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纲要》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纲要》明确,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大数据在工业、新兴产业、农业农村等行业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支撑。《纲要》还明确七方面政策机制。一是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积极研究数据开放、保护等方面制度。三是健全市场发展机制,鼓励政府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四是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动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示范工程。六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七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国际合作机制。
《纲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共同推动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以大数据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贰』 社区治理有“智商”亦有“情商”
8月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察看大数据统计。
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5月28日,参观者在贵阳市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追梦·未来”数字艺术特展上观看和体验艺术作品《宇宙深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8月14日上午,笔者走进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数字沙盘展厅,巨大的屏幕及地板上投射的倾斜摄影三维模型让展厅充满科技感。屏幕上,柱状图、扇形图等各式图表将一些街道的年龄结构、人口来源结构、娱乐消费等数据展示得清晰明了。这些数据,是朝阳区责任规划师规划社区的重要依据。
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6月12日,朝阳区责任规划师启动仪式暨培训大会在该馆举行,朝阳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全面正式启动。据了解,朝阳区责任规划师体系突出以大数据手段为基础的智慧化治理,为责任街区提供“大数据体检化验+责任规划师开方/专家会诊+街乡去疾”的全过程、陪伴式“诊治”服务。
“社会治理的前提是社会感知,通过大数据的社会感知功能了解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感知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海量信息汇聚起来就有了集聚效应,这有助于政府对民生问题作出更加精准的回应。”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龚为纲对本报说。
当前,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可“感知”的大数据已成为很多社区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帮手,它们为社区搭建起的“大脑”,让社区服务、管理与规划有“智慧”,更有“人情味”。
社区服务
有“温度”的大数据
最近,家住合肥市浅水湾社区的62岁居民陈宗平通过“二维码”办好了自己的老年证。老人扫了“二维码”加一位“网格长”为好友后,“网格长”就来到他的家中,帮他现场采集、上传电子资料。“智慧社区”服务让陈宗平竖起大拇指:“真的很有‘智慧’!”
浅水湾社区是安徽省合肥市荷叶地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首批试点单位。浅水湾社区党委书记赵明向本报介绍说,居民扫描楼栋里张贴的二维码,就能直接和服务团队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及时回应。“这样一来,具体的政策能够更加精准地投放,双方都更省时省力。”赵明说。
大数据将很多政务服务进行了整合,为居民办理事务简化流程。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已应用在江苏省内多个地市。这个平台与政务系统实时对接、双向互通、及时更新,老百姓通过平台的社区服务模块,可以在线办理居住证、犬证、尊老金、低保等各类业务,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多项审批。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各部门的分工更为明确,效率也有了保证。新疆奎屯市的基层服务管理智慧平台中嵌入了“三级联动分类销号”,使民众反映的诉求实现在线分流、社区—街道—部门单位三级联动、进度跟踪提醒、效能考核于一体的完整闭环。如果在哪一层级出现处理滞后的情况,平台会自动发出提醒督促信息,如果出现未处理情况,将纳入考核减分项。
4月20日上午,有居民到新疆奎屯市穗丰园社区反映因雨路面塌陷问题。穗丰园社区干部现场查看后,立即将问题上传到智慧平台,社区再将问题上报分流至街道,街道层面流转至住建局、城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当天下午,住建局干部便前来将塌陷路面进行围栏并施工。不到五个,系统回复“住建局已处理”,完成了整个处理流程。
如果遇到诸如水管爆裂、路灯不亮等烦心事,居民也可以直接通过APP上传照片进行报修,很多社区服务更加精细。
“小区有人丢了张废床垫,把路都挡了!”近日,家住重庆两江新区翠云花园小区的居民张先生过路时发现这一状况,便自己拍了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上传到两江新区翠云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信息系统。2后,小区网格员便已将挡路的床垫搬走。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大数据为他们提供了一张“保护网”。2019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公安部门联合科大讯飞公司研发出“智慧平安社区管理系统”并在多个小区投入使用。科大讯飞政法事业群产品总监张金鹏向本报介绍,该系统在便捷居民出行和保卫小区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对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行为进行判断,便于社区街道的人员为居民提供精准的关爱服务。
大数据让不少老人受益。贵州省仁怀市中枢街道茅台路社区工作人员就曾通过辖区大数据分析,发现一位空巢老人连续三天没有出门。上门之后,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位老人在家生病后怕麻烦,只服用一些普通药物而不愿意去医院治疗。了解情况后,社区干部一边做其思想工作,一边将其送往市医院治疗。
“大数据平台帮助社区实现资源整合、需求整合和平台整合的同时,还可以精准地识别居民需求,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另外,通过反馈与回访机制的建立,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社区研究院副院长陈荣卓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
社区管理
有“智慧”的大数据
“工作效率提高了,相关成本也在减少。”谈到运用大数据治理社区的改变时,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街道的工作人员周桄锐对本报说。
2018年3月,“集景智慧社区”平台在重庆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将社区治理多方面信息整合在一张三维地图里。地图中,网格、小区、楼栋、特殊人群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
