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ython数据挖掘入门与实践1.5什么是分类的完整代码
分类应用的目标是,根据已知类别的数据集,经过训练得到一个分类模型,再用模型对类别未知的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我们可以对收到的邮件进行分类,标注哪些是自己希望收到的,哪些是垃圾邮件,然后用这些数据训练分类模型,实现一个垃圾邮件过滤器,这样以后再收到邮件,就不用自己去确认它是不是垃圾邮件了,过滤器就能帮你搞定。
㈡ 数据分类是什么意思
数据分析之数据分类了解 原创
2018-07-27 21:47:18
1点赞
Eric_zh69
码龄5年
关注
一、分类数据
分类数据代表着对象的属性特点。诸如人群的性别、语言、国籍大都属于分类数据。分类数据通常也可以用数值表示(例如1表示女性而0表示男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值并没有数学上的意义仅仅是分类的标记而已。
1、定类数据
是指没有内在固有大小或高低顺序,一般以数值或字符表示的分类数据。如性别变量中的男、女取值,可以分别用1、 2表示,民族变量中的各个民族,可以用‘汉’‘回’‘满’等字符表示等。这里,无论是数值型的1、 2 还是字符型的‘汉’‘回’‘满’,都不存在内部固有的大小或高低顺序,而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指代。下图中表示的便是一个样本典型的分类数据,分别描述了个体的性别和语言属性
2、定序数据
具有内在固有大小或高低顺序,一般可以用数值或字符表示。它相对于定类数据类型来说存在一种程度有序现象
如职称变量可以有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取值,可以分别用1、2、3等表示,年龄段变量可以有老、中、青三个取值,分别用A B C表示等。这里,无论是数值型的1、2 、3 还是字符型的A B C ,都是有大小或高低顺序的,但数据之间却是不等距的。因为,低级和中级职称之间的差距与中级和高级职称之间的差距是不相等的;
上图中的四个选项依次表示了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但却无法量化初级教育与高中的差别和高中与大学差别间的不同。定序数据缺乏对于特征间差别的量化使得它更多的只能用于评价利于情绪和用户满意度等一系列非数值特征。
二、数值数据
1. 定距数据
通常是指诸如身高、体重、血压等的连续型数据,也包括诸如人数、商品件数等离散型数据;
定距变量用于表示对象等差属性的描述方法。当我们使用定距变量时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数值间的顺序和差别,并计量这种差别。对于温度的描述就是一个定距数据典型的例子。
但定距变量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没有一个绝对的基准零值,对于上图中的温度来说0度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对于定距变量来说我们可以进行加减操作却无法进行乘除或者比例计算操作。由于不存在绝对零值使得描述性和推理性的统计方法都无法在定距数据上应用。
2. 定比数据
定比数据和定距数据一样都是有序的数据排列,但定比数据存在一个绝对的零值,所描述的都是具有零值基准的变
㈢ 一个表的数据里面有几个分类我想只查询一个分类的数据代码怎么
cid是你分类的序号是吧,只需要在你原本的sql后面接上条件就行了,即select xx,xx,xx from xx where cid=4这种
㈣ 数据库设计中为什么进行分类编码设计分类的方法是什么
分类算法要解决的问题
在网站建设中,分类算法的应用非常的普遍。在设计一个电子商店时,要涉及到商品分类;在设计发布系统时,要涉及到栏目或者频道分类;在设计软件下载这样的程序时,要涉及到软件的分类;如此等等。可以说,分类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我常常面试一些程序员,而且我几乎毫无例外地要问他们一些关于分类算法的问题。下面的举几个我常常询问的问题。你认为你可以很轻松地回答么?
1、分类算法常常表现为树的表示和遍历问题。那么,请问:如果用数据库中的一个Table来表达树型分类,应该有几个字段?
2、如何快速地从这个Table恢复出一棵树?
3、如何判断某个分类是否是另一个分类的子类?
