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群里的匿名者是怎么闯进去的
群里的匿名聊天是由群主或管理员开启的。步骤如下:
1、首先要获得Q群匿名聊天的支持,要安装最新版的qq。
而开启匿名聊天需要是群管理员身份。
那么就首先安装6.3版本,然后进入你管理的Q群,或者Q你的群主说要尝鲜新功能。
2、进入Q群聊天之后,点击设置按钮。进入Q群权限管理,然后找到匿名聊天功能。
勾选它就开启匿名聊天了这时候群里会有一条提示消息,群管理员已经允许匿名聊天了。
3、接下来就是成员们开始匿名聊了。点击聊天对话框功能里面的戴眼镜的小猫,然后就开启了匿名模式。系统会分配一个身份给你。
4、再次点击戴眼镜的小猫就关闭匿名聊天了
B. 如何查询百度知道匿名提问者的id
要知道匿名提问者的ID,只要有一部安卓系统或苹果系统的手机,然后到应用市场下载“网络知道”,安装后打开,登录自己的网络帐号,再点开网络知道底端的 我——我的回答,打开那提问,就能看到匿名提问者的ID了。(如果打开找不到提问,需要按住页面顶部然后往下一拉再松手进行刷新才能显示)
如果你回答的问题是用手机提问的,你可以直接在手机网络知道中的“私信”里与他通信,他只要登录手机网络知道就能收到私信。如果他是用电脑提问的,你只能用电脑上的私信与他通信,而不能用手机网络知道中的私信与他通话——电脑端的私信与手机端的私信是互不相通的,手机上收不到电脑端发来的私信,电脑端也收不到手机端的私信。
知道了匿名提问者的ID,还要注意:网络知道用户ID分四类,一类是已注册了网络帐号并设置了ID名的用户,这类帐号可以在电脑上或手机上与他私信;一类是已注册了网络帐号但未设置ID名的用户,其ID形式为隐藏了中间部分的手机号或邮箱号,这类帐号只能用手机端的私信联系(如果他是用手机提问的话);一类是用设备号登录的用户,其ID形式是 手机用户xxxxx(x为数字),这类帐号也是只能在手机端私信;最后一类是网络的系统号,其特征是ID以jbp开头,后面是一串字母和数字,这类帐号非真人帐号,不会收到别人的私信的,私信也没用。
C. 请帮我了解计算机
2007年4月的小结
1.硬盘
参数解读:ATA/ATAPI(AT Attachment/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AT嵌入式接口/AT附加分组接口)是计算机内并行ATA接口的扩展。
ATA也被称为IDE接口,ATAPI是CD/DVD和其它驱动器的工业标准的ATA接口。ATAPI是一个软件接口,它将SCSI/ASPI命令调整到ATA接口上,这使得光驱制造商能比较容易的将其高端的CD/DVD驱动器产品调整到ATA接口上。<p> ATA/ATAPI接口的驱动器也习惯上叫增强IDE(EIDE)接口驱动器,它是在IDE接口上的扩展。IDE接口是光存储产品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也是市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光储接口,绝大多数的光驱都是通过ATA/ATAPI接口连接在主机上的。
硬盘有并口的还有串口的,目前一般用的是串口。串口的读写速度要比并口的快,而且连接线很窄,能为主机箱省下不少空间。
还有一点:SATA和PATA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怎么区分?
ATAPI-IDE是PATA,Serial ATA是SATA硬盘PATA与SATA的区分
PATA的全称是ParallelATA,就是并行ATA硬盘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规范了。PATA硬盘接口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的辉煌的历史了,而且从ATA33/66一直发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而SATA硬盘全称则是SerialATA,即串行ATA硬盘接口规范。目前PATA100硬盘的一般写入速度为65MB/s,而第一代SATA硬盘的写入速度为150MB/s,第二代SATA硬盘的写入速度则高达300MB/s,整整比第一代的速度提高了一倍。SATA硬盘接口规范的出现其实就要取代PATA,就和DDR取代SDRAM一样。
那么从技术角度去分析:SATA比PATA快多少?
