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科技大全 > 4g是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

4g是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

发布时间:2023-02-04 14:19:32

1. 手机4G是什么

手机4G是什么

目前,国际主要的4G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由美国Intel所主导的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标准,是目前传输距离最远的4G技术也是目前发展最快技术,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可以让下行与上行最高速率各可达到75Mbps及75Mbps;新一代的IEEE 802.16m (WiMAX 2)可让行动接收下行与上行最高速率可达到300Mbps,在静止定点接收可高达1Gbps;二是LTE Advanced标准,是LTE的增强,完全向后兼容LTE,通常通过在LTE上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升级过程类似于从WCDMA升级到HSPA。峰值速率:下行1Gbps,上行500Mbps。

4G的主要优势:

1、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作比较,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ps,最高可达32Kbps,如PHS;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

专家则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100Mbps速度传输无线信息,这种速度会相当于2009年最新手机的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信道会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路的20倍。

3、通信更加灵活

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毕竟语音资料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因此未来4G手机更应该算得上是一只小型电脑了,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会有更惊人的突破,人们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任何一件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只是人们还不知应该怎么称呼它。

未来的4G通信使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也许有被网上定位系统永远锁定无处遁形的苦恼,但是与它据此提供的地图带来的便利和安全相比,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4、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于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例如对菜单和滚动操作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

例如4G手机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的因素来适时地提醒手机的主人此时该做什么事,或者不该做什么事,4G手机可以把电影院票房资料,直接下载到PDA之上,这些资料能够把售票情况、座位情况显示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4G手机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手提电视,用来看体育比赛之类的各种现场直播。

5、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不但考虑的它的功能强大外,还应该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以便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就能很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特点。

6、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根本就是不同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殖服务。

不过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CDMA技术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OFDM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甚至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分会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7、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但未来的4G通信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为了因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因应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结来说,首先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8、频率使用效率更高

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来说,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开发研制过程中使用和引入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例如一些光纤通信产品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因特网的主干带宽宽度,引入了交换层级技术,这种技术能同时涵盖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也就是说第四代主要是运用路由技术(Routing)为主的网络架构。

由于利用了几项不同的技术,所以无线频率的使用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有效得多。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这种有效性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与以前相同数量的无线频谱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速度相当快。研究人员说,下载速率有可能达到5Mbps到10Mbps。

9、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通信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这些技术保证了4G通信能提供一种灵活性非常高的系统操作方式,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

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营运商们会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行者和用户的费用。据研究人员宣称,4G通信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通信更加便宜。

2. 什么是1G/2G/3G/4G/5G

1、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2、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它在美国通常称为“个人通讯服务”(外语缩写:PCS)。

3、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4、4G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在3G技术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其相较于3G通信技术来说一个更大的优势,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在智能通信设备中应用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速度更加迅速,速度可以高达100M。


