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创建arcgis的数据库'
Goedatabase中的基本组成项包括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当创建了这些基本项后,可以在ArcMap中添加该对象,并对其进行编辑。建立方法如下:
1.建立数据集建立一个新的要素数据集,首先必须明确其空间参考,包括坐标系统和坐标值的范围域。数据集中的所有要素类用相同的坐标系统,所有要素类的所有要素坐标必须在坐标值域范围内。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在需要建立新要素集的Geodatabase上单击右键,点击New,选择FeatureDataset命令,设置要素数据集名称、空间参考和X、Y、Z、M范围值域。M是一个线性参考值,在动态分段中经常用到M。
2.建立要素类
要素类分为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简单要素类存放在要素集中,使用要素数据集坐标,不需要重新定义空间参考。独立要素类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要素数据集之外,必须重新定义空间参考系。
(1)简单要素类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在需要建立要素类的要素数据集上单击右键,单击New,选择Feature Class命令,设置要素类名称及别名(别名是对真名的进一步描述,在ArcMap窗口内容表中显示数据层的别名),并确定要素类字段名及类型与属性对话框,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但注意因为正在要素数据集中建立要素类,所有不能修改空间参考。
(2)独立要素类
独立要素类值在Geodatabase中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的要素类。独立要素类的建立方法与在数据集中建立简单要素类相似,不同的是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和坐标值域。
3.建立关系表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右键单击需要建立要素类的Geodatabase,单击New,选择Table命令,设置要素类名称及别名,在打开的数据库存储的关键字配置对话框中选择Use configuration keyword,输入关键字名称,在打开的属性字段编辑对话框中设置要素类字段名及类型与属性对话框。
之后,可以在ArcMap中添加建立的要素类进行地理要素内容编辑和属性信息编辑,或向Geodatabase中导入shapefile、coverge、栅格数据或dBASE表\INFO表。注意:数据载入不同于数据导入,当导入Shapefile、Coverge、INFO表和dBASE表到一个Geodatabase时,导入的数据作为新的要素类或新表存在。在导入这些数据之前,这些要素类和表是不存在的。数据载入不同于数据导入。数据载入要求在Geodatabase中必须首先存在于被载入数据具有结构匹配的数据对象,是对要载入数据库的要素类或表进行操作。
⑵ 矢量空间数据库
空间矢量数据库是整个系统各种信息要素所依附的骨架,本次调查的矢量数据涉及地质背景、区域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农产品安全、非点源污染、特色农产品立地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地理等,均要求以空间数据分层形式存储与管理。下面以地球化学数据子库建立为例简述矢量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图4-4),其他矢量数据的建库过程基本类似于地球化学数据子库的建设。
(1)收集数据资料
资料收集主要是对入库数据的采集、分类,其内容包括野外采样记录、点位数据、测试分析数据、监控数据、统计单元划分图等。
(2)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需入库的纸质图件进行扫描、校正、矢量化等处理,并检查采样点位、组合点位坐标数据的正确性,以保证其点位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再对测试数据采用“速成等值线图”的方法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若不合理,则要反向检查测试分析数据的正确性。然后就可进行“扩边”处理,根据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的实际情况,一般要求使用最外围的分析测试数据再往外填充8km。
图4-4 地球化学数据建库流程图
(3)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是对离散的、随机采样的分析数据点进行网格化处理,将不规则的离散数据点网格化为规则的数据点。网格化模型算法有最近点、距离倒数加权、三角剖分插值及克里金插值(包含多种漂移方式)等。数据网格化时要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模型,比较常用的是最近点位和克里格插值模型。如在GeoMDIS 2002中,网格化时先选择欲操作的数据对象,设置坐标字段和网格化的分析项元素并给定网格文件名称,然后选择网格化模型算法和相关参数,设置网格化的特征值后即可以进行数据网格化。
