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哲学意蕴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9-08 04:28:07

㈠ 得数据者得天下——浅谈大数据思维

“三分技术,七分数据”,今后得数据者得天下。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举了百般例证,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要用大数据思维去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书中,作者提及最多的是Google如何利用人们的搜索记录挖掘数据二次利用价值,比如预测某地流感爆发的趋势;Amazon如何利用用户的购买和浏览历史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书籍购买推荐,以此有效提升销售量;Farecast如何利用过去十年所有的航线机票价格打折数据,来预测用户购买机票的时机是否合适。

什么是大数据思维?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

需要全部数据样本而不是抽样;

关注效率而不是精确度;

关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阿里巴巴的王坚对于大数据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比如:

“今天的数据不是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数据变得在线了,这个恰恰是互联网的特点。”

“非互联网时期的产品,功能一定是它的价值,今天互联网的产品,数据一定是它的价值。”

“你千万不要想着拿数据去改进一个业务,这不是大数据。你一定是去做了一件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特别是最后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填补无数个还未实现过的空白。

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

大数据在投资者眼里是金光闪闪的两个字:资产。比如,Facebook上市时,评估机构评定的有效资产中大部分都是其社交网站上的数据。

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㈡ 哲学如何认识大数据时代

哲学如何认识大数据时代

最近几年,数据问题进入哲学视野。对于哲学家们探索的数据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数据与大数据

技术进步,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以及云技术、分布式计算与存储等海量存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运算能力极速进步,使得数据概念被大数据概念取代。数据量增加速度之快,大致可以这样描述:最近两年生成的数据量,相当于此前一切时代人类所生产的数据量的总和。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大数据的特征,除了巨大、快速、多样多变之外,没有其他。因此,大数据本质上还是数据。

在大数据的上述特征中,其多样多变性值得特别关注。它表现为所生成数据格式的多样,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各有多种不同的格式,取决于生成数据的技术与设备,却反映出数据生产的时代性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与条件,也反映出被描摹自然和社会的多姿多彩。另外,随着技术发展和数据量急剧增长,新的数据格式还会层出不穷,多变和多样特征更加突出。

大数据既是一个技术概念,又是一个商业概念,它的出现,有其特定背景,即IT领域的商业和渲染新技术的考量。大数据包揽了人类获取数据的所有途径,提示哲学研究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的先声,很久远之前就已经响起,那时,它仅仅被称作数据。在我们的讨论中,主要考虑数据与哲学的关联。

数据与认识

这里的认识,指的是人的认识,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大数据的出现和引起关注,使得一个事实得到确认,这就是,数据覆盖了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感官及其所获得的经验退居到显示屏之后,退居到各种类型的技术装置之后,这些装置将自然和外部世界的映像“转译”成人类感官可以接受的图像、声音甚至触觉和嗅觉味觉。这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又是始料未及的情况。如果说,此前,哲学还试图在技术系统生成的数据之外寻找世界的直观映像,到了大数据时代,这种人类的直接感知即使没有被完全取代,也失去了其传统意义上的优势。一言以蔽之,哲学,需要从数据中寻求对世界的认识,舍此即失去认识的来源。

这似乎是一个惊人的变故,其实不然。在影响人类认识的议题上,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只是数量和范围上的,并非根本意义上的改变。事实上,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我们的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从来都是依赖于某些技术装置的,也就是说,人的认识,其实是通过数据获得的。

最早的技术装置,可能是直尺,它用于测量长度,例如田亩;更早的述说技术装备,也许是绳结,它用来述说一件重要的事件。在我国,从河北泥河湾先民打造石器,到安阳殷墟龟甲上刻画的文字,都可以看作是某种“数据”,表达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知。而面对着所有这些早期的承载数据的技术装备,人们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某种最早的抽象认识。古代人先后发明过算筹、斗和称、漏刻、浑象仪、量角器等等,无不是用来产生认知外部世界的数据,人们也发明笔、纸张、雕版印刷术,也是用来记录和生产数据。依托所有这些,数据成为人们认识的依据,思考的源泉,表达的工具

