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人学画画都有哪些坑
新手在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这些弯路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致命伤,最终让我们停止前进的步伐。所以在学习任何新东西之前,去了解一些我们可能掉进的坑,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一定有很大帮助。
当然绘画这件事情也不例外,很多小白初期学绘画都会条件很多坑,那么到底有哪些坑呢?
如果一个人,学习绘画一年,但是他中间停顿了好久,停顿三个月绘画一次,停顿三个月会换一次,那么到年底的时候,他是不是和年初是一样的呢?所以我们在绘画初期要保持一个持续的输出,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肌肉记忆,那样我们学到的技能才不至于轻易忘记。
最后总结一下,在绘画初期我们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有弹性的目标,不要因为目标太高而放弃,在绘画过程中要不断的去向高人请教,那样才能少走弯路,最后要保持一个持续的输出,否则我们的绘画技能很难提高。
我是手绘爱好者墨竹,用画笔记录生活的点滴,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墨竹手绘屋】
『贰』 怎么画国画急急急!!!
国画 分为写意 工笔 工笔就是细致、认真、有耐心、我感觉主要是临摹知道相关的知识就能画的还可以。 写意就是靠感觉 靠积累了 如齐白石的画 画出来形 神 。不好画 要多加练习。多看相关书最好有老师指点。说起来有点麻烦
这个要简单点
『叁』 初学中国画怎样画
◆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 画分十门
中国画名词。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参见“十三科”。
◆ 十三科
中国画术语。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 人物画
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 山水画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 浅绛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 金碧
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 青绿
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也指以这两种颜料为主色的着色方法。清代王翚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清晖画跋》)恽寿平也说:“青绿重色,为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澹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运以虚和,出之妍雅,秾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秾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瓯香馆画跋》)阐述了青绿设色的要旨。参见“青绿山水”。
◆ 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参见“四君子”。
『肆』 怎样快速学习素描
绘画20年,从央美毕业后一直从事素描基础教育。有不少关于素描基础的详细见解与认知,在此分享给所有喜欢画画的人。尤其是刚刚接触绘画的小白。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写这篇文章也是对我这些年来教学思路的一个总结:准备好流量,我将用大量的案例和事实讲明白素描基础到底应该怎么学,并且怎样才能学好。
既然要讲明白怎么学好素描基础,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素描基础?
可能每个人对素描的理解不一样,我就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吧。我认为绘画基础主要是两个问题:怎么看?怎么画?也就是观察思路和作画技巧。
那么我先从怎么画(作画技巧)开始讲
在讲素描怎么画之前,我想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工笔和水墨的作画基础是什么?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理解绘画的。
在这幅工笔画里,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个人说他是怎样去构图,怎样上颜色,怎样去描绘栩栩如生的动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去看这幅画,我们就会发现该画家的功力体现在线条上,每一根羽毛,每一组毛发的边缘线都非常的清楚仔细。
而这些都是用一只非常小的毛笔一根一根画出来的。实际上这对笔墨的运用要求非常高。对线条控制非常讲究。
而上面这张国画它的美感主要来源于他对线条的控制。石头,天空和树枝的线条,笔触的感受都不一样。他纯粹地用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深浅,制造了不同的质感效果。
至于这一幅李苦禅的国画墨竹,则是完全用线条的排列,笔墨的深浅粗细控制来完成的大型绘画。
这三幅画都是以线条的功力为主的,你能想象如果线条控制得不好,不能够画出恰当的粗细深浅变化,这样的笔墨控制能画这些工笔画或者国画吗?
所以无一例外,学国画的人都得从线条开始练习。因为笔墨控制是最基础的基本功。
那么素描最基础的基础功是什么呢?
拉斐尔的素描手稿
在文艺复兴画圣拉斐尔的素描手稿上,我们可以看到肌肤的颜色是一根一根规整的线条组成的。身体的轮廓也是用线条勾勒的!
安格尔素描手稿
而在18世纪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素描手稿上,我们同样可以看见规整的排线,粗细变化微妙的人像轮廓线条。
不论国画还是素描,它们的基本表现语言都是线条
所以线条的控制就是我们学习素描的第一基本功啊!
