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信息 > 网络流行语如何反映社会心态

网络流行语如何反映社会心态

发布时间:2023-01-26 23:27:18

① 人们对待网络热词的态度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利弊共存。
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首先,网络语言简洁生动,传递迅速。网络快餐时代讲究“快捷,方便,经济”的原则。被简化和缩略的网络用语成了最有效的工具。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其实无论是谐音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等等各种方式,都比原来传统的表达方式更加简单易用。其次,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崇尚创新。网络语言是基于年轻人需要有一套专属的区别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而产生的语言系统,它通过广泛的的群体创作产生、流传,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轻人对于创新创造的渴求,对于张扬个性的期待。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了的创新激情,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现代的年轻人追求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我表现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地创作网语,使得几乎每天都有新生的网语出现,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语言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网络语言也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比如,有些网语内容浅薄、粗俗,产生很多不文明现象,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还有“WBD”(王八蛋)、“NQS”(你去死)、“NMD”(你妈的)等等。这些网语趣味低俗,许多就是现实生活中粗话脏话的翻版。它们主要来自游戏、聊天、网上论战等网络活动,而上网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为主。一旦长久接触使用的话,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再比如,网语的使用会给书面语言的交流带来一定的混乱。不规范的网语和规范的现代汉语日益频繁的交叉,可能会污染书面语言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的沟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网络语言会对汉字系统产生损害。学生因为上网人数众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比如用:)代替“笑”,用T_T代替“哭”,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进而影响汉字的纯洁和规范。
所以,90后必须从网络语言中吸其精华,祛除糟粕。对于一些下流低俗的网络用语,90后要从自身做起,坚决予以抵制,消除网络上的不文明现象,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同时,要确定用语环境。许多网络用语只限于网络交际,不能用于中小学生作文中,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提倡认认真真地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词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应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感情得到了释放。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语言文字。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民谣、顺口溜这样在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变得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富二代、躲猫猫这些词语只有几个字,但在词语后面却深刻的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词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网络热词时代的社会化生存
由于这些词语过于短小,有时候仅凭字面意思难以弄明白词语背后深刻的含义。你不懂词,在互联网里没法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这样说。过去只有报纸或者权威传播工具才能造词,现在在互联网上,只要你弄出好玩的,互联网上很多人会帮你传播。所有网民都在这里给知识添砖加瓦,每个网友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肯定,这是文化民主、词的民主化。
如果我们不试图就搞明白词的含义,有时候对新闻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很多新闻都开始引用热词来满足读者的胃口。随着网络热词的不断发展,也加快了解读网络热词媒体的诞生,互动网络CEO潘海东认为,WIKI模式正在改变世界。互动网络这几年的积淀,已经拥有近500万词条、49亿文字以及500万张图片。随着网络热词的发展,互动网络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在某种程度来说,互动网络已经成为了网络热词的发源地。所以,互动网络这次战略转型为词媒体,也是有着水到渠成的优势。
所谓词媒体,就是指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速度。
网络热词的发源地即民意发源地
万瑞数据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师高代鹏认为,网络热词的发源地,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可以说是民意代表阵地。随着热词的发展,民意的集中表现力也就越来越强,如何积极有效的传递民意,将是互动网络未来的巨大挑战。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一个个鲜活的事件, 网民的高度参与使一个个事件在互联网上迅速放大, 备受世人关注。而由此形成网络舆论的围攻、网民群体起哄等现象,这些手段使不少当事官员纷纷落马。当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时, 相关当事部门和官员没有主动出击、正面与当事者对话沟通,由此激化矛盾, 并率先在互联网上爆发。
网络刚好为公众提供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的技术支持和操作平台,也为个体的个性表达提供了便利,它实现了从个体影响到立体几何形式扩张后,某些个人代表性的观点会演变成一种集体表达。事实上,网络流行语言也是群体意见最简易快捷的另类表达 。还有,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 。当某种言语、某个段子在小群体内受到热捧时,可能就会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网络上逐渐风行。贾君鹏事件即为例证,本来只是句近乎调侃的话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却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点击量、跟帖者者甚众,最终成就了网络奇迹。究其原因,网民们的好奇心、窥伺癖和从众心理不可忽视。
随着网络热词的高速增长,如何有效传播民意,引导民意积极传播,将给互动网络带来极大的挑战。