既然SATA的出现是取代PATA的,那么SATA和PATA相比,主要的优势又在那里呢?首先就是速度,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第二代SATA的传输速度为300MB/s,不过第三代的SATA产品的传输速度已经提高至600MB/s。从速度这一点上,SATA已经远远把PATA硬盘甩到了后面。另外,在传输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SATA采用的是单通道传输,PATA是多通道传输。有些朋友可能从字面上误认为,PATA的多通道应该比SATA的单通道快,其实不然。
因为SATA的单数据通道并没有象PATA那样限制速度频率。SATA传输线的传输速度比PATA要快了近30倍。PATA必须在数据线中一次传输16个信号,如果信号没有及时到达或是发生延迟,错误数据就会产生。因此比特流传输的速度必须减缓以纠正错误。而SATA一次只传输一个比特的数据,此时比特流的传递速度要快得多。这就好比是运球游戏,每次运一个球要比一次运16个球容易的多。还有,SATA另一个进步在于它的数据连线,它的体积更小,散热也更好,与硬盘的连接相当方便。与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这对于笔记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同时独有的CRC技术让数据传输也更为安全。
2 . 光驱
a. CD刻录机:
CD刻录机能刻录CD-R,CD-RW。 优点:便宜,耐用。缺点:不能,刻录和读取DVD光盘。
b、COMBO(康宝) 光驱:
COMBO在英文里的意思是“结合物”,而康宝(COMBO)驱动器就是把CD—RW刻录机和DVD光驱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型一体化”驱动器。简单的说,COMBO就是集CD—ROM、DVD—ROM、CD-RW三位一体的一种光存储设备,最初他是被用在高端的笔记本电脑上的,由于具有三重本领,所以迅速就在高端的笔记本电脑里普及开来,这就是最初的康宝原形。
OMBO的实质是能读DVD盘片的CD刻录机,它是介于CD刻录机和DVD刻录机之间的一款产品,现在来看性价比不高。
优点:能够刻录CD-R和CD-RW。还能读取DVD光盘。
c、DVD刻录机:
目前的DVD刻录机一般支持16X写入DVD+R/-R,8X覆写DVD+R/-R DL,8X覆写DVD+RW,6X覆写DVD-RW,40X写入CD-R,32X覆写CD-RW,拥有2MB或者8MB缓存。几乎可以说是全能的。
d.CD光驱 只能读取CD光盘。
e.DVD光驱 :
DVD光驱可以读取DVD光盘和CD光盘,但不能刻录即无刻录功能。
3.风扇
第一部分:
风扇的作用是利用气流带走积聚在散热鳍片上的热量。风扇的风量越大,单位时间内流动的空气就越大,散热效果越显著。一般来说,风扇的电流越大,风扇的转速越高。但是风量的决定不仅要靠转速,还取决于扇页的角度。在扇页角度一定的情况下,转速越高,风量越高。通常风扇的规格有6cm、7cm、8cm、9cm,少数散热器开始使用12cm超大直径的风扇,风扇的尺寸和规定通常用四位数字标识,比如8025代表直径为80mm,厚度为25mm的风扇。
风扇技术的核心是轴承技术。轴承也是风扇中成本最大的一部分。风扇轴承的种类很多,我们介绍几种最常见的:
● 单滚珠轴承
单滚珠轴承是对传统油封轴承的改进。它的转子与定子之间用滚珠进行润滑,并配以润滑油。它克服了油封轴承寿命短,运行不稳定的毛病,而成本上升极为有限。单滚珠轴承吸收了油封轴承和双滚珠轴承的优点。将轴承的使用寿命提升到了40,000小时,加入滚珠之后,运行噪声有所增大,但仍小于双滚珠轴承。
● 来福轴承
来福轴承技术的代表厂商是CoolerMaster,CoolerMaster已经将旗下的大部分传统油封轴承风扇升级到来福轴承。
作为传统油封轴承的改进,来福轴承采用耐磨材料制成高含油中空轴承,减小了轴承与轴芯之间摩擦力,来福轴承还带有反向螺旋槽及挡油槽的轴芯,在风扇运转时含油将形成反向回游,从而避免含油流失,因此提升了轴承寿命。来福轴承风扇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及零件,使得含油及保油能力大幅提升,并降低了噪音。
● 双滚珠轴承
双滚珠轴承属于比较高档的轴承。轴承中有数颗微小钢珠围绕轴心,当扇页或轴心转动时,钢珠即跟着转动。因为都是球体,所以摩擦力较小,且不存在漏油的问题。双滚珠风扇优点是寿命较长,大约在40000 ~55000小时;抗老化性能好,适合转速较高的风扇。双滚珠轴承的缺点是制造成本高,并且在同样的转速水平下噪音最大(因为滚珠轴承摩擦点增加了2倍。)
● 液压轴承
液压轴承是由AVC首创的技术。同样,它也是在油封轴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液压轴承拥有比油封轴承更大的储油空间,并有独特的环回式供油回路。液压轴承风扇的工作噪音又明显的降低,使用寿命也非常长,可达到40000小时。但并非所有的AVC散热器都采用液压轴承风扇,比如本次测试中AVC只在红骑士和龙骑士中搭配了液压轴承风扇。
● 纳米轴承