5、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3. 什么最早就是一个单一的移动化的语言通信工具

通信双方有一方或两方处于运动中的通信。包括陆、海、空移动通信。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一信令使其振铃。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编辑本段特点
(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 (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 (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 (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 (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编辑本段分类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集群移动通信
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蜂窝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1000以上,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100万用户。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
无绳电话
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使用模拟识别信号的移动通信,称为模拟移动通信。为了解决容量增加,提高通信质量和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大都使用数字识别信号,即数字移动通信。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前者在全世界有欧洲的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双模制式标准IS一54和日本的JDC标准。对于码分多址,则有美国Qualcomnn公司研制的IS-95标准的系统。总的趋势是数字移动通信将取代模拟移动通信。而移动通信将向个人通信发展。进入21世纪则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将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编辑本段技术发展
1G: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得益于70年代的两项关键突破: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交换及控制链路的数字化。AMPS是美国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1G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了FDMA技术实现国内范围的语音通信。 2G:风靡全球十几年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80年代末开发。2G是包括语音在内的全数字化系统,新技术体现在通话质量和系统容量的提升。GSM()是第一个商业运营的2G系统,GSM采用TDMA技术。 2.5G:2.5G在2G基础上提供增强业务,如WAP。 3G:3G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传真,数据,多媒体娱乐和全球无缝漫游等。NTT和爱立信1996年开始开发3G(ETSI于1998年),1998年国际电联推出WCDMA和CDMA2000两商用标准(中国2000年推出TD-SCDMA标准,2001年3月被3GPP接纳,起源于李世鹤带头搞的SCDMA)第一个3G网络运营于2001年的日本。3G技术提供2MBPS标准用户速率(高速移动下提供144KBPS速率)。 4G:4G是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速率20MBPS。4G支持交互多媒体业务,高质量影像,3D动画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是宽带大容量的高速蜂窝系统。2005年初,NTTDOCOMO演示的4G移动通信系统在20KM/小时下实现1GBPS的实时传输速率,该系统采用4X4天线MIMO技术和VSF-OFDM接入技术。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CDMA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介绍 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高科技产业之一,并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CDMA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技术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强、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CDMA通信技术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作为一种多址技术早已出现,起初仅在抗干扰和保密性能等方面受到人们的注意,被用在军用抗干扰系统中。1989年,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最先推出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设想。 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实际上包含两个基本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所谓扩频,简单地讲就是用某种技术将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工程中常用直接序列对信号进行扩频,即用一个高速码序列码去调制低速原始数据信息。码分多址(CDMA)与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一样,是多址技术的一种。 CDMA系统中的每一个信号被分配一个正交序列或PN(PseudoNoise,伪随机噪声)序列用作扩频序列对其进行扩频,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不同的正交序列或PN序列里。在接收机,通过使用相关器只接受选定的正交序列或PN序列并压缩其频谱,凡不符合该用户正交序列的信号就不被压缩带宽,结果只有指定的信号才能被提取出来。 我们将CDMA与FDMA、TDMA三种多址方式进行比较。FDMA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在不同频段的业务信道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TDMA是采用时分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CDMA采用扩频的码分多址技术,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但根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在技术实现上,就是利用码型的不同来调制解调不同的用户。
通信优点
1.系统容量大。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道,当有的用户不讲话时,该信道内的所有其它用户会由于干扰减小而得益。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理论上比模拟网大20倍,实际上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大4至5倍。 2.通信质量好。CDMA系统采用确定声码器速率的自适应阈值技术、高性能纠错编码、软切换技术和抗多径衰落的分集接收技术,可提供TDMA系统不能比拟的、极高的通信质量。 3.频带利用率高。CDMA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术,尽管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提高是以占用频带带宽为代价的,但是CDMA允许单一频带在整个系统区域内可重复使用,使许多用户共用这一频带同时通话,大大提高了频带利用率。这种扩频CDMA方式虽然要占用较宽的频带,但按每个用户占用的平均频带来计算,其频带利用率是很高的。 4.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CDMA系统能方便地使用多码道方式和多帧方式,传送不同速率要求的多媒体业务信息,处理方式和合成方式都比TDMA方式和FDMA方式灵活、简单,利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应用。 5.手机发射功率低。CDMA系统通过功率控制,使得CDMA手机尽量降低发射功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网络容量。 6.频率规划灵活。用户按不同的码序列区分,扇区按不同的导频码区分,相同的CDMA载波可以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因此CDMA网络的频率规划灵活,扩展方便。
关键技术
1.功率控制技术 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带宽和频率,因此需要某种机制使得各个移动台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否则离基站近的移动台发射的信号很容易盖过其它离基站较远的移动台的信号,造成所谓的“远近效应”。CDMA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应”,使系统既能维护高质量通信,又减轻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干扰。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又可分为仅由移动台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基站同时参与的闭环功率控制。 (l)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移动台根据在小区中接收功率的变化,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以达到所有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基站时都有相同的功率。它主要是为了补偿阴影、拐弯等效应。 (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的设计目标是使基站对移动台的开环功率估计迅速做出纠正,以使移动台保持最理想的发射功率。 (3)前向功率控制。在前向功率控制中,基站根据移动台提供的测量结果,调整对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其目的是对路径衰落小的移动台分配较小的前向链路功率,而对那些远离基站和误码率高的移动台分配较大的前向链路功率。 码技术 PN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CDMA系统的容量、抗干扰能力、接入和切换速度等性能。CDMA信道的区分是靠PN码来进行的,因而要求PN码自相关性好,互相关性弱,实现和编码方案简单等。目前的CDMA系统就是采用一种基本的PN序列——m序列作为地址码。基站识别码采用周期为215-1的m序列(称为短码),用户识别码采用周期为242-1m序列(称为长码)。 3.RAKE接收技术 移动通信信道是一种多径衰落信道,RAKE接收技术就是分别接收每一路的信号进行解调,然后叠加输出达到增强接收效果的目的,这里多径信号不仅不是一个不利因素,而且在CDMA系统变成一个可供利用的有利因素。一般地,RAKE接收机有搜索器(Searcher)、解调器(Finger)和合并器(Combiner)三个模块组成。通常CDMA基站一个RAKE接收机有4个解调器,移动台有3个解调器。 4.软切换技术 移动台从A基站覆盖区域向B基站覆盖区域行进,在A、B两基站的边缘,移动台先与B基站建立连接后,再将与A基站原来的连接断开,这种技术称之为软切换。CDMA系统工作在相同的频率和带宽上,因而软切换技术实现起来比TDMA系统要方便容易得多。 5.话音编码技术 CDMA系统使用了确定声码器速率的自适应阈值,从而可以根据背景噪声电平的变化改变声码器的数据速率。这些阈值的使用压制了背景噪声,因而在噪声环境下也能提供清晰的话音。CDMA2000系统采用的话音编码技术有CELP(CodeExcitedLinearPrediction,代码激励线性预测)、QCEP8K/13K(QualcommCELP)、EVRC(EnhancedVariableRateCoder,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器)等。

