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科幻大数据

科幻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3-07-07 01:18:31

① 为何近年来美国电影偏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电影

我个人觉得造成这种想象的有两部分原因,第一是社会背景原因,是因为当代信息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影市场发展自然也要跟随时代步伐,拍摄与社会相匹配的电影,另一部分是电影市场要求,则是因为消费者,消费者喜欢看什么,电影商自然要投其所好拍什么。

就我个人来看,近几年来,美国偏爱拍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电影应该就是由上述两点原因。

② 为什么说未来只有两种人,掌握高科技的人和被高科技掌握的人

未来只有两种人,掌握高科技的人和被高科技掌握的人。“高科技”一词过于泛泛,代入一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大数据技术”。马云说,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在其卸任时的演讲。)同马总观点一样,“大数据”,它代表着一个时代。

人类文明是一艘巨轮,科技是它永不沉没的唯一动力,能看到这一点,还懂得去追随的,就掌握了它;那些不仅看不到,甚至还想办法使绊子的,就只有跟在后面吃灰。

这就是我的结论。要想打破这种思维壁垒,成为掌握高科技的人,首先要对科技抱有积极的热爱,不断从中学习,付之以赤诚,培养科技敏锐度,如果你觉得这一切都太多太麻烦的话,有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

③ 那些年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有哪些成为了现实

电影中的2001与现实中的1969

无论是光尘腔源怪陆离的的星际穿越,还是颓垣败井的废土世界,科幻电影架空的时空,一直在努力营造距离感和割裂感拉长时间维度,将观众迅速带入科幻世界。不过,正如火爆的《头号玩家》,科幻电影的最大价值在于天马行空描绘出可以跨越银幕的硬核科幻,人工智能,作为硬科幻电影的宠儿,充当了填补观众探寻未来意义心理沟壑的润滑剂。

自1965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算起,50多年,AI在好莱坞电影和现实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大银幕上,以梦工厂为代表的电影制作公司,塑造了无数出神入化的AI形象,成为普罗大众对科技崇拜的源泉所在,满足了人类对未知生活方式的向往。

一定程度上,科幻电影也成为科技行业的启蒙者,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就承认,他发明第一台移动电话正是受了《圆念星际迷航》中“通讯器”(communicator)的启发。正如迪斯尼动画电影中,总会有一个捧哏的话唠动物角色,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科幻电影的标配。伴随着电影塑造的经典AI根深蒂固形象,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从银幕上走出来的科技。

《星际迷航》中的通讯器

电影2001年:人工智能飞船迈向木星

现实1969年:登月飞船算力不如手机

1968年一部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电影横空出世,这就是《2001漫游太空》,电影将未来锁定在了33年后的2001年,“发现一号”太空飞船向木星进发执行太空任务。除了飞行员和宇航员,还有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控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哈尔9000被设定为一个永远不需要关机,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形象,它可以用自然语言沟通,带有人类情感和趋利避害的生物属性。

哈尔9000(图片引自网络

哈尔的声音温和友善,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暖意,在茫茫太空孤独旅行,它也成为了人类最好的交流伙伴。

影片大篇幅展示了2001年人工智能哈尔与人类的互动,比如与鲍曼下国际象棋并轻松赢了对方。它可以毫无障碍的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情感,甚至能够在人类躲着自己谈话的时候,读出唇语。在得知自己会被强行关机之后,哈尔还能够作出先发制人的反应。最终,在杀死三位宇航员之后,哈尔被男主拔出了记忆板。

哈尔与人类下国际象棋(图片引自网络)

这部电影展现了人们对2001年的畅想,尽管我们距离“未来”已经过去17年,人类仍未实现随心所欲的漫游太空,但当时一些接近想象力巅峰的预测已经实现。比如电影出现的iPad、视频通话的雏型已经普遍使用,甚至iPod的名字都源于电影维修小飞船的名字Pod。

视频通话(图片引自网络)

电影中iPad的原型(图片引自网络)

