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如下:
1、随意打开一个文件资源浏览器,点击左上角的文件;
2、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文件选项,进入选项设置;
3、同样,也可以点击上面的查看弹出的功能菜单中选择选项;
4、点击查看页签;
5、往下拉找到“在文件夹提示文件大小信息”前面打勾;
6、再回到的文件夹进行测试就可以看到文件夹大小与查看文件夹属性大小一致。
2. 为什么有些文件夹不能删除(有图示)
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系统文件夹,一般是不可以删除的,删除后会导致系统出错,轻则某些与之关联的程序无法启动,重则电脑崩溃无法启动,出现蓝屏或者黑屏的状态。
二、感染病毒后的文件夹,很难被删除掉,原因很简单,它被赋予了与系统相关联的属性,只能杀毒软件或者专杀工作来解决。
三、一般的文件夹,例如我们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不能被删除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被病毒感染,如上边第二条解释的;二是当前文件夹或者当前文件下的文件正被你打开和使用,这时系统是不许你删除此文件夹的,就像你正在做公交车,车还在行驶,你就想下车,是不行的。所以先关掉此文件夹的所有文件和此文件夹本身,然后在进行删除,大部分情况下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时候是不行的,这就是后面要讲的第三种原因;三是即使你的文件夹和它里面的文件你都关闭了,但是删除时提示不能被删除,这是因为此文件里面的文件虽然表面上被你关闭掉了,但对于有些文件或者对于系统某些时候它其实还在系统后台运行,就像是系统和我们在使用障眼法一样,但是我们是看不到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多数时候是由于系统的一些漏洞和缺陷或者是程序运行时出现了错误,解决方法是一是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del+alt+ctrl)中终止此运行程序,还有一种方法最简单就是重新启动电脑,然后开机后不要打开此文件夹,直接删除即可。
3. 文件目录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文件目录结构又称文件索引结构,分一级文件索引、二级文件索引和三级文件索引三种。
一级文件索引(直接索引)的结构中:文件目录条目中有一组条目用于建立索引,并且每个条目都会注册逻辑记录所在的磁盘块号。逻辑记录的大小和磁盘块号等于512B。激活创建表后,系统会自动创建第一级索引。其具有稳定性和大数据量的优点。缺点是无法修改,检索效率低。
二级文件索引(第一级间接索引)的结构中:文件目录中有一组条目,文件寄存器的内容为第一级索引表块的块号。一级索引表块中的索引表注册文件逻辑记录所在的磁盘块号。二级索引的优点是可以由用户修改,但缺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低。
三级文件索引(第二级间接索引)的结构中:文件目录条目中有一组表条目,并且文件注册的内容是第二级索引表块的块号。第二级索引表块中的索引表项记录了第一级索引表块的块号,而第一级索引表项记录了文件逻辑记录所在的磁盘块号。其优点是结构搜索效率高,但缺点是数据内容少。
(3)文件夹缺陷扩展阅读:
文件目录结构的三个属于渐进关系,并且在可以构造上一级目录结构之前,必须完全构造下一级文件索引。 文件索引结构意味着文件的信息存储在许多离散的物理块中。 系统为每个文件(索引表)创建一个专用的数据结构,并将这些块的块号存储在索引表中。
其次,这三种文件目录结构的优点是保留了链接结构,同时解决了其缺点,即可以顺序和随机地访问,满足了动态文件增长,插入和删除的需求,并且还可以完全利用外部存储空间。 缺点是系统本身带来的系统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