② 如何看待 网络热词

一些热门网络用语反映出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丰硕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百姓日子越过越滋润。跳广场舞、跑马拉松、去健身房……这类“燃烧我的卡路里”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人们通过“确认过眼神”“土味情话”“皮一下”这些风趣的语言,欢乐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

正能量

一些热门网络用语传递正能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那些不关注客观事实,以抬杠为目的,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广大网民称之为“杠精”,对认可的做法和事情,大家也毫不吝惜“skr”一下,点赞称道;而“C位”永远留给最受瞩目的那个人,同时身处“C位”也意味着肩负更多的责任。

更有一些网络热词饱含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拜“锦鲤”表达的是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和向往;而“佛系”心态这类热词,则折射出部分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些许无奈和自我调整的尝试。

③ 如何看待现在的网络流行语

具有时代活力。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④ 流行语的心理含义

时代变革引起心理激荡,反映在语言上是一种力求变化的创新心理。比如北京话将搞钱称“扎款”,将舒服称“滋润”,将完全、的确称“整个儿”等,上海话将质高称“上品”,将假的称“大兴”,使用“勿要忒”的反衬方法表示“很、非常”等,都是要想寻找一种新的感觉。这些词语比原词通俗新鲜,与原词平行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起到补充的作用。创新不一定是创造新词,除“扎款”“大兴”等外,大多是对原有词语进行再创造,即进行超常的联想或引申,甚至像上海话的“勿要忒”使用反义。
流行语也反映一种从优心理,“优”指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优势。因此政治、文化或经济上占优势地区的流行语容易为其他地区所借用。比如上海话有些流行语,如“帅”“上档子”“刷(或涮)”等借自北京话,“大哥大”“买单”“港纸”等借自广东话;北京话的“炒鱿鱼”“大哥大”“埋单”“的”等借自广东话。崇洋心理也是一种从优心理,广东话的“摆甫士”“CALL机”,港台话中的“的士高”“派对”等都借自英语或使用英语的成分。内地的情况也一样,只是这类流行语比港台少一些,如“作秀”“酷”“派对”“拜拜”等已成为普通话的流行语,大量出现在书面上,各地通行。有些只在一定的地域通行,如北京话的“蜜”“T”等,上海话的“达孛留西”“翻司”等。一般来说,借自英语的流行语要比一般的流行语层次高。这决定于这种流行语创造者的文化层次。
流行语还反映一种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比如北京话将“吃”称“撮”,将“离开”称“颠菜”等,上海话将“迟钝”称“木卵”,将“老谋深算”称“老屁眼”等。一般流行语比如北京话的“板儿爷”“托儿”等,上海话的“上班”“花露水”等都有一定的幽默感。
流行语中反映的逆反心理,大多出自游民、流氓或团伙对社会的一种对立或对抗情绪,有些则出自学生的反传统情绪。比如北京话将警察称“雷子”,将“伤人”称“放血”,将“好”称“盖”等,上海话将公安局称“大庙”,将警服称“老虎皮”,将自行车称“快马”等。
流行语还反映一种团体心理,也即一种排外心理。这与流行语的隐秘性有关。如上述出自流氓团伙黑话的流行语,大多出于这种心理。此外,像北京话的“储”“蹲坑儿”文字等,上海话的“一张分”“吊秤”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排外性。
流行语具有比较复杂的心理基础和社会背景,大多产生于社会变革的时代,因此文化含量较高。流行语产生于地域社会方言,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域的流行语常常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比如上海传统上商业比较发达,流行语里反映经商的词语就比较多,如“一千元”有“门汀”“一汀分”的说法,“一百元”有“一笼”“四人头”“老人头”等说法,再如“起板价”“砝码”等,北京话流行语中则更多些具有文化气息的词语,如“彩儿”“叫板”“没戏”等。即使同是反映商业活动的一些流行语,北京话要比上海话更透出一些文化气息,如“款哥”“练摊”“侃价儿”等。
流行语主要反映的是平民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底层文化,限于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大多流行语很难登入大雅之堂。从内容来说,流行语大致限于日常生活,大多是当前流行和老百姓关心的事物和现象,范围是比较狭隘的。一般来说,文化层次越高,使用流行语的比例越小,比如像高级知识分子或大学教授等的嘴里,流行语是比较少的。即使一些非常通行的流行语,也受到使用场合和对象的严格限制。比如“打的”在北京话中是一个非常通行的流行语,可是在正规或严肃的场合,依然使用“出租车”。“侃”又是一个北京话非常流行的词语,但很难听到两个教授会说“我们来侃一侃”之类的对话。从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反映来看,如果一个人满嘴流行语,会被视作档次低、缺乏教养。因此流行语的使用常常体现一定的文化素质。主要使用流行语的社会群体是城镇居民、小商小贩、出租车司机、售货员、青年工人、公司的低层职员、流氓团伙以及部分所谓的痞子文学家。
在市场经济和商业大潮涌动下,流行语反映出商业文化的特征,已如上述。此外,随着对外开放,西方文化的进入,封建文化的沉渣泛起,一些文化糟粕同样在流行语中有所反映,比如“刷浆糊”“刷夜”“嗅蜜”(北京),“吃豆腐”“叉煤饼”“仙人跳”(上海)等。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客观事实,既是一个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而且常常是一个临时的现象,对语言来说,它的存在并不说明它必然会成为语言的合法成员。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流行语是词汇丰富发展的一条管道,也是某种社会文化和情绪宣泄的通路;从消极一面来说,由于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包括着大量糟粕,它们污染语言,传播低级趣味,散布封建迷信甚至黄毒思想,需要疏导和规范。流行语除了通过社会的过滤,还要求大众传媒不能以民俗民风、地方特色和丰富词汇等借口,对流行语中糟粕的传播和污染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要审慎把关,严格使用,使流行语得到健康的发展。

