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洞敬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拍念,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袭颤困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而这个海量数据的时代则被称为大数据时代。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
『贰』 BAT三巨头开始挖掘大数据
BAT三巨头开始挖掘大数据
阿里巴巴CTO即阿里云负责人王坚博士说过一句话:云计算和大数据,你们都理解错了。
实际上,对于大数据究竟是什么业界并无共识。大数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信息革命带来的除了信息的更高效地生产、流通和消费外,还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引爆点”到来之后,人们发现原有的零散的对数据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数据产生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人类达成共识开始系统性地对数据进行挖掘。这是大数据的初心。数据积累的同时,数据挖掘需要的计算理论、实时的数据收集和流通通道、数据挖掘过程需要使用的软硬件环境都在成熟。
概念、模式、理论很重要,但在最具实干精神的互联网领域,行动才是最好的答案。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坐拥数据金矿,已陆续踏上了大数据掘金之路。
BAT都是大矿主,但矿山性质不同
数据如同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
网络拥有两种类型的大数据:用户搜索表征的需求数据;爬虫和阿拉丁获取的公共web数据。
阿里巴巴拥有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这两种数据更容易变现,挖掘出商业价值。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通过投资等方式掌握了部分社交数据、移动数据。如微博和高德。
腾讯拥有用户关系数据和基于此产生的社交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从里面挖掘出政治、社会、文化、商业、健康等领域的信息,甚至预测未来。
下面,就将三家公司的情况一一扫描与分析。
一、网络:含着数据出生且拥有挖掘技术,研究和实用结合
搜索巨头网络围绕数据而生。它对网页数据的爬取、网页内容的组织和解析,通过语义分析对搜索需求的精准理解进而从海量数据中找准结果,以及精准的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实质上就是一个数据的获取、组织、分析和挖掘的过程。
除了网页外,网络还通过阿拉丁计划吸收第三方数据,通过业务手段与药监局等部门合作拿到封闭的数据。但是,尽管网络拥有核心技术和数据矿山,却还没有发挥出最大潜力。网络指数、网络统计等产品算是对数据挖掘的一些初级应用,与Google相比,网络在社交数据、实时数据的收集和由数据流通到数据挖掘转换上有很大潜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2月底在北京出差时,写了一篇《搜索引擎的大数据时代》发在虎嗅。创造了零回复的记录。尽管如此,仍然没有打消我对搜索引擎在大数据时代深层次变革的思考。 搜索引擎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有:更多的暗网数据;更多的WEB化但是没有结构化的数据;更多的WEB化、结构化但是封闭的数据。这几个挑战使得数据正在远离传统搜索引擎。不过,搜索引擎在大数据上毕竟具备技术沉淀以及优势。
接下来,网络会向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数据服务。前期网络与宝洁、平安等公司合作,为其提供消费者行为分析和挖掘服务,通过数据结论指导企业推出产品,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大数据的C2B模式。与此类似的还有Netflix的《纸牌屋》美剧,该剧的男主角凯文·史派西和导演大卫·芬奇都是通过对网络数据挖掘之后,根据受欢迎情况选中的。
网络还会利用大数据完成移动互联网进化。核心攻关技术便是深度学习。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将改善多媒体搜索效果和智能搜索,如语音搜索、视觉搜索和自然语言搜索。这将催生移动互联网的革命性产品的出现。尽管网络已经出发,其在大数据上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数据收集方面,网络需要聚合更多高价值的交易、社交和实时数据。例如加强自己贴吧知道的社交能力、尽快让地图服务与O2O结合进而掌握交易数据,以及推进移动App、穿戴式设备等数据收集系统。
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网络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加强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在多媒体和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已经有一些进展;云存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但深度学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等探索者还有很多待解问题,如:无监督式学习、立体图像识别。
在数据变现方面,网络需将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内容聚合和提取等形成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进而开拓大数据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市场。而不仅仅是颇为个性化、定制化地为大型企业提供解决。
