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运用社区治理

大数据运用社区治理

发布时间:2023-12-14 12:46:52

大数据在社区是怎么应用的

大数据对于智慧社区应该在四个方面产生作用:科学规划,通过数据的支撑、住户参与、住户监督和客观评价这4个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应用,使社区的规划方方面面都有更合理的依据;实时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能够保证对这个社区的任何运行程度都了如指掌;精准治理,包括准确信息、智能方案、快速影响和绩效考核;高效服务,向住户提供方便、精准和快捷的服务。
中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社区的发展具有复杂也具有成长性,急需转型。大数据的应用,能够科学合理的规划好小区。

❷ 用大数据打造“三共”社会治理格局

用大数据打造“三共”社会治理格局
近些年来,社会变迁使得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多重挑战,大数据思维可以促进整体性治理、精准化治理和参与式治理,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的水平。我国各级政府的治理手段越来越依靠以云端存储为载体的大数据平台,民众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慧化终端,大数据平台的建构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一环。政府要不断增强大数据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优越性,通过建构多种模式的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加以实现。
其一,需求导向模式。即从“用户”出发来构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用户”即普通民众。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百姓美好生活需求是什么、民众的痛点在哪里,成为大数据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提。获取“用户”需求,仍需要诸如智库等第三方社会主体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收集,并长期跟踪获得不断变化的需求,为大数据社会平台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获知用户需求后,政府和市场联手搭建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开发符合民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其二,政绩评估模式。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的运转模式下,社会治理的绩效在相当程度上应体现为政府绩效,要杜绝“唯GDP论”的考核方式,将大数据平台的搭建纳入干部考核范围,敦促政府寻求建立科学、高效、易用的大数据平台。目前较为流行的是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模式,即各级政府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建设要求,大数据公司依托专业技术完成平台设计,社会主体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运营评估。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投入人力、不干预运营、不主导评估、不获得产品所有权,仅需为交付的产品买单而获得使用权,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让专业人员运营平台更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其三,市场运营模式。构建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工程,它的建设成败在于社会是否有活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在市场运营模式中,政府和社会主体分别提出需求,通过大数据公司的市场化创建与运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供需方进行公平交易,为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保证,实现收支平衡的大数据平台常态化运转。例如目前走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前沿的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正立足既有资源再创新,利用企业自身力量推出大数据的治理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
目前我国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还刚刚起步,对社会治理创新未能发挥真正的引导作用。而大数据的开放精准运用,必定会将社会引向共治共享。这需要突破以下瓶颈:
打破“数据孤岛”,完善大数据基础建设,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共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由于收集技术和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政府数据的调查、编码和存储的科学程度并不高;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形成“数据孤岛”,许多政府公共信息仍处于零散、分割、封闭状态;政府主导建立大数据治理平台缺乏其他主体参与,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往往难以完成或者效率不高。此外,大数据前提是统一、连接和共享。政府部门之间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保护主义”,通过规范政府数据采集的标准、建设统一的政府大数据中心,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等领域数据向社会开放。除了打通政府各个部门和条块,还需要政府、市场及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目前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成为收集大数据的先头兵。社会民众也在生产大量数据,如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互动就是大数据的生成过程。因此要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
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大数据,多方低成本使用此平台的大数据库及分析成果推进社会治理。“大数据”真实价值隐藏于各种各样、毫无规则的数据之下,要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并真正加以利用,才是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建立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仍是第一步,不解决好应用和服务的问题,重金打造的开放大数据平台很容易“空心化”,难以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福祉产生应有的支持。从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可以低成本地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并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服务不同社会群体。
全面提升共享意识,助力治理能力升级,引导由此形成的福利增值和精神归属。大数据的平等、开放和共享,与社会治理共享共融的本质有共通之处,政府利用大数据的契机,在全社会形成共享的精神:引导各类社会主体整合和开放数据,形成政府信息与社会信息交互融合的大数据治理平台,构建民主开放的社会氛围;引导基层民众参与社会协商、社区自治,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和合作;引导社会和民众尊重规则、秩序、信用等,培育全社会的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

