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广东人大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上,蓝信与微信没有直接合作。
按照广东人大官方说法如下:平台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终端,终端程序由面向代表的“蓝信”和面向公众的“广东人大”微信公众号组成。就这个角度而言,蓝信与微信可以算是间接携手了。
对广东人大而言,广东人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主导力量是蓝信,因为蓝信才是人大常委和人大代表沟通、履职的官方渠道,“广东人大”微信公众号主要是对外宣传的作用。
官方介绍:大数据服务平台聚焦代表履职需要,开设了10个订阅号(注:是蓝信订阅号),包括法律法规查询、议案建议选题参考、数据需求定制、文件综合查询、文件导航浏览、网络舆情信息订阅、议案建议查询及全过程跟踪、人大工作知识库、决策参考专题库、常委会公报专题库等,为代表履职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保障。在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同时,平台还提供履职沟通、会议管理、面向群众的意见征集等履职活动保障功能。
一、蓝信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作用主要如下:
1、蓝信全方位移动沟通平台为广东人大会打造永不闭幕的人大会
现在即便人大会闭幕后,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依旧可以通过蓝信实现零距离沟通,夸张一点可以说代表365天都在会上。沟通方式包括私信、群组、通知和电话会议,此外还有帮助代表实现查询法规、查询文件、跟踪议案建议进展等需求的订阅号。这相当于打造了一个“永不闭幕”的人大会,对于更多的人大代表尤其是农村基层代表将最基层的呼声、民意、社情传达到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要。
2、蓝信助广东人大委员会迈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人大会,人大代表们收到的资料都在蓝信里。以往代表们参会收到的纸质资料加起来有十几斤重,携带非常不便;现在文件都在蓝信的“部门文档”和“我的文档”中,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文件。而且代表可通过联通蓝信在线查询文件,就像用网络查询一样,不仅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查,还能输入段落精准查询。
通过蓝信,人大代表可还以在线发起“申请联名”,完成联名需求。不仅如此,代表还可以实时提出议案,实时沟通,并可以对议案建议办理进度实现在线跟踪。包括从提交-初审-交办-签收-答复-反馈-重办-再反馈等环节。
3、蓝信移动会务创新广东人大会议模式
蓝信的“移动会务”功能,为广东人大常委及代表们提供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的支持,帮助代表在会前轻松查阅本次大会的会议议程、工作报告等文件,甚至包括用餐安排、住宿安排、车辆安排、票务安排、医疗卫生保障等信息;会中则提供资料分享、实时调查及分组讨论等功能;更为关键的是,蓝信“移动会务”具有将会议期间产生的资料和文档分类汇总及“归档”的功能、并可在云端永久保存,供参会代表会后随时查阅、下载。
二、各方对应用蓝信平台的反应:
1、解放军团代表梅桂萍
解放军团代表梅桂萍面表示:“蓝信给我的感觉首先是安全,通讯录权限可以控制,组织里面的人手机号码不会外泄。如果手机丢了,自己就可以通过蓝信实现远程擦除,确保数据安全。而且通过自己的手机号邀请别人加蓝信,不会被认为是骗子,对受邀者来说也是安全可信的。”“关键是所有的简报资料都可以存在蓝信平台上,省的我们出门要带一大堆材料,还能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这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
2、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
“蓝信的确很有帮助”,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对记者介绍说,代表起草有关议案、建议,审议各项议题时,平台可提供信息提示辅助服务。如输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关键词,或提交一份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建议,系统将提示某位代表在某次会议上提交过关于“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建议,推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文件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文件供参考。
3、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业斌
“这是大数据服务平台的2.0升级版本。”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业斌表示,蓝信大数据服务平台隶属于省人大常委会推动实施的“代表履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项目,旨在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履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4、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指出,省人大将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开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人大工作新局面,不断完善两大代表履职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此提升人大工作效率,为广东人大做好服务,为全国人大提供借鉴。
以上内容都是公开资料,可以在相关报道中查询到,希望能帮助到你。
