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科技大全 > 物联时代wifi

物联时代wifi

发布时间:2022-12-19 17:59:05

wifi 6芯片出货量暴涨六倍在即,行业迎发展机遇

9月16日,Wi-Fi联盟宣布启动Wi-Fi6认证计划。和上一代的Wi-Fi技术标准相比,Wi-Fi6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四成,能够支持增强和虚拟现实(AR/VR),扩大了网络容量,即使身处拥挤的火车站和相对封闭的角落,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目前,新发布的iPhone11全系均支持Wi-Fi6标准,这也将极大推动Wi-Fi6技术的普及速度。

去年年底,Wi-Fi联盟宣布改变Wi-Fi的命名方式,复杂的命名方式已经不复存在,Wi-Fi6(也就是原来的802.11.ax)将是下一代Wi-Fi标准的名称,从1999年使用至今的802.11a命名格式正式退出 历史 舞台。

WiFi6相关技术规范仍在商讨中,预计会在今年完成正式及标准化,目前已有厂家提前做出产品抢跑市场。在日前举办的IFA国际电子消费展上,WiFi6系列产品包括拓展器,MeshWiFi系统等均有亮相。

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移动互联时代,Wi-Fi对我们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将是Wi-Fi6商用元年。

关注“乐晴智库”,看深度行业研究报告(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 / 网站:www.767stock.com)

芯片领域的高通、博通等巨头看好Wi-Fi6标准成为主流,以华为、三星、苹果为代表的终端玩家也已积极入场。射频芯片巨头Qorvo预计,今年年底前,Wi-Fi6设备出货量将会有爆炸性增长,明年Wi-Fi6将成为Wi-Fi产品与设备的主流。预计会在2023年前后取代现有的Wi-Fi标准。

业内预估具WiFi6标准的芯片,全球出货量将由今年的约3亿套,快速成长到2022年超越20亿套,市场规模大幅超越5G基带芯片出货的规模。

与前几代Wi-Fi标准相比,WiFi6有着更快速的连接速度、更高效的联机效率与更安全的传输方法。WiFi6是5G网络互补的要素,在网络密度需求快速上升之下,WiFi6将扮演对无线通讯网络终端客户,在物联网、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的强力支援角色。

WiFi是5G时代AIoT近场入室的最后一步。从技术上来看,蜂窝移动网络在升级,而WiFi同样在升级,2018年10月Wi-Fi联盟已经发布了新的Wi-Fi技术标准,也就是Wi-Fi6。由于提高了数据的编码效率来提高传输的吞吐量,WiFi也让数据的吞吐量变大了,速度也变得更快。

Wi-Fi6标准吸纳了大量5G关键技术,优化了设备功耗和覆盖能力,完整适用于支持智慧家庭各种物联网应用。而5G的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而WiFi6的最快下行速度为9.6Gb/s。同时,WiFi6标准的实际应用的稳定性与低延迟性能层面与5G或许不遑多让。WiFi是5G时代AIoT近场入室的最后一步的最佳选择。

5GCPE将重新定义物联网入口。经过之前的讨论我们知道,未来5G物联网时代由于5G无法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广泛覆盖,因此WiFi便成为了5G时代物联网近场入室的最佳选择之一,但Wi-Fi属于局域网通信技术,必须和广域网通信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价值。因此5GCPE便成为了5G时代WiFi和5G结合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5GCPE(CustomerPremise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基于5G网络,目的是把5G信号与Wi-Fi信号互为转换,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线的超光纤宽带体验。在5G时代,各物联网终端尚不能直接支持5G,但是大部分终端都支持WiFi,因此5GCPE将成为物联网终端与5G网络连接的中转站,而WiFi也将分享5G时代物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根据5G物联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全球5GCPE的出货量将由2019年的10万台左右增长至2025年的1.2亿台左右,而全球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约600亿元,5GCPE的市场空间广阔,由此也将拉动WiFi芯片的潜在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物联网互联市场高度分散,技术方案众多,整合为必然趋势。当前物联网无线连接技术的选择方案包括ANT+蓝牙、BluetoothSmart、EnOcean、InGenu、LoRa、LTE、NB-IoT、Sigfox、ULE联盟、Weightless、WiGig和各种不同的Wifi版本等。

