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时代罗辑思维

大数据时代罗辑思维

发布时间:2024-05-17 15:25:00

1. “大数据”将我们与未来拉近

“大数据”将我们与未来拉近

目前,各行各业均在大数据浪潮中争夺产业高地,但大数据究竟如何融入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在政策有利的条件下累积企业的数据资产并再利用,这些落地概念还处于模糊之中。本届大会围绕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众创众筹、O2O等时下热点,探讨大数据的大未来。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局长许文清表示:苏州工业园区为大数据创业大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一直与北上广深保持紧密联系。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看好与扶持,让企业深信大数据价值,并在企业大数据的累积与应用上不遗余力。

作为见证了无数创业传奇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在演讲中明确肯定了大数据在传统行业和创新科技企业中的重要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裁陈杭在专业领域下浅析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文化产业投资,着眼文化产业传媒的新趋势。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了最近的电影黑马《夏洛特烦恼》的创作团队“开心麻花”、电影票务平台“微影时代”、著名新媒体“罗辑思维”,陈杭表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快速数字化和商业模式变革,选择聚合数据,是基于其大数据分析和服务的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的内容选择和制作模式上给予指导性方向和思考。

大会聚集了来自网络、腾讯、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专家,共同见证了国内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和对大数据未来的规划蓝图。网络大数据专家李化东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大数据从概念到进入应用落地必须掌握机遇。网络自身以大数据作为一种商业新能源,面向不同行业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实时、深度洞察营销、资源整合、服务等问题。阿里云作为第三方存储平台,让数据可视化,阿里巴巴大数据专家王峰表示在数据保护的基础上让数据真正服务于公司业务,并提供数据担保,安全地让有能力的人来加工数据。腾讯一直是国内社交平台的领航者,腾讯大数据专家周星认为大数据让社交平台连接营销和人,创新广告模式,释放数据力量。

由于O2O拥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所以当前O2O产业一直蓬勃发展。e袋洗CEO陆文勇说,这个时代相信专注的力量要彻底颠覆,而不是优化。移动互联网拥有“最不靠谱”的价值观,瞬息万变的创业方向只将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多盟联合创始人王鹏云将数据作为广告业务的核心进行算法与创意优化,这才是移动广告与大数据当今最紧密的联系。

大会中,还有智能硬件的创新创想、企业大数据业务与安全、大数据生态系统和变现模式等讨论,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在圆桌讨论上提问,构建智能硬件的生态系统是否要从最实际的变现和数据安全开始考虑,用互联网思维做智能硬件还是用大数据赚智能硬件毛利。CSDN创始人蒋涛也认为,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产业,必须慎重考虑大数据的应用,避免错误理解。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未来已来”,既展望了大数据的未来,又表达出大数据将我们与未来拉近的现实。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每一种产业都能够从大数据中获益,谁能够发现数据和内容在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相关性,率先与互联网融合成功,就能够抢占先机,成为技术改革的标志。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将我们与未来拉近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2. 罗振宇推荐的40本书_罗振宇强烈推荐的书

罗振宇,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以下是我整理的罗振宇推荐的40本书,供大家欣赏。

罗振宇推荐的40本书_罗振宇强烈推荐的书_罗胖推荐的书哪本最好

罗振宇推荐的40本书(上)

1)《野蛮生长》作者:冯仑

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察给出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家 素描 。此外,关于幸福、关于金钱、关于伟大、关于女人……冯仑均用他鲜活麻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野蛮生长(未删节版)》中精辟的语言展现了典型的冯式风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

2)《看不见的心》作者:【美】罗塞尔·罗伯茨

3)《信任论》作者:郑也夫

4)《冬吴相对论》作者:梁冬 吴伯凡

5)《专业主义》作者:【日】大前研一

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无处退缩。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跨越国界,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区分变得更为清晰,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兼备的专家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社会站稳脚跟。全球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国际化专业人才必备的四种能力要求: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对于现代 职场 人士的个人职业修炼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前研一还客观地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翔实的案例和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企业和国家在复杂的前进道路上需要面临的挑战和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这对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发展也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6)《失控》作者:【美】凯文·凯利