近代以来,西方的技术和科学异军突起,望远镜、显微镜、六分仪、光谱仪、质谱仪乃至加速器、射电望远镜相继出现,成为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有力工具。这些技术装备产生的数据成为近现代思想的新的依托。到了当代,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出现,各种延伸和阔展人类感官感知能力的器皿设备层出不穷,终于完全或接近于完全取代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感知,通过把数据呈现给人类,成为人类认识的来源。这就是大数据的时代。

关键点在于,我们所知的世界,全部是数据表达的,其中一部分获得理解和解释,更多的只是数据,没有得到解释甚至没有得到关注,它只是像自在自然那样在那里,等待人们去搜索发现它,解释它,运用它。

数据与本体

根据上述认识,似乎可以通过观察数据的形成和生产,来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在解释客观自然议题上彼此消长。

在近代科学初兴时期,它并没有从传统哲学中分离出来,它被冠之以自然哲学。与之相并行不悖的,有哲学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后两者都是试图以某些观念描述和解释外部自然,寻求事物的本质,并在哲学领域合法存在。伽利略、牛顿等人推崇的使用先进观测和实验手段观察与调控自然,用数学述说自然过程。当这一切成为风气之后,哲学本体论逐渐衰退,哲学似乎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描蓦和解释,让位于自然科学。

最后一位试图运用科学数据来解释自然的哲学家是康德,他研习了牛顿的运动力学和天体力学,提出宇宙演化学说。然而,拉普拉斯在康德基础上,用物理理论和数学表述了星云说,在无限时空中的恒星和星系演化学说。拉普拉斯之后,科学之描摹自然优越于传统哲学得到公认。

一般认为,在经典科学时代,哲学与科学在描摹自然方面的差异,在于是否运用数据和使用数学方法。今天我们发现,这并非全部问题所在。经典时代,直至大数据崛起的今天,自然科学的确在使用各种技术装备获得的数据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哲学则固守传统的概念分析和一般推理方法,这还是指的好的哲学。这与其说是哲学落后于科学,勿宁说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尚有不逮,给传统哲学留有施展余地。

大数据的出现,包围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所有方面,情况发生变化。在科学界开始讨论并实施“计算一切”的时候,同时也给哲学重新回到讨论本体打开方便之门。这里发生的变化是,数据成为认知的源泉,思维的质料;我们对世界的解释转变为对数据的解读,舍此无他。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我们发现,我们所知的称作外部世界的东西,是通过数据来呈现的,当我们寻求世界的本质和意义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数据中徜徉;当我们觉得有所发现有所体悟时,实际上是自觉找到了一些数据之间的关联。

数据的物理学气质

所谓物理学气质,指的是思考事物的本质,从原理层面上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究,揭示出事物的基本规律。当前备受热议的数据和大数据是否具有揭示事物基本规律的功能,可能还有待于观察,但是,数据,就其现象而言,似乎已经展示出某种物理学气质,考察这一特性,既有利于认识数据的本质,也有利于深化对物理学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物理学,主要指的是量子力学。

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获得巨大成功,在场论、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都扮演者基础角色,在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以及超导物理等应用学科上都有极出色表现。量子力学与哲学的联系,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领域都要来得紧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论问题。

量子力学发现,建立在测不准关系基础上的认识,受到基本物理原理的限制,客观世界原则上不可能真正被观察到,我们只能根据物理测量结果认识世界。而测量本身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干扰,导致无法真正认清它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唯一来源就是测量的结果,即所谓经验。

量子力学的这一认识原则引发将近一百年的讨论,至今未能平息。

尼尔斯·玻尔认为我们必须接受量子力学给出的认识原则,承认和接受自然作出的安排,量子力学已经很好地描绘了自然;爱因斯坦则不愿接受玻尔的“绥靖哲学”,他觉得一定是量子力学本身的不完备造成,人对自然的认识应该是能够穷尽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像量子力学所描绘的那样。

当我们回顾前述数据与大数据的认识论与本体论含义时,就明白,一直以来有关量子力学问题的争论,本质上就是对于数据的意义的争论。显然,爱因斯坦不愿意接受数据给出的结果,以及对于数据的解释,而玻尔则认为数据揭示的自然正是自然本体,无论我们是不是喜欢它。

