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身处的银河系,究竟有多少颗星球
银河系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10万光年左右,中心的厚度2万光年左右,科学家估计这里面有恒星1500亿颗左右,那么银河系有多少行星呢?我们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是否银河系的行星数量也会是恒星的八倍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将会达到万亿颗以上,但是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银河系的行星数量并没有这么多,而是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通常距离比较近的多星恒星就不会再有行星了,这是因为恒星相互间的引力太大,如果行星来到这样的恒星身边的时候,就不容易形成稳定的行星轨道,因为它会受到另外的恒星引力的影响,所以行星的轨道会变来变去的很不稳定,这样最终就会因为引力的波动而导致被两颗恒星的引力甩出这个恒星系统,或者撞到距离较近的恒星上面。
其实我们的地球和月亮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地球只有月亮一个卫星就是一样的原因,因为月亮离地球很近,而且它的质量很大,和多星系统中的恒星距离相近的情况差不多,如果说我们的地球是一颗质量大一点的恒星,我们的月亮是一颗质量小一点的恒星(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81),它们之间当然会有很大的引力波动,所以各自也就不容易形成稳定的行星系统了。
B. 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恒星,其他恒星也有行星吗
行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关于行星的定义,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围绕恒星运行的,已清空自己所在轨道空间的,内部还没有发生核聚变反应的较大质量的球状天体,那么这样的天体有没有不恒星运行的呢?
流浪行星不围绕恒星运行,那么通常它们都应该是个冰冷的世界,上面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天文学家们认为这样的天体只要质量够大,那么它们很可能都会有浓厚的大气层,其中的氢和氦元素都可以阻挡自身的热量向外辐射,比地球大一些的岩质行星表面甚至有可能会有海洋存在,另外其内部的熔岩活动还会造成,海底火山和地热等现象,所以它的上面很可能是有生命的,只是它们不以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罢了,不过目前认为这些星球上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都是一些细菌等微生物而已。
C. 天文学家发现罕见的六星系统 含三个食双星系统
据外媒报道,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所有恒星都参与掩食的六星系统, 从我们地球的角度看,掩食每隔几小时到几天就会发生一次。
TYC 7037-89-1位于1900光年外的波江座,是由三个双星子系统组成的六星系统。这本身就是相当特殊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我们银河系已知的数十亿颗恒星中,只发现了17个这样的系统--然而没有一个是全食星系统。
大部分被发现的多星系统都是由三颗或三颗以上的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但由于TESS的出现,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因为该卫星探测器将继续在整个天空中搜寻感兴趣的天体,这项扩展任务将在2022年晚些时候结束。
TESS通过探测当一颗天体从恒星前面经过时,从恒星发出的可见光的微小下降来识别潜在的令人兴奋的天体--这种情况被称为“凌星法”。
虽然该航天器主要是寻找系外行星,但研究人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寻找多星系统;最近,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100个可能有三颗或更多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
作为发现的一部分,该团队还整理了TYC 7037-89-1的新数据。TYC 7037-89-1,又名TIC 168789840,之前在另一项大型恒星调查中曾被发现,但其真实的多重性在当时被隐藏起来。
在使用了存档数据和地面设施的后续观察之后,由GSFC的Brian Powell领导的团队与戈达德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Veselin Kostov一起进行了研究,他们能够辨别出它罕见的构型,并在此后用字母A、B、C来指定系统内的双星系统,以便更加明确。
