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科技大全 > 显示器屏幕生产技术

显示器屏幕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2-09-10 23:17:34

㈠ 显示器生产出来需要什么流程

液晶显示器制造流程

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流程基础技术一.工艺流程简述 前段工位:ITO 玻璃的投入(grading)—— 玻璃清洗与干燥(CLEANING)——涂光刻胶(PR COAT)——前烘烤(PREBREAK)——曝光(DEVELOP) 显影(MAIN CURE)——蚀刻(ETCHING)——去膜(STRIP CLEAN)—— 图检(INSP)——清洗干燥(CLEAN)——TOP 涂布(TOP COAT)——烘烤(UV CURE)—— 固化(MAIN CURE)——清洗(CLEAN)—— 涂取向剂(PI PRINT)——固化(MAIN CURE)—— 清洗(CLEAN)——丝网印刷(SEAL/SHORT PRINTING)—— 烘烤(CUPING FURNACE)—— 喷衬垫料(SPACER SPRAY)—— 对位压合(ASSEMBLY)—— 固化(SEAL MAIN CURING) 1. ITO 图形的蚀刻:(ITO 玻璃的投入到图检完成) A. ITO 玻璃的投入: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ITO 玻璃装入传递篮具中,要求ITO 玻璃的规格型号符合产品要求,切记ITO层面一定要向上插入篮具中。 B. 玻璃的清洗与干燥: 将用清洗剂以及去离子水(DI 水)等洗净ITO 玻璃,并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ITO表面的杂质和油污洗净,然后把水除去并干燥,保证下道工艺的加工质量。 C. 涂光刻胶: 在ITO 玻璃的导电层面上均匀涂上一层光刻胶,涂过光刻胶的玻璃要在一定的温度下作预处理:(如下图) D. 前烘:在一定的温度下将涂有光刻胶的玻璃烘烤一段时间,以使光刻胶中的溶剂挥发,增加与玻璃表面的粘附性。 E. 曝光:用紫外光(UV)通过预先制作好的电极图形掩模版照射光刻胶表面,使被照光刻胶层发生反应,在涂有光刻胶的玻璃上覆盖光刻掩模版在紫外灯下对光刻胶进行选择性曝光:(如图所示) F. 显影:用显影液处理玻璃表面,将经过光照分解的光刻胶层除去,保留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层,用化学方法使受UV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胶溶于显影液中,显影后的玻璃要经过一定的温度的坚膜处理。(如图:) G. 坚膜:将玻璃再经过一次高温处理,使光刻胶更加坚固。 H. 刻蚀:用适当的酸刻液将无光刻胶覆盖的ITO 膜蚀掉,这样就得到了所需要的ITO 电极图形,如图所示: 注:ITO 玻璃为(In2O3 与SnO2)的导电玻璃,此易与酸发生反应,而用于蚀刻掉多余的ITO,从而得到相应的拉线电极。 I. 去膜:用高浓度的碱液(NaOH 溶液)作脱膜液,将玻璃上余下的光刻胶剥离掉,从而使ITO玻璃上形成与光刻掩模版完全一致的ITO 图形。(即按客户要求进行显示的部分拉线蚀刻完成,如图) J. 清洗干燥:用高纯水冲洗余下的碱液和残留的光刻胶以及其它的杂质。 2. 特殊制程:(TOP 膜的涂布到固化后清洗) 一般的TN 与STN 产品不要求此步骤,TOP 膜的涂布工艺是在光刻工艺之后再做一次SiO2的涂布,以此把刻蚀区与非刻蚀区之间的沟槽填平并把电极覆盖住,这既可以起到绝缘层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消除非显示状态下的电极底影,还有助于改善视角特性等等,因此大部分的高档次产品要求有TOP涂布。 3. 取向涂布(涂取向剂到清洗完成)〈BR〉〈/STRONG〉〈BR〉此步工艺为在蚀刻完成的ITO玻璃表面涂覆取向层,并用特定的方法对限向层进行处理,以使液晶分子能够在取向层表面沿特定的方向取向(排列),此步骤是液晶显示器生产的特有技术。 A. 涂取向剂:将有机高分子取向材料涂布在玻璃的表面,即采用选择涂覆的方法,在ITO玻璃上的适当位置涂一层均匀的取向层,同时对取向层做固化处理。(一般在显示区) B. 固化: 通过高温处理使取向层固化。 C. 取向摩擦:用绒布类材料以特定的方向摩擦取向层表面,以使液晶分子将来能够沿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排列。如TN 型号摩擦取向:45 度 D. 清洗: 取向摩擦后的玻璃上会留下绒布线等污染物,需要采取特殊的清洗步骤来消除污染物。 4.空盒制作:(丝网印刷到固化)〈BR〉〈/STRONG〉〈BR〉此步工艺是把两片导电玻璃对叠,利用封接材料贴合起来并固化,制成间隙为特定厚度的玻璃盒。制盒技术是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必须严格控制液晶盒的间距) A. 丝印边框及银点:将封接材料(封框胶)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分别对上板印上边框胶和和下板玻璃印是导电胶。 B. 喷衬垫料: 在下玻璃上均匀分布支撑材料。将一定尺寸的衬垫料(一般为几个微米)均匀分散在玻璃表面,制盒时就*这些材料保证玻璃之间的间距即盒厚。 C. 对位压合: 按对位标记上与下玻璃对位粘合,将对应的两片玻璃面对面用封接材料粘合起来。 D. 固化: 在高温下使封接材料固化。固化时一般在上下玻璃上加上一定的压力,以使液晶盒间距(厚度保持均匀)。 后段工位: 切割(SCRIBING)—— Y 轴裂片(BREAK OFF)——灌注液晶(LC INJECTION)—— 封口(END SEALING)——X 轴裂片(BREAK OFF)—— 磨边——一次清洗(CLEAN) ——再定向(HEATING) ——光台目检(VISUAL INSP)——电测图形检验(ELECTRICAL)——二次清洗(CLEAN)—— 特殊制程(POLYGON)——背印(BACK PRINTING)——干墨(CURE)—— 贴片(POLARIZER ASSEMBLY)—— 热压(CLEAVER)—— 成检外观检判(FQC)——上引线(BIT PIN)—— 终检(FINAL INSP)——包装(PACKING)—— 入库(IN STOCK)

