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效应的其他相关
如何诱发网络效应 诱发网络效应的实体,你的网络需要由下面形式的内容组成
内容(blogs/wikis)
人(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内容的产生者
活动群组(例如:Katrinalist),用来建立人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诱发网络效应的机制
无障碍的参与方式,用户能够简单的贡献内容
内容能够有效连接
用户贡献的数据源必须是唯一的
小块的数据,能够自由的联合,被系统所识别,例如:Microformat
将你的应用作为平台
内容能够同步输出(RSS)
建立循环的反馈机制
诱发网络效应的价值
社区的建立与成长
鼓舞用户
培养/收获 形式的创新
引起注意(例如广告)
如果大家在行动上能够做到,思想也能够达到的话,那么这种分裂就可以在现有的商业与社会结 构中快速的、甚至是猖獗的蔓延!所以说,很多人对此充满了兴趣,他们会经常在网上和自己组织里的谈论Web2.0相关的技术优势。这就更进一步的解释了那些风险投资者、创业者和企业都争着进入这场游戏,在那些传统行业的领先者还没有进入之前。用我自己的话来 说,这只是一个开端,那些没有有效地利用Web网络效应的行业将会渡过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让所有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比较不现实并且有讽刺意味的。Web2.0是一个真正平等的力量,虽然需要某种核心竞争力(能够让你保持持续成长的),但只要任何拥有创新想法的和优秀技术的人就能够叩开那扇拥有10亿听众的大门。 网络效应和网络负效应 网络效应是说,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节点数成正比。典型例子是电话,只有装电话的人多了,电话网络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很多人对QQ充满抱怨,却放不下这个小小的IM软件,因为那几乎等于一个中国网民的网上社会关系。关注网络效应的人,可能忽视了网络负效应。一个网络的节点数越多,它被滥用的风险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典型例子是计算机病毒,Windows平台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个人计算机网络,在获得各种便利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承受病毒带来的巨大损失。很多人开始由IE转向Firefox,并不是因为Firefox更快速或更稳定,仅仅是因为针对IE的各种流氓行径已经让人防不胜防。
另外,网络越大,网络的维护成本也就越大。以每个人的社交圈子为例,固然,扩展个人的社交网络,可以带来更多的潜在机会,但同时,维护这个网络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交网络的需求也不一样。在校学生还没有建立广泛的社交关系,而且他们有大量时间需要消耗,所以他们的需求是近乎无节制地扩展网络,我想这是QQ和MySpace得以成功的关键。但在一个商务人群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网络,时间的价值常常要高于扩展网络所带来的价值,他们只是想更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个网络,而不是让它无限制地膨胀。
一个网络的大小,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使用者自身对网络的价值判断。电话网络再大,你能用到的部分,通常也只是电话本上的那几百个人而已;QQ用户再多,日常联系的也只是联系人名单上的几百个人而已。当然,一个大的网络的优势在于,你的联系人通常“天然地”存在于其中了,你不需要费力地向他们介绍一个新的网络。但如果你的联系人都进入了一个新的网络,那么这个网络的规模哪怕再小,其价值也并不比一个大网络小多少。 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可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两种。
直接网络效应是指同一市场内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即使用同一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如电话、传真以及互联网等。
间接网络效应主要产生于基础产品和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导致了产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赖性,即用户使用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互补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种产品的互补性产品越多,那么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就越大。
网络效应的存在,尤其是未被市场机制化了的“直接网络效应”的存在,催生了外部性,即消费者对于网络性产品的消费行为会对其他消费者带来“正外部性”。而当这种正外部性的行为未得到补偿或鼓励时,造成网络产品的最有消费者数量低于实际消费者数量,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
『贰』 平台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5-10
『叁』 不懂网络效应和临界点,谈什么互联网
临界点,是一个源自物理学的概念,是指要维持核连锁反应必须存在的放射性物质的最低量。“如果原子反应堆达到临界质量点,便会自发出现核连锁反应。”
网络效应
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我们把它称之为:网络效应。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用户越多;不断地积累用户的黏性。甚至,一旦用户总数突破一个临界点之后,会最终进入“赢家通吃”的状态。
结论:如何利用网络效应创业?