(4)定色阶
各种分析元素含量值差异性大,为使之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使用0.1lg
(5)生成等值线
在GeoMDIS 2000中,根据插值生成的网络数据文件,并设置上一步形成的色阶等参数,就可生成彩色等值线图件。
(6)数理统计
按行政区统计单元、不同土壤类型统计单元、不同地质背景统计单元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生成相应的专题图。
(7)图形编辑
对GeoMDIS 2000生成的等值线、极值点、注释等导入到编辑功能强大的编辑软件(如MapGIS)中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处理等值线的“尖锐化”、“孤高点”等现象。要保证等值线自封闭、圆滑,然后对生成的等值线与水系图层(主要考虑较大范围水域边界线)一起重新造区,和第六步生成的统计专题图一起进行必要的图形整饰,最后形成合理的地球化学面色图件。
(8)分层与检查
按照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属性数据格式、图层划分要求建立分层文件,并对建立的分层文件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是否丢失图元和内容,同时要对各图层进行拓扑错误检查,如果发现拓扑错误,则返回第七步进行修改。要确保数据质量合格才能转入下一步。
(9)属性采集
根据图面内容填写相应的属性采集表,做到属性表记录内容和图形上标注的编码一一对应。填好的属性采集表可在Excel、Dbase、Foxpro等软件录入,形成DBF格式的数据文件(蔡子华等,2002)。也可直接在GIS软件的属性管理库中完成,如利用参数赋属性或单独逐一赋值。输出属性数据表要进行系统检查、修改。
(10)属性挂接
先进行图元和属性的一致性检查。对原图和属性表及属性库进行一一对应检查,如果发现漏图元或属性紊乱则要进行返回到上一步重新处理。然后将属性数据文件和图形数据文件利用图元编号(ID号)或特殊标识意义的关键字段进行挂接,使空间图形和属性数据联系在一起。
(11)投影变换
根据《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要求》对完成属性挂接的图层进行投影变换,转换至以度为单位的无投影地理坐标系。
(12)格式转换
因为AGEIS是矢量数据并以Arc/Info格式数据入库,所以MapGIS格式完成的数据,需转换成Arc/Info格式才能进行入库。转换成功的Arc/Info格式数据还需进行Clean拓扑重建操作,在Arc/Info中使用Clean命令时需注意下列2个容限参数(樊红,1999)的选取:
第一个参数为Dangle Length(悬挂长度),用Clean命令使任何短于该长度的悬挂线段都被删掉,一般使用0.000 001。
第二个参数为Fuzzy Tolerance(坐标距离),用Clean命令使间距小于坐标距离容差的2个或2个以上的坐标点就合并成一个,一般使用0.000 001。MapGIS格式向Arc/Info格式转换后,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需进行全面检查。
(13)数据入库
利用AGEIS系统提供的数据导入功能进行数据入库,形成地球化学数据子库。
⑶ 用vb编写Geodatabase数据库连接与矢量数据集创建及导入的代码,怎么连接数据库
你的代码可者丛神以调试通过啊,我试了没问题,你再仔细检查下,首亏看mdb文件存放位置和你的路径参数是不郑老是相符
⑷ 如何建立一个数据库
MySQL安装完成后,要想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的表中,首先要创建一个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就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划分一块存储数据的空间。在MySQL中,创建数据库的基本语法格式如下所示: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在上述语法格式中,“CREATE DATABASE”是固定的SQL语句,专门用来创建数据库。“数据库名称”是唯一的,不可重复出现。
例如下面我们创建一个名称为itcast的数据库,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DATABASE itcast;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上述执行结果显示出了数据库itcast的创建信息,例如,数据库itcast的编码方式为utf-8。
⑸ 如何用ArcGis map创建带有Access数据库的矢量数据
晕菜,这么菜鸟的问题。
catelog里面new —>preson geodatabae
⑹ 如何创建数据库
1、首先在电脑端安装MySQL,然后进行信息配置操作。打开该软件,如图所示。
⑺ 数据库构建流程
构建相山地区地学空间数据库是在对各类原始数据或图件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处理的基础上,将各类数据或图形进行按空间位置整合的过程。其工作流程见图 2.1。
图2.1 相山地区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构建流程