㈡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液晶显示器的具有的特点是机身薄,节省空间,与比较笨重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间;省电,不产生高温,它属于低耗电产品,相比CRT显示器可以做到完全不发烫;无辐射,有利于身体健康,液晶显示器完全无辐射;画面柔和不伤眼。

(2)显示器屏幕生产技术扩展阅读:

液晶显示器的安全清洁

如果显示器屏幕面板上有灰尘,要在专业维修人员的建议下进行操作,个人不要随便找块抹布、或者比较粗糙的东西去擦,因为由于个人操作的不当很容易损坏液晶屏,正确的擦拭方法应该选取比较清洁柔软的布去擦拭,这样就不会对显示器屏幕面板造成伤害。

在擦拭过程中,不要把水或清洁剂直接喷到屏幕上,可以在软布上蘸上少许专用清洁剂,轻轻地擦拭屏幕,这就避免了清洁剂流到屏幕里造成短路。擦拭显示器屏幕面板时注意用力要轻,更不要用硬物去碰刮面板等,一定不要让任何液体进入显示器边界的缝隙里。

㈢ 手机的液晶屏幕是什么原理生产它的关键工艺是什么

手机显示屏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1.液晶面板 显示就靠它 更重颜色的变化 靠的就是它 2.液晶面板背后的东西 这个的作用就是让下方的3个LED灯发出的光均匀的分布在整块液晶面板上 是透光率 光滑度 反光率 都不同的5张塑料薄膜叠加组成(图1是按反光率由大到小排列的)3.这个是触摸板 不用多说 有触屏功能全靠它 附在液晶面板上面 (这是电阻式触摸屏 现在三星的sa触摸都是直接集成的 所以可以做的很薄)4.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背光光源了 没他 你就是睁眼瞎 (OLED笑了)。

UFB是专门为移动电话和PDA设计的显示屏,它的特点是:超薄,高亮度。可以显示65536色,分辨率可以达到128×160的分辨率。UFB显示屏采用的是特别的光栅设计,可以减小像素间距,获得更佳的图片质量。UFB结合了STN和TFT的优点:耗电比TFT少,价格和STN差不多。

