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在环保执法中作用

大数据在环保执法中作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09:06:27

1. 如何利用大数据改善服务环境质量

如何利用大数据改善服务环境质量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在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模式。数据的开放共享使得数据的价值在交叉融合当中迸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变得更加触手可及。这两大趋势让数据价值的挖掘不仅停留在商业领域,更体现在环境公共服务当中。我们的生活环境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空气、水、气象、交通、污染都有数据在记录,并交织影响。通过关联多种环境公共数据并结合可视化技术,呈现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成效和短板,可以为环境综合决策提供支撑,同时让公众看到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一是共享数据,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按照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要整合环保部门各业务领域的数据库,推动海洋、水利、建设、气象、国土、交通、电力等有关环境能源数据共享,成为政务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环境执法、建设项目等信息还没有结构化公开的情况,加快推进结构化数据公开进程,便于数据流转。二是激活数据,不断提升环保部门互联网能力。参照公安、法院等数据库平台,建立和完善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环境监管对象数据库。将工商、信用、电力、城建等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环境执法后督查流程化、电子化管理。在执法监管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对行业平均排污水平进行分析,再关联企业的用电量、用水量、原材料用量等数据。基于现有的在线监测平台采集排污数据,如果出现异常系统就自动预警。根据处罚对象类别、环境要素等进行分类统计,将环境处罚情况与环境信访投诉、环境质量指标等进行关联分析。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险化学品电子监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来弥补当前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的短板。三是呈现数据,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可视化。要基于现有的污染源地理信息、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数据、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城市交通出行数据、省市的GDP数据以及网络查询、微博发帖、网购数据等,重点对空气污染与居民生活、环境执法力度与环境质量变化、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GDP与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治理预警评估等方面进行基于可视化方法的环境数据分析。以治水为例,通过升级目前水质自动监测网络来采集河流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然后通过虚拟的数据,用可视化来模拟呈现出真实的河流环境,以此来评估治水措施的有效性,供决策部门和领导参考。

2. 智慧环保,如何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严峻的形式给环境监管带来更高要求。当前环保监控系统中,移动执法和污染源、河流、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的控均有各自的系统,分别有不同的操作步骤,系统间难以兼容、操作繁杂;各系统接口的不同导致无法实现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现场执法人员无法实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诸多不足给环境监控人员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在此大背景下,“智慧环保”应运而生。

一、“智慧环保”是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的概念

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的数字环保平台,将在线监测监控网络、环境应急指挥系统融合,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多网融合等多种技术方案,通过实时采集污染源排放因子、环境质量、环境生态、环境风险、企业信息管理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筑感知测量更透彻、互联互通更可靠、智能应用更深入的智慧环保物联网体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从而实现环境保护智慧化。

二、智慧环保建设思路

1、建设思路

结合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求,按照“服务需求、应用主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的原则,提出一种“智慧环保”项目建设思路:包括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水环境综合监测系统、网格化监管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三同时验收系统、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等,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环境信息统一监管、统一应用、统筹规划、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具体归纳为:

(1)一张网:建设加密监测网+网格化监管网。通过“线上千里眼、线下网格员”的综合布局实现环境监管的天罗地网,通过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联动,促进环保执法溯源明确、反应及时、处理快速、监督有效。

(2)一张图:采用多维GIS融合技术,将污染源分布、环境质量实时监控、污染趋势变化,网格员分布等在一张地图上显示出来,真正实现“物联网前端感知、应用时态分析、管理虚拟仿真、多维GIS空间分析”一体化的GIS可视化应用创新模式,实现对环境质量和管理直观把控,对环保决策及监督进行有力支撑。

(3)一张表: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网格化监管、企业信用评分等进行排名,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各级属地责任、环保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部门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等,促进治污有效落实,从而使环境质量整体好转。

(4)一个库:将大气、噪声、固废、污染源、移动执法等不同业务信息集成于一个数据库,实现数据统一存取,信息共融共通,方便各种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应用。

