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分析 > 水土流失率数据去哪里找

水土流失率数据去哪里找

发布时间:2023-01-17 03:11:34

1. 如何用arcgis做水土流失现状图要准备哪些数据

水土流失前/后两期的遥感影像数据
水土流失前/后的矢量数据(作统计分析使用)
行政区划数据、居民区数据(作显示之用)

2. 宜宾市水土流失率

宜宾市水土流失率49.72%。宜宾市水土流失面积6604.92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9.72%,土壤侵蚀总量3360万吨/年

3. 急需白洋淀环境监测历年数据,哪里可以找到

1996年以后,由于工农业用水,特别是持续干旱等原因,水位不断下降,现在白洋淀水位已无法测量,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据任丘市防讯指挥部的负责同志介绍:自1988年白洋淀来水后,水位基本保持在8.5米左右,最高水位达到10.5米。1996年以后,由于工农业用水,特别是持续干旱等原因,水位不断下降,现在白洋淀水位已无法测量,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河北80亿拯救白洋淀:一个北方大湖的消亡与拯救
爱琴海 @ 2006-1-8 22:14

2005年12月18日,河北省政府对媒体宣布,该省着手启动一项历时10年、总投资达8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计划,这项计划有望使“华北之肾”白洋淀重获新生,告别年年干淀的窘境。

白洋淀,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那湖天浩渺水道纵横的自然生态,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雁翎队依托出没的水上战场。

一面是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一面却是近年来日渐枯萎的现状。白洋淀的消亡和拯救无疑带给世人深刻的反思。

萎缩

2005年12月25日,白洋淀,湖面已经结上了厚厚一层冰,湖两侧则是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

七十多岁的划船老汉辛木头带记者来到一个凿开的冰洞旁边,冰洞下面的湖水呈现出青黑的颜色,散发出些许腥臭。

喝着白洋淀水长大的辛老汉,亲眼看着记忆中清澈甘甜的湖水,一点点变脏,直到现在成了黑乎乎的臭水。

这样的湖水当然不能再喝了,如今的白洋淀人,喝的都是大队里打的井水。年轻一代人只能在老一辈的讲述中,想象白洋淀湖水曾有的洁净。

“以前白洋淀什么鱼都有,现在只有鲫鱼、鲤鱼,虾一类的基本都没有。原来二两半的鲫瓜子我一天能逮四五十斤,现在最多逮个五六斤。” 世代居住白洋淀的渔民,对脚下这片湖泊的变化感受深刻。

事实上,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河北平原上最大的淀泊群——白洋淀最初的模样。

对于白洋淀,最早的史料零星记载,见于三国之后。西晋《魏都斌》中记述了今任丘境内有“掘鲤淀”,北魏《水经注》记载了容城县南即现今的大殷淀、小殷淀,这些都是今日白洋淀。 偌大白洋淀是隋代修筑了“大运河”后,切断了太行山东流的大小河道,运河西部洪水宣泄不畅,溢出河道,南冲北荡,在平原低洼之处形成的。

其它一些史料记载表明,北宋时期是白洋淀的全盛时期,为抵御辽军的入侵,从太宗开始到处“建吁陌,淀淀相通,水水相联纵二十里或四五十里,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

金以后因历代在北京地区建都需要,大肆砍伐山区林木。1000年来植被大量破坏,山区水土严重流失,致使白洋淀的一些淀泊渐渐壅废。

史料记载说,清代围淀造田,更使白洋淀面积急剧缩小。雍正四年至五年共营田70717亩。仅顺治六年至光绪七年的237年,淀区面积缩小了十分之七。白洋淀湖区面积已由历史上一千多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366平方公里。

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曹玉萍教授看来,本世纪五十年代,白洋淀上游大修蓄水工程,加之调蓄不当的原因,加速了淀泊的消亡。

人祸

白洋淀的干淀,除了自然气候的变迁外,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白洋淀的自然蒸发量每年在1000毫米以上,湖面若无自然补给,每天因蒸发降低一厘米左右。根据专家测算,只要两年不补水,白洋淀就会干淀。

