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月活突破四亿 滴滴发布部分活动数据
[汽车之家?行业]?11月3日,滴滴出行宣布10月国内月活用户突破4亿,随着10月“滴滴喵喵节”等活动的上线,目前滴滴月度活跃用户实现持续增长。
2020年,滴滴先后推出了青菜拼车、快的新出租,以及定位年轻用户市场的网约车新业务花小猪;在公共交通方面,滴滴导航已开放至乘客端,实时公交业务覆盖城市超104个;社区团购平台橙心优选在9月29日全国日订单总量突破280万单,截至10月底,服务拓展到11个省市。
编辑点评:
几天前,滴滴正式上线新西兰,首先在该国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奥克兰提供快车服务,且当地80%的网约车司机已经进行了注册,这已经是滴滴业务进驻的第11个海外市场。截至目前,滴滴年运送乘客量已超过100亿人次,今年国庆节前,更创下了单日为全球提供6000万次服务的纪录。未来,滴滴还会在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科技领域加大投入。(文/汽车之家?翁萌)
B. 滴滴代驾听单,哪些数据能优先听单
滴滴代驾系统派单并非每天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并且还会综合各种因素来选择一定距离范围以内的司机进行派单,比如到达时间、离客人距离、在线时长、贡献值、好评率、任务达成率等等。
如果是申请为滴滴代驾的兼职,需要平均每天上线一个小时左右,系统后台会检测每一位代驾司机的上线时间,更加便于分配订单,促进滴滴代驾平台的发展。
代驾一般晚上订单多,大部分人都是晚上喝了酒不能开车,比如在饭店、KTV等就死看着喝酒多的地方,通常单子多,这些人,基本都喝过酒之后,不能开车了,必须要代驾才行。
滴滴出行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体式平台,滴滴出行APP的推出改变了传统的打折模式,引领了现代化出行的方式。
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的格局,同时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节约司机和乘客的沟通成本,最大限度地优化消费者的打车体验。
降低空乘率,最大限度的节约司机和乘客双方的资源和时间,滴滴出行一上市就在全国各地开始流行,目前成为市民出行的方式之一。
兼职跑滴滴代驾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上班族,每天晚上下班吃过晚饭之后,就开始骑着小电动自行车去外面等单子。我们都知道,一般叫滴滴代驾的都是喝了酒的人,如果遇上喝醉发酒疯的人,那简直是很难对付,既要忍受他的种种行为,还要送他到指定的地方。
C. 滴滴和快的打车软件收集的用户行为数据有什么用
通过数据分析,洞察用户需求,召回流失用户;进行标签画像,对用户进行分群管理,实现精细化运营! 有数据,会分析,能干的事很多~
还可以接入DSP精准用户广告投放等
D. 滴滴打车空间分析的实现方法
滴滴打车空间分析的实现方法定量统计。描述出租车和网约车载客行程的统计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比较两者的异同。首先通过对出租车和滴滴的定位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上下客数,设施作为研究滴滴出行影响因素的变量,先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再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从空间的角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E. 滴滴的数据可以看到啥
滴滴最近又成为热点,不过这次的热点让人有很大争议,而争议背后很多人在思考的是,滴滴的数据到底重要不重要。
好了,我们看看过去的一些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看滴滴的大数据威力。
有人的城市,才是活的城市。滴滴,让这个城市的数据“动”起来。
凌晨(0时-4时),首都机场出发订单分布。每个橙色的圆点代表一个订单,轨迹颜色深浅代表走过的路程频率。机场高速大概是晚上最繁忙的一条高速路,最远的订单北至北六环,南至南五环外。
每个城市的忙碌,在大数据下,是那么清晰:
而城市里,人们都在忙碌着。除了CBD和中关村这样的加班大户,各部委也在不停歇加班。
数据来源于2015年新华社和滴滴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到八点以后用滴滴打车的人还非常多。甚至一些具体部委的用车情况可以看得比较清晰:
可见国土资源部的加班情况非常厉害。然后再看公安部几乎午休得在工作:
外交部的工作时间比较特殊:
而在2018年的滴滴数据里面,就更有温度了:
人和人之间,多了一份链接,那么数据的维度也就更多了。
而滴滴在国内的市场重要性也是极高的:
数据背后,可以看到很多日常大家看不到的东西。
那么你觉得,如何才能保护好数据呢?
