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CCTV2台的三集纪录片“大数据”,是啥时候播出的有没有下载链接哇
你分开说下
② 我想找中央电视台2经济与法的联系方式
CCTV-2《经济与法》节目,播出时间:首播:周一-周五,20:30 重播:周一-周五15:40
电话可查询央视网站http://www.cctv.com/law/01/index.shtml,找栏目组电话,还有这网页里的节目都是关于你这类情况的,你可以仔细看看,查114找CCTV的电话。
贴出几个央视国际网站上公布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68579889转831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5号 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道德观察》栏目
邮 编:100038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热线电话:68579889-166 联系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 邮政编码:100859
③ 苹果为什么把数据中心建设在贵州
我觉得苹果这么做有以下几个原因
法律规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去年6月1日颁布的《网络安全法》,对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国外公司做出了新规定,为了最大程度上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将敏感数据存储在国内的服务器中。而且该法律明确规定:所有与宽泛定义的国家安全问题有关的中国公民或地区数据都是敏感数据,而且云服务的运营方必须为本地企业。
访问速度上升先前国内用户访问icloud时捉急的速度让人心累,而此次,我亲测,访问icloud的速度大大提升,同时服务会更加的稳定,这对于依赖苹果icloud服务的用户,尤其对于mac用户十分友好。
温度适宜,电价便宜对于为什么建设在贵州,我觉得和贵州独天得厚的天气有关,数据库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理想的温度可以有效的减少数据库的电力供应,贵阳天气凉爽,周边年平均气温 15.1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同时贵州地区水电资源丰富,所以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来源。
在 iCloud 服务转由国内运营之际,聊聊苹果数据中心落地贵州的前因后果。
近日,有媒体报道,苹果国内首个数据中心即将正式启用,并将从今年 2 月 28 日起,由苹果合作伙伴云上贵州公司负责运营中国内地的 iCloud 服务,而在此之前,包括富士康、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思科、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都集中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
苹果为什么突然要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对消费者而言又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青睐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
2016 年 11 月,中国公布了于 2017 年 6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对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国外公司做出了新规定,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 社会 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存储在国内的服务器中,而且要求云服务的运营方必须为本地企业。
而这便是苹果投入 10 亿美金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并独家授权云上贵州运营内地的 iCloud 服务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包括微软、IBM 和亚马逊等不少美国 科技 集团,都已经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在中国地区提供云基础设施服务。
而这也令人想起了近来比较热的 360 从美股退市并回归 A 股的故事,周鸿祎表示,曾不断有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找他谈话,希望 360 能够回归中国。当时,政府认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360 是一个安全公司,上百家企业单位使用着 360 的软件,而 360 也为包括政府部门、外交单位以及国防科研院等政府机构,甚至为敏感单位提供安全防护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服务对象数量庞大。但 360 却是一个外资企业,虽然是由中国人掌控。
当然,遇见类似问题的还有华为在美国的业务,华为之所以在美国业务受阻,本质上也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据《金融时报》报道,对于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执法部门提出的合法数据获取需求,苹果都已经同意了。但《金融时报》也指出,据美国法律规定,如果外国政府想获取储存在美国服务器上的该国公民数据,走完流程时间或将长达数年。而将国内用户数据迁到贵州数据中心,则会让法律程序走得更快更方便。 苹果强调,他们会并仅会响应符合法律程序的数据要求,而受到密钥保护的设备,苹果无法进行解锁。
因此,苹果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并独家授权贵州省级别政府督办的云上贵州运营,便是为了满足政府对国家安全方面的需求。按照某些媒体的报道,独家授权给云上贵州运营内地的 iCloud 服务之后,苹果的数据便再也不只是苹果一家外资企业了,甚至云上贵州将反而能更加方便地接触到这些数据。
当然,除了国防安全方面的好处以外, 苹果自己也多次称在内地建设数据中心将改善中国用户使用 iCloud 的体验。
此前苹果一直利用海外(主要是美国)的数据中心为国内 iCloud 用户提供服务,众所周知,中国的出口带宽很窄,本地用户访问 iCloud 文件时会时常遭遇到超时、进度缓慢等问题。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后,服务会更稳定,对 iPhone 、iPad、Mac 用户来说,这将是件喜讯。
苹果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但真正让人看不懂的,就是苹果为什么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贵阳?贵州,GDP 并不像东南沿海省市那么耀眼,也不像东北三省那么满是槽点,这曾是一个在中国经济、 科技 版图上中庸到几乎令所有人都会遗忘的中西部大省,然而,高大上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为什么没有跟经济、 科技 方面更加发达北上广深搭上亲,反而跟贵州这个落后地区成了亲家?
天时,适宜的气象条件:
据了解,温度控制问题一直是数据中心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其中冷却设备仍然是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数据中心的最佳冷却不仅能够延长 IT 硬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力使用效率(PUE),并降低了服务器故障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据估计,数据中心最大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 50%-70%,而其中制冷过程消耗的电能又占数据中心所有功耗的 40%!
