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成功构建虚拟化数据中心
涉及虚拟化部署的项目往往包含了数据中心内的大量设备,从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到您的安全和管理软件。本文讲述虚拟化部署项目中的九大步骤,来规范整个安装过程。
虚拟化方面的专家EricSiebert在他的文章:“VirtualizationDeployment:”当中涉及了各种虚拟化的部署过程。下面我将对他描述的每一步进行展开和描述,另外也加入了额外的一些考虑和需要明确的问题。
-建设虚拟环境。在这一步骤中,安装服务器,装载选定的虚拟化管理程序(例如ESXServer或是Hyper-V),安装中央管理平台(微软的SCVMM或VMware的vCenter),最后把虚拟主机添加到管理平台中。
-配置虚拟环境。在这一步中,配置服务器的静态IP地址,纠正网络系统的参数,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VLAN进行配置。
-虚拟环境的安全保障。在这一步中,对所有的虚拟主机设置一个复杂的登录密码,在WindowsAD服务器中添加组,然后把新增加的、经过认证的VMware管理员添加到这个组中,接下来把该组认证为VMwarevCenter的管理员并且删除域管理账户。如果您还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用户需要对他们的虚拟机做管理(例如SQL管理员或是开发环境),请考虑增加额外的组和新的角色。
-虚拟环境的构建。在这一步中,完成向虚拟架构中增加新的虚拟机,通过创建新的虚拟机和安装全新的操作系统,或者是借助于Vmware的ConverterEnterprise等工具(在第二部分有介绍),完成从物理机到虚拟机(P2V)的转化,以及从中下载虚拟应用程序。请选择您P2V迁移的转换方式。
-虚拟环境的监控。在这一步,至少您会希望可以通过基本的管理工具监控到新的虚拟化主机,这可以借助免费的ESXiServer和vSphereClient中提供的简单图形界面实现。进一步地,您可能还会希望使用一些由vCenter提供的高级性能管理监控。通过设置可以实现在发生性能问题时通知到指定的管理员。随着使用的深入,很可能您还会希望用到更加复杂的性能监控工具,如同我们在“管理工具的选择”中提到的那样。
-虚拟环境的维护。在单台虚拟主机和一组虚拟机的环境中,维护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但是如果您的系统架构扩展了,就会用到维护工具。请不要跟虚拟环境监控的概念相混淆,在维护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补丁程序的管理。幸运的是,如果您采购的是VMwarevSphere,在所有的商业化版本中包含了UpdateManager。通过UpdateManager,您可以对现有ESX服务器的补丁升级做管理,包括可以涉及到一些操作系统和部分应用程序的补丁升级。如果您还使用了VMware的DRS(DistributedResourceScheler)功能,那么ESXServer可以实现在用户不停机的情况下升级。
-虚拟环境的备份。如同使用物理服务器一样,为虚拟服务器建设备份机制也是极其重要的。当您完成对物理服务器虚拟化的同时,有效的备份机制也需要在同一天建设完成。虽然虚拟机备份也可以通过已有的传统备份软件实现,但这并不是虚拟环境备份的最佳选择。通过采用为虚拟机定制的备份软件,它们可以掌握所有的虚拟机都在哪台物理主机上,然后可以识别出在什么时间需要把虚拟机迁移到新的主机上去。这些备份软件可以支持微软的VSS(VolumeShadowCopyService),确保应用程序的持续备份以及提供一些特殊的附加功能,诸如文件级和镜像级的备份,重复数据删除和数据复制等等。典型的虚拟化环境专用备份软件包括:VMware'sDataRecovery,VeeamSoftware'sBackup以及VizioncorevRanger。
-虚拟环境的故障诊断。我们当然希望在新部署了虚拟化架构后不会遇到任何问题。但是如果问题发生了,我们需要关于虚拟化环境的文档和图表。而且还需要有所有设备——服务器、SAN、网络、存储和虚拟软件等——相关的,售后支持信息和联系人窗口。
-培训和文档。尽管这最后一步在Siebert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及,但是培训和文档也是完成成功部署的重要步骤之一。所有好的部署计划都应该包含针对公司中其他管理员的培训和关于新虚拟化架构以及日常管理任务的文档。虽然对于其他管理员而言,虚拟服务器可能用起来跟物理的区别不大。但是对于虚拟机的管理和故障诊断是完全不同于物理机的。因此,培训课程是必需的,以便于那些支持人员和主要的管理员可以理解他们面临的物理系统架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在虚拟机环境中如何完成和之前相同的工作。
避免虚拟化部署中的陷阱
虽然说只要遵守基于以上的安装步骤而制定的安装计划,就可以避免在虚拟化部署中出现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陷阱需要在安装时注意。下面让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些类似的问题:
-低估了虚拟化主机所需的内存数量。尽管您使用了VMware的内存过分配技术,但是很有可能生产环境中的虚拟化主机会用到所有安装的内存总量。很多用于生产环境中的虚拟化主机都安装了16GB甚至更大的内存。
-低估了所需共享存储的存储空间。尽管新版的VMware提供了自动精简配置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减少虚拟化对存储空间的占用情况,但是虚拟机会迅速地占用共享存储中的大量存储空间。如果可能的话,采用VMware的自动精简配置或者是通过SAN存储来降低硬盘空间的占用率。您还可以通过使用Vizioncore的vOptimizerPro工具来回收过分配的存储空间。