而IOT的重点在于应用层,而不是无线技术,过多的技术方案将不利于互联生态间的协同,因此长期来看,众多IOT连接方案最终将淘汰整合至几种主流方案。

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相匹配是关键,研判Wifi、蓝牙、Zigbee、蜂窝网络将成为IOT主流方案。WiFi的特性在于传输速度较快,带宽较大。

WiFi和Zigbee预计将在中距离(300英尺以下或约100公尺)应用占主导地位,以家庭应用为主。WiFi用于处理家庭中的所有内容,而Zigbee则适用于各种感知和控制资料。远距离的连线需求则将主要通过LTE或NB-IOT等蜂窝网络实现。

WiFi为主流方案中最核心之一。根据Gartner数据,到2025年,所有物联网连接中的72%将使用WiFi和Zigbee的传输技术。从总量角度考虑,根据IDC数据显示,全球Wifi芯片出货量将于2022年达到49亿颗,占据各大主流互联方案出货量逾40%,为最重要市场之一。

物联网拉动WiFi芯片行业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在庞大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基数下,随着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不断壮大以及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Wi-Fi连接技术的终端设备将会持续增长,也使得Wi-Fi芯片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MarketsandMarkets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Wi-Fi芯片模块市场规模达到了158.9亿美元,未来几年内将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2年全球Wi-Fi芯片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97.2亿美元。

乐晴智库,深度行业研究 (公众号ID:乐晴智库精选 /网站:www.767stock.com)

❷ 物联网中最简单的Wifi模组

模块的引脚图如下:

      这个Wifi模块的主芯片Cortex-M3内核,288K的SRAM,有最大2M的Flash空间,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Wifi芯片。只要提供VCC(3.3-3.6V),GND,Reset就可以实现物联网的功能,对于模块的传统应用,EEL-WifiM600提供完善易用的AT命令,方便用户外挂便宜的MCU实现物联网。

应用场景一: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Wifi物联网应用场景,普通用户或者管理员,通过平台服务器管理或者授权来链接Wifi模块,由Wifi模块自带的GPIO/ADC/PWM等硬件资源,控制或者采集现场的模拟量和数字量,达到主人和设备的交互。

应用场景二:

      这个应用场景是某个 Wifi 模块为 AP, 模式接入控制用户, 若干 Station模块 (最大可以是 8 个 Station 模块 )接入这个 AP 模块 ,最多接入 15 个TCP/IP 链接 ,n Station 端实现模拟量,数字量,传感器等等的采集,控制,接口设备的控制 ,不需要服务器接入,自成系统。用户的手机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或者采集比较多的现实中数字模拟量。

应用场景三:

      这个种用场景是 可以大规模的接入模拟,数字终端,只需要 配置一个 Wifi 接入通用路由器就可以了 , 我们实际测试可以很大的设备接入量,服务器管理简单,用户操控容易。

eeLanguage的应用:

❸ 蓝牙Mesh 与 Wi-Fi有何不同,在物联网时代谁更具优势

您的位置: 豆豆网 > 自媒体 > 升润科技文章 > 正文
在物联网时代,“蓝牙 Mesh”与 WI-FI 谁更具优势
2017年09月15日 15:47来源 : 升润科技
内容概要:
1. 蓝牙 Mesh与 Wi-Fi传输范围对比。
2. 蓝牙 Mesh网状网络能否取代 wifi。
3. 而“蓝牙 Mesh”找到一个聪明的解决办法。
物联网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智能家居的向往。不过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家居的要求已经不是仅停留在控制一两个物体的简单层面了,而是想把智能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过去这种智能延伸我们可能更多靠的是 wifi,但在2017年7月19日SIG宣布“蓝牙 Mesh”网络的到来,这让物联网的连接与应用情境变得更多元。
蓝牙与Wi-Fi优势对比
蓝牙有更低的功耗、小体积、低成本,适用于几台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传输;Wi-Fi的特点是高带宽、长距离、更多的连接设备数目,适用于大规模、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和信号覆盖。但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蓝牙与Wi-Fi相继升级,蓝牙升级到5版本,提高了带宽和传输范围;Wi-Fi推“Wi-Fi HaLow”,降低功耗延长电池续航。可以看出,这两者重点升级的方向都是对方所擅长的,也意味着它们将在消费级和企业级的物联网市场正面竞争。
蓝牙 Mesh与 Wi-Fi传输范围对比
Wi-Fi 的一大缺陷就是有距离限制,就是说一旦离开这个区域,你的设备就失去用武之地。除此之外,Wi-Fi 还有耗电问题,就手机而言,算是把屏幕关闭,耗电量也非常大。
而“蓝牙 Mesh”找到一个聪明的解决办法。这些装置彼此间连接,并将信号传递给附近另一个装置,形成元数据传输的互连装置网络或网格。这意味着讯息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另一个装置,再到下一个装置,可以实现接力传输,理论上可以无限覆盖。同时,值得一说的是蓝牙 Mesh 网络不需复杂设定、配对或使用路由器等存取装置,因此并不会造成安装负担,反观采用其他智能家庭联网技术如:ZigBee、Z-wave 或其他厂商间自有的通讯技术,多需加装网关(Gateway)才能确保各种装置之间的沟通。