F. 如何分析滴滴打车模式分析,从产品和运营角度
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针对O2O领域的一些场景模式,比如滴滴打车主要是出行场景,对于网络外卖、美团外卖来说其解决的根本是“坐等服务”(这个名词是我自己瞎定义的),前期更多的是对餐饮这块市场进行深挖,随着整个配送体系的形成,它更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渠道方,通过已经成型的配送体系,任何可以坐等送到的产品(实体)都可以接入或者共享合作。今天想通过对滴滴打车的学习和了解,将一些模式或者方法类比到网络外卖,虽然领域不同,但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主要从产品自身角度以及营销、运营方向进行介绍:一、产品1.1产品迭代优化
滴滴打车在产品上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一开始滴滴打车使用外包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设计和定义,最后发现产品从功能、性能以至于用户体验都不能应对呈指数增长的用户数,最后滴滴打车招了大量的BAT技术人员,占有最大比例的是网络,对原有产品进行了推翻并重构,目前所能看到的嘀嘀打车相对流畅的应用软件,得益于滴滴向网络看齐,将技术变成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1.1优势、劣势分析:
滴滴在这块的优劣势也是相当的明显:
优势:1、拥有比肩BAT的技术实力以及研发能力;2、具备对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复制的能力;3、具备目前国内最前瞻的互联网产品和思维方式;
劣势:1、由于极速的公司扩张以及业务线扩张,滴滴新进人员的能力良莠不齐,会导致对研发体系构建有一定影响,当然这也属于创业公司快速扩张阶段的通病;2、滴滴技术体系整体是复制网络模式,把网络多年积累的经验都带过来,但是也会有一些不好的问题也带进来,比如“PPT”文化等;3、虽然滴滴技术实力较强,但技术积累还相对较弱,对于核心算法的研究方面现在还在不断完善,比如在一辆车在一条路线上不断的上下人并计算费用等;
1.1.2对比网络外卖:
对于网络外卖来说,虽然不属于同一领域,但是从技术层面上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着重说几个网络外卖可以借鉴的方式:
1、 通过进行分拆,目前网络外面更偏向于是一个创业公司,不管从流程还是管理方面,都可以拜托网络母体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对于外卖来说,很多决策以及技术开发,更偏向于快速开发、快速迭代,更多专注于产品而减少整个过程中“PPT”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 网络外卖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自身产品,不管是产品的流畅度还是稳定性,都是其他竞争对手目前无法比肩的。下一步网络外卖需要完善的是技术层面的数据分析和算法的不断优化;
1.2构建产品生态体系
目前滴滴已经有六条相对独立的业务线:出租车、专车(企业)、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这六条业务线每一个业务的开发、运营都是独立的,并且从滴滴打车app中也不是全部集成进去,比如滴滴巴士采用的是微信客户端的方式,滴滴本身也分为用户版和企业版,但其本身都属于出行这一领域的细分市场。原则很明确,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会构建起出行领域的产品生态体系。
1.2.1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1、基本上覆盖出行领域的几个细分市场,形成一定的场景闭环;2、单独形成独立的事业部,进行独立运作,可以相对灵活的进行各种打法的布局,比较像游记队打法,各自为营;3、依托于平台体量,进行细分领域的导流和用户培养,所有的细分领域都拥有对滴滴本身体量的红利;4、技术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具有较强快速的业务及产品线的复制能力;
1.2.2对比网络外卖:
对于该部分,我认为网络外卖也可以构建与自己本省的生态体系,依托于网络对于搜索以及LBS的布局,网络外卖虽然目前主要提供白领快餐外卖,可以猜想下一步布局策略为:从时间段可以分为:早餐、中、晚餐、下午茶等;如果从外卖本身亦可以分为:水果、生鲜、超市到家服务等领域的细分;针对服务客户可以分为to C或者to B,依托于网络骑士线下物流体系,构建起基于外送的配送体系。
1.3提供开放平台接口
滴滴目前已经针对企业级用户提供开放平台接口,也就是说任何的应用和产品都可以根据滴滴提供的技术接口来进行业务对接,可以实现招聘-人才专车,房产-爱巢专车,餐饮-吃货专车,医疗-健康专车等各种场景应用的接入口,实现滴滴的平台化策略。
1.3.1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1、通过对开放平台的接入,可以实现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覆盖,很好的对场景的实现的双赢模式。2、为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用户平台提供更多的用户场景;3、提供滴滴+的策略,可以更好的对滴滴打车出行平台的搭建和应用;4、可以依托于O2O各个应用或产品与出行这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有更多的想象和实现空间。
劣势:1、目前该平台只能对专车或者出租车进行对接,暂时无法对接所有产品业务线;
2、提供开发平台接口,注定会削弱本身滴滴打车应用的装机量,以及对滴滴打车客户端的使用量。3、作为开放接口,只是提供打车服务的一键叫车,但是并不能提供开放接口提供营销或者运营类的策略注入,所以目前看来只是一个基于平台的对接或者导流的入口。
1.3.2对比网络外卖:
对于网络外卖来说,这一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因为网络本身具有开放平台的基因,对于白领领域市场来说,对于工作餐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对于滴滴来说更看重的是出行这个领域,那么外卖则更看重的是快速饮食,比如:
1、企业级市场深入:企业级网络外卖可以做到所有企业内部用户,可以每天有一单免费外卖或者下午茶作为公司福利,并且费用是由公司与网络外卖进行结算;
2、对于其他产品的接口开放:比如对于去哪儿等旅游App的接口对接,可以实现对于预定酒店周边的快速订单服务等;
1.4多种入口接入方式
目前对于滴滴打车来说,有两个主要的产品接入方式:手机客户端、微信客户端,这是对微信以及支付场景的一个精准定位。手机客户端分为针对司机和用户两种客户端模式,而对于微信客户端,对于用户来说是微信端,而对于司机来说,还是司机手机客户端。不同的接入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导流。
1.4.1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1、不管是注册手机客户端还是微信端的关注,都可以进行打车服务,可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的权利和方式;2、通过对微信公共账号的服务,可以提供相应的营销和运营策略,实现对微信的精准营销;3、微信和客户端的互动可以减少对于短信、电话等通知模式,很大程度的降低运营成本;
劣势:1、对于微信进行一键叫车的比例相对较小,较为鸡肋;2、对于目前的滴滴大巴,只能使用微信进行预约,与其他业务线不能形成很好的互补效应,目前是需要解决的很大的问题;3、微信公共号的使用,更多的将会被用于营销,而不会被用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开发。
1.4.2对比网络外卖:
目前网络外卖与微信的贴合度相对于滴滴较弱,目前网络更偏重于以手机客户端的方式进行订单服务,对于微信开发程度不够,这很大可能性是由于微信支付与网络自有应用场景冲突。从直观的感觉,网络外卖在微信上更多的只是分享红包,当然比较片面。
网络外卖可能会投入较大的营销推广在相关领域上,但是不管如何发展,网络外卖最后还是会以客户端为主导。
二、运营
2.1推荐有奖
推荐有奖,目前滴滴的模式是邀请好友加入后,提供首单立减和邀请人员的各得奖励的思路来进行,这是一个很好的运营思路。但是有一个弊端,只是一对一的邀请,而没有真正的体现出聚集效应。真正的将金字塔体系发挥淋漓尽致的是近期出现的“借贷宝”模式,只要通过第一级的分享并完成注册,他将获得第二级、第三级注册所带来的福利,当然前提是只能有三级的概念,不然就会涉及到传销方式。