上游兴修水库,入淀水道被截流,加上白洋淀地处华北最大的“地下漏斗层”上(据资料显示,目前河北省累计超采地下水已超过50亿立方米,地下渗漏相当厉害),湖面的消亡乃至干淀几呈不可逆转的态势。

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白洋淀的入淀水量为10亿立方米,到了八十年代仅为2亿立方米左右,其中1983年至1988年连续5年干淀,1997年2004年连续八年干淀,水生生物遭到毁灭性破坏。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白洋淀里还有54种鱼类,1985年至1988年的严重干淀过后,白洋淀里就只剩下24种鱼了。

曹玉萍教授说:“很多决策当时看来是好的,但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它就显出问题来了。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显现的,五十年代末期修的水库,七十年代才显现出来。这里面还有天公不作美的问题,当时修这么多水库,是因为雨量很大,为了防洪。可是在那之后,也就1963年发了大水,之后再也没有大的雨水了。”

曹玉萍教授所说大修水库,是指1958年白洋淀上游建立了王快、西大洋等四大水库和90座中小型水库,以蓄水防洪,满足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越来越大的供水需求,并向广大的乡村和中小城镇提供灌溉、生活用水。

而正是这些大型水库的建立,加快了上游水环境的蜕化速度,并人为截断8条入淀河流的汇入,导致了流入白洋淀的水量大大降低。

对干淀的景象,白洋淀老渔民张旗记忆深刻:“1988年白洋淀已基本干涸。水少得可怜,木船要推着走,不然根本走不动。水干的时候还在淀里种了好几年庄稼。最干的时候,淀里挖下去一米多,才能见到点(地下)水。”

当地一些村民回忆说,近十年,由于干旱少雨,白洋淀主要靠上游水库调水济淀。水利部曾先后16次从上游水库调水,1997年以来就补水6次,补水量共计两亿多立方米,即便这样,白洋淀还是数次干淀,水位持续下降,多次处于干淀状态。

安新县水利局局长齐海清说,白洋淀这几年干淀补水,有气候原因,但没有入淀河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北方大湖的消亡与拯救

齐海清说,目前,只有拒马河、府河常年有水进入白洋淀,而府河又是保定市排放污水的一条污水河。代替自然河流的是,白洋淀周围建造了防洪坝,成为了人为的储存洪水和污水湿地水库。

2005年12月26日,保定市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于世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了以上说法。

于世繁同时认为,地下水超采也加速了白洋淀的萎缩。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河北省多年用水主要靠超采地下水维持,近年来年平均超采地下水约50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了泉水断流、含水层疏干、海咸水入侵、地面沉降等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形成了可怕的“华北大漏斗”。而正架在大漏斗上面的白洋淀,即使“满负荷”,也难以填满这个缺水窟窿。

危 机

随着生态系统的被破坏,种种问题日渐显现。

一份亚洲开发银行实地调查团对白洋淀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项目调查的谅解备忘录,显示了白洋淀从萎缩到衰竭的趋势。

这份备忘录印证了过去五十年来,白洋淀的面积减少了将近一半的说法。备忘录称:白洋淀湖面从50年代的561.6平方公里锐减到今天的366平方公里。湖水的容量也大量减少,整个淀区已经完全干涸,水位持续下降。淀内湖水的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湖水水质从三类退化到四类和五类,生物栖息地特别是淀区周围退化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现在已经减少为47种水生植物、24种鱼类、190种鸟类和14种野生哺乳动物。

白洋淀的水质变化,首先直接影响了周边曾以打鱼为生的渔民生活。20年间多次干涸、水质变坏的湖水,已经不能提供丰富的鱼类,使得超过一半的白洋淀渔民失去了打鱼的生计。而上游和周边污水的加速度排放,也使曾经清澈的湖水,污染严重。

一些村民向本报记者回忆说,湖水中的重金属、毒素和化学物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了数种疾病。甚至有村民回忆,前些年当地居民因饮用白洋淀水,征兵时竟无一人能通过身体检查。

保定市环保局副局长赵晋民告诉记者,白洋淀污染最严重的时期在1988年到1992年前后,当时保定市的化纤厂、造纸厂、蓄电池厂和石油化工厂等企业,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其城市污水总量已增加至每日25万吨,每日9万吨高浓度污水排入唐河污水库,16吨工业废水、冷却水和生活污水经府河进入白洋淀。

这种状况一直到1998年保定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才有所缓解。但之前持续几年不加节制的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早已使白洋淀变成了一个纳污湖,至今难以彻底改善。

随着水危机不断加剧,黄河以北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陷入了靠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和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的困境。

地下水的长期超采,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和地面的沉降、裂缝。天津近年来的地面沉降速度居全球第一;河北平原地区发生的地表裂缝已超过200条。

“华北之肾”将向何处去?

