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但是这种会自我思考的高级人工智能还需要科学理论和工程上的突破。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Ⅱ 高级人工智能的目录
《智能科学技术著作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人工智能的渊源
1.2 人工智能的认知问题
1.3 思维的层次模型
1.4 符号智能
1.5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1.6 自动推理
1.7 机器学习
1.8 分布式人工智能
1.9 人工思维模型
1.10 知识系统
习题
第2章 人工智能逻辑
2.1 概述
2.2 逻辑程序设计
2.3 非单调逻辑
2.4 封闭世界假设
2.5 默认逻辑
2.6 限制逻辑
2.7 非单调逻辑NML
2.8 自认知逻辑
2.9 真值维护系统
2.10 情景演算的逻辑基础
2.11 框架问题
2.12 动态描述逻辑DDL
习题
第3章 约束推理
第4章 定性推理
第5章 基于范例推理
第6章 概率推理
第7章 归纳学习
第8章 类比学习
第9章 解释学习
第10章 粗糙集
第11章 支持向量机
第12章 关联规则
第13章 知识发现
第14章 分布智能
第15章 进化计算
第16章 人工生命
Ⅲ CCCF专栏 | 智能计算系统——一门人工智能专业的系统课程
我国人工智能底层研究能力缺失的现象严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方面人才教育培养的缺失。2018年中,作者陈云霁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了一门“智能计算系统”课程。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很多选不上课的学生跟着旁听了整个学期。
关键词:智能计算系统 人工智能 专业课程
编者按 :5年前,本文作者陈云霁受邀在CCCF专栏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系结构研究者的人工智能之梦》 1 的文章,第一次公开介绍他从通用处理器转向深度学习处理器方向的心路历程(那篇文章后来也被收录进了《CCCF优秀文章精选》)。经过5年的努力,陈云霁在深度学习处理器方向作出了国际公认的贡献:他的学术论文被顶级会议ISCA’18超过四分之一的论文引用,他的技术成果被应用到华为、曙光、阿里等近亿台智能手机和服务器中。他因此被Science杂志评价为智能芯片的“先驱”和“领导者”。现在,当深度学习处理器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时,陈云霁再次转身,迈向人工智能系统课程教学的新舞台。这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他走向这个新舞台的心路历程。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的开设
我是一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人工智能交叉方向的基础研究。看到本文的标题和作者单位,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一点奇怪:作者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有什么关系?因为传统意义上,上课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中国科学院的员工除非是自愿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岗位教授,否则并没有上课的义务。
驱使我主动思考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越是人工智能上层(算法层、应用层,见图1)的研究,我国研究者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越多;越是底层(系统层、芯片层),我国研究者的贡献越少。在各种ImageNet比赛中,我国很多机构的算法模型已经呈现“霸榜”的趋势,可以说代表了世界前沿水平。但这些算法模型绝大部分都是在CUDA 2 编程语言、Tensorflow编程框架以及GPU之上开发的。在这些底层“硬 科技 ”中,我国研究者对世界的贡献就相对少了很多。底层研究能力的缺失不仅会给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拖后腿,更重要的是,将使得我国智能产业成为一个空中楼阁,走上信息产业受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制约的老路。
图1 人工智能研究大致层次
我国人工智能底层研究能力缺失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方面的人才教育培养的缺失。没有肥沃的土壤,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具备系统思维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我国就难以出现杰夫·迪恩(Jeff Dean)这样的智能计算系统大师,也不会产生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系统产品。因此,在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我们应当主动作为去改变局面。
2018年我国有35个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是重新思考和梳理人工智能培养体系的一次重大机遇。就我目前的了解,大部分高校在考虑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时,采用的是纯算法、纯应用的教学思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是偏向上层应用开发,对智能计算系统缺乏融会贯通的理解。
事实上,各个高校不乏有识之士,在课程设计上绕开系统课程往往受制于三大客观困难:一是国内还没有太多人工智能系统类的课程可供参考,二是国内缺乏人工智能系统类课程的师资,三是国际上缺乏人工智能系统课程的教材。
基于自己的研究背景,我对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系统都有一些粗浅的涉猎。我是否能为解决人工智能系统课程、师资、教材上的困难作一点微薄的贡献?是否可以身体力行地培养一些具备系统思维和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呢?
