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_数据分析师考试
在数字化再造并融合传统出版的大背景下,就学术期刊而言,其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新媒体融合已成期刊传播新常态。在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国家期刊库(NSSD)举办的“大数据时代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关注的主题。
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
据社科院图书馆数据网络部主任杨齐介绍,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期刊库项目组对643种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包含社科基金资助期刊195种,非社科基金资助期刊448种,并公布了调研结果。从调研数据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出版及开放获取意识有待提升,对于数字化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前景及方向还在探索之中。
专家认为,从表面上看,“大数据”的概念及其价值更多的是为IT业和企业营销领域所关注,但从深层次看,传媒业将是受到大数据时代冲击较大的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与学术期刊处于同一环境体系的学术创新模式、学术研究范式、知识形态、知识获取、知识交流及处理机制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学术期刊的边界,使学术期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将造就新意义上的中国学术期刊。因此,各个学刊必须积极主动探索以学术期刊为纽带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和新业态发展路径,应用大数据技术,跳出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局限,实现以学术期刊为纽带的学术研究全流程传播。
数字化时代的诸多挑战
当前,来自数字化潮流的挑战使得学术期刊正经历着一场革命。这场肇始于传播,继而扩展至整个编辑出版流程的革命,使学术期刊抛掉了纸本载体而实现了更为迅捷的网上编辑和传播,在传播流程中,数字化传播已成为学术期刊的主流渠道。学术期刊以综合性为主的结构和分散的布局导致以原期刊为单位的数字化传播意义不大,而经过汇集和重新编排后更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另外,当以综合性、分散性和内向性为特征的学术期刊遭遇来自学术国际化、评价数量化和传播数字化的挑战时,处境更是日益艰难,而自然科学期刊尤甚,每年以10万篇计的优秀稿源的流失,使得国内一些顶尖学术期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稿源荒,更遑论一般期刊了。优稿的外流必然带来学术前沿的失守和读者的流失,使得学术期刊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创新观念,走出一条数字化发展的新路径。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赵胄豪表示,通过高层次的文化碰撞,刷新旧有理念,加速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变革学术期刊投稿、编审、出版、传播及阅读的方式与途径;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新媒体应用、开放获取及网络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今后学术期刊适应数字化之路的重要途径。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在如何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从数字出版环境与技术、学术期刊建设要素、期刊质量与影响力、传播能力的关系、数字出版平台建设、语义出版、开放获取出版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期刊的经验,并提出六方面建议:一是期刊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二是学术期刊编辑须承担社会责任与使命;三是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四是重视数字出版与数字化刊群建设; 五是善于知识分析工具的开发与利用; 六是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2. 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产业将如何发展
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规模突破9900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数字出版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业稳步上升。根据《2018-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2017年增长17.8%,前瞻估计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营业收入突破9900亿元。
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
——数字内容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加快向精品化发展。无论是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还是知识付费、短视频等领域,都逐渐认识到深耕内容才是提升价值的根本关键。
