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指的就是针对某一件商品,或者针对某一个服务的时候,老客户所看到的价格反而要比新客户更高。
很多经营者会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收集,对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以及收入水平进行了解,然后将某一件商品用不同的价格售卖给不同的消费者。
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就是针对同一件商品时,老客户购买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其次就是常见的捆绑服务,比如我们上一次因特殊情况购买飞机票时,勾选了贵宾休息室或其他的服务,下一次购买时就会默认勾选。对某件商品或者服务,多次浏览,但是并没有购买,价格反而会越来越贵。
Ⅱ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经常浏览一些资讯的人对于大数据三字应该并不陌生,大数据代表的就是巨量的资料,但是大部分人对于大数据杀熟不太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如何避免大数据杀熟
1、使用多个帐户进行交叉验证。再找到几个朋友,您甚至可以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搜索和比较,然后选择最低价格下订单。
2、掩盖价格敏感的用户。如果可以将您定义为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则平台向您推送的价格可能不会太高,否则第二次会有额外的优惠券和其他补贴。
3、反向操作,图像模糊。当您要搜索矿泉水时,请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衣物,皮肤护理产品等,并使用不相关的数据来掩盖您的真实意图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画像的准确性下降时,您不太可能被“熟练”,但是平台提供的精致和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下降。
4、注意您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要在网站,移动终端,APP,微信,QQ和其他社交网站上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信息。另外,集中精力吧!不要让您的地理位置,地址簿,相册等隐私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关闭所有不必要的位置权限,照片阅读权限,地址簿阅读权限,并且不要连接到未知的WiFi甚至某些正式的WiFi。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它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比较用户的消费行为,即使在相同的产品/相同的服务/相同的条件下,也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潜力为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价格。
这样一来,容易花钱的老用户(“熟识”的客户)就可以花更多的钱,不容易花钱的用户应尝试一下,让他花一些钱,以使金额最大化。例如,美团外卖为老顾客提供1元的补贴,为新顾客提供6、5元的补贴。
被大数据杀熟应该如何申请赔偿
大数据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首先,经营者客观地实施了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其次,消费者的用心良心;
第三,消费者蒙受损失;
第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与消费者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除了补偿消费者的损失外,实施大数据的运营商还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损失的补偿。增加的赔偿额是消费者购买货物或获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追加赔偿额少于500元,则赔偿500元。由于大数据的`价格差异有限,个人消费者不会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惩罚性赔偿是消费者获得赔偿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公平交易条件获得公平交易结果,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以合理价格购买商品或获得服务的权利。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并依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大数据杀熟案例
大数据杀熟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马逊在2000年一个差别定价“实验”。当年,有用户发现《泰特斯》(Titus)的碟片对老顾客的报价为26、24美元,但是删了cookie后发现报价变成了22、74美元。这件事情的曝光,让亚马逊面临消费者如潮的谴责,最后CEO贝索斯亲自道歉,称一切只是为了“实验”。这是否仅仅是个“实验”不得而知,但调整价格来“追逐利润”是毋容置疑的。
有网友自述,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特定酒店,朋友的账号显示只需300元,自己的账号则要380元。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算得上算法的“功劳”。通过深挖消费者过往消费甚至浏览记录,让算法洞悉消费者偏好,不少互联网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于是就有了上述的看人下菜碟。
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会把用户进行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就是把用户分为价格敏感性用户和非价格敏感性用户,由于使用习惯老客户多为非价格敏感性用户,而新用户则对价格比较敏感。企业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怎样理解大数据杀熟
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若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能卖30元。这不能叫价格歧视,而是因为人们能住得起五星级酒店,那么就是要被“杀”,这个理论套用在“大数据杀熟”上却并不恰当。一个关键问题是,一罐可乐的正常价格是透明的,所以在五星级酒店的溢价是公开的。但“大数据杀熟”却处于隐蔽状态,多数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溢价”了。此外,将老顾客等同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也有偷换概念之嫌。
大数据杀熟相关法规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实际体验调查结论与网友的反馈大相径庭。实际调查显示,大数据“杀熟”问题并不明显,只有个别价格不同行为涉嫌大数据“杀熟”,调查点名了去哪儿和飞猪旅行等网站都有不同程度的大数据杀熟情况。但消费者发现被大数据“杀熟”后,由于其存在复杂性和隐蔽性,维权举证确实存在困难。
2019年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2]
针对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2]
大数据杀熟还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处罚。《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该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罚。具体来说,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大数据杀熟的几种方式
“杀熟”,看字面的意思,就是同一个平台的同一款产品,每个账户看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老用户的购买价格比刚注册的新用户价格贵。
大数据杀熟,其技术基础是大数据,也就是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你的基础属性数据判断你所在用户群体、人群特征(如消费能力等)、通过你的行为判断数据,判断你的偏好、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强烈程度。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推送不同的商品价格。
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1、根据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场或商店少,显示给你看的商品就会加价,几年前,美国就有“如果附近没有肯德基,就给用户显示更高的披萨价格”的案例。还有,如果你在“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价格不加个三成五成的,好像也对不起大数据。
2、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如果你是属于花得起钱的那种,也会给你加价。
3、根据你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心里长草”甚至是“心急如焚”,从而给你调整报价。
4、我还听说,用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不一样,如,苹果手机看到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的普通手机。
5、如果你是新用户,商家可能会给你较高的优惠券,或者新人体验券,最终购买的价格可能会低于老用户。
怎样应对大数据杀熟
在现阶段,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无法保证商家自觉不“杀熟”,那该怎么做才会尽量避免“被溢价”呢?