-虚拟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培训和文档收集的速度。对一台物理服务器完成虚拟化是很容易的,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但是培训资深管理员和升级文档的时间要比虚拟化本身长得多。所以一定要避免同时对所有的物理环境做虚拟化,然后面临漫长的虚拟机故障诊断过程。以及对某些未经应用程序管理员许可的应用做虚拟化。
-过度分配。在初始化安装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虚拟机过度分配的问题,因为创建一个新虚拟机的过程看起来如此简单。和物理服务器的管理一样,我们应该仅分配那些业务所需的虚拟机。每一台新的虚拟机会占用额外的服务器资源以及带来附加的操作系统许可购买费用。
-缺少测试。对于应用在虚拟机上的测试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做从物理机到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的迁移,然后在虚拟机里验证结果。在我的经验看来,99%的应用可以在虚拟机上工作,但是请密切关注那些图像处理密集型的应用(例如运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在虚拟桌面),或者是需要购买额外软件许可的应用软件。当验证完软件的兼容性之后,还需要考虑虚拟机架构的支持能力:能否满足应用程序的计算需求以及提供和物理服务器同等的性能表现。
2. 在什么中可以创建业务数据中心
在管理中心中可以创建业务数据中心,并进行业务数据中心的运维。
什么叫数据中心?维基网络给出的定义是“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
在云大行其道的今天,随着数据中心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数据中心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型数据中心往往是由很多功能不一的单元系统组成,其运维工作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硬件、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以及业务上的东西,需要一体化联动地去做好运维工作。
当一个数据中心的规模非常大,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问题也会比较多,很多在小环境小体系下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这样的规模下也就凸显出来了,所以要做好大型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
对整个数据中心方方面面涉及到的技术体系都要花费较长时间来进行系统学习,只有对这个数据中心整体非常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运维方案。
自己结合特定需求进行开发一些监控运维软件,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高效管理与监控,提升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将运维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内部往往都包含了很多小系统,运维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些具体的应用系统展开的,具体的可以分为基础运维管理、日常业务运维、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六大部分,本文就来说一说一般大型的数据中心应该具备的哪些运维方法和能力。
首先从数据中心的基础运维管理方面来说,则主要有硬件配置管理、可维护性优化、监控、报警处理、自动化运维、断网,断电、机房容灾等运维工作。硬件配置管理包含机柜里每台服务器的型号和硬件配置,并清楚是哪些业务系统在使用这些服务器。
即便是虚拟化运行环境,也需要知道这些虚机都在哪些物理机组成的资源池中流动。数据中心物理机和虚机数量都很庞大,使用自动化运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动化运维不仅能提升运维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的参与,同时让数据中心自己管理自己,释放人力。并对数据中心可能发生的故障还做好监控与报警处理,以便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知晓问题。
往往一次大的故障都是从开始的一点小故障逐渐扩展最终引发整个大系统的崩溃的,所以在出现一些小的异常时一定要及时消除,而这些异常就要靠完善的监控和报警系统来检测。从数据中心的日常业务运维方面考虑,则主要有日常检查、应用变更、软硬件升级、突发故障等。
具体来说:
1、日常检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的故障在出现之前都可能会有所表现,小的隐患不消除,可能导致重大的故障出现,所以数据中心日常的例行检查工作枯燥,但也很重要,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运行中的隐患。
根据数据中心承载业务重要性的不同,要对数据中心里的所有运行的设备进行例行检查。检查服务器应用服务是否正常,CPU内存等利用率是否正常。对应用业务进行检查,看业务运行是否正常。还有对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也要进行检查,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是否合乎要求。
空调、供电系统进行运行良好,设备运行是否过热,地板、天窗、消防、监控都是检查的部分。空调漏水、设备漏电都会对数据中心正常稳定运行产生危害,千万不可大意。