拯救白洋淀的代价—80亿

昂贵的拯救

一方面是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是仅有的水成了一洼污水,根本不能用。

1989年和1992年,国务院环资委两次在河北保定召开关于治理白洋淀水域污染的现场办公会,集中处理白洋淀的水污染问题。保定市环保局赵晋民说,1992年到1999年7年间,保定市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先后为治理白洋淀污染投入资金总额4亿多元。

但事实表明,污水治理虽能部分缓解白洋淀的水污染,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质,也没法增加水源。要想让白洋淀的水活起来,上游必须有充足的来水量,这一方面依赖于天气,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上游生态的良性循环。多年来白洋淀上游环境急剧恶化,汇入白洋淀的9条河流基本没有径流。

政府也已经深深意识到生态危机问题的重要性。从1997年到2003年,水利部和河北省不惜代价,先后从上游水库中11次调水9亿多立方米补给白洋淀。

2003年白洋淀所属大清河水系上游各水库基本没有蓄上水,但为避免由于白洋淀干旱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水利部和河北省制定了“引岳济淀”方案,从属于南运河水系的岳城水库经子牙河水系向白洋淀调水。到2004年2月16日完成,用4个多月时间从岳城水库引水4.17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提高到7.3米左右。

2004年,水利部和河北省共同负担了“引岳济淀”补水工程的总投资2540万元。而此前,河北省先后10次从西大洋、王快等水库上游水库向白洋淀补水,总花费加起来也早已过亿,这次补水量达到1.59亿立方米。

综合治理脱困

“引岳入淀”一定程度缓解了白洋淀水源紧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益匮乏的水资源已经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生态难题,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规划中的确没有向白洋淀补给生态水的计划,但等工程竣工通水后,每年为河北供水30亿立方米,这样就可以置换出一些地下水,来补给白洋淀的生态水。

河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于宗周是上游生态建设的倡导者。他提出:“白洋淀、河北平原、河北山区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应该从整个面的角度来考虑,要叫白洋淀细水长流,长远之计还是让上游多生出一些水。”于宗周向政府呈现了自己的治理思路:

“有三个环境因素影响上游治理建设,一个是旱,一个是土层薄,第三个是蚀,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这样情况下,我们以灌草为主、封山育林,辅助种乔木,来培养乔灌草的植被环境。同时在山里采用河坡沟状梯田等技术,来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这样上游蓄上水,白洋淀的水也就有了。”

在专家们的促动和多年治理白洋淀的经验基础上,政府逐渐意识到,建立长效补水机制,是解决白洋淀问题的根本所在。按照这种思路,一项河北省和保定市制定出台的大型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在2005年10月确定了下来。

规划从2005年到2014年,历时10年时间,投资80.5亿元,实施上游森林植被恢复、供水和水资源治理、解决土壤腐化等26项治理工程,综合治理白洋淀上下游,以彻底改变“华北之肾”白洋淀及其上游脆弱的生态环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在加强白洋淀上游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同时,就加大了白洋淀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建成了鲁岗、银定庄两个日处理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粉煤灰污水处理厂,关停了市区4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取缔关停了白洋淀周边及上游地区“十五小”企业两千多家。

80亿如何筹措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分水岭区发展方式进行区域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的迫切需要。”在一份谅解备忘录中,亚行对河北省这项规划如此评价。

这份宏大生态蓝图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保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0平方公里;加强流域内污染源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4年减少17%以上;保定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以上,县级城镇达到60%;建立白洋淀补水机制,确保白洋淀水位枯水年不低于7.3米。在水位不低于8.4米的情况下,淀内大部分水质达到并好于国家三级水类标准。