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㈣ 液晶屏是怎么制造的

就是用......
液晶制造的
液晶显示器(LCD) 目前科技信息产品都朝着轻、薄、短、小的目标发展,在计算机周边中拥有悠久历史的显示器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便于携带与搬运为前题之下,传统的显示方式如CRT映像管显示器及LED显示板等等,皆受制于体积过大或耗电量甚巨等因素,无法达成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正好切合目前信息产品的潮流,无论是直角显示、低耗电量、体积小、还是零辐射等优点,都能让使用者享受最佳的视觉环境。
2. 液晶的诞生 要追溯液晶显示器的来源,必须先从「液晶」的诞生开始讲起。在公元1888年,一位奥地利的植物学家,菲德烈.莱尼泽(Friedrich Reinitzer)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物质。他从植物中提炼出一种称为螺旋性甲苯酸盐的化合物,在为这种化合物做加热实验时,意外的发现此种化合物具有两个不同温度的熔点。而它的状态介于我们一般所熟知的液态与固态物质之间,有点类似肥皂水的胶状溶液,但它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却具有液体和结晶双方性质的物质,也由于其独特的状态,后来便把它命名为「Liquid Crystal」,就是液态结晶物质的意思。不过,虽然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发现,但是真正实用在生活周遭的用品时,却是在80年后的事情了。 公元1968年,在美国RCA公司(收音机与电视的发明公司)的沙诺夫研发中心,工程师们发现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压的影响,改变其分子的排列状态,并且可以让射入的光线产生偏转的现象。利用此一原理,RCA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的屏幕。尔后,液晶显示技术被广泛的用在一般的电子产品中,举凡计算器、电子表、手机屏幕、医院所使用的仪器(因为有辐射计量的考虑)或是数字相机上面的屏幕等等。 令人玩味的是,液晶的发现比真空管或是阴极射线管还早,但世人了解此一现象的并不多,直到1962年才有第一本,由RCA研究小组的化学家乔.卡司特雷诺(Joe Castellano)先生所出版的书籍来描述。而与映像管相同的,这两项技术虽然都是由美国的RCA公司所发明的,却分别被日本的新力(Sony)与夏普(Sharp)两家公司发扬光大。
3. 什么是液晶 液晶显示器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由于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不但具有固态晶体光学特性,又具有液态流动特性,所以已经可以说是一个中间相。而要了解液晶的所产生的光电效应,我们必须来解释液晶的物理特性,包括它的黏性(visco-sity)与弹性(elasticity)和其极化性(polarizalility)。液晶的黏性和弹性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可说是一个具有排列性质的液体,依照作用力量不同的方向,应该有不同的效果。就好像是将一把短木棍扔进流动的河水中,短木棍随着河水流着,起初显得凌乱,过了一会儿,所有短木棍的长轴都自然的变成与河水流动的方向一致,这表示着次黏性最低的流动方式,也是流动自由能最低的一个物理模型。 此外,液晶除了有黏性的反应外,还具有弹性的反应,它们都是对于外加的力量,呈现了方向性的效果。也因此光线射入液晶物质中,必然会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行进,产生了自然的偏转现像。至于液晶分子中的电子结构,都具备着很强的电子共轭运动能力,所以当液晶分子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便很容易的被极化产生感应偶极性(inced dipolar),这也是液晶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量的来源。而一般电子产品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就是是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藉由外部的电压控制,再透过液晶分子的折射特性,以及对光线的旋转能力来获得亮暗情况(或著称为可视光学的对比),进而达到显像的目的。
4. 液晶显示器的种类 液晶显示器,英文通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依驱动方式来分类可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以及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其中,被动矩阵型又可分为扭转式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转式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及其它被动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而主动矩阵型大致可区分为薄膜式晶体管型(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二端子二极管型(Metal/Insulator/Metal;MIM)二种方式。(详细的分类请参考附图)TN、STN及TFT型液晶显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转原理之不同,在视角、彩色、对比及动画显示品质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别,使其在产品的应用范围分类亦有明显区隔。以目前液晶显示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以及层次而言,主动式矩阵驱动技术是以薄膜式晶体管型(TFT)为主流,多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及动画、影像处理产品。而单纯矩阵驱动技术目前则以扭转向列(TN)、以及超扭转向列(STN)为主,目前的应用多以文书处理器以及消费性产品为主。在这之中,TFT液晶显示器所需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需求较高,而TN及STN所需的技术及资金需求则相对较低。
5. 液晶显示器的运作原理 如以上所提,目前液晶显示技术大多以TN、STN、TFT三种技术为主轴,因此我们就这从这三种技术来探讨它们的运作原理。 TN型的液晶显示技术可说是液晶显示器中最基本的,而之后其它种类的液晶显示器也可说是以TN型为原点来加以改良。同样的,它的运作原理也较其它技术来的简单,请读者参照下方的图片。图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显示器的简易构造图,包括了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细纹沟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导电的玻璃基板。 其显像原理是将液晶材料置于两片贴附光轴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导电玻璃间,液晶分子会依配向膜的细沟槽方向依序旋转排列,如果电场未形成,光线会顺利的从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转其行进方向,然后从另一边射出。如果在两片导电玻璃通电之后,两片玻璃间会造成电场,进而影响其间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进行扭转,光线便无法穿透,进而遮住光源。这样所得到光暗对比的现象,叫做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简称TNFE(twisted nematic field effect)。在电子产品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几乎都是用扭转式向列场效应原理所制成。STN型的显示原理也似类似,如下图,不同的是TN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的液晶分子是将入射光旋转90度,而STN超扭转式向列场效应是将入射光旋转180~270度。 要在这边说明的是,单纯的TN液晶显示器本身只有明暗两种情形(或称黑白),并没有办法做到色彩的变化。而STN液晶显示器牵涉液晶材料的关系,以及光线的干涉现象,因此显示的色调都以淡绿色与橘色为主。但如果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加上一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之任一像素(pixel)分成三个子像素(sub-pixel),分别透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再经由三原色比例之调和,也可以显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另外,TN型的液晶显示器如果显示屏幕做的越大,其屏幕对比度就会显得较差,不过藉由STN的改良技术,则可以弥补对比度不足的情况。
6. 液晶屏幕的驱动方式 在TN与STN型的液晶显示器中,所使用单纯驱动电极的方式,都是采用X、Y轴的交叉方式来驱动,如下图所示,因此如果显示部份越做越大的话,那么中心部份的电极反应时间可能就会比较久。而为了让屏幕显示一致,整体速度上就会变慢。讲的简单一点,就好像是CRT显示器的屏幕更新频率不够快,那是使用者就会感到屏幕闪烁、跳动;或着是当需要快速3D动画显示时,但显示器的显示速度却无法跟上,显示出来的要果可能就会有延迟的现象。所以,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并不适合拿来看电影、或是玩3D游戏。 为了改善此一情形,后来液晶显示技术采用了主动式矩阵(active-matrix addressing)的方式来驱动,这是目前达到高数据密度液晶显示效果的理想装置,且分辨率极高。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做成的硅晶体管电极,利用扫描法来选择任意一个显示点(pixel)的开与关。这其实是利用薄膜式晶体管的非线性功能来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线性功能。 如上图,在TFT型液晶显器中,导电玻璃上画上网状的细小线路,电极则由是薄膜式晶体管所排列而成的矩阵开关,在每个线路相交的地方则有着一弄控制匣,虽然驱动讯号快速地在各显示点扫瞄而过,但只有电极上晶体管矩阵中被选择的显示点得到足以驱动液晶分子的电压,使液晶分子轴转向而成「亮」的对比,不被选择的显示点自然就是「暗」的对比,也因此避免了显示功能对液晶电场效应能力的依靠。
7. TFT型液晶显示器的运作原理 TFT型的液晶显示器较为复杂,主要的构成包括了,荧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首先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荧光灯管投射出光源,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接下来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因此我们只要改变刺激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并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了。