网络外卖可以使用的打法:借鉴与“借贷宝”的模式,使用三级分享机制,但是对于优惠券的额度会做一个相应的调整,产生病毒营销模式。
2.2玩游戏赢红包
目前滴滴提供的一个游戏是滴滴滑雪,这块我并不赞同滴滴这种模式,原因是作为出行平台,并不擅长对于游戏的设置。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分析,滴滴打车手机客户端其实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较为低频的应用,因为一天中,作为用户只会使用短暂的一次到两次的打车服务,其他时间不会更多的关注App本身。
针对这块,网络外卖其实和滴滴打车一样,也属于较为低频的应用,滴滴采用游戏的模式目的是为了提供用户对于应用的一个粘性度,说白了就是让用户除了打车之外会有一些时间花在App本身的内容上。
网络外卖可以使用的打法:与网络本身的游戏平台进行对接,将游戏中加入外卖的奖励机制,提供玩简单的游戏可以赢取外卖红包,实现游戏和外卖两个领域的共赢。
2.3商家合作
对于商家合作这块,目前有几个比较成熟的例子:
1、滴滴一键叫红米Note2全球首发体验极速配送,小米通过和滴滴打车进行合作,实现对产品对于最后一公里的桥接,完成对产品从线上发布到物流再到同城快递的打通,是一个双方都共赢的模式;
2、汽车新品发布,免费试乘机会,主打节能环保的奥迪A3 e-tron专车和滴滴合作,走进上海、杭州两座城市,提供一次试乘体验,通过一号专车提供叫车服务。这也是一种基于互赢得模式,用户可以体验新车乘坐感受,汽车厂商亦可以对产品进行有效推广和锁定精准用户;
当然还有对于房地产小区的出行对接服务、好声音大猜想赢取滴滴代驾大礼等等,都是一个有效的场景实现。而对于网络外卖来说,他偏重于不出行这个场景,我把他定义为“坐等服务”模式,那么可以应用的打法就比较多,比如,针对住宅提供覆盖式的外卖订餐服务、超市送货到家服务。提供新品的免费试吃、试用活动等等。
2.4制造优惠周期
目前滴滴代驾免费两周、快乐周末免费打快车等方式,制造通过对特定时间的认知,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认知。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1、可以提供单日的订单量,并能提前对峰值从技术角度提供可控的范围,类似于技术以及运营要提前做好这一阶段的促销和应对策略;2、通过对固定时间的有效补贴,可以增加新用户的注册量,实现对新用户和老用户双重营销策略。对于网络外卖来说,其实已经有相应的运营策略,比如不同的节假日或者纪念意义的日期,对产品进行促销活动,但是缺少自己特有时间段的设定,例如:天猫双十一,京东618,苏宁818等等,这块也是后续需要加强的部分。
2.5制造新颖热点
针对这块的点,目前有如下几个例子,进行介绍:
1、你吃饭我付款,滴滴买单侠,其实提供的一个一种出行吃饭的应用模式,就是用户去合作的餐厅进行消费,滴滴会提供相应的打车优惠。
2、通过尖叫付款,通过车载分贝测出来的分贝数,滴滴会为用户减免当次的部分车费,叫声越高,越便宜。并“尖叫专车”经过用户的同意后,制作了这支《尖叫专车》的视频。来进行有效的产生传播效应。
针对网络外卖这块,有几个想法:1、通过写美食点评,换取对应的优惠券;2、通过对时间的计时,来有相应价格的波动,体现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理念等等。
G. 滴滴快车运营负责人分享: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新出行业务
现在,没有人不知道滴滴打车。从第一单到日成交 1000 万单,它只用了不到 21 个月的时间。
短短的时间里,我们见证滴滴打车的迅猛发展,也见证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今“出行”这个词,与滴滴已经紧密相连。
这有赖于滴滴打车通过出行数据的深度挖掘,进行出行服务方面的创新,以及针对不同城市展开的城市化运营有密切的关系。
爱范儿旗下的创业社区 MindStore,邀请滴滴打车的快车运营负责人孙枢分享了“快车拼车”这一产品的诞生始末,以及在滴滴在不同城市运营的基本机制。
以下是分享全文:
大城市已经非常拥挤了,在北京工作,尤其是五道口上下班的人都知道,下班时打车回家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却越来越块。中国的一线城市车辆密度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其它国家的城市,比如杭州、北京,远远高于东京和纽约。