⑤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流行词语的现象,人们看法不同.一些人认为网上的流行词语不规范,会对语言造成污染,应当禁止在学生作文中出现;另一些人则认为它自由活泼、生动幽默,是语言多样性和充满活力的表现.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文化理性去思考,从语言学科的视角去判断,以文章的传播功能加以审视.具体来讲,就是要分清网络词语的不同属类(前提),分清表义功能上优劣的界限(实质),分清使用的场合(解决方案).

    从属类看,网络流行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专指词,即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译入、引入或组合而成的新增语汇,如“博客”“微博”“在线”“网迷”等;另一种是网络代替词,即网民在网上写作、聊天、发帖时使用的非正式词语,如“光光”(独身男人)“神马”(什么)“烘陪鸡”(homepage)之类.这两种词语都因网络传播而出现,都可看作是网络流行词或网络“热词”,但它们的功能、属性和用途相差甚远.前者为新义词,意义是增殖的,即汉语中原来没有相应的词汇.比如“播客”“网络推手”这类词,互联网出现前不可能存在.而后者多为同义词,在汉语中已有相应的词语,只不过采取了“另类”的表述形式.一般而言,专指词比较规范,由有文化修养的人根据表达需要新增而来;而代替词则大多不规范,是网友在交流中渐次约定俗成的.

    事实上,人们有争议的网络词语主要指向网络代替词语,因为它们大多使用不规范,而且用于即时、随意、感性的表达,追求情绪宣泄或戏谑搞笑,有明显的低俗化倾向.例如,当用“青蛙”“狼族”“驴友”等词汇指代某一类人时,已超出了善意的嬉戏而多少带有侮辱色彩,无疑属于不文明现象.

