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化腾的技术水平到底如何大师级程序员,年轻时就曾名噪一时
腾讯公司是由马化腾一手创建的,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巨头。
相比较于阿里和网络,许多人对腾讯的技术实力颇为不屑,以为它只是一家搞网络 游戏 的公司而已。
其实,这只是许多人的错误印象罢了,腾讯的技术实力还是颇为强大的。
而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同样也是大师级程序员,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名噪一时。
那么,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马化腾在1984年随父母迁居到深圳,那时的他正在读初二。迁居到深圳后,他随即被父母安排进了当地的中学就读。
当时的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全城上下都在喊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建设。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新兴行业的计算机产业,便很快进入了马化腾的世界。
于是,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马化腾听取了家人的意见,并没有按照之前的既定路线报考天文系,而是选择了更加实用的计算机系,成为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新生。
深圳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受到深圳总体发展势头的影响,学术气息也以实用和革新为主,并且发展迅速。
马化腾受此影响,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实用主义和革新思想的熏陶。
他在学校期间的成绩名列前茅,并开始对他的专业即编码和网络产生了兴趣,这也将成为他日后走向成功的必要积累。
在此期间,马化腾对网络的兴趣日益增加,他当时的目标是可以成为一名UNIX或者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
为了得到上网的机会,马化腾经常以帮助清理网络病毒为由,泡在学校机房里,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
为了得到充足的上网时间,马化腾很快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自己故意“种植”一些病毒到计算机里。
学校的老师无奈地发现,马化腾进入学校机房后,那些病毒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而每次有马化腾在,这些病毒都会束手就擒。
等到老师们弄清楚原来是马化腾在“搞鬼”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同时也认可了他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执著的学习精神,于是他便得到了难得的上网机会。
在大学期间,内向的马化腾并不是大家的核心,他的拘谨和沉默使他难以受到大家欢迎。他的专业技术也不是同学中最强的一个,他的学习方法仅仅是依靠抄写代码来积累经验。
但是马化腾有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那就是能够正确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他总能找到一些与自己优势互补的人,并与之结成合作伙伴。
在合作中,马化腾更是时刻保持谨慎和尊重对方意见的习惯,这样就经常使得他们的合作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马化腾之后的合作伙伴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也是在这个时期和他建立了坚固的友谊。
马化腾的各项能力就这样伴随着“深圳速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高中到大学,马化腾都没有离开过深圳。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股市的形势也随之急转上扬,股票的价格开始疯涨。
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价格限制的15只股票,由于没有涨停限制,一日之内就上涨了105%,并且随后又飙升两日。至25日,股票行情触顶,报收1429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国股市遍地黄金,投资股票就等于捡钱,发财致富只在一夜之间。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当时的中国股价:
由此可见,我国股市在当时走强程度到底有多疯狂。 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股市自然也当仁不让,市民炒股成为风尚,全市男女老幼无一不在谈论股票。
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的马化腾紧跟形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设计了一个名叫“股票分析系统”的软件,并作为毕业作品上交。
经过了四年的学习积累,马化腾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学校中,他成了各种病毒的克星,对学校的网络维护他也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我国多数大学生还对计算机惊为天物的时候,马化腾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而马化腾对市场行情的敏感洞察力又近乎天生,因此他的“股票分析系统”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马化腾也得以顺利结业,取得了深圳大学的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很快,一家网络公司看中了马化腾的毕业作品,想要出资购买他的“股票分析系统”。在谈论出售价格的时候,马化腾没有经验,于是聪明地选择了让对方报价。