而哈尔作为人工智能的雏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Siri在内的现有语音助手都是对哈尔的一脉相承。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上映几个月后,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26年以后的1997年,IBM深蓝超级计算机打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加里卡斯帕罗夫,让深埋电影中的隐喻变为现实。

NASA登月导航计算机算力综合不如手机(图片引自NASA)

《2001漫游太空》寄托了人类开拓星球的思潮,但1968年的现实是,即便登月用的导航计算机主频也只有2.048MHz,所有登月电脑的性能加起来都不如现在一部手机的运算能力,更不用谈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的支撑。

80年代到90年代的很多电影很少有揉入硬科幻的人工智能形象展现,无论是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还是《机械公敌派态》、《月球》、《银河系漫游指南》AI 机器人 Marvin,电影更多的是披着科幻外衣去对人性复杂的探讨,鲜有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

电影《人工智能》(图片引自网络)

集中在2013年到2014年上映的几部电影,开始继续从硬科幻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此前天马行空的机器人相比,这些人工智能形象更加超前,但也更加接近现实。

电影中的2025与现实中的2016

电影2025年:手机女友成为现实

现实2016年:语音识别与人类打平

《星际穿越》大量展示了虫洞、黑洞、多维空间以及广袤的星际旅行场景,诺兰导演甚至邀请到了天体物理领域的顶尖大牛基普索恩担任影片的科学顾问,保证了影片科幻属性足够硬。TARS作为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带给观众很多亮眼之处。

《星际穿越》中的智能机器人(图片引自互联网)

在电影中,TARS会说话能思考,甚至能够麻溜利索的变形在滔天巨浪扑来之前拯救安妮海瑟薇。在解密引力之谜甚至在五维空间里,TARS都以恪尽职守的高级助理形象出现,高效完成任务指令,可以说缺少TARS,人类的智慧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太空任务。而重建TARS时,那个幽默度的桥段让冰冷的机器形象多了一份人性。

《星际穿越》中的智能机器人(图片引自互联网)

观众偏爱TARS,更多在于,相比于无所不能的机器人,TARS没有被设定为拟人形象,不锈钢拼接起来的外观更符合人类世界设定下的工业产品,与现实更接近。

而约翰尼德普在《超验骇客》的人工智能突破就显得惊世骇俗,你能想象有一天你的躯体死去精神意识却被保留在互联网上,而且可以无所不能,《超验骇客》打造的一流的科幻概念超越了很多硬科幻设定的范畴,将我们能想象到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升级,以去实体化的虚拟形态存在。

电影《超验骇客》(图片引自互联网)

在电影中,生化形态的人工智能高概念让德普无所不能,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的生存方式让他无处不在,如同正在火热的区块链,这种繁衍形态让传统势力很难通过拔电源将其消灭。

电影《超验骇客》(图片引自互联网)

如果说《星际穿越》和《超验骇客》还距离我们认为的人工智能太远,电影《Her》所打造的智能环境简直是死宅单身狗的天堂。故事发生在17年以后的2025年,内向宅男西奥多托姆布里遭遇分手后,寻求一款叫做OS1的智能操作系统聊以慰藉,操作系统化身为一名叫做萨曼莎的“女性”(斯嘉丽约翰逊声),她风趣幽默又善解人意,她学习和进化的速度让西奥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能够帮助以写情书为本职工作的男主检查拼写和语法。

电影《Her》(图片引自网络)

萨曼莎脱胎于类似苹果HomePod/亚马逊Echo这样的智能音响,以机器人女友的形象对外展示,并以卡片机的终端对外销售。OS1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比17年前的智能音响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所有的交互通过自然语言完成,背后有一套完成的养成逻辑,依靠语音、图像识别和神经网络算法,能够与用户沟通迅速成长,并依靠与数千名用户“谈恋爱”不断进化,达成完美情侣,可以说这一形象几乎满足了人类对未来智能伴侣的所有想象。无疑,在众多人工智能形象中,OS1更接近我们真实生活。