因此,根据 2017 年早些时候的报道,Facebook 公司计划在北极圈内创建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这个区域具有理想的温度和湿度来保持服务器的冷却。同时,微软公司一直在试验可能既经济又环保的水下数据中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数据中心就一定要建在北极或水下。
据了解,数据中心对于气候来说,不允许酷热和潮湿条件重合,因此意味着湿球温度不应超过 23 摄氏度。而贵阳市气候凉爽,周边年平均气温 15.1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样的温度差很容易形成温度差,形成自然风来为数据中心降温。因此,以 2014 年 6 月底建成的处于垭口之间的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举例,其四季风速为每秒 2 至 3 米,全年采用自然冷却,每年可节约 900 万度电。
另外,数据中心内的精密设备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灰尘等都不利于设备的保护和长期使用。而贵州森林覆盖率 49%,空气清新,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的上限,是数据中心运营的佳地。
地利,安全稳定,距离适中:
数据中心一个重要要素就是要安全,首先,贵州不在主要地震带上,破坏性地震风险极低。其次,贵州也少有洪水。而且还无台风、飓风、龙卷风、暴雪等威胁。
另外,贵州省水资源丰富,贵州水电装机量排在全国第四位,而且电力水火并济,电力充沛,能源富足,贵州也一直号称南方电网的电池,是“西电东送”的起源。对于像数据中心这种电力消耗比较大的业务,放在电力资源丰富的贵州,容易获得更为低廉的电价。
人和,政策支持,人力互补:
当然,符合上述条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最大的比特币矿场所在地的四川等。但为什么偏偏是贵州、是贵阳抢到了包括苹果等企业?
其实,关键或许还是政府的支持。据中国网报道,2013 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当年起,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次年 3 月,贵州便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推介会”,而当时大部分城市都处于观望状态。
而贵州地方政府也敢为人先,贵州省政府专门做出规定,除有特殊需求外,贵州省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建机房,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数据的流通创造了条件。贵州也由此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政务云平台“云上贵州”。逐渐地,贵州成功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跟随者,悄然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另外,在人才方面,相对北上广深来说,贵州在尖端人才上虽然没什么优势,但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人才还是有的,而且数据中心本身也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员工其实并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数据中心基本上只是机房而已,需要的运营员工并不是太多,因此,包括贵阳本地的很多人都认为大数据跟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就业。但货车帮方面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先引进这些可能不需要太多人的大数据产业,再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产业扩展,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据了解,苹果选择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必然会带动更多企业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现在的问题就是何时从量变到质变了。
据Data Center Knowledge网站北京时间7月12日报道,苹果公司今天宣布,将在贵州省建立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 历史 上,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但是现在,贵州已经逐步发展成了中国大数据中心。
在中国,发达工业城市一片繁华。但是与此同时,崎岖、落后的地区则相当贫穷。
大数据中心
作为最偏远、 历史 上最贫穷的中国西南部省份之一,贵州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很有希望成为中国向大数据领域推进的中心。10年前还像郊区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了新的市区,建成了摩天大楼、会展中心和数据中心等配套设施。
高铁、大桥、隧道以及增加的国际航班把贵州与国内外城市连接在一起,帮助其摆脱了隔离,拥抱世界。
按照GDP衡量,贵州在中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25位。贵州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为期四天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017年大数据博览会在5月底结束,参展公司签署了价值24亿美元的合同。
许多 科技 巨头不远万里来参加博览会,包括苹果、Facebook、微软公司、谷歌公司、亚马逊公司、英特尔公司、IBM以及戴尔公司。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和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创业公司创业者周岚(Adelyn Zhou)、硅谷知名孵化器Founder Space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谷歌开发者关系地区负责人丹·菲尔德(Dan Feld)等硅谷精英也参加了今年的博览会。
气候适宜
贵州的常年平均气温保持在59华氏度(约合15摄氏度),非常适合数据中心的运营。在吸引公司前来投资方面,政府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推出了试点工程,并为水电的使用提供优惠。
除了代工iPhone、Kindle以及PlayStation 游戏 机等设备外,富士康也生产服务器。富士康在贵州建立了一个绿色隧道数据中心,里面有6000台服务器,距离贵阳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和许多内地公司一样,富士康也希望借助云计算、网络化机器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其制造过程更为高效。所有这些都需要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
其实主要有这些原因:
1、 大数据需要大型数据中心承载,大型数据中心需要建在气候凉爽、能源充沛、地质稳定的地方,贵州正是天然之选。工信部评估报告显示,贵州是中国南方最适合建设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的地区。
2、 早在2015年数博会期间,苹果公司副总裁丽莎·杰克逊当天在贵阳考察时即表态,苹果公司将进一步密切与贵州的沟通交流,与贵州省和富士康 科技 集团一道,共同推动苹果公司亚太数据中心落户贵州。
3、 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背景。其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履行出资人职责,贵州省国有企业监事会进行监管。政府支持。各类人才云集,已经拥有数十个控股和参股公司,业务涉及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金融等多个领域。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得益于贵州当地政府的重视,过去几年来,以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为代表,贵州已吸引了三大运营商,它们都选址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总投资规模高达 150 亿人民币。苹果的合作伙伴、代工巨头富士康也在此建设了一个拥有 6000 台服务器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
除了贵州以外,苹果日前还宣布将投资 9.21 亿美元在丹麦境内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位置在丹麦和德国的边境地区,这是苹果在丹麦建设的第二个数据中心,第一个仍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可以投入使用。之所以选址丹麦是因为数据中心集合了大量的服务器,运行起来产生的热量惊人,建在北欧较为寒冷的地区,一方面可以降低电力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当地居民供暖,可谓是双赢之举了。
其实不止是苹果,华为和腾讯等大企业也纷纷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而贵州更是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硅谷”。那么为什么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等 科技 巨头都选择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呢?