因此,2018年中,我向中国科学院大学申请开设一门人工智能专业的系统课程,名为“智能计算系统”(曾名“智能计算机”),希望能培养学生对智能计算完整软硬件技术栈(包括基础智能算法、智能计算编程框架、智能计算编程语言、智能芯片体系结构等)融会贯通的理解。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很多选不上课的学生跟着旁听了整个学期。让我尤其感动的是,有其他研究所的学生慕名自发地从中关村跑到怀柔来听课,上一次课来回车程就要三个小时,回到中关村都是深夜。这也许能说明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吸引力,大家在听课中有真正的收获。
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培养和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服务于学生培养目标。那么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对比和人工智能专业非常接近的计算机专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显然不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是计算机整机或者子系统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制造者。
我国计算机专业的前辈在六十多年前开始设立计算机专业时,就高瞻远瞩地设计了一个软硬结合的方案来培养计算机整机或者子系统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制造者。这套方案经过六十年的演进,依然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初衷。今天,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系统类的必修课程(见图2)。也就是说,虽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还是有基础的了解的。
图2 网易云课堂上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3
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人工智能系统或者子系统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制造者。只有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全面支撑我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和研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当包括软硬两条线(就像计算机专业)。如果人工智能专业只开设机器学习算法、视听觉应用等课程,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工智能应用专业”或者“人工智能算法专业”。毕竟算法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冰山底下90%还是硬件和系统。
就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AI算法研究团队的公司谷歌来说,谷歌董事长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谷歌AI的总负责人杰夫·迪恩(Jeff Dean)是计算机系统研究者;谷歌AI最令人瞩目的三个进展(Tensorflow, AlphaGo, TPU)都是系统,而不仅仅是某个特定算法,算法只是系统的一个环节。因此,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主流来看,系统的重要性是不亚于算法的。
只学过算法的学生或许对于调模型参数很在行,但是对一个算法的耗时、耗电毫无感觉。这样的学生不具备把一个算法在工业系统上应用起来的基本功(因为一个算法真正要用起来必须满足延迟和能耗的限制)。
只有加入了系统线的课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人工智能是怎样工作的,包括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到底如何调用编程框架,编程框架又是怎么和操作系统打交道,编程框架里的算子又是怎样一步步在芯片上运行起来。这样的学生能亲手构建出复杂的系统或者子系统,在科研上会有更大的潜力,在产业里也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正如业界所云:“会用Tensorflow每年赚30万人民币,会设计Tensorflow每年赚30万美元。”
有很多老师和我说:“人工智能专业确实应当有一些系统类的课程。但国内从来没有开过这样的课,也没有合适的教材,我们学院也缺乏相应的老师来教这样的课程。”这是很实际的三个客观困难,但不应当影响我们对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计。
从学生角度讲,人工智能专业开设什么课程,应该是看国家和企业需要学生会什么,而不完全是看老师现在会什么。六十年前,我国没有几个人见过计算机,更别说开课了。但为了两弹一星等科学和工程计算任务,我国依然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所,并在计算所办计算机教师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此处恕不能一一列全)开设计算机专业,这才有了今天我国巨大的计算机产业。
从教师角度讲,人工智能的系统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热点,讲授这类课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能帮助教师走到国际学术前沿。今年美国计算机方向Top4高校(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多个国际单位的研究者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Machine Learning System(机器学习系统)”的白皮书。在这样的新兴热门方向布局培育一批青年教师,无疑对提升所在高校乃至我国在人工智能学术界的影响力有巨大帮助。
因此,不论是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还是教师来说,把系统类课程开起来,都是有必要,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什么是智能计算系统
简单来说,智能计算系统就是人工智能的物质载体。现阶段的智能计算系统通常是集成通用CPU和智能芯片(英伟达GPU或寒武纪MLU等)的异构系统,并向开发者提供智能计算编程框架和编程语言等。之所以要在通用CPU之外加上智能芯片,主要是因为通用CPU难以满足人工智能计算不断增长的速度和能耗需求。例如,2012年谷歌大脑用了1.6万个CPU核运行了数天来训练怎么识别猫脸,这对于工业应用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显然,要想真正把人工智能技术用起来,必须使用异构的智能计算系统。而为了降低异构智能计算系统的编程难度,就需要有面向智能计算的编程框架和编程语言。
