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联网网络层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❷ TCP/IP有哪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TCP/IP协议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负责把这些数据报发送到指定网络上。
网络层功能为进行网络互连,根据网间报文IP地址,从一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传到另一网络。
传输层的功能为通信双方的主机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传输层对信息流具有调节作用,提供可靠性传输,确保数据到达无误。
应用层的功能为对客户发出的一个请求,服务器作出响应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❸ TCP/IP的五个层是什么
五个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假设两台机器AB,以A给B发信息,作为例子解释:
【物理层】
目标:实现AB之间可以发送01信号。
意义:就是物理上实现连接,AB之间用网线连接;或者无线链接。
【数据链路层】
目标:把信息编码成01,并找到B后发给它。
编码:将信息封装成一个数据包,包括头和数据两部分;头里面包含了A和B的物理地址,世上任何两台机器有唯一的物理地址。
发送:A以广播的形式,发给所有A可以发送到的机器,如果自己是B则拿过来,如果不是则丢弃。
【网络层】
目标:改善数据包发送的范围,减少网络负担。
问题:由于A会发送给所有机器,则如果连接的机器越多负担越重。
方案:将世界的机器分区域,一个区域内的网络通过广播发送,区域之间则通过新协议(IP)交流。
协议:物理地址是网卡本身的地址,IP4,IP6则是人为分配的地址,可以通过子网掩码来判断AB是否属于同一个区域。
【传输层】
目标:区分AB上不同应用程序对网络的使用。
方案:通过端口(0-65535),0-1023已经被系统使用了;端口好像进入一个大厦后,要进入房间的门牌号,端口的选择则通过新协议(TCP/UDP)实现。
协议:TCP、UDP分别是两种可靠性级别不同的协议。
【应用层】
目标:实现对AB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编码。
原因:不同应用程序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据进行A上编码和B上解码。
❹ 网络的七层协议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包括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自的作用如下:
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联接,负责数据流的物理传输工作。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流,即0和1,也就是最基本的电信号或光信号,是最基本的物理传输特征。
2、数据链路层是在通信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联接,数据链路控制子层会接受网络协议数据、分组的数据报并且添加更多的控制信息,从而把这个分组传送到它的目标设备。
3、网络层是以路由器为最高节点俯瞰网络的关键层,它负责把分组从源网络传输到目标网络的路由选择工作。互联网是由多个网络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合,正是借助了网络层的路由路径选择功能,才能使得多个网络之间的联接得以畅通,信息得以共享。
4、传输层使用网络层提供的网络联接服务,依据系统需求可以选择数据传输时使用面向联接的服务或是面向无联接的服务。
5、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联接,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会话层在应用进程中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层还可以誉戚通过对话控制来决定使用何种通信方式,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会话层通过自身协议对请求与应答进行协调。
6、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化、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解压等。在网络带宽一定的前提下数据压缩的越小其传输速率就越快,所以表示层的数据压缩与解压被视为掌握网络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
7、应用层采用不同大厅的应用协议来解决不同类型的应用要求,并且保证这些不同类型的应用所采用的低层通信协议是一致的。应用层中包含了若干独立的用户通用服务协议模块,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的程序服务。
OSI简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滚虚隐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