如果你打算利用互联网“网络效应”这种神力创业,一定要注意这股力量的两个特点:
第一,网络效应会带来一种特殊的现象,叫:赢家通吃。用户越多就越有价值,越有价值,就会不断膨胀,一旦突破临界点,最终会吃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第二,因为赢家通吃的效应,互联网世界就有了一个基本策略:先下手为强。谁能够最先积累用户,谁就会最先达到赢家通吃的终点,后面的对手再强大,都几乎无法超越它。也有人把这种利用单边、或者跨边网络效应构建的商业模式,叫做:平台经济。
『肆』 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区别
网络效应简单说就是:用户因为离不开这个网络上的其他元素,所以离不开这个网络。比如微信,我离不开它,是因为我的朋友关系都在上面。有了网络效应,企业很容易建立垄断优势。不过问题来了,如果不是互联网公司,还能有网络效应吗?
品牌效应是指品牌在产品上的使用,为品牌的使用者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是品牌使用的作用。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最初的品牌使用是为了使产品便于识别,品牌迅速发展起来,是在近代和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产生,其得以迅速发展即在于品牌使用给商品的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品牌效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到世界各国企业重视的。
基本信息
『伍』 网络效应的影响
受“网络外部性”影响的最常见的例子是电话。如果不能打电话给别人,或者你想要交谈的那个人没有购买电话的迹象,就根本不会有人去买电话。此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传真机、电子邮件、手机、信用卡、借记卡以及其他同类事物。
这样一组用户就形成了某种网络。缺乏网络的支持会阻碍一些特定技术的发展,那些没能成功组建网络的企业经常会在这种类型的市场中遭遇失败。
『陆』 PayPal护城河理论之“网络效应”
PayPal的一个优势,叫做"网络效应"。这实际上是商业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护城河理论",可以说是他很核心的一个投资理念。而"护城河理论"里面一共有四个要素,其中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网络效应"。
简单说说"护城河理论"然后再来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效应"。
护城河理论
"护城河"的定义不难理解∶它是一种企业建立起来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保护自己比较长期地抵抗住竞争对手的进攻,所以也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利润。说得再简单一点儿∶护城河就是,一家企业拥有的一些很特别的东西,别人很难拿走,于是市场上的钱就都让你挣了。巴菲特最爱投资的就是拥有"护城河"的公司。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里,有单独的一章叫做"什么是'假'护城河",也就是"什么不是护城河",里面开头第一句就说∶
"在我的经验里,最常见的假的护城河就是∶优质的产品、巨大的市场份额、高效的执行能力和很强的管理团队。"
那什么是真正的"护城河"呢?是下面这四种东西∶
1、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品牌,或者进入某个行业的准入许可证等等:
2、高客户转换成本:也就是,用户放弃你的产品转投他人的成本非常高:
3、成本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你可以持续地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你的产品或服务;
4、网络效应。
我们先重点看看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本质是:如果有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它随看每一个用户人数的增加,自己本身的价值也会提高,那么这个产品或者服务就叫有“网络效应"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有着“网络效应”的好产品,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微博和Twitter,在微博和Twitter里,每增加一个用户,你可以关注的人,可以收看的内容都会增加,而且这种增加是指数级的。这就是有着很好的“网络效应”的产品。
对于PayPal来说也是这样。实际上,在PayPal的创业初期,CEO蒂尔反复给团队灌输的一个概念就是,PayPal是一家非常仰仗于网络效应的企业。因为要想很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转账和支付,一定需要很多的用户,这个网络才能成立。
也就是说,每多进来一个用户,整个的支付网络的价值本身也会提高一点。所以,之前提到,PayPal烧了非常多钱补贴用户,以及使用各种"增长黑客"的方法来获取新用户,都是建立在这个"尽快创造网络效应"的理念上。
后来,由于PayPal这类公司的成功。风险投资(VC)机构们也开始非常偏好投资有"网络效应"的创业公司。
关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偏好,讲Netflx的时候也提到过—VC很爱投资的一类企业是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公司——当时举的例子是∶在DVD时代,每增加一个客户,Netflix寄送DVD的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都要增加很多;但转型在线视频之后,100万人看和一百万零一个人看,却没有什么成本增加。这样的公司VC是很喜欢的。
所以这里,我们看到了VC爱投资的公司的第二种特质——有"网络效应"的公司。而且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正因为每多一个客户,整个网络的价值会呈指数级的上升,VC才允许你烧那么多钱来获取用户。
什么不是"网络效应"