事实上,智能计算系统已经以种种形态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了。IBM的超级计算机Summit用机器学习方法做天气预报,BAT的数据中心上运行着大量的广告推荐任务,华为的手机上集成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来处理图像分析和语音识别,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可以看成是智能计算系统。在智能时代,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大批的智能计算系统的开发者、设计者、应用者。
智能计算系统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面向符号主义智能处理的专用计算机(Prolog机和LISP机)可以被看成是第一代智能计算系统。但是当时人工智能缺乏实际应用,算法也不成熟,而且当时摩尔定律还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专用计算机相对每18个月性能就能翻番的通用CPU并没有太大优势。因此,第一代智能计算系统逐渐退出了 历史 舞台。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重点关注的是第二代智能计算系统,主要是面向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任务的计算机。相对于30年前的第一代智能计算系统,当今的第二代深度学习智能计算系统可谓是碰到了天时地利人和。当前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 游戏 、广告推荐等人工智能应用已开始落地,深度学习算法发展速度令人应接不暇。尤其重要的是,通用CPU性能发展已经趋停,要支撑不断发展的深度学习算法,必须要靠智能计算系统。因此,深度学习智能计算系统会在很长一个阶段里都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将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学习智能计算系统。
第二代智能计算系统主要支持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任务。未来如果人类真的要在通用人工智能道路上再往前走一步,那未来的第三代智能计算系统需要支持的算法将远远超出机器学习的范畴,必须包括联想、推理、涌现等高级认知智能算法。我个人猜测,第三代智能计算系统可能会是孵化通用人工智能的虚拟世界环境。“智能计算系统”课程或许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投身于未来的第三代智能计算系统的研究中。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概况
“智能计算系统”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智能计算完整软硬件技术栈(包括基础智能算法、智能计算编程框架、智能计算编程语言、智能芯片体系结构等)融会贯通的理解,成为智能计算系统(子系统)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课程的前序课程包括C/C++编程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算法导论(或机器学习)。课程的课时相对比较灵活,可以是大学期上一个学期(40学时,课程提纲见表1),可以是小学期集中上一周(20学时),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机器学习课程中作为一个补充。对于20学时的短期学习,课程希望学生能对智能计算系统“知其然”,主要是面向实际操作;对于40学时的长期学习,课程希望学生能对智能计算系统“知其所以然”,因此要把机理讲透。
表1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提纲(40学时)
在课程讲授上,应该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应用驱动。一门好的工程学科的课程应当是学以致用的,尤其是“智能计算系统”这样的课程,如果上完之后只学会了一些定理和公式,那基本没效果。另外一个原则是全栈贯通。过去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有个问题,就是条块分割明显,比如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割裂的,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提出了什么要求,计算机体系结构对操作系统有哪些支持,没有一门课把这些串起来。“智能计算系统”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有义务帮助学生把过去所有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知识都串起来,形成整体理解。
对于“智能计算系统”课程,驱动范例是一个抓手。在国科大上课时,我们选择了视频风格迁移作为驱动范例。简单来说,风格迁移可以保留一个视频中每帧图片的基本内容,但是把图片的绘画风格改掉(比如从普通照片迁移成毕加索风格或者中国水墨画风格等,见图3)。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很有意思又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一个驱动范例。
图3 从普通照片到毕加索风格迁移的驱动范例
我们围绕如何实现视频实时风格迁移,一步步带着学生写出算法,移植到编程框架上,为编程框架编写算子,再为算子设计芯片,构建多芯片系统,并测评这个系统的速度、能效和精度上的优势和劣势,然后进行系统的闭环迭代优化。最后再给大家一个智能计算系统的实验环境,包括摄像头和智能芯片开发板,学生就可以实现一个对摄像头拍摄的视频进行画风实时转换的“半产品”应用了。
结语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我自己成长过程中,对我帮助非常大的几位前辈恩师陈国良、胡伟武和徐志伟,也都是常年浸淫在教学第一线,有着极大教学热情的名师。从小到大,这些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深刻地改变学生、改变行业、改变 社会 、改变国家、改变人类。今天我们教给学生的那些人工智能知识,可能会影响明天我国在智能时代的竞争力。因此,虽然手头有不少基础研究任务,但我还是情愿把培养人工智能的系统人才当成自己未来最重要的使命,把自己绝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智能计算系统”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的讲授和推广上。
非常欣慰的是,“智能计算系统”这样新生的一门课程,虽然还有很多缺陷,但还是得到了很多师生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已在或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等多个高校联合开设这门课程。今年我们还会开放这门课程的所有PPT、讲义、教材、录像、代码、云平台和开发板,供老师们批评指正。非常欢迎大家给我发邮件,提出宝贵意见。