传统油封轴承风扇在使用过程中磨损比较严重,长时间使用时的可靠性较低。纳米轴承有效的克服了这个问题:陶瓷轴承技术采用了纳米级高分子材料与特殊添加剂充分融合,使用冲模及烧结工艺制成,内含陶瓷粉,具有坚固、光滑、耐磨等特性。纳米陶瓷轴承(NCB)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不易挥发,这大大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纳米轴承的性质与陶瓷类似,越磨越光滑。据测试,采用纳米陶瓷轴承(NCB)的风扇平均使用寿命都在15万小时以上。
第二部分
我们来看一下各种cpu风扇种类的分法有哪些。
a、安装尺寸:目前CPU散热器所使用的风扇主要是60、70和80三种型号。
这个型号是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CPU风扇的外框形状是呈正方形的,而一般它的边长就做为该风扇的型号。比如一个风扇的外框边长为60mm,则型号就为60。此外风扇还有厚型和薄型之分,而CPU用的风扇全都是薄型的。
同样尺寸的风扇是可以互换的,比如Tt火山9、火山10A和Coolermaster HV81、R81的风扇都为80型,你可以把火山9的风扇拆下来装到HV81的散热片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有些特殊设计的风扇是无法与其他风扇互换的,比如Intel原装散热器的风扇。
b、轴承种类:大致可分为滑动轴承、滚珠+滑动轴承与双滚珠轴承三大类。
三种轴承中滑动轴承的噪音最小,但寿命最短,受环境影响也较大;双滚珠轴承噪音较大,但寿命较长,制作工艺也较简单,成为现在的主流。市面上大部分价格便宜的风扇轴承都是采用属于滑动轴承类的油封轴承,容易磨损,在长时间使用后扇轴的润滑度降低,风扇噪音也会逐渐增大。因而有不少名牌散热器厂商都开始采用双滚珠风扇,现在还有一些经过改良的滑动轴承,在保持低噪音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它的寿命,成为一些高档散热器上的宠儿。其中比较优秀的改良型有Sunon(建准)的磁浮式轴承和AVC的磁浮液压轴承。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风扇上标有“BS”字样的只是1Ball+1Sleeve,即单滚珠轴承,而双滚珠轴承的标识应该是“Two Balls”。
c、叶片形状:常见的有镰刀型、梯形和AVC专利的折缘型等。
相对来说,镰刀型扇叶运转时比较安静,但产生的风压也较小;梯形扇叶容易产生较大风压,但噪音相对也较大。折缘型是最优秀的设计,在保持低噪音的同时能产生较大的风压,但目前仅用于AVC自己的产品中。
d、叶片数量:CPU风扇的叶片通常在6片到12片之间。
一般说来,叶片数量较少的容易产生较大的风压,但运转噪音也较大;而叶片数量较多的则恰好相反。
e、出风的方向:主要分为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种。
顾名思义,轴流式的出风方向是沿风扇轴的方向,即垂直于叶片旋转面的方向出风;离心式的出风方向则是沿叶片旋转面的径向往四面八方出风,这种风扇也叫涡轮式风扇。
目前CPU散热器基本上都采用轴流式风扇,采用离心式风扇的一般只见于Coolermaster的“龙卷风”系列。而从实用效果来看,离心式风扇工作时出的风得不到充分利用,反而会增加工作噪音,所以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但采用离心式风扇的散热器比较容易做到很薄的形状,
散热器类型:CPU散热器 散热方式:风扇 风扇转数(RPM):2600 轴承类型:合金轴承 最大风量(CFM):28 CFM
4.音箱
经常看到2.1或2.0或者5.1等,那么音箱的2.1、5.1是什么意思?2.0音箱的2.0是什么意思?
2.1就是2个卫星音箱、1个低音炮~!
2.0就是只有2个音箱,没有低音炮~!
2.1音箱正如楼上各位所说的,有一个单独的低音单元,称为.1,然后有两个独立声道的小音箱,所有符合这种规范的音箱都称为2.1音箱,同理还有4.1 5.1 6.1和7.1,2.1音箱在家用多媒体电脑中,因为兼顾了高音和低音,已经是比较普遍的配置了,但从音效等各方面来说,只能说是入门级产品.
2.0音箱并不是说就没有低音部分,而是在每个单独的音箱上都有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可以去到音箱的前面板看下,那个小的是高音,大喇叭是低音),面且从音效回放效果来说,2.0要比2.1 好的多,属于专业级的音响设备,不可与市面上的20元左右的小音箱相提并论。从音响来说我们把从一个地方传来的声音比喻为一个声道如音箱在左边播放的声音就叫做声道,而低音炮的声场强度只有正常的0.1所以有了2.1 、5.1 等带.1的字样啦。
另外,音箱从用途上分为HI-FI和AV两种用途。
5. 内存
DDR II技术简介
前言
随着CPU前端总线带宽的提高和高速局部总线的出现,内存带宽成为系统越来越大的瓶颈。目前处于主流DDR I技术已经发展到极至,受其架构的限制,DDR I的速度已经很难再有所提升,因此各种新的内存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中作为DDR I的正式接班人的DDRⅡ,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大家的关注。虽然DDR II的规格和产品都已经推出,但面对DDR I以及其它的内存解决方案,DDRⅡ的优势何在?其路在何方呢?