内侧的双星系统对分别被称为A和C,而外侧的双星则被称为双星B(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如此标示)。
A和C双星系统中的恒星大致每隔一天半就会绕着对方运行一次,轨道A绕轨道C的绕行轨道周期为 4 年;而双星B中的恒星则大约每8天绕对方一圈,轨道 B 绕着四重系统 AC 绕行周期为 2000 年。
Powell和同事说,这三颗双星中的主星都比太阳稍大,质量也更大,它们的伴星大小都约为太阳的一半,温度约为太阳的三分之一。
天文学家对多星系统很感兴趣,因为从一次探测中可以确定一系列的测量结果,比如恒星的大小、质量、温度等,更关键的是它们与地球的距离。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所有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低质量恒星都是成对诞生的。因此,发现TYC 7037-89-1是天文学家的福音,因为它不寻常的结构和方向,可以为多个恒星系统的演化提供重要的新见解。
研究小组计划进一步观测TYC 7037-89-1,以揭示中间和外部轨道平面是否都与三个内食双星的平面一致等问题。
D. 比三体恒星还多,科学家发现一个六星系统,6颗恒星如何一起运行
在我们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另外还有八大行星以及数百个矮行星等星体,它们都在围绕太阳运行,所以这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恒星通常都是单一的,是单一的恒星在领着一大帮行星运行在宇宙中。然而天文观测早就发现,实际上像我们太阳系这样的单一恒星系统很少,宇宙中更多的恒星是双星和多星系统。
比如我们太阳系最近的邻居比邻星,它就属于“南门二”三星系统,刘慈欣的科幻著作《三体》就以它为蓝本展开了星际文明间的交锋情节,因此南门二三星系统也常被我们叫做“三体”。
不过三星系统并非是宇宙中最复杂的恒星运行系统,据美媒报道,美国宇航局的(NASA)的TESS星体监测系统发现了一个距离我们约1900光年的六星系统——TIC 168789840,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有6颗恒星在一起运行。
通过数据分析,天文学家发现这个6星系统中包括三对双星系统,也就是说它是由三个相互绕行的双星系统组合成的,双星系统都在围绕彼此的质心运行,三对双星系统之间则在围绕不同的质心运转。其中两对恒星距离较近,另外一对恒星距离较远,围绕这两对恒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多达2000年。
那么这样的多星系统中行星是不是也会很多呢?一般认为这样的多星系统中行星的数量会很少,因为恒星相互绕行会导致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的轨道非常不稳定,在受到主恒星引力的同时,来自主恒星之外的恒星的引力忽大忽小,这样会导致行星发生经常性的变轨行为,最终使得恒星。被恒星吞噬掉或者被甩出该系统称为流浪行星,因此。越是多星系统,其行星数量越少,并且存在外星生命和文明的可能性也越小。
参考资料:
《环球网》1月25日文章《NASA TESS发现一个六星恒星系统:距离地球1900光年》
E. 一个恒星系统最多有几个恒星
银河系包含有一千多亿颗恒星,那有多少行星呢?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有夸父追日的传说,在传说中,天地始是一片混沌,后来夸父累死之后,才混沌初开.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在上帝造人的七日之后,天地初开.一直到现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在进行当中.面对浩淼无垠的宇宙,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方,而其中究竟隐藏着多么巨大的秘密?这正是人类千百年,甚至数万年来急于解开之谜.对于宇宙是什么概念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古人云,上下四方为之宇,古往今来为之宙(详见《淮南子·原道训》),按照物理学的观点,上下四方是空间,也就是一个三维的概念,而古往今来是时间,是一个一维的概念,所以,宇宙两个字联系起来,是一个四维空间.可见古人对于宇宙的定义,是带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而按照现代的观点,宇宙是指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并且宇宙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的.也就是说人类目所能及的地方以及人类还没有看到但是仍然存在的物质都是宇宙.