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行业的前景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金融专业,确实是当今的热门专业,高考生报考金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考研金融也很热,跨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很多,各种本科专业背景的人都有,特别是工科的人很多。
金融专业通常就业于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分支行业。由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轻资产行业,而服务业是后工业时代经济的主体和重心,因此,金融业也会大有发展。
可就业产业:投资银行、咨询、消费产品、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娱乐传媒、房地产和技术产业
适合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公司:例如著名国际投行 Goldman Sachs、Citi、Morgan Stanley、JP Morgan 等、国内投行中金、兴业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 四大会计事务所 PwC、Deloitte、KPMG、EY 和战略咨询公司 McKinsey、BCG、Bain、罗兰贝格等主要从事公司发展战略顾问;500强大型集团公司,主要负责集团企业财务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本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工作。
2. 大数据将成未来制药业战争制高点
大数据将成未来制药业战争制高点
近期,普华永道PWC健康研究中心发布了制药市场的调研报告,对传统制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新兴制药产业的优势以及挑战都做了梳理,并基于报告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那么,作为制药行业的新兴力量,该如何把握全球制药市场的趋势,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市场地位呢?这份报告作了详细的说明。
消费者数据正在催化各领域的合作
随着市场力量对制药行业的推动、生命科学公司对患者的愈加贴近,新技术的兴起、更多可获得的消费者数据正在催化着各个领域的合作。
在过去,卫生部门的不同工作组织仅根据自己业务的优先级作出决定。但随着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产品线的再次繁荣,消费者的选择和提供成本节约的激励措施正在改变着行业的商业模式。随着美国专业药品支出达到历史新高,购买者、医生和患者都在将价格作为药物预期健康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美国在医学上花费了3739亿美元,单单是能够统计到的购买者就比2013年增加了13.1%。同时,美国降低了药物成本,通过使用价格保护条款规定的药品费用和强制性的价格保护。
患者正在支付更多的药物费用,因为他们在转向高额的自付卫生保健体系,购买一些专业药品时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自费。医生团体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昂贵的新疗法对财政的副作用。卫生保健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从根据覆盖服务人群的数量转变为以健康结果为依据的新支付模式。同时,患者倡导组织公开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并提供资金和数据,以帮助药物开发人员发现和开发未来的新疗法。公共和私人买家正在为合作和研究开放他们的数据集。国会正在考虑立法,允许商业团队推销新产品的成本效益。技术正在提高临床护理的连续性。
因此,生物制药研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和商业化之间的分歧正在逐渐模糊。病人才是决定哪些药物是有价值的。研究者正在考虑治疗决策对于护理总成本的影响。而病人的数据,从总体上来说,是由保险公司来决定何时、如何以及在何种价格点来使用新的药物。
生物制药公司不能对病人和健康计划通过谈判获得他们的产品而冷眼旁观。而是要通过访问病人的数据、依据连接药物干预与患者的健康结果来把关药品费用的来龙去脉。在一个奖励成果且注重质量的制度中,合作是各方实现价值和最终提高收入的关键,这就是新健康经济。
普华永道卫生研究院(HRI)的调查结果显示:
1.买家团体和生物制药公司通过联系行政索赔数据与电子健康记录进行人口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重要目标群体,比如那些患有不止一种慢性疾病的患者。
2.医疗服务提供者正在推行新的支付激励,并通过与该药物产业协作来衡量他们治疗患者的疗法的有效性。处方行为越来越多地反映复杂的成本/效益分析。
3.新进入者正带来生物传感器技术和数字工具医疗,以帮助生物制药公司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改变以应对药物干预。
4.为了进行研究,患者倡导组织正在创建特定疾病的登记制度,并与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者做相关咨询。
5.提出立法,如21世纪治疗法案,将促使制药公司把提高成本效益的相关数据作为一个额外的产品属性。
制药公司的业务变革
1.将病人的健康结果与新疗法的成本和价值联系起来,生物制药企业必须超越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之间的传统界限。在获得FDA的批准之后,药物疗效方面的资料应该继续收集。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比究竟采取怎样的临床试验方法更重要。
2.新投资试点项目。新的竞争者正在涌入医疗保健行业。数字监控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可以配合病人的经验判断潜在未满足的需求。
3.站在支付方的立场上。保险集团和卫生系统合作,通过卫生系统提供的患者数据,保险集团可做出更保险的决策。
4.拥抱患者并作为合作伙伴。当涉及到数据所有权时,消费者将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但如果让他们了解到研究数据信息的益处,将会有人愿意共享这些数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目前已列出了39种疾病的病人记录对研究者开放。
5.预期监管变革。监管机构正在探索新的方法来将病人的病例融入药品审查决定。让患者数据作为规范发展,将比等待依据法律来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势。
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
传统药品生产商与保险公司,医疗卫生系统,病人组织和技术公司新的合作配对正在重新配置三个关键业务运营:药品研发、药品审批和产品商业化。
所有这些合作都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目标是利用新获得的消费者的健康数据,发现有关药物价值和其对健康状况关系的真相。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药物开发并没有充分解决患者的需求和临床用药依从性,这是各方合作的根本性原因。