保定市发改委副主任曹继东兼任此项目的负责人。2005年12月25日,曹继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规划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治理白洋淀的决心,虽然80亿目前还只是个初步确定的计划,资金如何筹措还是个问题,但是政府给予了相当支持,现已落实了15个亿。

曹继东称,这15个亿的子项目——《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包括绿色输水廊道建设、污水处理厂、供水建设等28个具体项目,其中拟利用亚行贷款9600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350万美元。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2004——2006年备选项目规划。2005年4月保定市专门成立了“利用亚行贷款项目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和保护项目办公室”,进行亚行项目的工作。

项目官员王昭告诉记者,亚行对此项目相当重视,现在双方正在进行前期洽谈,谈成的可能性很大。2006年2月,亚行将邀请第三方对这个项目开展为期七个月的技术援助,以考察具体项目的可执行性。

80亿规划是宏大的,但能否真正达到目标,却需要一步一步的落实。曹继东坦言这个长达十年的规划执行难度很大,说到关键点,还是资金。他期望能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在污水处理、白洋淀上游植树造林等项目上进行合作,以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反思

保定市80亿拯救白洋淀背后,再一次凸显出了这样一个古老的命题:如何平衡生态和发展的天平,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

白洋淀生态危机中,人为的原因清晰可见:早年大力修建上游水库,增加了上游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却也直接导致了上游生态环境的恶化、下游白洋淀的干淀;扩大的农业、工业活动和加剧的污染,以及在上游地区和淀内有限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办法,使白洋淀成为人类污水、污染物的仓库。其中,一半的污染源于上游地区,另一半则来自淀内湿地及周边地区超过20万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亚洲开发银行在谅解备忘录中评论:正由于经济的增长是当地政府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危害就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在环境管理方面,规章制度的加强经常要为经济发展让路。这些加剧了公众环保意识缺乏,而且降低了私人团体对保护稀缺水资源和淀区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在白洋淀,随处可以看到往湖中扔弃生活垃圾的现象,渔民们也告诉记者,近些年白洋淀鱼量减少后,部分村民开始采用一种电鱼的方法逮鱼。这些方式对和自己唇齿相依的水环境生态的破坏性,百姓们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渔民老杨反映:“发展旅游以后,风景区大搞机动船,带来了新的污染。白洋淀现在机动船已经达到2000艘,政府对木船不感兴趣,因为木船的收入少,速度慢,载客少。而机动船速度快,收入高,哪个收入高县里就用哪个。”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亚行之所以从众多项目中,选择了白洋淀生态治理,正是因为他们觉得白洋淀作为湿地的代表,其生态恶化的全过程,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他们相信,通过对白洋淀的治理,能够对全球环境,起到示范作用。

“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破坏后拯救的代价是昂贵的。”一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中,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白洋淀文本”促醒人们反思。

因为白洋淀水位应达到8.4米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但白洋淀水位却长年偏低。为保持淀区一定的水位高程,从2003年开始,我省连续3年从上游水库调水,入淀水量分别为1.16亿立方米、1.6亿立方米和4251万立方米。由于2005年补水量较小,入冬以来持续干旱,死鱼期间水位高程只有7.07米,低于去年同期的7.46米,导致淀区污染3物浓度升高,水质恶化。

如果说水位偏低是天灾,那么大量污水直入淀区则是不折不扣的人祸。

污水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保定市及有关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白洋淀。据介绍,保定市区每天产生生活和工业污水约25万吨,现仅有两座规模各8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不足,每天约9万吨污水未经集中处理,通过府河排入白洋淀。位于白洋淀上游的清苑、满城、蠡县等12个县(市)均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在非农灌季节和汛期进入白洋淀。
二是满城县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明显增加。近两年,满城县特别是大册营镇造纸业发展失控,全县已有企业156家,污水排放量已增加至每天8万吨,除3万吨经过集中处理,其余5万吨只是经过厂区简单处理即排入漕河。前几年由于沿线农灌和筑坝拦截,污水没有入淀。去年由于排水量不断增加,污水开始进淀,造成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增加。
据调查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保定市、及有关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白洋淀;二是满城县造纸工业排放量明显增加;三是白洋淀水位长年偏低,且今年补水较晚;四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存在偷排偷放问题。特别是保定市新市区所辖28家造纸企业有27家外排污水不能实现稳定达标,直到保定市委、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后,才被断电停产。