数字内容产品在娱乐属性之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受众对数字内容的关注点逐渐回归到内容质量本身,一批优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成为年度现象级IP;《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包含人文情怀的节目走红于网络,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书画、传统工艺、戏曲等传统文化成为播放热点。
主管部门把关趋于严格和人们的审美趣味提高,推动数字内容平台增强导向把关意识和精品生产意识,逐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调整内容建设重点,网生内容正在逐渐摆脱唯点击率、唯播放量的不良风气。
2)媒体融合迈向纵深发展
政务媒体、主流媒体遵循移动优先原则,采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态日益普遍;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基于算法的新媒体平台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加大了对政务媒体、主流媒体的引入。
截至2018年底,抖音短视频平台入驻5724个政务号和1334个媒体号,逐渐成为政务媒体和主流媒体官方信息发布的重要环节。
“两微一抖”
已成为媒体布局的新标配。主流媒体采用短视频、网络直播、H5、VR全景等新形式,丰富信息呈现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从过去的产品融合、渠道融合,逐渐演变为平台融合、生态融合,迈向合二为一的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我国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地方县级媒体融合带来新机遇和新契机。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日益深化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内容的创作、审核、流量预测、运营、推荐、交互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出版流程方面正在发挥更大作用,将大大提升出版效率,实现出版流程的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机交互层面的应用不断深化。如人工智能可应用于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赋予虚拟形象和情感表达,丰富阅读体验。
未来,人工智能在提升IP价值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已有视频平台将AI技术应用于IP运营过程中,包括运用AI技术进行影视剧作品的选角、流量预测、宣传推广等,大大提高了IP运营效率。在剧本改编环节,运用AI技术对内容价值点进行深挖,从而进行剧本的完善。网络文学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作品的IP价值评估。
4)5G将为出版融合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牌照,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
5G将极大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带来深远影响,为出版业融合创新开拓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实践路径。
5G将为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便利、顺畅的条件。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出版传媒业的标配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传媒领域的真正落地,真正实现沉浸式体验,“3R”技术(VR、AR、MR)将成为游戏、新闻媒体、数字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和投入的重点。
5G环境下富媒体特别是视频内容占比将大幅提升。5G将激发更加多元的数字内容消费需求,也将催生更丰富多元的数字内容呈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如何借助5G东风,把握5G时代下的新需求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行产品创新开发、业务布局和商业模式探索,成为出版单位推进融合发展、打造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未来出版业会如何发展
每年三大会都提数字出版,今年估计还得提。现各家出版社人心惶惶号称做数字出版,花资金和精力的,实际上就是把纸质图书做成电子版。真说到盈利,也就只有一些专业资源的出版社和手机三大运营商,以及一些cp。数字出版是趋势无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将各传统行业扫荡,扫荡哪些能够被互联网取代。所以影响数字出版进程的两大问题:一是移动互联网资本看不看得上出版你这几百亿小市场的这丁点利润;二是当前行业的规范程度。第一个问题,钱从哪来。一种情况,假设大量民间资本流入出版业做数字出版平州搜台,达到电宴枝子书高度市场化,大量精品图书上线以5折以内的价格销售电子书。谁来买单。稍后再说。另一种情况,民间资本根本看不上这点利润,转而投资其他行业。拉动数字化进程的主要资金来源于zf(现实情况基本如此),驱动力更多在于做成而不是赚钱,说白了就是先弄出来,以后怎么样再说。因此一册祥历些资源型出版机构部分内容已然转型为数字出版,卖专业资源,换汤不换药。理论上讲,这也是相对容易转型数字出版的部分。