网络的优势体现在海量的数据、沉淀十多年的用户行为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前沿研究。在技术人才方面网络是聚集国内最多大数据相关领域顶尖人才的公司。听说网络前段时间花五千万挖了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领域的十来位大牛,包括一些学者和教授。例如Facebook科学家徐伟。
在挖人上,舍得花钱不够,还得用心。对于真正的大牛来说,钱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公司的资源能否帮助自己的研究至关重要。徐伟在回国前就曾问过其他从硅谷回国工程师的意见,得到答案是积极的,最终促成他作出决定。
总体来看,网络拥有大数据也具备大数据挖掘的能力,并且正在进行积极地准备和探索。在加强面向未来的研究和人才布局的同时,也注重实用性的技术产出。
二、腾讯:数据为产品所用,自产自销
微创新提出者金错刀有个关于腾讯的故事。 1999年腾讯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天使投资人刘晓松决定向其注资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发现,“当时虽然他们的公司还很小,但已经有用户运营的理念,后台对于用户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记录和分析。”而另一个投资人却因为马化腾在公司很小时就花钱在数据上表示不满。此后腾讯的产品生产及运营、腾讯游戏的崛起都离不开对数据的重视。
腾讯拥有社交大数据,在企鹅帝国完成数据的制造、流通、消费和挖掘。 腾讯大数据目前释放价值更多是改进产品。据腾讯Q1财报,增值服务占总收入的78.7%;电子商务业务占14.1%;网络广告收入占6.3%。从广告收入比例可以看出腾讯的大数据在精准营销领域暂时还未大量释放出价值。与其产品线对应的GMAIL、Google+的Google以及社交巨头Facebook则通过广告赚得盆满钵满。
在笔者看来,腾讯的思路主要是补齐产品,注重QZONE、微信、电商等产品的后端数据打通。例如最近腾讯微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好友关系自动分组、低质量信息自动过滤、优质信息分类阅读等智能化功能。明显的用数据改进产品的思路。 那么如果腾讯要深入大数据挖掘缺少什么呢?笔者认为其只需马化腾“摁下启动按钮”。数据已经准备好了,就差模式,也就是找到需求或者能更深层次驱动大数据利用的产品,而不是用大数据改进自己的产品。腾讯还在观望,等其他人去试错验证出一套模式或者产品后,自己可以“站在巨人肩上”。这是腾讯的典型思维。
在人才方面,腾讯很早便开始重金挖人。尤其是2010年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后,Google图片搜索创始人朱会灿、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颜伟鹏、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浪潮之巅》及《数学之美》作者吴军相继加入腾讯。搜搜花了很多钱,但被认定为一款无法承载腾讯重托的产品,最后这些大牛都走了。大都回Google了。
腾讯在大数据领域也缺少技术带头人。其对公关也不重视。技术大牛很少出来做报告,更不会向网络、阿里那样主动包装宣传技术大牛。其技术虽然低调,但执行力很强。据腾讯的程序员朋友说封闭开发、集体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配套的重金激励也能跟上。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腾讯用制度保障技术产出。另外腾讯在高校合作领先一步,在2010年便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腾讯联合实验室。这么看腾讯的技术人才这块似乎有短板。会不会到时候马化腾按下启动按钮,发现没数据挖掘能力呢?不会,腾讯搞不定数据挖掘,到时候依然可以挖到大牛,甚至读论文来搞定这事儿。数据挖掘已较为成熟。数据挖掘实际是数据库、统计学、机器学习三个领域的融合。在学术界已经发展多年。不过自然语言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方面要赶上网络,就难了。除非将网络的数据和众大牛一起倒腾过来。
总体来看,腾讯目前的大数据策略是先将产品补全,产品后台数据打通,形成稳定生态圈。本阶段先利用大数据挖掘改进自己的产品。后期有成熟的模式合适的产品,则利用自家的社交及关系数据时,开展对大数据的进一步挖掘。
三、阿里巴巴:坐拥金数据,尝试做面向未来的数据集市
阿里巴巴B2B出身,在外贸蓬勃的大环境下,依靠服务中小企业发家。淘宝、支付宝等toC的产品出生前,阿里并不依赖也不擅长技术。业界普遍认为阿里没有技术基因。直到淘宝、支付宝以及天猫三个产品后,对海量用户大并发量交易、海量货架数据的管理、安全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阿里完成进化,在电商技术上取得不菲的成绩。在一段时期阿里仍然浪费了手里掌握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还是“最值钱”的金数据。
数据挖掘无非是从原始数据提取价值。阿里现有的数据产品例如数据魔方、量词统计、推荐系统、排行榜以及时光倒流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BI(商业智能),没到大数据的阶段。“大数据”浪潮袭来,阿里提出“数据、金融和平台”战略。前所未有地重视起对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共享。马云在“退居”前动不动都对外提“数据”。有位阿里朋友甚至开玩笑说,马云英文名可以从Jack Ma改为Data Ma。阿里现CEO陆兆禧曾做过CDO,首席数据官。为了用数据来驱动阿里电商帝国,阿里还成立了横跨各大事业部的“数据委员会”。
