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数据给健康产业带来哪些变革
大数据给健康产业带来哪些变革_数据分析师考试
大数据能够更加科学地论证药物使用的效果,为医疗政策指导方向。
2012年,李兰娟曾经带领团队做了一个跟乙肝传染率相关的课题,采集了浙江1000人次的体检数据样本。通过分析发现:当年20岁(1992年出生)以上的样本,乙肝感染率在8%-10%;而20岁以下的样本中,乙肝感染率小于1.5%。
为什么只相差一岁,乙肝感染率就有那么大的差距?
1992年这一年,是个关键词。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李兰娟团队验证了药物的有效性,这样的分析结果,将给国家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带来科学的指导。
“如果我国继续保持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面接种,同时成年人也尽快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在十年后,中国将摆脱肝炎大国的帽子。”李兰娟说。
开发大数据预测疾病
有了大数据的分析,“看医生”模式正在转变为“被医生看着”——你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做到24小时给你“做体检”,这种全数据模式成本低,效率却很高,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用。
“精准医疗的长期目标,是每个人的健康管理。” 接下去,李兰娟团队将在浙江创建一个人数规模超过100万的志愿者队列,他们愿意共享他们的基因数据、生物样本、生活信息以及所有的电子健康信息。
这是一个融合参与者、有责任的数据共享以及隐私保护的新型研究模型。基于这份健康大数据,浙大一院团队将能够做一系列新研究,比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为每个病人开出合适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比如为病人设定新的治疗和预防目标。
世界医疗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在医疗创业领域冒出了许多基于大数据,做疾病预防方面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人Anmol Madan和团队创立了一个公司,专注研究通过手机的数据分析,预测机主的疾病。
他们对实验参与者手机超过32万小时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后,最终能够对人们的手机建模,来预测感冒、精神疾病等等。比如,当人抑郁时,通常就能够在与人交流中被看出变化,日常数据分析就能够捕捉这些变化。在测试中,这个应用能够正确判断60%~90%人们日常的生理症状和普通呼吸情况,同时把这些变化发通知给机主本人,未来还能发送给朋友或家人。
深度开发大数据,预测疾病,还可能大幅降低医疗保健的费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如果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就能把成本降低8%左右,从而每年创造出3000亿美元的价值。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给健康产业带来哪些变革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B. 73岁的李兰娟,在抗击肺炎方面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在抗议方面起到了领导作用以及提出很宝贵的建议。抗议期间提出“疫情没有结束他就不会撤出武汉”极大地鼓舞中国人民抗疫的决心与士气。
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等院士他们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抗议英雄无可争议。像美国一些高级领馆领导人,他们的政见不一让我们很反感,因为有的地方提倡封城,有的地方甚至不提倡戴口罩,整个国家一盘散沙,没有一个统一的整体。美国的一经受这处疫情,国家走向了分裂的趋势,一边是民主党要求先控制疫情,然后再发展经济,而特朗普不一样,他选择要先发展经济导致感染人数急速上升,让美国名列第一。
大家提到吴兰娟与钟南山等等,这个是我们会想到美国的服务器模式,因为疫情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所以一天到晚就与闹矛盾,这是我们经常看见的问题,特朗普一边在说疫情没问题很简单,但是钟南山院士却给出了很严重结论,福奇也是赞同这种看法,从他的角度出发,但是福奇呢并没得到重视。所以一个国家,如果重视医疗科学等等方面就不会出现太乱的局面。