❹ 、求解:“物联网”与“wifi”有联系吗

当然有联系了,“物联网”只的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你想想嘛!怎么样“物物相联”,可以是靠“wifi”提供搭桥作用呀!国内很多wifi路由器厂商都是在为“物联网”服务撒,接口做的比较好的应该是小九wifi路由器吧。

❺ 物联网配网两大技术:AP配网和一键配网

AP(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是一个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简单来讲就像是无线路由器一样,设备打开后进入AP模式,在手机的网络列表里面,可以搜索到类似TPLink_XXX的名字。
STA(Station): 任何一个接入无线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一个站点,也就是平时接入路由器的设备。
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每个无线AP都应该有一个标示用于用户识别,SSID就是这个用于用户标识的名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wifi名。
B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每一个网络设备都有其用于识别的物理地址,称作MAC地址,一般情况下出厂会有一个默认值,可更改,也有其固定的命名格式,也是设备识别的标识符。BSSID是针对设备说的,对于STA的设备来说,拿到AP接入点的 MAC地址 就是这个BSSID
E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就和SSID相同(本质也是一串字符),只是能如果有好几个无线路由器都叫这个名字,那么我们就相当于把这个SSID扩大了,所以这几个无线路由器共同的这个名字就叫ESSID。

总结一下:
BSSID就是具体的某个连锁店编号或地址
SSID就是连锁店的名字或照片
ESSID就是连锁店的总公司或招牌或品牌
然后一般SSID和ESSID都是相同的

物联网时代技术开始规模化服务民众,方便快捷显得尤为重要,WIFI直连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主流的WIFI配置模式有以下两种:

设备热点配网,智能硬件处于AP模式(类似路由器,组成局域网),手机用于STA模式
手机连接到处于AP模式的智能硬件后组成局域网,手机发送需要连接路由的ssid和pwd以及自定义的一些信息至智能硬件,智能硬件接收后,找到对应的路由器主动去连接路由器,完成配网。

又叫智能配网、快速配网、简单配网。智能硬件处于混杂模式下,监听网络中的所有报文,抓取空口包。手机APP按照一定的协议格式将ssid和pwd及自定义的一些信息编码,以UDP报文格式通过广播包或组播包发送,智能硬件接收到UDP报文后解码,得到正确的ssid和pwd及自定义信息,然后找到对应的路由器主动去连接路由器,完成配网。

优势:

劣势:

优势:

劣势:

此处大致介绍一下流程,当然实际为增加成功率考虑到安全性或者业务不同,肯定比这复杂丰富的多。比如为了安全性,会对定义的UDP广播协议采用自定义的一种安全性定义,增加校验增加加密等。比如为了增加成功率会才有一定的优化策略等等。
详细可参考:

此处大致介绍一下流程,当然实际为增加成功率考虑到安全性或者业务不同,肯定比这复杂丰富的多,比如传输ssid和pasword,有的厂商使用HTTPS方式,有的采用LAN Mode来交换密钥,后在在传输时加密ssid和password以及其他信息

❻ 智能可穿戴市场迎来新技术!低功耗Wi-Fi标准专为物联网打造

在互联网时代,Wi-Fi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氧气一般无处不在。它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网络传输协议,承载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流量。Wi-Fi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用于描述不断发展的802.11协议家族。


而Wi-Fi联盟是推动Wi-Fi发展的组织,他们通过数字命名法简化了Wi-Fi名称,例如Wi-Fi 6对应802.11ax、Wi-Fi 5则是802.11ac、Wi-Fi 4为802.11n。



5G的到来,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像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智能可穿戴等,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市场的需求,Wi-Fi联盟推出了覆盖距离更广、功耗更低的Wi-Fi HaLow认证方案。