据了解,“智慧社区”的人员数据库按季度进行更新,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还会对动态数据根据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石油街道的社会治理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周桄锐对本报介绍说,通过大数据的研判分析,社区可以对事件多发地区有更频繁的巡查,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工作人员的巡查路径清晰明了,巡查时发现的事件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上报。“有了大数据的支持,我们前后内外、指挥处理统一协调,既方便了研判分析,也方便了具体工作的开展。”周桄锐说。
针对较难管控的群 租房 ,大数据也给出了解决方法。去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工作人员在“智慧社区”平台上发现了一处群租房,因为数据显示一位居民连续10次刷卡进楼,显然超出了正常频率范围。田林街道一度是群租房“重灾区”,使用“智慧社区”治理后,群租房问题得到缓解,2018年1月至8月,该街道群租同比下降76%。
社区安防也是管理重点,而大数据的加入为安防增添助力,社区及相关部门可以迅速发现并处置突发情况。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发生一起车辆刮擦事故,两位车主发生争执,金华园社区“治汇数”平台应急指挥系统“捕捉”到这一信息。接到警报,社区工作人员马上赶赴事故现场维持交通秩序,整个过程不超过10。
“大数据技术平台延展了社区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将复杂的社区运行体系映射在多维、动态的数据体系之中。”陈荣卓认为,大数据的应用与社区治理的互动必然重塑社区服务和管理空间。
社区规划
有“远见”的大数据
今年1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北京市将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并提出在街区更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中落实责任规划师、设计师制度和专家团审核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猫眼象限、蝠音象限、云雀象限、蜂巢象限、海豚象限、旱獭象限……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的这一系列智能化规划工具像一个个“小动物”,融入城市的边边角角。
将多源城市大数据以及猫眼象限、蝠音象限采集的社区观测数据汇总后,海豚象限可以基于数据输入,快速进行社区体检评估,一键生成社区体检报告。配备这样的工具箱,规划师得以玩转数据,用城市数据科学解决城市问题。
近日,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的邀请下,大数据平台城市象限为双井街道进行了健康扫描和精细体检,并得出一份包含职住通勤、居住情况、街道活力、环境品质、休闲活动等多个维度的“体检报告”。据了解,目前朝阳分局已为每个街区进行了人居环境大数据体检分析。
大数据的体检分析让社区规划更为严谨客观。“拿到充分有效的体检报告,责任规划师才能在解读数据的基础上,为街区进行科学的诊断。”朝阳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在2018年发布“美好社区”指数体系,量化、评定社区发展治理水平。在“美好社区”指数体系中,有“安全微指数”“健康微指数”“便利微指数”“舒适微指数”“活力微指数”“亲和微指数”等部分。
根据初次测评结果,成华区“美好社区”指数平均得分87.07分,“亲和微指数”得分最高,折射出成华区居民社会交往紧密程度高,但“便利微指数”相对偏低,表明成华区在交通规划、基础服务设施等便民服务方面还需继续加大力度。精准的“把脉”帮助社区规划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深入准确的挖掘数据信息价值,利用沉淀数据,大数据可以助力对社区进行预判性、前瞻性、精准性的规划。”陈荣卓指出。
『叁』 大数据应如何助力社会治理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大数据”曾经是个大众眼中颇有距离感的专业词汇,可是这专几年“大数据”成了人属们身边的高频词汇,关于大数据如何助力社会治理再次引发了关注。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打开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专家表示,大数据正在塑造未来的样貌,目前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的应用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未来通过大数据来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最终可以有效解决政府治理精准化的问题。
『肆』 大数据如何创新应用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
大数据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本文作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加强数据资源规划建设,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数据应用,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注重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与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一样,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近两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服务应用创新层出不穷,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优化民生保障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推进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应用,促进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治理创新,已经成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要抓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重要途径。
一、大数据促进了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是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组织和运行模式创新,让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售后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基于客户需求反馈大数据的研发设计模式,有效解决了研发设计闭门造车问题,让企业研发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物流大数据有效解决了物流运输信息不对称问题,让物流资源调度更加优化和智能,物流仓储、车辆、人员等物流资源利用更加匹配和高效。生产制造大数据解决了生产数据车间流动问题,让企业生产流线更加柔性化,有效支撑了个性化定制、体验式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业态。远程运维、在线监测等大数据有效解决了大型机械装备售后管理和维修问题,加强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对产品故障提前智能预警,促进了维修资源的优化配置,显著缩短了维修周期。
二是大数据促进了新型信息服务业态的孵化,各领域大数据分析挖掘行业信息服务快速崛起。营销、征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崛起,让产业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健康。营销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发展,指导了企业商业规划,优化商业资源配置,提高商业营销效率,实现了精准营销。征信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可靠性保障,让商业活动发展更加守信和健康。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发展,缩减了互联网金融运营成本,降低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门槛,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缺口问题,对传统金融服务起到了有效补充。
