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信息 > 网络心理状态有哪些表现

网络心理状态有哪些表现

发布时间:2023-03-30 16:53:08

Ⅰ 网瘾一般有哪些表现

强烈依赖网络。上网成为一种心理需要,支配着网瘾者凯世简的心理活动以及日常行为的一切。一旦无法上网时,就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处于焦躁状态。生活的重心即是上网,生活质量非常差盯裤,对工作、学习毫无兴趣。只有接触网络,才能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冷酷对待亲人。网瘾者对待自己的亲人不闻不问,伪装自己的情绪,不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也没有朋友。相反,却愿意在网络上对着陌生的人倾吐自己的心声。因为家人限制其上网,网瘾者也很容易与家人产生冲突关系,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人际交往失常。同病者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日益沉迷于网络而返掘急速下降,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障碍。网瘾者往往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转而更加地封闭自己,将自己的一腔热情都付诸网络。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中的正常交往都已无法完成,自信心更加消退。

Ⅱ 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

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

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互联网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好奇心,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种种现实社会的限制都消失了,下面看看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

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1

一、网络心理学

网络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网络名词。通常是指以心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裂闷滚研究互联网相关情景下,人的心理、行为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从广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学研究。狭义的网络心理学则指的是,以网络为代表的自组织性、非线性的观点对于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目前来说,网络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和实证方法多源于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既有的理论体系,其中又以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社会学习论、替代学习论、变态反应论影响较大。研究者多为临床心理学学者,社会心理学学者,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

二、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依赖药物等。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依赖药物等。

三、网络咨询

网络咨询是指以网络为中介,通过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帮助来询者发现问题、发掘资源,并以建设性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满足其需要并促进其成长的过程。

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向来询者提供帮助:

1、帮助来询者缓解情绪压力;

2、帮助来询者学会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现实;

3、帮助来询者恢复对生活的控制感和希望;

4、帮助来询者学习用建设性方式走出困境。

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2

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的内容如下:

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互联网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心理

网络平等自由的氛围适应了当代社会中对自由、平等呼声最高的'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种种现实社会的限制都消失了,只要参与进来,任何人都是互联网的“主人”,都可以在网上按自己的意愿和口味,虚拟社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3、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大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猎奇,即追寻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了解,通过正当渠道难以获得的奇、艳事物或信息,并借以获得感官刺激。他们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的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习。

4、逃避现实心理

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诸如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同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也会使思想相对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感到难以应对。但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在现实中受挫时,往往愿意到虚幻的网络空间去倾诉,互联网罩悉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

你认为网络心理包括哪些内容3

社交网络常见心理特征

1. 负面的宣泄——坏的总是容易传递出去

有一段时肆余间,大家都在抱怨微博上负能量太多,各种揭秘、爆料、负性社会新闻在微博里转发泛滥。一时之间,正能量成了稀缺补药。有研究表明,情绪愤怒的微博被转发或成为愤怒反应对象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厌恶、高兴和低落这三种情绪。

针对Twitter的博文分析也发现,在检出的203种细分情绪中,负面情绪出现更加频繁,并且更加多样化。回想一下,在写新微博时,抱怨工作不顺、环境污染、办事遇阻、社会不公是不是更容易脱口而出。在社交网络上,负面情绪总是更容易被创造和传递出去。

2. 信息的患失——好的有用的信息是不是悄悄溜走了

微博推出“智能排序”的功能后,遭到许多用户吐槽。在信息的筛选上,用户似乎非常不信任机器所做的工作。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会面对海量信息,有很多用户抱怨信息看不过来,而筛选的成本又太高。但如果让别人(比如算法)来代替自己筛选,用户又会担心会不会遗漏了某些重要内容。

抱怨垃圾太多但又害怕错过有益的信息,好像有用的信息正一条一条地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这便是用户面对信息的患失心态。

3. 偷窥的乐趣——我想看别人又不想被人看

经常有一些用户提出:“要是微博加上来客记录就好了”,而另一些则对此强烈反对,害怕自己的浏览记录被曝光。用户真的需要或者反对访客记录吗?事实上,除了特殊场景下(如男女勾搭、男男勾搭……),大部分的人只是想去偷窥别人而不被人偷窥,这就是网络世界里大多数人的隐私观。