㈤ 液晶显示器生产工艺流程

1.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一般地,TFT-LCD由上基板组件、下基板组件、液晶、驱动电路单元、背光灯模组和其他附件组成,其中:下基板组件主要包括下玻璃基板和TFT阵列,而上基板组件由上玻璃基板、偏振板及覆于上玻璃基板的膜结构,液晶填充于上、下基板形成的空隙内。图1.1显示了彩色TFT-LCD的典型结构, 图1.2图进一步显示了背光灯模组与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
在下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布满了一系列与显示器像素点对应的导电玻璃微板、TFT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连接半导体开关器件的纵横线,它们均由光刻、刻蚀等微电子制造工艺形成,其中每一像素的TFT半导体器件的剖面结构如图1.3所示。
在上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敷有一层透明的导电玻璃板,一般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简称ITO)材料制成,它作为公共电极与下基板上的众多导电微板形成一系列电场。如图1.4所示。若LCD为彩色,则在公共导电板与玻璃基板之间布满了三基色(红、绿、蓝)滤光单元和黑点,其中黑点的作用是阻止光线从像素点之间的缝隙泄露,它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由于呈矩阵状分布,故称黑点矩阵(Black matrix)。
2 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流程
彩色TFT-LCD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含4个子流程:TFT加工工艺(TFT process)、彩色滤光器加工工艺(Color filter process)、单元装配工艺(Cell process)和模块装配工艺(Mole process)[1][2]。各工艺子流程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彩色TFT-LCD加工工艺流程
2.1TFT加工工艺(TFT process)
TFT加工工艺的作用是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TFT和电极阵列。针对图1.3所示TFT和电极层状结构,通常采用五掩膜工艺,即利用5块掩膜,通过5道相同的图形转移工艺,完成如图1.3TFT层状结构的加工[2],各道图形转移工艺的加工结果如图2.2所示。

(a)第1道图形转移工艺 (b) 第2道图形转移工艺 (c) 第3道图形转移工艺

(d) 第4道图形转移工艺 (e) 第5道图形转移工艺
图2.2 各道图形转移工艺的加工结果
图形转移积工艺由淀积、光刻、刻蚀、清洗、检测等工序构成,其具体流程如下[1]:
开始�8�1玻璃基板检验�8�1薄膜淀积�8�1清洗�8�1覆光刻胶�8�1
曝光�8�1显影�8�1刻蚀�8�1去除光刻胶�8�1检验�8�1结束
其中刻蚀方法有干刻蚀法和湿刻蚀法两种。上述各种工序的加工原理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使用的相应工序的加工方法原理类似,但是,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玻璃基板面积较大,TFT加工工艺中采用的加工方法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有其特殊性。
2.2滤光板加工工艺

(a)玻璃基板 (b) 阻光器加工 (c) 滤光器加工

(d) 滤光器加工 (e) 滤光器加工 (f) ITO淀积
图2.3滤光器组件的形成过程
滤光板加工工艺的作用是在基板上加工出如图1.4所示的薄膜结构,其流程如下:

开始�8�1阻光器加工�8�1滤光器加工�8�1保护清洗�8�1检测�8�1ITO淀积�8�1检测�8�1结束

上述主要工序或工艺的加工效果示意如图2.3所示。
在滤光基片上设置的一系列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并以矩阵形状分布的黑点,它们通过相应的图形转移工艺(也称为阻光器加工工艺)加工出,并安排于滤光器加工工艺的开始阶段,所述图形转移工艺依次包含如下工序:溅射淀积、清洗、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湿法刻蚀和去除光刻胶,各工序基本原理分别如图2.4(a)-(g)所示。