微信之父张小龙强烈推荐

7)《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作者:夜狼啸西风

8)《白人的负担》作者:【美】威廉·伊斯特利

9)《十个人的德意志》作者:孙世龙

1、 一个严谨、嗜血、好强、自立的民族,“铁血宰相”“二战风云的主宰”……铸就一段特殊的历史2、赫尔曼 马丁·路德 腓特烈大帝 李斯特 希特勒……一个国家的历史,十个男人的豪情,英雄与枭雄的历史演义3、在幽默中读历史,于诙谐中看战争

10)《新闻抄袭历史》作者:宋燕

这本书,就是把这些历史上已经上演过,而今天依然在不断播放的镜头聚集起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无疑是十分有趣的,你会觉得今天的日子原来曾在历史中不断重演,自己只是换了一副道具。

有时也会让人发笑,但笑过之后会有启发。

比如,久居东瀛,有朋友来,说起国内事情,于是宽慰他——“大概有难处,不过也许不那样严重。君不见日本丰中小学校刚发生杀小学生的集体事件呢……”

话音未落,南平惨案即已发生!

历史在螺旋上升,说的就是这种人类社会周期性循环的现象。

看这样的书,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平和,不会以为自己是人中龙凤,所为震天撼地而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是Loser,经受着世界从所未有的磨难。

11)《道德经》作者:老子

12)《逆臣录》作者:明太祖

13)《大数据》作者:徐子沛

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本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4)《乌合之众》作者:【法】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论述在传统社会因素毁灭、工业时代巨变的基础上,“群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15)《神似祖先》作者:郑也夫

“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

16)《被劫持的私生活》作者:肉唐僧

17)《迎男而上》作者:燕公子 薛好大

18)《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19)《脆弱的崛起》作者:徐弃郁

20)《一战秘史》作者:【美】梅尔

如果我们认为是某个人引发了大战,这个人是谁?德国在1914年是不是本来已经取得了胜利? 德国在1918年的失败能不能避免?如果加里波利、马恩河、伊普尔的战局稍有不同,是不是大战就能早一点结束?黑格、鲁登道夫、康拉德是伟大的指挥官吗?如果不是,能说他们是最坏的指挥官吗?如果也不是,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指挥官呢?为什么交战国没能在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破坏之前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呢?

大战结束已经有九十多年了,学者们还在争论这些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永远争论下去。我没想宣称我有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实际上,正是因为没有答案,研究这些问题才变得如此有趣。希望本书提供给读者足够的信息,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些问题是如此难以获得解答。也许,读者能利用作者提供的信息对某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

罗振宇推荐的40本书(下)

21)《八月炮火》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22)《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作者:史钧

23)《生命的壮阔》作者:【美】古尔德

《生命的壮阔》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一为美国职业 棒球 四成打击率之消失,究竟是职业棒球技术之退步抑或进步?二为生物之演化,应视为可以预测之进步结果,抑或体系之内差异扩张或收缩之结果?《生命的壮阔》作者古尔德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古生物学家,专业及相关著作等早已蜚声国际。

24)《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是叶檀关于当前中国经济观察与分析、未来经济预测与前瞻的倾力之作。它浓缩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智慧精华,与读者共同分享看懂经济趋势的全新视角,传授了理性投资的基本思维及操作技巧。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对股市、楼市、金市、期货等领域的投资指导,对电商、传媒、能源、航空等各行各业的经济分析,对百姓如何正确理财的建议等。可以说,这是一本个人投资理财、政府官员经济决策、企业高层资本运营、金融机构业务培训必读的 财经 书

25)《守卫底线》作者:孙立平

26)《重建社会》作者:孙立平

27)《总统是靠不住的》作者:林达

28)《打造美国》作者:【美】詹姆斯·西蒙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作者,美国首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