阿里的各项投资案也显示其整合、利用和完善数据的野心:新浪微博的社交及媒体数据、高德的地图数据和线下数据以及友盟的移动应用数据,都是其数据及平台战略的一部分。数据战略正在首席人工智能官(CBO)车品觉领头下逐步落地,王坚的云为其提供基础设施、基础技术支撑。
就在马云退休之后,王坚对外透露其跟马云开玩笑说的一句话:阿里巴巴对数据的理解深度,不会超过苏宁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估计马云不一定认同他这话。马云对大数据已经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考量。马云曾经说过其对大数据的思考。大致意思是:现在从信息时代进入数据时代了。区别是信息时代更多的是精英玩的游戏。我比别人聪明,我能提取出信息出来;数据时代,别人比我聪明,将数据开放给更聪明的人处理,数据即资产,分析即服务。
计算机发展的过程是从象牙塔、到平民到草根。大数据也是这样,一开始在象牙塔阶段,少数精英公司才能玩;但到后面只要有数据就有价值。数据也有所有权,产生数据、流通数据、挖掘数据的都会获得相应的价值。而阿里擅长的便是“建立市场”,建立一个数据交易市场。届时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将数据和挖掘服务拿上去,交易。初期阿里会将自己珍藏的电商和信用数据逐步放到上面。 有数据的人,拿上去卖,或者让别人分析,分析即服务。没有数据的人,即可以去买,也可以去帮别人挖掘,做矿工。
阿里并不是技术驱动,而是业务驱动的。因此在技术层面我们看到,基于前面提到的阿里大数据思路,其技术重心主要在系统层面。阿里拥有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虚拟服务器)开源软件创始人章文嵩,Linux Kernal、文件系统、大牛DBA等领域的大牛。从人才布局可以看到阿里擅长的技术领域,体现在对于并发访问、电信级别的电商业务的支撑方面的得心应手。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支撑了单日过亿的订单量。铁道部奇葩网12306在日均40万时已经不行了。
总体来看,阿里更多是在搭建数据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层架构。自己并不擅长似乎也不会着重来做数据挖掘的活儿。而是将自己擅长的“交易”生意扩展到数据。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数据生意”。
总结一下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现实世界正在加速数字化,每个人,每个物体、每件事情、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在向网上映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联网,使得数字世界正在接近一步步模拟现实世界。历史、现在和未来都会映射到网上。对大数据的挖掘正是对世界的二次发现和感知。BAT三巨头已经出发。
『叁』 加强大数据开发与保护 网络强国战略
加强大数据开发与保护 网络强国战略
怎样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怎样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怎样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些战略问题,同时写进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打造网络强国
另一方面,在企业互联网化的发展方面,大数据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影响。
近日,中央网信办密集召开座谈会,大数据也成为与会企业代表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围绕大数据的发展及配套建设,阿里巴巴、京东、滴滴等企业高管纷纷建言献策。
大数据就是生命线
阿里巴巴经历了16年的发展,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今年10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年报,其中特别提出三个重点方向,全球化、农村经济和大数据、云计算,这三大领域将作为阿里未来十年的发展的大方向。“要不惜一切来投入,来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让数据和计算的能力成为普惠经济的基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石东伟表示,过去16年阿里一直在营造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包括了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和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一套技术。“电子商务应该说只是阿里整体战略的第一步,只有依靠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商业基础设施,也才能真正帮助中国和全球的中小企业,真正实现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石东伟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奇迹一定在于生产力的释放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给内需激发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以双11为例,7年前这仅是淘宝自己的促销日子,如今成为全社会购物节,更得到全球关注。“今年买家和卖家来自于200多个国家,还有100多个国家的生鲜协会签了约。”石东伟透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双11,每秒最高有达到10亿、10多万笔订单要处理,1秒钟之内如何解决;物流业要在1天以内,要承受相当于平时1个月的压力;另外还有200多家银行和蚂蚁金服、支付宝系统的匹配,要承担相当于VISA和Mastercard这两家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公司,在全球一天内的交易笔数的总和。“所有这些都需要依靠阿里的技术支撑,就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石东伟说。