在新闻发布会上,姬振海局长通报了在事件处理上采取的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淀区水质监测工作;二是全面排查污染企业;三是截留府河入淀污水;四是做好受损渔民的稳定工作;五是实施应急补水措施;六是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给予新市区副区长李文利行政警告处分;给予新市区环保局局长王义恒行政记过处分,并责令其引咎辞职,两年内不得安排相当职务;给予新市区环保局副局长李洪涛、刘志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去行政职务。依法依纪给予满城县政府副县长刘力雄行政记过处分,免去其政府副县长职务;给予满城县大册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石国栋行政记大过处分,免去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职务;给予满城县大册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志军行政降级处分,免去其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职务;给予满城县环保局长刘春喜行政降级处分,责令其引咎辞职。

就知道这些,都是转载的,需要资料去当地的环保部门,气象部门,档案室去嗖嗖,网上肯定没人有这样的资料,

4. 水土流失指数是怎么来的,是什么东东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学盖度在指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不足,以植被垂直结构中各个层次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为依据,提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这一新的指标,建立了植被因子指数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山杨群落中,林冠层、草被层及枯枝落叶层都是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层次,其盖度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权重分别为0.0150,0.591,0.394和0.0608,0.828,0.112。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考虑了群落结构中各层次的相对作用,并结合各层次的盖度来综合反映植被影响水土流失的作用,比传统的生态学盖度能更好地描述植被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一种理想的植被因子指标。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谁能帮忙找数据如2001年到2010年湖南省水土流失率、水土流失治理率。不甚感激!!可追分~~

自己去湖南市统计年鉴中找吧

6. 水土流失是怎么回事都到哪里去了

水土流失指的就是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雨水不能够就地消纳,从而导致这些雨水把土地泡得膨胀,这样就会导致这些雨水顺势而流,这样就把一些土带了出去,这样就造成了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而水土流失之后都会聚集到下游地区,因为水是往低处流的,水会带着泥土向低洼处前进。水土流失之后这些土都会跑到低洼处
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就是人往高处走,那么水就往下处流,所以水土流失的走向就是向低洼处进行,或许很多朋友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下了一场大雨之后就会发现低洼处有很多泥土,而这就是水土流失的方向。

7. 请问谁知道 中国水资源减少和水资源污染每年的具体数据

近年来,为有效监控水资源污染防治状况,国家和自治区水资源控制监测网分别对我区黄河、西辽河、额尔古纳河等6个外流河水系,以及黑河、艾不盖河等7个内流河水系的干、支流共计26条河流,3个湖泊,2座水库的地表水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对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等10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监测。

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我区主要河流大部分河段为Ⅲ类、Ⅳ类水质,有轻度或中度污染,但有些河段或支流为劣Ⅴ类水质,属重度污染。如:黄河入境段、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海拉尔河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属重度污染。有些湖库水质明显变差,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如:乌梁素海、岱海等。监测10个市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除呼和浩特、赤峰、满洲里3市的水质无超标外,其余7个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是氨氮、总大肠菌群指数超标。包头市、呼伦贝尔市的城市饮用水主要是地表水,包头市地表水源水质超标主要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呼伦贝尔市地表水源水质超标主要是铁、锰指数超标。这7个市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除呼伦贝尔市为天然本底偏高所致外,其他6个城市均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超标排放和渗漏所致。

2004年全区废水排放量为5.256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284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9720万吨,分别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3.5%和56.5%。全区12个盟市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依次为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排放总量的33.5%、18.5%、9.4%。全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较大的依次是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呼和浩特市,分别占全区排放总量的26.0%,20.4%、13.3%、10.5%。

由此可见,目前我区几乎所有河流、湖泊直至地下水程度不同的被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所致。