❸ 采集分析数据 大数据如何助力社会治理

采集分析数据 大数据如何助力社会治理
“大数据”曾经是个大众眼中颇有距离感的专业词汇,可是这几年“大数据”成了人们身边的高频词汇:当你上网购物时,平台总能准确推荐你想要的商品;当你下载某款APP或者打开某个程序,总要你点击同意那些冗长的隐私条款;甚至当你使用不同账号享用同样服务时,居然发现可能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打开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毫无疑问,大数据正在塑造未来的样貌,那么大数据将可能在哪些方面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采集分析数据:提前化解风险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很多苗寨,这里仅50户以上的木质连片村寨就达3922个,木质农房达88万栋。不过,随着当地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电气火灾也迅猛抬头,而为了有效预防火灾,当地把眼光投向了“大数据”。
记者在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在总进线处安装了一个灭弧型电器保护装置。“这些保护装置同时也是农村电气火灾监控大数据平台的感知模块。”当地工作人员打开其手机上一款名为“电丁丁”的APP介绍,大数据中心全天候采集农户用电数据,一旦发现其家中用电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通过手机APP发出预警,通知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处理。不仅如此,大数据中心针对区域用电数据会生成日报、周报和月报表,分析用电规律,评估安全系数,为预判电器火灾风险、精准指导农村电改提供大数据支撑。
“通过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把事后解决改成事先预测,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监测到并且预解决。”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表示,大数据将给社会治理方式带来提升与改变。
这样的例子,记者在深圳南山区也见到一例。2017年清明假期的一天下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人流监测预警系统突然发出预警,原来地形狭长的深圳湾公园短时间内因超量共享单车涌入挤占路面,造成了“毛细栓塞”,很可能发生踩踏。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实时动态监测、人流趋势分析、人群画像分析等信息,当地公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很快就缓解了现场人流压力,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
“大数据不仅仅为政府的治理贡献数据上的理念、资源、技术、对策,还解决了以前政府在传统治理当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孟天广认为,目前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的应用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未来通过大数据来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最终可以有效解决政府治理精准化的问题。
政府数据共享:打破孤岛效应
这几年,通过简政放权治理诸如“证明我妈是我妈”一类的奇葩证明取得实质性成效。之所以“奇葩证明”会有生存空间,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此前各部门因政务信息之间壁垒森严造成了“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为此,广东梅州公安打造了一个“证明云”,通过与2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使互联网提供的电子证明与传统证明具有同样效力,成为了专门对付“奇葩证明”的利器。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来解决“奇葩证明”的难题还只是小试牛刀,而将沉淀在政府手中的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将深刻引领带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专家介绍,例如空间地理数据的开放,可用于指导采矿、林业、农业、渔业、能源、航海、交通运输等;气象数据的开放,则可以加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旅游业、灾难管理、保险业预测、环境评估等。
对此,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就将“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与“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纳入到主要任务之中。其中,《纲要》还特别提到,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政府数据开放到什么地步,哪些数据集的数据应予开放,对不同数据集下的数据应如何归类,目前多由相关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决定,欠缺整齐划一的标准。”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表示,需要明确政府数据开放的范围,健全完善政府数据开放的程序机制,界定政府数据开放的标准,“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开放政府数据还有不少具体工作有待推进。”
大数据营销:提升效率防止滥用
今年以来“大数据杀熟”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词汇,其意为,在互联网上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向老客户显示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高出不少。事件起因于一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其长期在某网站预订价格在380—400元之间的酒店房间,可实际价格只有300元上下,而且一旦使用朋友账号查询就会发现同一房间也显示为300元左右。这条微博在网上发酵之后,许多人都纷纷晒出类似经历的证据。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规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认为,在线下大家都认可诸如“砍价”这样的议价行为,因而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交易价格成交也是商业惯例。然而,“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在于卖方可以通过掌握大数据做到对用户更全面精细地了解和预测,但买方却因为线上交易与日俱增的用户黏性而导致很难真正“用脚投票”。“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自律不够的商家,利用用户的这种心理做些手脚。”阿拉木斯分析说。
如今,从网约车、共享单车,到电商购物、社交媒体,平台经济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绕不开的话题。与此同时,众多平台对海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占有,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大数据是否会被滥用的关注。
“仅仅是从经济上判断,数据被企业或者被平台所拥有可能是最有效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晓华研究员认为,零散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这些数据汇聚起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进行分析时才会产生价值。但与此同时,这些平台对数据的占用还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数据权属、数据交易、数据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当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涉及诸如道德伦理、公平正义等价值判断时,市场可能无法自发加以调整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尽快完善数据保护方面的立法。