你可能觉得,对于任何公司,有新用户的加入肯定价值都会提高啊?谁还会拒绝新用户啊?我们就看看,什么东西不是"网络效应"。
第一个。有时候,一些产品在宣传自己的商业价值的时候会这么说∶当越多人使用我们的产品,就会吸引更多人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是一种奇妙的"网络效应",所以VC们才给我们好多投资。
但实际上这个逻辑是错的。来看一家我们很熟悉的企业—肯德基。肯德基就是一个不具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因为,多一个人去肯德基吃饭,并不能天然地让肯德基的炸鸡变得更好。甚至如果太多人挤进同一家店,肯德基的用餐体验还会下降。但是,如果很多人去吃肯德基,可能会带动更多人去吃,但这不叫"网络效应"。这个现象也早就有一个专有名词了∶口碑。
所以,有人和你讨论"网络效应"的时候,记得别把网络效应和口碑混了。
第二个不是"网络效应"的东西。做投资的时候还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论调∶
我们的产品可以促使大家分享,于是一传十,十传..…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了。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网络效应"啊。
你可能发现了,这个逻辑也是错的。这种现象也已经有一个专有名词了;病毒性。PayPal以及微信红包达到的效果就是"病毒性"。因为一个用户如果邀请另外一个用户,就会获得10美金,所以产品就会像病毒传播一样,迅速扩张到更大的范围。
这当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业公司值得去追求的效应,但这并不是网络效应,它也并不是企业的四个护城河之一。只能说是企业获取用户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第三个。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论调:
如果越多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提供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负担得起我们的东西。于是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客户
如果你对经济学有一些基本了解,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个叫做“规模经济效应”,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规模经济能使得一家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给自己的用户提供服务,所以它可和刚才我们说到的“四大护城河要素”之一的“成本优势有些关系。
但有时候,规模也会害人。百视通的致命错误里提到的百视通,它们曾经的优势就是七八千家线下的DVD租赁门店,但一旦需要转型,这些优势突然就变成了累。
所以,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网络效应”的本质了。下次再有公司说到自己有网络效应,你可以想一想它的产品是不是随着每一个用户的进来,价值会有指数级的提高。以及还要记住,病毒性、口碑和规模经济,都不是网络效应,也不是公司的护城河。
Uber的逻辑
一个小故事。这个故是Uber的创始人卡拉尼克亲自讲的。
他说,他和他的团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其实都在兼职管理Uber,因为他一直觉得"Uber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高端的玩意儿。不值得投入太多时间。"因为最开始Uber的业务就是派发豪华轿车的服务给有钱人。
然而有一天,卡拉尼克突然想到,如果在旧金山有3辆Uber的车在街上,那么乘客一般需要等待20分钟才能用车。然而有时候一些周末的晚上,路上会有20辆Uber的车,那时候等待时间会大幅下降。卡拉尼克说∶"我突然意识到,Uber的车越多,Uber的服务也就越好。那么Uber的司机也就能赚更多钱,服务成本下降,乘客也会更开心。我突然觉得….这个东西可以变得很大。"
当卡拉尼克意识到Uber的网络效应的时候,一家传奇的公司就诞生了。
『柒』 网络效应原理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网络效应原理
网络效应,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一个产品使用的人越多,它就越有价值。比如,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有电话,那么电 话一点用处也没有。而拥有电话和使用电话的人越多,电话的用处就越大。
『捌』 什么是网络效应啊
四、网络效应
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只有一名用户的网络是毫无价值的。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每名用户承担的成本将持续下降,同时信息和经验交流的范围得到扩大,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情况,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称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可以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两种。前者即上述的由互联需求带来的网络效应,而后者则与互补产品有关。例如,某个用户购买的DVD对其他用户的DVD机的价值没有直接影响,然而拥有DVD机的人越多,娱乐业制造的DVD介质产品也会越多,结果所有用户都将从中获益。因此从经济联系的角度来看,该用户购买的DVD机将给其他用户带来额外价值。与直接网络效应不同,间接网络效应是信息产业所特有的。当前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宽带网络和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3G能讯标准和为该标准设计的服务内容。