随着新药物进入市场及与老年药物的竞争,疗效区分和价值将越来越取决于患者和购买者。可用的结果数据将对逐步决策提供帮助。想了解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药物的反应需要新能力和新证据。基于稳健的证据,对个别患者能够开出正确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消费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自费费用。
增加专业药品的价格也正在加剧购买者在决定哪些药物使用的成本效益计算。新的支付模式,如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目标的ACO 使得医生也开始考虑自己的收入状况。
但是医生也会考虑他们病人的经济状况。在如癌症、多发性硬化和关节炎方面,患者的成本负担正在上升。据2014年进行的一项HRI调查显示,92%的医生说他们先考虑成本再决定是否开处方。
合作将数据价值最大化
HRI对于100家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董事和高管的调查发现,购买者希望制药公司能够证明药品的价值,即使围绕数据的怀疑仍然存在。
5% ——对制药业提供的经济数据非常有信心。
60%——对制药公司必须展示出一种显著的临床益处表示同意。
45%——一致认为,达成明确节省成本的共识是必要的。
虽然目前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站式购齐患者数据和信息,但各种各样的组织已经成功地拼凑不同的数据。生动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模型结果正在逐步建立,因为人们需要管理自己的健康,获得医疗资源。
战略性合作可以使投在药物开发方面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填补特定患者群体和证明药物的成本和比较有效性证据缺口。
在药物研发方面,公司需要首先了解他们已经有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是必需的,哪些服务合作伙伴可以提供补充内部知识和能力。这种理解是在决定如何最好地向买家和供应商提供证据的第一步。
利用患者倡导组织和网络的优势可以加快招聘和促进临床研究。围绕特定疾病领域形成的患者组织对关键问题拥有深刻理解,并能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告知临床试验设计和协议。
生物制药企业还应该考虑新进入者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以支持患者组织和推动消费者参与。在开始III期临床试验之前,药品生产商也应该明白从健康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竞争格局。
总结:新药物价值将取决于消费者
合作是接触和分析日益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和价格标签所需要数据的关键。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可访问大量的消费者和质量数据,从而构成新的伙伴关系并且帮助医药公司捕获并解释产品的价值。新技术在生物制药方面正通过对数据大众化的访问和赋予消费者管理自己的健康的权限等方法正在加快创新的步伐。
因此,快速变化的医疗保健市场需要对创新和价值重新定义。价格的竞争只会让更多的药物进入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基于病人真实疗效来证实药物的价值可以作为释放阀。肿瘤药物的研发正在引领利用单个组织上的共享数据建立临床实验模型的新方法。在新健康经济的今天,科学发现及研制出新药物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取决于消费者。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将成未来制药业战争制高点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3. 华为的历史
2018年:
1、全年全球销售收入首超千亿美元。2018年度华为手机(含荣耀)全球发货量突破2亿,稳居全球前三。
2、211家世界500强企业、48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
3、发布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Ascend(升腾)系列芯片以及基于Ascend(升腾)系列芯片的产品和云服务。
4、发布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在全云化网络基础上引入全栈全场景AI能力,打造自动驾驶网络。
2017年:
1、运营商业务:从“投资驱动”走向“价值驱动”
2、物联网战略持续推进,NB-IoT技术日趋成熟,全球部署超过50万个基站,商用连接突破1,000万。华为与1,0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开启物联网黄金时代。
3、5G领域,在全球十余个城市与30多家领先运营商进行5G预商用测试,性能全面超越国际电信联盟(ITU)要求。
4、在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不断强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并推动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以及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广泛应用。
5、通过打造开放、灵活、安全的端管云协同ICT基础设施平台,做客户和伙伴平台的平台;同时坚定不移地与生态伙伴“共生、共赢”,做生态的土壤,共同实现可持续增长。
6、华为与荣耀双品牌并驾齐驱,用户忠诚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全球份额突破10%,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 市场持续保持领先。
2016年:
1、华为支持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网络的稳定运行,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
2、华为已在全球部署了超过60张4.5G网络;华为无线家庭宽带解决方案(WTTx),覆盖全球3,000万家庭;华为在超过100个国家累计部署190多张移动承载网络。
3、华为已在全球获得了170多个云化商用合同;VoLTE和VoWiFi解决方案累计服务于全球110张网络;数字业务云服务平台累计引入超过4,000家合作伙伴,聚合超过60万数字内容和应用。
4、华为联合500多家合作伙伴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共部署了超过200万台虚拟机和420个云数据中心。
2015年:
1、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数据,2015年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
2、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SDN架构的敏捷物联解决方案。发布了全球首款32路x86开放架构小型机昆仑服务器。
3、智能手机发货超1亿台。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市场份额位居首位(GFK数据)。
2014年:
1、在全球9个国家建立5G创新研究中心;承建全球186个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网络;为全球客户建设48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160多个云数据中心;全球研发中心总数达到16个,联合创新中心共28个。
2、在全球加入177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在其中担任183个重要职位。
2013年:
1、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在英国伦敦成立,监管华为全球财务运营风险,确保财经业务规范、高效、低风险地运行;欧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运营,辐射欧洲、中亚、中东非洲国家。
2、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49个客户的认可并规模投入商用;此外,华为还率先发布了骨干路由器1T路由线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样机和全光交换网络AOSN新架构。
3、发布全球首个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架构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满足云计算、BYOD、SDN、物联网、多业务以及大数据等新应用的需求。
2012年:
1、持续推进全球本地化经营,加强了在欧洲的投资,重点加大了对英国的投资,在芬兰新建研发中心,并在法国和英国成立了本地董事会和咨询委员会
2、发布业界首个400G DWDM光传送系统,在IP领域发布业界容量最大的480G线路板;和全球33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作,并建设了7万人规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云
2011年:
发布GigaSite解决方案和泛在超宽带网络架构 U2Net;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2010年:
全球部署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其中28个已商用发布或即将发布LTE/EPC业务;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2009年:
1、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2、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2008年:
1、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2、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2006年:
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05年:
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世纪网络供应商,为BT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
2004年:
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
2003年:
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01年:
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
1990年:
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87年: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3)pwc大数据战略扩展阅读:
华为在2019年的重大事件:
2019年3月,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会上向外界透露,美国政府涉嫌攻击华为的服务器,窃取邮件和源代码。稍早前,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重要声明:决定起诉美国政府。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68个附属公司加入限制名单。
2019年5月20日,美国宣布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
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87年,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89 年,自主开发PBX。
1990年,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92年,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4 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6年,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
1997年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与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com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
1998年,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了专利。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了CMM4级认证。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
虽然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东欧、南欧相继打开市场后,华为开始挺进西欧、北美,并把欧洲地区部的中心设在巴黎。
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
华为海外销售就已达到220亿美元,产品已经进入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美国、加拿大等欧美14个发达国家。而且,华为还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2011年1月29日消息,据最新出版的华为内刊《华为人》介绍,2010年华为未经审计的全年销售收入达280亿美元,合1850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8%。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218亿美元,增长19%,约合1491亿元人民币。
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
2001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10 Gbps SDH系统开始在德国的柏林进行商用。根据RHK的统计,华为的光纤系列产品稳居亚太地区市场份额的第1名。