首先就是节省电费这个先天优势。要知道,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能耗”。电力成本是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来自于服务器等设备的供电,另一半来自于机器设备散热的“空调费”。
而从气温和能源来说,贵州是公认的中国南方最适合建立数据中心的地方。贵州常年气温保持在14 到16 ,即便最炎热7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3.7 ,是服务器等设备运行最合适的温度。
而根据华为的说法“大数据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块钱1度电,贵阳只需要4毛。我们不需要什么优惠政策,放在贵州,建成运行后一年可以节约上亿的电费”。
其次就是政策优势所导致的“弯道超车”。2013年是中国“大数据元年”,大数据的到来,贵州和北上广的等一线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贵州专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支持贵州大数据的发展。2014年开始,贵州鼓励奖政府部分的数据迁移到云端,即“云上贵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机房,这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超前的。
总之,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精准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两大法宝。
苹果数据库建立贵州:1因为全球最大的 也就是那个大锅在贵州,也就是说贵州已成为信息网、2 不仅是苹果公司,还有华为、腾讯、富士康、阿里巴巴等等,贵州将成为网络系统集成地!3不是你们那些无知说什么贵州穷,地便宜什么的,你去贵州就知道了,现贵州县县通高速,在过几年县县通城际 、未来的贵州将成为全国人民所期待之处。其实消费一点不便宜,贵阳打 10元起步!
1 基础网络能力强悍,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贵阳建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为贵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气候条件十分优良,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贵阳市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节省了不少供暖和降温的费用。
3 电力充足。贵州省电力充沛,能源富足,是“西电东送”的起源。贵州省水资源丰富,电力水火并济,稳定可靠。
4.优惠政策。贵州省颁布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扶持大数据产业。
这个问题本不该回答,但是我看了,其他人一本正经满嘴胡言乱语,我是忍不住了说吧。
就只有一个原因,国家要求苹果在国内建设服务器,不能把中国人的数据传到美国,后果自负。这个cctv报道过我就不解释了,
既然要在中国建设苹果的服务器选哪里合适呢?
只有一个理由成本哪里最低。而且还能过得补助呢。
当然就是贵州了,国家十三五大力发展贵州,给外企,还是国内企业优惠幅度特别大,5年免税等不同企业免税时间不一样。
税费免了,还不够,还要补贴。国家补贴。
苹果把服务器放在贵州,大约5年免税而且能领取补贴。你说苹果能不要这些补贴去其他地方放服务器吗?
主要基于三个原因:稳定的地质,低廉的电价,优惠的政策
2017年07月12日,出于对中国法律的尊重和服从,以及应对国内不断增速的云端数据量,苹果公司与贵州省政府签署iCloud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运营iCloud服务的唯一合作伙伴,苹果公司正式选址贵安新区,建设iCloud服务的全国主数据中心。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解:为什么苹果要将数据中心建在贵州?
相对于东部地区,贵州省的交通算不上便利,经济也称不上发达,苹果何以慧眼独具的相中这块宝地呢?
其实,对于建设数据中心这件事,贵州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来列举三点。
地质稳定 数据中心的选址首先对于当地的地质条件要求很高,地质必须稳定,不能在地震带上。 历史 上周边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灾害。
而贵州的贵安新区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里地质极为稳定,无地震、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气候凉爽,便于服务器散热,先天环境绝佳。
(不仅是苹果,腾讯的数据中心也设在了贵州)
电价低廉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这就对周边的供电设施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贵州省多山、多水,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建有大量的水电站。
这些水电站都藏于深山之中,外送损耗大,成本高。但是就近取电,电价十分便宜,可以有效的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96.82亿KW·h)
政策扶持贵州省政府近几年开始利用贵州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力图将贵州打造成中国的信息数据中心。为此,贵州省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企业落户贵州、投资贵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苹果公司与贵州省政府战略合作发布会)
综合以上三点优势,苹果最终将在华首座数据中心设在了贵州。
其实除了苹果以外,华为、腾讯等 科技 公司同样看重了贵州这块宝地,纷纷在此建设数据中心。
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贵州,建设贵州。
不仅仅是苹果,现在华为,腾讯,京东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把数据中心建在了贵州,所以我们要分析一下贵州有哪些优势。
一是贵州的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在22—25摄氏度,相比于其他各省,可以有效的降低高温带来的能耗。 二是贵州电力资源丰富,电价低。贵州是西电东送的主力,水利发电量居全国第四,丰富的电力资源给数据中心带来了低成本的电价。 三是贵州交通便利。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首先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高速公路总里程7600公里,总里程全国第四,公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贵州高速铁路发达,现有成贵高铁、渝贵高铁、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等,高铁里程截止2019年1340公里,居全国15位,未来2021年贵州将完成市市通高铁目标。 四是贵州地理位置优越。贵州处于地震带之外,地壳稳定,据统计贵州境内没出现过6级以上地震,所以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 五是贵州政府政策扶持。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对于贵州来说经济发展可以搭上信息 科技 的快速通道,所以政府在企业发展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主要是企业服务绿色通道,人才培养,金融服务,企业上市等等,将大数据作为贵州的发展战略。
④ 中央2套频率是多少
中央电视台第2套:DS-8 (频道) 183-191( 频率范围(MHZ))
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是以专业财经信息为核心内容的频道。2003年10月2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 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更名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而在2009年8月24日,该频道改为此名。官方公布的开播日期是1983年1月1日,但该频道早在1973年就已经开始面向北京地区播出,当时的主要做用是试验彩色电视信号,节目则以教育节目为主。该频道通过中星6B、中星9号、鑫诺3号卫星覆盖全国,卫星信号开锁免费播出。而中星9号卫星的发射,使得中国98%地区的用户可以通过一个0.45米左右的卫星天线免费收看中星9号上的卫星节目,其中包括CCTV-2。用户也可以通过卫星天线免费收看中星6B和鑫诺3号上的CCTV-2节目。
⑤ 央视痛批大数据杀熟!什么是大数据杀熟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给你打个比喻你就明白了。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在追求这个女 生时,各种关心,各种哄开心,各种买礼物。追到手成为男女朋友时,就要比追到前要差一下,万一以后结婚了生小孩 ,那又要差很多,到时就是女的在家做家务带小孩 。大数据杀熟就是没有框住你前,各种补贴各种优惠,让你爽到底。框住你以后,就开始各种套路你了
大数据现在不光是杀熟的事了,你以为只是你经常打网约车、买机票、订酒店什么的,价钱就比别人高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止这些!