2.2.1 资料收集
相山地区有 40 多年的铀矿勘查和研究历史,积累了大量地质生产或科学研究资料。笔者收集的面上的资料包括原始的离散数据如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航磁数据、山地重力测量数据、ETM 数据,而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仅收集到文字报告和图件。上述各类数据均可达到制作 1∶50000 图件的要求。地质图采用 1995 年核工业 270 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的 “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铀矿找矿模式及攻深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 1∶50000附图; 采用的 1∶50000 地形图的情况见表 2.1。
2.2.2 图层划分
GIS 数据库既要存储和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又要存储和管理空间拓扑关系数据。数据层原理: 大多数 GIS 都是将数据按照逻辑类型分成不同的数据层进行组织,即按空间数据逻辑或专业属性分为各种逻辑数据类型或专业数据层。相山地区数字化地质图包括地理要素和地质要素两大部分,共设置 9 个图层,每一图层 (包括点、线或多边形) 自动创建与之相对应的属性表。
表2.1 采用的地形图情况一览表
注: 坐标系均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 10 m。
(1) 水系图层 (L6XS01) : 包括双线河流、单线河流、水库或水塘。
(2) 交通及居民地图层 (L6XS02) : 包括公路和主要自然村及名称。
(3) 地形等高线图层 (L6XS03) :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和山峰高程点。
(4) 盖层图层 (D6XS04) : 包括第四系 (Q) 和上白垩统南雄组 (K2n) 及其厚度和主要岩性。
(5) 火山岩系图层 (L6XS05) : 包括下白垩统打鼓顶组 (K1d) 、鹅湖岭组 (K1e) 及各种浅成- 超浅成侵入体 (次火山岩体) 的分布和主要岩性特征。
(6) 基底图层 (L6XS06) : 含下三叠统安源组 (T3a) 、震旦系 (Z) 、燕山早期花岗岩 (γ5) 、加里东期花岗岩 (γ3) 。
(7) 构造图层 (L6XS07) : 相山地区褶皱构造不发育,构造图层主要包括实测的和遥感影像解译的线性断裂或环形构造。
(8) 矿产图层 (L6XS08) : 包括大、中、小型铀矿床和矿点。
(9) 图框及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L6XS09) :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图框、角点坐标、涉及的 1∶500000 标准图幅编号、调查单位及出版年代等。
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相山铀矿田多源地学信息示范应用
2.2.3 图形输入
图形输入或称图形数字化,是将图形信息数据化,转变成按一定数据结构及类型组成的数字化图形。MapGIS 提供智能扫描矢量化和数字化两种输入方式。本次采用扫描矢量化输入,按点、线参数表事先设定缺省参数,分别将地形底图和地质底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的 TIF 文件,按照图层划分原则,在计算机内分层进行矢量化。线型、花纹、色标、符号等均按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行业标准执行。
对于已建立的图层,按点、线、多边形分别编辑修改,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及相关地质报告,采集添加有关属性数据,用以表示各图层点、线、多边形的特征。拓扑处理前先将多边形的地质界线校正到标准图框内进行修改,去掉与当前图层区域边界无关的线或点。对于图幅边部不封闭的区域,采用图框线作为多边形的边界线,使图幅内的多边形均成为封闭的多边形。拓扑处理后进行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挂接。
在 MapGIS 实用服务子系统误差校正模块中,将数字化地图校正到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中。图形数据库采用高斯-克吕格 (6 度带) 投影系统,椭球参数: 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
MapGIS 数据文件交换功能使系统内部的矢量图层很容易实现 Shape 和 Coverage 等文件格式的转换。在图形处理模块将上述各图层转成 Shape 文件格式。
2.2.4 离散数据网格化
在收集的原始资料中,除 1∶50000 地形图和地质图之外,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包括原始的和去条带处理后的数据) 、航磁数据、山地重力测量数据都是离散的二维表格数据。用 GeoExpl 网格化。GeoExpl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提供了多种网格化计算的数学方法,本次选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网格间距 15 m。重力和航磁数据网格化后,进行不同方向或不同深度的延拓处理。所有网格化数据均采用了与上述图形数据相同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