4. 全网渗透率达80%!“耳朵经济”将成为当下市场的流行趋势
《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浓缩了易观分析对于数字经济各行业经验和数据的积累,并结合数字时代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等因素,最终从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以及各领域案例入手,帮助企业明确在数字化浪潮下的行业定位以及业务发展方向。
发展阶段:我国在线音频内容消费市场迈进成熟期
我国在线音频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迎来了蓬勃期。
产业图谱:我国在线音频内容消费产业链呈体系化特征
市场规模:“耳朵经济”产业火热,全网渗透率达80%
2021年1-11月国内包括音乐、音频等行业的在线“耳朵经济”市场月活跃人数均超过8亿人次,其中11月份达到高峰,月活跃人数达到8.42亿人次;活跃人数全网渗透率自年初起持续上升,从4月开始稳定保持在80%以上。易观分析认为,中国在线“耳朵经济”市场经过近20年的孕育,已经具备庞大的受众基础,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高的商业潜力。
用户粘性:声音内容是用户刚需,每人日均启动一次以上
2021年1-1月国内“耳朵经济”市场月人均使用时长均超过3小时,月人均启动次数均达到33次以上,结合前文数据可以得出,每月有超过80%的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会至少打开一次音频 娱乐 软件。易观分析认为,当下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大部分用户对音频这一 娱乐 形式已经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音频成为互联网 娱乐 的底层应用。
音频市场现状:全网渗透率达30%,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自2021年3月以来,国内在线音频市场月活跃人数稳定在3亿人次,整体处于稳步上涨的趋势;活跃人数全网渗透率在3月份有明显的飙升,此后一直维持在30%以上。易观分析认为,音频市场在年初获得迅速的提升后一直保持着繁荣的状态,且在整个“耳朵经济”市场体量庞大、渗透率高的驱动下仍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用户粘性:长音频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高于耳朵经济平均水平
2021年1-11月国内在线音频市场月人均使用时长均超过4小时,高于整个“耳朵经济”市场的平均水平;月人均启动次数基本稳定在45次左右,相当于音频用户的每日平均启动次数达到1.45次。由于有声书、播客等长音频内容的叙事性更强,更具沉浸感和陪伴属性,因此相比于其它音频形态,音频平台具有明显的高用户粘性特点,体现了长音频内容对用户的更高吸引力。
竞争格局:喜马拉雅以高使用时长和活跃人数的双优势领跑
2021年喜马拉雅APP以1.2亿的月活跃人数领跑,懒人畅听、荔枝、蜻蜓FM三个产品处于第二梯队。
2021年喜马拉雅APP以47亿小时的总使用时长位列第一,番茄畅听处于第二梯队,蜻蜓FM、懒人畅听处于第三梯队。
国内在线音频行业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梯队,尤其是处于排头的平台,无论是活跃人数规模亦或是使用时长,均以极大的优势领先于其它竞争者,地位难以撼动。
喜马拉雅的综合实力不可小觑,核心APP“喜马拉雅”以超强表现领跑,主打轻巧特点的“喜马拉雅极速版”获得行业第六的亮眼成绩。
发展驱动力:在线音频内容消费市场伴随5G、大数据等技术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线音频内容消费市场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升级下的产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一市场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壮大。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考虑将包括5G、大数据等在内的重点领域纳入 “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 在自上而下的引导下,5G、大数据技术必会在我国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其所带来的技术变革、产业变革都将作用于音频 娱乐 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包括制作、传输、播出等,为大众带来更加优质、更加沉浸的 娱乐 体验,从而促进在线音频内容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发展驱动力:“耳朵经济”有效扩展内容消费场景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碎片化时间里,在线音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凸显。“耳朵经济”以听觉为主要内容形态,有效地在长短视频之外扩充了人们的内容消费场景,具有更强的场景渗透性,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如通勤、助眠、亲子陪伴等,由此“耳朵经济”成为当下市场的流行趋势,并逐渐发挥出令人不可小觑的商业潜力。
出版产业融合:有声化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出版生态圈
当下,出版业已经进入数字全媒体时代。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再到将图书版权改编为影视、有声读物等新兴的内容形态,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出版市场正在积极转型,不断拓宽自身的产业边界,将优质的图书资源辐射至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为视力障碍、阅读障碍人群提供了更多阅读的可能。