DDRII原理
DDRII是在DDR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于DDR架构的局限性,当频率达到400MHz后,就很难再有所提升,所以很快就推出了DDR-Ⅱ。相对来说,作为DDR的接班人的DDRⅡ在总体仍保留了DDR的大部分特性,相对DDR的设计变动并不大,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改进:
a、改进针脚设计
虽说DDR-Ⅱ是在DDR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外观、尺寸上与目前的DDR内存几乎一样,但为了保持较高的数据传输率,适合电气信号的要求, DDR-Ⅱ对针脚进行重新定义,采用了双向数据控制针脚,针脚数也由DDR的184Pin变为240Pin(注:DDR-II针脚数量有200Pin、220Pin、240Pin三种,其中240Pin的DDR-Ⅱ将用于桌面PC系列。)
b、更低的工作电压
由于DDR-II内存使用更为先进的制造工艺(DDRII内存将采用0.09微米的制作工艺,其内存容量可以达到1GB到2GB,而随后DDRII内存将会在制造上进一步提升为更加先进的0.065微米制作工艺,这样DDRII内存的容量可以达到4GB。)和对芯片核心的内部改进,DDRII内存将把工作电压降到1.8V,这就预示着DDRII内存的功耗和发热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在533MHz频率下的功耗只有304毫瓦(而DDR在工作电压为2.5V,在266MHZ下功耗为418毫瓦)。
c、更小的封装
目前DDR内存主要采用TSOP-Ⅱ封装,而在DDRⅡ时代,TSOP-Ⅱ封装将彻底退出内存封装市场,改用更先进的CSP(FBGA)无铅封装技术,它是比TSOP-Ⅱ更为贴近芯片尺寸的封装方法,并且由于在晶圆上就做好了封装布线,在可X性方面可以达到了更高的水平。DDR II将有两种封装形式,如果数据位宽是4bit/8bit,则采用64-ball的FBGA封装,数据位宽是16bit,则采用84-ball的FBGA封装。
d、更低的延迟时间
在DDR II中,整个内存子系统都重新进行了设计,大大降低了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介于1.8ns到2.2ns之间(由厂商根据工作频率不同而设定),远低于DDR的2.9ns。由于延迟时间的降低,从而使DDR2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最高可以达到1GHz以上的有效频率。而DDR由于已经接近了其物理极限,其延迟时间无法进一步降低,这也是为什么DDR的最大运行频率不能再有效提高的原因之一。
f、采用了4bit Prefect架构
DDR-Ⅱ在DDR的基础上之上新增4位数据预取的特性,这也是DDR II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在的DRAM内部都采用了4bank的结构,内存颗粒内部单元我们称之为Cell,它是由一组Memory Cell Array构成,也就是内存单元队列。目前内存颗粒的频率分成三种,一种是DRAM核心频率,一种是时钟频率,还有一种是数据传输率。
在DDR 中,核心频率和时钟频率是一样的,而数据传输率是时钟频率的两倍,关于这点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了,DDR也就是Double data rating内存可以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传输数据,也就是一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2bit数据,因此DDR 的数据传输率是时钟频率的两倍。以DDR266 SDRAM为例,它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133MHz/133MHz/266Mbps。目前JEDEC标准中的DDR SDRAM的最高标准是DDR400,它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200MHz/200MHz/400Mbps。颗粒内部的基本组成单元cell的工作频率为200MHz,这个频率再提高会带来稳定性和成本方面的问题。
而在DDR II SDRAM中,核心频率和时钟频率已经不一样了,由于DDR II采用了4bit Prefetch技术。Prefetch可以意译为"数据预取"技术,可以认为是端口数据传输率和内存Cell之间数据读/写之间的倍率,如DDR 为2bit Prefetch,因此DDR 的数据传输率是核心Cell工作频率的两部。DDR II采用了4bit Prefetch架构,也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是核心工作频率的四倍。实际上数据先输入到I/O缓冲寄存器,再从I/O寄存器输出。DDR II 400 SDRAM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100MHz/200MHz/400Mbps。大家要注意的是,DDR II 400 SDRAM的核心频率和DDR I 200是一样的,但是DDR II 400的数据传输率比DDR I 200的两倍。因此,DDR-Ⅱ虽然实现了4-bit预取,但在实际效能上,与DDR是一样的。因此在相同的核心频率下,DDR-Ⅱ达到了两倍于DDR的的带宽的水平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DDR-Ⅱ的外部时钟频率也是DDR的两倍。
f、ODT 功能
ODT的英文全称为On Die Terminator,中文意思是片内终结器设计。在进入DDR时代,DDR内存对工作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先前发出的信号不能被电路终端完全吸收掉而在电路上形成反射现象,就会对后面信号的影响从而造成运算出错。因此目前支持DDR主板都是通过采用终结电阻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每根数据线至少需要一个终结电阻,这意味着每块DDR主板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主板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阻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也造成了所谓的"内存兼容性问题"。
而在DDR II中加入了ODT功能,即是将终结电阻设于内存芯片内,当在DRAM模组工作时把终结电阻器关掉,而对于不工作的DRAM模组则进行终结操作,起到减少信号反射的作用(注:ODT的功能与禁止由北桥芯片控制,在开机进行EMRS时进行设置,ODT所终结的信号包括DQS、RDQS、DQ等等。),这样可以产生更干净的信号品质,从而产生更高的内存时钟频率速度。而将终结电阻设计在内存芯片之上还可以简化了主板的设计,降低了主板的成本,而且终结电阻器可以和内存颗粒的"特性"相符,从而减少内存与主板的兼容问题的出现。
目前DDR II已经遍地开花啦,并且DDR III也上市啦。
6.主板、CPU、显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啦,我就不用表演“班门弄斧”啦吧。
7. Windows XP系统总命令集合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4-17 18:23