2002年,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尽管2001年到2002年间,全球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下降了50%,华为的国际销售额还是增长了68%,从2001年的3.2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亿美元。华为通过了UL的TL9000质量管理系统认证。为中国移动部署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模式WLAN。
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Cisco Systems指控华为侵犯部分 Cisco技术专利;但是,Cisco最终撤回了诉状,双方解决了所有的专利纠纷,并承认华为没有侵权行为。
通过了DNV(DET NORSKE VERITAS)的ISO 14001认证。在12月为阿联酋电信公司(Etisalat)提供了一项覆盖全国范围的UMTS服务,强化了Etisalat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同时帮助其成为中东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引进第三代网络的运营商。
2004年,与西门子成立合资企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华为赢得中国电信的国家骨干网优化合同。此项目的目标是优化中国电信在广东省的163个骨干网络。根据合同,华为的高端路由器NE5000获得了TSR采购合同100%的市场份额,成功地进入了国家骨干网的两个超级节点。同时,华为的Gbit交换路由器NE80赢得了该项目75%的市场份额。
华为与中国电信签署合同,建造1,200多万个ADSL线路,进一步巩固了华为作为中国电信最大战略伙伴的地位。
华为赢得为荷兰运营商Telfort 提供UMTS网络设备的合同,此合同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首次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5年,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与英国Marconi公司签署了互助商品代销协议。根据该协议及初期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互相销售对方的部分产品。Marconi将仅以Marconi的品牌向电信运营商转销华为的电信级数据通信产品,而华为将在其无线网络项目中转销Marconi的微波设备,包括下一代微波设备以及相关的网络服务。赢得了为泰国CAT建设全国性CDMA2000的3G网络,价值1.87亿美元。
为海啸受灾国提供了500万美元现金和设备的捐赠。 成为澳大利亚运营商Optus的DSL合作商,提供支持高速数据、语音(包括IP语音业务)、视频广播和商业服务的DSL接入设备。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CN网络供应商,为BT21CN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获得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手机的许可。
截至2005年6月,华为共有10所联合研发实验室。 从1997年起,IBM, Towers Perrin, The Hay Group, 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FhG)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顾问。
2006年,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在06年香港ITU展上,华为推出了基于All 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华为移动软交换用户数突破一亿。作为全球移动软交换市场的领导者,华为移动软交换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沃达丰选择华为承建其西班牙WCDMA/HSDPA无线接入网络。摩托罗拉和华为UMTS联合研发中心在沪成立。该合作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功能更强大、全面的UMTS产品解决方案和高速分组接入方案(HSPA)。
eMobile选择华为为其部署日本第一个基于IP的HSDPA无线接入网络。华为与3COM完成针对H3C的竞购。美国移动运营商Leap选择华为建设3G网络,该CDMA 3G网络将覆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内华达州等重要地区。
2007年,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在2007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200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际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1月16日,北欧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宣布签署两项4G LTE商用网络合同,中国华为和瑞典爱立信将在欧洲建设LTE移动宽带,这也是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汶川地震发生后,华为公司及员工向灾区捐款现金2630万元和价值5800万元的应急通信设备。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44位。
2009年,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2010年,华为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全球部署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其中28个已商用发布或即将发布LTE/EPC业务。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
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加入联合国世界宽带委员会。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7月8日,美国知名杂志《财富》公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华为首次入围。继联想集团之后,华为成为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9月华为C8500作为中国电信首批推出的天翼千元3G智能手机,在百日内的零售销量突破100万台,创下了“百日过百万”的佳绩。作为中国电信重要的合作伙伴,华为公司一直致力于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用户体验好、品质高、性价比高的系列化终端产品。特别是在2010年中国电信打造全系列智能手机的背景下,极大地推动了华为智能手机的跨越式增长。
截至2010年底,华为制造的天翼终端产品发货已超过2000万部,已经成为推动CDMA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据赛诺2010年报告显示,凭借与中国电信的深度合作,华为终端在EVDO市场整体份额已达到23.1%,继续保持市场第一。而基于对智能机研发的大量实践、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华为C8500凭借其新颖的15联屏设计及深度融合人人网、开心网等SNS功能,使得华为C8500迅速在消费者中走红,率先成就了百日破百万的销售奇迹。