经过16年的运营,阿里巴巴平台沉淀了大量的商业数据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未来将对我国制造业、分销业、外贸、物流、金融、服务业等等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通过大数据与这些行业的结合,可以实现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联网生态化企业产生的大数据,不仅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更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力。未来大数据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所以才讲,数据就像生命线一样。”石东伟表示。
作为互联网最重大的技术革命——云计算、大数据将是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间段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和核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当前正处于如此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需要发展自主的云计算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
制造业物联网大数据的价值
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在座谈会上介绍,三一从2008年开始做物联网的实践,有20万台设备是联网的,并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个数据在研发指导、客户信用管理、提升服务、故障诊断等领域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们在国内能替代进口并在全球市场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贺东东认为,基于物联网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形势,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变得非常迫切。
首先,建立统一的物资间通信标准非常必要。“物联网有一个特点,所有这些机器、设备、机床的通信标准不一致,导致联网很困难。不同于消费电子品,比如所有PC机可以统一联网,所有手机终端可以有一个通信标准。车间的数控设备,德国的、日本的、中国的通信标准都是不一致的,不同厂家生产的通信标准也是不同的。如果要真正做到物联网,在车间层面把所有数据采集起来去自动化管理,就需要一个国家的强制标准,所有的制造企业的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
其次,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需要加快。
“比如,三一大概有20万台设备,平均在线70%左右,剩下的30%都要到农村去施工了,连不上网或通信不了,或连上了数据传不上来。”贺东东认为,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是非常必要的,网络覆盖确实要进一步加强,而在资费方面,物联网需要随时联网、随时通讯,这个费用对企业来讲负担非常大。
金融体制还需要改善,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解决融资难题。
贺东东认为,未来的中国需要从数字化方面争夺四维空间,国家需要在配套方面全面投入支持。
企业数据既要开发也要保护
用友高级副总裁郑雨林建议,从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创新的角度,尽快制定企业数据的安全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法规政策,来促进企业数据的开发利用。
比如,用友服务于企业,在互联网化的阶段,更多的是通过云来服务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数据,而且都是企业很敏感的经营数据,如财务、库存、销售等。现在就有近200万企业的数据在用友的云上,未来还有更多。“这些数据怎么利用开发,遇到了很多障碍,比如法律障碍。这些数据所有权是企业的,即使脱敏以后,如何加以开发利用。比如我们现在做征信,做一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仍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
其次,基于企业互联网化的发展,应加快推进电子发票。电子发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征税的角度,它的影响、覆盖面远远大于电子商务。“所积累的电子发票流转的数据价值极高,包括企业征信、统计管理,还有基于数据可以开发大量的数据增值服务,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国家大力推行营改增后,就有可能实现全国发票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去推广电子发票。”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加强大数据开发与保护 网络强国战略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肆』 阿里巴巴大数据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吗