(a) 溅射淀积 (b) 清洗 (c) 光刻胶涂覆 (d) 曝光

(e)显影 (f) 湿法刻蚀 (g) 去除光刻胶
图2.4阻光器图形转移工艺
阻光器加工完毕后,进入滤光器加工阶段,三种滤光器(红、绿、蓝)分别通过3道图形转移工艺完成加工,由于三种滤光器直接由不同颜色的光刻胶制成,该图形转移工艺与前述图形转移工艺有所不同,它不包含刻蚀和除光刻胶的工序。其具体流程为:彩色光刻胶涂覆�8�1曝光�8�1显影�8�1检验,各工序的原理示意如图2.5所示。
阻光器加工结束后,经过清洗和检测工序后,进入ITO淀积工艺,最后在滤光器层上敷上一层导电玻璃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简称ITO),形成滤光板的公共电极。

(a)彩色光刻胶涂覆 (b)曝光 (c)显影 (d)检验
图2.5彩色滤光器图形转移工艺
3 液晶显示器的典型制造工艺
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与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液晶显示器中的TFT层状结构制作于玻璃基板上,而不是硅片上,此外,TFT加工工艺所要求的温度范围是300~500oC,而集成电路制作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是1000 oC。
3.1淀积工艺
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的淀积(Deposition)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淀积法,另一种是溅射淀积法。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淀积的基本原理是:将玻璃基板至于真空腔室中,并且加热至一定的温度,随后通入混合气体,同时RF电压施加于腔室电极上,混合气体转变为离子状态,于是在基体上形成一种金属或化合物的固态薄膜或镀层。溅射淀积法的基板原理是:在真空室中,利用荷能粒子轰击靶,使其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溅出进入气相,然后在工件表面淀积出与靶相同材料的薄膜。一般地,为不改变靶材的化学性质,荷能粒子为氦离子和氩离子。溅射淀积法有直流溅射法、射频溅射法等多种。
3.2光刻工艺
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y process)是将掩膜上的图形转移至玻璃基板上的过程。由于LCD板上的刻线品质取决于光刻工艺,因此它是LCD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光刻工艺对环境中的粉尘颗粒很敏感,因此它必须置于高度洁净的室内完成。
3.3刻蚀工艺
刻蚀工艺分为湿法刻蚀工艺和干法刻蚀工艺,湿法刻蚀工艺用液体化学试剂以化学方式去除基板表面的材料,其优点是用时短、成本低、操作简单。干法刻蚀工艺是用等离子体进行薄膜线条腐蚀的一种工艺,按照反应机理可分为等离子刻蚀、反应离子刻蚀、磁增强反应离子刻蚀和高密度等离子刻蚀等类型,按结构形式又可分为筒型、平行平板型。干法刻蚀工艺的优点是横向腐蚀小,控制精度高,大面积刻蚀均匀性好,利用ICP技术还可以刻蚀垂直度和光洁度都非常好的镜面,因此,干法腐蚀在制作微米及深亚微米,纳米级的几何图形加工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
4 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4.1TFT-LCD的发展趋势
由于玻璃底板的大小对生产线所能加工的LCD最大尺寸,以及加工的难度起决定作用,所以LCD业界根据生产线所能加工的玻璃底板的最大尺寸来划分生产线属于哪一代,例如5代线最高阶段的底板尺寸是1200X1300mm,最多能切割6片27英寸宽屏LCD-TV用基板;6代线底板尺寸为1500X1800mm,切割32英寸基板可以切割8片,37英寸可以切割6片。7代线的底板尺寸是1800X2100mm,切割42英寸基板可以切割8片,46英寸可以切割6片。图4.1给出了1~7代的玻璃底板尺寸界定情况。目前,全球范围已经进入第6代和第7代产品生产的阶段,预计在未来两年里,第5代及第5代之前的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将逐渐减小,而第6代和第7代的生产能力在近两年将形成加快增长的态势。目前,各大设备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能够与第6代以上生产线配套的设备,如尼康公司的面向第6代、第7代和第8代生产线应用的步进投影式平板显示器光刻机FX-63S,FX-71S和FX-81S。

㈥ 液晶显示器是什么原理制造的

一.工艺流程简述:

前段工位:

ITO 玻璃的投入(grading)—— 玻璃清洗与干燥(CLEANING)——涂光刻胶(PR COAT)——前烘烤(PREBREAK)——曝光(DEVELOP) 显影(MAIN CURE)——蚀刻(ETCHING)—— 去膜(STRIP CLEAN)—— 图检(INSP)——清洗干燥(CLEAN)——TOP 涂布(TOP COAT)——
UV 烘烤(UV CURE)—— 固化(MAIN CURE)——清洗(CLEAN)—— 涂取向剂(PI PRINT)——固化(MAIN CURE)—— 清洗(CLEAN)——丝网印刷(SEAL/SHORT PRINTING)—— 烘烤(CUPING FURNACE)—— 喷衬垫料(SPACER SPRAY)—— 对位压合(ASSEMBLY)—— 固化(SEAL MAIN CURING)