2、应用变更:数据中心承载的业务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业务的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经常要对业务进行调整,包括服务器和网络的设置。因此要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操作很熟悉,主要需要掌握Linux服务器命令和网络协议。要根据应用的需要,及时准确做出变更。
3、软硬件升级:数据中心的设备一般运行周期是五年,不断地有设备需要逐渐淘汰进行更换,也有一些设备因为存在软件缺陷需要升级,因此软硬件升级也是维护工作的一部分。软硬件升级时需要做好回退机制,以防升级出现问题时无法回退,业务长时间无法恢复。
当接手数据中心维护工作就会发现,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升级,几乎每个月都要有升级操作,熬夜升级工作成了维护人员的家常便饭。
4、突发故障:没有任何一个数据中心是不出故障的,在数据中心运行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突发故障,高水平的维护人员可以静下心来冷静分析故障的触发原因,迅速找到解决的方法,如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解决方法,也可以通过切换到备用设备上先恢复业务,再进行分析。
这时拥有高水平的维护人员对于一个数据中心至关重要,在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有些平常,但千万别小看它们。数据中心日常维护工作实际上非常重要,关乎着整个数据中心业务的正常运行。只有重视数据中心的维护工作,才能给数据中心一个平安。
从数据中心网络方面考虑,则主要有网络硬件设备、ACL、OSPF、LACP、VIP、协议分析、流量、负载均衡、二三四七层情况、网络监控、万兆板卡、核心交换等。
网络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工作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网络数据中心就无法运转起来,所以保证网络稳定是数据中心运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里不仅要关注网络的硬件问题,还要关注SDN软件定义的网络。
一般传统IT架构中的网络,根据业务需求部署上线以后,如果业务需求发生变动,重新修改相应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上的配置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
而在当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业务环境下,网络的高稳定与高性能还不足以满足业务需求,灵活性和敏捷性反而更为关键。SDN所做的事是将网络设备上的控制权分离出来,由集中的控制器管理。
无须依赖底层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屏蔽了来自底层网络设备的差异,而控制权是完全开放的,用户可以自定义任何想实现的网络路由和传输规则策略,从而更加灵活和智能。进行SDN改造后,无需对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路由器反复进行配置,网络中的设备本身就是自动化连通的。只需要在使用时定义好简单的网络规则即可。
如果你不喜欢路由器自身内置的协议,还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对其进行修改,以实现更好的数据交换性能。比如网络自研交换机,可以直接支持SDN的远程配置与管理特性,从而实现上线全自动配置。
未来,自研交换机还会更进一步和服务器自动化上线结合,提升服务器交付和管理效率。网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太多的设备和协议、软件层技术,所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好网络运维工作。
从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考虑,则主要有文件系统、内核参数调优、各种硬盘驱动、内核版本、Kernel panic等。
Linux系统不仅在服务器,在网络操作系统也占据着主流地位,掌握Linux系统的使用才能更好地处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工作,Linux是运维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除了熟悉Linux系统的操作,还要对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内核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管理,减少服务器故障的发生。
一般大型的数据中心都包含有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几乎每天都会有服务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对服务器有深入理解才能很好地消除问题。
为了防止服务器故障引发业务中断,所以一般在服务器上都要部署虚拟化技术或者集群技术,当一台服务器物理硬件故障时,业务可以平滑切换到其它服务器上,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些虚拟化技术增加了运维的难度,也需要对虚拟化技术进行不断深入学习。
另外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定制化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云计算需要大规模部署,因此需要服务器具有更高的部署密度、节能而且易于管理,但对于每个节点的计算能力要求并不十分苛刻。
