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有哪些专业
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教育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专业属于教育学类,通常需要四年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将获得教育学学位。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方法等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黄埔研究院还开设了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将学习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共财政等课程,以提升自身的公共管理技能。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则侧重于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学生将深入学习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控制等内容,为未来在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黄埔研究院也提供了这一专业的学习机会。学生将学习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网络安全管理等内容,为未来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另外,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还设有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将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结构等课程,为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学专业也是黄埔研究院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学生将学习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为未来在心理学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则侧重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学生将学习通信原理、信号处理、信息论等内容,为未来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工商管理专业则涵盖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将学习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内容,为未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统计学专业则侧重于统计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学生将学习概率论、数理统计、数据挖掘等内容,为未来在统计学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② 国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围
导读:此前媒体提到的5G、特高压等“新基建”七大领域仅是列举,并非全部,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
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同时加快5G网络等建设,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工信部赛迪智库近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 不过“新基建”建设需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水漫灌;在实施上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好新基建长期发展路线图和年度投资计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
涵盖三大领域,投资空间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此后,央视列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在4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介绍,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他指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伍浩说。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
从信息基础设施看,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从融合基础设施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创新基础设施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信部赛迪智库获得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基建”是与传统的“铁公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
白皮书指出,此前央媒列出的七大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详细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领域的建设内容与投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