当对方报出5万元的天价收购金额时,马化腾的IT帝国之梦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马化腾真正接触互联网是在1995年,这已经是马化腾在润迅(马化腾毕业后入职的第一家公司)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当时他在著名的BBS论坛“惠多网”上摸索了半年之后,终于对网络有了大概的了解。
随后马化腾决定,成立惠多网在深圳的分站。就这样,在1995年的晚些时候,马化腾依靠四条电话线和八台计算机,成立了惠多网深圳分站,他则成了分站的站长。
马化腾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日后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这段时间担任惠多网各地分站长的创业者,很多都成了后来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鼎鼎大名的人物。
马化腾在这个时候进入惠多网分站站长行列,就使他能够和这些人物拥有同等的资历和资源。当然,这一切都和他本身的能力分不开。
马化腾此时建立的深圳惠多网分站叫Ponysoft(Pony为马化腾的英文名,整个站名译为马化腾的软件)。
马化腾对他的Ponysoft惠多网分站非常用心,想尽各种办法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当时的各种媒体几乎都留下了马化腾的声音。
在马化腾的不断努力下,Ponysoft深圳惠多网分站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作为深圳地区的代表站台面向市场。
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化腾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在圈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家都亲切地将马化腾的深圳分站称为“马站”。
马化腾为他的惠多网深圳分站奔波劳碌,那段时间,他除了每天完成润迅的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惠多网分站的建设上。
当时的惠多网聚集了中国最高端的互联网人才,马化腾也是通过这个圈子接触到了世界上的互联网前沿信息,还是因为这个圈子,马化腾最早接触到了改变他人生的ICQ软件。
马化腾说:
马化腾的预想没有错,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也确实发生着 历史 性的变化。1995年末,中国第一位互联网大亨王志东身赴华尔街,拉开了中国互联网与世界接轨的滔天大幕。
马化腾此时的目光还没有放到国际舞台上,但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研发了一款属于他自己的 科技 产品。
有了之前“股票分析系统”的软件支持,在那之后,马化腾对研发和销售已经是信心十足并且轻车熟路。
在结识了一些专业的硬件人才后,马化腾充分利用资源,和这些朋友合作开发了一款可以实时观看股票走势的电子设备,取名“股霸”。
对当时的股民来讲,股霸是非常先进的 科技 产品,大概相当于今天受到都市白领热捧的Ipad。此产品一经推出,销路很快被打开,这让马化腾的资金积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马化腾将自己积累起来的10万元钱正式投资股票,因为当时的股票走势实在太好,而且马化腾也在股票投资上下足了功夫,他的10万元投资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截至1998年,马化腾在炒股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这无疑为他的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冥冥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马化腾要自主创业,但马化腾知道,独立创业的时机尚未成熟。
1998年,马化腾从老东家润迅辞职,同年11月创建了腾讯公司。
腾讯公司创建之初,可以说是困境重重,步履维艰,正如马化腾后来回忆:
在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为腾讯的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ICQ的使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
使用ICQ成为全球风尚,美国在线对ICQ的收购和推广让无数互联网从业人员看到了互联网社交通讯行业的巨大商机。
看到浩浩荡荡的国际形势,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一致决定,他们也要开发出一款本土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然后自主投放市场进行运营。
对于腾讯这种技术型团队来讲,开发这款软件是一件简单愉快的事情;但是,要将其成功地推向市场,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自主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时的腾讯虽然建立起了一些盈利的项目,但如果大举投资还是会很快陷入困境。
其次,互联网是全新产业,互联网社交通讯行业在国内更是没有成功的盈利模式可以借鉴,自主运营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深浅难察,而一旦出现纰漏,腾讯势必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然而虽然困难重重,互联网社交通讯行业中国化的大趋势还是使马化腾下定了放手一搏的决心。 对于产品的发展方向,马化腾最终还是锁定了ICQ。
可以说,除了实践,没有人能预知哪条路可以通往成功。
马化腾能做的,就是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然而风险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完全规避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一家新创建的公司,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是非常可怕的,这种可怕不仅表现在风险发生的时刻,即使是未发生时,也还是会让人担惊受怕。
于是,选择模仿ICQ就成了马化腾唯一可以行得通的道路。 虽然是模仿,但马化腾还是将很多创新因素融入了ICQ。