尤其是在“耳朵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有声书、广播剧等音频资源作为数字阅读的延伸,大大提高大众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而随着智能 汽车 、智能家用音箱等其他联网设备的日益普及,有声读物将更加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
影视产业融合:影视、有声作品同步播演成新趋势,延展内容IP商业价值链
相比影视作品,音频内容具有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付费转化率高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影视公司积极与音频平台联合,涉足有声剧行业,将其视为旗下IP商业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影视、有声作品同步播演,以及提前通过有声剧“追剧”正在成为新趋势。大IP与音频行业的联动,能够拓宽IP的应用场景,起到帮助剧集释放长尾效应甚至预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影视作品的粉丝基础,而影视IP高热度的反哺以及专业制作团队、大资本的涌入,也为音频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游戏 产业融合: 探索 有声市场,助力IP世界观及内涵构建
内容形态:丰富样态满足音频用户的学习、 娱乐 等各式需求
随着国内在线音频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文娱市场中的其他细分市场如影视、直播等的相互影响,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 娱乐 需求,目前已经衍生出音乐、播客、有声书、脱口秀等多个内容类型。
平台内容形态特征:综合平台全面开花,阅读平台深耕有声书。
音乐、有声书、广播剧、直播、戏曲文化、脱口秀基本成为综合性平台的内容标配,随着播客在国内的流行,播客也成为头部平台布局的内容垂类。
有声阅读平台目前除了深耕有声书领域之外,对播客投入较高的重视程度,另外为了扩大受众市场,在戏曲文化、脱口秀这两个用户粘性相对较高的垂类也有布局。
有声剧日益专业、精品化,为大众打造沉浸式“声场”
有声剧作为相对新颖的内容形态,拥有着独特的优势:1)有声剧主要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篇幅不受限制令情节更加完整,同时通过语音、语调、音乐、特效等信息的传递为听众保留更多的想象空间;2)和影视剧相比,有声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也相对低廉;3)有声剧不受视觉所带来的信息干扰,听众的思绪与 情感 更易被带入由声音构建的世界当中,获得更加具有沉浸感的体验。
头部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凭借自身的技术、团队、资金等优势发力有声剧赛道,带领音频市场的有声剧生态逐渐走向专业化、精品化,为文化IP的开发树立起全新“路标”。
播客生态日趋繁荣,多元内容彰显人生百态
播客如今正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1)播客具有强烈的伴随性,不必对内容花费过多的注意力和 情感 投入,个体更易从内容中抽离回归现实生活;2)播客以对话的形式在节目里重现朋友聊天般亲切的社交情景, 营造出细节丰富、情谊深厚的氛围,更好地起到 情感 慰藉的作用;3)用户依据自身的兴趣喜好、价值观等与播客内容形成 情感 认同,更易与其构建一个坚实的“ 情感 共同体”。
当下,包括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等在内的各大音频平台纷纷布局播客领域,在如此背景下,音频市场的播客创作者生态正在逐步扩大, 科技 、新闻、亲子、文化、 娱乐 等多元题材的“内容池”逐渐成型,推动播客生态日趋繁荣。
内容生产流程:主流平台推动音频制作工业化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业人士、品牌主不断涌入的驱动下,在线音频市场的整体内容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主流平台不断投入技术研发和流程打磨,通过提升工业化水平,助力创作者实现更优质的内容表达。
对于一档相对专业的音频节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产流程,从策划、录音、制作到分发,各部分环环相扣,呈现出精细化、体系化的特征。这样一档节目从创意诞生到最终播出,往往需要至少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内容合作模式:平台注重创作者生态,培育良性内容生长土壤
目前,音频平台与内容创作者之间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版权买断、联合出品、内容承制三大方向,根据对内容创作者的人气、作品数量、风格等多重维度的考量,音频平台与内容创作者之间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匹配的内容合作模式。
版权买断指平台一次性向创作者支付费用购买产出的内容,后续因内容产生的相关收益归平台所有;联合出品指平台与创作者共享版权,创作者负责内容制作,平台负责运营、招商等,前期制作费用一般由创作者承担,平台根据作品流量表现与创作者收入分成、广告分成等;内容承制指平台承担创作者的制作成本,创作者负责内容制作,版权归平台所有。
用户画像:以高消费能力、年轻、一线以上城市、男性为主
我国在线音频用户的基本画像呈现出年轻、具备高消费能力、居住于大城市的男性的特征。具体而言,在性别方面,男性用户是主力军,占比达到65%;在年龄层次方面,以90后为主,24-30岁的用户占比达到46.2%;在城市级别方面,超一线和一线城市用户组成核心部分,比例将近60%;在消费能力方面,中高以上消费人群是当下的主流用户,占比高达70%。