约翰·马歇尔,“国父”华盛顿最欣赏的才俊,美国第四任国务卿、第四任首席大法官。

这两位美国的开国元勋,本为远方表兄弟,皆曾在威廉与玛丽学院研习法律,同是亚当斯总统内阁要员。然而,两人之间却水火不容,从生活方式到政治信念,都天差地别。杰弗逊张扬而奢华,是州权的积极倡导者,力主13个州代表13个主权,应与联邦政府平起平坐;马歇尔低调而朴素,推崇强大的联邦政府,坚信13个州应该依据宪法整合为一。

在两百年前的美国政治舞台上,两人均为长袖善舞的帅才;他们为各自的信念,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角逐。这场史诗般的对抗,华盛顿、亚当斯、麦迪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老均卷入其中,美法和谈、亚当斯与杰弗逊的总统选战、“马伯里V.麦迪逊”一案、副总统伯尔的叛国等一系列事件串连前后。最终,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独立的司法机构写就了美国基本的宪政格局;在美洲新大陆上,一个合众国得以打造而成。

29)《大法官说了算》作者:何帆

30)《顾准文集》作者:顾准

31)《趣味生活简史》作者:【英】比尔·布莱森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从植物、动物、气象再到我们人体自身,各种现象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浩瀚的天地比作一本厚重的大书,以天做封面、地做封底,那么风霜云雨便是这本大书中一个个跳动的五彩音符、一行行优美的迷人诗句。无尽的变幻描绘出天地间精美绝伦的画卷,万千的奥妙抒发着春夏秋冬四季风云的情韵。

让我们一起去体会生活中的趣味,一同享受那无穷的快乐。

32)《哥伦布大交换》作者:【美】克罗斯比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

33)《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作者:【美】凯文·凯利

近年来,互联网持续震动着全世界各个行业以至于整个经济规则。在中国,以小米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思维”轰轰烈烈地颠覆着各个行业。而这一切的一切,凯文凯利早就通过这本小书轻松写定。《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一书介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影响下的经济运行的十个新游戏规则。

34)《闲看水浒》作者:十年砍柴

水浒里的秘密……生存中的真相

35)《城市 文化 》作者:【美】刘易斯·芒福德

这是一部历史,是城市史的政治宣言,也是关于城市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芒福德论述的城市史就是文明史,城市凝聚了文明的力量与文化,保存了社会遗产。城市的建筑和形态规划、建筑的穹顶和塔楼、宽广的大街和庭院,都表达了人类的各种概念。芒福德用建筑和艺术展现城市的发展,首先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美学问题。城市的基本问题是城市是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城市的设计是否促进人的步行交通和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

36《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作者:詹姆斯·M·布坎南 戈登·塔洛克

《帝国的回忆》作者:郑曦原

37《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上册)》是《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讫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38《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美】威廉·夏伊勒

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即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在短短的12年零4个月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灾难,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崩溃的迅速到来,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 日记 、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的电话录音!于是,一个极端独裁政权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全部公之于世了。这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套装上下册)》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源。

39《战后经济发展之路》作者:董磊

40《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作者:陆铭

猜你喜欢:

1. 互联网思维的书籍推荐

2. 关于最新逻辑思维的书籍推荐

3. 领导干部推荐的书

4. 值得一读的励志书籍推荐

3. 罗辑思维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末日启示:向死而生·1
Part Ⅰ 末日是一个“笨谜”·3
Part Ⅱ 向死而生的境界·8
Part Ⅲ 人类灭亡于电子游戏?·12
第二章 拒绝逃离北上广·15
Part Ⅰ 城市化的财富效应·17
Part Ⅱ 见识贫乏糗事多·20
Part Ⅲ 孤立环境让天才不自知·23
第三章 大国的“武器”·27
Part Ⅰ 贸易造就和平·29
Part Ⅱ “卖国贼”李鸿章如何爱国·33
Part Ⅲ 格局是个大问题·36
第四章 罗胖的“歪理”与“歪嘴”·39
Part I 大国崛起得先有大国思维·41
Part II 中国“城市化”的未来·46
Part III 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的玩法·51
第五章 歪理邪说一“罗”筐·55
Part Ⅰ 歪理邪说话“能源”·57
Part Ⅱ 歪理邪说话“环保”·63
第六章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71
Part Ⅰ 地域歧视是一种“简化机制”·73
Part Ⅱ 解决地域歧视,还需人格修炼·77
Part Ⅲ 一个人呐喊,不如有组织行动·83
第七章 夹缝中的80 后·87
Part Ⅰ 悲催的夹缝一代·89
Part Ⅱ U 盘化生存·94
Part Ⅲ 一招教你不用再拍领导马屁·99
第八章 房产税和地沟油·105
Part Ⅰ 房产税该怎么收?·107
Part Ⅱ 税收是一门技术·112
Part Ⅲ 不易察觉的制度成本·118
第九章 慈善的善与恶·123
Part Ⅰ 慈善的恶果·125
Part Ⅱ 好慈善是一座座矗立的高峰·130
Part Ⅲ 对真理抱持一种怀疑·134
第十章 成名的代价·139
Part Ⅰ 互联网时代:捧得越红,摔得越痛·141
Part Ⅱ 为民除害还是为“名”除害?·146
Part Ⅲ 警惕互联网时代“被”成名·150
第十一章 权力之下的真相·155
Part Ⅰ 权力的沉沉阴影·157
Part Ⅱ 真相和笑话·164
Part Ⅲ 大数据让真相浮现·168
第十二章 民意真的可信吗?·175
Part Ⅰ 民意需要驯化·177
Part Ⅱ 民意不等于公正·183
Part Ⅲ 不负责任的民意·188
第十三章 剩女照亮未来·191
Part Ⅰ 剩女时代:挑不挑都“悲催”·193
Part Ⅱ 婚姻需要用些策略·198
Part Ⅲ 剩女的“光荣与梦想”·202
第十四章 和某些公知谈谈心·207
Part Ⅰ 玩儿命的空想家·209
Part Ⅱ 马克思主义与互联网·214
Part Ⅲ 马克思《资本论》拖稿16 年·221
第十五章 大国不能认死理·225
Part Ⅰ 德意志的“崛起之殇”·227
Part Ⅱ 不认死理的“日不落”帝国·233
Part Ⅲ “孵化”一战的一个月·237
第十六章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243
Part Ⅰ 达尔文20 年的痛苦“难产”·245
Part Ⅱ “不谋而合”的《物种起源》·251
Part Ⅲ “进化”的方向·255
第十七章 反腐的曙光·261
Part Ⅰ 社会制度不是“空中楼阁”·263
Part Ⅱ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代价·268
Part Ⅲ 美国的信息“关联”与“公开”·273
第十八章 反腐黑箱必被砸爆·281
Part Ⅰ 马布里诉麦迪逊案·283
Part Ⅱ 美国司法权威的最终确立·288
Part Ⅲ “米兰达警告”的双面效应·293
第十九章 哥伦布大交换·301
Part Ⅰ 让知识与思想充分交融·303
Part Ⅱ 水泥配方建成纽约城·310
Part Ⅲ 哥伦布大交换影响世界·314