二、我区水资源污染防治状况

我区各地对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已经把防治水资源污染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加强配套法规和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在认真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的同时,依法制定了配套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的法规及制度措施。包头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包头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包头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黄河包头段水源水质污染应急预案》;通辽市根据国家《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结合西辽河通辽段的水污染实际状况,编制了《通辽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巴彦淖尔市针对在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方案》;乌海市为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工作,在编制出台《乌海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乌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了《乌海市水环境容量技术报告》、《乌海市焦化废水治理技术》和《黄河石嘴山——乌海段氨氮污染现状调查报告》。所有这些都为我区有效地防治水资源污染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十五”期间,全区各地从提高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能力着手,大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扩建和兴建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排放工程进行了重点整治,从源头上加大水资源的防治力度。包头市利用2.65亿元的日元贷款,在完善原污水处理厂功能的基础上,又建设了北郊水质净化厂和东河东、西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配套工程。同时,还投资3.81亿元,完成了包钢总排污治理、包头啤酒厂废水治理、明天科技山泉化工厂高浓度含酚废水治理、亚麻厂含果胶有机物废水治理等一大批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通辽市计划投资4.54亿元建设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总投资1.44亿元日处理污水13万吨的通辽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部分旗县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在改建或扩建原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并投入巨资对沿河重点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治理。乌海市累计投入1250万元对沿黄的9家重点污染企业污水排放工程进行了重点改造,还建设了150个污水储备井,以缓解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巴彦淖尔市为解决华章纸业和美利北辰纸业两个重点污染源,2004年投资近1.2亿元完成了境内黄河中段污水达标排放治理工程。2005年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沿黄河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工程。近两年内,还积极引导上述两家造纸企业投资1.1亿元建设碱回收工程,以降低水污染排放总量,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解决了污水不进黄河的问题。

(三)积极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保护浅层地下水。通辽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实施“5820”工程,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舍饲禁牧轮牧,以及封育山林、禁樵禁采等措施,使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沙化总体性逆转的趋势。同时加强对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及畜禽养殖的污染控制,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缓解面污染源对水资源的污染。呼市根据奶牛数量增加、粪便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不失时机提出奶牛进小区实行规模化饲养,并出台了提高小区里收奶价格的政策,控制饲养业的面源污染。

(四)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有效监控重点水源地水质变化。近几年,我区各级环保、水务部门从当地水资源管理实际出发,充分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积极建设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在重要水源地及面积较大的水域设立自动监测站,全天候地对水质进行有效监测,实时掌握各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包头市对黄河包头段的三个水源地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并在画匠营子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黄河包头段水质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随时可以得到黄河水质变化监测数据信息。乌海市、巴彦淖尔市等地也在境内河段设立了水质监测站(点),建立起了水质监测网络,加大对饮用水水质监测力度。乌海市根据水质监测报告,严禁饮用自备井、浅层水,及时封闭污染严重水源井。巴彦淖尔市对黄河总干渠水质及受砷污染地区的水质实施定期不定期的监测。

三、我区水资源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在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全区水资源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黄河等河流污染问题。一是黄河在进入内蒙境内已属于劣Ⅴ类水体,主要污染物中氨氮严重超标。直接原因就是黄河上游宁夏石嘴山市有10多家企业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排黄河,造成黄河水进入乌海市时常年Ⅴ类或劣Ⅴ类水质。二是存在着两个潜在的黄河污染源。一个是巴彦淖尔市前旗成千吨的污水被高出黄河水面两米的拦污水坝挡在坝内。另一个是包钢尾矿坝(工业旅游森林)有上亿吨的洗矿废水存放,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污染黄河的两颗定时炸弹”。一旦出现险情,必然污染黄河水,后果不堪设想。三是黄河水功能区划不尽合理。黄河包头段上游主要是工农业用水,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包头是内蒙古唯一生产、生活都用黄河水的城市,上游来水到达包头断面时达不到Ⅲ类水质的要求,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四是国家设在乌海市的黄河水质监测断面,远离黄河水进入乌海市的入境断面,监测结果难以证明黄河水进入乌海市境内的实际情况。为了及时掌握入境的黄河水污染最新情况,乌海市在黄河水入境处,专门设立人工监测点位点,定时监测黄河入境段水质。目前,此项工作经费严重短缺,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西辽河、海拉尔河等河流的污染问题,虽不如黄河严重,但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综合治理。