三是大数据倒逼着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实现后发赶超、由大变强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大数据技术倒逼着传统单机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模式向网络分布式存储和协同计算模式方向发展,对主机存储、网络传输、计算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了存储、传输、计算等技术升级换代,为我国企业利用互联网产业发展契机,推进存储、传输、计算等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历史机遇。
二、大数据促进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加速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大数据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管理模式让社会管理更加主动、精准、高效。城市管网、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等市政管理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加强了对城市基础运行部件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优化了市政管理资源的配置,促进了城市绿色、清洁、高效、安全运行。公路、铁路、地铁、水运、航空等交通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有效指导了道路交通规划,促进了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了对交通的实时疏导能力,提高了对交通事故的预判能力,更好地满足公众安全、高效出行需要。水灾、火灾、台风等应急救灾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提高了对灾难发生的预判能力,优化了救灾资源配置和调度,强化了灾难发展动向科学评估,促进了灾难损失的降低。城市规划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让城市居住和产业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实现了人口早晚合理潮汐流动,降低了城市交通拥堵,促进了城市宜商宜居和产城融合。
二是大数据提升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让宏观调控更加精准和科学。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实现了国家对金融运行精准掌控,提高了国家对金融运行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金融调控的决策能力。电子商务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实现了国家对社会商贸活动运行状态的有效把控,促进了供需调控的精准化,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实现了国家对全社会经济运行活跃性的有效评估,为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治理、优化产业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大数据提升了政府市场监管能力,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实现事中监管和事前预防有机结合。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石化冶炼、危化品等企业安全生产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提高了重点危险源企业安全生产在线监管水平,实现了对重点危险源风险的科学预判,有效防范了潜在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食品、药品等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强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提高了产品的溯源能力,保障了涉及民生产品安全。银行、证券、外管等金融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利用,强化了对洗钱、诈骗、非法集资、内幕操作等非法金融活动监管,有效防范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保障了金融运行的稳定。金融、纳税、环保、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领域信用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促进了信用信息“全国一张网”建设,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健全,强化了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实现了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同时,大数据应用完善了政府市场监管机制,实现了让权力运行处处留痕,把执法权力关进了“数据铁笼”。
四是大数据提升了政府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网络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科学。网络舆情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提高了对网络社会关注焦点的即时发现能力,加强了对物理社会潜在燃点的研判,倒逼社会重要问题解决,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数据支撑和赢得宝贵时间窗口期。网络安全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强化了对网络安全态势的全面感知,提高了网络黑客攻击发现能力,完善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了对网络空间的管控能力。
三、大数据促进了民生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了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
一是大数据促进了民生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得到更加充分落实。大众出行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促进了公共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提升对道路交通的实时诱导,实现让大众出行道路更加顺畅和换乘更加衔接。电、水、热、气、通信等服务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促进了服务资源的优化调度配置,让服务更加均衡协调。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学前儿童、居住人口等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完善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促进了医养、学前教育、生活服务等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大数据提高了大众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构建起了人类生命新守护环。