车辆密度高,导致路面上的车辆行驶速度缓慢。当我们每天上下班都要花那么长时间在路上,每个人的出行成本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下降。 4 年前,滴滴打车上线时,我们希望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你需要打出租车的时候,你能够打到。
这 4 年,我们通过一个业务线一个业务线、一个产品一个产品,逐渐地把滴滴打车打造成了一个多元化、多业务线的出行平台。从一开始的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再到快车。之后又有代驾、试驾、企业出行等服务。这么多条业务线,我们想做的很简单: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需要。
除了业务线增加,我们也可从数据看到滴滴打车迅速成长:
(1)使用人群 3 亿;
(2)2015 年全年订单总量 14.3 亿,是美国 2015 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 2 倍;
(3)2016 年 3 月,滴滴打车整个平台的日订单量突破 1000 万,相当于美国全国每日移动出行的 5、6 倍。
随着我们规模的迅速增长,每天积累大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我们有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发现。
第一个,关于空驶率。
当我们开始用移动互联网连接出租车的时候,一个我们不断去努力优化的指标就是空驶率。这个指标的背后,是我们在思考,怎么能够让在路上跑的司机师傅们提升产出,减少一趟行程结束和第二趟行程开始之间的时间,以及油费上的浪费。
实际上,以我们现在的规模和掌握的数据,我们基本能够在早晚高峰做完一个订单结束,第二个订单就进来,这时候,司机的手机端立即就响了。但是即使能做到订单的紧密衔接,一般情况下,司机还是需要花 5 分钟的时间,从第一个乘客的下车地点开到第二个乘客的上车地点,所以算下来每个小时还会 10% 的空驶率。
那么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有没有方法我们能够完全解决空驶率这个问题,让司机在这一个小时里面都有产出。
第二个,关于车内空间的使用。
做滴滴大巴后,我们开始非常关注上座率。也就是说一个大巴里面的30个或者40个座位,有多少个是实际有乘客的。上座率越高,大巴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
轿车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发现大多数在滴滴平台上的车型,除了司机之外,都能够差不多坐四个乘客。但是一般的行程只有一到两个乘客,早高峰、晚高峰,大家都是上班或者下班回家,一般都是一个人,本来可以坐四个人的这样一个车型,车内的资源只有用了40%。于是,我们开始更加深度去思考上座率这件事。
第三个,关于滴滴平台上特定时间段的供需平衡。
当一个滴滴用户打开滴滴,他是否能够叫到一辆车,应该是我们这个平台需要去满足的一个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叫应答率。应答率也是我们每天,我们的运营、技术、产品非常关注的这样一个指标。
基本上,在不断地增加我们平台上的车辆和司机,同时通过不同的策略和运营方法来鼓励司机在对的时间上路接单,也在不断地优化我们的派单和匹配算法。但是发现在几乎所有城市里,出行需求实在是太庞大了,早晚高峰很难满足得了。
一旦碰到差的天气,,比如下雪,情况就更糟糕了。所以,我们会思考,除了不断地增加车辆之外,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保证我们的用户体验,保障每个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是能够打到车。
第四个,同类出行需求的满足。
我们发现,当一个城市的规模变大之后,会有很多类似的行程在类似的时间发生,特别是早晚高峰。举个例子,每天早上 7 点到 9 点之间在北京有上千上万个用户从北京北边一个庞大的居住区“回龙观”往“上地”或者是“五道口”方向。
他们很大一部分的行程是重叠的,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行程合并起来?