美国之所以疫情爆发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当局采取没有听取医生的意见,也就是那些高级医生的建议,比如福奇。
C. 大数据,给健康产业带来哪些变革
大数据,给健康产业带来哪些变革_数据分析师考试
你发的每一条微信,打的每一通电话,也许就能预警你是否有感染流行病的风险……这不是科幻,这是全世界已经起步开展的大数据精准医疗。
日前,浙大一院正式成立“精准医疗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教授作了“医疗健康大数据与精准医学”的专题报告。
“精准医疗大数据的普及化,正带来中国乃至全球健康产业的变革。”在接受钱报记者专访时,李兰娟表示,不远的将来,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医疗将为每一个病人定制治疗方案,它也将改变国家的医疗投入的格局。
精准医疗
提供个性化治疗
大数据技术,能够分析大量繁杂的数据集,发现疾病和治疗手段之间的有效联系,它将改变传统的治疗方案。
美国提出精准医疗的计划,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找出个性化的缺陷,真正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这个办法帮助乔布斯延长了几年的生命。
我们国家的精准医疗研究,也在积极跟进。2014年7月,李兰娟和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科研成果论著,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给全球医学科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一直以来,很多肝硬化患者,都接受过抗生素的治疗,但是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发现,这样做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效果,因为抗生素不仅杀死了肠道内的有害细菌,有益细菌同样也被杀死了。
肠道微生物是提供人体营养、调控肠道上皮发育和先天性免疫的不可缺少的“器官”,她把注意力聚焦在“肠道菌群”上,经过近3年时间的研究,他们收集了181个中国人肠道菌群的样本,其中98个是肝硬化患者的粪便样本,83个来自健康志愿者。
团队采用了新一代测序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产出了近860GB的序列数据,通过研究发现了28种与肝硬化病人密切相关的“坏细菌”;数据比对还显示,有38种与健康人密切相关的“好细菌”,在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中的量却非常少。
这就意味着,今后针对肝硬化病人的治疗,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我们会给肝硬化病人补充更多的‘好细菌’,杀死过高的‘坏细菌’。”李兰娟说,在药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这个工作还能够做得非常精准,“针对不同病人,运用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
“精打细算”的
外科手术
大数据技术已经开始在外科手术中,帮助病人得到更加高效的手术疗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专家。到目前为止,他带领团队已经成功进行了200余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肝脏是人的造血器官,“统帅”了成千上万根血管,对肝脏动手术,是有高难度的。
在先进的数字技术支持下,郑树森团队能够在活体肝移植在术前和术中,利用虚拟现实软件,查看病人肝脏中的各种构造。大数据分析还能够精准计算出需要移植的肝脏部分,一方面确保提供给受捐者充足的供血,能够存活;同时评估受捐者剩下的肝脏,能否在半年内长出新的肝脏,保证恢复正常的肝功能。
在世界各地,具有大数据处理功能的手术器械已经成为外科医生强有力的助手。比如,在摘除肿瘤组织的外科手术中,外科医生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一次手术是否能够把癌变组织切干净。像乳腺癌肿瘤的手术中,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无法做到完全抹除肿瘤的痕迹。
前不久,伦敦大学帝国学院Zoltan Takats 探索了一场“精准手术”,手术使用的先进武器iknife,在传统手术刀前安装传感器和质谱分析仪,刀起落下iknife能在第一时间告知病灶的边界和性质。
大数据
指导医疗政策
大数据能够更加科学地论证药物使用的效果,为医疗政策指导方向。
2012年,李兰娟曾经带领团队做了一个跟乙肝传染率相关的课题,采集了浙江1000人次的体检数据样本。通过分析发现:当年20岁(1992年出生)以上的样本,乙肝感染率在8%-10%;而20岁以下的样本中,乙肝感染率小于1.5%。
为什么只相差一岁,乙肝感染率就有那么大的差距?
