每个文件都有两个设备号,第一个是主设备号,标识驱动程序,第二个是从设备号,标识使用同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的不同的硬件设备,比如有两个软盘,就可以用从设备号来区分他们。设备文件的的主设备号必须与设备驱动程序在登记时申请的主设备号一致,否则用户进程将无法访问到驱动程序。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在用户进程调用驱动程序时,系统进入核心态,这时不再是抢先式调度。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在你的驱动程序的子函数返回后才能进行其他的工作。如果你的驱动程序陷入死循环,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启动机器了,然后就是漫长的fsck。读/写时,它首先察看缓冲区的内容,如果缓冲区的数据未被处理,则先处理其中的内容。如何编写Linux操作系统下的设备驱动程序二、实例剖析我们来写一个最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虽然它什么也不做,但是通过它可以了解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码输入机器,你就会获得一个真正的设备驱动程序。#define__NO_VERSION__#include#includecharkernel_version[]=UTS_RELEASE;这一段定义了一些版本信息,虽然用处不是很大,但也必不可少。Johnsonm说所有的驱动程序的开头都要包含,一般来讲最好使用。由于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同硬件打交道,对设备文件的操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统调用,如open,read,write,close…,注意,不是fopen,fread,但是如何把系统调用和驱动程序关联起来呢?这需要了解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结构:structfile_operations{int(*seek)(structinode*,structfile*,off_t,int);int(*read)(structinode*,structfile*,char,int);int(*write)(structinode*,structfile*,off_t,int);int(*readdir)(structinode*,structfile*,structdirent*,int);int(*select)(structinode*,structfile*,int,select_table*);int(*ioctl)(structinode*,structfile*,unsinedint,unsignedlong);int(*mmap)(structinode*,structfile*,structvm_area_struct*);int(*open)(structinode*,structfile*);int(*release)(structinode*,structfile*);int(*fsync)(structinode*,structfile*);int(*fasync)(structinode*,structfile*,int);int(*check_media_change)(structinode*,structfile*);int(*revalidate)(dev_tdev);}这个结构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字都对应着一个系统调用。用户进程利用系统调用在对设备文件进行诸如read/write操作时,系统调用通过设备文件的主设备号找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然后读取这个数据结构相应的函数指针,接着把控制权交给该函数。这是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这样,则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写子函数,并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个域。下面就开始写子程序。#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unsignedinttest_major=0;staticintread_test(structinode*node,structfile*file,char*buf,intcount){intleft;if(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EFAULT)return-EFAULT;for(left=count;left>0;left--){__put_user(1,buf,1);buf++;}returncount;}这个函数是为read调用准备的。当调用read时,read_test()被调用,它把用户的缓冲区全部写1。buf是read调用的一个参数。它是用户进程空间的一个地址。但是在read_test被调用时,系统进入核心态。所以不能使用buf这个地址,必须用__put_user(),这是kernel提供的一个函数,用于向用户传送数据。另外还有很多类似功能的函数。请参考Robert著的《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二版)。然而,在向用户空间拷贝数据之前,必须验证buf是否可用。这就用到函数verify_area。staticintwrite_tibet(structinode*inode,structfile*file,constchar*buf,intcount){returncount;}staticintopen_tibet(structinode*inode,structfile*file){MOD_INC_USE_COUNT;return0;}staticvoidrelease_tibet(structinode*inode,structfile*file){MOD_DEC_USE_COUNT;}这几个函数都是空操作。实际调用发生时什么也不做,他们仅仅为下面的结构提供函数指针。structfile_operationstest_fops={NULL,read_test,write_test,NULL,/*test_readdir*/NULL,NULL,/*test_ioctl*/NULL,/*test_mmap*/open_test,release_test,NULL,/*test_fsync*/NULL,/*test_fasync*//*nothingmore,fillwithNULLs*/};这样,设备驱动程序的主体可以说是写好了。现在要把驱动程序嵌入内核。驱动程序可以按照两种方式编译。一种是编译进kernel,另一种是编译成模块(moles),如果编译进内核的话,会增加内核的大小,还要改动内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动态的卸载,不利于调试,所以推荐使用模块方式。