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分析 > 如何分析一个公司的发票数据

如何分析一个公司的发票数据

发布时间:2023-01-03 02:17:38

⑴ 企业增值税发票数据分析应该如何进行

对一家企业来说,增值税发票分为销项发票(卖)和进项发票(买)。
根据销项发票可分析客户地区分布、季节性分布、重点大客户、历史同比、环比增长率等。
根据进项发票可分析供应商情况,同上。
销项和进项结合,可以分析库存备货、季节性价格波动、平滑税负等等

⑵ 发票数据是什么,从发票数据中能反映出哪些问题

发票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发票票面上反映出的各种数据。

发票上有销方企业信息、购方企业信息以及销售的商品信息、金额、税额、开票日期等等数据。

从发票上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1、进销项是否一致,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某公司是商贸型企业,进货发票上的商品类型,应该和销售发票上商品类型一致,如果进货发票上是电脑,出货发票上是手机,就可以反映出企业业务不真实的问题,甚至是虚开发票的问题。

2、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是否一致,简单举例:进货发票显示进货500件衣服,销售发票上显示卖出去200件,库存应该是300件衣服,去除损耗后,如果实际库存和发票显示的差异较大,就可以反映出企业库存不实的问题。

3、购销方企业名称,A企业开给B企业发票,B企业开给C企业发票,C企业开给D企业发票,D企业开给A企业发票,看到没有,企业这样运作形成一个开票闭环,是明显的虚开行为,以现在的税务大数据技术,可以轻易根据发票上的购销方企业信息监控到这种行为。

以上这些,是通过发票数据反映出的一部分问题,其实发票数据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统计业务经营情况,管控员工报销等,所以在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都应用广泛,发票数量不多的企业,财务会手工整理发票台账(记录发票上的关键信息在表格中),发票量大的企业,都是通过软件批量导出发票的明细数据的,这个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一下导出发票明细的软件。

⑶ 财务数据如何做分析

如何做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分析大致可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 经营业绩分析 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关注,拿到一份报表往往是先看经营成果,即利润等指标完成了多少、效益如何、比历史同期有无增长等。财务分析必须先满足这部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年初制定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企业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主要对主营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检查业务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并预测以后各期进展情况。通过对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比较,找出存在的差异。在与以前年度同期比较时,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均在发生变化,时间过长可能受外界影响过多,因此收集财务资料一般以最近三年为好。例如,对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可采用比较定基百分比法,即将比较期中第一期的全部指标设为100%,以后各期的报表数据换算为第一期数据的百分比,以发现各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然后再对一些“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其它业务对目标完成的影响不会太大,可以简单分析;但对一些新的业务,如开发新市场、新产品等则要加以关注,或做一些专项分析,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2、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指标。对该项指标的分析应着重分析主营业务盈亏,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可以分外贸、内销两部分分析,其它非主营业务盈亏情况和营业外收支情况的分析可以简单一些。 财务比率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难就难在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仅仅是计算出财务比率,不进行分析,那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只有深入分析,才能寻找出影响指标的最直接的原因。

3、成本费用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若对利润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一般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可以从单价、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等本量利的基本因素上去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营业务涉及的产品一般较稳定,单价、变动成本等因素变化不大(除非产品有较高的附加值或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只需将销售量、固定成本与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另一种途径是进行盈利结构分析。从损益表的构成项目入手,先做销售收入的多期比较,看看与往年相比,本期的销售额有无较大变化;再将其它项目转换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看损益表的各项比重,哪一些项目变化较大,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对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也不例外。在结构百分比的基础上也可以结合一些财务指标来分析,例如,成本费用利润率,可分解为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相除而得,这样只要知道任何一项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就可计算出这项费用的支出能产生多少回报俐润),企业管理者可据此有的放矢地压缩成本、削减费用,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第二部分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企业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比率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周转速度快,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般采用账龄法分析,并着重分析应收账款逾期情况,根据单位的信用情况和重要性程度,做出排序并开列清单,提供详细资料督促直接责任人积极催讨;对存在的呆账、坏账还要做出具体分析,以引起管理层注意。 对存货周转快慢的分析,一方面要与同行业相比,与企业的前期相比,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一是分析存货中各构成项目周转率的快慢,另一个是要分析存货产生时间长短,以及存在的滞销、霉变库存商品占全部存货的比率,以及一年以上老库存潜亏等。

第三部分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是债权人最关心的,但出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受到管理者和股东的普遍关注。偿债能力的分析除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外,还可用下列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分析说明。

第四部分 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关系。由于现金流量信息自身的客观性,以及某些方面与评价目标有更强的相关性,因此对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可以对其它财务指标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比率来分析:

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表 第五部分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及需采取的措施 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出尚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在于解释各项目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碰到了新问题、新情况,如汇率剧烈变动、开发较有前景的新产品、比重较大的代理销售等,应分析其中原委,做出比较详细、透彻的专题分析,突出该事件的重要性,引起管理层的注重,真正体现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