还监视我们的位置甚至监听我们的声音呢!这一点可是亲身体会的啊,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聊到了洗碗机,然后我在某购物APP上面种水果(每天浇水,成熟了给你一小箱水果),点进去就发现主页下面推荐的第一个就是洗碗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注意过这个东西,甚至是厨房相关的东西我都基本没看过。因为我虽然结婚成家了,但是基本都是在我妈那边蹭饭,自己在家吃的时候有时候糊弄一口,有时候订个外卖或者干脆下个馆子,很少开火。
所以我也就没在任何购物APP上面买过跟厨房有关的东西,但是那天一下子就给惊呆了!只是朋友聊天之间提到了而已,我保证手机从来没打过这“洗碗机”几个字!
而且我还特意去看一下,不光是种水果的这个软件,其他购物APP,TB、JD等等这些都是一样的!主页的推荐里面都有了洗碗机!神奇不?
然后不光是购物APP,甚至在短视频APP和文字 搞笑 类的APP里,在广告里都出现了洗碗机,直接就给我震惊了!
看到这篇文章,大家其实可以也试一试,你对着电话说一个你从来没有搜过的东西,之后再上那些购物APP看看,这简直是太吓人了!
还有就是你经常出入的地方,也会被推荐给你,比如我在某单位上班,单位有个博览园,然后在某团也能出现我单位博览园的门票,而且排名是第一个。
还有我之前带孩子去过一个温泉酒店,我老婆团购的票,我连搜都没搜过,但是现在经常给我推荐这个温泉酒店的票,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位置被实时监控呢?
我觉得相对于那种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来说,大数据监听更要命!杀熟无非就是打车比别人贵几块十几块,订酒店比别人贵几十块上百块之类的,虽然也很不应该,但是我感觉不算那么严重!
而现在的各种APP,刚下载完登录的时候就要你的各种权限,比如定位、照片、通讯录、麦克风等等,而不开这些权限可能就会影响使用,很不方便。
但是开了这些权限,真不知道我们的隐私是不是就等于对外开放了?希望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大数据杀熟”无孔不入,可以这么说,只要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只要你在线上消费,那么一定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不信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
早在2018年的时候,一天我和朋友在我家中小聚后外出,我们使用同一个打车APP在同一个地点定位同一个目的地,选择的乘坐车型也一模一样, 他手机显示出的定价是32元,而我是36元 。为什么?因为我经常打车来往两地,在APP的定义里,我被定义为“熟客”,吃定我了。
还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是别人做过实验的,用4部手机定同一家酒店的同一间客房, 4部手机中有两部显示的价格是699元,另外两部手机中一部显示价格是661元、一部显示720元。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显示720元的哪部手机是最高档最贵的手机,显示661元的那部手机是最便宜的智能机。你能说这是巧合吗?平台有意无意地向消费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使用高档手机的都是有钱人,价格定贵一点”!
这种“杀熟”的现象并不稀奇,或者高价把产品卖给老用户,或者对手机价格进行分析,对使用高档手机的“有钱人”进行高定价。央视就曾经报道过, 在同一家购物平台的同一家店铺,两个不同的账号买同一件商品,注册12年的、经常购物消费的那个账号比刚注册没多久的普通账号多花25块钱 ,这就是“看人定价”。而企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新用户的粘性,慢慢养成老客户后再杀熟,一波一波的割韭菜,谁都避免不了。
还有另外一种“杀熟”的现象,比如我和朋友同时想买一双跑步鞋,我在电商平台买鞋时经常浏览一些价格较便宜的鞋子,超过1000元的基本都不会点开看,这时候平台在了解了我的购买能力后,总是向我推荐价格较便宜的鞋子;而我朋友购买力较强,1000以下的鞋子从来不看不买,平台就向他推荐价格较贵的鞋子。 这种现象我已经发现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购物平台向我推荐的T恤衫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下,确实符合我的购买力,而我向我朋友推荐的T恤衫的价格都在300元左右,这难道是巧合?
“大数据杀熟”再不整治就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央视曾直截了当地批评过“大数据杀熟”,直言 “杀熟就是宰客,杀熟就是恃强凌弱,杀熟就是商业欺诈”。
同时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立法整治大数据杀熟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8月20日,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部法律针对日趋严重的大数据杀熟和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现象做出了约束:
第一,明确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不能被电商等平台用作商业盈利;
第二,禁止过度采集用户信息,采集范围应该做到最小、保存时间应该做到最短;妥善处理个人敏感信息;
第三,严禁大数据杀熟!