intinit_mole(void){intresult;result=register_chrdev(0,"test",&test_fops);if(result#include#include#includemain(){inttestdev;inti;charbuf[10];testdev=open("/dev/test",O_RDWR);if(testdev==-1){printf("Cann'topenfile\n");exit(0);}read(testdev,buf,10);for(i=0;i<10;i++)printf("%d\n",buf[i]);close(testdev);}编译运行,看看是不是打印出全1?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真正实用的驱动程序要复杂的多,要处理如中断,DMA,I/Oport等问题。这些才是真正的难点。请看下节,实际情况的处理。如何编写Linux操作系统下的设备驱动程序三、设备驱动程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1。I/OPort。和硬件打交道离不开I/OPort,老的ISA设备经常是占用实际的I/O端口,在linux下,操作系统没有对I/O口屏蔽,也就是说,任何驱动程序都可对任意的I/O口操作,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混乱。每个驱动程序应该自己避免误用端口。有两个重要的kernel函数可以保证驱动程序做到这一点。1)check_region(intio_port,intoff_set)这个函数察看系统的I/O表,看是否有别的驱动程序占用某一段I/O口。参数1:I/O端口的基地址,参数2:I/O端口占用的范围。返回值:0没有占用,非0,已经被占用。2)request_region(intio_port,intoff_set,char*devname)如果这段I/O端口没有被占用,在我们的驱动程序中就可以使用它。在使用之前,必须向系统登记,以防止被其他程序占用。登记后,在/proc/ioports文件中可以看到你登记的I/O口。参数1:io端口的基地址。参数2:io端口占用的范围。参数3:使用这段io地址的设备名。在对I/O口登记后,就可以放心地用inb(),outb()之类的函来访问了。在一些pci设备中,I/O端口被映射到一段内存中去,要访问这些端口就相当于访问一段内存。经常性的,我们要获得一块内存的物理地址。2。内存操作在设备驱动程序中动态开辟内存,不是用malloc,而是kmalloc,或者用get_free_pages直接申请页。释放内存用的是kfree,或free_pages。请注意,kmalloc等函数返回的是物理地址!注意,kmalloc最大只能开辟128k-16,16个字节是被页描述符结构占用了。内存映射的I/O口,寄存器或者是硬件设备的RAM(如显存)一般占用F0000000以上的地址空间。在驱动程序中不能直接访问,要通过kernel函数vremap获得重新映射以后的地址。另外,很多硬件需要一块比较大的连续内存用作DMA传送。这块程序需要一直驻留在内存,不能被交换到文件中去。但是kmalloc最多只能开辟128k的内存。这可以通过牺牲一些系统内存的方法来解决。3。中断处理同处理I/O端口一样,要使用一个中断,必须先向系统登记。intrequest_irq(unsignedintirq,void(*handle)(int,void*,structpt_regs*),unsignedintlongflags,constchar*device);irq:是要申请的中断。handle:中断处理函数指针。flags:SA_INTERRUPT请求一个快速中断,0正常中断。device:设备名。如果登记成功,返回0,这时在/proc/interrupts文件中可以看你请求的中断。4。一些常见的问题。对硬件操作,有时时序很重要(关于时序的具体问题就要参考具体的设备芯片手册啦!比如网卡芯片RTL8139)。但是如果用C语言写一些低级的硬件操作的话,gcc往往会对你的程序进行优化,这样时序会发生错误。如果用汇编写呢,gcc同样会对汇编代码进行优化,除非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最保险的法是禁止优化。这当然只能对一部分你自己编写的代码。如果对所有的代码都不优化,你会发现驱动程序根本无法装载。这是因为在编译驱动程序时要用到gcc的一些扩展特性,而这些扩展特性必须在加了优化选项之后才能体现出来。写在后面:学习Linux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付出很多精力,也必须具备很好的C语言基础;但是,学习Linux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里面包含了许多高手的智慧和“幽默”,这些都需要自己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到,O(∩_∩)O~哈哈!
㈥ 求教高手,在linux内核中怎么修改i2c的通信速率为400KHz
1、先查看I2C设备速率。
sudocat/sys/mole/i2c_bcm2708/parameters/baudrate
默认的I2C速度为100KHz,对于多数I2C设备而言100KHz并不算快。
cd/etc/modprobe.d#进入/etc/modprobe.d目录
sudonanocustom.conf#在该目录新建一个名为custom.conf文件,并插入以下内容
#optionsi2c_bcm2708baudrate=400000
sudoreboot#重启系统
㈦ linux中i2c总线中从机地址怎么设置
S3C2410X集成了一个LCD控制器(支持STN和TFT带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屏)、SDRAM控制器、3个通道的UART、4个通道的DMA、4个具有PWM功能的计时器和一个内部时钟、8通道的10位ADC。S3C2410还有很多丰富的外部接口,例如触摸屏接口、I2C总线接口、I2S总线接口、两个USB主机接口、一个USB设备接口、两个SPI接口、SD接口和MMC卡接口。在时钟方面S3C2410X也有突出的特点,该芯片集成了一个具有日历功能的RTC和具有PLL(MPLL和UPLL)的芯片时钟发生器。MPLL产生主时钟,能够使处理器工作频率最高达到203MHz。这个工作频率能够使处理器轻松运行WIN CE、LINUX等操作系统以及进行较为复杂的信息处理。
S3C2410X芯片相关数据:
? 203MHz ARM920T 内核,0.18um工艺,超低功耗,272 pin BGA封装
? 带MMU,16KB指令缓存,16KB数据缓存
? 1.8V内核电源,3.3V I/O电压,兼容1.8,2.5,3.3V内存电压
? 内含SDRAM控制器
? 117个GPIO,24个外部中断
? 内置LCD控制器,可接真彩色,大屏幕TFT液晶
? 丰富的外部接口:4通道DMA,3个串口,一个SPI口,一个IIC接口,一个USB device口,一个USB host口
? 8通道10-bit AD,4通道PWM输出
? 内置RTC,PLL
? 内置SD,MMC,Smart Media等存储卡接口
? 支持从SmartMedia (Nand Flash)中启动系统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