有趣的是,人们一直在争论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此前却几乎从来没有人意识到测量的结果本身就是数据,而数据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认识来源。离开数据,我们对于世界一无所知。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当我们认识到,数据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源泉,所谓世界其实就是数据构成的,我们也会看到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学气质,正像量子力学所强调的那样,世界隐藏在经验表象背后,我们所能谈论的,只是经验本身。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哲学如何认识大数据时代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㈢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篇1

对于畅销书刊、热点话题、时尚科技,始终不太感兴趣。书刊,喜欢有一定年份的。话题,钟情于务虚的观点。新奇的产品于我无缘,习惯使用成熟的科技产品。既不清高,也非冷漠,就是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这一习惯最近破了例。由于工作的原因,耳濡目染,“大数据”这个新兴概念开始频繁步入我的视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网购《大数据时代》,手不释卷,三天读完,颇有收获,此书有如下特点。

首先,作者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条理清楚地阐述了大数据对人类的工作、生活、思维带来的革新,大数据时代的三种典型的商业模式,以及大数据时代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公共安全提出的挑战。其次,文中的事例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时代,令读者既印象深刻,又感同身受。此外,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没有假装一副专业的面孔。纵观全书,遣词造句,均通俗易懂。

作者认为大数据时代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人们研究与分析某个现象时,将使用全部数据而非抽样数据。

二、在大数据时代,不能一味地追求数据的精确性,而要适应数据的多样性、丰富性、甚至要接受错误的数据。

三、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胜于对因果关系的探索。“是什么”比“为什么”重要。

作者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成本显著降低,人们现在有能力从支离破碎的、看似毫不相干的数据矿渣中抽炼出真知烁见。在大数据时代,三类公司将成为时代的宠儿。一是拥有大数据的公司与组织。如政府、银行、电信公司、全球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淘宝网)。二是拥有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专业公司,如亚马逊、谷歌。三是拥有创新思维的公司,他们可能既不掌握大数据,也没有专业技术,但却擅长使用大数据,从大数据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天地。

面对即将来临的大数据时代,个人将如何应对自如?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篇2

如今说起新媒体和互联网,必提大数据,似乎不这样说就OUT了。而且人云亦云的居多,不少谈论者甚至还没有认真读过这方面的经典著作——舍恩佰格的《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何许人也?他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

他的咨询客户包括微软、惠普和IBM等全球企业,他是欧盟互联网官方政策背后真正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他还先后担任多国政府高层的智囊。这位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牛津教授真牛!那么,这位大师说的都是金科玉律吗?并不一定,读大师的作品一定要做些功课才好读懂,才能能与之进行一场思想上的对话。

舍恩伯格分三部分来讨论大数据,即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在第一部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中,舍恩伯格旗帜鲜明的亮出他的三个观点:

一、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二、更杂: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三、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对于第一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一方面是对全体数据进行处理,在技术和设备上有相当高的难度。另一方面是不是都有此必要,对于简单事实进行判断的数据分析难道也要采集全体数据吗?

我曾与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讨论过。祝教授是传播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专家,他认为一定可以找到一种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不一定需要全部数据。联系到舍恩伯格第二个观点中所说的相关关系,我理解他说的全体数据不是指数量而是指范围,即大数据的随机样本不限于目标数据,还包括目标以外的所有数据。我认为大数据分析不能排除随机抽样,只是抽样的.方法和范围要加以拓展。

我同意舍恩伯格的第二观点,我认为这是对他第一个观点很好的补充,这也是对精准传播和精准营销的一种反思。”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更具有宏观视野和东方哲学思维。对于舍恩伯格的第三个观点,我也不能完全赞同。”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知道”是什么“。传播即数据,数据即关系。在小数据时代人们只关心因果关系,对相关关系认识不足,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举足轻重,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不应该完全排斥它。大数据从何而来?为何而用?如果我们完全忽略因果关系,不知道大数据产生的前因后果,也就消解了大数据的人文价值。如今不少学者为了阐述和传播其观点往往语出惊人,对旧有观念进行彻底的否定。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篇3

读完《大数据时代》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我们即将或正在迎接由书面到电子的跳跃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