❹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_数据分析师考试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市福田区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圳市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在合理共享各种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在如何保证动态、精准、充分占有基础数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

突出大数据理念

针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深圳市福田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福田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应用。为此福田区提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以“采、用、享、碰、推、嵌”六个字来概括数据应用理念。

“采、用、享”是传统的数据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次革命;“碰、推、嵌”是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以“碰、推、嵌”的可视化倒逼“采、用、享”的进一步质量提升,指导前期系统的改造。其中“碰”即数据碰撞。如将街道计生执法、人民调解、安监执法、派出所接报的发案的出租屋,与未自主申报出租屋比对碰撞,推送给街道综管执法人员,通过发现问题推动执法,推进自主申报工作。“推”即智能推送。如福田的智慧政务开发了智慧福田门户APP和微信公众平台,辖区居民只要安装或关注,平台就会根据本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自动推送服务信息。“嵌”即智能嵌入。如可以将业务办理规则嵌入网格移动终端,如一旦采集满足条件自动推送。

树立“法治与证据”理念。大数据时代也是法制时代。改善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要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福田区委、区政府强调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要树立“经济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证据社会,只有掌握了证据才能掌握主动权,才能解决问题”的理念,注重用证据来说话,用证据来讲事实摆道理。同时强调收集证据不仅仅是政法部门的事,而是所有政府部门的事。

在智慧福田的建设过程中,福田提出了要实现信息证据化,既所有信息流程都要打标留痕,作为法定证据。通过法定签名、电子摄像等形式确定办事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确保主体合法化;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告知义务,使办事群众了解法律政策,掌握审批流程,提前准备相关资料,确保审批主动化;通过“审批结果电子上传—法律文书纸质确认—法律文书电子归档”的流程,确保群众申请、政府告知、电子归档、法律文书等环节实现流程证据化,对于执法、管理或服务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文书、资料,电子化保存、归档,一方面,节约成本,延长保存期限,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能长期保留证据,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申诉或投诉。

树立“信息支撑”和“流程再造”理念。在智慧福田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福田区从一开始就注重顶层设计,由区委领导统一协调部署相关工作,尤其强调“信息支撑”即建立“数据集中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的共建共享机制,按照无条件提供信息数据的要求,打破信息壁垒,打通部门循环,促进资源融合,实现智能共享,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细致的服务;强调“流程再造”理念,整合全区现有各方数据资源、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全面调研各层级、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认真梳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办事流程、业务关联、信息关联,通过循环交换、智能推送,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再造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方便群众办事。注重深度挖掘和发挥信息作用,并利用此机会进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

构建电子政务应用体系

福田区委、区政府以深圳织网工程和智慧福田建设为契机,依托大数据系统网络,着力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完善的社会建设电子政府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业务流程再造,有效提高了福田区的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能力。

建设“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一库即一个公共信息资源库,主要由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和主题信息库构成。一队伍即一支网格信息员队伍。以社区为基础划分为若干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负责各类信息的采集。两网即社会管理工作网和社区家园网。两系统即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和决策分析支持系统。

建设“两级中心、三级平台、四级库”。这是智慧福田的重点建设内容。两级中心即区管理运营中心和街道管理运营中心。三级平台即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工作平台。四级库即区、街道、社区、网格数据库。主要目的是为“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在福田区全区各层面、各单位、各系统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系统支持和技术保障。