未来,我们希望和更多培养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高校合作,广泛参与人工智能系统课程的交流研讨,共同提高人工智能系统课程的教学水平。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解决人工智能系统课程开设中的实际困难,使得我国未来培养出来的人工智能人才没有技术上的短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能力和经验上与很多教育领域的前辈有着巨大的差距,还需要更多地学习。这门“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对于我国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力培养来说,也顶多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给青年的一段话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脚注:
1 此文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 2014年第5期,https://dl.ccf.org.cn/institude/institudeDetail?id=3738875863074816&_ack=1。
2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3 参见https://study.163.com/curricula/cs.htm。
作者介绍:
陈云霁
CCF杰出会员、CCF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CCCF编委。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及中科院青年人才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加入CCF。
Ⅳ 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
人工智能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比较热门的技术有自然语言生成、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平台、决策管理、生物识别技术等。下面一起看看详细介绍。
1、自然语言生成
利用计算机数据生成文本。目前应用于客户服务、报告生成以及总结商业智能洞察力。
2、语音识别
将人类语音转录和转换成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来说有用的格式。
3、机器学习平台
不仅提供了设计和训练模型,并将模型部署到应用软件、流程及其他机器的计算能力,还提供了算法、应用编程接口(API)、开发工具包和训练工具包。
4、决策管理
引擎将规则和逻辑嵌入到人工智能系统,并用于初始的设置、训练和日常的维护和调优。
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能够支持人类与机器之间更自然的交互,包括但不限于图像和触摸识别、语音和身体语言。
更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推荐咨询CDA数据分析师的课程。CDA课程培养学员硬性的数据挖掘理论与Python数据挖掘算法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培养学员软性数据治理思维、商业策略优化思维、挖掘经营思维、算法思维、预测分析思维,全方位提升学员的数据洞察力。要求学生在使用算法解决微观根因分析、预测分析的问题上,根据业务场景来综合判断,洞察数据规律,使用正确的数据清洗与特征工程方法,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模型、运筹学、机器学习、文本挖掘算法,而非单一的机器学习算法。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Ⅳ 人工智能是高级伺服系统吗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政府对人工智能也是很重视的。人工智能的专业方向有科学研究、工程开发、计算机方向、软件工程、应用数学、电气自动化、通信、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的前景虽然很好,但是它的难度系数很高,目前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量很大,相比于其他技术岗位,竞争度降低,薪资相对来说是较高的,因此,现在是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好时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原因有几点,智能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然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职场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目前,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相信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会更加广泛。
Ⅵ 什么是高级AI工程师
人工智能工程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6)高级人工智能系统扩展阅读: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Ⅶ 人工智能系统1s内算出震源机制参数,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
在不断进步,并且前途广阔。据了解,在《自然-通讯》平台上发布了一项有利于研究地震检测系统工具的成果,该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捷课题组研究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一秒时间内计算出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而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和中国地震局合作研发地震检测系统。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出了一步,而且为研究地震检测系统也同样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近年来,人工智能算得上是热门话题,也是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国家和社会都会重点关注一个领域。即使这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人才和资金进入该领域,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成果也一直在突破,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依旧很长。
前途广阔,未来可期
由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重视,人才的涌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前途将会十分广阔。但是由于中国注重研发应用,少重视基础,可能会导致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够脚踏实地。但是,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问题。
最后,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工智能的前景?