OS1帮助男主检查语法和错别字(图片引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计算机科学家 Pierre 受电影中 AI 作音乐的启发,研制了一款先进的能作曲的 AI —— Avia,不仅所作曲子出了专辑,应用到重要庆典、NVIDIA GTC 2017中,而且 Avia 还成了国际作曲家。

OS1的终端形态更像目前的智能手机(图片引自网络)

这是观众的反馈,同时也有这足够牢固的现实基础。OS1有着足够强大的算法和硬件配套,与现实生活中的智能音箱相同的交互逻辑和演化路线,增强了用户的认同感。

从亚马逊Echo到OS1还有17年的路要走。

单拿语音识别来说,从1952年贝尔实验室研制了第一个可十个英文数字的特定人语音增强系统一Audry系统,到2016年微软发表论文称语音识别上的技术已经高于专业的人工速记员,达到了与人类同等交流对话的水平,中间走了64年。这背后涉及到的卷积神经网络及LSTM神经网络,以及自由格人机界面听觉训练虽非易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17年以后的Echo就是OS1的原型机。

从2001年走到2025年,科幻电影所塑造的人工智能形象愈发保守,好莱坞电影开始通过与现实接轨的方式应对观众的审美疲劳。对应到现实世界,人类的人工智能则来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在看过了无数个哈尔、Marvin、TARS之后,我们也正在按照电影中的酷炫思路打造活生生的人工智能。

比如AlphaGo,它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和IBM的深蓝超级电脑有着同样举足轻重的意义,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时代从电影银幕走到现实中来。

人工智能对弈围棋(图片引自谷歌)

Google的AI法宝还不止有AlphaGo,引入NMT神经网络的Google翻译、会主动管理照片的Google Photo、像OS1跟你聊天的Google Allo、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以及更帮你看到东西的Google Lens都是Google组装一款超级人工智能终端的模块化产品。

而这一切模块化产品都可以组装在一款智能手机上,尤其是5G网络带来的速度和数据支撑,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终爆发增长的终端。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加,数据也逐渐海量,尤其是5G时代,大数据的支撑,让人工智能有了爆发基础。

手机中Siri曾经被视为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形象,但烂尾的效果最终让Siri成为众人调侃的形象,甚至对消费者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负面影响,据一份2016年的调查显示,只有3%的用户在公共场合使用过Siri,如此尴尬的数据以至于最后库克不得不连夜从Google挖人。

手机人工智能初探

4月4日,苹果公司宣布,前一天离职的谷歌前搜索兼AI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约翰詹南德雷)加入苹果,担任“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战略”总负责人,成为苹果第16位核心管理层高管,直接向CEO库克汇报。急切的挖人举动让苹果的AI焦虑一览无遗。

吾家有AI初长成 Jovi初探银幕梦想

除了苹果,赶赴人工智能这波浪潮的手机公司大有所在,并开始为人工智能打造形象,这里面还包括打造AI品牌Jovi的vivo,Jovi和哈尔、TARS、Alexa一样,是驻留在智能手机中的人工智能。

现在Jovi虽然只是探索AI的第一阶段,但却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好的演化路径。背靠骁龙AIE(人工智能引擎),以骁龙神经处理引擎(NPE)软件框架和神经网络(NN)库为接口的异构计算方案。其具有广泛接纳性的逻辑,极高的兼容性,精准而庞大的计算力,成为了Jovi AI的推动力,并为消费者量身打造实现智能场景应用的vivo X21手机。

vivo打造的人工智能想象Jovi

功能上Jovi 助理拥有系统全局级的智慧识屏功能,可以让用户的所有操作节点智能化,替代繁琐重复甚至需要思考的操作,让我们可以高效管理生活和工作事物。比如在界面中长按一段文字即可触发识屏功能,该功能会快速识别并智能提取用户长按的文字信息,然后用户就可以就此信息进行快速查阅/扩展及相关操作。

