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如今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有哪些
每天,中国来网民通过人和人的互源动,人和平台的互动,平台与平台的互动,实时生产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汇聚在一起,就能够获取到网民当下的情绪、行为、关注点和兴趣点、归属地、移动路径、社会关系链等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
B. 大数据改变传统媒体传播环境
大数据改变传统媒体传播环境
“媒体融合”是网络时代的全球性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如何认识当前媒介生态、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同课题。10月25—26日,“世界传播论坛:上海2015——全球比较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在上海召开,吸引了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
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会议认为,传统媒体只有主动转型实现媒体融合,并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主导下适应与新媒体的竞合媒介生态,才能找到构建新型媒介生态、助推媒体融合的方向与出路。
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技术和方法,大数据改变着传统媒体的运作与传播环境。与会学者提出,不仅应将其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增强传统媒体的“数据意识”和“技术意识”,还应尽可能做到用数据说话,将数据作为决策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更加重视技术的引领作用。而且,大数据会成为一种生产方式,促使传统媒体优化资源配置,将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作为新闻信息生产的重要环节。此外,大数据将促使媒体从业人员结构调整,引入更多数据专家、设计师等技术人员。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者章于炎表示,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和资讯及其他内容的快捷、随时和多种形态呈现的需求,就需要培养熟悉多媒体平台特点、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媒体融合人才,新兴媒体分析师、网页设计师、互动图表或信息图表设计师、节目研发员、数据营销经理、多媒体新闻协调人等新兴媒体人才也应运而生。
新媒体时代,开启了“草根”传播时代。与会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定制化传播的发展,也使社会关系、信息技术的传播控制权增大。新的新闻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带来种种问题,包括海量信息使受众难以把握,碎片化传播使受众注意水平下降,圈子化传播造成信息自我循环等。为此,未来新闻业仍需要大力提倡专业传播者的精英传播模式,让专业标准成为新闻把关和呈现的关键。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改变传统媒体传播环境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C. 【媒体人的自我修养】人工智能时代给新闻业带来什么影响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大数据、区块链、5G等诸多技术给新闻也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一方面,作为新闻产品的“文本”、作为新闻实践过程的“生产”都发生了创新与变革,也给作为新闻从业者的“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技术资本冲击着新闻业态,推动产业结构重塑。下文将浅述人工智能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解困之思。
一、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变革了新闻生产全过程,却带来媒介伦理危机。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全流程被技术颠覆:机器人智能生产新闻并可视化呈现,媒体大脑智能检测全网新闻线索,为编辑筛选报道方向,新闻的采集、生产、呈现、分发环节均得到创新,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如今日头条的Dreamwriter、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等机器人新闻写作机制不断涌现,给新闻业带来活力。
然而技术的应用也相应带来了风险,一旦机器人写作新闻中有不当内容未经核查便智能分发至全网,将对媒体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尽管技术核查新闻能够有效分担编辑把关压力,但技术尚未成熟,技术的把关仍存在盲点与漏洞。
(二)算法推荐为用户量身定制新闻,却也编织了“信息茧房”。
算法推荐为用户个性化定制新闻,以用户的历史浏览数据与个人喜好为准,定向为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挑选同类型新闻。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信息的触达率提高,工作成本降低;于用户而言,能够只接收自己偏好的信息,过滤不感兴趣的内容。
但同质化内容容易为用户编织“信息茧房”,久而久之社会情绪极化,在同类声音的强化下产生群体极化效应,给新闻工作者的舆论引导加大难度。
(三)技术资本重塑媒介业态,但也挤压了媒体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技术资本进入媒体行业,丰富了传媒体制的结构,但过度的技术资本却也挤压了媒体行业自身的生存发展。
二、身份重塑:新闻工作者应对人工智能挑战之策
(一)提高传播技能,深化人机协同。
人工智能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技术应为新闻工作者所用,避免沦为机器的附庸,而应深化人机协同。如在新闻事实核查中,将技术核查与编辑核查有机结合,又如充分利用媒介技术丰富报道模式和橙线形态。例如,新华社记者在2019年两会中推出《全息报告看两会》便充分结合了新闻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与技术形式的多样性、视觉性、智能性。
(二)算法把关结合编辑把关,加强对事实的核查。
人机协同把关,利用算法的高效性,可以减少媒介组织内部的层层筛选环节,提高新闻的生产效率;同时,应注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新闻从业者更要有温度与人性的把关和议程设置,可以使新闻更加符合人们的价值追求。
(三)树立危机意识,培养新闻从业者的不可替代性。
人机共生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树立危机意识,如在深度报道、非虚构写作等领域开疆拓土,创新新闻叙事风格,培养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但亦需要警惕,应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维护公众利益,避免刻意以主观性的话语去对抗数字技术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概念,他指出,工具理性的滥觞必将带来价值理性的衰弱。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渗透,新闻工作者应以主导者的角色,在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上,将技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化人机协同。
(1297字)
D. 大数据时代是什么意思大数据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大数据时代: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