Windows XP系统总命令集合
提问者: 匿名
最佳答案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wmimgmt.msc----打开windows管理体系结构(WMI)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wscript--------windows脚本宿主设置
write----------写字板
winmsd---------系统信息
wiaacmgr-------扫描仪和照相机向导
winchat--------XP自带局域网聊天
mem.ex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sconfig.exe---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mplayer2-------简易widnows media player
mspaint--------画图板
mstsc----------远程桌面连接
mplayer2-------媒体播放机
magnify--------放大镜实用程序
mmc------------打开控制台
mobsync--------同步命令
dxdiag---------检查DirectX信息
drwtsn32------ 系统医生
devmgmt.msc--- 设备管理器
dfrg.ms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diskmgmt.msc---磁盘管理实用程序
dcomcnfg-------打开系统组件服务
ddeshare-------打开DDE共享设置
dvdplay--------DVD播放器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
notepad--------打开记事本
nslookup-------网络管理的工具向导
ntbackup-------系统备份和还原
narrator-------屏幕“讲述人”
ntmsmgr.msc----移动存储管理器
ntmsoprq.msc---移动存储管理员操作请求
netstat -an----(TC)命令检查接口
syncapp--------创建一个公文包
sysedit--------系统配置编辑器
sigverif-------文件签名验证程序
sndrec32-------录音机
shrpubw--------创建共享文件夹
secpol.msc-----本地安全策略
syskey---------系统加密,一旦加密就不能解开,保护windows xp系统的双重密码
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Sndvol32-------音量控制程序
sfc.exe--------系统文件检查器
sfc /scannow---windows文件保护
tsshutd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
tourstart------xp简介(安装完成后出现的漫游xp程序)
taskmgr--------任务管理器
eventvwr-------事件查看器
eudcedit-------造字程序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packager-------对象包装程序
perfmon.msc----计算机性能监测程序
progman--------程序管理器
regedit.exe----注册表
rsop.msc-------组策略结果集
regedt32-------注册表编辑器
rononce -p ----15秒关机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运行
regsvr32 /u zipfldr.dll------取消ZIP支持
cmd.exe--------CMD命令提示符
chkdsk.exe-----Chkdsk磁盘检查
certmgr.msc----证书管理实用程序
calc-----------启动计算器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
cliconfg-------SQL SERVER 客户端网络实用程序
Clipbrd--------剪贴板查看器
conf-----------启动netmeeting
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cleanmgr-------垃圾整理
ciadv.msc------索引服务程序
osk------------打开屏幕键盘
odbcad32-------ODBC数据源管理器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
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
logoff---------注销命令
iexpress-------木马捆绑工具,系统自带
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fsmgmt.msc-----共享文件夹管理器
utilman--------辅助工具管理器
gpedit.msc-----组策略
8.硬件价格经常变的,不好说的。查价钱就到www.zol.com.cn上查吧,那儿较准。
D. 如何得到IIS里面的匿名访问密码
这样试一下
IUSR_<计算机名> 帐户就是“Web 匿名用户”帐户,它是在 IIS 的安装过程中创建的。该密码存储在本地 SAM 中(对于 Windows 2000 域控制器而言存储在 Active Directory 中),Metabase 中也存储着该密码。由于该密码存储在 Metabase 中,您就可以使用一个 .vbs 脚本将 IUSR 和 IWAM 这两个帐户的密码提取出来,方法如下:
Dim IIsObject
Set IIsObject = GetObject (\"IIS://localhost/w3svc\")
WScript.Echo \"AnonymousUserName = \" & IIsObject.Get(\"AnonymousUserName\") & vbCrlf & _
\"AnonymousUserPass = \" & IIsObject.Get(\"AnonymousUserPass\") &vbCrlf &vbCrlf &_
\"WAMUserName = \" & IIsObject.Get(\"WAMUserName\") & vbCrlf & _
\"WAMUserPass = \" & IIsObject.Get(\"WAMUserPass\")
Set IIsObject = Nothing
注: 通过此脚本可以显示在主属性级别上针对 Web 服务设置的 IUSR 和 IWAM 帐户密码。如果您已将匿名验证配置为使用另外一个用户帐户来访问网站或目录,那么您必须相应地修改该脚本,以反映所做的更新。
E. 如何匿名访问windows reporting service
除了要设置IIS允许匿名访问外,还需要设置Reporting Services站点的访问权限和SQL Server中数据源的用户访问权限。
下面我将把需要做的步骤列出来,大家注意前提是使用Visual Studio .NET 2005 已经正确的发布了Reporting Services制作的报表模板到IIS服务器。