B. 我国拟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对互联网行业有何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网络也越来越发达,已经处于一个智能化的世界,相信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平时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寒冷的冬天,不想出门,也可以直接外卖送到家门口,可以说是非常的方便,但是网络世界是非常虚拟的,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网络的陷阱。大家可能看到了这样一个消息,我国拟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对互联网行业有何影响?这样对互联网的一些行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正规的企业将面临着很多问题,想要成为大众接受的企业,就不应该进行“大数据杀熟”。以上只是小编个人的看法,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C. 大数据成为全新生产要素
大数据成为全新生产要素_数据分析师考试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工信部将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未来“十三五”有关大数据发展规划的出炉,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发展新高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目前,“互联网+”已全面覆盖人们的吃穿住行用,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在此趋势下,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如何挖掘和开发海量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积累和交换、分析与运用,对经济走势产生更为敏锐的洞察和判断,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制胜要点。
全球最大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Mark Gibbs)近日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互联网+”是整个中国范围内一个非常强健的政府主导的项目和倡议。它鼓励人们和企业充分利用移动、大数据和物联网,通过使用这些新兴技术,来帮助中国企业乃至中国整个国家实现自身重大的转型。
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资产将成为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数据将会长期在线存储。大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和价值,对许多企业来说,如何运用好大数据,发挥数据资产的商业价值,是大数据时代最核心的挑战。
“阿里巴巴本身是一个数据公司。”在不久前举行的阿里巴巴入股第一财经活动现场,马云表示,数据流通才能发挥价值,只有建构数据分享的机制和产品,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才能真正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生活,提升各类商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在马云看来,未来五年和十年,“互联网+”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联网加上传统经济,不管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加起来,只有参与传统行业的改造,整个互联网才能活得久、活得好。
据专家介绍,大数据应用起源于互联网,正在向以数据生产、流通和利用为核心的各个产业渗透。目前在国内,包括金融、零售、电信、公共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已开始探索和布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应用。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成为全新生产要素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D. ieeebigdata什么级别
国际会议。IEEE大数据国际会议(简称BigData)是由IEEE主办的大数据领域的高级别年会。属于国际会议级别,大数据领域的巨头都会与会,共同商讨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和重心,交流经验。
E. 两会专访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如何发挥信息通信技术优势,推动“双减”发挥实效,助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建议,打造“双减”服务大平台,提供公益化、个性化基础教育服务,“希望通过‘双减’服务大平台,实现以信息化强化教培监管,做好‘双减’的‘减法’;以信息化优化课后服务、到家学习,做好‘双减’之后的‘加法’,真正推动‘双减’落到实处”。
建设“双减”服务大平台,破解“吃不饱”“吃不了”难题
“‘双乎者蔽减’有效实施后,不同学生在相同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与进度,仍然存在差别,‘吃不饱’‘吃不了’仍是现实问题。”赵大春表示,打造一个贯穿“校外-校内-家庭”三大场景的“双减”大平台,充分协同学校、校外、家庭三类学习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走向公益化个性化至关重要。
赵大春认为,“双减”服务大平台 一是 以校外服务实现教育公益化,可以通过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让校外教育本身回归公益属性; 二是 以校内课后服务实现教育多样化、精准嫌敏化,通过建立素质教育机构白名单,向学校补充提供优质素质教育服务内容,同时汇聚校内外各类学情数据,实现学生全面画像,提供精准作业设计及推送,减轻负担、因材施教; 三是 以家校社协同服务实现教育个性化,统一提供开放型在线辅导,实现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及实际,对老师、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个性化教育服务模式创新。
推进教育公益化个性化,信息通信技术大有可为
据了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跟进,校内校外双向发力。