第四,个性化广告一律不得强制推送;
写在最后:在之前,虽然平台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但是一方面维权难,消费者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维权;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这两方面都使得“大数据杀熟”现象肆意生长、蔓延开来。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审议通过和即将实施,未来各网站、APP必然会对自己的行为予以约束,同时广大消费者也有了维权的依据。只有真正做到“有法有罚、违法能罚”,才能有效对个人信息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保护。
大数据杀熟就是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判断用户的爱好、消费习惯、地理位置,并且进行歧视性定价。
根据央视报道,大数据杀熟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根据不同设备进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手机与安卓手机的用户消费同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不同;
一种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不同场所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一种是根据用户的消费频率差异定价,比如,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平台认为他们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首先是高消费用户。
复旦大学一名教授2019年曾用一年时间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研,收集打车样本。结果显示,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的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的车型接单。
其次是活跃用户。
由于技术更新很快,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对不同的消费者展示出不同的消费价格。正常情况下,平台上那些重复购买的用户,往往很少去“比价”,属于对平台信任感更强的人群,有的互联网平台就会针对这种用户进行“杀熟”。
第三是会员用户。
消费者加入会员的目的是想得到更大的优惠,但有用户发现并不是这样。部分网络平台给会员的价格会比非会员更高。
大数据杀熟,就是互联网知道你是这个app的老用户了,知道你用习惯了不会轻易的换其他软件,他们为了吸引新用户会给新用户搞活动,优惠的更多,而老用户的价格反而更高一些。
就像租房子一样,老住户租金年年在涨,结果刚搬进来的新人房租比你住了几年的还要低,这是房东知道你还会一直住下去,为了吸引新租户可能价格还降低了,这个就非常的恶心。
大数据杀熟也很正常,比如我们用美团外卖,用滴滴打车,用携程旅行,等等这些app,新用户总是有更多的优惠,价格比老用户低很多,就是为了吸引新用户,一旦成为老用户了,就不会管你了。
大数据还可以知道你用什么牌子的手机,比如你用苹果手机,华为手机,小米手机,他们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用苹果手机的价格会更高一些。他们就潜意识的认为用苹果手机的就钱多一点,所以抬高价格,这样你们照样买单,听说好像确有此事。
大数据现在非常的可怕,比如你看抖音,如果在哪一种类型的视频停留了几秒钟,之后会一直推荐类似的视频给你,还有会一直推荐你观看的主播给你,有时候明明很讨厌这个人,可每次推荐的都是他。
要想知道我们是否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首先我们就要知道究竟什么现象才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如果我们在同一家店铺进行经常性的购买,也就是回头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这家店的商品的价格会比第一次购买此店铺商品的用户更高。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网络购物中,更多存在于一些线上的 旅游 平台中。 2020年的9月15日, 财经 频道在某报导中提到了一些常见的线上 旅游 平台对不同的消费者采用了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他们对同一产品或者同一服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消费者设置了不同的价格。
权但是即使某些平台或商家被发现有这一举动我们也因为这一问题的隐蔽性还有其中的复杂性很难以进行举证和维。 但是2019年的10月9日出台了针对 旅游 行业出现这一现象的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 旅游 行业如果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将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而产生不同的罚款金额。
其实大数据杀熟的例子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苹果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内装备或者会员的购买充值价格设置会比安卓手机上的要高,一些我们经常进行购买的网上店铺的商品价格会比第一次在这家店铺进行购买的用户价格高,等等。如果不刻意的去比对,是很难发现的,但是相信随着相关规定的完善,这种现象一定会逐渐的减少。
遇到过很多次,就是当你在某一个软件上买过很多次东西,就会被认为粘性顾客,会把价格抬高,而对于新用户采用降低价格的方法来吸引他,使他在这里购物。
大数据杀熟就是老顾客价格高,新顾客价格低,以此来获利更多。
遇到过,五一假期,某 旅游 平台,我和老婆订同样的民宿,同样的时间,我是三千多的安卓手机,她是最新苹果,我的价格是2300多,她的是2800多!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杀熟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下面我就给大家举几个真实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看看大家有没有遇到过。
1.高德地图打车杀熟使用高德地图打车可以选择很多种不同的打车公司,比如滴滴打车,T3出行,还可以直接选择打出租车。在你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会很便宜,还会给你送打车优惠卷。但是当你都成为熟客之后,你会发现打车费用相比于其他更少使用高德地图的朋友会高很多。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终点,费用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也是够恶心人的。
2.美团订房杀熟经常出差住酒店的朋友应该会有所感受,房间为什么价格一直在变动?那是因为系统在识别你的日常消费习惯,同一个酒店同一个房间型号,你和你的朋友同时用美团预览,价格是有所差别的,并且苹果手机比其他要略贵一点。
3.识别关键词定向推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当你在QQ或者微信上和朋友提到了什么商品之后,你的所用APP广告都会有意无意的给你展示这类商品。不仅仅限于售卖商品的APP,包括其他中间商链接。更可怕的是有时候你根本没有在某平台进行搜索,也没有在手机上跟朋友说过,仅仅是口头上跟朋友讨论,这些APP就像长了耳朵一样,自己能够识别并给你进行定向推送,做到投其所好。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遇到过其他被杀熟经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下,我们彷佛都“没有穿衣服”。