而厂商生产的普通意义上的服务器由于要适应多种应用,则更多兼顾性能、扩展性,忽略了成本和能耗。而如果是专门为云定制的服务器,会针对云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更加符合用户的需要。
对于企业来说,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试想一下,即使每台定制化服务器节省的电力有限(4电源改2电源),但对于大规模部署的数据中心来说,长此以往,成本的节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Google所拥有的服务器都是自己设计,采用定制化托盘,内建电池做备用电源,相比传统服务器成本和耗电都要低得多,这也为Google节省了大笔的电力开支。
从数据中心存储方面考虑,架构更加多样和复杂化。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相关技术进入数据中心后,存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支撑起多种数据类型的读取;集中式存储已经不再是数据中心的主流存储架构。
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需要扩展性、伸缩性极强的分布式存储架构来实现。在大规模系统支撑上,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对象存储等技术,为存储的各种应用提供了高度可伸缩、可扩展和极大的弹性支撑和强大的数据访问性能,并且因为这些分布式技术对标准化硬件的支持。
使得大规模数据中心存储得以低成本的建设和运维。当然分布式存储不是要取代现有的盘阵,而是为了应付高速成长的数据量与带宽而产生的新形态存储系统。另外就是软件定义存储,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即存储架构中软件和硬件的分离,也就是数据层和控制层的分离。
对于数据中心用户而言,通过软件来实现对存储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实现存储资源的虚拟化 、抽象化、自动化,能够完整的实现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的部署、管理、监控、调整等多个要求,使得存储系统具备灵活、自由和高可用等特点。
企业及互联网数据以每年50%的速率在增长,新增数据中结构化数据总量有限,多数为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数据中心存储架构随着业务发展也需要极强的弹性适应能力,低成本、海量扩展、高并发性能是面向大型云数据中心运营存储架构的基本技术属性。
如何进行数量庞大且杂乱无章的数据存储与深度应用处理,并迅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商业决策将成为各类型企业生存基础,也是今后存储以及围绕存储架构不断衍生的业务发展方向。
最后从数据中心安全方面来考虑,安全就是若干个小项:攻击保护、升级备份、抓BUG/找BUG、脚本工具、数据安全、服务巡检等项目,其中每一项拿出来其实都包含很多的内容。
比如说到攻击与保护,这个主要指的是防止外来的异常入侵者对数据中心发起的恶意和无意攻击,恶意攻击就是有人故意的使用各种攻击方法,进入到数据中心内部,将重要的数据窃取或者破坏,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也有的是无意的攻击,因为整个数据中心是要与外界保持互联互通的,运行是动态的,变化的,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异常流量攻击数据中心,有时甚至来自于数据中心内部,比如某些服务器中毒,或者硬件故障。
构造出了环路,异常流量等网络故障,这些都会影响到数据中心的运行,所以如何做好数据中心的攻击与保护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这并不是在数据中心里部署几台安全设备就能解决的,需要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全面的统一规划,并有针对性地部署一些安全防护措施。
而且随着各种黑客技术的提升,安全防护措施也要不断提升,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完善的过程,只要数据中心还在运行,这个完善就不会停止。为了方便运维,也要做好一些执行脚本,以便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处理问题。
比如一个数据中心的业务出现异常,为了快速恢复业务,需要将路由进行调整,将流量全部引到其它的数据中心,这就需要在核心路由器上进行调整,这时有个现成的脚本就可以自动执行,达到快速切换的目的。数据中心还应该准备很多其它工作的脚本,以便紧急的时候快速使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您一定很惊讶,原来数据中心运维包含这么多内容,大大小小数十项,而且每一项包含的内容说起来都不那么简单,也涉及很多的技术知识。通常数据中心是一个公司、企业或政府部门的信息处理中心。
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要经由数据中心才能完成,所以数据中心对于一个企业或政府部门至关重要。而一个数据中心能否稳定和高效运行,运维是真正的关键。只有将这些方方面面的运维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数据中心才能长期稳定。
3. 如何构建云数据中心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观察家袁国宝在他的新作《新基建:数字经济重构经济增长新格局》一书中写到详细云数据中心的构建步骤主要分为3步。
新基建
一、虚拟化
利用软硬件管理程序将物理资源映射为虚拟资源的技术被称为虚拟化技术。对关键IT资源进行虚拟化,是打造云数据中心的基础和前提。