在访客记录这件事情上,我只是想看有哪些人最近查看了我的主页,但同时我看别人主页时又可以不留痕迹。

4. 围观的快感——猎奇与围观就是我的网络生活

围观改变中国,网络更是无障碍地完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围观欲望,不用搬凳子不用付门票,从围观朋友圈里的件件小事,到围观不相干的新闻热点社会事件。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像长有一双猎奇的眼睛,随时在寻找好玩的事和打破常规的事。

5. 虚荣的烦恼——粉丝降1个比涨1个带来更大心理波动

粉丝在微博里被很多人看成面子当作炫耀的资本,涨粉时高兴异常,而掉粉时又要黯然神伤。涨粉和掉粉所产生的心理波动哪个更剧烈呢?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相当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 也就是说,掉1个粉丝的心理损失需要涨2个粉丝才能弥补回来。

Ⅲ 网络成瘾症的主要症状

网络成瘾症的主要症状

网络成瘾症的主要症状1

(一)主要症状

网络成瘾症日益增多,有很多地方开办了电脑疾病门诊。如果以下问题答“是”,你一定有网络成瘾的倾向。

1、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你是否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英特网;

2、你是否原打算只上网15分钟,但最终竟超过2小时以上;

3、你每月的电话费单是否越来越长?

4、是不是自从你买了计算机,你的父母朋友姐妹兄弟老板情人就开始抱怨你的电话永远占线?

5、是不是你每天通宵达旦蜷缩在黑 漆漆的小角落里,两只眼睛牢牢地胶在一个闪着蓝幽幽光芒的屏幕上?

6、是不是大家找你会先去校门口的那个网吧,而不是你的寝室?

7、是不是你从一大早坐在电脑前面,太阳下到山的那一边的时候,才想起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8、你是否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化大量时间上网。

网络成瘾症主要症状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而到白天工作时则昏昏欲睡,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二)解决方法

对于上网之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保持正常而规律的生活,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上网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性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上网过程中应保持平静心态,不宜过分投入;

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另外,由于上网时间过长,电脑荧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不利,娱乐有度,不可过于痴迷。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 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

要注意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节目。身体虚弱的成人最好不要上网。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家长更应对他们注意监督,从严控制,以免成为网络瘾的受害者

网络成瘾症的主要症状2

“不急”就是要戒除急躁心理

家长要克服病急乱投医,把孩子往一些所谓的“戒网瘾机构”里面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想一下子解决问题,却忘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根本不考虑网瘾的“根”在哪里,只是一味的围追堵截,为了戒网瘾而戒网瘾。二是很多问题青少年的父母一被问及对子女的教育,则会立刻哭天嚎地:“我在这个孩子身上操了多少心啊!我什么招都用了,这孩子就是不改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认为孩子的错,罄竹难书,自己不知受了多少罪,尽心竭力地倾情挽救,却完全是枉费心机,反而越来越糟。三是你越急躁,孩子越烦躁,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吵闹就不可避免,不利于孩子成长。四是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成绩原因而着急、担心甚至严加管教,所谓“恨铁不成钢”。钢是恨出来的吗?您着急,有用吗?五是对孩子不要指望,但不指望绝不等于绝望,我们家长所谓的指望,其实是父母的一种梦想。

“不打”就是严禁使用家庭暴力

一是不要打孩子,认为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他们好,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错误的。二是受过去“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但对孩子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行经,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加以遏止,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必要时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三是家庭冷暴力,对孩子不理不睬,一副绝望的态势,脸难看,门难进,这样管用吗?。

“不骂”就是不说侮辱人格的话

对待问题孩子家长经常使用的是“不争气、气死我了、没救了、笨蛋、没脑子”等侮辱性语言。因此要做到第一不给孩子乱贴标签,贴的久了孩子也会这样看待自己;第二不要只图自己高兴,不顾孩子感受,伤害他的自尊心;第三家长不要唠叨、罗嗦,只图自己宣泄,不管孩子心情,孩子对此强烈不满;第四骂孩子常见的后果是孩子仇视父母。