第一步:在运行IIS的Web服务器的本地访问http://localhost/reports ,这是Reporting Services的管理站点,在Properties(属性)页面下添加一个只有Browser(浏览者)
权限的新Role(角色)。注意新角色的用户名称即IUSR_** (匿名用户)。这一步就是那篇文章中步骤。(如图)
1、 点击“新建角色分配”
2、 弹出的IE窗口中,“组或用户名” 文本框输入IUSR_** (匿名用户)。
3、 勾选“浏览者”权限,点OK按钮确定。
4、 返回到http://localhost/reports 页面中会新出现添加的Role(角色)。
第二步:除了要设置Reporting Services的IIS站点能允许IUSR_**(匿名用户)访问外,首先需要设置SQL Server 2005 中相应的数据库能允许IUSR_**(匿名用户)有只读的访问权限和执行存储过程的权限。因为有些报表可能是由存储过程生成的。
在运行SQL Servier 2005 的数据库服务器中,打开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在Object Explorer(对象浏览器)中找到Security(安全性)目录下的Logins(登录名)目录上点右键,
在Logins(新建登录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
或是在“安全性”上点右键-->新建-->登录。(如图)
1、 右键菜单选择“新建登录名...”。
2、 在登录名文本框中,输入IUSR_**(匿名用户),选择 “Windows 身份验证”。
3、 在“默认数据库”下拉列表框找到Reporting Services制作的报表模板的数据源数据库。
4、 在“选择页”列表中点击“用户映射”。
5、 在“用户映射”页面中,在“映射到此登录名的用户”选择Reporting Services制作的报表模板的数据源数据库。
6、 OK确定
第三步:还是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找到Reporting Services的数据源数据库,
在“安全性”-->“用户”下,找到刚才添加的IUSR_**(匿名用户)。设置他对该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如图)
1、 在IUSR_**(匿名用户)上右键菜单选“属性”。
2、 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对象”。
3、 点击“添加…”。
4、 再次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特定类型的所有对象(T)....”。
5、 点击“确定”按钮。
6、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选择要查找的对象类型(S)”列表框中选“数据库”。
7、 点击“确定”。
还是第三步:选择IUSR_**(匿名用户)对该数据库许可的操作。
1、在“*** 的显示权限(P)”列表中,找到Select和Execute(如果不执行存储过程,可以不选),勾选。
(注:你会看到Connect后面是默认勾选的,因为前面设置的默认登录到数据库就是该数据库)
2、点击“确定”。第四步:设置IUSR_**(匿名用户)的登录密码。
1.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选择“IUSR_**(匿名用户)”-->设置密码.(如图)-->在弹出窗口中点击“继续”-->在弹出窗口中修改密码。
第五步:打开IIS管理器,设置ReportServer虚拟目录为匿名访问。
1、 打开IIS管理器,在ReportServer虚拟目录上单击邮件选择“属性”。
2,3、 在“目录安全性”页面,找到“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点击“编辑...”。
4、 在弹出的“身份验证方法”对话框,勾选“启用匿名访问”。
5、 在密码输入框中输入在第四步中修改的密码。
6、 在“用户访问需经过身份验证”的位置,默认是选中“集成Windows身份验证”。在这儿可以不用修改它。
如果去掉了“集成Windows身份验证”前面的勾选,则本机(IIS服务器所在机器)对Reporting Services Web站点的访问也成了匿名访问。
7、 点击“确定”。
第六步:再通过其他的客户端机器访问Reporting Services Web站点,则不再出现Windows用户登录窗口。对Reporting Services Web站点的访问已经更改为匿名用户的访问。
但是注意,有个问题会同时出现。我们再次访问http://localhost/reports 时发现,将不能对Reporting Services的权限分配。
打开http://localhost/reports 能够看到的是只有“内容”一个分类页面的选项,“属性”选项则不会出现了。
这该是Reporting Services产品刻意设计的,因为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匿名访问Web站点了,权限如果放开了随便改肯定不行。
如果再需要修改/reports的“属性”,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新打开IIS的管理器,去掉/reportserver中的“匿名访问”选项,再来修改。
修改后,再将/reportserver改为“匿名访问”。
最后别忘记了,修改配置文件(d:/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3/Reporting Services/ReportServer/rsreportserver.config):
<UrlRoot>http://192.192.192.225/reportserver</UrlRoot>
F. 匿名者是什么意思
匿名者黑客组织是全球最大的黑客组织,全球最大的政治性黑客组织,主要分布于美国,其次为欧洲各国,非洲、南美、亚洲等地都有其分部。
匿名者还指,在一些关系之中不透漏姓名的人。
G. 匿名者黑客组织
匿名者黑客组织是全球最大的黑客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政治性黑客组织。其主要分布于美国,其次为欧洲各国,非洲、南美、亚洲等地都有其分部。“匿名者”组织核心成员有数千名,基本都是20-30岁左右的年轻人,包括一些大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高级计算机专家以及记者,此外还充斥着大量黑客活动分子,他们可以进入大公司和政府部门内部网站,中断他们的服务,删除备份信息及其
H. qq群匿名身份怎么破
破解QQ群匿名身份的方法,步骤如下:
群开启匿名聊天功能。在群设置里面可以开启。专
发布匿名消息属,需要开启匿名设置。
电脑上登录webQQ(老版本)
当群中匿名的用户发言,在网页webQQ就可以看到了,而且看到到对方的QQ号码。
I. 《匿名者》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匿名者》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OvYa9bSdPEku35IwahouAQ
J. 端口是什么,有几个,谁能帮帮我
计算机“端口”是英文port的义译,可以认为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其中硬件领域的端口又称接口,如:USB端口、串行端口等。软件领域的端口一般指网络中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O(基本输入输出)缓冲区。