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在网上看教程,看绘画视频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困惑,明明好像看着老师是这样子画的,但是自己跟着一起画的时候就是画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会在教程里看到一个人,他是如何构图,如何上色如何安排颜色的深浅,但是我们很难了解示范者到底是怎样用力怎样发力去画线条的,我们也很难听到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仔细的说,他到底用了几分力道在画线条。而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的基本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着视频看着教程,跟着一起换,却总是画不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手头功夫。绘画,本质上是一种技艺。艺术是审美上的。技术是由手的力量控制的。
我们问一下自己有专门的为了素描练习过手的力量吗?如果不会控制力量,那么我们在学习素描之前,实际上是个绘画的残疾人。不管老师如何完整示范,我们如何努力地跟着视频去模仿,最后只能挫败地发现自己就是画不出来。
其实学书法的人入门时都会练习永字八法。关于这八法,各有各的解释,但要我来说,本质上是在练习毛笔的转向,力量的控制。用力大,墨色就会掉,只有用力均匀的时候,墨水才能完整的形成一个规则的痕迹。
所以无一例外,无论是国画还是书法,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认识到了,力量的控制,才是绘画技艺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它是描绘对象的前提条件。
我们每天拿着铅笔画素描,却没有真正的学习过,到底怎么用铅笔,到底怎么去画线条。如果没有我们的确没有练过,那么我们其实是没有基本功的。
在这幅香蕉里面,它的影子上面有很多排线,但都是凌乱的,我们会知道这个同学已经看到了颜色的深浅变化,但他画出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是他的观察不够仔细吗?不是。是影子的颜色,他画不均匀。他之所以画不均匀,就是因为它的线条控制的不够稳定,颜色不能很好的过渡,不能均匀的呈现色块,是力量控制的问题。
如果我们有真正的学习过关于线条的知识的话,我们就会明白,在素描里面是笔头的正侧角度使用决定了线条的粗细。
『伍』 杨育才的艺术特点
陈进轩
著名画家杨育才出生于牡丹之乡——山东菏泽,家乡的牡丹给了他丰厚的生活体验。他爱牡丹,画牡丹,常写生,多感悟,使他生发出新的观念,独创了“渍色牡丹”的绘画技法,别具一格地表现出牡丹的花形、花性、花情、花貌、花神。
一个画家能否有所成就,与他本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乃至传统功力等综合因素不无关系。杨育才是一位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精研画理,又善思辨,因此他的画才能在传统没骨画法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绘画中印象派的色彩表现,并发挥水的作用,是牡丹在墨与色、色与色、水与墨、水与色的冲撞与互动中,再现牡丹花、叶、干的风情万种的变,使得他的作品焕发出一种永远鲜活的神采。
杨育才笔下的“渍色牡丹”,重“师法造化”,更重“中得心源”,早已经走出了传统意义的形神规范,而更具现代人的审美感受。他在牡丹的美丽中注入了他的功力与创造、内涵与想象,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这一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表现方法,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他人,无疑是画家心性、才气、乃至对艺术的真诚袒露。
谈渍色牡丹:
杨育才独创“渍色牡丹”,其作品富贵娇媚,意象生动,深刻绘就了千年牡丹蓬勃向上的气派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其渍色方法既继承了中国画写意之传统,又融入了西法绘形之精神,体现了牡丹的特征及色彩。