4. “互联网+教育”时代来了,教育和老师将会迎来哪些颠覆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新技术、新理念短时间内扑面而来,教师们犹应接不暇。面向“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如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又将如何面对教育的改变呢?x0dx0a“互联网+教育”在于其包容性更强。它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旅渗派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强调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聚合起来,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而“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教师线上成长渠道再造和重组,加的是在实践中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创新。x0dx0a教师发展新渠道的再造和重组x0dx0a“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型教师发展,不必都要白手起家,从零起步。在已有优秀理念、方法基础上,对适合自身教学发展渠道的改造和重组,也可以体现“互联网+”的创新特色。这种创新因为有互联网的参与,有多种混合技术的帮助,给教学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体验。x0dx0a1、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发展x0dx0a教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成长渠道,是一个已存在多年的概念,那就是混合学习。根据ASTD(美国发展与培训协会)2002年的界定,混合学习是指把不同情境下的学习活动,如面授学习、在线学习、自定步调学习等相结合的学习解决方案。何克抗教授是国内论述混合学习时间较早,且获得较高引用率的学者。2004年何教授提出,“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混合学习的,其实同样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x0dx0a近十年来,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混合式专业发展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微课、MOOC、移动公开课等形式都成为其渠道再造和重组的表现形式。混合学习是优势互补,是差距消弥,是效率提高,是效果改善;它追求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迭加,它利用的是四两拔千斤的巧妙。教师通过混合式的专业发展渠道,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为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建立起以个人成长目标为中心的专业发展圈。x0dx0a2、参与或创建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x0dx0a到底什么样的专业成长圈才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专业成长圈呢?虚拟教研也好,区域博客也罢,微信企业号、伴行3618智慧校园平台移动社群也行喊稿,都可归结为专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出发点,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能够以较小的成本,伴随着较高的效率,产出有创新性的优秀成果,带来较大的领域影响力。x0dx0a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就是要把线上的成长圈与线上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线上交流所获得的新思考、新体验,来改善线上的实际教学,更新旧理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环境。前几年博客盛行,曾出现了“李克东难题”(为什么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为什么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究其原因,那就是线上线下两张皮。因为技术驱动的教师专业发展,会追逐流行的技术,如博客、微博、微信,但是很难走得深人。只有回归到教育理念驱动的专业发展,用线上的交流思路来优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实践,那么线上的交流活动就会自然地融人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x0dx0a我订阅的微信公众号中,有一个叫做“罗辑思维”。除了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的六十秒“语音早报”以外,“罗辑思维”发起了一系列的线上、实体的活动来建立媒体圈。他们举行全国巡回讲座,招募同行,在公众号上做图书首发、微商等。订阅数量超过五百万的这个公众号,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成为特定人群中颇拆贺具影响的传播渠道。x0dx0ax0dx0a在今天的教育领域里,如果能有更多的具备“互联网+”时代意识和能力的团队,再配合各级行政部门的推广举措,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圈会得到新的重组和再造的机遇。资深教师可以在这个渠道中推广自己的特色课,新手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渠道里订阅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课程,教育类的优秀图书、资源、工具、活动、社群都可以在这种线上渠道进行发布,那么这样的渠道就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流通之道,优秀作品共享之路。x0dx0a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深入x0dx0a“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要有线上专业成长圈的融合,更要有线下教学实践的创新。与以教师教学能力、个人经验、主观感受、教学传承为主的传统教学实践方式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要更多地体现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x0dx0a1、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x0dx0a21世纪初,从“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开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列项目,就把中国多个省份的中小学带人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在已联网的机房里,学生们可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在有Wi-Fi的教室里,学生们可以使用掌上学习机、平板电脑等教学类软件;在户外真实情境下,学生们使用移动学习终端或穿戴式设备进行探究式学习等。越来越多的学习情境是有技术参与其中的,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前“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掌握技术,学习如何实现技术与课程整合,来辅助讲授、促进协作、帮助探究,创设技术型的学习环境;而进人“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让技术无缝地“编织”进教学,利用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中所留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过程性数据、学习痕迹等数据进行再利用,来实现教学优化。x0dx0a2、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x0dx0a在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合著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learningwith big data; The future of ecation)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即双回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目前大多数的学习路线是单回路学习 (Single-loop learning),即在学习中犯了错误以后再去努力纠正。