4. 我们通常说的2G,3G,4G,5G到底是什么

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用户体验速率为10kbps,峰值速率为100kbps。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它在美国通常称为“个人通讯服务”(外语缩写:PCS)。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4G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在3G技术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其相较于3G通信技术来说一个更大的优势,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在智能通信设备中应用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速度更加迅速,速度可以高达100Mbps。

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不仅要解决人与人通信,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等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业务体验,更要解决人与物、物与物通信问题,满足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需求。最终,5G将渗透到经济 社会 的各行业各领域,成为支撑经济 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移动通信延续着每十年一代技术的发展规律,已历经1G、2G、3G、4G的发展。每一次代际跃迁,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 社会 发展。从1G到2G,实现了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过渡,移动通信走进了千家万户;从2G到3G、4G,实现了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的转变,传输速率成百倍提升,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繁荣。当前,移动网络已融入 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乃至整个生活方式。4G网络造就了繁荣的互联网经济,解决了人与人随时随地通信的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服务、新业务不断涌现,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爆炸式增长,4G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移动数据流量暴涨的需求,急需研发下一代移动通信(5G)系统。

总而言之, 科技 在不断的进步,手机流量速度在不断得加快,应用更加的广泛。

5. 什么是4g通信技术

4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延续(Beyond 3G),是一种设想用来替代3G蜂窝的第四代无线蜂窝系统。

4G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以100 Mbps的速度下载,4G的速度与3G相比快4.10倍。4G通信技术具备向下相容、全球漫游、与网络互联、多元终端应用等,并能从3G通信技术平稳过渡至4G。4G网络应用包括移动视频直播、移动/便携游戏、基于云计算的运用、“增强现实”导航等领域。

与3G相比,4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有许多超越之处,主要有以下特点。

(1)高速率。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传输速率为2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in/h),数据速率为20M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

(2)以数字宽带技术为主。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以毫米波为主要传输波段,蜂窝小区也会相应小很多,很大程度上提高用户容量,但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3)良好的兼容性。4G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让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

(4)较强的灵活性。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智能技术使其能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能对通信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业务流大小进行相应处理而满足通信要求,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发送与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5)多类型用户共存。4G移动通信系统能根据动态的网络和变化的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速与高速的用户以及各种各样的用户设备能够共存与互通,从而满足系统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6)多种业务的融合。4G移动通信系统支持更丰富的移动业务,包括高清晰度图像业务、会议电视、虚拟现实业务等,使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任何所需的信息服务。将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和娱乐等行业结合成一个整体,更加安全、方便地向用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与应用。