生于牡丹之乡的杨育才,牡丹给了他丰厚的生活体验。他爱牡丹,画牡丹,常写生,多感悟,使他生发出新的观念,独创了“渍色牡丹”的绘画技法,别具一格地表现出牡丹的花形、花性、花情、花貌、花神,自然而生动。“我期望艺术给人以自在充实的内在美,给人熠熠光明的憧憬,带给人以纯朴与善良。”画家如是说。
“独创渍色法,别开新生面;既可见笔墨,西法融其间;花叶不勾骨,更显色斑斓;雅俗共欣赏,观者都称赞;循此再努力,奇葩更鲜艳。”著名美术评论家邓福星评介说。
杨育才的渍色牡丹花不只是红色的,而且大多数是画成了淡绿色或者干脆用白色。他说牡丹是木本植物,完全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画牡丹不能只见花朵不见树。所谓木本就是要以木为本,不能舍本求末。他画的牡丹树枝苍劲老道、舒展有力、冲天豪放,看着画面就犹如走进遮天盖日的牡丹森林。他说自己画牡丹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上都与众不同。构图上他追求一种大疏大密,松散有至,手法上他追求兼工带写,色彩上他追求朴素淡雅的艺术风格。他的渍色牡丹不拘泥于其形,却在枝叶上再现了牡丹的风骨,在形似之外赋予牡丹独秀精魂,用巧创的渍色装点渗透,使其形神超然,既在物中,又在物外,心神交融,丹灵精透,恰似月晕珠浸,又如贵妃微醉,直达飘然妙境。
其方法是先用大号羊毫笔将白色调稀,按照花的生长结构,画出花的形态;用小号狼毫笔着色,按花瓣的结构从花瓣根部冲注该色,让色自然流淌渗化,直至颜色完全沉渍于纸上;用小号狼毫笔着色点花蕊。然后根据画面的色调用花青加墨或纯墨,写出叶和嫩枝;用石绿色冲注至叶柄上,使色自然流淌渗化;用藤黄色或朱镖色冲注至叶柄受光部位,让色自然流淌渗化;将胭脂色注写至内枝上。最后用朱镖加墨或赭石加墨再加水稀释,用长锋兼毫笔,着饱色自上而下写之。
杨育才将大量笔墨用在了牡丹的树干上,画出了牡丹的别样风骨,他专从骨入枝,从神建蕊,以渍色状花魂,以汁色透纸壁;从大象中写大意,从质朴中写率真,从无言中开玄机,从寂寥中跃稚性,从而还原出浑然天成,高处亦胜寒。他不仅把牡丹当成参天大树来画,还画四季牡丹,画风雪中的牡丹。他说:“秋冬丹花,蕴春夏之气,藏风雨之华,敛天地之精,虽枝瘦而花肥,清香悠远;若秀女虽饱苦而倍富;虽历艰而贵无比!”
当然,也有人对他这种画法提出异议,甚至大为不喜欢。他说曾经有一位收藏家找到他要买他的牡丹图,他就给他推荐自己画的白色牡丹,那个收藏家摇头,又给他推荐淡绿色的,收藏家还是摇头,最后给他推荐紫红色的,他仍然摇着头走了。他说买牡丹图是为了送人的,送人给人送白牡丹让人想到送花圈不吉利。杨育才对于这种收藏迷信不屑一顾,他说我画牡丹是追求一种牡丹高贵的品质,不在乎是否带来多少利益,画家就是要以艺术为天。
一个画家能否有所成就,与他本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乃至传统功力等综合因素不无关系。杨育才是一位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精研画理,又善思辨,因此他的画才能在传统没骨画法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绘画中印象派的色彩表现,并发挥水的作用,是牡丹在墨与色、色与色、水与墨、水与色的冲撞与互动中,再现牡丹花、叶、干的风情万种的变,使得他的作品焕发出一种永远鲜活的神采。
杨育才笔下的“渍色牡丹”,重“师法造化”,更重“中得心源”,早已经走出了传统意义的形神规范,而更具现代人的审美感受。他在牡丹的美丽中注入了他的功力与创造、内涵与想象,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这一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表现方法,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他人,无疑是画家心性、才气、乃至对艺术的真诚袒露。
杨育才就是在这样一种不理解甚至非议中,默默地画着自己的心中的参天牡丹!他三十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牡丹相伴,构思孕育花魂,似飞岩击石,恰琼浆降露,动静两宜,张驰舒缓,点墨成影,生机昂然,用满腔热血精心浇灌着自己的牡丹园。有评论家说他的牡丹是“洞悉了玄机一隙,秉承了率性自然,专在那婉约婀娜中既存牡丹本真,又独创渍色奇笔,犹如朝霞染露,犹如霓裳滴珠,犹如妙春女子巧梳妆,犹如丰腴小妇卸粉黛,不尽的风情,难言的柔骨,脱俗的雅韵,出神的冰洁,顿时化作牡丹一朵,霭云一片。”