例如,学校只有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发现哪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太难或太简单,然后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双回路学习则不然。它会随时用数据纠正自身的错误,同时利用反馈回路中获得的大量数据来做其他很重要的事情。以可汗学院为例,不仅有超过5000个多学科的视频课程,它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积累学生如何学习的数据,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例如,基于每位学生做题的准确率运行一个统计模型,用以判断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帮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和步调;还会给教师提供整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图,根据回答问题的数量、准确率等指标显示学习实时状况。x0dx0a双回路学习把反馈、个性化学习、预测与干预结合在一起,为教学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因此,处于专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新手教师们,可以做到用技术获得数据,用图示工具来理解数据,处于专业发展高级阶段的资深教师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用分析工具来解读数据,用研究工具来预测、干预、优化教学。也就是说,研究型教师,依然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发展的高级阶段,而且有.数据支持的实证分析,会给中小学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x0dx0a3、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x0dx0a教师做研究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就提到,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法、学法,更要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因为教师不是小贩,不能把别人的知识直接搬过来贩卖给学生,如果只是照搬教材,或者把别人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直接拿过来进行教学,而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或者很少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提出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等,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这样的教师很难有进步,学生就更难有突破和创新了。x0dx0a那么教师如何做研究呢?记得今年年初,《弯顶之下》纪录片的发布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不仅因为选题直击时弊,切合每个人生命健康,更是由于该片作者具有一定的调查分析能力,目标明确,资料翔实,层次递进,自成逻辑。其实教育研究与新闻调查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找准方向,提出问题,实地探查,多角度了解,相互验证,深人分析,发布结论。有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与有价值的教育研究也有颇多共同点:选题针贬时弊,聚焦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问题简洁但直击要害;实地探查不遗余力,长时间地扎根生活,得到鲜活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例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真实、大量、多角度来源数据进行科学分析。x0dx0ax0dx0a“互联网+”能使教师获得更为丰富的过程性数据,让他们更方便地使用数据分析的工具,也带来了开展高水平利一研合作的机会。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的数据来源多是需要主动收集,来支持小规模的常规化研究,而进人“互联网+”时代,由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会自然而然产生出数据尾气(dataexhaust ),即指学生与网络进行互动时衍生的副产品,如登录信息、学习痕迹、交互对象、评价习惯等。这些数据存留于网络平台上,手机终端等智能设备里,教师可以与学校同事、线上成长圈的伙伴,甚至高校或利一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合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人的、大规模的、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证研究,从大数据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发现新的研究问题。x0dx0a4、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x0dx0a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实证研究的教研合作,都是“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然而技术、实证、数据、分析等不会自动地产生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教师保持极富个人特色的独立思考。x0dx0a我曾经参加过美国密歇根州LATT工CE国际教师教研组织。记得有一次来LATTICE演讲的是该州年度优秀教师玛婷娜,一所高中的社会课教师。这位“当地名师”没花很多时间去介绍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更多的是从国家的教育机制、学校存在的根本意义、当前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方法等与大家进行对话。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带领所有与会者思考:x0dx0a“学校的根本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应该从一所理想的学校里获得什么,如何成长,你的思考或做法”等。教师们围坐在一起,结合这个切人点写关键词,画流程图,分享好的做法。那次的教研活动给我很深的印象,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不等于一言堂的名师讲座或示范性样板课,教学交流其实就是一场场不用达成共识的思想碰撞。x0dx0a经验分享或学习榜样带来的多是模仿,数据收集实证分析多是规范,而自由思考和满怀热情,才有可能带来创造。齐白石寄语学画者:“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任何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项充满了变数的马拉松长跑,它需要教师持续的热情,发自内心的渴望,以及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成就感,是一个充满个性化创造的过程。x0dx0a“互联网+”时代已到来,渗透,融合,重组,质变。教师专业成长是个永恒的话题,唯愿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共适应,共成长。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时代罗辑思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s入门必备文件 浏览:348
以前的相亲网站怎么没有了 浏览:15
苹果6耳机听歌有滋滋声 浏览:768
怎么彻底删除linux文件 浏览:379
编程中字体的颜色是什么意思 浏览:534
网站关键词多少个字符 浏览:917
汇川am系列用什么编程 浏览:41
笔记本win10我的电脑在哪里打开摄像头 浏览:827
医院单位基本工资去哪个app查询 浏览:18
css源码应该用什么文件 浏览:915
编程ts是什么意思呢 浏览:509
c盘cad占用空间的文件 浏览:89
不锈钢大小头模具如何编程 浏览:972
什么格式的配置文件比较主流 浏览:984
增加目录word 浏览:5
提取不相邻两列数据如何做图表 浏览:45
r9s支持的网络制式 浏览:633
什么是提交事务的编程 浏览:237
win10打字卡住 浏览:774
linux普通用户关机 浏览: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