按端口号可分为3大类:
(1)公认端口(Well Known Ports):从0到1023,它们紧密绑定(binding)于一些服务。通常这些端口的通讯明确表明了某种服务的协议。例如:80端口实际上总是HTTP通讯。
(2)注册端口(Registered Ports):从1024到49151。它们松散地绑定于一些服务。也就是说有许多服务绑定于这些端口,这些端口同样用于许多其它目的。例如:许多系统处理动态端口从1024左右开始。
(3)动态和/或私有端口(Dynamic and/or Private Ports):从49152到65535。理论上,不应为服务分配这些端口。实际上,机器通常从1024起分配动态端口。但也有例外:SUN的RPC端口从32768开始。
一些端口常常会被黑客利用,还会被一些木马病毒利用,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以下是计算机端口的介绍以及防止被黑客攻击的简要办法。
8080端口
端口说明:8080端口同80端口,是被用于WWW代理服务的,可以实现网页浏览,经常在访问某个网站或使用代理服务器的时候,会加上“:8080”端口号,比如http://www.cce.com.cn:8080。
端口漏洞:8080端口可以被各种病毒程序所利用,比如Brown Orifice(BrO)特洛伊木马病毒可以利用8080端口完全遥控被感染的计算机。另外,RemoConChubo,RingZero木马也可以利用该端口进行攻击。
操作建议:一般我们是使用80端口进行网页浏览的,为了避免病毒的攻击,我们可以关闭该端口。
端口:21
服务:FTP
说明:F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用于上传、下载。最常见的攻击者用于寻找打开anonymous的FTP服务器的方法。这些服务器带有可读写的目录。木马Doly Trojan、Fore、Invisible FTP、WebEx、WinCrash和Blade Runner所开放的端口。
端口:22
服务:Ssh
说明:PcAnywhere建立的TCP和这一端口的连接可能是为了寻找ssh。这一服务有许多弱点,如果配置成特定的模式,许多使用RSAREF库的版本就会有不少的漏洞存在。
端口:23
服务:Telnet
说明:远程登录,入侵者在搜索远程登录UNIX的服务。大多数情况下扫描这一端口是为了找到机器运行的操作系统。还有使用其他技术,入侵者也会找到密码。木马Tiny Telnet Server就开放这个端口。
端口:25
服务:SMTP
说明:SM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用于发送邮件。入侵者寻找SMTP服务器是为了传递他们的SPAM。入侵者的帐户被关闭,他们需要连接到高带宽的E-MAIL服务器上,将简单的信息传递到不同的地址。木马Antigen、Email Password Sender、Haebu Coceda、Shtrilitz Stealth、WinPC、WinSpy都开放这个端口。
端口:80
服务:HTTP
说明:用于网页浏览。木马Executor开放此端口。
端口:102
服务:Message transfer agent(MTA)-X.400 over TCP/IP
说明:消息传输代理。
端口:109
服务: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3
说明:POP3服务器开放此端口,用于接收邮件,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端的邮件服务。POP3服务有许多公认的弱点。关于用户名和密码交 换缓冲区溢出的弱点至少有20个,这意味着入侵者可以在真正登陆前进入系统。成功登陆后还有其他缓冲区溢出错误。
端口:110
服务:SUN公司的RPC服务所有端口
说明:常见RPC服务有rpc.mountd、NFS、rpc.statd、rpc.csmd、rpc.ttybd、amd等
端口:119
服务: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说明:NEWS新闻组传输协议,承载USENET通信。这个端口的连接通常是人们在寻找USENET服务器。多数ISP限制,只有他们的客户才能访问他们的新闻组服务器。打开新闻组服务器将允许发/读任何人的帖子,访问被限制的新闻组服务器,匿名发帖或发送SPAM。
端口:135
服务:Location Service
说明:Microsoft在这个端口运行DCE RPC end-point mapper为它的DCOM服务。这与UNIX 111端口的功能很相似。使用DCOM和RPC的服务利用计算机上的end-point mapper注册它们的位置。远端客户连接到计算机时,它们查找end-point mapper找到服务的位置。HACKER扫描计算机的这个端口是为了找到这个计算机上运行Exchange Server吗?什么版本?还有些DOS攻击直接针对这个端口。
端口:137、138、139
服务:NETBIOS Name Service
说明:其中137、138是UDP端口,当通过网上邻居传输文件时用这个端口。而139端口:通过这个端口进入的连接试图获得NetBIOS/SMB服务。这个协议被用于windows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和SAMBA。还有WINS Regisrtation也用它。
端口:161
服务:SNMP
说明:SNMP允许远程管理设备。所有配置和运行信息的储存在数据库中,通过SNMP可获得这些信息。许多管理员的错误配置将被暴露在Internet。Cackers将试图使用默认的密码public、private访问系统。他们可能会试验所有可能的组合。SNMP包可能会被错误的指向用户的网络
什么是端口?
在开始讲什么是端口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 port 呢?常常在网络上听说『我的主机开了多少的 port ,会不会被入侵呀!?』或者是说『开那个 port 会比较安全?又,我的服务应该对应什么 port 呀!?』呵呵!很神奇吧!怎么一部主机上面有这么多的奇怪的 port 呢?这个 port 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每种网络的服务功能都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将不同的封包送给不同的服务来处理,所以啰,当你的主机同时开启了 FTP 与 WWW 服务的时候,那么别人送来的资料封包,就会依照 TCP 上面的 port 号码来给 FTP 这个服务或者是 WWW 这个服务来处理,当然就不会搞乱啰!(注:嘿嘿!有些很少接触到网络的朋友,常常会问说:『咦!为什么你的计算机同时有 FTP、WWW、E-Mail 这么多服务,但是人家传资料过来,你的计算机怎么知道如何判断?计算机真的都不会误判吗?!』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对啦!就是因为 port 不同嘛!你可以这样想啦,有一天,你要去银行存钱,那个银行就可以想成是『主机』,然后,银行当然不可能只有一种业务,里头就有相当多的窗口,那么你一进大门的时候,在门口的服务人员就会问你说:『嗨!你好呀!你要做些什么事?』你跟他说:『我要存钱呀!』,服务员接着就会告诉你:『喝!那么请前往三号窗口!那边的人员会帮您服务!』这个时候你总该不会往其它的窗口跑吧?! ""这些窗口就可以想成是『 port 』啰!所以啦!每一种服务都有特定的 port 在监听!您无须担心计算机会误判的问题呦!)