构建“三厅融合”的行政审批系统。“三厅融合”即全面改革全区办证大厅运作模式,将区、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三厅融合,打造“综合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发证、监督监管”的工作模式,实现所有审批事项“一网办、一窗办、一站办”。其特点为:一是梳理审批权责清单。老百姓面对的只是办事事由,只是综合受理窗口和发证窗口,不再面对具体办证部门。二是实行并联审批。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核、限时办结”的原则,由政府内部进行“联审联办”,并联审批。三是实现即来即办。凡是提交材料齐全、不需上会或专家评审、现场勘查的申请,一律即来即办。四是实现全区通办。辖区居民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进行网上申报,并可在辖区范围内任何受理点就近办理事务。五是实现无纸化办证。建设证照证件数据库,智能比对,不再要求居民提供相关纸质证明和重复提供复印件,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或法人机构代码证就可以办理,着力解决申报材料多、重复提交多等问题。

建设政务征信体系。建设政务征信体系是福田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务领域的积极探索。其主要内容为:政务诚信信息主题库、政务诚信信息管理系统、政务诚信服务网站,以及配套制定的《政务诚信信息管理办法》,即“一库、一系统、一网站、一办法”。其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诚信管理规范。二是诚信信息收集。三是建立政务征信信息查询系统,提供诚信查询服务。

通过大数据系统网络和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建设,福田区全面梳理“自然人从生到死,法人从注册到注销,房屋楼宇从规划、建设到拆除”全过程政府管理服务相对应的所有数据,为实现信息循环、智能推送提供数据规范和数据支持。并在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的基础上,广泛进行部门业务工作需求调研,理清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信息关联,通过部门循环、信息碰撞、智能推送,再造工作流程,有效减少了工作环节,简化了工作程序,提升了服务效能,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随着政务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逐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将可以合理使用不含隐私信息的基础数据,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

找准流动人口自主申报切入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管理不断遇到各种挑战,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深圳现有总人口160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310万,流动人口1300多万,是珠三角乃至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性高,具有人口总量多、农村户口多、租房居住多、同乡聚居多、无业人员多,年龄偏低、文化偏低,居住变化快“五多二低一快”的特点。深圳流动人口给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使深圳较早面临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口服务与管理问题。为此,深圳把如何有效破解城市人口二元结构难题,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平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管理成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通过大数据系统网络和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建设,深圳市福田区在人口管理上创新性地开展了人口信息自主申报,使城区公民参与到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当中,在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的同时,促进了人口管理工作向社会治理方向改进。

统筹协调。福田区通过搭建信息自主申报服务平台,借助全市“人、楼、房”数据库和智慧福田数据库为支撑,强化房屋分类分级分色管理、申报信息审核管理、派单跟踪绩效管理等三项管理,推送法律宣传服务、短信提醒服务、上门办证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四种服务,实现了便捷申报、重点管控、减员增效、居民自治、数据安全五个目标。同时,通过强化宣传推动和执法核查,实现居民遵守法律、自我管理和尊重诚信的社会氛围,运用网格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理念,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和动态化管理水平。

搭建平台。提供便民实用的申报平台。一是实现自动注册批量推送;二是实现导航指引式操作,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满足了信息申报和管理需求;三是实现手机智能APP申报,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链接到手机网页视窗进行随时、随地申报;四是实现当事人只需录入两项信息便完成申报。同时,深圳市综管办向福田区提供深圳市近1亿条历史人口信息数据,用于自主申报的数据比对和信息迁移,实现了最大化的便捷申报。

信息申报。在人口信息自主申报过程中,福田区采取“大部分信息主动申报,少数信息上门采集核查”的运作模式。“主动申报、上门核查”,福田区将诚信申报的大部分信息直接入库,综管员只对部分存疑信息或未申报的人员上门核查。实行自主申报后,综管员把更多精力用于对隐患、事件信息的重点采集和深化管理,并通过网格固化属地管理和精细化采集,经过数据的比对分析,筛选防控对象、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再由网格员有重点、有针对性上门采集、核实,确保纠纷、事件、计生等信息的获取不受影响。

宣传引导。在整个自主申报过程中,福田区充分运用报刊、电台、地铁(公交)、高层楼宇等平台,以移动电视、展板以及宣传折页、海报等媒体介质,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市民对自主申报工作的知晓率和配合度显著提升,形成了自主申报的社会氛围。