静观杨育才的渍色牡丹,飘摇中传达着生命的张力和坚韧,寄托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超然于物外的洒脱。有评论家说杨育才笔下的“渍色牡丹”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牡丹,给人宁静,令人通达。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渍色牡丹定会开出更加奔放绚丽的花朵。
杨育才先生论画墨竹: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和文明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早就赞誉中国是一个竹子文化的国家,据考证竹子在中国领土上就有39个属的500余竹种,可称是一个竹子王国。由于竹子具有四时常青,天寒不凋,凌风傲雪之特性,人们便以竹喻人,赋以“高风亮节”“坚贞不屈”之品质,“凌雪清拔””虚心向上”之美德,画家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将竹子的精神用中国的笔墨,在中国特制的宣纸上抒发各自的性情和思想。所以画墨竹是中国画中的一门专科,它能给人们以生命力旺盛和美的享受,历代以墨竹而知名的画家很多,由于文人画的发展墨竹在元代颇为流行,自元代起擅长者高克恭、赵孟頫、管仲姬、赵琪、杨维翰、倪瓒、吴镇、顾安、吴瓘、王维、萧悦、文同、李衍、张逊、王绂、夏昶、石涛、郑板桥等诸大家无不都从爱竹开始,继而观竹画竹。
我画墨竹三十余年,回顾一下,深有所感,起初是因爱而画竹,陶冶情操,无名利之思,故以临传统的墨竹印刷作品为入门之道,掌握了一些用笔之法,理解了墨竹的枝叶结构和水墨运用的技法。要画好墨竹,必须在熟练运用笔墨水的基础上,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写生、去感受,带着感情将风情、烟雨、雪露中的不同变化注入脑海,融入胸中,使之产生创作灵感和抒发冲动,这时提笔急从之,运墨直遂,以迫其所见,然得佳作也。
板桥先生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不是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是客观生活中的自然生长的竹,胸中之竹是通过观竹而得的感受并加以提炼的竹,手中之竹是通过笔墨表达意象的竹,手中之竹可能与胸中之竹相结合,也可能不合,不合之时,就是要随机应变,即胸无成竹……,随着之挥毫弄墨信手写去自然成章,其行神意具足也,著名画家李衍先生说:”求一艺之精,信不易矣“,他强调画竹需深入观察生活,初学必守法度,久之可达于规矩笔墨之精,切忌信笔涂抹。要分析竹之品类及生长规律,深入浅出地论述画竹方法,李衍先生在《画竹谱》中论及画墨竹上谈到画竿五忌,即忌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画叶中的八忌四要,一忌似桃、二忌似柳、三忌孤生、四忌并立、五忌如叉、六忌如井、七忌如手指、八忌似蜻蜓。要翻正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具姿态。笔墨的运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一幅好的中国画,在表现技巧上要有笔有墨。所谓笔者,即骨法用笔,要落笔成形有神,这种用笔方法是指运用笔的轻重、疾徐、刚柔、虚实、顿挫、转折、匀衡等不同笔法变化,按照心灵的意图,以意运笔,意到笔到。笔落而形出,而神现。做到笔是形、是体、是质、是量、是空间、是神、是态、是情、是意…..。若意想写一幅墨竹来抒发愉快舒畅的情意,要用凝重干涩和飘洒轻松,圆润而富于弹性的笔墨,画出挺拔求劲,迎风取势的竿和挺秀婀娜、随风摇曳纸条、竹叶‘总之用笔更有意、有韵、有力、有趣,要稳、、要活、要狠、要准,方为骨法用笔,所谓“有墨“就是墨韵生动。昔人云:墨法之妙全自笔出,笔法之精全由墨现,墨者要有厚、润、净、活、骨、干、湿、枯、漓之感,方为有墨,用墨之本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以水化墨,以水运墨,以水分干湿、浓淡、虚实等。就以墨的厚重之感为例:厚重之感并不是墨的浓淡所产生的,而是水墨在生宣纸上完全饱和的一种现象,浓墨能产生这种身后不浮薄的质量之感,就在于水墨显示在生宣纸上达到了完全饱和。以风雨中的墨竹为例:墨色虽不黑,但是给人的确实厚重之感,摇摇欲坠之势。故笔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笔为里是骨干,墨为表是皮肉,笔重于墨,笔为帅,墨为从,墨气中见笔法,墨气始灵,笔法中见墨气,笔法始活。一幅好画精作,首先要看意境,即为灵魂。再论其笔墨,要笔精墨妙,使之感到形神毕现意境活出,令人动情,使作者本人也不能复制的作品,才是真正完美的作品、有价值的作品,即神品也!