用户行为:音频用户粘性高,七成用户同时拥有3个以上软件
整体来讲,在线用户对音频内容的使用频率处于高等水平。超过八成的用户有每周听音频的习惯,一周听3-6次的用户是最为庞大的群体,其次是每天都听音频的用户,占比达到20%以上。
大部分在线用户不局限于使用一款音频软件,在不同软件之间切换是常态。超过七成的用户在电子设备中下载的音频软件数量在3个以上,拥有3-5个软件的用户群体占比最高,达到46%。
用户行为:覆盖用户多元生活场景,七成用户为满足 娱乐 需求
音频内容已经成为在线用户上下班通勤期间的“陪伴利器”,78%的用户选择在通勤时收听音频内容。另外,开车、运动期间也是在线用户使用音频的常见场景,超过60%的用户会在此场景中收听音频。
娱乐 、社交、学习是在线用户收听音频内容最为主流的目的,73%的用户认为音频内容是 娱乐 消遣的重要工具,将近50%的用户是为了日后在与朋友聊天时有谈资,36%的用户会通过音频来学习知识。
用户行为:音频拥有优秀的完成率,品牌定制内容发展潜力大
完成率是评价内容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相比于其他内容产品,音频内容的陪伴属性强,同时在平台推荐和用户自主收听相结合的基础上,用户能够获取并收听更加适合自身的内容,因此,51.4%的用户表示在收听一档音频节目时,可以认真收听50%以上的音频内容,认真听完80%内容的用户合计占比28.4%,在音频内容时长相对较长的背景下,该等完成率代表了大部分用户对音频内容质量的认可。
用户偏好:喜马拉雅获得最高喜爱度,内容资源为选择平台的核心影响因素
喜马拉雅是在线用户使用率最高的音频软件,以56.2%的占比遥遥领先于其他软件。QQ音乐、荔枝、酷狗音乐以超过30%的使用率位列第二梯队,蜻蜓FM、懒人听书以25%左右的使用率位列第三梯队。
内容资源仍然是目前用户在选择音频平台时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随着Z世代用户规模的增多,平台内的社交氛围对用户的影响程度也逐渐提升。
用户偏好:音乐受最多用户喜爱,脱口秀等新形态快速流行
音乐、新闻、有声书是在线用户收听音频内容时的主流三大选择,72.2%的用户在收听音频内容时更倾向于选择音乐类型,近60%的用户喜欢收听新闻、有声书类内容。
相声、评书等戏曲文化类音频内容也收获了规模相对可观的粉丝群体,近50%的在线用户对该类内容十分青睐。
随着音频内容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脱口秀、播客、广播剧等新兴内容形态也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拥有一定规模的粉丝。
男性对不同类型内容的喜爱度排名为新闻、有声书、音乐、戏曲文化和知识类音频,女性为音乐、有声书、新闻、戏曲文化和播客。
在线用户使用音频平台时,对音质选择功能最为重视,占比达到67%,其次是同好社区的互动功能,占比达42.4%。随着智能 汽车 的发展,驾驶功能成为用户重视的第三大产品功能。
用户消费:60%用户拥有付费经历,具备良好的消费能力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线用户已经普遍建立起为音频内容付费的意识,60.8%的用户拥有付费经历。
在线用户在音频内容方面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平均每年花费50-500元的用户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2%的用户平均每年为音频内容投入的金额在1000元以上。
用户消费:用户消费欲望强,消费音频内容类型丰富
音乐、有声书是音频在线用户最为青睐的付费内容类型,50%的用户拥有为音乐付费的经历,超过42%的用户曾为有声书付费,侧面展现了这两类内容相较于其他类型具有更高的付费转化率和用户粘性。
用户消费:注重内容质量,用户愿意为好内容买单
音频内容、价格对自身的匹配度是驱动在线用户为音频内容付费最为主要的因素,68.4%的用户表示在音频内容、价格合适的情况下愿意为其付费。此外,音频主播的个人号召力也不容忽视,将近50%的用户会为了喜欢的主播而付费。在电商日益流行的背景下,用户对电商带货这一新消费形式也拥有较高的接受度,36.7%的用户愿意为音频节目中的电商带货付费。
音频内容的质量是容易让其导致付费转化率低最为关键的因素,79%的用户因音频内容质量没有达到预期而不愿付费,65%的用户因内容对自身没有帮助而不付费。这说明用户的付费更多的是由内容质量决定,这将为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用户态度:超六成用户接受广告植入,音频营销发展空间大
在线用户对商业广告植入的接受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超过六成的用户认为商业广告植入可以在音频内容中出现,32.8%的用户在遇到商业广告植入时会选择继续收听内容,另外有10%的用户遇到感兴趣的广告植入时甚至会反复收听,展现了质量好的商业广告植入内容拥有着较高的价值增长空间,同时也提示品牌主值得加大音频营销投入。
用户态度:绝大部分用户接受品牌定制内容,但注重内容质量
开播的1-3分钟是品牌定制节目/直播的“黄金时间”,43.4%的用户在遇到此类内容时,会选择先听1-3分钟后再决定是否要继续播放该节目,这对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33.8%的用户能够认真听50%以上的品牌定制节目/直播。
用户态度:超70%的用户对音频市场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大多数用户对音频市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71.8%的用户相信音频内容市场有更好的未来,仅有6.2%的用户明确表示不看好音频市场在国内的发展。
当下在线音频平台的问题集中于主播资源专业度不足、内容类型单一、运营活动少、增值服务质量不高、平台社交感弱等问题。
运营手段:面向用户&创作者,辐射产业上下游
剧场化运营:以优质内容和类型化宣发赋能,增强IP长尾效应
目前,剧场化运营成为音视频平台的发力重点。以喜马拉雅为例,目前喜马拉雅已搭建回响剧场、白夜剧场、赛高岛、类星体剧场、书岛等多个精品有声剧场,以类型化的方式为用户带来系列精品有声剧,涵盖经典文学、科幻故事、悬疑佳作、二次元作品等多个题材的内容。剧场化运营不仅可以帮助平台通过打造细分圈层以增强用户粘性,也更容易让同类作品发挥出集聚效应,增强IP传播的长尾作用。