所以怎么减少空驶,怎么利用车内的空间,怎么能在早晚高峰和天气恶劣的时候满足需求,怎么连接这些重叠的行程,这些观察和思考最终成果汇集在新的共享出行的方式上——拼车。
那什么是拼车?拼车是您和相似出行路线的人共同坐一辆车。
我们先看看非拼车是什么。当我们自己独立出行的时候,一个司机从第一个乘客的上车地点,接上乘客 A,根据最佳路线开到乘客 A 的目的地。乘客 A 下车,司机结束订单。司机再空驶去乘客 B 的上车地点,把乘客 B 放下,再空驶去接乘客 C,这样一直下去。
那拼车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个司机先接上乘客 A,但是在途中有可能乘客 A 才上车不久,有可能是走了一半了,司机又接上一单,那他顺路会去接上乘客 B,那之后司机再按照两个人的目的地顺序,看谁最近,把两个乘客送到他们相对应的目的地。
所以总体来讲,在拼车的情况下,一辆车一个司机可以用稍多余一个行程的时间和距离,来服务之前需要两倍的时间来完成的两个行程。也就是说更短的时间、更短的路程来服务同样的用户,效率更高了。
对于一个用户来讲,选择拼车,也有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体验。第一,有可能是正在附近没有几米,另外一个乘客也在叫车,同时去的地方也比较顺路,那你们俩在出发点就拼上了,这种发生的可能性还比较小的。
第二种是我在叫车的时候并没有拼上,但是在行程上,滴滴的后台还在不断地计算,在收集顺路的订单,如果发现正好有一个人离你的行程不远,也在发单去比较顺路的一个目的地,它就会把这个单子发给这个司机。匹配上了,你就会在路途中接上第二个用户,一起去你们类似顺路的目的地。
第三种等于是第二种的反过来,我叫车了,正好另外一个拼友他在行程中离我很近,同时我们俩也是去类似的地方,所以我的车在来接我的时候,这个拼友已经在车上了。
产品听起来比较简单,但往往很多时候,简单的产品背后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拼车这个产品是依赖于目前滴滴出行的出行数据,每天我们采集的出行数据超过 50 个 TB 的,同时每天路径规划也超过了 50 亿次。
基于上面的数据量,我们可以进行最大限度的数据挖掘,不断地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驱动的人工神经元的这样一个智能网络,来实现非常精准的预测能力、智能的调配能力和动态的定价能力。
那么这样一个大数据驱动的共享出行方式能带来什么?有什么意义?
首先,拼车能够提高叫车的成功率。以前我们一个人叫车,必须要有一辆车来匹配上,现在一辆车可以当两辆用。拼车能够在不增加道路一辆车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升叫车的成功率,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
第二点是可以提升司机的时薪。举例,原来 30 分钟 10 公里,一个车主一个司机只能服务一个用户,现在他稍微多花一点时间,有可能 35 分钟、40 分钟就可以服务两批不同的用户,效率更高,司机每小时的利用率更高,空驶率甚至可以降到 0,司机的收入自然也就变得更高。而司机的效率的提升,整个平台效率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原本一个人要付这个行程的费用,现在跟一起拼车的人共享了那一部分行程,就可以一起负担了,出行成本可以至少降低 30%。
那么叫车成功率的提升、司机时薪的提升,以及用户出行成本的降低,实际上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当我司机的时薪提升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车主愿意来加入这样一个平台。那么司机更多,整体的叫车体验就会变得更好,更多人也会来使用这样一个出行产品。那么同时,我的出行成本还变得更低,整个的规模在增加,所以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圈。
除了降低空驶率的数据等方面,还能降低拥堵。这个很简单,一个人坐一辆车,变成了两个人坐一辆车。在我们上了拼座的城市,可以直接三个人或者四个人坐一辆车,直接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城市已经不能够支持我们这么自私,每个人光是图自己方便,一个人坐一辆车把整个的城市道路全部拥堵住。拼车不能彻底解决拥堵的问题,但是我们觉得可以减少拥堵的一部分。
最后,拼车其实还创造了一个社交的场景,应该有可能还有一些治愈功能。如果我们想我们每天每个人平均估计花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甚至更多在路上,那我们堵在路上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车上的时候。拼车如果拼成功了,你会有一个拼友一起跟你坐在车上,这个时候有可能可以创造一些交流的空间,让整个行程更美好、更愉快。