2.2.5 网格化数据影像化
MapGIS 网格化文件格式为 grd,可直接被 Erdas Imagine 读取,GeoExpl 网格化文件包括重磁处理反演后的网格化文件可转换成 Surfer.grd 后,被 Erdas Imagine 读取。然后将上述网格化数据一一转成 img 影像数据格式。
2.2.6 DEM 生成
地形等高线 (L6XS03) 文件在 MapGIS 空间分析子系统 DEM 分析模块中,生成 DEM栅格化文件: L6XS03.grd,再转成 img 格式,文件名改为: XSDEM。
经过上述程序形成的各类矢量或栅格数据,在 ArcView 平台建立 “相山数据库”工程文件,将上述各 Shape 图形和 img 影像文件一一添加到该工程文件中。该工程文件即为相山地区矢量、栅格一体化地学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一可以对这类地学空间信息实现由 GIS 支持的图层管理,二可以视需要不断进行数字—图形—图像的转换,三可以将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叠合和融合,以实现多源地学信息的深化应用和分析,为实现相山地区铀资源数字勘查奠定基础。
⑻ 用vb编写Geodatabase数据库连接与矢量数据集创建及导入的代码,怎样连接
详细的解释一下:
1、SDE安装成功后在SQL Server中便会有相关的二维表,但是还不能通过Arc Catalog或者代码连接,必须要进行POST,成功后方能使用。
2、POST时最后一步便会叫你填写SDEserver(服务器名,默认为你计算机名)、service(其实代码中的实例instance就填这个名字,默认为esri_sde)、database(数据库名,默认为sde)、uername(默认为sa)、password(自行设置)。
3、如果POST成功,可以通过打开Catalog的Add Spatial Database Connections,填写上述信息后测试连接是否可用,如果可用,那么你就可以在上述的代码运行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相关信息了。
4、说明一下,ArcSDE虽然是架构在SQL Server之上,但是查看或编辑创建的数据集或者要素类这些是在Catalog里,SDE、Catalog、SQL Server、Visual Studio之间的关系是:SDE是桥梁,SQL Server是桥的一头,负责处理连接的请求,空间数据由SDE转换成二维表,SQL Server进行最底层的二维表管理,Catalog是桥的另一头,负责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看。Visual Studio是汽车,可以随时从SDE桥梁上经过访问或者编辑SQL Server那一头的数据库。
5、最后回答您的问题:虽然问的比较乱,还是简单回答一下,(1)你用这段代码建立的是与SDE数据库的连接,如果还需要实现你标题的内容(Geodatabase数据库连接与矢量数据集创建及导入的代码)还要别的代码,
(2)建立的数据库是在Catalog中查看,SQL Server肯定也对SDE这个数据库进行了更改,(但是这是SDE和SQL Server负责,具体的更改估计你也找不着)
(3)要填的信息在以上我说的第二点。
⑼ 创建数据库有哪几种方法
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有两种,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使用菜单创建数据库和创建空数据库;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
在物理上,数据库的建设要遵循实际情况。即在逻辑上建立一个整体的空间数据车、框架统一设计的同时,各级比例尺和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分别建成子库,由开发的平台管理软件来统一协调与调度。
(9)如何创建矢量数据库扩展阅读:
在建库时,要充分考虑数据有效共享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数据访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数据库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矢量数据采用大地坐标大地坐标的数据在数值上是连续的,避免高斯投影跨带问题,从而保证数据库地理对象的完整性,为数据库的查询检索、分析应用提供方便。
在创建数据库之时,要重点考虑独立与完整性原则、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建库与更新有机结合的原则、分级共享原则、并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⑽ 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有哪些
使用sql命令或者借助一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