4、如何查找某个分类的所有产品?
5、如何生成分类所在的路径。
6、如何新增分类?
在不限制分类的级数和每级分类的个数时,这些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松回答的。本文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分类的数据结构
我们知道:分类的数据结构实际上是一棵树。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大家可能学过Tree的算法。由于在网站建设中我们大量使用数据库,所以我们将从Tree在数据库中的存储谈起。
为简化问题,我们假设每个节点只需要保留Name这一个信息。我们需要为每个节点编号。编号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数据库中常用的就是自动编号。这在Access、SQL Server、Oracle中都是这样。假设编号字段为ID。
为了表示某个节点ID1是另外一个节点ID2的父节点,我们需要在数据库中再保留一个字段,说明这个分类是属于哪个节点的儿子。把这个字段取名为FatherID。如这里的ID2,其FatherID就是ID1。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分类Catalog的数据表定义:
Create Table [Catalog](
[ID] [int] NOT NULL,
[Name] [nvarchar](50) NOT NULL,
[FatherID] [int] NOT NULL
);
约定:我们约定用-1作为最上面一层分类的父亲编码。编号为-1的分类。这是一个虚拟的分类。它在数据库中没有记录。
如何恢复出一棵树
上面的Catalog定义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用它可以轻松地恢复出一棵树?分类树。为了更清楚地展示算法,我们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怎样显示某个分类的下一级分类。我们知道,要查询某个分类FID的下一级分类,SQL语句非常简单:
select Name from catalog where FatherID=FID
显示这些类别时,我们可以这样:
<%
REM oConn---数据库连接,调用GetChildren时已经打开
REM FID-----当前分类的编号
Function GetChildren(oConn,FID)
strSQL = "select ID,Name from catalog where FatherID="&FID
set rsCatalog = oConn.Execute(strSQL)
%>
<UL>
<%
Do while not rsCatalog.Eof
%>
<LI><%=rsCatalog("Name")%>
<%
Loop
%>
</UL>
<%
rsCatalog.Close
End Function
%>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显示FID下的所有分类。这需要用到递归算法。我们只需要在GetChildren函数中简单地对所有ID进行调用:GetChildren(oConn,Catalog(“ID”))就可以了。
<%
REM oConn---数据库连接,已经打开
REM FID-----当前分类的编号
Function GetChildren(oConn,FID)
strSQL = "select Name from catalog where FatherID="&FID
set rsCatalog = oConn.Execute(strSQL)
%>
<UL>
<%
Do while not rsCatalog.Eof
%>
<LI><%=rsCatalog("Name")%>
<%=GetChildren(oConn,Catalog("ID"))%>
<%
Loop
%>
</UL>
<%
rsCatalog.Close
End Function
%>
修改后的GetChildren就可以完成显示FID分类的所有子分类的任务。要显示所有的分类,只需要如此调用就可以了:
<%
REM strConn--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请根据情况修改
set o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oConn.Open strConn
=GetChildren(oConn,-1)
oConn.Close
%>
如何查找某个分类的所有产品
现在来解决我们在前面提出的第四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留作习题。我们假设产品的数据表如下定义:
Create Table Proct(
[ID] [int] NOT NULL,