Jovi人工智能

AI应用到相机,Jovi则可以自动识别你的肤质、肤色、性别、年龄,并且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在你每次自拍的时候为你选择一种最适合的美颜效果。回望2001年的哈尔,Jovi正在替代它的角色,只不过不是在宇宙飞船,而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起居,你定了车票、机票,它会提醒你时间、目的地天气和机场路况;你上网购买了快递,它会告诉你快递单号是多少并一键帮你快速查询物流;如果你喜欢看球赛,它会帮你跟踪欧冠和NBA赛事;它能在你出行前,为你安排行程。

Jovi人工智能

我们可能习惯了手机作为一个冰冷的连通机器,但Jovi赋予了机器血肉,Jovi能够不断地学习,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伙伴一样,认识越久就越懂你的需求,随时给你最好的生活建议,并打理好了生活的一切。

未来,你和手机不再是简单的交互,而是养成关系,Jovi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可以被养成高效贴心的商务管家,也可以被养成为体贴入微的女友。它不会随着你更换设备而丢失,正如《超验骇客》中的德普一样,跟随互联网随遇而安。现在Jovi所代表的手机人工智能,正在朝《Her》中的2025年走去。

尽管霍金临终前曾警告人类要警惕人工智能,但他仍然承认“创造AI的成功可能是我们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大的事件,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会因为人工智能改变。”

我们会在“绿洲”里汇聚,还是在2049相遇

时间随着电影往前走,在《银翼杀手2049》中的2049年,城市已经失控并崩溃。虚拟人工智能乔伊成为复制人K慰藉的对象,在2049年依靠全息投影投射成像的虚拟人可以随意出售,除了没有实体,她已经完全和人类无异,情商智商超高也更为体贴,成为不少宅男倾慕的对象。

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的虚拟投射人工智能(图片引自网络)

作为一款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我们在电影里见证了乔伊从机械装置投影到投影设备移动化全新升级的过程。尽管很多人认为复制人是鬼扯,但这个投射装置的升级让不少人认为在2049年更容易实现。距离2049还有21年,依靠现有的人工智能基础,我们相信乔伊真的有可能在2049年从银幕走出来与我们相遇。

可移动版乔伊(图片引自网络)

无独有偶,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中也将2045年设定为世界崩溃的边缘,眼花缭乱的VR世界让快要凉了的VR厂商起死回生,终于有了用例可以背书。人工智能也好,VR也好,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终极产物,或许那天世界依旧运转良好,我们和朋友在“绿洲”里相聚,回家在2049里缠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科幻电影则完全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科幻与现实看似两条平行的世界,我们深信二者的时间线和想象力最终会因为不懈努力在未来交汇在一起,这一天我想并不遥远。