(二)湖泊水库的污染问题。我区湖泊较多,其中水面在100平方公里的湖泊仅有7个。目前,这7个湖泊水质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其中乌梁素海污染最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农田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湖内水生植物腐烂沉积造成水体恶化和富营养化,水质已成为劣Ⅴ类水体。乌梁素海由于营养物质的增加和积累,水生植物过量生长,致使湖底每年以6—9毫米的速度抬高,据专家推测,若不及时有效治理,40年内,乌梁素海将退化为沼泽地,将失去调节生态的重要功能。而解决乌梁素海水富营养化问题,一是要严禁向该地区湿地排放污水;二是要给乌梁素海进行水质置换,每年需要补给水量1亿多立方米,按现在收取资源费标准过高,本地区无能力承受。三是要进行水草综合利用,这是目前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乌梁素海先后进行了草鱼转化水草试验和水草收割试验,均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底泥氮磷含量高的湖泊水库,更易于发展草鱼转化水草项目,实现生物治污,但因政策和资金的原因,上述两个成果还不能大面积推广。乌梁素海是我区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内蒙古第二大湖泊。也是河套地区7000平方公里耕地灌溉排水系统中唯一的蓄排水通道。根治乌梁素海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另外,呼伦湖、黄旗海、岱海、莫力庙水库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极早防治。

(三)工业污染问题。当前,我区一些地方追求经济指标,忽视环保指标的现象非常突出。有些企业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利益的趋使,环保意识非常差,多数企业水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执行“三同时”制度。通辽市的开鲁兴利药厂、天蒙羊绒集团、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草原兴发公司在通辽市的几家屠宰厂,都是在没有任何污水治理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排放污水严重超标。有些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的重点污染企业,虽表面上执行了“三同时”制度,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成本核算的影响下,非法停止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偷排污染物的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些老企业虽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造,但污染治理设施与现有生产能力不配套,排污口不规范,废水采取明渠、漫流等方式排放。有的企业在“一控双达标”过程中,已经被政府批准和法院裁定停破产企业,但在未进行任何治理的情况下,通过招商、转制等形式重新恢复生产。还有个别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新建、扩建项目,造成老污染源治理尚未完成,又产生新的污染源。

(四)城镇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有的城镇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入网率普遍较低,个别旗县没有集中排污管网,污水基本处于无组织排放自流漫渗。有的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不能正常运行或半运行,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变分散排污为集中排污。多数盟市所在地的城区及下属各旗县所在地,地下浅层水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辽市城区地下50米以上地下浅层水由西到东污染越来越重。乌海市浅层水污染较为严重。

(五)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近几年,环保问题虽已成为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全社会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负责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地方保护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盛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的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不少污染企业宁交排污费也不愿治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环境管理上,出现的经费不足,手段落后,措施不利,赏罚不明,已成为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软肋”,所有这些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四、几点建议

(一)尽快建立全区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自治区政府应尽快制定全区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形成水污染防治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备应急设备,保障应急信息畅通,建立专家和技术支持系统,提高流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变能力。特别是黄河上游两颗“定时炸弹”,即巴彦淖尔前旗污水坝和包钢尾矿坝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加紧制定相应预案,防患于未然。

(二)科学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有效管理。我区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要科学编制我区的黄河等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的保护规划。各地还应紧紧围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科学规划,完善制度,规范执法,有效管理。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防止面源污染;严格监管规模化畜禽养殖,大力发展节约型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基地,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建立科学的用水机制,确保河流合理的径流量,统筹安排流域各段的生态保护,控制水土流失。

(四)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全区各地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利用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污水处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下运行。治污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环保产业没有形成现代化规模。因此,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水资源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制定和完善配套的优惠政策,运用价格、财税等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经济杠杆调控社会环境行为,积极培育环保产业形成、发展和壮大。

(五)实行“一票否决制”,依法遏制水资源污染。全区应严格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抓好黄河内蒙古段、西辽河及海拉尔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以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基础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核定与分配,确定污染物削减目标任务并分解到各排污单位。推行综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做到依证管理,按证排污,违证处罚。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对不达标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逐步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的制度,包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保考核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实绩考核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执法、监测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能力。

8. 校园水土流失调查方法

您想问的是校园水土流失调查方法有哪些吗?实地考察,网络查询、访问调查。
水土流失调查可以去需要调查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实际的情况,再通过网络查询来调查以往出现的问题,已达到充分的了解,早通过访问调查,来让之前的数据更加的精准。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9.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详细资料大全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基本介绍