1、多用几个账号交叉验证。多找几个朋友,甚至可以用父母的手机搜索对比,然后选择最低价的那个下单。
2、伪装价格敏感用户。如果你能够被定义为价格敏感用户,可能平台给你推送的价格就不会太高,或者二回有另外的优惠券之类的补贴。
3、反向操作,画像模糊。当你要搜索矿泉水时,再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服装、护肤品等,用无关数据掩盖你的真实意图数据。这个需要说明的是,当你的用户画像准确度降低时,你被“熟杀”的可能性降低,但平台给你提供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降低。
4、注意自己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让自身信息在网站、手机终端、APP、微信、QQ及其他社交网站暴露得太多。另外,划重点!尽可能地不要让你的地理位置、通讯录、相册等等隐私被获取。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不要连接来来路不明的WiFi,甚至一些看起来官方的WiFi。
Ⅲ 网上买机票,苹果比安卓贵,大数据杀熟怎样坑了消费者
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利用算法技术,去搜索客户的一些资料,比如说年龄工作收入等这些细节问题,如果收入高的话,同样的商品就会提高一些价格卖给这位客户,除此之外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大数据杀熟到底是怎么在坑骗消费者,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订飞机票或者点外卖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朋友的手机互相对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一旦举报成功,该平台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同样在这次315的打假大会上,有记者就揭露了很多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现在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
Ⅳ 手机越好,打车越贵如何不被大数据杀熟
从去年8月开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教授招募了多名大学生当调研员,安排他们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重庆5个城市,使用7个平台,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万元换回了一份打车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的 响应时长峰值都发生在早高峰阶段。其中,北京打车的响应时长达到32.5分钟,其中还不包括一些下单时间超过1小时仍无司机接单而被迫取消、重新调整呼叫方式的情形。调查还发现,除北京外,扬招仍然是各城市打车最快的首选。
而调查报告中,最有冲击力的一条结论莫过于:平台会看手机型号出价,手机越好,价格越贵。以滴滴出行和苹果手机为例,在滴滴的一键呼叫中勾选 经济型和舒适型、两档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更贵的舒适型车辆也就是专车、优享 接单,这一比例是非苹果用户的三倍。
而且,苹果用户比非苹果用户享受的打车优惠更少。数据显示,苹果手机用户平均只能获得2.07元的优惠,而非苹果用户平均可以获得4.12元的优惠,差别十分显著。
NO.1
手机越好,打车越贵,平台如何做到?是否涉嫌违法?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
要区分来看这个调查情况,就是实际的情况可能跟人们生活中感受差不多。虽然说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大数据杀熟,但从他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平台其实也没那么智能,也没用多少所谓的高 科技 或大数据技术手段。比如用手机的品牌,高端机更贵一些,说白了这个原理大家都懂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他通过手机的高端机费用更贵,是不是就一定合法或是违法?我觉得要区分看具体情况,如果你使用高端手机,它向你推荐比较贵的车,但费用都是正常的,高端车价格肯定是高于普通车的,这种情况是合法的。但如果说是同样的车,平台觉得你的承受能力更强,对于价格不敏感,就用调参数的技术手段把费用变得高一些或路线变得长一些或有意识不给你便宜的车,给你推高端车,这些就构成了大数据杀熟,是不正常的商业行为。
NO.2
相关部门能否从制度上遏制大数据杀熟?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
实际上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情况,一些文件也频繁的提到要治理。我个人认为,根据现在已有的《电商法》三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实际上是可以为大数据杀熟找到法律依据的。比如不能歧视或欺诈,如果能够拿出一些技术上证据来证明正常路线是10公里,通过调技术参数,两个打车同样起点的到另外地方,一个是10公里,另一个是12公里或一个是10块钱、一个12块钱,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是手机是小米低端的,另外一个是小米高端的,这种其实就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律对平台进行处罚。
NO.3
用户如何尽可能避免被“大数据杀熟”?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
大数据杀熟这个问题还要有针对性的分析。从孙教授这次调查情况来看,用打车软件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打车软件推出的目标,推出打车软件是希望减少出租车、网约车的空驶率、提高 社会 效益。现在实际情况是网约车空驶率没有减少、费用没有减少,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呼吁这些平台企业,加强 科技 进步,让公众能够从 科技 进步当中获得利益,而不是只是动脑筋让自己赚到更多钱。
用户一定程度上就是待宰的羔羊,每一个用户面对的都是别人设定好的软件相关技术标准,用户实际上能做的比较少,但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比如孙教授在报告中也提到,大家要减少对红星网络平台的使用,同时使用多个平台或平时注意扬招,只有你平时多个选择,平台觉得在市场上有竞争者,竞争充分后,平台互相之间是会监督的。如果长期只用一个固定平台,大数据杀熟是需要发红包拉新客的,不在乎你这个老客。平台一旦市场地位太高,垄断的利益实际上也是比较高的,如果这时让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就没有老人利益上的动机。所以使用多个平台让市场有充分竞争,只有充分竞争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利益,这点大家要永远记住。
Ⅳ 苹果怎样回应大数据杀熟
近来,不少网友反映,在线上打车、在线视频等多个领域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同样的服务,用苹果产品付费比安卓多。
对此,不少企业归责于苹果服务存在30%的抽成。对此,苹果方面独家回应:这完全是“背锅”了,因为定价权100%由开发者掌握。
苹果为什么要抽成?
除了参考一些产品商业收费模式外,苹果方面称,之所以有抽成,是因为苹果为助力开发者获得成功,提供了其所需的工具和资源,另外还可以轻松地将他们的APP或游戏卖向全球155个国家或地区。
“苹果开发了可以为这些开发者使用的程序语言,提供了相应的开发工具,包括内容管理系统,让开发者们可以提交和管理他们的移动业务,包括分析工具、测试工具、安全解决方案等等。”
看来这个锅只能消费者背了。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