④ 大数据的颠覆性 已渗入边缘行业

大数据的颠覆性 已渗入边缘行业
在银河帝国系列科幻小说中,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他能够运用数学公式准确预测人类的未来,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被全球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如今,小说里预知未来的桥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凭借“心理史学”,而是归功于“大数据”。
大数据是近几年的热词,但从根源上讲其方法论不过是传统的统计学。只是 在银河帝国系列科幻小说中,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他能够运用数学公式准确预测人类的未来,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被全球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如今,小说里预知未来的桥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凭借“心理史学”,而是归功于“大数据”。
大数据是近几年的热词,但从根源上讲其方法论不过是传统的统计学。只是随着人类的信息被数字化,数据越来越多,再加上存储与计算能力逐步提高,此时把统计学和庞大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便对很多产业产生了颠覆效果。
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就是个大数据的推崇者,他相信大数据可以实现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比如,社科院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信用卡消费记录预测这个人在5年内的离婚概率。
不过,何帆并不认同阿西莫夫的观点,他认为未来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在大数据时代,真正能预测的是个人的行为。“计算机比我们了解自己,可以预知每个人未来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这正是商界为大数据疯狂的原因,准确预测消费者行为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金融、科技和零售等热门领域,但据何帆介绍,其实很多看似被大数据边缘化的传统行业更早接受了大数据的挑战与变革。
品酒界:预测世纪最佳葡萄酒
品酒界是最早受到大数据影响的行业之一。
传统的品酒是由专业的品酒大师完成,这些人通常天赋异禀,嗅觉与味觉超常,而且后天训练有素。但这一垄断局面后来被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英语学教授打破了。这位教授尝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物理品酒法,他收集了降雨量、平均气温、土壤成分等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各类数据,并根据历年葡萄酒的品质挖掘其中的联系。凭此方法,他成功预测了世纪最佳葡萄酒。
“这就是大数据思维,现在传统的品酒师不敢轻易对葡萄酒的品质做判断了,都要先查看大数据的预测再下结论。”何帆说。
体育界:挑选潜在运动之星
不仅是选酒,选人的决策同样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电影《点球成金》真实反映了大数据对固有的运动员挑选规则的挑战。在电影中,比利·比恩研究出一套“棒球统计学”,对球员的防御率、胜投数、打击率、长打率、全垒打数、打点数等几十类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借此预测球员的潜能。与固有的根据经验对球员进行主观判断相比,数据统计的方式更加精确与可靠,从而打破常规发现了潜在棒球之星。
在现实的体育界,大数据已经应用在各项运动中。2013年年末,美国NBA开始在所有球场中安装体感追踪技术,记录并追踪篮球和球员的运动。这一系统将提供持续的数据流和全面的统计数据,包括速度、距离、球员之间间隔以及控球情况等,以实现目标性更强的分析。
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每一个球员都面临优势与局限被暴露无遗的状况。比如,通过统计姚明在篮下接球、运球失误的次数比得知,姚明右手接球时通常能运球三次,左手接球则只能运球两次。这样的规律就告诉防守人,要想解除姚明对篮下的威胁,就要把他限制在远离篮筐的区域,让他必须运球三次以上才来到篮下,这样往往就会失误。
博彩业:远离顾客忍无可忍的输钱底线
在很多高级赌场,顾客进门时需要办理一张电子磁卡,在登记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基本信息时,他们便开始置于大数据的监测之下。根据顾客的数据信息,系统会立刻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匹配,推断出顾客的最大消费能力、消费时间极限等行为特点。
“每个人无论多有钱,都有一个痛苦点,当输的钱超过一定数目,很可能再也不踏进这个赌场一步。而大数据带给传统赌场的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通过预测顾客的痛苦点,在那之前让他们住手。”
何帆举例说,如果一个35岁的中国男性土豪走进了赌场,大数据会预测到这个人的痛苦点大概是1万美金,通过CCTV和各桌的监控,当他输到9800美元的时候,便会有年轻貌美的公关经理主动上前攀谈,缓和他的情绪,引导其到餐饮、休闲等其他区域消费。而保留顾客的最后一点耐心和希望,也会促成他们的再次消费。