[Name] [nvchar] NOT NULL,
[FatherID] [int] NOT NULL
);
其中,ID是产品的编号,Name是产品的名称,而FatherID是产品所属的分类。对第四个问题,很容易想到的办法是:先找到这个分类FID的所有子类,然后查询所有子类下的所有产品。实现这个算法实际上很复杂。代码大致如下:
<%
Function GetAllID(oConn,FID)
Dim strTemp
If FID=-1 then
strTemp = ""
else
strTemp =","
end if
strSQL = "select Name from catalog where FatherID="&FID
set rsCatalog = oConn.Execute(strSQL)
Do while not rsCatalog.Eof
strTemp=strTemp&rsCatalog("ID")&
GetAllID(oConn,Catalog("ID")) REM 递归调用
Loop
rsCatalog.Close
GetAllID = strTemp
End Function
REM strConn--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请根据情况修改
set o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oConn.Open strConn
FID = Request.QueryString("FID")
strSQL = "select top 100 * from Proct
where FatherID in ("&GetAllID(oConn,FID)&")"
set rsProct=oConn.Execute(strSQL)
%>
<UL><%
Do while not rsProct.EOF
%>
<LI><%=rsProct("Name")%>
<%
Loop
%>
</UL>
<%rsProct.Close
oConn.Close
%>
这个算法有很多缺点。试列举几个如下:
1、 由于我们需要查询FID下的所有分类,当分类非常多时,算法将非常地不经济,而且,由于要构造一个很大的strSQL,试想如果有1000个分类,这个strSQL将很大,能否执行就是一个问题。
2、 我们知道,在SQL中使用In子句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这个算法不可避免地要使用In子句,效率很低。
我发现80%以上的程序员钟爱这样的算法,并在很多系统中大量地使用。细心的程序员会发现他们写出了很慢的程序,但苦于找不到原因。他们反复地检查SQL的执行效率,提高机器的档次,但效率的增加很少。
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这个算法本身。算法定了,能够再优化的机会就不多了。我们下面来介绍一种算法,效率将是上面算法的10倍以上。
分类编码算法
问题就出在前面我们采用了顺序编码,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码方法。大家知道,简单并不意味着效率。实际上,编码科学是程序员必修的课程。下面,我们通过设计一种编码算法,使分类的编号ID中同时包含了其父类的信息。一个五级分类的例子如下:
此例中,用32(4+7+7+7+7)位整数来编码,其中,第一级分类有4位,可以表达16种分类。第二级到第五级分类分别有7位,可以表达128个子分类。
显然,如果我们得到一个编码为 1092787200 的分类,我们就知道:由于其编码为
0100 0001001 0001010 0111000 0000000
所以它是第四级分类。其父类的二进制编码是0100 0001001 0001010 0000000 0000000,十进制编号为1092780032。依次我们还可以知道,其父类的父类编码是0100 0001001 0000000 0000000 0000000,其父类的父类的父类编码是01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现在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讨论类别编码问题。设类别的层次为k,第i层的编码位数为Ni, 那么总的编码位数为N(N1+N2+..+Nk)。我们就得到任何一个类别的编码形式如下:
2^(N-(N1+N2+…+Ni))*j + 父类编码
其中,i表示第i层,j表示当前层的第j个分类。这样我们就把任何分类的编码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它的层编码,一部分是它的父类编码。由下面公式定一的k个编码我们称为特征码:(因为i可以取k个值,所以有k个)
2^N-2^(N-(N1+N2+…+Ni))
对于任何给定的类别ID,如果我们把ID和k个特征码“相与”,得到的非0编码,就是其所有父类的编码!