2011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公司宣布双方已就华为收购华赛49%的股权达成协议。在云计算大会暨合作伙伴大会上成立IT产品线,预计云计算投入一万人。华为入选首批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出华为honor荣耀手机。
华为获2011中国金融业客服中心优秀服务商大奖。推出华为 Vision远见手机。
2012年,当时最薄智能手机华为Ascend P1 S发布,厚度6.7mm。
华为在CES 2012展会发布了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华为Ascend P1 S。2012年3月18日,华为发布电子商城进入电商渠道,快递公司已切换到顺丰。
2012年2月26日,于巴塞罗那2012年WMC2012展会上发布了第一款搭载自研的四核心移动中央处理器K3V2的手机“Ascend D quad”,该处理器由华为旗下子公司海思研发,也是至今封装最小的四核处理器。同时,华为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自研手机移动中央处理器的手机厂商,该举对于打破高通,德州仪器TI以及nvidia对手机CPU的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3月27日,华为投标澳大利亚国家宽带项目,遭到拒绝。
2012年7月30日华为在北京正式发布Emotion UI系统,实现了华为可分享自主独特的应用的目的。这是华为整合自身产品,探索研发独立操作系统的一次勇敢尝试,这也为华为在未来推出真正属于自身独立的操作系统提供了经验。
2013年,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在英国伦敦成立,监管华为全球财务运营风险,确保财经业务规范、高效、低风险地运行;欧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运营,辐射欧洲、中亚、中东非洲国家。
作为欧盟5G项目主要推动者、英国5G创新中心(5GIC)的发起者,发布5G白皮书,积极构建5G全球生态圈,并与全球20多所大学开展紧密的联合研究;华为对构建无线未来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和产业链积极贡献力量。
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49个客户的认可并规模投入商用;此外,华为还率先发布了骨干路由器1T路由线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样机和全光交换网络AOSN新架构。
持续领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经进入了全球100多个首都城市,覆盖九大金融中心。
发布全球首个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架构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满足云计算、BYOD、SDN、物联网、多业务以及大数据等新应用的需求。
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行践言(Make it Possible)持续聚焦精品战略,其中旗舰机型华为Ascend P6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智能手机业务获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球TOP3,华为手机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长110%。
2013年,华为主要有三大板块业务,包括通信网络设备(运营商)、企业网和消费电子。其中,消费电子业务发展迅速,华为手机销量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2014年2月25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创新地推出全球最小的运营级路由器——原子路由器(Atom Router)。这款原子路由器仅手指大小,可在现网任意节点、任意设备部署,零改造现网即可实现IP网络的可视化、可管理,提供实时的每用户、每业务高精度性能检测,助力传统网络实现网络增值。
2014年10月9日发布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中国民营企业华为排名第94位,这是首次有中国企业登上这一榜单。
2014年9月30日,华为计划在法国投资15亿欧元来开发智能手机。
5. 什么是AI和BI,商业智能有什么区别
过去的2018被称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爆发的“元年”,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步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资本、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涌入,将AI拉到了信息产业革命的风口,在这一年Google也将战略由“Mobile First” 变成了“AI First”,可以见得许多巨头公司已经预见到了AI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
那什么是AI呢?简单的说,AI技术探索的是怎么用电脑系统来模拟人类的思考方式,例如人类是怎么解决问题,学习和做判断。通过不断更新的算法,AI程序能更准确地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考过程,从而来更好地帮助甚至替代人类来做出更合理的决定。即使在技术的初期,在商业领域,各大公司已经对AI技术的应用抱有巨大的期望。一份由PwC做的问卷显示,72%的商界领袖认为使用AI技术可以把员工从繁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从而能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工作中。
而BI产品(Business Intelligence)是指用各种的技术和工具来收集并分析数据,来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做商业决定。换句话说,BI产品能够帮助用户把大量且杂乱的数据,转变成清晰、可阅读的数据。正如MicroStrategy所提供的BI解决方案,不同行业和职位的商务人士都能利用BI产品,来实时查看采集到的数据,并用它来建电子表格、图表等可视化方案,以此来更快地做出合理的商业决策。
“BI产品并没有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它只是告诉你过去怎么样,现在进展如何。”
正如来自Dayton University的教授Michael F. Gorman所说,现在的BI产品并没有很好地辅助用户来发掘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一些关键的影响因素往往隐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下,导致企业用户并不能完全利用数据快速地做出商业决策。
在2018年,Gartner(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针对BI行业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一个现代的商务智能分析平台上应该有90%的功能融合了AI技术。由此可见在BI软件中融入AI技术的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