赵大春在调研中发现,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校外监管服务已在多地初步落地。为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乱象,对培训机构的信息监管成为刚需,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可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将教育信息化系统与银行的金融 科技 能力进行整合,提供资质监管、资金监管、信息公示、数据分析等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相关平台已在北京、南通、开封等地相继落地试点。
同时,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校内服务模式也已形成多样化 探索 局面。一方面,课后延时服务需求激增,兴趣类、素质类课程受到学生追捧。据统计,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 体育 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部分地区为学校提供数百余门课程的课后服务“菜单”,学校侧按需“点餐”。另一方面,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作业,并制定分层进阶作业体系,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概率已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此外,到家服务打造了创新试点。针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要求,北京已打造开放型学习辅导平台,面向全市招募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的辅导教师,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等模式,实现学生的实时在线学习;江西已打通全省“赣教云”资源,实现家庭大屏学习,覆盖学生超14万名。
“市场应用逐渐铺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岁州持续进步、技术能力不断积淀,可为信息化手段支撑‘双减’提供坚实基础。”赵大春认为,5G、大视频、大数据都将为推进教育公益化个性化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我国5G云网能力有基础,可支撑“双减”服务大平台实现大规模数据传输与资源汇聚 。目前,我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云计算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云网融合领域也步入成熟,占全球份额约13%,构建了适应业务需求的跨地域云网融合能力。 其次,大视频能力有基础,可实现在线高清学习和内容分发。 当前视频能力市场高速增长,视频监控、媒体处理能力、媒体存储能力等技术不断发展,视频融合、接入即服务和极速高清等优势逐步显现,可支持4K/8K超高清画质、端到端200ms超低延时,实现远程超高清同步学习。 再者,大数据能力有基础,实现精准作业和个性化学习。 我国大数据专利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9%,相关应用渗透到政务、教育等多个领域。例如,成都武侯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项目中的教育数据治理平台,可实现区内42个平台近700万条数据的汇集和分级管控,推动数据赋能区域治理与变革。
确保平台发挥实效,需顶层设计、配套保障、标杆示范三管齐下
赵大春从 顶层设计、配套保障、示范标杆 三方面为“双减”服务大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赵大春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双减”服务大平台顶层设计。一是实施“双减”服务大平台顶层设计。建议由政府主导,建设“双减”服务大平台,组织规划总体框架,确定平台“校外培训监管”“校内课后服务与作业服务”“家庭开放辅导”三大业务模块,具备监管机构白名单管理、课后服务选课排课、精准作业推送反馈、线上精准辅导等核心功能,实现数据汇聚分析与精准学情画像,促进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使用效能提升,推动打造一套覆盖全国、资源丰富、校内校外家庭协同的公益化、个性化服务。二是推动建设平台标准体系。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制定“双减”服务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标准,做到省、市、县自上而下一个体系、一个接口,纵向与国家及各级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横向与相关部门实现业务拉通和数据共享。
在平台配套保障方面,赵大春建议完善教师资金保障机制并制定监督与激励机制,“由政府主导,将课后服务纳入公共福利事业,通过政府投入和吸收 社会 募捐资金等方式,为在线辅导教师提供经费补助或表彰奖励,为课后环境搭建提供良好动能”。
在打造示范标杆方面,赵大春建议鼓励各地方形成试点先行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他认为,各地可根据当前 探索 基础,从校外监管、校内服务、到家服务三方面选取与本地发展现状相关度较高的方向开展针对性试点,利用自身生产环境开展先行先试,例如,北京已 探索 打造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项目,具备 探索 经验,可成立国家级到家服务试点,形成一批行业“样板房”。
F. 大数据行业都有哪些大会
2021 WeDataSphere 社区大会(当前未开始)
场活动面向开源大数据领域的开发者和用户,邀请到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TOC 主席堵俊平、WeDataSphere 社区发起人邸帅、天翼云大数据平台技术专家王小刚等嘉宾进行分享。
本次分享既有对开源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发展趋势的解读,还有开源一站式大数据平台套件 WeDataSphere 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的分享,更有如何基于开源项目构建企业级数据平台的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