1. ITO 图形的蚀刻:(ITO 玻璃的投入到图检完成)

A. ITO 玻璃的投入: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ITO 玻璃装入传递篮具中,要求ITO 玻璃的规格型号符合产品要求,切记ITO 层面一定要向上插入篮具中。

B. 玻璃的清洗与干燥: 将用清洗剂以及去离子水(DI 水)等洗净ITO 玻璃,并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ITO 表面的杂质和油污洗净,然后把水除去并干燥,保证下道工艺的加工质量。

C. 涂光刻胶: 在ITO 玻璃的导电层面上均匀涂上一层光刻胶,涂过光刻胶的玻璃要在一定的温度下作预处理:(如下图)

D. 前烘:在一定的温度下将涂有光刻胶的玻璃烘烤一段时间,以使光刻胶中的溶剂挥发,增加与玻璃表面的粘附性。

E. 曝光:用紫外光(UV)通过预先制作好的电极图形掩模版照射光刻胶表面,使被照光刻胶层发生反应,在涂有光刻胶的玻璃上覆盖光刻掩模版在紫外灯下对光刻胶进行选择性曝光:(如图所示)

F. 显影:用显影液处理玻璃表面,将经过光照分解的光刻胶层除去,保留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层,用化学方法使受UV 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胶溶于显影液中,显影后的玻璃要经过一定的温度的坚膜处理。(如图:)

G. 坚膜:将玻璃再经过一次高温处理,使光刻胶更加坚固。

H. 刻蚀:用适当的酸刻液将无光刻胶覆盖的ITO 膜蚀掉,这样就得到了所需要的ITO 电极图形,如图所示:

注:ITO 玻璃为(In2O3 与SnO2)的导电玻璃,此易与酸发生反应,而用于蚀刻掉多余的ITO,从而得到相应的拉线电极。

I. 去膜:用高浓度的碱液(NaOH 溶液)作脱膜液,将玻璃上余下的光刻胶剥离掉,从而使ITO 玻璃上形成与光刻掩模版完全一致的ITO 图形。(即按客户要求进行显示的部分拉线蚀刻完成,如图)

J. 清洗干燥:用高纯水冲洗余下的碱液和残留的光刻胶以及其它的杂质。

2. 特殊制程:(TOP 膜的涂布到固化后清洗)

一般的TN 与STN 产品不要求此步骤,TOP 膜的涂布工艺是在光刻工艺之后再做一次SiO2 的涂布,以此把刻蚀区与非刻蚀区之间的沟槽填平并把电极覆盖住,这既可以起到绝缘层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消除非显示状态下的电极底影,还有助于改善视角特性等等,因此大部分的高档次产品要求有TOP 涂布。

3. 取向涂布(涂取向剂到清洗完成)

此步工艺为在蚀刻完成的ITO 玻璃表面涂覆取向层,并用特定的方法对限向层进行处理,以使液晶分子能够在取向层表面沿特定的方向取向(排列),此步骤是液晶显示器生产的特有技术。

A. 涂取向剂:将有机高分子取向材料涂布在玻璃的表面,即采用选择涂覆的方法,在ITO 玻璃上的适当位置涂一层均匀的取向层,同时对取向层做固化处理。(一般在显示区)

B. 固化: 通过高温处理使取向层固化。

C. 取向摩擦:用绒布类材料以特定的方向摩擦取向层表面,以使液晶分子将来能够沿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排列。如TN 型号摩擦取向:45 度

D. 清洗: 取向摩擦后的玻璃上会留下绒布线等污染物,需要采取特殊的清洗步骤来消除污染物。

4. 空盒制作:(丝网印刷到固化)

此步工艺是把两片导电玻璃对叠,利用封接材料贴合起来并固化,制成间隙为特定厚度的玻璃盒。制盒技术是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必须严格控制液晶盒的间距)

A. 丝印边框及银点:将封接材料(封框胶)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分别对上板印上边框胶和和下板玻璃印是导电胶。

B. 喷衬垫料: 在下玻璃上均匀分布支撑材料。将一定尺寸的衬垫料(一般为几个微米)均匀分散在玻璃表面,制盒时就靠这些材料保证玻璃之间的间距即盒厚。

C. 对位压合: 按对位标记上与下玻璃对位粘合,将对应的两片玻璃面对面用封接材料粘合起来。

D. 固化: 在高温下使封接材料固化。固化时一般在上下玻璃上加上一定的压力,以使液晶盒间距(厚度保持均匀)。

后段工位:

切割(SCRIBING)—— Y 轴裂片(BREAK OFF)—— 灌注液晶(LC INJECTION)—— 封口(END SEALING)——X 轴裂片(BREAK OFF)—— 磨边—— 一次清洗(CLEAN) ——再定向(HEATING) ——光台目检(VISUAL INSP)—— 电测图形检验(ELECTRICAL)——二次清洗(CLEAN)—— 特殊制程(POLYGON)——背印(BACK PRINTING)—— 干墨(CURE)—— 贴片(POLARIZER ASSEMBLY)—— 热压(CLEAVER)—— 成检外观检判(FQC) ——上引线(BIT PIN)—— 终检(FINAL INSP)——包装(PACKING)—— 入库(IN STOCK

