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聚焦一季度经济数据|复工复产给力,山东外贸超预期好转
一季度山东经济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推动了出口超预期好转。
3月份,山东外贸明显好转,进出口实现1683.3亿元,增长4.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1%。一季度,山东进出口下降3.6%,在前六位外贸省市中降幅最小,也小于全国2.8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推动了出口超预期好转。同时,考虑到订单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3月份有一部分订单的补偿性生产,且国外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尚未显现,也推动了出口的回升。
济南海关副关长张艺兵认为,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3月份的进出口贸易能够出现一定反弹,确实相当不易,也凸显了山东外贸产业链完备、抗压能力强的优势。
出口方面,受益于省内高新技术行业的加快发展,一季度我省电子元器件、机械设备、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值分别逆势增长20.5%、22.6%、19.8%、5.7%、1.2倍、1倍,高新技术产业对出口的引领作用突出。此外,海外疫情防控物资需求的增长,带动一季度全省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大幅增长26.4%、14.2%,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潜力。
进口方面,一季度省内居民消费承压下降,但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智能产品消费增势强劲,有效激发进口增长新动能。全省进口消费品155.9亿元,增长31.7%,其中肉类、服装鞋帽类、文化娱乐类、家庭设备类产品进口值分别大幅增长82.2%、1.2倍、85.1%、6.1%。
一季度,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54亿元,同比增长12%,高出同期全省整体增速15.6个百分点,占同期我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2.5%,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67.4亿元,增长8.9%,进口686.6亿元,增长15.8%。
对东盟出口的较快增长,成为拉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我国与东盟在贸易通关、原产地协定等贸易领域的门槛降低,进一步释放了自贸区实施的红利。同时,东盟与我省产业链互补性强,东盟国家受此次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也成为稳定双方贸易的有利因素。一季度山东对东盟出口增长14.6%,高于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出口增速5.7个百分点,占同期对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43.7%,重点商品如机电产品、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取得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出口激增了69.5倍。
中欧班列的畅通以及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工,对我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一季度,我省经铁路运输对沿线国家进出口24.3亿元,增长5%,其中进口增长11%。与此同时,山东对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出口17.3亿元,增长2.7倍。
3月底海关完成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省内调查结果显示,新增订单减少的企业比例接近七成,对未来外贸形势表示不乐观的企业比重超过七成。专家认为,随着外需的萎缩,叠加高库存的压力,使得山东对大宗资源性工业原料的进口受到很大影响。
近期,为了稳定外贸基本盘,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各地各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逐步打通国际运输通道,稳定供应链产业链,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冲击。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也分别出台促进外贸发展的17条和12条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这些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一系列应对疫情冲击和影响的政策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山东外贸产业基础牢固,竞争优势较强,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市场环境能够逐步趋于稳定并恢复,疫情带来的影响总体可控。
石勇建议,疫情倒逼下,企业如能提升核心产品国产替代率,迈向国际产能合作的高端环节,将在赢取订单、开拓市场方面占得先机,也将为山东外贸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