⑥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发展历程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开始了彩色电视的试播,每周二、四、六晚上用8频道在北京地区播出,当年10月1日,转为正式播出。可看做是CCTV-2的前身。
1974年5月8日,北京电视台的彩色节目增加到每晚播出一次。
1977年7月25日,北京电视台两套节目全部改成彩色电视节目,完成了由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电视台已经能够通过微波线路把节目传送到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CCTV-2确立了“开路”传播机制,作为CCTV-1的助和补充,初步建立了央视当时仅有的两大综合频道之一的雏形。
1984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成立。
1985年1月1日,由经济部主办的《经济生活》栏目通过CCTV-1向全国播出,该节目是央视一个宣传经济的电视栏目 ,也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电视经济栏目。 1985年3月8日,央视开办经济节目后,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打电话传达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指示:“要办一个经济电视台,着重传播经济新闻、经济信息、商业行情和广告。”
1986年12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在青岛召开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向全国传送会议”,会上决定1987年2月1日央视正式通过国际卫星向全国传送经济节目。“青岛会议”后,经济部经过短时间的筹备,在《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创办了40分钟的《综合经济信息》。 1987年2月1日,CCTV-2正式开始向全国播出,《综合经济信息》正式开播。《综合经济信息》播出的《北京沙子口货场哄抢西瓜》、《首都海关货物积压严重》两则新闻成为经济新闻中的焦点报道。在这一时期,CCTV-2还有重点的推出反映中国改革历程的政论专题片《时代的大潮》。
1989年12月18日21点,在对《综合经济信息》进行改版的基础上,《经济半小时》在CCTV-2开播。
1991年3月15日,首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举行,此后3·15晚会一直延续至今,截至2016年共举办26届。 5月20日至25日,央视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经济宣传座谈会,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和28个计划单列市、省会市、省辖市电视台负责经济宣传工作的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建议央视开办《经济信息联播》,并尽快建立全国电视经济宣传协作网。 9月,央视经济部组织3次共40余人的采访队伍,深入革命老区大别山地区,了解老区人民经济发展的各类需求,为老区经济建设牵线搭桥,为老区人民送去了帮助。
1992年6月18日,央视召开分党组扩大会,认真研究了在继续办好《经济半小时》栏目的前提下,新开办《经济信息联播》的问题。 7月12日,全国省市电视台台长会议在北京召开,落实《经济信息联播》信息源与合作网的问题。 8月31日18点30分,《经济信息联播》在CCTV-2开播,旨在形成全国经济信息传播网络,沟通产供销渠道,为繁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为生产力牵线搭桥,成为生产者的参谋、经营者的顾问、消费者的知音。1996年6月30日第1次停播。
1994年,CCTV-2开始在《经济半小时》推出中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姓名命名的节目《一丹话题》。
1996年4月1日至16日,16集电视系列节目《试点追踪》在CCTV-2《经济半小时》播出。 6月,经济部由央视新闻中心划归央视广告经济信息中心。 1996年,为加强观众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把握,原央视经济部连续举办了国内外十件经济大事评选。 7月1日,CCTV-2正式调整为以经济节目为特色的频道,开启了央视二套的频道专业化改革。
1997年5月5日,CCTV-2部分节目名称变更。《财经报道》更名为《中国财经报道》,《企业家》更名为《经营有道》,《环球经济》更名为《世界经济报道》。 7月8日,央视经济宣传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12个部委办领导和14位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应邀担任央视经济宣传顾问。 该年,《温州人》《跨越九七——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话说农民负担》《跨世纪的转变》《软着陆》《难点突破》《千秋万代话资源》《世纪的呼唤》等系列片在CCTV-2《经济半小时》播出。
1998年3月15日,CCTV-2在白天推出6小时大型特别直播节目《’98 3·15行动》,创造了频道白天直播长度和白天收视率的记录。 现在,财经频道每年都会推出“3·15在行动”特别报道。6月1日,央视正式出台频道包装方案,以CCTV-1为主兼顾CCTV-2的包装开始推出。 当天,CCTV-2正式更换透明字形“CCTV-2”台标,宣传片开始使用文字式双线CCTV台标,背景与CCTV-1、CCTV-7统一为蓝灰色。11月22日,央视借鉴在英国风行的互动节目样式,娱乐益智节目《幸运52》在CCTV-2开播。 12月10日,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CCTV-2在《经济半小时》推出《20年·20人》。 该年,CCTV-2围绕“五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宣传进行节目制作,为深化经济改革和再就业工程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999年4月17日,央视原广经中心在CCTV-2成功直播第8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这是该交易会举办42年来首次被电视现场直播报道。 7月5日,CCTV-2《中国财经报道》改为每天4次滚动播出(周日3次),全天共播出85分钟(周日70分钟)。 同年,《经营有道》改为《商界名家》。8月9日,CCTV-2告别播出运行了12年的半自动模拟播出系统,转入全数字播出系统,实行机械手全自动播出。 9月,CCTV-2联手上海电视台,推出1999上海财富全球论坛特别报道。 11月,CCTV-2在湖北罗田县三里畈镇直播了“1999·科技下乡”科技大集活动。 该年,CCTV-2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经济成就的报道,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播出了《财经备忘——新中国50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共和国骄子》等系列节目。
2000年7月3日,CCTV-2由以经济为主的综合频道改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推出了《证券时间》《地球报告》(后更名为《地球故事》)《开心辞典》《对话》《证券之夜》(后更名为《今日证券》)《清风车影》《中国房产报道》《互联时代》等8个按需设计的栏目,随后又推出了专业性栏目《艺术品投资》 。 12月28日,由央视主办的首届CCTV2000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经济半小时之夜》颁奖庆典活动中落下帷幕。 截至201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了14届,被称为“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 该年,CCTV-2进行了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特别报道、北京国际周、北京国际汽车展直播。同时还有2000年国庆特别节目《财经西北行》、“2000科技下乡”直播等节目。