云数据中心需要虚拟化的关键IT资源主要有服务器、存储及网络。其中,服务器虚拟化主要包括Unix服务器虚拟化与x86服务器虚拟化。Unix服务器又被称为小型机,而小型机厂商普遍为自身的小型机产品开发了差异化的虚拟化程序,导致这些虚拟化程序无法对其他厂商的小型机产品进行虚拟化。
目前,市场中常见的x86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有VMware ESX/ESXi、微软的Hyper-V、开源KVM虚拟机等。Oracle和华为等服务器厂商还开发了基于Xenia内核的虚拟化平台。
云数据中心需要同时调用不同厂商以及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资源,而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后,便可以有效解决不同服务器间的硬件差异问题,使用户获得标准逻辑形式的计算资源。
存储虚拟化的逻辑为:在物理存储系统上增加一个虚拟层,从而将物理存储虚拟化为逻辑存储单元。通过存储虚拟化,云数据中心服务商可以将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存储设备资源整合到一个大型的逻辑存储空间内,然后对这个存储空间进行划分,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网络虚拟化涉及到了网络设备及网络安全设备、网络本身的虚拟化。其中,需要虚拟化的网络设备及网络安全设备有网卡、路由器、交换机、HBA卡、防火墙、IDS/IPS、负载均衡设备等。网络本身的虚拟化主要涉及到FC存储网络与IP网络的虚拟化。
目前,个体与组织对网络需求愈发个性化,为了更加低成本地满足其需求,云数据中心厂商对网络进行虚拟化成为必然选择。与此同时,网络虚拟化后,云数据中心可以在网络环境与多层应用环境中将非同组用户实现逻辑隔离,这既能提高数据安全性,又能降低网络管理复杂性。
将关键IT资源进行虚拟化后,云数据中心服务商便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与集中共享,大幅度增加资源利用率。测试数据显示,未虚拟化前,数据中心IT资源利用率仅有10%~20%,而虚拟化后的资源利用率达到了50%~60%。
二、资源池化
资源池化是指IT资源完成虚拟化后,为其标上特定的功能标签,再将其分配到不同的资源组,最终完成其池化。
资源池化可以解决不同结构IT设备的规格与标准的差异问题,对资源进行逻辑分类、分组,最终将资源用标准化的逻辑形式提供给用户。资源池化过程中,云数据中心服务商可按照硬件特性,对不同服务等级的资源池组进行划分。云数据中心的资源池主要包括服务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及网络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化过程中,云数据中心服务商需要重点分析存储容量、FC SAN网络需要的HBA卡的端口数量、IP网络所需的网卡端口数量等是否与自身的业务规模相匹配。
网络资源池化过程中,云数据中心服务商则需要重点分析进出口链路带宽、HBA卡与端口数量、IP网卡与端口数量,安全设备端口数量与带宽等是否与自身的业务规模相匹配。
三、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使IT资源都具备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处理的过程。如果说IT资源的虚拟化与池化能够让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网络带宽与链路等成为动态化的基础设施,那么,IT资源的自动化便是让数据中心获得了一套能够对基础设施进行自动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云数据中心可以利用基于SOA的流程管理工具对数据中心的业务任务、IT任务进行统一IT编排。然后利用可编程的工作流程工具从资产中解耦工作流程及流程的执行逻辑。在IT编排工具的帮助下,系统设计师可以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添加新的工作流程,甚至利用可重复使用的适配器对资产进行修改等,不需要重新开展工作,有效降低开发人力、物力成本。
4. 国内企业数据中心存在的三大主要形式
国内企业数据中心存在的三大主要形式
近年来,数据中心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数据中心存在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传统的封闭的数据中心技术架构落后、资源调配能力低、管理与发展不协调,资源平均利用率仅为20%~30%,这些数据中心难以跟上技术进步步伐。目前,中国数据中心总数已经超过64万个,但实际上利用率是较低的。随着人们对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重视,数据中心存在的形式也会越来越多,以求达到节省能源,提供数据中心运营效率的目的。
目前,数据中心主要有三种存在方式:一是企业自建数据中心,二是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三是租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自建数据中心是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形 式,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是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随着阿里云、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电信云等出现,直接租用数据中心服务的形式开始出现。
企业自建数据中心