Wi-Fi HaLow是基于IEEE 802.11ah技术的认证标准,同时也是针对IoT市场量身打造的低功耗Wi-Fi技术。



众所周知,适用于物联网的低功耗传输标准,还包括ZigBee、Z-Wave、蓝牙以及Thread。ZigBee和Z-Wave的缺点在于频宽较低,并且两者在设定时的弹性较弱。以ZigBee为例,它无法进行跳频,在网络布建时容易受到干扰。因此,ZigBee不太适合射频环境不稳定的物联网或M2M应用(基于特定行业的终端)。 而Wi-Fi HaLow单个节点最多连接设备超过8000个,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墙壁穿透性。


至于蓝牙,它的缺点在于通讯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米。 而Wi-Fi HaLow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了1000米。




作为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Wi-Fi HaLow低功耗、长距离的特性,除了适用于工业物联网、无人机、安防监控等领域外,还可以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目前,主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TWS、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首先是TWS, 消费者在选购TWS耳机前,通常会比较在意耳机的音质、降噪以及续航能力。


为了更好的便携性,TWS耳机的体积基本上做得都比较小,大概只有一根大拇指那么大。在有限的体积下,TWS耳机内部需要塞入很多元器件,包括音频单元、降噪芯片、电池等。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TWS耳机,单次使用时间基本都能达到5~8个小时。想要进一步提升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厂商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大电池容量;另一种则是引入快充技术。


虽然增大电池容量并不难,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的体积也会增大,这样一来,耳机腔体部分也会变大、变重,不仅牺牲了部分便携属性,还会影响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而且,在TWS上加入更多的功能,也会加快电池消耗的速度。


至于引入快充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TWS耳机的续航问题,因为用户需要将耳机放入充电盒,等待5分钟后,才可以继续使用1小时。 而Wi-Fi HaLow低功耗的特性有助于改善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尽管不难带来质的提升,但是最起码要比以前更好一些。



其次是智能手表。 以Apple Watch为例,它可以通过e-SIM功能脱离手机独立运作,而且拥有专门的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下载对应的App,这些操作均离不开移动蜂窝数据和Wi-Fi。


传统Wi-Fi最大的瓶颈在于功耗问题。Wi-Fi HaLow在功耗表现方面,由于采用了700~900更低的频率,以及更窄的频道占用宽度,使得功耗与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也就是说,无论是下载安装应用还是长时间使用需要联网的App,支持Wi-Fi HaLow标准的智能手表功耗表现会更低,与之对应的就是续航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智能眼镜。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智能眼镜有家用或户外使用两种类型,前者主要用来影音 娱乐 ,比如看电影、玩 游戏 等;后者则更倾向于接打电话和听歌。


而Wi-Fi HaLow除了低功耗的特性外,还支持远距离传输、多设备连接、更好的穿墙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干扰性。 对于家用型智能眼镜,如果路由器位于客厅,在房间内使用时,WiFi连接性会变差。再加上如果家里不止你一人,路由器又不支持Wi-Fi 6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眼镜可能会因为网络拥堵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如果家用型智能眼镜支持Wi-Fi HaLow标准,上述问题或许都能得到解决。


对于像华为Eyewear这类户外使用的智能眼镜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连接的稳定性。 举个例子,在地铁、公交等信号复杂的应用场景下,使用户外型智能眼镜听歌时,可能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导致设备经常断连。相比传统Wi-Fi和蓝牙,Wi-Fi HaLow拥有更强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可以大幅降低外接信号对智能眼镜的干扰性。




其实,相比智能可穿戴设备,Wi-Fi HaLow更多的作用在于布局AIoT市场。比如智能安防,由于Wi-Fi HaLow最大传输距离为1000米,并支持最多1万台设备同时接入同一连接点,大型商场只需要在一个位置搭建Wi-Fi HaLow的接入点,即可覆盖一公里以内所有支持该标准的监控摄像头。对于商家来说,布局安防监控成本会更低。


而且Wi-Fi HaLow有助于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体验上都不是太好,不是经常断连,就是受到家里其他设备的信号干扰,导致实际使用起来延迟偏高。如果智能家居全部支持Wi-Fi HaLow标准,那么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得到解决。



事实上,Wi-Fi HaLow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2016年,Wi-Fi联盟就已经公布了这项标准,只是没有厂商愿意去跟进, 直到2020年,国内珠海泰芯半导体才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Wi-Fi Halow标准的量产芯片,但应用场景与普通消费者没有太多联系。