㈦ 手机显示屏是怎么生产,加工的

随着手机彩屏的逐渐普遍,手机屏幕的材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手机的彩色屏幕因为LCD品质和研发技术不同而有所差异,其种类大致有TFT 、TFD、UFB、STN和OLED几种。一般来说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越能显示复杂的图象,画面的层次也更丰富。
除去上面这几大类LCD外,还能在一些手机上看到其他的一些LCD,比如日本SHARP的GF屏幕和CG(连续结晶硅)LCD。两种LCD相比较属于完全不同的种类,GF为STN的改良,能够提高LCD的亮度,而CG则是高精度优质LCD可以达到QVGA(240×320)像素规格的分辨率。
UFB、STN、TFT比较
STN是早期彩屏的主要器件,最初只能显示256色,虽然经过技术改造可以显示4096色甚至65536色,不过现在一般的STN仍然是256色的,优点是:价格低,能耗小。
TFT的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颜色鲜艳。缺点是比较耗电,成本较高。
UFB是专门为移动电话和PDA设计的显示屏,它的特点是:超薄,高亮度。可以显示65536色,分辨率可以达到128×160的分辨率。UFB显示屏采用的是特别的光栅设计,可以减小像素间距,获得更佳的图片质量。UFB结合了STN和TFT的优点:耗电比TFT少,价格和STN差不多。
相关术语:
STN屏幕
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屏幕,又称为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幕。在传统单色液晶显示器上加入了彩色滤光片,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个像素,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以此达到显示彩色的作用,颜色以淡绿色为和橘色为主。STN屏幕属于反射式LCD,它的好处是功耗小,但在比较暗的环境中清晰度较差。
STN也是我们接触得最多的材质类型,目前主要有CSTN和DSTN之分,它属于被动矩阵式LCD器件,所以功耗小、省电,但么应时间较慢,为200毫秒。
CSTN一般采用传送式照明方式,必须使用外光源照明,称为背光,照明光源要安装在LCD的背后。
TFT屏幕
TFT(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它可以“主动地”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时间。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毫秒,而且可视角度大,一般可达到130度左右,主要运用在高端产品。所谓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

㈧ 液晶显示器 生产工艺

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流程
彩色TFT-LCD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含4个子流程:TFT加工工艺(TFT process)、彩色滤光器加工工艺(Color filter process)、单元装配工艺(Cell process)和模块装配工艺(Mole process)[1][2]。各工艺子流程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彩色TFT-LCD加工工艺流程
1.1TFT加工工艺(TFT process)
TFT加工工艺的作用是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TFT和电极阵列。针对图1.3所示TFT和电极层状结构,通常采用五掩膜工艺,即利用5块掩膜,通过5道相同的图形转移工艺,完成如图1.3TFT层状结构的加工[2],各道图形转移工艺的加工结果如图2.2所示。

(a)第1道图形转移工艺 (b) 第2道图形转移工艺 (c) 第3道图形转移工艺

(d) 第4道图形转移工艺 (e) 第5道图形转移工艺
图2.2 各道图形转移工艺的加工结果
图形转移积工艺由淀积、光刻、刻蚀、清洗、检测等工序构成,其具体流程如下[1]:
开始玻璃基板检验薄膜淀积清洗覆光刻胶
曝光显影刻蚀去除光刻胶检验结束
其中刻蚀方法有干刻蚀法和湿刻蚀法两种。上述各种工序的加工原理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使用的相应工序的加工方法原理类似,但是,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玻璃基板面积较大,TFT加工工艺中采用的加工方法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有其特殊性。
随着电子产品向数字化、多功能化、网络化、轻薄化及便携化发展,液晶技术以其工作电压低,功耗低,体积轻、薄,显示柔和,无辐射等一系列优点,将成为今后较长时间内主流显示技术.
今后液晶显示器市场将新品迭出(尤其是带AV、TV功能),促销不断,PC商与显示器厂商共同推广液晶产品,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扁平化和专业化趋势中国已成为显示器产品的全球供应商,入世之后,随着关税壁垒的打破 和外商进入大陆更加容易,中国将逐渐成为显示器的制造大国。
伴随着IT网络的大发展,如今中国的家庭网络普及率已经超过了2%。与之息息相关的显示器市场,尤其是液晶显示器的销售价格不断下降,加速了该类产品从家庭奢侈品向生活必需品的转型。而随之而来的制造成本上升,利润摊薄等特征,无一不昭示着液晶显示器制造行业正在走向成熟。一个成熟行业的临界点,最为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行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一部分实力强劲,市场战略对路的企业逐渐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缩小竞争包围圈;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最后整个市场呈现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局面。
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市场正处在这个阶段,这同时也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液晶显示器经历了多年的“战国时代”,巅峰时刻显示器品牌不下近百家,而现如今,越来越多末流品牌已经在一次次的洗牌中渐渐淡去,最后在市场上留下的正是那些大浪淘沙后的精华了。他们中有像优派这样以品牌通路制胜的,也有像飞利浦这样以产品技术制胜的,还有像美齐这样以上游资源和制造实力制胜的。可以预见,经过06年的洗礼,07年的液晶显示器市场将会呈现液晶显示器品牌的精英会。
计世资讯的研究报告预测表明,2007年19英寸以上宽屏液晶显示器销量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07年下半年,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市场销量将超过19英寸非宽屏液晶显示器市场销量;预计2007年第三季度,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销量达到24.6%,19英寸非宽屏液晶显示器市场销量为22.3%,而17英寸非宽屏液晶显示器市场销量将加速下降,其销量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49.2%,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1.3%,并将逐步退出液晶显示器市场。