位编码算法
对任何顺序编码的Catalog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位编码算法,将所有的类别编码规格化为位编码。在具体实现时,我们先创建一个临时表:
Create TempCatalog(
[OldID] [int] NOT NULL,
[NewID] [int] NOT NULL,
[OldFatherID] [int] NOT NULL,
[NewFatherID] [int] NOT NULL
);
在这个表中,我们保留所有原来的类别编号OldID和其父类编号OldFatherID,以及重新计算的满足位编码要求的相应编号NewID、NewFatherID。
程序如下:
<%
REM oConn---数据库连接,已经打开
REM OldFather---原来的父类编号
REM NewFather---新的父类编号
REM N---编码总位数
REM Ni--每一级的编码位数数组
REM Level--当前的级数
sub FormatAllID(oConn,OldFather,NewFather,N,Nm,Ni byref,Level)
strSQL = "select CatalogID ,
FatherID from Catalog where FatherID=" & OldFather
set rsCatalog=oConn.Execute( strSQL )
j = 1
do while not rsCatalog.EOF
i = 2 ^(N - Nm) * j
if Level then i= i + NewFather
OldCatalog = rsCatalog("CatalogID")
NewCatalog = i
REM 写入临时表:
strSQL = "Insert into TempCatalog (OldCatalogID ,
NewCatalogID , OldFatherID , NewFatherID)"
strSQL = strSQL & " values(" & OldCatalog & " ,
" & NewCatalog & " , " & OldFather & " , " & NewFather & ")"
Conn.Execute strSQL
REM 递归调用FormatAllID:
Nm = Nm + Ni(Level+1)
FormatAllID oConn,OldCatalog , NewCatalog ,N,Nm,Ni,Level + 1
rsCatalog.MoveNext
j = j+1
loop
rsCatalog.Close
end sub
%>
调用这个算法的一个例子如下:
<%
REM 定义编码参数,其中N为总位数,Ni为每一级的位数。
Dim N,Ni(5)
Ni(1) = 4
N = Ni(1)
for i=2 to 5
Ni(i) = 7
N = N + Ni(i)
next
REM 打开数据库,创建临时表:
strSQL = "Create TempCatalog( [OldID]
[int] NOT NULL, [NewID] [int] NOT NULL,
[OldFatherID] [int] NOT NULL, [NewFatherID] [int] NOT NULL);"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Application("strConn")
Conn.Execute strSQL
REM 调用规格化例程:
FormatAllID Conn,-1,-1,N,Ni(1),Ni,0
REM ---------------------------------------------
REM 在此处更新所有相关表的类别编码为新的编码即可。
REM ----------------------------------------------
REM 关闭数据库:
strSQL= "drop table TempCatalog;"
Conn.Execute strSQL
Conn.Close
%>
第四个问题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第四个问题:怎样得到某个分类下的所有产品。由于采用了位编码,现在问题变得很简单。我们很容易推算:某个产品属于某个类别的条件是Proct.FatherID&(Catalog.ID的特征码)=Catalog.ID。其中“&”代表位与算法。这在SQL Server中是直接支持的。
举例来说:产品所属的类别为:1092787200,而当前类别为1092780032。当前类别对应的特征值为:4294950912,由于1092787200&4294950912=8537400,所以这个产品属于分类8537400。
我们前面已经给出了计算特征码的公式。特征码并不多,而且很容易计算,可以考虑在Global.asa中Application_OnStart时间触发时计算出来,存放在Application(“Mark”)数组中。
当然,有了特征码,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率的算法。我们知道,虽然我们采用了位编码,实际上还是一种顺序编码的方法。表现出第I级的分类编码肯定比第I+1级分类的编码要小。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还可以由FID得到两个特征码,其中一个是本级位特征码FID0,一个是上级位特征码FID1。而产品属于某个分类FID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Proct.FatherID>FID0 and Proct.FatherID<FID1
下面的程序显示分类FID下的所有产品。由于数据表Proct已经对FatherID进行索引,故查询速度极快:
<%
REM oConn---数据库连接,已经打开
REM FID---当前分类
REM FIDMark---特征值数组,典型的情况下为Application(“Mark”)
REM k---数组元素个数,也是分类的级数
Sub GetAllProct(oConn,FID,FIDMark byref,k)
' 根据FID计算出特征值FID0,FID1
for i=k to 1
if (FID and FIDMark = FID ) then exit
next
strSQL = "select Name from Proct where FatherID>
"FIDMark(i)&" and FatherID<"FIDMark(i-1)
set rsProct=oConn.Execute(strSQL)%>
<UL><%
Do While Not rsProct.Eof%>
<LI><%=rsProct("Name")
Loop%>
</UL><%
rsProct.Close
End Sub
%>
关于第5个问题、第6个问题,就留作习题吧。有了上面的位编码,一切都应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