人类对宇宙认识进程,先从地球开始,再从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展到银河系,然后扩展到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在茫茫宇宙太空,它不过是太阳系大家庭一个普普通通的成员.地球与其他八位行星“兄弟”一起日夜绕着他们的“母亲”——太阳旋转,连同66颗“月球”般的卫士、神秘莫测的慧星、数以千计的小行星和无数的流星,组成太阳系.尽管太阳系有这么多成员,但它所占的宇宙空间直径仅120亿公里.比太阳系范围更大的是银河系.银河系包括有1000多亿颗“太阳”——恒星,所占宇宙空间直径已达10万光年.银河系并不是宇宙空间的尽头.在银河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星系,人们管它们叫“河外星系”.天文学家已发现10亿多个河外星系,每个河外星系都包含有几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云和星际物质.所有河外星系又构成更庞大的总星系.目前,通过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已观测到距离我们地球约200 亿光年的一种似星非星的天体,取名“类星体”.这种天体的发现,把今天人类视线拓展到200亿光年的宇宙深空. 所以我们所说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概念.宇宙的运动 宇宙自形成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按照现代流行的观点,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也就是说,宇宙在逐渐的涨大.宇宙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正如行星有自转和公转,恒星亦有自转和公转,而星系也是在作快速的旋转一样,宇宙也必然在作不停的运动和变化.而且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过去和现在的运动速度、轨道和形状是不同的,北斗七星几万年前的开头和现在也是不同,所有这些证据都说明了宇宙在进行不停的运动和变化.我们人类是生话在地球上,更确切说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运动不止、噪声、干扰不断的行星上,并时时刻刻在作宇宙旅行,并且随时都有与其它小行星相撞的可能(据天文计算得知,与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相撞的概率是106年一次;与100公里直径小行星相撞的概率是107年一次),碰撞后必将产生爆炸,产生声、光、电效应.所有行星(如火星、金星、水星等)及卫星(如月亮)都遭遇到上述来自宇宙炮弹——陨石、小行星的轰击,因此这些星球上都有环形山的痕迹.此外,宇宙中还有无数的周期和非周期彗星在穿行.太空中充满各种光子流,粒子流,宇宙尘埃……我们所不知道的可能比我们所知道的还多得多.神秘的宇宙就是有如此奥妙的结构,有如此神奇地运动,如永动机般地运行,变化万千,运作不止.可以说,宇宙中几乎没有不运动的星体.根据科学家们的观测,发现远方的银河正在以极高的速度远离我们,这说明宇宙正在不断的膨胀着,就象我们站在一个正在充气的气球上,宇宙间绝大多数星系都在飞离我们而去.而且从时间上来说,“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总是周而复始地从诞生到消亡,再诞生,再消亡,我们现在的这个宇宙只是从过去到未来的无限多的宇宙中的一个而已. 所以宇宙从运动上来说是不断膨胀的,而从时间上来说则是循环的,只不过这个循环的周期很长而已. 宇宙的形状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是象地球一样的圆形,还是象银河系一样的扁平?这同样是令人费解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不久之前一个由多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宇宙形成初期的景象,显示出当时的宇宙只相当于现代宇宙的千分之一,而且温度比较高.通过再现宇宙形成初期的景象,天文学家证实了这样一种观点:宇宙的形状是扁平的,而且自形成以来一直在不断扩展.但是这种说法也未必完美. 下面是science上关于宇宙形状的近期报道:时空结构将宇宙微波背景(CMB)和宇宙的重要结构连在了一起.但是究竟时空结构是什么,而CMB的测量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被连接在一个有弹性的“簇拓扑空间”——一个数学对象中,这个拓扑空间的每个小片粗看象一个四维的橡胶片.光线沿拓扑空间的轮廓前进,这个轮廓被叫做测地线.在一个平坦的平面上,从一个远距离对象发出的平行光将保持和它们接近一个观测者时同样远近的分隔.但是在一个有正曲率的表面,如一个球,接近的光线将移动更远的间隔,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正常物体更大.在一个有负曲率的表面,如一个马鞍,平行光束将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物体看起来更小.