这本书介绍了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接踵而至的三项变革——商业变革、管理变革和思维变革。

其实,这场变革已经打响。商业领域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推陈出新。前几年,一家名为Farecast的公司,让预订到更优惠的机票价格不再是梦想。公司利用航班售票的数据来预测未来机票价格的走势。现在,使用这种工具的乘客,平均每张机票可以省大约50美元,这就是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大家应该都知道2009年出现的H1N1型流感,就拿美国为例,疾控中心每周只进行一次数据统计,而病人一般都是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才会去医院就诊,因此也导致了信息的滞后。然而,对于飞速传播的疾病,Google公司却能及时地作出判断,确定流感爆发的地点,这便是基于庞大的数据资源,可见大数据时代对公共卫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如果想在在大数据时代里畅游,不仅要学会分析,而且还要能够大胆地决断。

在美国,每到七、八月份时,正是台风肆虐之时,防涝用品也摆上了商品货架。沃尔玛公司注意到,每到这时,一种蛋挞的销售量较其他月份明显增加。于是,商家作了大胆的推测,出现这样的结果源于两种物品的相关性,便将这种蛋挞摆在了防涝用品的旁边。这样的举措大大增加了利润,这就是属于世界头号零售商的大数据头脑!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如果让大数据主宰一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大家应该都知道电子地图,它可以为人们指引方向。但大家应该还不知道,它会默默地积累人们的行程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可以推断出哪里是自己的家,哪里是工作单位。我们的隐私就这样被不为人知地收集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更方便,但与此同时,我们的隐私不再是隐私,数据的收集变得无所不包、无孔不入。世界已经向大数据时代迈进了一小步,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知识武装大脑,做好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㈣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的内容简介

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维克托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个核心代表着我们分析信息时的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第二个改变就是,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第三个转变因前两个转变而促成,即我们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㈤ 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思维

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思维
信息时代,数据深刻影响着银行的未来发展。在全球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下,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深入洞察复杂且充满变化的市场成为了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仅凭直观感受,任何人都能感觉到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了。
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一书作者,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英国新闻周刊《经济学人》曾经将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定义为大数据领域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2010年,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就已经开始对该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在《经济学人》上和数据编辑肯尼思库克耶一起,发表了长达14页的大数据专题文章,成为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换
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大数据的思维变换,重在大数据变革时代的价值与观念变化;第二,关于大数据影响商业变革的三个要素:即数据、技术与创新思维之间的互动;第三,是关于大数据泛化下的治理与隐私。
与中国企业相比,美国企业知道大数据价值并且能挖掘大数据的隐藏价值,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可以说他们已经建立了大数据思维,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创新挖掘更好的数据。“美国收集的数据要比我们多得多,他们不光搜集可以理解的数据,他们也收集不能理解的数据,并且会花大量资源来存储这些数据,让数据一直有价值。”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看来,大多数企业还把大数据作为一种在市场营销手段,但是大数据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这才是大数据最大的价值所在。“美国与中国相比,最不同一点就在于他们有大数据思维,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的价值,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无法逾越美国,中国的优势在于掌握数据量比较大,而在大数据时代‘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数据,没有数据的辅佐城市就不会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方案,大数据能帮助政府领导者进行更好的决策,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决策。城市需要知道如何建立基础设施来收集数据,同时要利用大数据开拓思路,让数据来说话,并且借助多方力量,即便是大数据方面的专家,但是并不一定有最正确的决定或最有效的方法来利用大数据,所以政府在这方面需要多听取私人企业或机构的意见,大数据时代合作、沟通、广泛吸纳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以伦敦为例谈道:“伦敦政府其实是从一家私人企业买了关于人们交通模式的数据,让政府惊讶的是人们的行动路线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帮助他们更好的优化交通,包括高速公路、停车场,以减少城市拥堵。”
谁是大数据“赢家”?
大数据所面临困境并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在数据流动方面。大数据时代,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大数据价值,所以要让数据流动起来,让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公司都参与进来,进而优化数据。
“更多的人会认为大数据只是用在企业营销方面,但是如果让他们知道大数据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以及能够解决城市交通、居住等问题,他们慢慢发现大数据的好处,他们就会关心大数据。”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谈道,“一方面,人们要信任大数据,不要害怕大数据暴露隐私,需要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保护。不信任就导致人们不愿意让其他机构知道数据,如果不能使用这些数据就更谈不上大数据的价值。所以只有让他们信任数据,才能挖掘大数据价值。另一方面,一定要接受大数据使用限制问题,不要赋予大数据过多的意义。”
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理解的大数据赢家,并不是指本来就已经很成功而且在大数据时代同样成功的的公司,“我认为大数据的最大赢家应该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公司,因为大数据而发生飞跃性的变化,所以大数据时代最大赢家不可能是那些已经掌握大量数据的大公司,而是新兴创业、年轻人来工作的小公司,帮助他们在大数据时代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所以数据好比一座金山,但是数据在那里放着,这座金山就不会属于你,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并挖掘这些‘金子’,成为大数据的赢家。”维克托迈尔 舍恩伯格如是说。
大数据是看待现实的新角度,不仅改变了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同时也改变了商业模式。数据本身就是价值来源,这也就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对大数据产生“免疫能力”,适应大数据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继续生存下去。