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数据等医疗卫生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利用,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智能化水平和远程病人监控精准化水平,提升了卫生部门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监控的效率,缩短科研机构医疗药品研发周期,为全社会防控大规模疫情发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人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发展,对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带来影响才刚刚开始,应用前景非常宽广。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率先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大力发展数据产业,推进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完善大数据采集挖掘、存储传输、流通交易、安全保障等相关制度,充分释放数据资源红利,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开启发展新方位。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伍』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城市管理者十分头疼的难题。为缓解交通拥堵,利用信息技术是其中的新方向之一。2012年IBM的研究者与法国里昂市合作开发了一套缓解道路拥堵的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器”,通过整合、分析市政网络现有交通数据以及来自社交媒体的新数据来医治交通顽疾。这只是运用大数据来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初级案例,不远的将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决策与治理,有可能成为政府行使职能的常态。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治理带来新机遇社会治理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事务进行的组织、协调、指导、规范、监督的过程。它涉及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比如提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涉及通过行政及司法手段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而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是以掌握治理对象的状况及其外部环境的信息为前提的。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于包括人、财、物、事等在内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管理信息需求,与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期而遇。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应对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针对目前社会治理领域普遍存在的服务理念滞后、决策机制不够科学、部门协作亟须加强、工作方式待改进与工作效率求提升等问题,大数据技术从认识、理论、方法、实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都能给人以启发。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成为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的有力手段,为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时搜集、实时处理数据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基础。政府部门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在出台社会规范和政策时,依赖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减少因缺少数据支撑而带来的偏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实践中,浙江法院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法院案件信息数据库,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反映案件及其审理过程情况的各类信息,为加强对办案的全流程监管,实现科学分类、多元检索和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奠定了基础。打造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畅通利益诉求与沟通渠道,建立主动应对的社会治理模式。大数据分析注重用户行为的分析和反馈,通过网上办事、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获取公众行为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社会矛盾和问题,将过去政府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治理模式。对社会大数据进行历时性和实时性分析,加强社会风险控制,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无论是对现实社会各行业的运行监控,还是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都可以基于历时和实时的大数据分析,密切掌握市场调节失灵、社会秩序与稳定受到威胁等需要社会治理介入的节点或情况,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打造“数据中国”。大数据将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麦肯锡的大数据研究报告称,大数据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指标,已经渗透到金融、健康、住房、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领域,正在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国际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出台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政策,日本和韩国也积极付诸大数据技术的实践。我国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也已先后启动大数据行动计划或成立大数据联盟,以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发展既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我国从国家层面设计大数据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和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利用。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应用,促进数据驱动的社会决策和治理常态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载体,大数据本身也将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大数据中心和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的水平,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能否被有效收集、分析、挖掘和应用。这些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以政府为主导、技术型企业为主力、公众参与为纽带,形成覆盖有线与无线互联网、各种社交网络、各种使用终端在内的社会化统一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治理难题;针对不同社会细分人群,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同时建立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利用机制,不仅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也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互动反馈,不断扩大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使数据驱动的社会决策与科学治理常态化。建立数据使用规范,规避大数据的使用风险。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需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大数据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重视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数据的监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调动全社会积极、有序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社会管理。