(7)先进技术的应用。4G移动通信系统以几项突破性技术为基础,如:OFDM多址接入方式、智能天线和空时编码技术、无线链路增强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高性能的收发信机和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8)高度自组织、自适应的网络。4G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完全自治、自适应的网络,拥有对结构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满足用户在业务和容量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

6. 4G是什么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 LTE系统最高峰值下载速度达到100-150Mbps,比拨号上网快50倍,上传的理论速度也能达到5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服务的要求。

电信天翼在214情人节那天也推行了4g,本人是网络产品的发烧友立刻买了张4G卡体验。感觉如下,上网速度虽然没有官方数据值,但是上网确实比3g快多了,下载300M的游戏一分钟都不用,移动4g和电信4g我也使用过,资费标准两者都差不多。但是网络覆盖率现在都比较差,我在家的话只能用到电信天翼4g网络,不知道是不是我安装的是电信宽带,站点比较近的原因。

目前电信的3G网络是行业内普遍认可、信号最稳定、覆盖最广的3G网络,据说已经开始全面部署4G相关业务,一百多万个Wi-Fi热点,所以我认为电信天翼4g可能更稳定覆盖率会好点。

7. 通信技术发展:从飞鸽传书到5G通信

在古代,如果想要传递信息只能够依靠邮驿、信鸽等,沟通起来及其不方便,即使在战时,也只能够通过烽火等传递军情。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能够随时随地的自由沟通,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移动通信,一种数据通信术语,是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其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8. 什么叫移动通信