(5)一个平台:通过整合原有业务系统,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及移动办公系统,促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及社会服务效能。进而实现工作过程可监控、全程可追溯、公众可监督,实现综合、动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的信息化监控平台。

2、建设模式

智慧环保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架构,其网络架构主要包括智能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服务层和系统应用层。智能感知层包括对水质、空气、噪声、固废、土壤、污染源核辐射、移动执法等环境要素的感知监测设备;网络传输层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速传输网络,如移动网络、卫星网络、互联网络和自组网络等;服务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控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污染源、固废、噪声、生态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集成系统,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保电子政务、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智慧环保项目涉及层面较广,实际构建中需要与多个技术方沟通对接,依据“优先解决突出问题”、“避免重复建设”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将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水环境监测和网格化环境监管纳入建设重点,噪声、医废、固废、放射源可后期跟进;视频追踪和可与当地公安部门的综治系统结合,实现视频信息资源共享。

3、智慧环保发展前景

智慧环保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科学发展提供了崭新之路。通过智慧环保,使得搭建一套综合信息基础架构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管理。通过部署完善的感测网,运用现场实地监测的感测系统,达到环境监管与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效果。

智慧环保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智慧环保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

搭建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境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打造“平安城市”,实现城市环境监管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的整合,立足城市科学管理,为城市发展服务。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环境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智慧环保技术,实现环境监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综合监管平台,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管理流程再造,落实管理职能逐步,建立起发现迅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环境监管运行使用中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采用“三级管理、三级网络”的模式以村居为单位,以村居网格为基本单元,区县、乡镇结合,集合区县级管理,建立全区统一编码,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网格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一级网格是全区级别,由环保局负责;二级网格是各个镇街级别的,由各个镇街环保责任人负责;三级网格是各村(社区)构成,主要是由警务助理级区域责任人负责。金鹏信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3. 什么是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

所谓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是智慧指间科技顺应当下的变化而设计研发的环保系统。
该系统是以环保物联网为基础,生态大数据为灵魂。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思路,打造出技术服务一流的智慧环保大数据管理平台。
通过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让环境参与者了解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及成因,让环境管理者实现生态环境的精细监管、精准执法、科学决策。

4. 中国将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

中国将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

6月17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在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等措施,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以提高行政效能。

会议指出,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会议确定,一是加快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凡事关群众办事的程序和要求,凡依法应予公开的政务信息,都要上网公开。用好网络等新媒体,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二是推进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依法及时上网公开行政许可、处罚等信息,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发展信用服务业。

三是在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用政务“云”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效率、造福广大群众。

为方便创业创新,会议还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会议认为,推行“三证合一”,将工商、质监、税务分别核发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是商事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可以进一步便利企业注册,持续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会议强调,要简化程序,实行“一次申请、一口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不重复填报、提交材料。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操作,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档案互认,做到方便透明。在今年底前确保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国推开,过渡期内老证照继续有效,让群众得实惠。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国将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5. 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

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_数据分析师考试

近期,大数据的“倩影”频繁出现在国家出台的各项方案和指导意见中,也成为环保系统热议的内容。

据了解,北京、武汉等不少省市的数据资源中心早已建成。截至目前,全国将近2/3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环境数据资源中心。

面临大数据的龙卷风,环境数据资源中心是否做好了准备?环境大数据应用走到了哪个阶段?

数据如何“开口说话”?

相比于其他省市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北京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北京市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开始于2012年,并于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北京市环保局各个业务处室主要的业务数据已经进入环境数据中心。

北京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陈海宁介绍说,数据中心的建设极大地便利了环保工作,比如原先环境监察人员进行污染源监管,需要查阅大量纸质资料,手工记录现场情况,现在只要通过监控终端或移动客户端直接调取数据中心的数据,就可以对污染源相关数据进行查阅和记录,环境监管省时省力。

但不久之后,陈海宁的困惑也出现了,“数据中心是建成了,但数据中心对各业务部门的帮助还很有限,如何开发更好的大数据产品为环境管理服务,成为数据中心要突破的瓶颈。”