在何帆看来,消费者在享受精准服务时,自己已经在大数据的监控下了,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商家榨干消费者当下可以消费的最后一分钱,还能保留再次压榨他们的可能。
医学界:预防在疾病发生之前
医学领域很早就应用了大数据思维。在细菌被发现之前,一位医生意识到如果从停尸房回来后做接生手术,死亡率就会很高。他认定这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建议大家用肥皂洗手后再手术。尽管当时并没有人理解洗手与死亡率下降相关的原因,但人们还是通过信息发现了其中的联系。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正是大数据的规律,”何帆说,“美剧《豪斯医生》的医学顾问就是一名行政医学的代表人物,相比于传统的病理学问诊方法,行政医学强调的是病症,而不是病因,这就是用大数据说话。”
在欧美医学界,大数据的思维被很好地延续了下来。创立于1863年的美国梅奥医院(Mayo Clinic)在为患者诊病时,除了凭借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还要依靠医院150年积累的临床统计与实践经验的大数据。
据介绍,如果把梅奥数据库中头疼这一单独症状可能引发的疾病以5号字打印出来,能铺满一个400多平米的房间,基本不会遗漏任何一种可能的疾病。这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当下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预测潜在病痛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
影视圈:内容由观众决定
从导演想拍什么到观众想看什么,影视界在不断抬高观众的地位,以此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而此时大数据成了判断观众兴趣的绝佳途径。以喜好最难琢磨的幼童观众为例,传统的沟通方式完全无法进行,制作方只能凭借经验与推测进行创作,但大数据的出现让幼童心理活动的获知成为可能。
“美国最早采用大数据制作的儿童节目是《芝麻街》,制作方每制作一个新的动画片段都会让大量的小朋友试看,同时在屏幕旁随机出现一些卡通图案。虽然无法与幼童沟通,但当小孩总是分神去看屏幕旁的卡通图案时,制作方就认为这段卡通式孩子没有看懂、或不吸引人的。制作方于是将这些数据统计起来,分析对比后对影片加以修改。”何帆表示,这就是最基本的大数据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此外,这几年流行的《天线宝宝》也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尽管在成人眼中,每句话、每个动作重复3遍是近乎弱智的表现形式,但就是这个卡通片让全世界的小孩子看得目不转睛。通过大数据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心理世界,重复是学习和娱乐的主要认知规律,而三遍恰到好处,《天线宝宝》正是大胆使用了这一结论,从而成功打造出一部打破常规的儿童卡通片。
还有更多的传统行业正在无形间被大数据颠覆,对于这些大数据应用的非主流领域,其带来的冲击或许更强烈,逼迫从业者进行产业变革与创新。当然,这也致使某些难以接受统计逻辑与思维的从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
另一方面,何帆认为,行业在享受大数据变革的同时,消费者的隐私正变得无处可藏。大数据的源头正是普通的消费者,购物记录、乘车记录、投资记录、甚至是生理记录,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被数据化,都在某些人的监测之中。
“被大数据改变的行业越多,人们要让渡的隐私越多,这正是大数据在未来要面对的其中一个危机。”何帆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就是个大数据的推崇者,他相信大数据可以实现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比如,社科院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信用卡消费记录预测这个人在5年内的离婚概率。
不过,何帆并不认同阿西莫夫的观点,他认为未来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在大数据时代,真正能预测的是个人的行为。“计算机比我们了解自己,可以预知每个人未来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这正是商界为大数据疯狂的原因,准确预测消费者行为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金融、科技和零售等热门领域,但据何帆介绍,其实很多看似被大数据边缘化的传统行业更早接受了大数据的挑战与变革。
品酒界:预测世纪最佳葡萄酒
品酒界是最早受到大数据影响的行业之一。
传统的品酒是由专业的品酒大师完成,这些人通常天赋异禀,嗅觉与味觉超常,而且后天训练有素。但这一垄断局面后来被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英语学教授打破了。这位教授尝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物理品酒法,他收集了降雨量、平均气温、土壤成分等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各类数据,并根据历年葡萄酒的品质挖掘其中的联系。凭此方法,他成功预测了世纪最佳葡萄酒。
“这就是大数据思维,现在传统的品酒师不敢轻易对葡萄酒的品质做判断了,都要先查看大数据的预测再下结论。”何帆说。
体育界:挑选潜在运动之星