㈥ 大数据所带来的四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所创造的价值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研究专家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时代,人们对待数据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如下三个变化:

事实上,大数据时代带给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深刻转变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大数据思维最关键的转变在于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使得大数据像具有生命力一样,获得类似于“人脑”的智能,甚至智慧。

以下将介绍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四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总体特征,以往的采样方法一直是主要数据获取手段,这是人类在无法获得总体数据信息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获得与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采样,从而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因诸多限制不得不采用样本研究方法,相应地,思维方式也应该从之前的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性思维,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总体状况。

在大数据时代之前,由于收集的样本信息量比较少,所以必须确保记录下来的数据尽量结构化、精确化,否则,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推及总体上就会“南辕北辙”的现象,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分析的结论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因此,就必须十分注重数据样本的精确思维。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大量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异构化的数据能够得到储存、处理、计算和分析,这一方面提升了我们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精确思维造成了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从精确思维转向容错性思维,当拥有海量即时数据时,绝对的精准不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容许一定程度的错误与混杂,反而可以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知识和洞察力。

在大数据世界未出现时,人们往往执着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试图通过有限样本数据来剖析其中的内在关联关系。数据量小的另一个缺陷就是有限的样本数据无法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普遍性的关联关系。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与分析出事物之间隐蔽的关联关系,获得更多的认知与洞见,运用这些认知与洞见就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现在和预测未来,而建立在关联关系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分析正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关注线性的关联关系及复杂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看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数据之间存在的某些联系,还可以掌握以前无法理解的复杂技术和社会动态,关联性关系甚至可以超越因果关系,成为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更好视角。

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从因果思维转向相关思维,努力颠覆千百年来人类形成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固有偏见,才能更好地分享大数据带来的深刻洞见。

不断提高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始终是人类社会长期不懈努力的方向。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并开始一定应用。应该说,自进入到信息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但始终面临瓶颈而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机器的思维方式仍属于线性、简单、物理的自然思维,智能化水平仍不尽如人意。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为提升机器智能带来契机,通过机器学习可以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学习数据,大数据将有效的推进机器思维方式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化思维,这才是大数据思维转变的关键所在、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人脑之所以具有智能、智慧,就在于它能够对周遭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逻辑判断和归纳总结,获得有关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与见解。同样,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可视技术等的突破发展,大数据系统也能够自动地搜索所有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进而类似“人脑”一样主动、立体、逻辑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提供洞见,那么,无疑也就具有了类似人类的智能思维能力和预测未来的能力。“智能、智慧”是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也要求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不断提升机器或系统的社会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甚至类似于人类的“智慧”。

大数据开启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技术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大数据时代将带来深刻的思维转变,大数据不仅将改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改变商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而且将从根本上奠定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础数据,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国家与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不可治理”状况,使得国家和社会治理更加透明、有效和智慧。