⑷ 如何从财务角度看报表数据

对财务报表的了解不深,很容易出现专业错误,所以一个合格的会计人要学会读财务报表。一位前辈分享了从三个角度分析读财报的方法如下:
一、审计角度
财务报告按规定应公司负责编制,但事实上大多数财务报告是审计者在审计完成后编制,并由公司认可后以自身名义对外发布的(原因是大多数公司财务部不具备编制专业财报的资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数公司的IT部门不能自主开发软件一样)。
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
(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对于现金流量表,我所见到的大多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具体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相关内容,不过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会细致到标记每笔分录的现金流量类型)。
(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还会考虑销售收入与经营环境变化的关系(比如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完美”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理论上,造假者可以造假整条证据链以及与第三者串通舞弊,但工作量很大且要确保证据链在逻辑上完整,而证据链涉及订单、合同、收发货物单据、发票、内部流转过程中的记录痕迹、成本计算、信息系统记录、会计记录、银行收付款记录等等,甚至还涉及虚构交易方或与客户或供应商串通,要虚构所有东西并保持逻辑一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银行流水如不提前计划根本无法回头去造假。理论上,审计者也可以无限深入调查,但出于审计成本、可操作性、法定审计责任义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抗等原因,审计者无法像警察办案一样去侦察,只能达到自身事务所质量和风险控制所要求的水平,这也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所在;做空机构有时候更能发现造假,原因是他们动用了超常规的手段,用侦察的手段去收集一些隐蔽的信息。
审计思路在于查错纠正,与投资者角度不同。
二、投资者角度
我不懂专业机构如何做分析,但我个人看财报,主要就是想自己来掂量和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估值,将市值除以绝对估值得出溢价倍数,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比较,由此对于哪些股票高估或低估会形成你自己心里的看法。而如果是对于一个陌生上市公司,我习惯性地这样快速来浏览(这不是经过计划或结构化的思路,只是自然形成的快速浏览的习惯):
(1)先浏览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立初步印象。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400多亿,净利润100多亿,我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100多亿,如果是的话那OK确实够赚钱;如果不是,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者是赚了但没收回来;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分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假设利润率为10%,如果成本多计了1%,利润可能就减少9%左右)。对于收入,比如看最新上市的云游,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2:8(你还会看到,研发的游戏在别人平台上发布的收入远高于自己平台上发布的收入然后进一步去挖掘信息和思考)。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云游,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研发和运营)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或者你也有意识到,最近两年,网游广告非常多,云游的推广费用支出增长非常厉害,而且最近一年,推广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10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可能学会计的才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
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补充:有些财经媒体现金流量表是另我费解的,比如理财周报上这篇:《万福生科如何造假》,倒数第二段讲到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逻辑矛盾。我没有仔细看万福生科的财报,但分析方式是有问题的:其一,现金流量表是倒算出来的,有逻辑错误只能说明他计算不对,财报质量有严重问题,跟造假还不能产生直接联系,造假本身不会导致会计逻辑错误,最多只会导致数据看起来不符合商业逻辑;其二,购建固定资产预付款属于非流动资产,本来不会在预付账款反映。)
(5)财报中我会忽略不看的东西:(1)税项: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2)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比如像A股上卖锅的爱仕达,因为政府征地补偿了上亿的现金,那我会猜想,这公司拿到大笔钱后会怎么花,能否促进创新和研发。(3)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4)大多数会计政策: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
(6)将财报浏览完后,就已经大体上了解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状况,包括利润率是多高,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等,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判断经营收支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比如最近有人质疑中银绒业的存货高到让人难以置信),这就需要尽可能需要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这也应该是所有财报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比较的基准容易会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看财报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而对于估值,专业投资或分析人员会将多年财报数据罗列出来,采现金流量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在人大经济论坛可以找到一些可参考的模版),估值涉及假设过多从而难以量化准确,但依然有重大参考意义;对于时间有限的业余人士,拿最近几年的利润和净资产做一个粗略的估值计算,在考虑股票流动性产生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基础上,与市值做比较,也多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些底。
三、做空者角度
最近几年出现一些中概股做空事件。做空者看财报目的是找茬,分析不符合会计逻辑或商业逻辑的地方,然后进行调查取证和合理性分析。因为做空者往往并不是行内人士,我猜他们应该是从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报开始,来定位不合理之处。不过调查取证则相当困难,比如题为《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的媒体报道中的案例。另外,我猜也可能选择一些容易涉假的企业来调查分析,比如大经销商占收入比重高且集中,而卖的又是消费品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更易于将货品提前存放到经销商创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审计者可能无能为力;又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农业企业,经常很难算清楚农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如果是境外上市以IFRS列报,以估值来确认资产价值也很容易出问题,如J汉林业;企业掌门人文化水平低的,也可能有更多的涉假倾向,如W福生科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分析一个公司的发票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inux端口镜像 浏览:820
iphone5屏幕清尘 浏览:157
机顶盒密码怎么改 浏览:672
w7系统下载32位教程 浏览:618
pcb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598
g00文件 浏览:607
用bat程序删除程序 浏览:516
dnf鬼泣90版本打安图恩 浏览:668
245倒角编程怎么计算 浏览:599
可以买生活用品的app有哪些 浏览:175
cad在c盘产生的文件夹 浏览:541
联想手机解锁工具 浏览:696
瑞银3887win10 浏览:833
学网络编程哪个好 浏览:805
手机vmos导入的文件在哪里 浏览:115
苹果手机可以把文件传到华为吗 浏览:63
海川化工下载的文件默认到哪里 浏览:343
学唱粤语歌app 浏览:975
qq游戏生死狙击玩不了 浏览:120
win10邮件不显示图片 浏览:9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