阿里巴巴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威胁的确存在,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即便担忧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也不必动辄高呼“国有化”。
阿里巴巴并不能掌握“各种战略资源的流转”,阿里的大数据本身就包含各种商品流转的数据,通过各种商品的流转很容易分析出国家各种资源的流转,由此绘制出中国各种战略资源的流转及节点图。显然,无论战时还是平时,这样一份战略资源的流转及节点图都可用作瓦解国家安全的导航图。
首先,虽然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商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数据显示,阿里巴巴还远未达到掌握绝大多数商品流转数据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即便掌握商品流转的数据,距离分析出各种资源的流转也很远,更不要说在目前的占有规模下分析出“各种战略资源的流转”。
事实上,在今年稍早些时候,在药品领域,阿里巴巴曾面临过更具体的指责。南方周末报道称,按照国家食药总局的监管要求,中国各类药品从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等所有节点的全部信息,将会储存在“阿里云”上。当时就有人认为,阿里健康将就此“运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分析药品电子监管码所蕴含的信息,能够绘制出国内的疾病发生的时间、地域、周期,进而掌握国人的健康情况;甚至还能通过药品流转,绘制出中国各种战略资源节点图。”
仅凭阿里巴巴掌握了很多电子商务数据,就认为这些数据有可能被制作成“瓦解国家安全的导航图”,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大数据的能力不应该被过度夸大,声称“大数据威胁国家安全”的这篇文章,还一个说法是,“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简直就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系统——通过其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及行为偏好都可以尽在其掌握之中。”这种说法完全是过分虚夸了大数据的能力。
『伍』 什么叫大数据 与云计算有何关系
如今,两种主流技术已成为IT领域关注的焦点-大数据和云计算。根本不同的是,大数据只涉及处理海量数据,而云计算则涉及基础架构。但是,大数据和云技术提供的简化功能是其被大量企业采用的主要原因。例如,亚马逊的“ Elastic Map Rece”演示了如何利用Cloud Elastic Computes的功能进行大数据处理。
两者的结合为组织带来了有益的结果。更不用说,这两种技术都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它们的结合在大数据分析中利用了可扩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可以说大数据与云计算完美结合吗?好吧,有数据点支持它。除此之外,还需要处理一些实时挑战。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两种技术本身都是有价值的。 此外,许多企业的目标是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两种技术都旨在提高公司的收入,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尽管Cloud管理本地软件,但大数据有助于业务决策。
让我们从这两种技术的基本概述开始!
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处理大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以进行存储和处理以进行数据分析。大数据有五个方面,通过5V来描述
数量–数据量
种类–不同类型的数据
速度–系统中的数据流率
价值 –基于其中包含的信息的数据价值
准确性 –数据保密性和可用性
云计算以按需付费的模式向用户提供服务。云提供商提供三种主要服务,这些服务概述如下:
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在这里,服务提供商将提供整个基础架构以及与维护相关的任务。
平台即服务(PAAS)
在此服务中,Cloud提供程序提供了诸如对象存储,运行时,排队,数据库等资源。但是,与配置和实现相关的任务的责任取决于使用者。
软件即服务(SAAS)
此服务是最便捷的服务,它提供所有必要的设置和基础结构,并为平台和基础结构提供IaaS。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模型云计算在大数据中的作用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可以根据服务类型进行分类:
IAAS在公共云中
IaaS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利用此云服务,大数据服务使人们能够访问无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对于云提供商承担所有管理基础硬件费用的企业而言,这是一种非常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私有云中的PAAS
PaaS供应商将大数据技术纳入其提供的服务。因此,它们消除了处理管理单个软件和硬件元素的复杂性的需求,而这在处理TB级数据时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混合云中的SAAS
如今,分析社交媒体数据已成为公司进行业务分析的基本参数。在这种情况下,SaaS供应商提供了进行分析的出色平台。
大数据与云计算有何关系?