2001年1月20日,央视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主办的“黎明服装杯”首届中国服装设计电视大赛(自第二届开始统称为“CCTV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在CCTV-2播出,该活动是用电视传播手段组织的服装大赛。 CCTV-2对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进行了同一主题的栏目联动运作,制作了一系列贴近经济、符合频道定位的特别节目和专题节目。 7月9日,央视更换台标,CCTV-2开始采用与CCTV-1等央视其它所有频道统一的频道包装系统,宣传片背景为海蓝色(CCTV-1直到2002年8月5日才微调频道ID)。同日,《经济半小时》由30分钟延长为35分钟。 该年,CCTV-2《地球故事》在国内开启引进“真人秀”(《幸存者》)的先例。
2001年,CCTV-2的特别节目在布局上已经形成群落效应。有簇拥元旦、春节形成的特别节目群落,如“CCTV2000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2000年十大经济现象”、“2001年股市十大猜想”等;有围绕重大活动与事件形成的节目群落,如《经济半小时》播出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特别节目。
2002年元旦,CCTV-2播出了《CCTV2001中国经济年度报告》,该节目以完全电视化的手段“撰写”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的探索。 春节期间,由《开心辞典》和《幸运52》节目联手推出的《“我开心我幸运”——2002家庭梦想大挑战》在该频道播出。 7月30日,CCTV-2《经济信息联播》恢复播出,周一至周六直播30分钟。 与此同时,当天开始《经济半小时》也改版播出。10月17-20日,CCTV-2主办《AD盛典——CCTV国际电视广告大赛》。 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CCTV-2推出《小康中国》《中国实录》两个节目系列,《经济信息联播》对准《小康中国》,连续推出50集系列报道;《经济半小时》《对话》对准《中国实录》。 11月,CCTV-2《今日证券》《证券时间》整合为《中国证券》(后又再次改为《证券时间》),实现两个栏目的联合,优化了资源配置。
2002年,CCTV-2推出了专为黄金周打造的益智互动节目《欢乐英雄》,2003、2004、2005年又继续举办。 同年,CCTV-2制作播出了首届全国电视烹饪大赛,以电视手段展现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能的专业比赛,以《生活》周末版《满汉全席——全国电视烹饪擂台赛》(后更名为《美食美客烹饪大赛》)为基础。 CCTV-2更注重品牌节目的延伸,不断提升频道形象。《CCTV2001中国经济年度报告》、《CCTV200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相聚生活——2001家电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品牌调查活动》三大“经济元旦”强档节目,《春风得意马蹄急》春节组合套餐、《欢乐英雄》等一系列重装节目的推出,进一步凸显了专业频道的定位。
2003年9月,央视经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决定把CCTV-2作为频道制改革试点,在经济频道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频道制。 第一次改版(2003.10.20-2006.08)
2003年10月20日,CCTV-2由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改为经济频道。改版后在早间推出《第一时间》,午间推出《全球资讯榜》。同时推出《非常6+1》《绝对挑战》等娱乐节目。
2004年1月16日,CCTV-2成功录制“首届中国法官十杰评选”特别节目《人民法官》。 1月22日至28日,CCTV2推出了春节特别节目《和你在一起》,该节目的形式是走出演播室并和普通观众近距离接触。 4月,CCTV-2率先披露“阜阳劣质奶粉案”;此外,“陕西宝马彩票案”也由CCTV-2率先披露。 9月,CCTV-2再次对运行架构和机制进行了调整,节目工作室被撤销,频道总监直接对栏目制片人进行管理,使经济频道真正成为一个扁平化的频道运行架构。CCTV-2还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从资讯生产的特点与资源共享的目的出发,对经济资讯的前期采集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频道统一的节目生产公共平台。 10月18-24日,CCTV-2联合全国6家省级电视台推出《梦想中国》,2005年、2006年、2007年又继续举办。
2005年,在平台渠道整合的基础上,CCTV-2为实现全频道各栏目之间信息、嘉宾、选题等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起通过局域网实现各经济栏目及公共平台的选题共享的共享系统。 3月28日,CCTV-2改版,推出《超市大赢家》《财富故事会》《今晚》《交换空间》4档栏目。 4月22-30日,为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CCTV-2多个资讯、专栏及特别节目联动,展开“品牌中国”大型系列报道活动。
2005年5月,根据央视台领导的指示精神,CCTV-2结合央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实施栏目末位淘汰制。 7月,CCTV-2打造家庭娱乐节目《全家总动员》。 8月, CCTV-2对“全民节约 共同行动”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推动全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 10月,CCTV-2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推出《中国经济大讲堂》,每天邀请参与政策制定、熟悉政策背景的主讲嘉宾。 11月,CCTV-2以“平凡英雄”为主题,每年推出“中国骄傲——寻找英雄中的英雄”特别活动,在每年11·9中国消防宣传日播出《中国骄傲》颁奖晚会(CCTV-2改为财经频道后,《中国骄傲》交由CCTV-12制作播出)。 12月1日,为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CCTV-2在《经济信息联播》推出系列报道《品牌中国》,对在自主创新中取得优异成果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报道。
2006年,CCTV-2建立了频道层面的选题日历制度,提供经济选题计划和规划。 在《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 该年举办了主持人选拔活动《魅力新搭档》。 3月,CCTV-2联合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委和数十家省市电视台共同制作播出特别节目《科技走进新农村》。 5月,CCTV-2形成了“强化经济特色,放大经济品牌;优化频道结构,丰富节目品种;创新节目编排,灵活应对市场”为基本思路的“内涵式微调”改版方案。 6月9日-7月9日,CCTV-2参与转播德国世界杯比赛。 7月,CCTV-2继1991年《经济半小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进行报道后,再次举办《重访大别山 建设新农村》主题宣传活动。
第二次改版(2006.08.-2008.10.26)
2006年8月起,CCTV-2开始使用红色圆球体LOGO,口号为:经济频道,就在您身边。8月9日,CCTV-2商务案例分析类栏目《商务时间》开播。 8月16日,央视在晚间黄金时段全面启动“绿色广告标识”的审核工作,CCTV-2晚间黄金时段的广告中,屏幕右上角显示半透明状的“绿色广告标识”。9月16日,CCTV-2《全家总动员》2006年年度总决赛顺利播出。