同时,为确保自主申报工作扎实推进,福田区通过敬告执法和联动执法,大力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实现了自主申报“软约束”和“硬约束”。一是开展敬告执法;二是建立“三联执法”机制;三是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强化监督。福田区通过建立健全指导督办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自主申报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建立两级指导培训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每周通报工作机制;三是实施约谈推进工作机制;四是落实目标量化责任机制;五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福田区多措并举推进人口信息自主申报工作,在理念模式和可操作性上独具特色,并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推进,取得突出成效。

深化民生微实事改革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支撑点,而社区治理创新的重点则是如何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和渠道,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如何培育和提高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的能力,只有社区居民才最了解本社区的情况和自身的需求与偏好,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激活社区居民自治是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激活社区居民自治方面,深圳福田区通过开展“民生微实事”改革,以高效、快速解决百姓迫切需要、普遍关注的小事、急事、难事为切入点,创新性地走出一条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推进路径。

“民生微实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福田区人大代表提出的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设社区居民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的民生小项目。“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特点是单个项目资金量少,都是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内容主要涉及小区设施维护、环境改造、文化服务等群众迫切需要的方方面面。福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制定《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工作指引》,同时把该项改革同2012年福田区创新推出的“居民议事会”项目相结合,实现了“以居民议事会为平台,以居民共同商议、集体决策实事项目为内容,以议事规则为保障”的“平台+内容+制度”的系统整合。“民生微实事”改革的所有微实事项目均来源于居民群众,并经居民议事会全体成员民主投票决议之后,按照“三议三公开”的原则组织实施。“三议”指项目由社区居民提议,街道党工委组织工作站、居委会、群众、专家商议,居民议事会决议;“三公开”是指决议结果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和评价公开,充分发挥居民决议作用。以上措施有效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事务的热情,发挥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权利。

通过实施“民生微实事”改革,福田区一方面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能,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改善了党群关系,另一方面有效激活了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活力,培育了社区自治能力。福田区的“居民议事会”平台本身聚集社区各类组织、精英、贤达、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代表,是社区居民充分表达民意的基础平台。而2014年的“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让这一民主平台更接地气、更有内涵、更具活力。

“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是福田区一场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尝试。福田区莲花街道从“小事”入手,不断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导向、实干为导向、责任为导向,创新社区管理模式,通过打造党群“互动圈”、民生“服务圈”、基层“法治圈”、居民“自治圈”,构建了上下互动、党群互信、同心同德、人人参与、邻里和睦的社区“生态系统”。

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经验启示

福田区利用织网工程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把新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相结合,对房屋管理、人口管理、社会参与机制等积极探索,其所取得的经验,对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理念更新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前提

当今时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化和网络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传统的城市管理、居民服务和社会管理模式也必须通过改革实现重大创新,才能及时响应和满足大数据时代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需要。深圳市福田区的实践表明,深刻领会正确先进的大数据相关理念,对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促进社会治理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智慧化、决策科学化、品质高端化,具有重要作用。

掌握基础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基础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迅速增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各种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各种公共服务的提供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或者政府掌握的信息与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政府和各个社会主体就不能真正及时了解社会的各种需求,也无法规划和选择合理的提供服务的路径与方式。

为及时精准掌握全市社区基础数据,深圳市在全市实施“织网工程”,自2013年年底开始全面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按照“属地管理、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衔接、动态管理”的原则,将城市社区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基础网格,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网格管理的对接基础。

一是科学划分社区基础网格,至2014年5月底,全市共划分社区基础网格16417个。二是为规范基础信息采集行为、统一信息采集项目,开发社区综合信息系统终端采集软件,积极探索社区基础数据采集、传输、分流、清洗、二次应用的方法和经验。三是协调设立市、区网格管理机构。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网格管理队伍整合,按照“一格一员、采办分离”原则,对网格员进行定岗定责,统一采集网格内实有人口、实有法人、实有房屋(城市部件)、实有事件(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信息,提供给全市公共信息资源库。五是组织开展PDA采集信息。各区按照核定的网格员数量,逐步落实PDA设备选型和招标采购,网格员利用手持移动PDA设备和身份证读卡器,直接在现场采集、录入、上传人口信息。增强信息采集的实效性,而且提高了信息采集质量,特别是照片上传率、人口信息要素完整率明显提升。