Ⅷ 高级人工智能的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机器智能的学科,即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
本书共16章。第1-6章讨论人工智能的认知问题和逻辑基础,论述约束推理、定性推理、基于范例推理、概率推理。第7-13章重点讨论机器学习,包括归纳学习、支持向量机、解释学习、强化学习、粗糙集、关联规则、知识发现。第14章阐述分布式智能。第15-16章分别讨论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与第一版相比,增加了五章新内容。其他章节也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Ⅸ 铠甲勇士捕将能力排名
捕王铠甲。捕王铠甲是2069年人类反抗军研发的高科技战斗铠甲,用于消灭僵傀。捕王铠甲是最强铠甲,内置CPU储存有从古至今所有的数据,战斗力无限,但威力视乎召唤人的身体条件而有所限制。
捕将铠甲。捕将铠甲是2016年霸王集团根据一块神秘的芯片而研发的铠甲,捕将拥有四个形态:卡魄,阿罗伊,埃戈士,锐夫。锐夫形态是捕将中的最强形态,但因为能量消耗巨大因此很少使用。
战帅铠甲。战帅铠甲是2069年人工智能系统研发的高科技战斗铠甲,用于消灭捕将。战斗力强于捕将,内置CPU储存有捕将铠甲所有数据,可以使用捕将铠甲的任何招式和技能。
反派角色:
JW(僵王):JW是2069年人类研发的高级人工智能系统,原本是国防部研发的用于军事的超级计算机,但后期产生自我意识,将全人类视为敌人,并通过感知信息码来控制全世界人类的思维来强迫人类为其服务。
僵傀:2069年的未来世界执法者,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系统JW的行动执行者。因为JW只是一台电脑,没有行动能力,因此所有下达的指令都是由僵傀执行。僵傀由死亡动物尸体加以智能信息码合成,没有思想感情,战斗力强大,通过暴力手段和高压政策让人类屈服于电脑的统治。
机人:2069年,人类反抗军与人工智能系统的战斗陷入白热化阶段,为了快速结束战斗,JW研发了机人。机人是人类与机械的结合体,多数是一些被俘虏的人类改造而成。机人战斗力是人类的30倍,威力强大。
妲己:妲己是2016年霸王集团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本质是一台巨型云计算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妲己拥有模拟人类思维的高级能力,可以拟态化为一个小女孩的形象,同时通过空间流量掌握着连接2016年和2069年的时空通道,所有的僵傀都是通过妲己的时空通道而被传输至2016年。
无间妖:无间妖是僵傀长,惟一一个有个人思想的僵傀。无间妖是本剧中除了JW以外的最大反派。
Ⅹ AI人工智能目前能实际解决企业什么问题
什么是AI?
从SIRI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发展。虽然科幻小说经常将AI描绘成具有类似人类特征的机器人,但AI可以涵盖从谷歌的搜索算法到IBM的沃森到自动武器的任何东西。
今天的人工智能被恰当地称为窄AI(或弱AI),因为它被设计用于执行狭窄的任务(例如,仅面部识别或仅互联网搜索或仅驾驶汽车)。然而,许多研究人员的长期目标是创建 通用AI(AGI或强AI)。虽然狭窄的人工智能在任何特定任务中都可能胜过人类,比如下棋或解决方程式,但AGI在几乎所有认知任务中都会胜过人类。
为何研究AI安全性?
在短期内,保持AI对社会影响的目标有助于研究许多领域的研究,从经济学和法律到技术主题,如验证,有效性,安全性和控制。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崩溃或遭到黑客攻击,它可能只是一个小麻烦,如果它控制你的汽车,你的飞机,你的心脏起搏器,你的自动交易,人工智能系统做你想要它做的事情变得更加重要系统或您的电网。另一个短期挑战是防止在致命的自主武器中进行毁灭性的军备竞赛。
从长远来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追求强大的AI成功并且AI系统在所有认知任务中变得比人类更好,会发生什么。正如IJ Good在1965年指出的那样,设计更智能的AI系统本身就是一项认知任务。这样的系统可能会经历递归的自我改善,引发智能爆炸,使人类的智力远远落后。通过发明革命性的新技术,这种超级智能可以帮助我们 消除战争,疾病和贫困,因此创建强大的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然而,一些专家表示担心,它可能也是最后一个,除非我们在成为超级智能之前学会将人工智能的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保持一致。
有人质疑是否会实现强大的人工智能,而其他人则坚持认为创造超智能人工智能是有益的。在FLI,我们认识到这两种可能性,但也认识到人工智能系统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巨大伤害的可能性。我们相信今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备和预防未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在避免陷阱的同时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
人工智能如何危险?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超级智能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表现出像爱情或仇恨这样的人类情感,并且没有理由期望人工智能成为故意的仁慈或恶意。 相反,在考虑人工智能如何成为风险时,专家认为最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人工智能被编程为做一些毁灭性的事情: 自主武器是人工智能系统,可编程杀死。在错误的人手中,这些武器很容易造成大规模伤亡。此外,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可能无意中导致人工智能战争,也导致大规模伤亡。为了避免被敌人挫败,这些武器的设计极难“简单地”关闭,因此人类可能会失去对这种情况的控制。即使人工智能狭窄,这种风险也会出现,但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AI被编程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但它开发了一种实现其目标的破坏性方法: 只要我们未能完全将AI的目标与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非常困难。如果你要求一辆听话的智能汽车尽可能快地带你去机场,它可能会让你在那里被直升机追赶并被呕吐物覆盖,不是你想要的,而是字面意思你所要求的。如果一个超级智能系统的任务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地球工程项目,它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并将人类企图阻止它作为一种威胁来实现。
正如这些例子所示,对高级AI的关注不是恶意,而是能力。 超级聪明的AI将非常善于实现其目标,如果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就会遇到问题。你可能不是一个邪恶的蚂蚁憎恨蚂蚁出于恶意,但如果你负责一个水电绿色能源项目,并且该地区有一个蚁丘被淹,对蚂蚁来说太糟糕了。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永远不要将人类置于这些蚂蚁的位置。
为什么最近对AI安全感兴趣
史蒂芬霍金,伊隆马斯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比尔盖茨以及许多其他科技界知名人士最近都在媒体和关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的公开信中表达了关注,并由许多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加入。为什么主题突然成为头条新闻?