2006年10月,CCTV-2播出《情系太行山 建设新农村》。 11月,CCTV-2推出5集《反商业贿赂》系列报道。 11月13日,CCTV-2推出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每集50分钟,该片是一部跨国摄制的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 12月11日,CCTV-2推出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艰辛历程的10集纪录片《跨国风云》;同日,CCTV-2全频道全天打通,推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16小时直播报道。 2007年,CCTV-2推出“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电视活动。 9月1日,CCTV-2现场直播了“节能减排 全民行动”启动仪式,频道推出特别报道。 10月5日,CCTV-2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推出6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并在CCTV-1黄金时段首播。
2008年5月5日,CCTV-2进行“专业升级”调整,以经济节目的影响力提升,频道结构的优化为抓手。 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CCTV-2推出《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北京奥运会前夕,CCTV-2与北京奥组委联合制作奥运特别节目《中国加油》。 8月9-24日,CCTV-2参与转播北京奥运会赛事,除《经济信息联播》等栏目正常播出外,其余所有时段全部播出奥运赛事,台标被暂时移动到右上角。9月1日,CCTV-2创办《开学第一课》 (后移入CCTV-1播出)。9月20日,CCTV-2开始在晚间打通《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开展直播报道《直击华尔街风暴》。10月11日,CCTV-2傍晚档18:05分再次开通一小时的《直击华尔街风暴》直播特别报道。
第三次改版(2008.10.27-2009.08.23)
2008年10月27日,CCTV-2推出经济评论节目《今日观察》(《央视财经评论》前身)和访谈节目《咏乐汇》(后停播)。 12月,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CCTV-2推出10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10个样本》。
2009年8月18-22日,CCTV-2播出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 第一次改版(2009.08.24-2012.08.22)
2009年8月24日,CCTV-2由经济频道改为财经频道。改版强化频道财经特色,压缩非财经节目的比重,陆续推出《环球财经连线》《交易时间》《市场分析室》等栏目。《生活》改版为《消费主张》,《为您服务》改版为《理财在线》(后改为《生财有道》)。 9月21日凌晨4点47分,CCTV-2在其上一版勺标CCTV-2下方加上了微软雅黑字体的“财经频道”四个简体汉字,是央视各频道中第一个采用“英文+数字+汉字”形式的频道。11月25日,CCTV-2开始24小时全天候播出。12月21-29日,CCTV-2播出9集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每集45分钟。
2010年8月23日-9月1日,CCTV-2播出10集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摄制组团队秉承一贯的理性精神和全球立场,力求以诚实、冷静、客观的媒体姿态,用历史来关照现实、以现实来设问未来。9月22日,CCTV-2播出10集电视纪录片《华尔街》,每集50分钟。该片是央视首次全面深入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采用大量纪实为主的拍摄手法,充分体现电视本体语言的创作。
2011年1月1日,央视所有频道更换台标,CCTV-2的标识优化为“CCTV-2 财经”。当时频道屏幕下方滚动字幕出现的频道标识,是CCTV-2自己专有的二级标识,并非央视统一的频道标识。 2月,CCTV-2播出8集电视纪录片《大市·中国》,每集40分钟。8月21日,首届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京举行。截至2015年,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已连续举办5届。10月1-7日,CCTV-2《经济半小时》播出7集系列片《跨国并购》。
2012年3月29日,CCTV-2播出9集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每集45分钟。5月23日,CCTV-2上海演播室在浦东新区启用。
第二次改版(2012.08.24-2015.04.30)
2012年8月24日,CCTV-2更换频道包装,LOGO的主元素改为金黄色的两个箭头。10月19-28日,CCTV-2推出10集纪录片《货币》,每集45分钟。12月31日,CCTV2联合路透、CNBC联合推出跨年直播节目《新年新世界》,该节目是CCTV-2尝试覆盖全球时区的跨年直播节目。
2013年1月1日,CCTV-2播出系列微纪录片《资本的故事》第一季(2015年播出第二季)。1月21-26日,CCTV-2播出6集纪录片《国企备忘录》。 11月5-10日,CCTV-2播出6集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每集50分钟。 央视加强公益广告审核工作,CCTV-2和央视其它中文频道一样,播出公益广告时屏幕右上角显示彩色色块的“公益广告标识”。12月31日,CCTV-2实现高清化,2014年1月1日起CCTV-2(高清)正式上星面向全国观众播出。
2014年1月1日起,CCTV-2(高清)通过中星6A上星播出,开始高、标清同播。高清版标识和标清版一致,在右侧加挂“高清”两字。和央视其它高、标清同播频道中的高清频道一样,CCTV-2(高清)蝶形报时器每30分钟报时1次,报时时“高清”两字撤下。3月,CCTV-2播出8集纪录片《品牌的奥秘》,这是央视首部中外联合制作的财经纪录片。 6月1日晚,CCTV-2前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吉林检方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同年6月6日,制片人王世杰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8月25日,CCTV-2播出10集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每集50分钟,该片是解析互联网的纪录片。 9月19日,央视恢复CCTV-2重大体育赛事转播任务,CCTV-2协助体育赛事频道(CCTV-5+)转播仁川亚运会。在此之前。11月17日,《市场分析室》复播。
2015年1月31日,CCTV-2大数据财经电视新闻杂志《财经周刊》开播。
第三次改版(2015.05.01-)
2015年5月1日7:00起,CCTV-2《第一时间》、《交易时间》(上午版)(下午版在CCTV-2上海、深圳演播室播出)、《环球财经连线》(午间、晚间版)、《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央视财经评论》等栏目在央视总部大楼正式播出。 从当日起,CCTV-2(标清版)在播出16:9的节目时,画面改为将16:9播出素材横向压缩成4:3,同时台标横向压缩以适应16:9格式。8月17日,CCTV-2的蝶形报时器因部分原因恢复到4:3格式,不久恢复到16:9格式。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CCTV-2在《经济半小时》播出7集电视纪录片《抗战财经记忆》。11月发布的当月中国微信500强榜单中,CCTV-2官方微信号“央视财经”以总阅读量2377万+,平均单条阅读量77693的成绩,位居第3名。
2016年1月4日,CCTV-2《央视财经评论》开始在周一至周四21:50播出。并推出4档《整点财经》,在周一至周五10点、15点、16点、17点播出;增设《精品财经纪录》,周一至周四23:05播出。同日起,深圳演播室正式启用。 3月8-13日,CCTV-2播出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每集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