同样走在前头的武汉市也面临类似问题。武汉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詹炜介绍说,武汉环境数据中心很早就集成了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但现在这些数据只用来做一些简单的统计和报表,数据还没有真正‘开口说话’。”

而更多省环保厅的环境信息中心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的状态。据了解,内蒙古环境数据中心已经基本建成,目前已经进入第三期建设;云南省正处在“数字环保”第二阶段,重点建设资源数据中心。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也很早就开始注意到数据资源的开发情况,希望大数据可以成为解决环保管理问题的钥匙。去年开始,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带领探索大数据应用,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城市局地大气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大数据模型——U-Air,这一合作也开启了大数据应用的“第一春”。

以U-Air为代表的大数据应用兴起

目前,我国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是根据行政区域设置,站点数量非常有限,不能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易受站点附近环境影响,造成不同区域受众对数据可信性的质疑。

就北京来说,北京市有35个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但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U-Air通过获取地面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数据,结合交通流、道路结构、兴趣点分布、气象条件和人们流动规律等大数据,用基于机器认知的算法就能模拟出城市细粒度(1km×1km)的空气质量,并能对未来24小时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徐富春说,这不仅弥补了地面监测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实时监测每一寸土地,也破解了在没有污染源排放清单、排放边界不太清楚的条件下,如何预测城市空气质量的难题。

“U-Air是一个运用大数据解决环保问题的典型案例,并且在科学性和技术性上都经过了一定的验证。”徐富春告诉记者,大数据应用需要满足3个条件,第一就是数据量要足够大,第二是数据类型要多元化,第三是要基于机器认知的学习方法和算法。U-Air除了有行业类结构化数据,还有城市道路数据、路网结构、气象数据、地理位置、城市特征分布等数据,后台也具备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的条件。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资深架构师罗彤介绍,未来U-Air将可以提前预测1小时~5 小时的空气质量,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计划自己的生活,比如什么时候和去哪里慢跑,什么时候应该关窗户、什么时候应该带上口罩。

其实,除了微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开展探索外,面对大数据这块大蛋糕,环保产业已经跃跃欲试。

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

司还建设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据中科宇图总裁姚新介绍,公司的大数据中心不仅包括各地环保业务数据,还有与环保相关的行业数据,目前,他们也研发了空气质量预警预测模型。

北京力鼎创软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霾计算”总体架构,结合传统空气监测数据、污染源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数据、餐饮、学校、加油站等信息,对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测。

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则利用大数据推出了环保快搜功能,实现了各类业务一体化查询。此外,环保快搜还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分析,自动为用户推荐可能需要的环境数据。如污防部门每个季度都需要超标排放的企业数据,系统可以定时为用户推送。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就是算法和模型的研究,IBM中国研究院在大数据应用的模型上下足了功夫。据IBM中国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海峰介绍,IBM采用Watson认知计算技术融合多类型多来源模型(物理模型、学习模型、专家模型),建立了可自调节的空气质量超级模型,可以用于环境污染仿真建模和天气预测与预警。王海峰还介绍了大数据在监测污染源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移动用户提供的污染源信息、地面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就可以识别异常数据,为环境执法提供依据。

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又为环保部门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3月举行的一次环境信息资源应用研讨会上,鄂尔多斯遇上了IBM。

鄂尔多斯大数据平台只是开端

记者了解到,鄂尔多斯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信息化带动环境管理的新阶段,环境数据资源中心也已建成,未来将全部布置在鄂尔多斯大数据中心。

鄂尔多斯环保局局长董介中介绍说,鄂尔多斯大数据中心将拥有市政、交通、农业、气象、能源等社会各方面的数据,不久,环保数据将真正对接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为环保管理工作服务是鄂尔多斯环保局急切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的支持和指导下,鄂尔多斯环保局与IBM合作建成环保大数据平台,并初步投入使用。

目前,除了传统的地面观测数据、排放清单、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地形地貌,大数据平台还集纳了卫星遥感数据、企业生产数据、移动传感器数据、社会舆论、企业信用情况等数据资源。