背后推动拼车这个产品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拼车行程的重叠率。也就是说当两个不同的行程拼成功了,有多少百分比的路程是两个人共享的。
在我们试运营的几个城市里面,才上线的时候,重叠率已经高达了差不多 70%。最近通过一些算法的优化等等,已经高达了 75%,那么重叠率越高,司机的效率也就越高,拼车整体的收益也就越大。通过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算法,做更多的数据挖掘,这个重叠率也是在不断地提升。
一个完美的拼车行程是什么?我举个例子,应该就是说一辆车上面有四个座位,这个时候正好有四批不同的用户,互相都不认识,他从同一个起点出发,他们要去一个目的地,那这个时候四个人正好拼上了,所以四个人 100% 地共享一辆车、一个行程。
在我们在一批城市上线拼车之后,各个城市之间的反映有非常大的不同。青岛、南京、杭州愿拼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说 100 个快车订单里面,到底有多少人选择了拼车。南京是高达 60% 以上。
而我们怎么能够把拼车做得更好,以及滴滴这样一个出行平台,未来一个发展方向是什么?其实主要还是通过我们的大数据和我们的技术来驱动。我举几个例子,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拼车这个产品上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也是通过这样一个沉淀和技术上的一个突飞猛进,解决了一些拼车这个产品的最基本的问题。
举第一个例子,在拼车这个产品才上线的时候,一个对于乘客不太好的体验是,乘客先在车上了,我在路途中要去接另外一个乘客。接上另外一个乘客,发现我反而要掉头,这个时候对整个的乘客体验是非常不好的。
明明上车之后,我想往北走,但是这个时候却匹配了一个去南边接驾的拼车订单,所以对乘客的体验伤害挺大的,尽管有可能这些拼车路线是非常的顺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通过比较详细的地图技术服务,获到了一些特征,基本解决了拼程掉头接驾的问题。
第二点,拼车需要优化的问题是,尽管能拼成功的订单是非常多的,但是拼成功之后,对于两边乘客的体验是什么样,特别是第一位乘客,我们能不能够减少他所损耗的乘客时间。随
着我们业务的增长,可以拼的订单数量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定位问题的特征,利用机器学习来看能不能够迅速地匹配。首先第一,能不能匹配上一个可以匹配的订单。第二是能不能尽可能地减少乘客,特别是第一个乘客的时间损耗,能够尽快把乘客送到他的目的地。
所以预测,特别是前瞻性的精准预测和智能调度对我们整个的产品形态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完美的行程,一个完美的拼车行程也好,或者一个完美的普通行程也好,实际上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对于数据的挖掘,我们来看我们能不能预测现在的路况,我们能不能选择最适合拼成功的两个,或者三个,甚至四个不同的行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用户的体验。
现在滴滴已经在 400 多个城市开成,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把我们这样一个技术驱动、体验驱动的分享经济模式,来改变每一个城市的出行。拼车是其中一个我们认为可以让城市出行变得更美好的这样一个产品。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么大的一个出行网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如何分城市地来运营我们这样一个出行平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车网络就从全国 259 个城市发展到了 400 多个城市,基本上所有的地级市都已经开通了。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是城城通,同时在很多城市也已经做到盈亏平衡,或者已经开始盈利了。
那么我们的城市团队运营方式是什么呢?有可能跟很多其他的互联网企业不太一样的是我们至少在一二线城市,同时在有些三线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小团队。每一个城市团队就等同于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基于滴滴出行的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
每一个城市团队有权限,也有责任把滴滴快车在所在的城市做到最好,同时不断地根据当地车时的独特性和特征推出各种各样的创新,让滴滴快车这样一个产品在所有城市都达到一个最高的渗透率。所以几百个城市,我们就有几百个创新点,这样一个分布式创新,我觉得能够给我们带来最快速的增长和迭代。