在这两个例子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取决于在其上面运行的程序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规模更大的基础设施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开发运行于其上的服务内容。当前宽带网和新一代无线通讯标准发展速度都没有人们预料得那么快,其关键就在于要出现一个运行在上面有市场规模的基本应用偏好。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移动商务等等都是候选方案,不过这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当某种产品的直接网络效应充分体现时,用户可以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这种规模经济被称为买方规模经济,它和前面所讨论的卖方规模经济相对应。在卖方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平均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降低,而在买方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平均收入(用户获得的价值)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网络效应(买方规模经济)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正反馈。当某种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刚刚投入市场时,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由于要面对前述不利因素,所以用户群必定很小。初期的用户大多数是技术爱好者和高收入者等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此时市场容量的增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然而,随着用户数的增多,上述障碍将被逐步消灭,越来越多的人会从效益,利益示范中发现该产品是值得购买的。当用户数量达到某个临界容量后,该产品将正式进入大众市场,开始超常发展阶段,可见,能否在早期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进入向上的正反馈,对于厂商具有重要的意义。
『玖』 什么是网络效应,什么是马洛需求
“网络效应”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但“网络效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根据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OzShy)在《网络产业经济学》(TheEconomicsofNetworkInstries)中提出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网络效应也称网络外部性或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的范围经济(与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相对应),是指产品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及其兼容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例如电信系统,当人们都不使用电话时,安装电话是没有价值的,而电话越普及,安装电话的价值就越高。
马洛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希望能够帮到你!
『拾』 属于直接网络效应的有哪些
属于直接网络效应的有电话、传真以及互联网等。
网络效应可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两种。直接网络效应是指同一市场内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即使用同一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如电话、传真以及互联网等。
间接网络效应主要产生于基础产品和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导致了产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赖性,即用户使用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互补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种产品的互补性产品越多,那么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就越大。
网络效应的存在,尤其是未被市场机制化了的“直接网络效应”的存在,催生了外部性,即消费者对于网络性产品的消费行为会对其他消费者带来“正外部性”。而当这种正外部性的行为未得到补偿或鼓励时,造成网络产品的最优消费者数量低于实际消费者数量,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
影响
受“网络外部性”影响的最常见的例子是电话。如果不能打电话给别人,或者你想要交谈的那个人没有购买电话的迹象,就根本不会有人去买电话。此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传真机、电子邮件、手机、信用卡、借记卡以及其他同类事物。
这样一组用户就形成了某种网络。缺乏网络的支持会阻碍一些特定技术的发展,那些没能成功组建网络的企业经常会在这种类型的市场中遭遇失败。
传真机的制造者在20世纪50年代学到了重要的一课,这也是传真机在80年代获得爆炸性增长的原因之一。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大量购买传真机、营造内部网络的客户身上,如飞行服务站或报社。这些速度更快的机器打开了企业、法律和医疗市场,因为所有这些行业都需要快速传送大量文件。
因此,传真机的制造商集中精力向一些大公司成批销售传真机,这些公司拥有多个办公地点,而且分散在各地。当时,个人客户被忽略了。但是最为重要的竞争是建立一个随时需要交换信息的客户网络。当然,这些网络可以通过向一个中央采购中心销售机器迅速建立起来。这就是销售效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