“大数据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准确溯源,当自动观测站数据发生异常的时候,平台会自动触发溯源分析,依次进行气象分析、空气质量分析,然后开始污染溯源,再进行企业集中生产分析。”董介中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溯源可以给出量化分析结果,从而为精准执法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

以往,溯源基本上依靠人工观测,无法估算具体的贡献量,极容易出现偏差。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交界处,毗邻多个工业园区,污染状况一直处于说不清的状态,经过大数据平台的计算,鄂托克旗彻底搞清了污染来源。“大数据平台的溯源功能便于我们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治理。”董介中说。

除了溯源外,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测预警,甚至可以预测哪一天将出现重污染天气,从而有利于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管控污染源,避免重污染天气的出现。鄂尔多斯信息中心接入在线监控数据和空气自动站数据后,记者看到一张色块动态图,绿色代表空气质量最优,颜色越来越深,就代表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鄂尔多斯环保局大数据平台可说是环保系统开展大数据应用的一个代表,大数据建设也将成为环境保护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环境大数据应用“含苞待放”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6.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什么功能

建立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就需要有一个中心 三套体系 多种应用形成一张图。
指间科技的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是以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应用系统为核心框架,以智能监管体系、精准监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以11个子系统多种应用形成环保一张图,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环境问题。
一、智能监管体系下的部分子系统
1. 生态环境天地立体视频监控系统:从天地两个角度,在饮用水源地、小流域、湖库、生态红线保护区的敏感位置设立地面高清视频监控点,对敏感区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监视监控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无人机技术巡视巡航监控,来弥补固定位置的监控点不足之处,实现随时随地、实时、便捷地查看每个区域实际情况,为监督、应急指挥提供了犹如亲临现场的高效的视频平台。
2. 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GIS技术将网格中的网格划分、网格员、污染企业、网格事件、空气质量监测、水质量监测等内容在地图上进行叠加并集中展示,进行环境监管资源整合,逐步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
二、精准监测体系下的部分子系统
1. 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网络、通讯、信息技术、3S(GPS GIS GRS)技术,整合各类环境信息资源,建立统的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环保数据中心汇集在各级各类环保业务信息,完整准确地定位在信息相关的地理环境中。
2.环境质量(水、气、土)染源监测应用系统:通过对生态环保区、环境敏感区域、企业污染源排放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整合融合现有污染源监控系统数据,将环境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达到政务外网云平台,为用户提供在PC端、移动端进行实时查询、报警提醒、远程查看、远程取证管理等功能。
三、公共服务体系下的部分子系统
1. 公众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将管辖区域进行统一区域化管理,通过GIS技术将地理区域单元的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排放清单、风险源等相关的数据跟气象、人口、交通、敏感点等数据进行关联汇通、交互共享。为公众显示实时的兴趣点和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等信息。
2. 企业服务平台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对省环保厅企业信息填报的现有系统的有效整合,形成面向企业的统一窗口,方便企业网上办事。

7. 3.大数据对于环境执法与监测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您是想问大数据对于环境执法与监测的现实意义有哪些吗?大数据对于环境执法与监测的现实意义有
1、提高执法效率。大数据技术可以卜裂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帮助环保执法部门更快捷、准确地识别环境问题,加快执法效率。
2、实现精准监管。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溯源,准确把握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管控,保障公众健康。
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帮助环保部门更好地了解环境型档闭污染的来蠢灶源、扩散和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8. “互联网+”引发环境大数据变革

“互联网+”引发环境大数据变革

从“互联网+”的提出至今,丝毫没有变弱的趋势,而是更加实际的在各个行业引发变革。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带来了全新的数据化驱动模式,尤其在环境领域,环境大数据的概念,由然而生。

近年来,”互联网+”为解决环境问题创造了诸多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公众舆论借助互联网将对企业排污形成巨大压力,督促其有效治污,也将推动环境改善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