F. 像太阳系这样的星系最多可以有几个恒星
两个或三个。 联星是由两颗绕着共同的重心旋转的恒星组成。对于其中一颗来说,另一颗就是其“伴星”。相对于其他恒星来说,位置看起来非常靠近。联星一词是由弗里德里希·赫歇尔在1802年所创。根据他的定义,联星系统是由两个星体根据吸引力定律组成的一个系统。联星有多种,一颗恒星围绕另外一颗恒星运动,或者两者互相围绕,并且互相间有引力作用,也称为物理双星;两颗恒星看起来靠的很近,但是实际距离却非常远,这称为光学双星。一般所说的双星,没有特别指明的话,都是指光学双星。根据观测方式不同,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双星称为目视双星;只有通过分析光谱变化才能辨别的双星称为分光双星。
此外,还有一颗恒星围绕另一颗恒星运动,第三颗恒星又绕他们运动,这称为三合星。依此类推,还有四合星等等,这些都称为聚星。近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大部分已知恒星都存在于联星甚至多星系统中。联星对于天体物理尤其重要,因为两颗星的质量可从通过观测旋转轨道确定。这样,很多独立星体的质量也可以推算出来。
著名的联星系统包括天狼星、南河三、大陵五以及天鹅座X-1(其中一个成员很可能是一个黑洞)。
G. 多少颗行星和恒星组成星系
星系一词源自于希腊文中的galaxias(γαλαξίας),广义可以是由无数的恒星系(当然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组成的运行系统。指参考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质量系统。[1][2] 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107)颗恒星的矮星系 [3] 到上兆(1012)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4],全都环绕着质量中心运转。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
历史上,星系是依据它们的型状分类的(通常指它们视觉上的形状)。最普通的是椭圆星系,[5]有着椭圆形状的明亮外观;漩涡星系是圆盘的形状,加上弯曲尘埃的旋涡臂;形状不规则或异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邻近的其他星系影响的结果。邻近星系间的交互作用,也许会导致星系的合并,或是造成恒星大量的产生,成为所谓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条理结构的小星系则会被称为不规则星系。[6]
在可以看见的可观测宇宙中,星系的总数可能超过一千亿(1011)个以上。[7] 大部分的星系直径介于1,000至100,000[4] 秒差距,彼此间相距的距离则是百万秒差距的数量级。[8] 星系际空间(存在于星系之间的空间)充满了极稀薄的等离子,平均密度小于每立方米一个原子。多数的星系会组织成更大的集团,成为星系群或团,它们又为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团。这些更大的集团通常被称为薄片或纤维,围绕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周围。 [9]
虽然我们对暗物质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占有大约90%的质量。观测的资料显示超重黑洞存在于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占了绝大多数,它们被认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着活跃的核心的主因。银河系,我们的地球和太阳系所在的星系,看起来在核心中至少也隐藏着一个这样的物体。
H. 宇宙中存在的最多是几星系统
有啊!
1.半人马4是在半人马座内的一颗恒星,被科学家怀疑是四合星系统,属于b-型的蓝白色次巨星,视星等
+4.75等,距离地球670光年远。
2.开阳:曾经是第一对联星,在1650年就被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发现
,但它可能在更早就被伽利略和benedetto
castelli观测过。后来,光谱学揭露开阳a和开阳b本身也都是联星。
3.hd
98800
或称为巨爵座tv是一个巨爵座内的四合星系统,距离地球约150光年。系统中的hd
98800
a和hd
98800
b各为联星。2007年发现hd
98800
b周围有岩屑盘环绕该系统的两颗恒星,这代表可能有系外行星在距离这两颗恒星1.5到2天文单位的距离环绕。
I. 所有恒星都是“双胞胎”吗太阳的伴星在哪里呢
首先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的恒星系统都是“双胞胎”。根据科学家们的监测和推断,银河系大约4000亿颗恒星中,有差不多一半属于双星系统,剩余的恒星系统中有很多是“独生子”,还有一小部分为“三星”及以上的多星系统。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其绝对的老大-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恒星,在银河系的恒星家族中非常普遍,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太阳存在着伴星。
但是,从现有观测的结果来看,一方面,利用地球上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我们都没有在奥尔特星云的范围内,发现有任何恒星存在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也不全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另外相互之间的间隔也没有严格遵循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太阳存在伴星的说法现在看只能是一种猜测。
J. 宇宙中有没有太阳系二个太阳或以以上的
宇宙中有双星(恒星)系统。两个恒星互绕共同成立一个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