很多大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租用运营商的广域网线路,实现多个内部数据中心的互联。比如:军网、公安网、平安工程、银行行业、石油行业 等,这些专网使用的都是专有的数据中心,由各大政府部门、企业主导自行创建的。这种数据中心投入大,建设成本高,具有封闭性,专为单个企业或部门提供服 务。由于建设数据中心要申请工业建筑用地、要得到供电部门、建设部门的同意,手续非常繁琐。而且建成后到投入使用,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建设周期长,这种数据中心特别适用于“高富帅”的不缺钱的行业,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其越来越缺乏优势。在美国,已经开始强制一些数据中心关闭运行,严格控制审批新建数据中 心,大量的数据中心消耗了美国很多电能,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中国如今正处于快速建设数据中心的发展阶段,耗能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 重视,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将会更加困难。不过这种自建的数据中心,由于完全是自建,使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任意改动,灵活性高,尤其这种自建的数 据中心安全度最高,信息泄露,受攻击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租用运营商数据中心
互联网这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的扩展速度也是飞快,自建数据中心的周期性太长,显然难以满足。因此直接租 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机房是其数据中心存在的主要形式。无论是网络、奇虎360、还是搜狐、新浪等等企业大部分的数据中心都是租用运营商的。运营商提供场 地、机柜、网络带宽和供电,互联网企业直接将设备放入运营商网络中即可,这样一般只要一周就可以建设完一个数据中心并投入使用,速度非常快,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企业中非常普遍,这样互联网企业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应用设备(主要是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运行状况即可,不必关心机房环境、空调、供电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要向运营商支付不菲的租用金额,但仍可为互联网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互联网企业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实际情况,在运营商的各级省市都去租用数据中心机房,迅速部署业务。当然在运营商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混,使用仍有一些限制,比如机房环境的维护、设备出入管理都受到运营商的限制。租用期限、新增机 房面积都要和运营商沟通,需要运营商的同意才能实施。这些互联网企业要想发展的好首先就要和这些运营商搞好关系。
腾讯、淘宝这些大型厂商已经开始建造了一些自己的数据中心,建造这些数据中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不是自己想建设就可以建设的。
租用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
这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由大型的数据中心提供,是中小型企业的福音。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和背景,自己建造和租用运营商维护都很困难。通过直 接租用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就可以部署自己企业的业务。比如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向阿里云租用100GT的硬盘和200G的内存,10G的带宽,对于 中小企业,满足这些性能的物理硬件完全不可见。这样企业用户可以完全聚焦于自己的应用业务,不必关心数据中心底层实现,也为企业节省了人力。当然这样的形 式使得企业的核心业务稳定性与租用的数据中心运行稳定性关系较大,有时出现故障,由于企业自身看不到数据中心底层实现,只能甘等业务恢复。有时还会出现互 相推诿的情况,而由于租用方处于技术弱势方,往往故障所带来的损失很难得到补偿。这种方式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电,就是安全性。除了上层应用,数据中心底层 实现都不受自己控制,受到攻击都没有任何手段,因此安全性完全取决于承租的数据中心。因此在选择租用数据中心服务时,要对其数据中心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考 量。现在提供数据中心应用服务的还比较少,只有几家,竞争还不充分,这给中小企业选择的余地较少。随着竞争的加剧,国际巨头的进入,比如亚马逊、微软都准 备在中国建设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到那时这种不对等的地位就会缓解。
不管是自建还是租用,都各有利弊,不好说哪种方式更好。租用数据中心服务代表着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具发展潜力,而传统的自建数据中心虽然饱受争 议,但依然将会长期存在,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依然乐于建造完全自我管理的数据中心。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三种方式必然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