预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环保领域将迎来一个大数据互联时代。

对于政府而言: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在大量数据累积的基础上,未来政府及环保相关部门需求方式将由传统的“数字环保”升级到“智慧环保”,更加强调数据获取后的分析预测和价值挖掘。在原有的“数字环保”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环保领域的各物联网设备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确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对于企业而言:将助力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开更大市场空间。

随着“互联网+环保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界对于“互联网+”对于“大数据”的关注与重视,以广东天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http://tinckay.com)为代表,国内最早的一批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技术应用在环境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为环保事业保驾护航。对于排污企业就意味着违法排污将有更多双眼睛盯着,更多紧箍咒压着,污染付出的代价将会越来越沉重。而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将助力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更大市场空间,迎来产业可持续发展黄金期。

对于公众而言:环保将更方便、更时尚,环保将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态度

将提升公众服务能力(如:公众对于环境质量的知情权等);通过大数据整理计算采集来的社交信息数据、公众互动数据等,可以帮助环保部门进行公众服务的水平化设计和碎片化扩散。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中公开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信息交叉验证技术、分析数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等,进而面向社会化用户开展精细化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便利,产生更大价值。

“互联网+环境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这是一场关乎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使得海量数据获取与分析成为可能。

“互联网+”引发环境大数据的变革在即,对于大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有敏感的前瞻意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大数据的新技术谋划环保运行的新机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智能环保经济新时代。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互联网+”引发环境大数据变革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9. 环保大数据互联时代将到来

环保大数据互联时代将到来

近年来,互联网为解决环境问题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公众舆论借助互联网将对企业排污形成巨大压力,督促其有效治污,也将推动环境改善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

预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环保领域将迎来一个大数据互联时代。

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环保物联网覆盖范围将扩大,人人参与的大环境形成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污染排放监控体系,特别是对于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企业。然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公开性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完善普及,特别是新《环保法》的实施将为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重要法律支撑,使“线上数据+线下执法”的模式配合大有可为。在推动环境改善驱动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过程中,环境相关信息及数据的价值将得到显现。

一方面,预计未来除现有重点污染企业之外,大量“漏网之鱼”将逐步纳入监测体系并进行全面监控,环保物联网覆盖范围有望显着扩大。而来自民间的环境信息也将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渠道大量涌现,使环境大数据具备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实施数据打假及信息公开并为后续执法提供更强支撑。

另一方面,预计未来建设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机构以及执法人员比例都将大幅增加,从而实现公众、企业、执法单位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效互动,形成人人参与的环保大环境。

环境质量得到更多关注

多渠道信息检验治污效果,排污企业将改变 “验收导向”方式

今年以来,无论政府层面还是公众方面,在总量减排的基础上,更多提出环境质量的改善。相关指标有望逐步取代单一的污染物减排数字,成为“十三五”以及未来中长期环境规划的重要导向。

因此,从多渠道获得的环境质量数据,有望成为检验治污工程是否真实有效的关键考量。排污企业也将改变传统“验收导向”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环境服务商。

大数据来源有哪些?

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和个人活动信息将通过互联网互通共享

环境领域将迎来一个大数据互联时代。若要全面呈现环境问题,尤其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具体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3种与环境相关的数据来源:

第一,环境质量。这是指外部自然环境质量表征,典型数据信息包括大气、地表水、水资源、土壤、辐射、声、气象等环境质量,通常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如环境保护部)公开其制作或获取的环境信息。

基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以国控、省控、市控3级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形成信息公开机制,初步勾勒出了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状况。比如,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时报(367个城市)、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145个监测断面)、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44个站点)等。

第二,污染源排放。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核心原因,具体体现为废水、废气、固废、放射源等形式,主要包括污染源基本情况、污染源监测、设施运行、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监察执法、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等环境监管信息。

《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的排污数据及信息,将是政府监管以及公众监督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目前,各地正逐步落实环境保护部出台的《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已按季度发布国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而27家重点排污单位和上市企业仅于今年起初步实现自行监测信息对外发布,实时信息公开仍无法实现。

第三,个人活动产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如用水量、用电量、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尽管这些数据拥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其分布却呈现天然的分散状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应用正在使上述信息的收集利用变得可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环保大数据互联时代将到来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10. 环境大数据从哪些方面推动环境管理

环境大数据从哪些方面推动环境管理

今年初,“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又连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由此,“互联网+”、大数据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那么,国家实施“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环境大数据从哪些方面推动环境管理?