流动人口管理是大数据时代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有效抓手

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社会越发展,社会系统越复杂,系统也越发脆弱。社会的许多风险是隐形或潜伏的,并且风险的爆发具有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而在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时代,人员、信息、资本、资源的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风险的传播和扩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由一个低流动性社会发展成为高流动性社会,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大。人口流动规模及由其带动的社会资源流动规模扩大带来的社会流动性的大幅增加,强化和放大了各种社会风险,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

进入大数据时代,一方面,流动人口的规模更大,流动性更高,给社会治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采用、对数据价值的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应用、理念的更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业务流程再造、新参与渠道的不断扩展也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可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偏重于政府的主体作用,治理则注重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改善,离不开各种社会主体的对社会治理共同参与,而完善流动人口对社会治理的参与机制和参与方式,扩展流动人口参与渠道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

出租屋管理是联结高流动性社会中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关节点。大数据时代,社会也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在高度流动的人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物流中,物业或房屋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社会治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和各个社会主体,而任何人口的流动过程或者法人的变更过程都离不开居住地或注册地的变动。因此,加强出租屋管理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途径。200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房屋编码制度。按照一户一码、统一编号的原则,对所有房屋包括合法和违法建筑分别设定了唯一的房屋编码,实现实有房屋全覆盖,并制作房屋电子地图。房屋编码实行动态管理,房建设码、房拆取消、定期普查、及时更新,房屋编码不仅是出租屋登记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且逐步应用到居住证发证、门楼牌管理和城市管理的其他方面。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运用大数据系统,提升政府便民服务水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至关重要。从福田区的实践来看,从全员上门采集到有针对性上门核对,更多体现政府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理念和行动的真实转变,核对信息的服务模式更容易让市民接受,也避免了重复扰民现象。另外,申报的数据通过与智慧福田综合数据库的碰撞,将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大厅和办事窗口之间数据的随机调用,市民在任何一个就近的办事窗口都可以利用申报的数据办理居住证、子女入学、计划生育、高龄补贴等业务,减少了大量纸质材料的提交、审核,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小事”切入,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从政府管理向社区居民自我治理转变,有利于为社会治理构建最为坚实的民意和群众基础。

同时,政府从上户全员采集信息到大部分信息主动申报的模式转变,政府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对少数重点人群的管理,使政府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另外,自主申报不再是人海战术的上户采集,只需对自主申报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上户核查和上门服务,各街道把释放出来的人力、财力用于民生服务和稳定队伍、优化结构,调动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施自主申报后,全区综管员配备减少11%,减员增效初步显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❺ 大数据运用 社会管理精准度更高

大数据运用 社会管理精准度更高
大数据在社会管理中有什么用?答案在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中不言自明。一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管理部门能够“摸清家底”;二是多个工作流程可以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有利于提高效率;三是让老百姓通晓信息,享受更加高效、公正、透明的服务。
此外,大数据对社会管理创新还有更深层面的意义。在采访中,有代表委员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两项“风马牛不相及”的数据—城市等高线和孤寡老人住址。但是整合了这两项数据后,一旦遇到暴雨内涝,就可以马上知道哪些老人家里进了水,需要帮助。第二个则关于公厕。对某一地区的公厕每天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就能迅速判断出这一地区的流动人口数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事情虽小,却表露出大数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开创性变化。通过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提高政府部门的协同能力与办事效率,让社会管理更精准。从这一点来看,与其说大数据是为社会管理者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不如说它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管理的思路: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真正实现“智能社会”和“智慧城市”。
正因如此,社会管理部门在使用大数据时,需要彻底改变观念,打破条块分割的思维定式,从全局出发,放眼于长远,并且探索建立多种数据模型,真正把握数据间的关系,避免被“数据噪声”拉入歧途。同时,还要积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与企业合作进行数据开发,挖掘数据价值。