追求强大的人工智能最终会成功的想法长期被认为是科学小说,几个世纪或更远。然而,由于最近的突破,许多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专家们在五年前就已经看到了几十年之后,现在已经达成,使许多专家认真考虑了我们一生中超级智能的可能性。 虽然一些专家仍然认为人类人工智能已经过了几个世纪,但2015年波多黎各会议上的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都猜测它会在2060年之前发生。由于完成所需的安全研究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因此现在开始审慎。
因为AI有可能变得比任何人都更聪明,我们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它的表现。我们不能将过去的技术发展作为基础,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创造出任何有能力,无意或无意地超越我们的能力。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好例子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进化。人们现在控制着这个星球,不是因为我们是最强大,最快或最大的星球,而是因为我们是最聪明的。如果我们不再是最聪明的,我们是否有信心保持控制?
FLI的立场是,只要我们赢得不断增长的技术力量和我们管理它的智慧之间的竞争,我们的文明就会蓬勃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下,FLI的立场是,赢得该种族的最佳方式不是阻碍前者,而是通过支持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来加速后者。
关于高级AI的最高神话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它对人类应该/应该意味着什么,正在进行一场引人入胜的对话。世界领先的专家不同意这些引人入胜的争议,例如:AI未来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if /何时开发人类AI?这是否会导致情报爆炸; 以及这是否是我们应该欢迎或担心的事情。但是,也有许多由人们误解和相互交谈引起的无聊伪争议的例子。为了帮助我们专注于有趣的争议和悬而未决的问题 - 而不是误解 - 让我们清楚一些最常见的神话。
时间线神话
第一个神话是关于时间表:在机器大大取代人类智能之前需要多长时间?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我们非常确定地知道答案。
一个流行的神话是,我们知道本世纪我们将获得超人类AI。事实上,历史充满了技术上的过度膨胀。那些聚变发电厂和飞行汽车在哪里我们承诺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人工智能在过去也曾多次被大肆宣传,甚至还有一些该领域的创始人。例如,约翰麦卡锡(创造“人工智能”一词),马文明斯基,纳撒尼尔罗切斯特和克劳德香农写了这个过于乐观的预测,关于在两个月内用石器时代计算机可以完成什么: “我们建议2个月,1956年夏天在达特茅斯学院进行了10人的人工智能研究[...] 将尝试找到如何使机器使用语言,形成抽象和概念,解决现在为人类保留的各种问题,并改进自己。我们认为,如果一个精心挑选的科学家团队在一起度过一个夏天,就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这些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
另一方面,一个流行的反神话是我们知道本世纪我们不会得到超人的AI。研究人员已经对我们与超人AI的距离进行了广泛的估计,但鉴于这种技术怀疑预测的惨淡记录,我们当然不能非常自信地说本世纪的概率为零。例如,欧内斯特卢瑟福,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核物理学家,在1933年 - 在西拉德发明核链反应之前不到24小时 - 说核能是“月光”。天文学家皇家理查德伍利称行星际旅行“完全是这个神话中最极端的形式是超人AI永远不会到来,因为它在身体上是不可能的。然而,
有许多调查要求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从现在起多少年后他们认为我们将拥有至少50%概率的人类AI。所有这些调查都有相同的结论:世界领先的专家不同意,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例如,在2015年波多黎各人工智能会议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调查中,平均(中位数)答案是在2045年,但一些研究人员猜测数百年或更长时间。
还有一个相关的神话,担心人工智能的人认为只有几年之后。事实上,大多数记录在案的超人类人工智能的人都认为它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他们认为,只要我们不能100%确定本世纪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现在就开始进行安全研究以准备应对可能性是明智之举。与人类AI相关的许多安全问题非常困难,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解决。所以现在开始研究它们是谨慎的,而不是在一些喝红牛的程序员决定开启之前的那个晚上。