“互联网+”优化政府职能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多元概念。一般认为,互联网思维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本质是发散的非线性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民主、开放、平等”,用互联网思维可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从政府层面来讲,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三大价值:第一,透明的政府。大数据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开放,这是大数据对于政府最核心的价值。第二,智慧的政府。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在想什么,需求什么。通过让政府变得更加智慧,从而提升执政水平。第三,负责任的政府。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环境大数据不只是狭义的“数据集”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维基网络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意指一个超大、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用于很经济的方式、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

环境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表征了环境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各固有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和图形等的总称;是经过加工的、能够被环境保护部门、公众及各类企业利用的数据,是人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认识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一种共享资源。它是一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非实体性、无形的资源,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之中。环境大数据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共享性和开发性的特征。另外,环境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大、离散程度高、数据源广、各种数据处理方式不一致等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倾向于广义的理解“环境大数据”,将其定义为“面向环境保护与管理决策的应用服务需要,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的互联网+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与产业生态。这一广义的定义不再是狭义的环境相关“数据集”的概念,而是一种涉及到多元化采集、主题化汇聚和知识化应用的大数据治理体系。

环境大数据如何推动环境治理?

第一,促进精细化环境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是环境监测的根本任务。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环境问题出现的新趋势,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迫切需求环境信息获取手段从点上监测发展为点面相结合监测,手动监测发展为手动与自动结合监测、静态监测发展到静态动态结合监测、地面监测发展为天地一体化监测。

第二,提升污染防治工作效率。污染防治是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能,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污染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环境大数据需要提供污染源排放空间分布、污染排放动向、污染排放趋势分析、污染排放特征等数据,为我国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监管。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收集生态监测和管理数据,不断强化生态数据资源的跨部门整合共享,对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动植物种类、生态胁迫状况进行评价,全面、准确地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为严守生态红线提供支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化管理。

第四,提供环境应急数据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事故进入高发期,频发的突发性环境事件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目前,亟待建立健全全国性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库;提供跨流域、跨区域、跨层级的应急数据资源共享;提供权威的决策支持服务,提供及时的气象、水文等信息资源,提供突发事件水和气模型推演运算结果等,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提供大数据支撑。

第五,促进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和决策。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离不开对环境发展形势的准确研判,离不开对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互动耦合关系的深刻认识,离不开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格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协调性的准确把握。开展以上领域的研判和分析,需要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模型测算,提供不同战略途径、规划方案和政策情景下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模拟信息,为制定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第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公众对环境信息的来源主要为各级环保部门的外网网站和各科研院所的网站,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环境大数据应通过文字、图片、文档、视频、地图等信息,为不同层面的公众提供广泛的环境信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的环境参与能力。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环境大数据从哪些方面推动环境管理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在环保执法中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千与千寻2之再遇白龙 浏览:307
网站翻译器如何启用 浏览:977
剧中名叫大美丽电影韩国 浏览:41
电影3小时以上 浏览:696
泰国河神电影 浏览:930
批量文件名修改工具 浏览:270
数据库表级约束的语法 浏览:43
iphone4s在家没有信号 浏览:495
工艺大数据 浏览:167
记录生理期app哪个好用 浏览:752
怎么编写文件系统 浏览:670
日版女子监狱电影大全 浏览:741
丰富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529
耿美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828
扫一扫识电影 浏览:775
被封的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736
为什么会写编程会秃 浏览:168
srt文件制作 浏览:685
plc更换后程序要更换吗 浏览:668
如何把文件拷贝到u盘里 浏览:6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