1992年这一年,是个关键词。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李兰娟团队验证了药物的有效性,这样的分析结果,将给国家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带来科学的指导。
“如果我国继续保持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面接种,同时成年人也尽快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在十年后,中国将摆脱肝炎大国的帽子。”李兰娟说。
开发大数据
预测疾病
有了大数据的分析,“看医生”模式正在转变为“被医生看着”——你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做到24小时给你“做体检”,这种全数据模式成本低,效率却很高,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用。
“精准医疗的长期目标,是每个人的健康管理。” 接下去,李兰娟团队将在浙江创建一个人数规模超过100万的志愿者队列,他们愿意共享他们的基因数据、生物样本、生活信息以及所有的电子健康信息。
这是一个融合参与者、有责任的数据共享以及隐私保护的新型研究模型。基于这份健康大数据,浙大一院团队将能够做一系列新研究,比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为每个病人开出合适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比如为病人设定新的治疗和预防目标。
世界医疗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在医疗创业领域冒出了许多基于大数据,做疾病预防方面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人Anmol Madan和团队创立了一个公司,专注研究通过手机的数据分析,预测机主的疾病。
他们对实验参与者手机超过32万小时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后,最终能够对人们的手机建模,来预测感冒、精神疾病等等。比如,当人抑郁时,通常就能够在与人交流中被看出变化,日常数据分析就能够捕捉这些变化。在测试中,这个应用能够正确判断60%~90%人们日常的生理症状和普通呼吸情况,同时把这些变化发通知给机主本人,未来还能发送给朋友或家人。
深度开发大数据,预测疾病,还可能大幅降低医疗保健的费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如果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就能把成本降低8%左右,从而每年创造出3000亿美元的价值。
“在中国,大数据也将影响医改的具体政策,比如医保的投入。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给健康产业带来哪些变革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D. 李兰娟这个时候来谈新冠变异病毒致病性不强!这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新冠病毒的影响力,相信大家自有公论,理论上的致死率确实是不高,然后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新冠病毒的变种,李兰娟院士也就这个变种的问题提到,这种变种的传染性确实是有提高,让人防不胜防,但是他的致病性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关于这个东西还是要严防严控,但是一直实行宁可错杀1000,不可放过一个的这种策略是有些过于严格了,要想完全抑制这个病毒的传播,基本上是很难的,因为从出现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的防疫策略已经算是比较完善的,也算是比较严格的了,但是仍然陆陆续续会出现。
E. 行程码的发明者是谁
行程码的发明者是马晓东。并且健康码也是他研发的。他是中国大数据的领军人物,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今天的健康码行程码都出自他手,它填补了我国大数据的空白,并无偿的赠送给企业使用。让我们对他说一句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马晓东人物介绍
马晓东1986年出生在宁夏固原,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的父母坚持认为知识改变命运。2006年,马晓东以固原高考理科状元被湖南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学期间他接触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并彻底的爱上互联网和大数据。他相信团结就是力量。更是马不停蹄组建百人科技俱乐部一起探索。毕业后他在阿里巴巴工作了一年。便辞职了,考上了中国科学大学的研究生。他边学习一边创业,克服重重困难。大数据模型研发成功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积极配合政府防疫行动。推出健康码、行程码。帮助防疫人员排查来往人员的相关信息。为我国防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F. 获华为最高offer的天才少年有什么样的人物背景
G. 东软CEO刘积仁:软件将成为构建系统工具丨EMBA人物
就在今天,东软召开了解决方案论坛2020,东软集团CEO刘积仁表示软件将会成为构建数字 社会 生态系统的工具,并且将会更开放,更融合,更创新。
这几年,软件行业迎来了大爆发的黄金期,众多的平台企业开始依托软件进行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开始进行转变,数字化的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技术、互联网、软件的联合开始越来越紧密,这些都会促使整个 社会 发生变革。
他还表示,现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越来越普及,数字化正在不断扩展,技术也已经从价值创造发展成为赋能构建,在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等都将会融为一体,互联网也将会成为一切事物的核心,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这些都将会为软件的发展提供土壤,让软件创造更加融合开放的生态。
身为国内计算机行业的先驱,刘积仁对于软件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最初的时候,国内的软件发展并不理想,作为国内最大的软件开发商,刘积仁所领导下的东软也只有几亿的营收,和微软、SAP的几百亿几千亿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然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刘积仁凭借着在软件上面的造诣以及超前的目光,从最基层的搭建开始,不断寻求融资合作,开始正式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东软也逐渐的能够在国际上站住脚跟,开始不断的发出国产的声音。
当然,目前的行业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商业规则、 社会 形态乃至数据隐私、数字空间等等都是需要改变的问题,同样也是未来需要用技术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家面向全球提供IT解决方案的公司,东软上个月正式发布了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营收为42.67亿元,同比减少7.60%;股东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增长95.34%。
就现在来看,东软的整个发展趋势还是很平稳的,在未来几年几十年的市场变化中,东软也将会用自己不断升级解决方案来不断的完善整个企业的发展趋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加的帮助和协作,助力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智能互联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转型变革的道路,毕竟现在更多的行业软件出炉的情况,软硬件结合已经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首选。
深度报道商业精英,商业领袖的传奇经历,透析商业智慧丨EMBA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