      从功能看,词语规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达与交流,而表义混乱的词语难以增强语言的活力,无法促进语言的发展.判断词语优劣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表义是否准确.例如“主页”一词言简义明,而用“烘陪鸡”替换“主页”,反倒使人不知所云.需要强调的是,不论通过什么介质书写,错别字的出现都是不规范现象,其后果是引起表义错位,造成交际障碍.遗憾的是,眼下网络代替词中的错别字现象十分严重,诸如把“压力”写成“鸭梨”,把“喜欢”写成“稀饭”,把“版主”写成“板猪”等.至于用“走召弓虽”来表示“超强”,用“天才”来表示“天生蠢才”一类,更是不能允许.比方说,当用“鸭梨”代替“压力”,面对“那里的鸭梨很大”这样的句子时,人们该如何理解呢?是“那里出产的鸭梨大”,还是“那里的环境条件给人的压力大”?因此,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各种作业、习作、论文,应当坚决杜绝网络代替词的渗入和影响;语言教学一定要坚持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不能赶时髦、凑热闹.

    从传播看,网络代替词应当在特定范围内存在.为保证语言教育和信息传递不受干扰,应当把网络代替词限定在网上聊天、发帖、个人邮件、手机短信等范围之内.随着网络功能的扩展,各种新闻已实现网上传播,许多文件、文献、事务文书、科研资料等也会通过网络传播,这时就得拒绝代替词的侵扰——这也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使用不规范网络词语的前提条件.

      分清使用场合,给其生存的空间,也是考虑到语言本身就是生态化、多样化的存在,更何况人际交流状态需要多样化的语言形式.例如,不能因为有“再见”这个正规词,就取消“拜拜”这个非正规词.从交流空间来讲,网上比纸质有更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交流的渠道、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于是,随意表达和零星片断、通俗形象和轻松活泼、情绪宣泄和调侃逗笑也就在所难免,没必要非得追求正规书面语言的典雅与庄重.

⑥ “绝绝子”等流行语的网络泛滥,反映出了哪些社会问题

“绝绝子”等流行语在网络上泛滥了起来,说明年轻人更加追求标新立异,喜欢一些时尚前沿的东西。使用流行语讲话会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时尚,能够与对方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说。

网络流行语终将只会流行一时,不会成为一种文化,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停留过久的时间。与其去学这些东西,还不如好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也能让自己的语文修养更加的好,让自己在讲话的时候显得更加的有深度。

⑦ 网络热词越来越多,体现出社会的多元性吗

网络热词走红,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反映了“雷人”、调侃、“山寨”等社会心理和文化征候。
其实,网络热词不只是“词”:小到一个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围内。并且,无论从来源渠道还是使用范围来说,网络热词也不仅仅限于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也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网友们别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与之同类的还有“油(由)不得你、棉(勉)为其难”等。随着涨价风的持续不断,类似的热词也在不断地产生,如食糖也开始涨价,于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这几天价格又开始下跌,使人们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词。
通过数量众多、范围广泛、面目各异的网络热词,可以基本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在、国家语委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热词“躲猫猫、七十码、蜗居、钓鱼执法、楼脆脆”,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记忆。

阅读全文

与网络流行语如何反映社会心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xcel打开如何显示文件名称 浏览:400
为什么手机上不能打开excel文件 浏览:688
libsvmmatlab代码 浏览:332
前端显示文件流的图片 浏览:20
苏州哪里可以学机械编程 浏览:974
加固数据线怎么修 浏览:342
镜像文件游戏怎么安装 浏览:388
java构建函数 浏览:257
excel文件房屋信息 浏览:629
迷你编程更新为什么领不了皮肤 浏览:503
微信公共账号登录入口 浏览:820
蝴蝶钱包app 浏览:681
联通查询账号密码修改 浏览:774
文件头线到上纸边距离是多少 浏览:36
苹果手机怎样备份文件在哪里 浏览:425
zemax在哪里编程ZPL 浏览:563
如何撤销word空白页 浏览:296
什么叫网络连接超时 浏览:49
京东热点代码 浏览:484
慧博app下载的文件放在哪里 浏览:8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