网络名片
通信双方有一方或两方处于运动中的通信。包括陆、海、空移动通信。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一信令使其振铃。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编辑本段特点
(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 (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 (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 (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 (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编辑本段分类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集群移动通信
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蜂窝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1000以上,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100万用户。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
无绳电话
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使用模拟识别信号的移动通信,称为模拟移动通信。为了解决容量增加,提高通信质量和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大都使用数字识别信号,即数字移动通信。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前者在全世界有欧洲的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双模制式标准IS一54和日本的JDC标准。对于码分多址,则有美国Qualcomnn公司研制的IS-95标准的系统。总的趋势是数字移动通信将取代模拟移动通信。而移动通信将向个人通信发展。进入21世纪则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将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编辑本段技术发展
1G: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得益于70年代的两项关键突破: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交换及控制链路的数字化。AMPS是美国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1G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利用了FDMA技术实现国内范围的语音通信。 2G:风靡全球十几年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80年代末开发。2G是包括语音在内的全数字化系统,新技术体现在通话质量和系统容量的提升。GSM()是第一个商业运营的2G系统,GSM采用TDMA技术。 2.5G:2.5G在2G基础上提供增强业务,如WAP。 3G:3G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传真,数据,多媒体娱乐和全球无缝漫游等。NTT和爱立信1996年开始开发3G(ETSI于1998年),1998年国际电联推出WCDMA和CDMA2000两商用标准(中国2000年推出TD-SCDMA标准,2001年3月被3GPP接纳,起源于李世鹤带头搞的SCDMA)第一个3G网络运营于2001年的日本。3G技术提供2MBPS标准用户速率(高速移动下提供144KBPS速率)。 4G:4G是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速率20MBPS。4G支持交互多媒体业务,高质量影像,3D动画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是宽带大容量的高速蜂窝系统。2005年初,NTTDOCOMO演示的4G移动通信系统在20KM/小时下实现1GBPS的实时传输速率,该系统采用4X4天线MIMO技术和VSF-OFDM接入技术。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CDMA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介绍 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高科技产业之一,并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CDMA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技术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强、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CDMA通信技术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作为一种多址技术早已出现,起初仅在抗干扰和保密性能等方面受到人们的注意,被用在军用抗干扰系统中。1989年,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最先推出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设想。 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实际上包含两个基本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所谓扩频,简单地讲就是用某种技术将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工程中常用直接序列对信号进行扩频,即用一个高速码序列码去调制低速原始数据信息。码分多址(CDMA)与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一样,是多址技术的一种。 CDMA系统中的每一个信号被分配一个正交序列或PN(PseudoNoise,伪随机噪声)序列用作扩频序列对其进行扩频,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不同的正交序列或PN序列里。在接收机,通过使用相关器只接受选定的正交序列或PN序列并压缩其频谱,凡不符合该用户正交序列的信号就不被压缩带宽,结果只有指定的信号才能被提取出来。 我们将CDMA与FDMA、TDMA三种多址方式进行比较。FDMA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在不同频段的业务信道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TDMA是采用时分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CDMA采用扩频的码分多址技术,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但根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在技术实现上,就是利用码型的不同来调制解调不同的用户。