㈦ 大数据时代催生思维变革

大数据时代催生思维变革

英国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的问世,让大数据引发全球热议。当许多人还没彻底弄明白IT是什么的时候,DT时代已经来了。“DT时代”方兴未艾,各行各业都在往这块宝藏进军,却没有一个有力的组织,没有规范行为的游戏规则,因“大数据”理论引发的激辩和质疑也不绝络绎:数据交易规则如何制定、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数据伦理底线在哪儿?产业发展离不开理论支撑,当别人还在思索“大数据是什么”,贵阳已经在探索“大数据怎么做”。对于大数据时代的贵阳探索,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们有自己的看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云计算、大数据现在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代名词,数据是驱动商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在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教授看来,贵阳首家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很多地方都在谈数据经济、云计算产业,但贵州下如此大的决心,跟阿里巴巴集团一起干、坚持干、务实干,一起探索未来的勇气和魄力值得敬佩。”马云说。马云认为,数据是驱动商业向前发展的核心,更是人类社会的未来。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数据技术)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组织内部角度来看,DT会改变一个组织的沟通、生产、消费方式,驱动它的架构、文化的变革;从跨组织角度来看,由于DT时代的“利他”思维取代IT时代的“利我”思维,组织与组织的合作将远大于竞争,跨组织的协同会频繁发生,而且将变得越来越敏捷,越来越高效。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想意识的巨大变革。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4月17日与贵州省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之一“云上贵州”已取得一些成绩,成为政府运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最佳实践。政府作为一个组织,生来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据生产和交换平台。数据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有让更多的人对其进行分析和运用,才能成倍地创造价值。受摩尔定律驱动的信息技术不断廉价化、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其延伸所带来的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应用,催生大数据时代到来,进而使信息化进入以数据广泛关联、跨域融合和深度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化阶段。在当前的大数据热潮中,相关书籍、文章可谓车载斗量,共识与争鸣共存。《块数据——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一书却从块数据这个新颖的视角来看待大数据及其未来的发展,颇有创意,发人思考。梅宏认为,“条数据”和“块数据”的划分,师法自然,抓住了数据的本质。从其定义和静态角度看,“条”是一个领域或行业内纵深数据的集合,可以反映本领域或行业的规律,无疑具有很大价值。“块”是一个物理区域或行政区划内众多“条数据”的集合,更能反映现实世界和社会的极度复杂性,其综合应用无疑会带来数据价值的显著提升。从动态的视角看,重视“块数据”是为了避免仅仅关注“条数据”而可能带来的新的数据孤岛现象,更是体现了一种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性思维。“摩尔定律是指数社会的基因,大数据是指数社会的蛋白质。”对于这句话,吴甘沙认为,基因决定生命特征,是初始点,而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大数据就像生命体质中的蛋白质一样,是当前社会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于数据开放,吴甘沙认为,不涉及个体的公共数据和科研数据都可以开放。涉及个体的数据要明确数据权属、隐私界定,获得拥有者授权,采用技术匿名化,而后再考虑开放。而目前英美开放的主要特点是原始数据(而非提炼数据)。在吴甘沙眼里,贵阳全城Wifi覆盖采集数据的优点就是有数据发生所在地点的信息,而这是语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同时指出,在为用户提交免费Wifi服务时,需要明确获得用户对数据授权。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吴甘沙认为,这些都是不可独立分割的。正如金融数据跟电商数据碰撞在一起,就产生了像小微贷款那样的互联网金融;电信数据跟政府数据碰在一起,可以产生人口统计学方面的价值,帮助城市规划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的场所;物流数据和电商数据凑一块,可以了解各个经济子领域的运行情况;物流数据跟金融数据放在一起,就产生了供应链金融等等。连玉明认为,发展大数据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贵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双赢之路”的战略选择,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找到一条新路径,这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思维变革。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贵阳发展大数据需要洞察先机,抢占制高点,更需要研究先行和战略引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的出现是必要的。连玉明指出,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性、国际化、开放型的研究平台。实验室将聚集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立足全球大数据发展趋势和中国大数据发展实践,以大数据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大数据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咨询。连玉明表示,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对大数据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和咨询,主要包括大数据发展趋势研究、构建“块数据”理论模型和应用模型、建立DT空间、研究编制和发布“大数据指数”和筹建一个“中国DT产业50人论坛”五项重点工作。数据孤岛是大数据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各行业、企业和政府都在竭尽所能地采集数据、占有数据和利用数据。另一方面,大部分数据被各个行业、企业、机构和政府封锁起来,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无法自由流通,数据之间缺少连接。“而块数据理论对于打通‘数据孤岛’意义重大。”傅志华认为,块数据的提出,最大意义在于有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源,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用户。“如同炒菜一样,对于厨师而言,如果菜的料不够丰富,通过搭配不同的原料来做出好的菜品是有挑战的。”谈到数据开放,傅志华认为,数据开放与“数据孤岛”是息息相关的。为解决“数据孤岛”必须促进数据开放,数据开放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数据行业的发展。“数据开放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问题,从国家层面推动数据开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大数据挖掘缺乏相应的立法,无法既保证共享又防止滥用,数据开放与隐私如何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推动数据全面开放、应用和共享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公民、企业的隐私。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催生思维变革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㈧ 大数据对人们思维模式的影响有哪些