马化腾考虑,虽然ICQ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当时在中国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它的英文界面,难以被中国大众所接受。
其次,ICQ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当时的使用者都是一些专业的网络从业人员,因此它在中国根本得不到普及,而中国的潜在用户群又是如此巨大。
再者,ICQ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就是用户信息都被储存在用户终端,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更换了一台计算机上网,那么其储存的大量信息都将无法获取。
在当时的国内,主要的上网人群都集中在网吧,所以,ICQ这一缺陷简直是致命的。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马化腾和他的合作伙伴于1999年2月正式推出了一款IM互联网社交通讯工具--OICQ,也就是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腾讯QQ。
后来,腾讯QQ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所以时常资金吃紧,入不敷出。
其中,仅QQ租赁网络服务器的费用就让马化腾头痛不已。
为了使QQ软件能够存活下来,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公司几乎承接了所有网络业务,网页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培训教学,只要能赚钱,他们来者不拒。
因此,马化腾强大的技术实力,在这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在各种技术日新月异,马化腾放到现在来说,技术实力算不上顶尖了。但是放在当时来说,马化腾绝对是妥妥的大师级水准。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腾讯创建之初,马化腾靠着他过硬的技术实力,让腾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直到如今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巨头。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Ⅱ 中国有哪些软件开发名人
吴涛 易语言创始人。吴涛建立了完全的易程序编译器系统,支持全编译,可以直接将程序编译为CPU指令码运行,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速度瓶颈。
雷军 从程序员向管理者成功转型的代表 。
丁磊 所属公司:网易 ,技术眼光抓住网络时代机遇的典范
张小龙 开发Foxmail和微软的OutLook抗衡,以免费软件一夜成名 。
严援朝 开发第一个中文操作系统CCDOS,参与创办四通利方,掌控最大的中文网站新浪网技术总架构。
求伯君 所属公司:金山软件,软件领域的常青树,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众多程序员。
王江民 所属公司:江民科技,38岁开始编程,挖掘了杀毒软件的巨大市场潜力 。
鲍岳桥 所属公司:联众公司,在DOS和Windows平台、网络时代下都获得成功的典型 。
宫敏 所属公司:凝思科技,最早将自由软件引入中国。
谭浩强 计算机基础教育。
李开复 所属公司:微软,入选理由: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
陈钟 所属院校:北京软件学院院长 ,软件学院的积极倡导和实践者。
杨明 所属公司:北大青鸟APTECH ,将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中国 。
侯捷 技术写作创造品牌 。
王志东 现属公司:点击科技 ,在网络上取得成功后仍然钟情软件,投巨资做面向未来的协同软件。
周奕 倡导走向国际市场,以共享软件挣美元的先行者。
陈天桥 所属公司:上海盛大 ,用市场的成功加速了网络游戏开发的进程 。
陈榕 所属公司:科泰世纪 ,打造新一代操作系统 。
Ⅲ 阿里,华为,腾讯,哪家的程序员更牛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程序员是一份十分艰辛而且耗费脑力的工作,所以作为一名程序员最关键的两次职业生涯的升华时刻在于,从普通程序员变成一个熟练的软件或者项目开发者和从一名熟练的软件或项目开发者变成一个程序编写方面的专家,然而这其中每一次的升华都代表着你需要付出比别人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努力。
所以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哪家的程序员技术更厉害,其实在我的认知里,我认为腾讯的程序员更厉害,因为腾讯的程序员需要开发的方向多难度大,而且腾讯的整个系统的优化不是靠个别几个高技术程序员就能完成的,而且腾讯是一个主打游戏的公司,我们都知道,游戏本身就是用程序写出来的,所以要想游戏做得好,那么做游戏的程序员就得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技术,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公司的特殊性,所以腾讯公司的程序员更强。
而阿里这个公司部门是以电商为主,程序并不是这个公司部门的主打方向而且,我认为电商、网店、软件开发才是阿里巴巴的强项,而对于华为公司,华为公司的主要开发内容在于电子产品,所以华为公司需要设计到程序的地方最少,因为腾讯和阿里还是网络公司而华为公司是实打实的科创公司,华为公司的开发重点也在于他的核心技术,所以我认为腾讯公司的程序员更牛。
Ⅳ 雷军被质疑假程序员,他为何被称为中国最传奇的程序员呢
雷军并不是因为技术水而被称为“假程序员”,而是因为一头浓密头发被大家调侃为“假程序员”。雷军首次直播带货时,有网友提问,头发是如何保养,他表示曾被质疑是假程序员,“别的程序员头发都掉光了”。雷军笑称,大家都要小心保护好头发,植发很贵,每个人头上都是一栋别墅,不要动不动“聪明绝顶”。
雷军牛就牛在,他是什么角色,就会把它做好。当程序员时,是一个优秀程序员,而要做企业,就会当一个优秀的老板。小米成立仅仅10年,就取得了不错成绩,开创了很多模式先河,收获了众多粉丝。编程工作即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在程序员最关心的发际线这一项,他也没输掉,一头浓密头发让多少程序员羡慕嫉妒恨?所以大家调侃他“假程序员”其实内心里还是很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