因此,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Cloud通过可伸缩且灵活的自助服务应用程序抽象了挑战和复杂性,从而启用了“即服务”模式。从最终用户提取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时,大数据需求是相同的。
云中的大数据分析有多个好处。
改进分析
随着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分析变得更加完善,从而带来了更好的结果。因此,公司倾向于在云中执行大数据分析。此外,云有助于整合来自众多来源的数据。
简化的基础架构
大数据分析是基础架构上一项艰巨的艰巨工作,因为数据量大,速度和传统基础架构通常无法跟上的类型。由于云计算提供了灵活的基础架构,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需求进行扩展,因此管理工作负载很容易。
降低成本
大数据和云技术都通过减少所有权来为组织创造价值。云的按用户付费模型将CAPEX转换为OPEX。另一方面,Apache降低了大数据的许可成本,该成本应该花费数百万美元来构建和购买。云使客户无需大规模的大数据资源即可进行大数据处理。因此,大数据和云技术都在降低企业成本并为企业带来价值。
安全与隐私
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是处理企业数据时的两个主要问题。此外,当您的应用程序由于其开放的环境和有限的用户控制安全性而托管在Cloud平台上时,这成为主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像Hadoop这样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是一个开源应用程序,它使用了大量的第三方服务和基础架构。因此,如今,系统集成商引入了具有弹性和可扩展性的私有云解决方案。此外,它还利用了可扩展的分布式处理。
除此之外,云数据是在通常称为云存储服务器的中央位置存储和处理的。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将与之一起签署服务水平协议(SLA),以获得他们之间的信任。如果需要,提供商还可以利用所需的高级安全控制级别。这可确保涵盖以下问题的云计算中大数据的安全性:
保护大数据免受高级威胁。
云服务提供商如何维护存储和数据。
有一些与服务级别协议相关的规则可以保护
数据
容量
可扩展性
安全
隐私
数据存储的可用性和数据增长
另一方面,在许多组织中,大数据分析被用来检测和预防高级威胁和恶意黑客。
虚拟化
基础架构在支持任何应用程序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化技术是大数据的理想平台。像Hadoop这样的虚拟化大数据应用程序具有多种优势,这些优势在物理基础架构上是无法访问的,但它简化了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和云计算指出了各种技术和趋势的融合,这使IT基础架构和相关应用程序更加动态,更具消耗性和模块化。因此,大数据和云计算项目严重依赖虚拟化
『陆』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概念
大数据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主要围绕大数据的产业链展开,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安全、分析、呈现和应用,岗位多集中在大数据平台研发、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运维等几个岗位。
大数据本身除了要有数据、采集、汇聚一定量的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处理、挖掘、分析、可视化、应用这样一整套的过程。关于大数据的话题,基本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数据从哪里来,二是数据如何进行分析,三是数据如何进行商品化。
云计算
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云计算的应用目前正在经历从IaaS向PaaS和SaaS发展,在用户分布上也逐渐开始从互联网企业向广大传统企业过渡,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联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经常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服务器分配工作,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数据。适用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大数据指的海量的数据一般日处理PB级别以上,一般用于挖掘,分析,做一些智能性商业板块。
从理论角度来看,二者属于不同层次的事情,云计算研究的是计算问题,大数据研究的是巨量数据处理问题,而巨量数据处理依然属于计算问题的研究范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是云计算的一个子领域。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应用角度来看,大数据是云计算的应用案例之一,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实现工具之一。综上,大数据与云计算既有不同又有联系,但在现实中,由于大数据处理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效率和质量,常常采用云计算技术,因此,大数据与云计算便常常同时出现于人们的眼前,从而造成了人们的困惑。
大数据注重的是数据分析,云计算是偏向计算机软硬件架构与应用。大数据方向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果数学不是很好,这个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云计算需要计算机技术能力较强。两个方向应该来说都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编程基础。
大数据和云计算各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在技术体系结构上,都是以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为基础,所以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总结,不管云计算怎样去变化,必然需要依托数据中心实现落地。可以说,云计算是数据中心“叶子”,云计算通过“光合作用”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而数据中心得壮大又为云计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二者起到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