“不怕”就是不要忧心忡忡

一是必须让孩子自己学会怕,俗话说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孩子18岁以后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已经不是他的监护人。并且你也不可能改变他的意图和性格。二是家长最喜欢顺从自己的心愿而违背孩子的意愿,以此来维护家长高高在上的威严。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别人铺到哪里就能走到哪里。没有别人铺路的时候,终归还是要自己闯的。三是把自己担心的.事列成单子写下来,过一周后你会发现99%的担心的事情未发生。四是大人不会自爱,孩子如何会自爱。因此不和孩子做交易,讲条件,让他自己去感受。孩子是家庭的重心,但不是全部。

“不管”就是不要面面俱到管的太严

一是不管不等于听之任之,通过观察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和机会。分清大事小事、小事不要管的太严,大事决不让步,你退一步,他就进一步,还有其他事情等着你,不放纵,多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让孩子学会独立,该放手时就放手。二是家长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对孩子的过分和无理要求一概不管,如装宽带、买手机等。三是家长管的太多,特别是学习!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所有的孩子都在抱怨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乱定计划、乱给目标、乱做主张,以为那是对孩子好,是爱。您在那费心思管,有用吗?不但没用,还会有反作用!现在的家长,明明知道没用,还偏要去做这些没用的事情,这不是浪费时间的问题,这简直就是消磨自己的生命!解决学习问题,家长需要理性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恰恰就是“不管”这两个字!15岁开始,自我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导方式,被动的种种教育方式,只会对自我教育产生干扰。要知道自己督促自己学习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四是孩子不是管大的,管好的,要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要培养孩子思辨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在放手同时加以引导。五是家长要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眼神,最重要的是管好钱包。

Ⅳ 网络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并改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如果想解决网络心理障拦巧碍,首先就要从两方面做起:第一,提高自身的修养,第二,正确的认识网络,第三,从虚拟世界中回到现实。那么,首先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交往健康向上的绝衡判朋友。

Ⅳ 网络时代的心理异化现象,你知道吗

时代的高铁风驰电掣。

用指尖连通世界的网络时代

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性时代。我们创造着科技,也依赖着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科技,正在通过智能手机无痕而强势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与时代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化现象,阴影地带正在形成......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他们被称作“困清数字原住民”,对他们而言,网络即生活,就像《楚门的世界》中用做天空道具的、巨大的穹幕一样,网络是再自然不过的“非天然品”。于是大学生成为心理异化现象的高发群体,却因为太过自然而不自知。

1.放大的“去个性化”心理

凭借网络的虚拟与自由,我们无限扩大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但与此同时,精神毒瘤也可能会暗自滋长。 有所顾忌的言论在网络上发布不受任何限制,只需要一个虚拟的用户身份而已,一些评论甚至无需登录就可以匿名发布。在这网络社交 “匿名马甲” 的掩护下,人们无形中放大了群体规模带来的“法不责众”的心理安全意识,削减了行为自觉性,相反,其行为的冲动性、无约束性与破坏性却呈逆向增强的态势,表现为恶意侮辱、人肉侵扰等丧失底线的行为。

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建构和规范之中,“慎独”的境界又并非人人能及,何况是年轻气盛、定力不足的大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叠加很容易使一些网民产生“网络是绝对自由之境,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从而导致更多的以语言为媒介的攻击现象。

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年轻的大学生是比较被动的。 我们的生活几乎处在被信息无缝隙填充的状态,对海量信息的甄别筛选需要受众具有足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能力。 而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力还有待增强。这种情况下,新媒体这种匿名的话语环境又为大学生获取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被允许的信息提供了可能,自然也就增加了感染心灵病毒的风险。

此外 , 阅读信息时,受众的心理需求契合度要高于信息本身的真实性,这就增大了大学生被信息污染的可能。加之手机使用的排他性、隐秘性,使得来自网络的信息病毒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手机媒体入侵大学生的心灵,而他们或难以自知,或自知却没有足够的自制力而抵御,以致一步步滑向低俗认知的泥潭。