通信优点
1.系统容量大。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道,当有的用户不讲话时,该信道内的所有其它用户会由于干扰减小而得益。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理论上比模拟网大20倍,实际上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大4至5倍。 2.通信质量好。CDMA系统采用确定声码器速率的自适应阈值技术、高性能纠错编码、软切换技术和抗多径衰落的分集接收技术,可提供TDMA系统不能比拟的、极高的通信质量。 3.频带利用率高。CDMA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术,尽管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提高是以占用频带带宽为代价的,但是CDMA允许单一频带在整个系统区域内可重复使用,使许多用户共用这一频带同时通话,大大提高了频带利用率。这种扩频CDMA方式虽然要占用较宽的频带,但按每个用户占用的平均频带来计算,其频带利用率是很高的。 4.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CDMA系统能方便地使用多码道方式和多帧方式,传送不同速率要求的多媒体业务信息,处理方式和合成方式都比TDMA方式和FDMA方式灵活、简单,利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应用。 5.手机发射功率低。CDMA系统通过功率控制,使得CDMA手机尽量降低发射功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网络容量。 6.频率规划灵活。用户按不同的码序列区分,扇区按不同的导频码区分,相同的CDMA载波可以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因此CDMA网络的频率规划灵活,扩展方便。
关键技术
1.功率控制技术 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带宽和频率,因此需要某种机制使得各个移动台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否则离基站近的移动台发射的信号很容易盖过其它离基站较远的移动台的信号,造成所谓的“远近效应”。CDMA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应”,使系统既能维护高质量通信,又减轻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干扰。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又可分为仅由移动台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基站同时参与的闭环功率控制。 (l)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移动台根据在小区中接收功率的变化,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以达到所有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基站时都有相同的功率。它主要是为了补偿阴影、拐弯等效应。 (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的设计目标是使基站对移动台的开环功率估计迅速做出纠正,以使移动台保持最理想的发射功率。 (3)前向功率控制。在前向功率控制中,基站根据移动台提供的测量结果,调整对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其目的是对路径衰落小的移动台分配较小的前向链路功率,而对那些远离基站和误码率高的移动台分配较大的前向链路功率。 码技术 PN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CDMA系统的容量、抗干扰能力、接入和切换速度等性能。CDMA信道的区分是靠PN码来进行的,因而要求PN码自相关性好,互相关性弱,实现和编码方案简单等。目前的CDMA系统就是采用一种基本的PN序列——m序列作为地址码。基站识别码采用周期为215-1的m序列(称为短码),用户识别码采用周期为242-1m序列(称为长码)。 3.RAKE接收技术 移动通信信道是一种多径衰落信道,RAKE接收技术就是分别接收每一路的信号进行解调,然后叠加输出达到增强接收效果的目的,这里多径信号不仅不是一个不利因素,而且在CDMA系统变成一个可供利用的有利因素。一般地,RAKE接收机有搜索器(Searcher)、解调器(Finger)和合并器(Combiner)三个模块组成。通常CDMA基站一个RAKE接收机有4个解调器,移动台有3个解调器。 4.软切换技术 移动台从A基站覆盖区域向B基站覆盖区域行进,在A、B两基站的边缘,移动台先与B基站建立连接后,再将与A基站原来的连接断开,这种技术称之为软切换。CDMA系统工作在相同的频率和带宽上,因而软切换技术实现起来比TDMA系统要方便容易得多。 5.话音编码技术 CDMA系统使用了确定声码器速率的自适应阈值,从而可以根据背景噪声电平的变化改变声码器的数据速率。这些阈值的使用压制了背景噪声,因而在噪声环境下也能提供清晰的话音。CDMA2000系统采用的话音编码技术有CELP(CodeExcitedLinearPrediction,代码激励线性预测)、QCEP8K/13K(QualcommCELP)、EVRC(EnhancedVariableRateCoder,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器)等。
网络结构
CDMA2000移动网络由移动终端(UE)、无线接入网(AN)和核心网(CN)三个部分构成。 1.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是用户接入移动网络的设备。 2.无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实现移动终端接入到移动网络,主要逻辑实体包括1x基站(1xBTS)、1x基站控制器(1xBSC)、HRPD基站(HRPDBTS)、HRPD基站控制器(HRPDBSC)和接入网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AN-AAA)和分组控制功能(PCF)。 (1)1x基站:采用CDMA20001x空中接口技术,提供无线收发信息功能。 (2)1x基站控制器:管理多个1x基站,提供语音、数据业务的资源管理、会话管理、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3)HRPD基站:采用HRPD的空中接口技术,提供无线收发信息功能。 (4)HRPD基站控制器:管理多个HRPD基站,提供语音、数据业务的资源管理、会话管理、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5)接入网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提供接入网级的接入认证功能。 (6)分组控制功能:与1x基站控制器或HRPD基站控制器配合,提供与分组数据有关的无线信道控制功能。 3.核心网 核心网负责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认证鉴权、基本的电路和分组业务的提供、管理和维护等功能,包括核心网电路域和核心网分组域两个部分。 (1)核心网电路域 核心网电路域分为两种,即TDM电路域和软交换电路域。在实际组网中,核心网可以采用这两种电路域中的一种,但软交换电路域是网络演进的方向。如果需要对原来是TDM电路域的核心网采用软交换电路域进行升级换代时,初期可以新建软交换电路域,并使两种电路域同时工作。 TDM电路域采用ANSI41标准,主要逻辑实体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鉴权中心(AC)等。 1)移动交换中心:提供对所管辖区域的移动终端进行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电路交换等功能。 2)拜访位置寄存器:存储与呼叫处理有关数据的数据库,用于完成呼叫接续。 3)归属位置寄存器:管理移动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包括用户识别信息、签约业务信息以及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 4)鉴权中心:产生鉴权参数并对用户进行认证鉴权。 软交换电路域采用了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网络架构,控制平面负责呼叫控制和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承载平面负责各种媒体资源的转换,主要网元包括移动软交换(MSCe)和媒体网关(MGW)。 1)移动软交换:提供呼叫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 2)媒体网关:提供媒体控制功能。 (2)核心网分组域 核心网分组域主要逻辑实体包括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AAA)、归属代理(HA)、外埠代理(FA)、域名服务器(DNS)和L2TP网络服务器(LNS)。 1)分组数据服务节点:为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具体功能包括管理用户通信状态和转发用户数据。 2)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提供管理用户的权限、开通的业务、认证信息、计费信息等功能。 3)归属代理:提供移动IP地址分配、路由选择和数据加密等功能。 4)外埠代理:提供移动IP注册、反向隧道协商以及数据分组转发等功能。 5)域名服务器:提供CDMA移动网络分组域设备的域名解析功能。 6)L2TP网络服务器:提供国际漫游用户的L2TP承载建立、用户IP地址分配及计费信息转接等功能。
CDMA20001xEV-DO技术
由于空中接口采用了前向快速功控、反向相干导频、Turbo码、动态信道分配、发射分集等新技术,CDMA20001x系统容量和数据速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以系统目前实现的技术版本Rev0和RevA为例,前者向用户提供的最高前向速率为153.6Kbps,最高反向速率为76.8Kbps;后者前向速率达到307.2Kbps,反向速率达到153.6Kbps。对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支持是CDMA20001x技术的最大亮点。为此,系统在物理层引入补充信道,并在网络侧增加了两个重要的设备:分组控制功能(PCF)和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前者主要是在基站和PDSN之间提供PPP帧的传输,是无线链路协议(RLP)连接的终止点,后者则是点对点协议(PPP)连接的终止点,为IP数据包提供路由功能。 随着Internet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数据业务向着多样性、大容量和非对称方向发展。虽然CDMA20001x的数据速率高于IS-95,但仍然不能满足数据业务的需求。CDMA20001xEV-DO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数据速率。 1.CDMA20001xEV-DO技术的设计思想 数据和语音业务具有不同的特性。数据业务对实时性要低于语音业务,而对误比特率的要求却高于语音业务。一般地,前向数据业务的速率需求比反向高出数倍,而语音业务则是前反向对称的业务。因此,像在CDMA20001x系统中那样,将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通过扩频码复用在一起,并通过快速功控来共享基站的发射功率和频率资源,对于高速数据业务来说系统效率较低。 把数据和语音业务分别放在两个独立的载波上承载,是CDMA20001xEV-DO的基本思想,即CDMA20001xEV-DO系统用单独的载频来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传统的语音业务与中低速数据业务则用CDMA20001x系统承载。不同于CDMA20001x系统采用闭环功控技术以抵消信道衰落影响的传统方法,1xEV-DO借助于新的帧结构、更短的时隙,采用前向调度算法,始终以最大功率为当前传输速率最高(也即信道条件最好)的终端服务,从而变对抗信道衰落为充分利用信道衰落,实现了系统整体数据吞吐量的提高。 CDMA20001xEV-DO系统的设计最初是针对非实时、不对称的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作为Internet的无线接入手段,1xEV-DO主要提供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前向数据量大、对时延要求不高的传统互联网业务,并未考虑满足实时业务的需求。因此,设计1xEV-DO系统时重点改善了前向链路,对反向链路的优化相对较少。1xEV-DO前向链路采样了时分复用(而不是码分复用)、自适应调整编码(AMC)、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多用户调度、功率分配和虚拟软切换等关键技术;在反向链路上,最初Rev0版本只是为配合前向增加了速率控制机制,基本沿袭了CDMA20001x的技术,仅采用了连续导频,改善了解调性能。从网络应用的结果来看,系统设计达到了预期目的。以传输速率为例,Rev0版本在单扇区系统满载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平均为600Kbps的上网速率,达到与有线网络(如ADSL)基本相同的水平。 2.CDMA20001xEV-DO技术的发展 目前,3GPP2已就1xEV-DO技术推出两个版本,即Rev0和RevA。 (1)CDMA20001xEV-DORev0 1xEV-DO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动态控制数据速率而非功率,使每个用户以可能得到的最高速率通信,基站总以最高功率发送信号,使处于有利位置的终端可以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前向链路使用可变时隙的方式进行时分复用,并采用了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动态信道评估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等机制,将前向峰值速率由CDMA20001x的153.6Kbps提高到2.4Mbps,频谱效率提高到了1.92b/s/Hz。 1xEV-DO前向采用虚拟软切换机制,移动台在任一时刻只接受来自一个基站的数据。根据实时的动态数据控制(DRC)信息,基站可快速地相互切换。同时,基站测量载干比(C/I)并在DRC信道向移动台指示最佳基站;移动台则不断测量导频强度,并不断要求一个与当前信道条件相符的数据速率。基站按当时移动台所能支持的最大速率进行编码,当用户需求改变及信道条件改变时,动态地确定优化的数据速率。在反向,1xEV-DO仍然采用与IS-95、CDMA2000相同的软切换技术。 1xEV-DO空中接口协议设计简洁、灵活。协议栈模型按功能分为7层,对应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层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层承载关系,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各层协议都可根据终端与网络的配置以及承载业务类型的不同,由终端与网络共同协商、配置。在1xEV-DO空中接口1xEV-DORevA7层协议之上运行TCP/IP协议,为各种数据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平台。 但是,1xEV-DORev0是面向非对称的无线数据业务,在满足用户各种新业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前反向业务能力不平衡。1xEV-DORev0前向链路的峰值速率达到了2.4Mbps,而反向链路的峰值速率只有153.6Kbps。这种前反向链路的不对称限制了对称型数据业务的开展; 2)对QoS的支持不能满足业务多样性要求。1xEV-DORev0系统对服务质量基本上采用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机制,因此,对以可视电话为代表的实时类数据业务,无法提供足够的QoS技术保证机制; 3)数据与语音业务的并发问题。1xEV-DORev0是以数据方式接入Internet为设计目标,且与电路域没有任何联系,也使1xEV-DO系统难以接收到电路域中关于语音的呼叫信息。目前的解决方案为双模终端,在使用1xEV-DO网络的同时,周期性地监听1x网络的寻呼信息,增加了终端电池消耗,也影响1xEV-DO数据业务的使用; 4)不支持共享的广播信道。1xEV-DORev0空中接口没有定义高速的广播哟业务信道,只能由多个单播信道完成,造成无线资源的浪费。 (2)CDMA20001xEV-DORevA 1xEV-DORevA是1xEV-DORev0的增强型技术,它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反向链路的物理层采用了HARQ技术,大大改善了数据业务传送的时延;前向链路支持的峰值速率也提高到3.1Mbps,反向链路支持的峰值达到1.8Mbps。 针对1xEV-DORev0的不足,3GPP2在1xEV-DORevA中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改进方案。 1)提高了系统反向链路的数据吞吐率。反向链路峰值速率达到1.8Mbps; 2)改进了系统的前向链路。前向链路增加了对更高数据传输速率(3.1Mbps)和更低的速率(4.8Kbps)的支持,从而大大提高了空中接口的数据打包效率,提高了在用户信道条件好时的瞬时吞吐率; 3)增强了对QoS的支持。系统在物理层、MAC层以及更高层都进行了改进。前向链路增加了对更小数据包的支持,利用对时延敏感的小包传送,而且可以多用户同时发送,减少等待时间;反向链路采用了子分组发送,降低平均发送时延,MAC层采用T2P(Traffic-to-Pilot)技术,有效减小对时延敏感业务的时延和抖动。新增了反向DSC信道,提升切换速度; 4)完善了CDMA20001x与1xEV-DO系统间的双模操作。为了得到电路域的信息,便于在1xEV-DO系统与CDMA20001x的电路域之间建立联系,1xEV-DORevA对网络侧进行了改动,使得1xEV-DOAN(接入网)能够支持CDMA20001x系统互操作的A1接口,以接收来自1xMSC的寻呼消息、短消息等电路域信息。为此,RevA空中接口应用层新增了CSSNP(Circuit-)协议,将电路域消息封装为特定的数据包,通过1xEV-DO空中接口定义的隧道协议传送给双模终端。 (3)1xEV-DO技术特点 与IS-95/CDMA20001x技术相比,1xEV-DO除了上述在空中接口上的特点外,在射频参数、技术实现和组网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射频参数方面。1xEV-DO与IS-95/CDMA20001x具有相同的RF特性、码片速率、功率要求、覆盖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运营商的现有投资,使得网络进行1xEV-DO升级时,能够直接使用现有IS-95/CDMA20001x的射频部分。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厂家均支持通过1x设备升级的方式来实现HRPDBTS和HRPDBSC的功能。 2)技术实现方面。1xEV-DO与IS-95/CDMA20001x具有相同的功率控制、软切换、接入过程、编码等技术,可以使设备商利用IS-95/CDMA20001x方面的成熟经验,较方便地研制1xEV-DO产品。 3)组网方面。1xEV-DO在组网方面灵活。对于只需要分组数据业务的用户,可以单独组网;对于同时需要语音、数据业务的用户,则可以与IS-95/CDMA20001x联合组网,同时提供语音和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另外,对于同时支持CDMA20001x和1xEV-DO的双模终端,1xEV-DO技术还提供了在两个系统间进行切换的机制。

阅读全文

与4g是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血缘诅咒怎么升级 浏览:604
文件分享到微信怎么操作 浏览:393
tmx文件trados 浏览:704
大数据与会计选课怎么选 浏览:684
网络的不稳定因素有哪些 浏览:950
猎豹浏览器javascript 浏览:723
哪个打印软件保存数据时间长 浏览:873
ps合并后源文件 浏览:74
无线怎么设置没有网络 浏览:548
网站怎么换模板 浏览:511
ps处理后的文件打印出来很模糊 浏览:204
有什么看污污动漫的网站 浏览:184
用户名邮箱手机号数据库 浏览:879
cad不能启动此对象的源应用程序 浏览:901
微信上的骗子都怎么骗人 浏览:294
加工中心编程如何算重量 浏览:758
什么是机灵数据 浏览:724
ecshop配置文件 浏览:116
excel两个表格怎么对比相同数据 浏览:383
ps4港服文件怎么弄 浏览:56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