大数据提出的背景:
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现身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主题的讲座沙龙中,甚至被嗅觉灵敏的国金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写进了投资推荐报告。
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虽然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
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4)大数据时代对新闻的影响扩展阅读
大数据影响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
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在现今的社会,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他的优势,它占领的领域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O2O、物流配送等,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
有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产品销售量的预测,精确的营销范围以及存货的补给已经得到全面的改善与优化。
“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
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
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
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时长的视频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
这样的趋势会持续下去。我们现在还处于所谓“物联网”的最初级阶段,而随着技术成熟,我们的设备、交通工具和迅速发展的“可穿戴”科技将能互相连接与沟通。
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创造、捕捉和管理信息的成本降至2005年的六分之一,而从2005年起,用在硬件、软件、人才及服务之上的商业投资也增长了整整50%,达到了4000亿美元。
大数据的精髓
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三个颠覆性观念转变:是全部数据,而不是随机采样;是大体方向,而不是精确制导;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A.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随机采样,以前我们通常把这看成是理所应当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数字技术让我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为限制);
B.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之前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量化我们的记录,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精确度的痴迷将减弱;拥有了大数据,我们不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要掌握了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
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
C.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我们不再热衷于找因果关系,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习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也许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某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E. 大数据时代对媒体传播带来哪些影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大数据对传媒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实,不仅传媒行业会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大数据也对传媒学术研究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目前已经有学者开始就大数据对传媒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总体而言,新闻传播学界对大数据的研究偏重于现象描述和情况介绍,对大数据给学术研究带来的挑战和学术创新问题的研究却较少。
在大数据环境下,理性假设的前提遇到了挑战,大数据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受众搜索信息的成本,受众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信息的收益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这使得有限理性范式失去了解释力。同时,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使网络空间出现了许多新的组织形态和交易形式,如以分享、合作为主题的维基网络、开放源代码、网络共享等,这些新的组织形式无法用理性范式进行解释,如果从理性的角度计算成本收益关系,那么人们没有动力进行网络分享与合作。
F.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该怎么做
大数据时代,新闻工作可以从如下三点来参考:
一、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大数据时代做好新闻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大数据?在网络搜索“大数据”一词可以得出如下内容: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并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达到积极目的的资讯。而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所著的被誉为国外大数据研究先河之作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进一步来看,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特征是“一切皆可量化”。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图片影像、娱乐方式、运动轨迹、地理坐标等都可以通过数据的形式来记录,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情感和经历,也都可以通过数据来呈现。
二、解读数据,提供观点——数据与新闻生产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数据与新闻生产相结合的关键,是掌握专家库,提供独到而精准的数据解读。数 据挖掘是“通过仔细分析大量数据来揭示有意义的新的关系、趋势和模式的过程”。对于新闻实务从业者来说,挖掘这个过程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挖掘 出来的数据更有效地送达受众。换一个说法,就是如何更有效地提供新闻产品。因此,挖掘数据之后,更关键的步骤是解读数据。
三、亮出观点,提供思想——观点比资讯更重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已经大面积地进入到了主观传播时代。数据和资讯对于任何媒体和媒体人都是平等和相同的,不同的是我们提供的选择和亮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