概述,类型,形成,我国水土流失重灾区:黄土高原,危害,现状,地域比较,治理与开发,化学处理,综合治理,生物措施,防治现状,防治措施,

概述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中国水利网络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网络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两词等同起来使用。 根据中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 ,风蚀面积:191万k㎡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 。 在165万k㎡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 ,中度55万k㎡ ,强度18万k㎡ ,极强6万k㎡ ,剧烈3万k㎡ 。 在191万k㎡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 ,中度25万k㎡ ,强度25万k㎡ ,极强27万k㎡ ,剧烈35万k㎡ 。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中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 1991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中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为中国水保工作者长期无法律依靠划上了句号。 2005年中国水利部在中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地和丘陵区,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已达到107万平方公里,累计综合治理小流域7万多条,实施封育保护80多万平方公里。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有3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制定并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不过,水土保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一系列新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与广大人民民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水土流失依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类型

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风力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土高原。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 河西走廊 黄土高原。 另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

形成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的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河西走廊水土流失 中国人口多,对粮食、民用燃料等需求大,所以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 *** ,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一些基本建设也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的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土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我国水土流失重灾区:黄土高原

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为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反过来,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又导致耕地或牧场的减少。长期来看,过度开发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目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的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当地农民民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广种薄收,形成了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国家“八七”扶贫计画中,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县有126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21.3%,贫困人口2300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28.8%。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目前仍有近1000万贫困人口,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也造成该区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26亿吨。其中含有的肥料,约为年产量50万吨的化肥厂的总量(此句不通,请查原文)。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从嵊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重量的木船。由于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原来的水资源变成沙资源,航建公司变成“黄沙”公司。 湖南省洞庭湖由于风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顷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积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缩减到2740平方公里。更为严重的是洞庭湖水面已高出湖周陆地3米,这就丧失了它应承担的长江的分洪作用。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四川省的嘉陵江、涪江、沱江等几条流域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约20%以上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据有关专家预测,照此下去,再过50年,长江流域的一些水库都要淤平或者成为泥沙库。 3、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当前,中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江、河湖(水库)水质的严重污染。水土流失则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 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仅很大,而且还具有长期效应。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到。

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中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土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吨,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其中,水力侵蚀129.3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165.6万平方千米。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总计666719条,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总计295663条。 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地域比较

黄土高原: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水土流失分布地图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 【流水侵蚀为主】。 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一、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 、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三 、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治理与开发

化学处理

套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措施。2003年美国水土保持报导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套用模拟降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 L/min高强度流水的冲刷侵蚀。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相信,此项研究对中国套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综合治理

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具体: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

防治现状

目前,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已达到107万平方公里,累计综合治理小流域7万多条,实施封育保护80多万平方公里。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有3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制定并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2015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4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4万平方千米,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万平方千米,实施坡改梯400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0多条。2015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0万平方公里。 2015年12月发布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提出,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蚀治理面积29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8亿吨。远期目标:到203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蚀治理面积86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吨。

防治措施

套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措施。2003年美国水土保持报导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套用模拟降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 L/min高强度流水的冲刷侵蚀。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相信,此项研究对中国套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阅读全文

与水土流失率数据去哪里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汉得java程序员 浏览:288
如何利用大量数据来拟合函数 浏览:131
ocx文件编辑工具 浏览:802
高考生如何参考往年录取数据 浏览:118
索尼录屏文件夹 浏览:287
js清除html格式 浏览:748
游戏找队友用什么app 浏览:795
暗黑2源代码 浏览:913
egg文件怎么打开 浏览:835
刚开始学编程学哪个好 浏览:703
宽容房龙哪个版本好 浏览:769
如何做个小数据库 浏览:529
win10应用程序池 浏览:533
读取access最后一行数据库 浏览:416
win10电脑怎么把字放大缩小 浏览:385
奥迪A6链条数据多少正常 浏览:123
苹果7手机代码是什么意思啊 浏览:637
苹果文件没有存储权限 浏览:291
手机wps文件名有括号怎么删除 浏览:349
ps文件不能打包 浏览:4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