· 每一个 TCP 联机都必须由一端(通常为 client )发起请求这个 port 通常是随机选择大于 1024 以上的 port 号来进行!其 TCP 封包会将(且只将) SYN 旗标设定起来!这是整个联机的第一个封包;
· 如果另一端(通常为 Server ) 接受这个请求的话(当然啰,特殊的服务需要以特殊的 port 来进行,例如 FTP 的 port 21 ),则会向请求端送回整个联机的第二个封包!其上除了 SYN 旗标之外同时还将 ACK 旗标也设定起来,并同时时在本机端建立资源以待联机之需;
· 然后,请求端获得服务端第一个响应封包之后,必须再响应对方一个确认封包,此时封包只带 ACK 旗标(事实上,后继联机中的所有封包都必须带有 ACK 旗标);
· 只有当服务端收到请求端的确认( ACK )封包(也就是整个联机的第三个封包)之后,两端的联机才能正式建立。这就是所谓的 TCP 联机的'三段式交握( Three-Way Handshake )'的原理。
经过三向交握之后,呵呵!你的 client 端的 port 通常是高于 1024 的随机取得的 port 至于主机端则视当时的服务是开启哪一个 port 而定,例如 WWW 选择 80 而 FTP 则以 21 为正常的联机信道!
总而言之,我们这里所说的端口,不是计算机硬件的I/O端口,而是软件形式上的概念.工具提供服务类型的不同,端口分为两种,一种是TCP端口,一种是UDP端口。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时候,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发送信息以后,可以确认信息是否到达,也就是有应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采用TCP协议;一种是发送以后就不管了,不去确认信息是否到达,这种方式大多采用UDP协议。对应这两种协议的服务提供的端口,也就分为TCP端口和UDP端口。
那么,如果攻击者使用软件扫描目标计算机,得到目标计算机打开的端口,也就了解了目标计算机提供了那些服务。我们都知道,提供服务就一定有服务软件的漏洞,根据这些,攻击者可以达到对目标计算机的初步了解。如果计算机的端口打开太多,而管理者不知道,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提供了服务而管理者没有注意,比如安装IIS的时候,软件就会自动增加很多服务,而管理员可能没有注意到;一种是服务器被攻击者安装木马,通过特殊的端口进行通信。这两种情况都是很危险的,说到底,就是管理员不了解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减小了系统安全系数。
//////////////////////////////////////////////////////////////////////////////////
什么是“端口”?
在网络技术中,端口(Port)有好几种意思。集线器、交换机、路由 器的端口指的是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接口,如RJ-45端口、Serial端口等。我们 这里所指的端口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端口,而是特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是逻 辑意义上的端口。
那么TCP/IP协议中的端口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把IP地址比作一间房子 ,端口就是出入这间房子的门。真正的房子只有几个门,但是一个IP地址的端口 可以有65536个之多!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端口号只有整数,范围是从0 到65535。
端口有什么用呢?我们知道,一台拥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 务,比如Web服务、FTP服务、SMTP服务等,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1个IP地址来 实现。那么,主机是怎样区分不同的网络服务呢?显然不能只靠IP地址,因为IP 地址与网络服务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 分不同的服务的。
需要注意的是,端口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你的电脑作为客户机访 问一台WWW服务器时,WWW服务器使用“80”端口与你的电脑通信,但你的电脑则 可能使用“3457”这样的端口,如图1所示。
按对应的协议类型,端口有两种:TCP端口和UDP端口。由于TCP和UDP 两个协议是独立的,因此各自的端口号也相互独立,比如TCP有235端口,UDP也 可以有235端口,两者并不冲突。
1.周知端口(Well Known Ports)
周知端口是众所周知的端口号,范围从0到1023,其中80端口分配给W WW服务,21端口分配给FTP服务等。我们在IE的地址栏里输入一个网址的时候( 比如www.cce.com.cn)是不必指定端口号的,因为在默认情况下WWW服务的端口 号是“80”。
网络服务是可以使用其他端口号的,如果不是默认的端口号则应该在 地址栏上指定端口号,方法是在地址后面加上冒号“:”(半角),再加上端口 号。比如使用“8080”作为WWW服务的端口,则需要在地址栏里输入“www.cce.com.cn:8080”。
但是有些系统协议使用固定的端口号,它是不能被改变的,比如139 端口专门用于NetBIOS与TCP/IP之间的通信,不能手动改变。
2.动态端口(Dynamic Ports)
动态端口的范围是从1024到65535。之所以称为动态端口,是因为它 一般不固定分配某种服务,而是动态分配。动态分配是指当一个系统进程或应用 程序进程需要网络通信时,它向主机申请一个端口,主机从可用的端口号中分配 一个供它使用。当这个进程关闭时,同时也就释放了所占用的端口号。
怎样查看端口
一台服务器有大量的端口在使用,怎么来查看端口呢?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系统内置的命令,一种是利用第三方端口扫描软件。
1.用“netstat -an”查看端口状态
在Windows 2000/XP中,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使用“netstat -an”查 看系统端口状态,可以列出系统正在开放的端口号及其状态.
2.用第三方端口扫描软件
第三方端口扫描软件有许多,界面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功能却是类似 的。这里以“Fport” (可到http://www.ccert.e.cn/tools/index.php?type_t=7或http://www.ccidnet.com/soft/cce下载)为例讲解。“Fport”在命令提示符下使用,运行结果 与“netstat -an”相似,但是它不仅能够列出正在使用的端口号及类型,还可 以列出端口被哪个应用程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