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2. 关于网络法律法规有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1、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二)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
(三)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2、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二)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三)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四)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条 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介绍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3、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
4、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5、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6、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4. 网络生活中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网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要遵守网络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民族感情,遵守国际网络道德公约。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在BBS或论坛上侮辱、诽谤他人。
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人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或家庭破裂的现象。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信息时代十分需要,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网站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不以任何形式传播内容有害或不健康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2)、不提供不文明声讯、短信等服务;不运行带有暴力、色情内容的游戏。
(3)、严格管理社区、论坛、博客、评论、聊天室等互动栏目,及时清理与文明办网、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相违背的不健康信息,大兴树新风、促和谐的网络文明风尚。
(4)、自觉健全、细化网站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责任感,形成行业自律意识。
(5)、开设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建立全天候举报制度,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认真整改,加强沟通,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自觉接受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
(4)网络上的道德与法规有哪些扩展阅读:
网络道德规范是网络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
针对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国家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国家制定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各种违法行为及其处罚办法。
但是,由于网络社会的全球性、隐匿性、开放性、自由性和异化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依赖法律来约束网络行为,因为即便有了非常详尽和严密的法律,面对众多的边缘行为和网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长莫及,防不胜防。
由于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自然形成的,并依靠社会的舆论、传统的习惯力量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而且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所调整的范围广泛,所以网络行为更多的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由道德这个更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行为规范来调整。
因此,网络道德规范就成为了网络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和保障网络的健康发展。
5.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6. 网络法律法规有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有:
1、《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3、《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4、《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7. 网络法律法规有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6、《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7、《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网络空间也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桥梁纽带。但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国家为保障网络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的主权,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并让网络价值最大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第十八条 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经依法审查,征求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颁发电子认证许可证书;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取得认证资格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在互联网上公布其名称、许可证号等信息。
8.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从本质上讲,网络沟通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所以一定要遵守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辨别能力,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的网络传播。
应该通过互联网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上当受骗,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3、自觉避免上网成瘾。
应该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对待上网。
4、发扬网络自律精神。
在网络生活中要培养自律精神,实现自律而不违规,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和谐。
(8)网络上的道德与法规有哪些扩展阅读:
网络生活道德基本原则包括:
1、无害原则
无害原则是指任何网络主体的行为都应尽量避免对他人和网络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网络主体在尊重和维护彼此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人格尊严权主要体现在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维护上。
3、适度原则
质量相互变化的原则告诉我们,当需要保持事物的性质稳定时,数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网络主体的活动必须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义务,信守承诺,遵守法律规定。
9. 中国对网络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对网络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八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条 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十一条 网络相关行业组织按照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网络安全行为规范,指导会员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