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文学家在开普勒望远镜旧数据中发现木星的“双胞胎”
银河系中存在多少颗行星?这是天文学家团队在破译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旧数据时遇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曾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观测银河系的遥远区域,寻找以前未发现的系外行星。 开普勒在其近十年的服务中收集了如此丰富的数据,以至于研究人员在该望远镜退役后还不断有新的发现。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新研究,利用开普勒数据发现了一颗以前未知的行星,它被认为是气态巨行星木星的“双胞胎”。事实证明,有些行星可以和其他行星长得一模一样,甚至在各自的太阳系中占据相同的轨道,无论它们在太空真空中形成的距离有多远。
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是在距离地球17000光年的地方发现的,这也使得它成为开普勒望远镜所发现的最遥远的行星。科学家们将这颗行星命名为K2-2016-BLG-0005Lb。此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遥远的系外行星被称为SWEEPS-4 b,这是一颗气态巨行星木星,大小是木星的3.8倍,位于离地球27723光年之外。SWEEPS-4 b是在2006年发现的。
木星的“双胞胎”是如何被发现的?
新发现的K2-2016-BLG-0005Lb是开普勒望远镜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最遥远的系外行星(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但它并不是科学家通过交替过程发现的最遥远的太空天体。
太空中的遥远天体通常是通过五个不同的过程之一被发现的。前面提到的SWEEPS-4 b行星是用一种叫做"凌日"的方法发现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在它所运行的相应恒星前面的通过来了解它的大致形状、距离和组成。它所花费的时间,它所遮挡的光量,以及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都可以为天文学家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研究人员在发现K2-2016-BLG-0005Lb时,使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称为重力微透镜法。正如美国宇航局所说,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方法,也允许根据它们如何“扭曲空间结构”来发现行星。
通过重力微透镜法,科学家们观察到光线方向的微妙变化,因为遥远的天体通过引力放大了一颗恒星的光线。然后,科学家们可以捕捉到这些快速放大的事件,但由于他们必须依靠快速的光点,而不是较长的过渡期,所以寻找新的行星可能比使用更传统的方法更具挑战性。只有130颗系外行星是利用微透镜发现的,而3846颗行星是通过观察它们在恒星周围的凌日情况发现的。
开普勒数据最初并没有考虑到重力微透镜的捕获。K2-2016-BLG-0005Lb是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普勒K2任务(K2C9)第9次活动的数据,并与相关研究交叉引用一个双体微透镜模型而发现的。这种方法不仅有可能在新收集的数据中发现新的行星和其他空间异常,而且有可能在传统研究方法早已放弃的遥远的过去收集的数据中发现这些异常。
❷ 请给讲讲关于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知识,谢谢。
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于1611年发明。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引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❸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有哪些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从ab射来的。ab离我们很近,就使我们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觉得离自己近,而看得更清楚。开普勒望远镜实际应用时还需要增加正像系统。从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AB。
如何在家制作这种望远镜呢?
首先找两个合适的凸透镜片,再找一个合适的镜筒,将两片凸透镜设法嵌入到镜筒中,一个开普勒望远镜就制作完毕了。
焦距长的做物镜,焦距短的做目镜,镜筒要能伸缩,以便根据被观察物体的远近,调整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简称调焦)。
❹ 望远镜的原理,及光光路图
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望远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望远镜光路图:
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1、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电磁辐射的仪器,称之为射电望远镜。
2、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
3、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
(4)在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中扩展阅读:
1、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2、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望远镜的作用:
1、把被摄体拉近
拍摄野生动物、不能靠近的被摄体就必须用望远镜头,望远镜头望远镜头适合拍摄朝阳、夕阳、月亮等天体。
2、实现浅景深
望远镜头焦距长,从而视场角窄、景深浅,利用望远镜头这一特性也可以拍摄风景,但不是拍摄远处的风景,而是拍摄适合望远镜头景深的近处风景。构图时要注意前景在画面中的地位,并通过对前景的虚化来提高画面的气氛,在这一点上,摄影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压缩、重叠效果
利用望远镜头的压缩、重叠效果可以拍摄风景,把近中远景重叠在一起,刻画出肉眼难以看到的特殊效果。
利用望远镜头的压缩、重叠效果也可以拍摄树冠上的群花,拍摄时离被摄体稍远一点,可以把满树盛开的层层花朵重叠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繁花似锦的效果。 但是由于景深很浅,要注意聚焦要准。
❺ 开普勒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既然是望远镜,看到的像必然是放大的像.开普勒式可以理解为经过2次放大.
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为了成正立的像,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
❻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是什么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如下:
原理是当恒星系统中的行星运行到开普勒号与恒星之间时,由于行星的遮挡,开普勒号光度计传感器接收到的恒星亮度会变弱。
地面科学家可以根据恒星亮度的这种周期性的微弱变化来推算出行星的大小和轨道周期等数据。开普勒望远镜能探测到的这种亮度微弱变化可以小到百万分之十左右。
开普勒望远镜介绍
开普勒式望远镜The Kepler telescope,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
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引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❼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是当恒星系统中的行星运行到开普勒号与恒星之间时,由于行星的遮挡,开普勒号光度计传感器接收到的恒星亮度会变弱。地面科学家可以根据恒星亮度的这种周期性的微弱变化来推算出行星的大小和轨道周期等数据。
开普勒望远镜能探测到的这种亮度微弱变化可以小到百万分之十左右。这一技术方法已经被科学家采用了大约十年,并帮助了天文学家发现了300多颗较大的行星。而开普勒望远镜将目标对准更小的行星,像地球一般大的宜居住行星,它们都围绕其母恒星运转。
除了揭示一颗行星的存在外,这种光信号也能告诉我们这颗行星的体积以及运行轨道。在此之后,科学家将利用其它测量手段确定所发现的每一颗行星是否位于适于生命居住的区域,或者说测量这颗行星与其所绕恒星之间的距离,以确定其表面是否存在液态水。
(7)在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中扩展阅读
开普勒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而是在尾随地球的太阳轨道上,所以不会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续的观测,光度计也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漫射光线影响。这样的轨道避免了重力摄动和在地球的轨道上固有扭矩,可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观测平台。
光度计指向天鹅座和天琴座所在的领域,远离了黄道平面,所以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阳光也不会渗漏入光度计内。天鹅座也不会被古柏带或小行星带的天体遮蔽到,所以在观测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样选择的另一个好处是开普勒所指向的方向是太阳系绕着银河系运动的中心,因此开普勒所观察到的恒星与银河中心的距离大致上与太阳系是相同的,并且也都靠近银河的盘面。这是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星系也有适居带的位置,就如同建议的地球殊异假说。
❽ 开普勒望远镜都有哪些功能和用处
开普勒望远镜是指由正透镜物镜和正透镜目镜组成的望远镜光学系统。用于地面观察和测量也用于天文观测和测量。而伽利略望远镜是指由正透镜物镜和负透镜目镜组成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可用于地面观察和天文观测。但是,不能用于测量。因为在焦平面上不能放置分划板。-上海博冠望远镜商店
❾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绘图说明)
开普勒望远镜有两个会聚透镜组成。放大本领M=f1/f2,其中f1为物镜的焦距,f2为目镜的焦距。
❿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