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骗子有很多,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在网络上聊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现在网络骗子也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在网络上和别人聊天,因为这群人就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外向孤独。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因为身体上,或者是思想上有一些缺陷,他们不敢面对面地,和其他人进行一个交流,
渐渐的回到现实中来,因为现实总归是我们所存在的,网络上总归都是虚拟的东西,网络上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真假,太容易被骗了。最好还是不要再网络上和一些不认识的人交谈,你不知道对面坐的是什么样的人。
2. 每月离开一天网络什么感受
几周前遇到位朋友工作日的时候手机卡坏了没法通讯和上网,
Wi-Fi也无法连接,
她说自己仿佛是个山顶洞人。
因为没法订外卖,聊天,看视频,看新闻,乘坐地铁......
而失去网络的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直到手机卡恢复她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
听了她的话开始思考我们的生活好像真的离不开网络了。
遥想二十年前用“猫”上网的日子,
只是上网查个资料速度慢不说还特别贵;
接着到了2G网络异地恋的人可以用QQ通话了,
省下了长途电话费;
3G4G网络的到来我们可以视频通话了,
即使隔着万里也能清楚地看到对方;
即将迎来的5G网络,
不知道又会是怎样的场景。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史只有几十年,
但它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02
—
为了试试没有网络的日子究竟如何,
上周六清明的时候星星包选择断网一日,
从早上7点30开始关闭网络,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
因为7点半是蚂蚁森林收集能量的时间。
当天做了不少事情:
祭拜,
细嚼慢咽吃三餐,
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做冥想,
将看过的书做读书笔记,
做午餐和晚餐,
给爸妈梳头和按摩,
听说这样做对睡眠好,
看完《接地气不生病》,
泡完脚没到10点关灯睡觉。
不过要说这一天不想打开手机看看是假的,
心里害怕错过重要的信息,
也想看看当天有什么重大新闻发生,
......
但也都忍住了。
第二天打开手机有好几百条信息,
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
至于重大新闻晚一天知道似乎也没关系。
03
—
这其实并不是我第一次主动关闭网络,
2018年辞职回上海的时候,
没有工作的自己,
看到朋友圈每个人似乎都像大神一样,
各种成功学在告诉着大家应该怎么做,
这一切让我对人生充满焦虑和疑惑,
对自己的将来迷茫不已。
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焦虑来自社交网络,
于是决定关闭微信和微博一个月,
用原始的邮件或短信与朋友交流。
一个月的时间看了很多书和电影,
思考了很多人生问题。
我也知道了为何自己会焦虑,
外在的世界让我迷失了自我,
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追求和目标,
而只顾着去比较去寻找本不属于我的一切,
当停止过多的外在信息,
真诚与人交流,
找回原来的自己,
焦虑感也就慢慢消失了。
04
—
陶渊明先生写的《桃花源记》令人心生向往,
而生活在桃花源的人为何会怡然自得?
其实和他们远离尘世有关。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在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的年代,
桃花源里的人们对外界一概不知,
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因此他们不存在对世事的担忧和烦恼。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不可能脱离周围的一切,
但适时减少信息的摄取,
让纷乱的思绪能获得片刻的宁静。
05
—
网上不少人讨论古人是不是焦虑或烦恼的话题,
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忧愁或焦虑的时候,
不然也不会留下如此之多的诗词歌赋了,
只是他们都能够守住本心,
不被外界所动摇,
就像刘禹锡所说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科技使得我们获取信息或学习知识都太方便了,
5分钟可以学会一个技能,
10分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一本书,
几十秒就知道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
......
这些碎片化的获取知识让我们看似无所不知,
很人聊起天来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但背后缺少我们自己的思考,
一套自成体系的知识架构,
和看待外在事物的标准。
我们整个人是由各种碎片堆砌而成,
所以在面对很多事时会呈现自我矛盾的理论。
《三联生活周刊》有句话说的是:
生活在碎片时代,
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
06
—
Youtube上有一首印度歌曲放量达1300万的印度歌曲,
名字叫:《Baatein Karo》,
中文翻译过来是:“我们讲话吧”。
MV中的男女主角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
社交网络里分享着各种美好,
但现实生活中却和亲近的人沟通甚少。
网络看似让我们更近了,
但人和人之间的心却变远了,
交流变少了。
网络世界的热闹掩盖不了现实世界的孤独,
本就是群居动物的人类,
如果孤立生存于这个世界,
抑郁,焦虑,烦恼都会出现。
《数字2019》报告发现,
全球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6小时42分钟。
中国人的平均上网时间是5小时52分钟
美国为6小时31分钟,
英国是5小时46分钟。
日本上网时间最少,
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45分钟。
除去我们睡眠和工作的时间,
我们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网络的海洋中,
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07
—
毒舌的北野武在《北野武的深夜物语》里谈网络:
年轻人好像一离开网络就会坐立难安,
因为他们认为全世界都塞在网络这个小盒子里。
年轻人拼命往盒子里钻,
想了解这个小世界,
但终究只是活在盒子里。
这个盒子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了,
出门只要带上手机即可,
在家里也可以学习各种知识,
远程也能办公,
星球写的文章也是因为网络才能呈现给更多的人。
所有的一切只要滴滴几下就可以搞定。
数码时代一切都变得如此容易,
我们好像忘了真实社会是什么样的。
《黑镜》是英国迷你剧,
他们用极端的黑色幽默讽刺和探讨了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第一季的第二集编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多年后的人们生活的世界里没有人与人的交流,
只有高科技、娱乐和社交网络,
人们生活中一切都可以通过app来完成,
想要做什么动动手指就好。
底层人们的唯一工作是日复一日地骑单车,
而目的是供给电能和赚取足够的金钱满足自己的生存,
不骑车的时候他们将时间和金钱献给了娱乐:
电影、音乐、真人秀、游戏……
吃的食物是添加了完全营养的能量棒,
看完这集介绍是不是感觉和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差不多?
黑镜剧照
08
—
不希望科幻片的里场景有一天成真,
因为这个世界还有许多值得欣赏的美好。
好好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
但也要时不时将它放下,
回归真实的世界,
和人交流看花花草草享受微风
......
文章最后得说说这一天自己的收获:
眼睛舒服很多,
之前因为每天看很久电脑第二天醒来觉得眼睛特别干,
但关闭网络后的一天感觉眼睛很轻松;
晚上睡眠变好了,
入睡快而且没做梦;
节约用电,
一整天没有给电脑和手机充电;
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休息,
没有刷剧没有刷信息的一天真的很轻松。
至于别的需要你自己体验了。
明天就是双休日了,
试试看关掉网络和真实的世界在一起,
如果一天做不到,
不如先从一小时离开网络开始吧!
体验后记得告诉我们感受哟。
3. 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沉迷于网络危害的:
1、沉迷于网络,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上网导致,大脑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2、从而产生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能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比如说紧张性的头疼,肠痉挛等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3、长时间的敲键盘还可以引起手部疼痛,腕管综合征等等,长时间注意屏幕,还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怕光,长身的僵坐在电脑前还可以引起腰肌劳损,沉迷网络造成心理障碍,使心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者甚至会没有钱花上网,骗取钱财,违法乱纪,造成,人品方面的问题,甚至人格的丧失。
正确引导孩子不沉迷网络几点方法:
1、家长和孩子事先约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培养孩子不沉溺网络的习惯。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有句话说的很到位,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做到这些,孩子才会做到。约定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商量,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合理使用网络,这样孩子更容易遵守上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