不仅是选酒,选人的决策同样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电影《点球成金》真实反映了大数据对固有的运动员挑选规则的挑战。在电影中,比利·比恩研究出一套“棒球统计学”,对球员的防御率、胜投数、打击率、长打率、全垒打数、打点数等几十类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借此预测球员的潜能。与固有的根据经验对球员进行主观判断相比,数据统计的方式更加精确与可靠,从而打破常规发现了潜在棒球之星。
在现实的体育界,大数据已经应用在各项运动中。2013年年末,美国NBA开始在所有球场中安装体感追踪技术,记录并追踪篮球和球员的运动。这一系统将提供持续的数据流和全面的统计数据,包括速度、距离、球员之间间隔以及控球情况等,以实现目标性更强的分析。
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每一个球员都面临优势与局限被暴露无遗的状况。比如,通过统计姚明在篮下接球、运球失误的次数比得知,姚明右手接球时通常能运球三次,左手接球则只能运球两次。这样的规律就告诉防守人,要想解除姚明对篮下的威胁,就要把他限制在远离篮筐的区域,让他必须运球三次以上才来到篮下,这样往往就会失误。
博彩业:远离顾客忍无可忍的输钱底线
在很多高级赌场,顾客进门时需要办理一张电子磁卡,在登记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基本信息时,他们便开始置于大数据的监测之下。根据顾客的数据信息,系统会立刻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匹配,推断出顾客的最大消费能力、消费时间极限等行为特点。
“每个人无论多有钱,都有一个痛苦点,当输的钱超过一定数目,很可能再也不踏进这个赌场一步。而大数据带给传统赌场的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通过预测顾客的痛苦点,在那之前让他们住手。”
何帆举例说,如果一个35岁的中国男性土豪走进了赌场,大数据会预测到这个人的痛苦点大概是1万美金,通过CCTV和各桌的监控,当他输到9800美元的时候,便会有年轻貌美的公关经理主动上前攀谈,缓和他的情绪,引导其到餐饮、休闲等其他区域消费。而保留顾客的最后一点耐心和希望,也会促成他们的再次消费。
在何帆看来,消费者在享受精准服务时,自己已经在大数据的监控下了,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商家榨干消费者当下可以消费的最后一分钱,还能保留再次压榨他们的可能。
医学界:预防在疾病发生之前
医学领域很早就应用了大数据思维。在细菌被发现之前,一位医生意识到如果从停尸房回来后做接生手术,死亡率就会很高。他认定这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建议大家用肥皂洗手后再手术。尽管当时并没有人理解洗手与死亡率下降相关的原因,但人们还是通过信息发现了其中的联系。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正是大数据的规律,”何帆说,“美剧《豪斯医生》的医学顾问就是一名行政医学的代表人物,相比于传统的病理学问诊方法,行政医学强调的是病症,而不是病因,这就是用大数据说话。”
在欧美医学界,大数据的思维被很好地延续了下来。创立于1863年的美国梅奥医院(Mayo Clinic)在为患者诊病时,除了凭借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还要依靠医院150年积累的临床统计与实践经验的大数据。
据介绍,如果把梅奥数据库中头疼这一单独症状可能引发的疾病以5号字打印出来,能铺满一个400多平米的房间,基本不会遗漏任何一种可能的疾病。这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当下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预测潜在病痛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
影视圈:内容由观众决定
从导演想拍什么到观众想看什么,影视界在不断抬高观众的地位,以此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而此时大数据成了判断观众兴趣的绝佳途径。以喜好最难琢磨的幼童观众为例,传统的沟通方式完全无法进行,制作方只能凭借经验与推测进行创作,但大数据的出现让幼童心理活动的获知成为可能。
“美国最早采用大数据制作的儿童节目是《芝麻街》,制作方每制作一个新的动画片段都会让大量的小朋友试看,同时在屏幕旁随机出现一些卡通图案。虽然无法与幼童沟通,但当小孩总是分神去看屏幕旁的卡通图案时,制作方就认为这段卡通式孩子没有看懂、或不吸引人的。制作方于是将这些数据统计起来,分析对比后对影片加以修改。”何帆表示,这就是最基本的大数据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此外,这几年流行的《天线宝宝》也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尽管在成人眼中,每句话、每个动作重复3遍是近乎弱智的表现形式,但就是这个卡通片让全世界的小孩子看得目不转睛。通过大数据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心理世界,重复是学习和娱乐的主要认知规律,而三遍恰到好处,《天线宝宝》正是大胆使用了这一结论,从而成功打造出一部打破常规的儿童卡通片。
还有更多的传统行业正在无形间被大数据颠覆,对于这些大数据应用的非主流领域,其带来的冲击或许更强烈,逼迫从业者进行产业变革与创新。当然,这也致使某些难以接受统计逻辑与思维的从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
另一方面,何帆认为,行业在享受大数据变革的同时,消费者的隐私正变得无处可藏。大数据的源头正是普通的消费者,购物记录、乘车记录、投资记录、甚至是生理记录,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被数据化,都在某些人的监测之中。
“被大数据改变的行业越多,人们要让渡的隐私越多,这正是大数据在未来要面对的其中一个危机。”何帆说。