『陆』 国画竹子入门简单教程
竹子入门画法如下:
行笔一抹而起即收笔,做到笔收意到。运笔不能太快,否则易飘、薄。
笔蘸墨汁逆锋起笔,按笔铺毫,笔力渐用于叶中部。
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
竹叶是整幅作品的主要部分,按叶的组合式大致为“个”字、“分”字、“川”字、“双人”字等,然而每丛竹叶的组合又由每个叶的组合形式积叠组合而成。
立竿发枝要有上仰奋发的精神,挺立生动,勾节要凝稳。竹叶与枝的组合,发枝生叶,贵在随机生发,叶叶附枝,可参用仰叶、俯叶基本生发式合理组合、并根据画面取裁,或增添、转折、向背,各有姿态。
作画时笔蘸清水,再蘸浓墨,用写意法落笔,充分发挥笔头中含的浓、淡墨,浓淡竹叶墨色相互渗化,达到水墨淋漓,痛快酣畅的感觉。
立竿分主次,浓淡分前后,按叶也前浓后淡,叶口上扬,交叠自然,使竹宁静、清逸、傲立。注意前后布叶要密、疏呼应,画面有轻松、爽朗的感觉。
『柒』 我想学国画,怎么入门
学国画入门可以先从临摹开始,同时兼学素描写生以提高造型能力。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临摹前最好看一些相关的工具书,如怎样画国画等入门教材,置备好工具材料。
临摹国画先选择自己特别喜欢的名家作品,最好是简单一些的古代画作。简单一些的在于易见成就,鼓舞信心。名家作品一般在构图、布局、运笔上千锤百炼,多临摹是通过多次实践以领悟,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仿佛读唐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选择的作品要判断它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一般建议小写意,运笔、水分容易控制。
然后根据作品选择相应的笔与宣纸。
临摹好的作品挂在墙上自己多看,对照原作找毛病。
觉得还可以就让周围的人评论一下,大家认为还可以就可以到专业网站求教了,现在热心人不少,一定会有所收益的。
如果能进入专门的培训班也是一条比较好的学习途径与环境。
『捌』 国画竹子画法技法教程
国画竹子画法技法有写竿法、写节法、写枝法、写笋法、写叶法等技法,其教程如下:
一、写竿法:
墨竹写竿,要选较硬的兰竹笔为宜。运笔要有起、行、收的过程。行笔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中锋行笔,可先下而上,亦可先上而下,初短后长,节节相承,笔意贯通,至稍渐短渐细。
画两竿竹或两竿以上时要注意:一是忌平行,竹节要错开;二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于一点;三是一般情况下画竹要求弯节不弯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则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现出竹竿的弹性;四是多竿竹时要注意浓淡虚实的变化。
写叶要有大小、长短、肥瘦、正侧、俯仰、浓淡等变化。老叶、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叶、嫩叶多上扬,用笔宜湿;正叶宜画宽,侧叶宜画窄,前叶宜浓,后叶宜淡。
天气不同,叶的姿态亦不同。晴天之叶劲拔爽利,四面生发;风起之时则临风飘举,因风取势;下雨时虚心低首,苍翠欲滴;雪压时则拥雪摇曳,欲扬先抑。
写叶之最要紧处在疏密变化,古人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画者要多到竹丛前观察,特别是逆光时观察,最易体会竹叶的疏密变化。
写叶常见弊病有:交叉如“义”、如“井”、如手掌等。画叶不可太宽,太宽则如桃;不可太细,太细则如柳。
『玖』 如何学习花鸟画
学写意花鸟画要想入门:
首先,最好是先寻找书画基础培训班上上课!
其次,学些基本笔法、墨法、水法、技法、技巧、用色、配色、立意、构图、章法、布局、款识,等基础知识。
第三,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学习一些特殊技法,如:加盐破墨法,加矾,加碱、加肥皂水,加洗涤灵、加一些可溶性材料等等的特殊效果方法。
第四,初学临摹时,先去画店或书店选一些你觉得最容易找到感觉的,最能和你产生共鸣的优秀范本画集,但不要过于繁琐,要简洁明快,用笔用墨大胆而又不失于法度的大家之作,作为你的摹本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加深,逐渐递进。
第五,要想提高的快,最好多参加笔会,多结交画友,多结识书画家,结交书画高手,书画名家,书画行家,书画大家,书画大师,再多参观书画展览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一定成为书画行家和高手的。
第六,选择行家,专家,名家,大家,大师,拜师学艺,多加指导,点拨,提升,然后创作,继承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性、创造性。
最后与之你早日学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