争议神话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唯一关心人工智能和提倡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人是对人工智能知之甚少的人。当标准人工智能教科书的作者斯图尔特罗素在他的波多黎各谈话中提到这一点时,观众大声笑了起来。一个相关的误解是,支持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存在巨大争议。事实上,为了支持对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适度投资,人们不需要确信风险很高,只是不可忽视 - 正如家庭保险的适度投资可以通过不可忽视的房屋概率来证明烧毁。
可能是媒体使人工智能安全辩论似乎比实际上更具争议性。毕竟,恐惧销售,使用不合情理的引用来宣告即将到来的厄运的文章可以产生比细微差别和平衡的更多的点击。结果,两个只从媒体报价中了解彼此立场的人可能会认为他们不同意他们的不同意见。例如,一位只阅读比尔盖茨在英国小报中的立场的技术怀疑论者可能错误地认为盖茨认为超级智能即将来临。同样地,除了他关于火星人口过剩的引言之外,有益于人工智能运动的人对安德鲁·吴的立场一无所知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并不关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而事实上,他确实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因为Ng的时间表估计更长,
关于超人AI风险的误区
许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在看到这个标题时翻了个白眼:“ 斯蒂芬霍金警告说,机器人的崛起对人类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而且许多人已经忘记了他们看过多少类似的文章。通常情况下,这些文章伴随着一个携带武器的邪恶机器人,他们建议我们应该担心机器人上升并杀死我们,因为他们已经变得有意识和/或邪恶。更轻松的是,这些文章实际上相当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们简洁地总结了AI研究人员不 担心的情景。这种情况结合了多达三种不同的误解:对意识,邪恶和 机器人的关注。
如果你在路上开车,你会有一种主观的色彩,声音等体验。但是自动驾驶汽车是否有主观体验?是否有任何想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感觉?虽然这种意识之谜本身就很有趣,但它与AI风险无关。如果你受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打击,那么它是否主观上是否有意识对你没有任何影响。同样地,影响我们人类的是超智能AI 所做的事情 ,而不是主观感受。
机器变坏的恐惧是另一个红鲱鱼。真正的担忧不是恶意,而是能力。根据定义,超级智能AI非常擅长实现其目标,无论它们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其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一致。人类通常不讨厌蚂蚁,但我们比他们更聪明 -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建造一座水电大坝并且那里有一个蚁丘,对蚂蚁来说太糟糕了。有益的人工智能运动希望避免将人类置于那些蚂蚁的位置。
意识误解与机器无法实现目标的神话有关。机器显然可以在狭义上展现出目标导向的行为目标:寻求热量导弹的行为在经济上被解释为达到目标的目标。如果您感觉受到与您的目标不对齐的机器的威胁,那么正是这种狭隘意义上的目标让您感到麻烦,而不是机器是否有意识并且体验到目的感。如果那个寻热导弹追你,你可能不会惊呼:“我并不担心,因为机器没有目标!”
我同情罗德尼布鲁克斯和其他机器人先驱者,他们被恐吓小报感到不公平,因为有些记者似乎过分注重机器人,并用红色闪亮的眼睛用邪恶的金属怪物装饰他们的许多文章。事实上,有益的人工智能运动的主要关注点不在于机器人,而在于智能本身:特别是智力,其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为了给我们带来麻烦,这种错位的超人情报不需要机器人的身体,只需要一个互联网连接 - 这可能使智能金融市场超越,发明人类研究人员,操纵人类领导者,开发我们甚至无法理解的武器。即使建造机器人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
机器人误解与机器无法控制人类的神话有关。智能使控制:人类控制老虎不是因为我们更强壮,而是因为我们更聪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在地球上放弃我们最聪明的地位,我们也有可能放弃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