㈨ 手机显示屏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的手机厂商中使用最多的就是OLED屏幕,OLED面板生产工艺流程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背板段、前板段以及模组段三道工艺。OLED发光结构是OLED面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制备工艺十分复杂。OLED的生产制作流程图如下:

  1.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即有机发光显示器,在手机LCD上属于新型产品,被称誉为"梦幻显示器"。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着的节省耗电量。

  2. 目前在OLED的二大技术体系中,低分子OLED技术为日本掌握,而高分子的PLED(LG手机的所谓OEL就是这个体系的产品)的技术及专利则由英国的科技公司CDT的掌握,两者相比PLED产品的彩色化上仍有一定困难。

(9)显示器屏幕生产技术扩展阅读:

OLED 即有机发光显示器,在手机OLED上属于新型产品。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的节省耗电量。

㈩ 液晶屏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无论是NB、桌面TFT-LCD、超薄TV,还是便携DVD、DC、DV、PDA、手机用彩色面板,液晶无处不在,时时刻刻用绚丽的色彩与影像向您展示高科技的魅力。虽然液晶显示器应用十分广泛,但其生产却是技术十分复杂、工艺高度精密的过程,甚至不亚于集成电路晶元的制造. 2 M+ N/ t! D8 _1 D9 H6 [7 q
笔者数日前有幸接受明基的邀请参观了世界第三大TFT-LCD友达光电苏州模组厂的生产线,对LCD液晶面板的“组装”过程有了一定认识,在此撰文描述之,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和专家批评。 7 s g' `3 Z7 x( B
所谓“模组”厂(LCM)其实是液晶显示器的“后段”生产过程,顾名思义,模组二字即模块组合,它共有三个步骤:
' s7 Q1 i1 x/ c% Y% U第一步:将LCD液晶成品面板(Cell)、异方向性导电胶(ACF)、驱动IC、柔性线路板(FPC)和PCB电路板利用机台压合(其间需在太上老君炼丹炉内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才能练就火眼金睛:),
7 p' ^# p, @& |第二步:接下来和背光板、灯源、铁框一齐组装成品;
* U* i5 e! j0 v+ M" J" A% y6 Y+ n* A第三步:老化处理,经过重重检测就是我们见到的“液晶面板了”。 }8 J+ f# w6 Q; [9 _
总之,相对于第五代面板厂那种天价的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惊人的占地面积(起码五个足球场)和需要的无数高精尖设备(全在美国对大陆禁运之列),模组厂在技术、规模上还属于小巫见大巫的,不过能亲眼进入无尘车间也是一大快事,在进入车间前,沐浴修身是不必了,不过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手机等均需统统枪毙。 ; \3 I% c$ q* f, E7 Z9 B
在用图片展示整个生产流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吧,这能加深我们对工厂的认识。
" e. J+ T$ e+ x5 \TFT-LCD液晶屏显示原理 ; ^' V! P: C0 _5 v" C$ p3 t$ Q2 I- x
液晶显示屏是透过硅玻璃上的电路形成电场,来驱动玻璃与滤光片间的液晶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并列平行排列,当电路对液晶层施加电场,液晶分子会朝不同的方向偏转,这时液晶类似于开关作用可以让光线通过,令液晶层形成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达到显示不同画面的目的. ,

阅读全文

与显示器屏幕生产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e模式桌面文件在哪 浏览:641
文件领导签字在哪里 浏览:239
电脑保存文件是点哪里 浏览:689
word07图片框 浏览:359
跨境付app现在支持哪些国家 浏览:647
手机mid文件 浏览:929
华硕笔记本升级bios找不到文件 浏览:399
编程和电脑哪个更适合孩子 浏览:718
xls压缩文件怎么设置 浏览:423
微信眨眼小女孩 浏览:207
cad2010安装文件 浏览:379
编程上什么学 浏览:364
美版s7升级70移动4g 浏览:112
金融数据包含哪些 浏览:240
尼尔应用程序错误 浏览:157
淘特app如何助力 浏览:472
cad文件有木马 浏览:459
多页文件怎样改变字体 浏览:145
16灯摇摇棒的程序 浏览:705
作业成本相关数据哪里找 浏览:8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