大数据对人们思维模式的影响内容包括:

总之,大数据对人们思维模式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点,它需要人们具备更强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编程能力、数据库知识、可视化能力、统计思维、模型思维、数据挖掘能力和协同思维等。

㈨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的思维

面对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有人觉得很难、很乱,其实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数据处理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数据分析思路。
1、分析需求
分析需求,首先要收集需求,需求可以从访谈、走访、市场调研的方式获得。对于手机来的需求也许很杂很乱,目标不同意,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分析数据,5W2H分析法还有人货场分析法。确定好的需求一定要经过合适明确。
2、收集数据
在收集过程中不断要问: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我收集的数据方法是否有瑕疵?我收集的数据是否有缺失?
3、整理数据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整理数据这一步?整理数据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之变成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标准格式的过程。数据整理的好与坏直接决定分析的结果!对于数据的处理如果用EXCEL处理,有分类,排序,做表,预分析等等,利用删除重复项,透视表, 图表,函数等功能进行辅助整理;
然而,很多企业的数据量很大,需要用专门的ETL工具清洗,或者用集成了ETL、数据处理、可视化的工具FineBI。
4、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的思路可以按照点-线-面的三维分析法,点是某个节点的一个指标值。线是包含这个点的纵向发展趋势或者包含这个点的横向对比趋势。面是包含这个点的上一级或者对象的指标值。
5、数据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用简单而且视觉效果好的方式展示出来,一般运用文字、表格、图表和信息图等方式进行展示。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的“表达”,好的数据可视化可以锦上添花,相反会前功尽弃。
数据图表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不要用他们来炫技,不要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图表的漂亮程度。
也不要试图在一张图表中表达所有的信息,可以选择dashboard这样的图表分析方式。
6、应用模板开发
对于那些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数据以及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分析文件,可以开发成一种固定的模板格式,好处标准化,程序化,大大节约时间。
对于数据量大的模板,或者需要共享/共同开发的模板,可以使用FineReport这种专门的报表工具来处理。
7、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数据分析的最终制成品,可以用word,excel,ppt作为报告的载体,承载的是图片还是网页,以及如何美化在这就不算重点,也不详解了。写分析报告之前,切记要弄清楚你是给谁汇报和分析报告,对象不同,关注点自然不一样。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哲学意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in10直接删除文件 浏览:349
少儿编程和奥数哪个大 浏览:956
学校网站查成绩怎么办 浏览:657
javaweb面试 浏览:4
qq空间说说点不进去 浏览:772
nodejscms系统 浏览:822
追星数据组是什么东西 浏览:3
文件的格式怎么建立 浏览:529
免费yoosee苹果下载 浏览:447
网络大国与大数据 浏览:770
怎么学plc的编程 浏览:643
javadnf辅助源码 浏览:973
什么app可以画二维图像 浏览:125
手机如何设置副路由器设置密码 浏览:592
如何让已经压缩的文件恢复 浏览:344
网络atm取款支出是什么意思 浏览:942
ios查看wifi密码插件 浏览:742
win10因蓝屏 浏览:322
app病毒是如何植入的 浏览:384
hadoop文件系统查看 浏览:3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