『陆』 要运用什么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运用:大数据。
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大数据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日益凸显。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大数据。
大数据特点: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在政府和市场涌现出“平台”这个具备双重性质的跨界组织形态,其天生具有社会属性,因此自然承担起了部分公共治理的功能。
一方面是企业平台连接的主体已扩展到普通消费者、商户、各类社会组织及政府部门,面临数量巨大的纠纷和各种问题,且既要兼顾各方面的诉求和利益,又要及时有效处理纠纷问题,一旦处置失当或迟缓,损失难以估量;另一方面是政府以传统“线下单个企业市场”模式来规范数字经济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反而会导致规制不及时、规制不当、规制偏差甚至规制过度等问题。
『柒』 大数据如何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
大数据如何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
大数据缘何受到如此重视?业内专家曾以“大、智、移、云”形容当前国内快速进入的技术变革期。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大数据这一几乎横跨所有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变革,无疑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改变。
大数据如何支撑政府服务能力提升?走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前沿的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正立足既有资源再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如腾讯与广东省政府达成基于大数据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腾讯支持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云平台建设,在广东各地市全面部署微信“城市服务”网络,为交通、公安、民政、住房城乡建设等政府部门提供业务整合、在线办理云平台、大数据支撑等服务。
这仅仅是大数据支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第一步,更多的对政策走向、决策支撑、精准治理和多方协作的大数据创新仍需持续发力。
大数据撬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创新
“当数据的价值被发现之后,可以提升国家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形态。”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说。
商事制度改革正在为经济社会带来活力。然而,政府管理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注册企业数量的增长,民营企业生存状态、活跃度、就业拉动、税收贡献度等情况也应受到关注。
为此,龙信数据与相关部门联合,将企业注册等关键数据分析处理。相关方与龙信组成“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课题组,汇总政府数据,加之数据挖掘、电话抽样、焦点组访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一般量化统计难以完成的数据结论——国内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让市场主体数量增加,更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社会总成本持续下降等等,其中仅人员成本就下降近40%。
“大数据应用也将社会治理、市场监管转变为实时监测。”李钰举例,工商部门治理“非法集资”一直是高成本任务。一方面,违法企业以各种名目遮掩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注册企业数目快速攀升,数量巨大。大数据破解了这一难题。
“我们汇总分析大量数据,通过指标计算比对、模型筛选,可以在数以百万的企业中让‘高度疑似’的企业呈现。我们最后筛选出1000多户企业,供政府部门进一步检查。”李钰说,这个复杂过程在以往难以想象。
大数据不仅为政府部门的治理节约时间、人力成本,也更新了治理思路和模式。“以前很多违法行为的治理可以说是事后去追究,现在一些监测治理可以让很多行为提前发现、及早治理。”李钰说。
开放、标准、产业、安全:大数据发展关键词
目前,推动政府运用大数据创新支撑治理能力提升,包括数据资源开放、人才培养、数据立法、接口标准、安全机制等问题仍然有待突破。
实际上,《纲要》已明确提出弥补这些“短板”,即“三项主要任务”:首先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同时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还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开放、标准、产业、安全成为关键词。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首要工作是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加速开放共享。
事实上,此前包括北京等地的政府部门数据陆续开放共享,为数据创新迎来利好。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打造“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整合长期分散于各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部门的科技数据资源,并逐步向社会数据需求方开放,提升科技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
“北京每年有大量的医疗科研、临床数据、交通运转数据、金融行业数据产生,科研院所也有不少技术成果、技术交易数据、新技术新产品等数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说,然而,这些政府科技数据资源大多存于不同平台,分割严重,大多处于沉睡状态,缺乏整合开发。
“有些政府部门把数据资源守得紧紧的,舍不得共享。共享机制不顺畅将制约产业发展、数据应用、服务国家战略等。”李钰说,国家需要进一步让政府部门数据开放,让产业与政府数据充分融合。
产业离不了人才,人才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成为亟须加强的方面。“大数据能否做成,关键在能不能聚焦人才培养。”
然而,高校和产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认为,传统IT教育很难将前沿技术和课堂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出的人才难以与产业接轨。人才培养应更加面向市场需求、技术前沿。
