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嵌入式linux nand flash分区和mtd分区有什么不同
你可以发flash分成2个分区,root文件系统放系统文件,usr文件系统放程序文件
Ⅱ 在linux中怎么分区
Linux 的分区规定
1. 设备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
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 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推。而 SCSI 设备就应该是 sda、sdb、sdc 等。
2. 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对于 SCSI 硬盘则是 sda1、sdb1 等。
3. 各分区的作用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对于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
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
5. 分区指标
对于每一个 Linux 分区来讲,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是最主要的指标。容量的大小读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区的类型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分区的类型规定了这个分区上面的文件系统的格式。 Linux 支持多种的文件系统格式,其中包含了我们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种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区类型。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分区类型号码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分区。各种类型号码在介绍Fdisk的使用方式的时候将会介绍。
Fdisk 使用详解
下面通过介绍 Fdisk 的使用方法,来巩固上面所学到的各种关于 Linux 分区的知识。
Fdisk 是各种 Linux 发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是被定义为 Expert 级别的分区工具,它让初学者有点望而却步。
1. Fdisk 参数说明
运行Fdisk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如图 1 所示的欢迎界面,用户通过在这个界面中输入命令参数来操作Fdisk。
图 1 Fdisk 欢迎界面
用户通过提示键入 “m”,可以显示 Fdisk 命令各个参数的说明。
读者可以看到 Fdisk 有很多参数,可是经常使用的就是几个,如果读者熟练掌握这几个参数就可以流畅地运用 Fdisk,对 Linux 的硬盘进行分区。我们先简单介绍各个参数的意义,然后详细说明几个重点参数,见表 1。
表 1 Fdisk 参数说明
用户在 Linux 中进行分区的时候,最常用的参数分别是 d、l、m、n、p、q、t、w 等。
2.用 Fdisk 进行分区
在 Linux 分区过程,一般是先通过 p 参数来显示出硬盘分区表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确定将来的分区。如图2所示。
图 2 显示已有分区的
图 2 显示了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如果想完全改变硬盘的分区格式,就可以通过 d 参数一个个删除存在的硬盘分区。例如 d1,d2。
删除完毕,就可以通过 n 参数来增加新的分区。当按下 “n” 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图 3 所示的新增分区。
图 3 新增分区
这里要选择新建的分区类型,是主分区还是扩展分区;然后选择 p 或是 e。它们的区别在上文中已经说明。然后就是设置分区的大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硬盘上有扩展分区,就只能增加逻辑分区,不能增加扩展分区了,如图 4 所示。
图 4 新增逻辑分区
在增加分区的时候,其类型都是默认的 Linux Native,如果需要把其中的某些分区改变为其它类型,例如 Linux Swap 或 FAT32 等,可以通过命令 t 来改变,如图 5。
图 5 转换分区类型
当按下 “t” 改变分区类型的时候,系统会提示要改变哪个分区,并且改变为什么类型(如果想知道系统所支持的分区类型,键入 l)。图 5 表示把分区5的类型改变为 82 号 Linux 的 Swap 类型。
Linux 所支持的分区类型号码和其对应的分区类型,可以参考表 2(这些信息可以用 l 命令得到)。
表 2 分区类型对应表
改变完了分区类型,就可以按下 “w”,保存并且退出。如果不想保存,那么可以选择 “q” 直接退出。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相信对于初学者来说,分区已经不再是 Linux 进阶中的绊脚石了。
Ⅲ 嵌入式linux支持ntfs分区格式吗
要看linux的内核是否已经集成了ntfs支持模块。
如果嵌入式linux的内核,在编译的时候,启用了ntfs支持选项,那么就可以支持。
否则的话,你需要额外的驱动模块,才能支持。模块必须也是嵌入式编译过的才行。
Ⅳ linux嵌入式 文件系统中 目录结构 和 分区 是怎样的两个概念什么异同 一定采纳
linux就是一颗大树,没有分区,linux皆文件,是从unix遗传来的特性
/ 是跟目录
/swap 交换分区内
/home 家分区,相当于windows下的我的文件,home可以容单独分区挂载到根目录,也可以就放在根目录下,看下面的文章,会很明白的
盘符——是软件级的概念;分区——是硬件级的概念;
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f=120&t=257333
Ⅳ 嵌入式linux中怎样fdisk -l查看Windows分区
fdisk -l是用来查看分区表的,在Linux系统中的root用户下可用此命令查看所有存储设备的分区信息
Ⅵ 关于linux系统分区的问题
Linux操作系统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 [Linux桌面] 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
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Ⅶ Linux下如何分区
方案一:“标准”方案
/ 8G SWAP 2G /BOOT 100m /USR 7G /HOME 8G
说明:/ 8G 其实这样子就够用了,不过还是要留一些冗余,比如有些软件默认就安装在这里了,或者是您临时将某些文件放在桌面(假如您在ROOT下)因此还是建议8G
SWAP 2G 临时分区,最大值也就是2G了,如果您的物理内存足够大,比如512M或者1G以上,SWAP可以设置得小一点。通常就是将它设置成最大值了,因为这2G对硬盘来说或许不算什么(现在硬盘动则几十上百G的)但是当您在运行很多的程序的时候,或许这个SWAP就派上了用场(我曾经观察过自己的系统,512M的内存竟然也有用光的时候--没开什么大程序,而且也调用到了SWAP。)
/BOOT 100M 这个BOOT分区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的,如果您仅仅是实验的话,就不一定需要单独划分。但是要记住,在单独的LINUX系统中,这个分区最好是独立的。
/USR 7G 准确的说7G可能有点小了,如果您需要用到MYSQL服务的话。这里通常是放程序文件的地方,有些数据库比如MYSQL不特意指定数据库存放路径的话也是放在这里。。因此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这个区的大小。
/HOME 8G您说到需要放置一些音乐文件什么的,因此这个区相应的划分得大一点。您可以根据您的空间总量来确定这个区的大小
以上是比较均衡的划分,相应的如果是单个硬盘全部使用的话,也是基本可以按照这个比例的。因为是实验,因此就不单独划分/VAR区了,在以后真正应用的时候,可能是需要划分/VAR区的,这里通常用于设置FTP以及WEB服务,还有一些系统日志也放在这里。因为空间有限,就不单独划分了。
方案二 “极端”方案
先确定您在/HOME下大概需要多少空间,然后将剩余的空间全部分配给/
或者您不能确定,那么请将所有的空间都分配给/
希望我提出的方案能够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