所以每一个城市都相当于自己的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一个城市有一个总负责人,他是这个城市的总经理,他底下有三个不同的小团队,运营团队、市场团队和体验团队。
运营团队主要把握的是整个存量的用户和司机的一个活跃度,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他们的活跃度,提高活跃度。
市场团队这边主要负责我们的拉新,以及我们的品牌传播,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跟类似品牌的合作,以及新媒体的一些运营,来把滴滴快车这个产品,以及这个品牌能够完全渗透到整个城市里面去。
第三块就是体验团队,一个司机、一个用户在滴滴平台上,他到底能够留存多久,他到底能够有多活跃,我们认为有一部分是基于他到底体验是怎么样子的。所以我们专门有一个体验团队来关注,以及提升滴滴的产品在整个城市的体验。同时协助这个城市总经理,还有相对应 的HR、PR、GR 和经管等等。
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三个原因。第一个是贴近市场。团队城市化、运营策略城市化、市场活动城市化,特别是在滴滴所做的这样一个 O2O 行业,其实城市和城市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成都跟杭州非常不一样,北京跟深圳也非常不一样,用户的习惯不一样,车主和司机的习惯也不一样。我们怎么能够更好地去服务司机、吸引司机,服务乘客、吸引乘客。
第二个原因就是快速决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热点,每一个地方的竞争情况也不一样,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紧急事件,所以当我们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比较独立的团队的时候,他们能够非常快速地去决策,针对性地来做快速的,并且有效的反映。‘
最后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一个中心化的大脑不如几百个大脑分布在全国。每天,我们每个城市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创新和尝试,各种各样的 AB test,所以迭代速度会更快。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来讲,我们的迭代速度更快。
同时,因为是分城市来试错,所以试错成本也更低。所以通过这样一个分布式创新,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作战的一个城市的这样一个网络,我们才能够做到今天滴滴在 400 多个城市能够运营起来,能够服务好车主,服务好用户。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改变人们的出行。
H. 滴滴打车公司靠什么盈利
很多方面都能盈利,简单说几点。首先是抽点,假如一辆顺风车扣1块,全国那么多顺风车得扣多少钱。而且还不仅是顺风车,还有专车、快车、租车、代驾。然后是广告,滴滴有自己的积分商城,商城里有各种商家优惠信息,你打完车领红包时候有广告,无处不在的广告都是要收费的,后面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滴滴就变成一个生态圈,吃喝玩乐都融合进来,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I. 滴滴打车还能用吗
可以。
可以打车,虽然滴滴出行APP在应用商店下架,无法斩获新的用户和司机,但这并不影响下架前就已下载软件的老用户,并且滴滴出行的微信小程序也是可以使用的。
按照目前是的行形势来看,滴滴并没有全面下架,只是处于整改阶段。因为滴不久前已经成立了新的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承接旧公司的业务,并以旧公司承担相关责任,以此降低风险,进而不影响盈利。
目前滴滴打车下架已经人尽皆知,其原因就是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滴滴作为网约车平台的龙头老大,在国家地理位置、地图绘制、等重要的出行数据,从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国家地理要点、人口分布、经济活力等重要信息。一旦数据泄露,势必会对国家安全埋下隐患。
首先,比较常见的就有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花小猪等。这些都是滴滴未下架之前就与之抢夺市场的网约车平台,虽然规模不及滴滴,但在知名度和服务都是比较高的,并且比较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