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条码密度是多少
条码的密度是指条码中单个模块的尺寸,通常用于衡量条码的清晰度和扫描的准确性。一维条码的密度以其最窄的黑条或白条的宽度来衡量,而二维码的密度以其最小的黑块或白块的边长来衡量。密度的单位通常是mil(密耳),1mil等于1/1000英寸,大约等于0.0254毫米。
例如,如果一个一维条码的密度为5mil,这意味着条码中最窄的黑条或白条的宽度是5乘以0.0254毫米,即0.127毫米。同样,如果一个二维码的密度为10mil,这意味着二维码中最小的黑块或白块的边长是10乘以0.0254毫米,即0.254毫米。
由于直接测量如此小的尺寸较为困难,通常会先测量条码的整体长度,然后将条码拍照并放大,再计算条码整体宽度的像素数和模块的像素数,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出条码的密度。计算公式为:模块边长(即条码密度)=(条码整体长度(毫米)/ 条码整体长度的像素数 * 模块像素)/ 0.0254。
以一个QR码为例,如果整个QR码的实物的边长是10毫米,单个模块的边长不到1毫米,无法直接用尺子测量,因此需要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首先,需要放大并拍照记录QR码,然后量取照片中整个QR码的边长像素(例如1677像素)和单个模块的边长像素(例如76像素)。接着,使用上述公式计算模块的边长(即条码密度):模块边长(条码密度)=(二维码边长(毫米)/ 二维码像素 * 模块像素)/ 0.0254,计算结果的单位为mil。
例如,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可能会得到约为17.84mil的结果,这表示该QR码的密度大约是17.84mil。实际上,使用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如Bartender)生成一个内容相同、尺寸接近的二维码,观察到的密度可能会略有不同,例如19.17mil,但这个差异通常是由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实际操作中的小误差所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
❷ 条码密度是多少
条码分一维和二维两种,一维条码的密度,指的是最窄的黑条或白条的宽度;二维码的密度,指的是最小的黑块或白块的边长。这两种最窄的图像单元称为模块。密度通常用mil为单位,中文叫密尔或密耳,1mil = 1/1000 inch(英寸)≈ 0.0254mm(毫米)。所以,如果说一个一维码的密度为:5mil,即是说:一维码的最窄的黑条或白条的宽度为 5*0.0254mm =0.127mm。如果说一个二维码的密度为:10mil,即是说:二维码的最小黑块或白块的边长为 10*0.0254mm = 0.254mm。
由于用尺来量度这么小的长度比较难,所以我们可以量度条码的整体长度,再将条码拍照放大,然后查看条码整体宽度的像素数量,以及模块的像素数量,再套用公式计算出条码密度:模块边长(即 条码密度) = (条码整体的长度mm / 条码整体长度的像素 * 模块像素)/ 0.0254。
以下示例计算QR CODE的密度。
用bartender查看内容和尺寸接近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