2.错位的自我认同

长期沉溺网络的大学生,极易发生自我认同的严重错位。大学生高涨的自我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却在无形、无垠的网络中可以轻易获得掌控感、成就感,以至于自认为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在虚拟环境中,这些年轻人指点江山游刃有余,存在感能很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学业受挫,情感遇冷,挫败感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网络在整合世界的同时,却也极有可能以温柔而残忍的方式,肢解网民的自我性格结构。 虚拟世界的满足感与现实世界的被驱逐感强烈冲击着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线上自我”与“线下自我”相互纠结、烦扰,甚至错位,影响个体对真实世界的判断,导致其自我认同失败。我是谁?什么是真实的?哪里又是虚拟?心理与行为和现实社会脱节,排斥真实的社交活动,容错率低,抗逆力低,出现自我疏远、自我隔离、自我封闭的倾向,以致产生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异常心理体验。

3.乏力的心理支持系统

网络让古人幻想的“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但却也带来了“比邻若天涯”的人际尴尬。 身在远方亦可声在耳畔人在眼前,比如视频聊天,但人真的在身旁时,又频频招呼手机里的动态更新、信息往来,而无暇顾及身旁之人。网络是令人们更加联结还是更加疏离?

不可否认,适度的虚拟社交可以缓解个体心理的压力。在虚拟环境中,人们觉得对方不可能介入自己的现实生活桐弊,沟通时,汪轮前风险体验下降,反而会有一种放松感与安全感。大学生更看重朋辈之间的友谊,遇到烦恼困惑已不再倾向于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在意朋友的宽慰。很多大学生会依托网络对陌生人自由交谈,吐露心声,寻求慰藉,这有利于心理压力的释放与缓解。但在虚拟世界建立起来的友谊同样缥缈难以考证,友情的温度无法感知,这样的心理支持系统是苍白乏力的。

当大学生遭遇心理困扰时,网络心理支持是温情还是冷漠,因其虚拟而难以判断,即使情真意切,也远没有现实社会中面对面的疏导更为及时有效。此时如果当事人自身的排解负面心理能量的能力不强,那么一些小小的诱因就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4.亚健康的身心状态

手机已经成了人体新的器官——没有物理联系的身体器官,“点触之间连通世界”,这个器官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刷存在感”的标准配置。过于依赖它,就会产生”手机依赖”。大学生中比比皆是的“低头族”现象也是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将自己的生活与社交网站、游戏、视频等各种应用全方位、全天候绑定,无疑会改变个体的生活样态,染上“网络软瘾”。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软瘾的心理症状表现为戒断不能,渴望更多的上网时间,忽略家人朋友,不上网时情绪低落、敏感易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手机媒体来说,表现为手机不在身边甚至手里就感到烦躁,手机没电或没有wifi就坐立难安,甚至出现幻听现象。也许这样的“低头族”就在你身边。年值韶华,青春宝贵,那种被他们称之为“快意”的 、 “一机在手,人生无忧”的错觉长期迷惑着他们,导致其身体与心理的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及身心健康。

其实,距离产生美。我们需要在与新媒体的相处中提升自制力,提高自觉力,增强执行力,及时反省,调整与网络的心理距离,避免心理异化现象的产生,减轻新媒体带来的副作用。

大学生正值一生中的升值期,是“时代潮头”,是“意见领袖”,新媒体已是其自身发展的“标配”。 要驾驭新媒体,而非被新媒体所奴役。

—End—

阅读全文

与网络心理状态有哪些表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站登录变成其他网站怎么处理 浏览:202
ug数控编程学校有哪些 浏览:203
java图片上传显示 浏览:402
ppt的文件名后缀 浏览:902
ug编程软件下载到哪个盘 浏览:359
炫酷字体APP下载的文件在哪里 浏览:668
廊坊哪里有少儿编程机构 浏览:312
cad新文件能找回来吗 浏览:951
导出手机qq文件到u盘 浏览:456
电脑如何打开ppt文件怎么打开方式 浏览:782
魅族锁定区文件夹 浏览:357
刻字cnc怎么编程 浏览:182
学校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浏览:784
收集100个pdf文件里关键词 浏览:594
苹果关闭4g网络设置 浏览:289
如何监测数据库 浏览:967
拷贝过来的pdf文件 浏览:751
抖音小店的访客数据怎么看 浏览:670
怎么把c语言编程的字符向下移动 浏览:786
sql删除文件组代码 浏览:9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