说实话,Wi-Fi HaLow在定位上,与Wi-Fi 6多少有些重叠,毕竟室内应用场景,两者区别并不大。相较之下,Wi-Fi HaLow更适合户外场景。很显然,Wi-Fi联盟在这个时间节点再次宣布该标准,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


不过,考虑到之前该标准从公布到芯片量产再到商用的进度,厂商们可能没有那么跟进并推出相关产品。虽然加入Wi-Fi联盟的厂商不在少数,包括上游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等,下游终端品牌厂商包括微软、苹果、华为等,但是Wi-Fi HaLow标准是否会应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最终还要看厂商们愿不愿意,毕竟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❼ 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根据距离可以分为哪四个网络

你好,首先物联网的特性决定了其必须采用自组网的模式,也就是mesh或者ad hoc、zigbee,其中zigbee传输速率低,耗电低、传输距离短(100米左右,大功率可达500-1000米)主要用于终端传感器数据传输,mesh和ad hoc主要用于大数据传输,区别在于mesh偏向临时固定,adhoc偏向移动

mesh和ad hoc 根据无线调制方式来看,国内目前主要用的是wifi mesh(例如strix的mesh设备)和cofdm mesh(例如winet无线智能宽带网络),前者利用的是wifi技术速率可达几百兆,频率主要用2.4G和5.8G,使用全向天线距离大概3-5公里。cofdm调制的mesh速率大概几十兆,特点是传输速率比较稳定、延迟小,适合传输视频以及实时性较高的数据,使用全向天线距离大概5-10km

除了以上无线通信技术以外,还有gps定位、rfid射频识别等无线通信技术

❽ 工业级4G WIFI网关 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wifi网关的主要作用是将4G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用户通过4G网络上网的功能,工业领域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随着4G网络的快速覆盖和资费的大幅下调,这个设备的使用空间将非常巨大,在物联网上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❾ 物联网体系标准与协议中,WIFI如何支撑M2M系统架构

把WiFi用于M2M连接的主要优点是使用现有网络、速率高(WiFi的速率大大超过处理遥测所需的数据量)、前后兼容性好。


WiFi现在是一种用得较多的无线技术。除了在笔记本电脑中,目前在许多网络设备(Cisco的所有路由器和交换机)中也增加了处理802.11协议的能力,就像处理以太网和IP一样方便。由于WiFi在企业中已经非常普遍,故自然会考虑选用它来提供M2M连接。目前,诸如Airespace、TrapezeNetworks等无线交换机厂商,已经推出能够实时跟踪器具的软件。Intel出资的新兴公司Bluesoft甚至已经在销售基于802.11b的RFID标记,一片小小的用电池供电的网络接口卡。
使用WiFi的缺点包括功耗大、成本高、协议开销大、需要接入点。目前在一个器具上增加WiFi至少需要15美元。Bluesoft标记的价格是65美元。虽然成本还会下降,但近期仍只能用于跟踪价值较高的资产。一个仓库可能只会把Bluesoft标记用于它的铲车,而不会用于铲车搬动的箱子。WiFi是一个无中继转发能力的单跳网,器具只能连接到接入点(AP)。AP之间的连接、AP与其它网络的连接往往通过常规的有线以太网。如果已经用于其它以太网业务的同一布线再用作WiFi回传,就需要进行认证或把WiFi无线数据包隔离开。要不,你就不得不安装新的缆线和交换机。

阅读全文

与物联时代wifi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mysql操作类文件 浏览:649
绕过xp密码 浏览:158
大众速腾专用app有哪些 浏览:455
arpa首先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 浏览:617
苹果系统开机音乐 浏览:875
windows8显示隐藏文件 浏览:603
ipad2可以升级到92吗 浏览:857
如何打开ps保存的文件 浏览:744
幼儿编程教育有哪些 浏览:453
汽车发外地用什么app 浏览:810
网络如何赞美女人漂亮 浏览:143
如何把桌面文件放到excel里面 浏览:363
照片文件名是怎么查的 浏览:876
c怎么在cmd模式下显示文件 浏览:325
手机怎么把文件夹的图片移到相册 浏览:440
hjc是啥文件的格式 浏览:298
报废铁皮文件柜图片 浏览:801
win10系统更新文件能 浏览:558
怎么让苹果手机下载其他APP 浏览:471
多个cs文件编译成一个dll 浏览:6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