⑤ 大数据预测犯罪,科幻还是现实

从硅谷到世界各地,大数据被视为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随着智能手机等其他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出现,人类的位置,行为,个人喜好,甚至身体的各项生理数据等每一点变化都变成了可被记录,储存和分析的数据。这些数据看似普通,但是却是被广泛地使用在商业行为用途中。以此为基础,‘反馈经济’等新经济和新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

曾几何时,大数据的价值被人类大大忽略。一方面,那时的计算机以及其附加计算工具发展尚不成熟。云计算出现之前,传统的计算机是无法处理如此量大,并且毫无规则的信息数据。而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没有意识到蕴藏在大数据里无穷的信息价值。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成为一个科技时代的优秀产物被作为发掘数据价值,征服数据海洋的强大动力。

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美国人抢先试用。2011年,洛杉矶(以下均简称洛城)警察局试用了这项研究的成果,结果当年洛城的入室抢劫犯罪案件大幅度减小。现如今,这项研究结果已经被做成了预测分析软件来进一步协助落成的警察们预测犯罪案件的发生地。

听说美国人成功吃了第一个螃蟹,英国也急于尝试一下自己的科研成果。随后,从肯特郡到约克郡,英国多地的警察局都参与到了英国的犯罪预测实验项目中来。实验结果显示,犯罪行为通常表现出明显的规律特征,而科学家们新加入的预警模型也可以帮助大幅度降低犯罪案件的发生率。其中一例,2011年曼彻斯特(以下均简称曼城)市的特拉福德区的抢劫案跟之前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6个百分点,而整个曼城市的抢劫案件发生率相较之前一年同期减少了9.8个百分点。

但并不是所有警察叔叔们都有着如此美好的用户体验。肯特郡警署却并不同意绝大多数同僚的用户感言。经历了大约四个月成功而有效地试用期后,2013年四月分开始,肯特郡的抢劫案如离离原上草一般,猛然复苏,犯罪率如疯狂报复般上涨。各地警署和专家们听闻后大为吃惊。难道大数据预测犯罪还是不够可靠吗?通过调查肯特郡的警力调动历史数据,专家们惊奇发现,在成功的四个月后肯特郡警署自以为犯罪率下降了,而降低了警力的布置,进而引发了犯罪案件数量的回涨。

作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北京怀柔警方通过运用科学分析模型,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以怀柔地区9年1万6千个历史案件信息为数据库建立了犯罪数据分析系统和犯罪趋势预测系统。该系统有效地预测了北京地区的犯罪趋势,并成功地指导了警力的投入。

研究表明,每类犯罪案件的犯罪事件和犯罪地点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犯罪预测系统可以以数轴的方式预测出不同时间段犯罪的发生概率。目前,世界上犯罪预测系统通常包括了对入室盗窃,抢劫,诈骗,破坏公物等几十类案件的预测分析,大大提高了此系统的实际应用范围。最近,该系统又被扩展到了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领域。

阅读全文

与科幻大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文件局域网共享 浏览:412
交管app什么时候更新免检 浏览:463
不想iphone和ipad同步 浏览:98
压缩文件质量怎么样 浏览:337
通达信标记存在哪些文件夹 浏览:647
美国苹果商店ipad 浏览:961
iphone备忘录提示音 浏览:801
苹果5s电信网络设置 浏览:31
win10系统中文版吗 浏览:971
公司采购一般公布在哪些网站 浏览:70
如何连接车上的无线网络 浏览:170
mate7升级emui31 浏览:714
tomcat7forlinux下载 浏览:437
在根里查找文件linux 浏览:819
饥荒安卓人物mod 浏览:91
如何看地灾监测预警数据变化 浏览:864
pdf文件反了怎么转回去 浏览:767
angularjs封装service 浏览:42
亚马逊js工具 浏览:641
qq动态生肖蛋糕图片 浏览:9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