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数据发布:续驶里程仍是新能源汽车用户关注的焦点
9月15日,由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与武汉经开区联合主办的“安全·智能·促发展——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2020成果发布会暨安全智能电动 汽车 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
会上, 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蓝皮书《中国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研究报告(2020)》正式发布。
2019年 汽车 行业遇冷,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并发展成世界性的长期公共卫生危机,这些都对新能源 汽车 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利的环境,紧密衔接研究报告(2019)的成果, 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以大数据视角重新把脉了新能源 汽车 最新走势,解析多元化应用场景下新能源 汽车 运行规律,形成了《中国新能源 汽车 大数据研究报告(2020)》。
该报告完全基于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管平台截至2019年底共接入的293万辆新能源 汽车 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按2019年各企业累计接入量,位列前十的分别是: 比亚迪 汽车 、北汽新能源、吉利 汽车 、上汽乘用车、奇瑞 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江淮 汽车 、长安 汽车 、广汽乘用车及华晨宝马。
该报告以大数据的视角为出发点,对各细分应用场景,如私家车、出租车、租赁车、公交客车、通勤车、物流车等车型的推广情况、动力电池情况、充电情况、经济情况、车辆使用习惯、车辆故障安全、节能减排等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对新能源 汽车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性问题、车辆故障等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具体到私家车领域,该报告显示, 私家车2019年次均行驶时常0.47h,同比下降7.8%。次均行驶时常30min以内的比例下降7.8%,而超过30min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说明新能源 汽车 对私人用户日常使用的渗透性在增强。 此外,私家车2019年次均行驶里程13.15km,同比下降6%。其中,一线城市主要集中在5~30km,而其他级别城市主要集中在5~10km,说明城市规模对次均行驶里程有重要影响。
私家车2019年日均行驶时常1.54h,同比增长3.4%。纯电动 汽车 (BEV)日均行驶在1h以内的比例明显高于插电混合动力 汽车 (PHEV),而PHEV在2~3h的比例明显高于BEV。其中,工作日日均行驶1h以上的比例BEV占65%,PHEV占86.7%,说明PHEV的使用强度明显高于BEV。此外,私家车2019年日均行驶里程42km,同比增长4.9%。一线城市日均行驶里程30km以上占74.8%,而其他级别城市占比仅为47.1%,说明城市规模对行驶强度影响很大。
会上,业内专家均对该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报告的出版将对 汽车 行业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 汽车 国家大数据联盟成立于2017年7月18日,由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新能源 汽车 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科研机构、相关社团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联合性、非盈利性 社会 组织。联盟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工信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联盟秘书处所在地为新能源 汽车 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 汽车 问题线索征集】
在日常 购买或使用 汽车 时,你遇到过哪些 问题 ?产品安全与召回新开设“ 在线投诉平台 ”,发起消费者 线索征集 ,提交线索~
市场监管总局主管
2. 2022广电全媒体蓝皮书媒体研讨会在京举行,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由中国广播电视信息中心指导,广电传媒智库主办的2022全国脊友广电全媒体蓝皮书媒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黄勇、中国广播电尘野罩视信息中心副主任张伟平、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徐德龙以及中央相关部委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广电传媒智库主持。蓝皮书由全国广电行业权威专家组成课题组共同完成编制,并对广播影视行业相关数据和报告进行了解读。
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规模达7.34亿人,较2020年底增长了1.31亿人。2020年网络视听行业整体规模达到8454亿元;其中整体市场规模为1384亿元;市场份额达70.8%;移动端整体用户规模达5.21亿人。从市场结构来看,头部内容和应用依旧是整个行业的根基。2021年中国网视听节目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341亿元,同比增长12.6%。从业务结构来看,2020年广告收入占比59.9%。
3. 凯利蓝皮书的介绍
“Kelley Blue Book” 中译为“凯利蓝皮书”。凯利蓝皮书是一家位于美国的专业汽车评价公司,其出版的杂志也被称为《凯利蓝皮书》,官方网站多被称为汽车评价网。该网站依托凯利蓝皮书的标杆性地位,对二手车评估有一套专门的KBB估值模型,已经成为美国人乃至世界人买卖二手车必参考的网站/杂志之一。 现在国内现有的公平价估值引擎在KBB模型基础之上,独立开发了公平价大数据线性加权模型,为国内二手车市场最权威的估值办法。
4. 2019年教育大数据蓝皮书指出 数据将成学校核心资产
4月17日上午,《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发布会暨教育大数据高峰论坛在 北京师范大学 举行。国内首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
据悉,《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由 北京师范大学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由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余胜泉指出,数据将逐渐取代土地、劳力、资金等稀缺资产,成为社会和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同时,数据也将改变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生态,“人机结合的思维模式将成为现代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借助智能设备而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大数据将演变成为一种“人人生产数据、人人共享数据、人人管理数据”的社会文化。
余胜泉表示,作为教育界和学校最重要的资产,未来教育数据采集的重心将向非结构化、过程性的数据转变,“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应该是全样本的、即时的数据”。教育界还应加强教育大数据与其他领域大数据(医疗、交通、经济、社保等)的融通和关联分析,进一步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蓝皮书负责人之一、 江苏师范大学 副教授杨现民表示,教育大数据并非单纯指其数量大,更重要的是其“价值”很大,教育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分析和预测。他表示,与其他领域的大数据相比,教育大数据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其应用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他认为,教育属于超复杂的系统,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不存在清晰的、固定的分析流程和分析方法。教育大数据的分析既要综合运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也要合理采用专门针对大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和新工具,“严格来说,教育大数据的分析模型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被发现的”。
此次蓝皮书梳理了全球教育大数据相关政策进展,解读了教育大数据的内涵、独特性,剖析了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结构,对常用的四大类13种教育数据采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提出7种典型教育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搜集整理49个典型应用案例,提炼出基础教育大数据的五大应用模式,探讨了国家、区域以及学校三个层面教育数据网络的构建思路,以及教育大数据管理存在的难题及基本解决思路。
在随后的教育大数据高峰论坛中,与会专家针对教育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展开了讨论。专家们指出,是中国的教育大数据元年,政府、企业、学校、研究者、社会公众等开始关注教育大数据。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整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国外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希望通过“政、产、学、研、用”五方联合,共同助力我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为实现中国教育引领世界而一起努力。
余胜泉、顾小清、方海光、魏顺平等4位专家,分别就《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以学习分析改进教学实践》、《面向基础教育的移动学习与教育大数据研究》、《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施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等主题发表了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