商业模式:变现体系日趋成熟,商业价值得到充分挖掘
目前,我国音频内容消费市场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型,且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盈利渠道。对于TOC市场来说,知识付费、用户打赏、衍生周边售卖是音频 娱乐 平台常见的盈利手段,而对于TOB市场来说,品牌营销、版权售卖等形式为音频 娱乐 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商业想象空间。各个平台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逐渐 探索 出适合自己的盈利渠道,反向激发了我国音频内容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
商业价值点:以内容消费建构“种草—拔草”的商业化闭环
接受信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内容平台是在线用户接触最为频繁的平台之一,也是相对容易让用户产生消费欲望的重要场景。有近95%的用户能够接受为了专门满足自己的 娱乐 需求以及填充自己的碎片时间而购买付费音频内容。
由于内容具有高包容性、高开放性、高可读性等特点,内容平台是广告主向用户推送硬性广告和软性广告的优质渠道。用户在收听音频内容时接收品牌的相关信息,并由此触发后续的“认知-兴趣-行动”一连串的反应,最终形成购买转化率,完成内容商业化的转变。
营销手段:声效融入多元场景,开启音频营销沉浸式体验
音频市场的营销手段具备丰富多样化的特点,如今已经逐渐开发出品牌电台、整合营销、跨界营销、播客营销等多个玩法,同时能够渗透至睡眠、通勤等多个音频内容场景。通过干货节目、直播间、车载音效、快闪活动等,音频帮助广告主精准触达更多的用户群体,快速、有效地建构品牌形象。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打造节日品牌,驱动“耳朵经济”发展
第六届“123狂欢节”作为喜马拉雅的年度重磅节日,在全新优质内容上线、价格优惠力度大、行业精英直播力荐等多重维度的驱动下,唤起大众对精神内容消费的热情,成为推动国内“耳朵经济”市场发展的有效“助推器”。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首次试水节日晚会,打造新营销范本
市场规模:用户流量持续增加,基本覆盖大众的全生活场景
目前,国内在线“耳朵经济”市场的月活跃用户规模维持在8亿人次左右,进入市场稳定期。易观分析认为,随着用户收听习惯的逐渐养成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未来在线音频的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加,“耳朵经济”将会迸发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竞争格局:新玩家入局,“耳朵经济”潜力无限
当下,老牌玩家如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已经获得较为稳固的市场地位。然而,在线音频市场中的部分赛道尚未出现绝对赢家,意味着该市场蕴含着极大的商业机会。随着当下播客、有声书等在线音频赛道的火热,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也开始布局这一赛道,而老玩家也不甘示弱,纷纷以音频为核心持续深耕,甚至延伸产业链条。易观分析认为,在新老玩家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下,在线音频市场有望激发出更大的商业发展潜力。
内容生态:播客、有声剧成为音频平台的商业价值重要支点
商业模式:音频电商带货兴起,平台开辟收入增长第二曲线
如今,电商带货成为流行,不同类型的平台纷纷加入电商带货行列。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新玩家入场,表现相对亮眼的数据已经验证了“声音带货”的可行性。随着平台对“电商带货”模式更加深入的 探索 ,一套成熟、系统的“声音带货”模式将会日渐成型,成为音频平台的重要收入增长线。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5.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极具活力,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7亿,数据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
根据燃橡肢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达4.7亿,较2018年增长8.8%。同时,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2019年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79.3%。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6. 互联网之后的趋势是什么
当前,“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观望和探索阶段。然而未来,“互联网+”将成常态,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将互联网化。
互联网下一个趋势都有哪些?
一、“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
1.未来会有更多行业的网络化程度会增加。
2.不懂网络的人就如同文盲。
3.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更加便捷,在家工作的人变多。
4.我们积累财富的方向也应该想互联网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