与此同时,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理念、标准、安全等也应当得到重视。李钰等产业界人士说,当前国内要实现“数数相连”,相关部门仍需要推动标准制定,将数据产业与数据资源有效打通。
法制的跟进也需要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政府信息数据的加工、应用、推广等仍处于相对松散、自发状态。业内人士建议,国家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大数据的发展,特别需要以法律法规划定大数据开发利用的边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如何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捌』 用大数据打造“三共”社会治理格局
用大数据打造“三共”社会治理格局
近些年来,社会变迁使得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多重挑战,大数据思维可以促进整体性治理、精准化治理和参与式治理,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的水平。我国各级政府的治理手段越来越依靠以云端存储为载体的大数据平台,民众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慧化终端,大数据平台的建构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一环。政府要不断增强大数据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优越性,通过建构多种模式的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加以实现。
其一,需求导向模式。即从“用户”出发来构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用户”即普通民众。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百姓美好生活需求是什么、民众的痛点在哪里,成为大数据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提。获取“用户”需求,仍需要诸如智库等第三方社会主体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收集,并长期跟踪获得不断变化的需求,为大数据社会平台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获知用户需求后,政府和市场联手搭建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开发符合民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其二,政绩评估模式。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的运转模式下,社会治理的绩效在相当程度上应体现为政府绩效,要杜绝“唯GDP论”的考核方式,将大数据平台的搭建纳入干部考核范围,敦促政府寻求建立科学、高效、易用的大数据平台。目前较为流行的是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模式,即各级政府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建设要求,大数据公司依托专业技术完成平台设计,社会主体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运营评估。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投入人力、不干预运营、不主导评估、不获得产品所有权,仅需为交付的产品买单而获得使用权,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让专业人员运营平台更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其三,市场运营模式。构建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工程,它的建设成败在于社会是否有活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在市场运营模式中,政府和社会主体分别提出需求,通过大数据公司的市场化创建与运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供需方进行公平交易,为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保证,实现收支平衡的大数据平台常态化运转。例如目前走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前沿的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正立足既有资源再创新,利用企业自身力量推出大数据的治理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
目前我国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还刚刚起步,对社会治理创新未能发挥真正的引导作用。而大数据的开放精准运用,必定会将社会引向共治共享。这需要突破以下瓶颈:
打破“数据孤岛”,完善大数据基础建设,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共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由于收集技术和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政府数据的调查、编码和存储的科学程度并不高;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形成“数据孤岛”,许多政府公共信息仍处于零散、分割、封闭状态;政府主导建立大数据治理平台缺乏其他主体参与,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往往难以完成或者效率不高。此外,大数据前提是统一、连接和共享。政府部门之间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保护主义”,通过规范政府数据采集的标准、建设统一的政府大数据中心,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等领域数据向社会开放。除了打通政府各个部门和条块,还需要政府、市场及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目前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成为收集大数据的先头兵。社会民众也在生产大量数据,如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互动就是大数据的生成过程。因此要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
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大数据,多方低成本使用此平台的大数据库及分析成果推进社会治理。“大数据”真实价值隐藏于各种各样、毫无规则的数据之下,要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并真正加以利用,才是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建立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仍是第一步,不解决好应用和服务的问题,重金打造的开放大数据平台很容易“空心化”,难以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福祉产生应有的支持。从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可以低成本地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并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服务不同社会群体。
全面提升共享意识,助力治理能力升级,引导由此形成的福利增值和精神归属。大数据的平等、开放和共享,与社会治理共享共融的本质有共通之处,政府利用大数据的契机,在全社会形成共享的精神:引导各类社会主体整合和开放数据,形成政府信息与社会信息交互融合的大数据治理平台,构建民主开放的社会氛围;引导基层民众参与社会协商、社区自治,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和合作;引导社会和民众尊重规则、秩序、信用等,培育全社会的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