❻ 以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纲要》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纲要》明确,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大数据在工业、新兴产业、农业农村等行业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支撑。《纲要》还明确七方面政策机制。一是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积极研究数据开放、保护等方面制度。三是健全市场发展机制,鼓励政府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四是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动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示范工程。六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七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国际合作机制。

《纲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共同推动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以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❼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城市管理者十分头疼的难题。为缓解交通拥堵,利用信息技术是其中的新方向之一。2012年IBM的研究者与法国里昂市合作开发了一套缓解道路拥堵的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器”,通过整合、分析市政网络现有交通数据以及来自社交媒体的新数据来医治交通顽疾。这只是运用大数据来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初级案例,不远的将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决策与治理,有可能成为政府行使职能的常态。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治理带来新机遇社会治理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事务进行的组织、协调、指导、规范、监督的过程。它涉及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比如提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涉及通过行政及司法手段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而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是以掌握治理对象的状况及其外部环境的信息为前提的。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于包括人、财、物、事等在内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管理信息需求,与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期而遇。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应对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针对目前社会治理领域普遍存在的服务理念滞后、决策机制不够科学、部门协作亟须加强、工作方式待改进与工作效率求提升等问题,大数据技术从认识、理论、方法、实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都能给人以启发。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成为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的有力手段,为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时搜集、实时处理数据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基础。政府部门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在出台社会规范和政策时,依赖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减少因缺少数据支撑而带来的偏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实践中,浙江法院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法院案件信息数据库,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反映案件及其审理过程情况的各类信息,为加强对办案的全流程监管,实现科学分类、多元检索和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奠定了基础。打造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畅通利益诉求与沟通渠道,建立主动应对的社会治理模式。大数据分析注重用户行为的分析和反馈,通过网上办事、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获取公众行为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社会矛盾和问题,将过去政府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治理模式。对社会大数据进行历时性和实时性分析,加强社会风险控制,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无论是对现实社会各行业的运行监控,还是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都可以基于历时和实时的大数据分析,密切掌握市场调节失灵、社会秩序与稳定受到威胁等需要社会治理介入的节点或情况,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打造“数据中国”。大数据将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麦肯锡的大数据研究报告称,大数据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指标,已经渗透到金融、健康、住房、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领域,正在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国际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出台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政策,日本和韩国也积极付诸大数据技术的实践。我国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也已先后启动大数据行动计划或成立大数据联盟,以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发展既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我国从国家层面设计大数据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和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利用。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应用,促进数据驱动的社会决策和治理常态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载体,大数据本身也将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大数据中心和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的水平,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能否被有效收集、分析、挖掘和应用。这些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以政府为主导、技术型企业为主力、公众参与为纽带,形成覆盖有线与无线互联网、各种社交网络、各种使用终端在内的社会化统一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治理难题;针对不同社会细分人群,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同时建立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利用机制,不仅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也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互动反馈,不断扩大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使数据驱动的社会决策与科学治理常态化。建立数据使用规范,规避大数据的使用风险。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需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大数据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重视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数据的监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调动全社会积极、有序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社会管理。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运用社区治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众筹用什么网站 浏览:1
天马座的幻想版本 浏览:536
微云保存文件图片没有了 浏览:236
如何把excel表格图片导出到文件夹 浏览:387
qq三国快速升级攻略 浏览:660
js监听手机home事件 浏览:439
第2章linux的桌面管理副本 浏览:452
qq邮箱手机上登录微信账号密码错误 浏览:627
编程如何让人物重复发射子弹 浏览:853
db2查看表空间文件 浏览:607
ps文件界面设置 浏览:779
c语言12位的数据应该怎么存储 浏览:953
将ape导入iphone 浏览:107
js组合快捷键 浏览:174
linux系统盘默认挂在的文件夹 浏览:667
淘宝数据包如何操作上架 浏览:567
vb编程中输入cls是什么意思 浏览:81
linuxtime服务 浏览:184
疯狂安卓讲义第二版代码 浏览:420
老炮儿三小时版本下载 浏览:3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