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分布式能源大数据

分布式能源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3-06-15 03:14:02

大数据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有哪些

1、国内电网行业相对封闭,很多国外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并不适用于国内,根本没施展的基础和环境;
2、但国内电网行业技术上并不算落后,对国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其实也都有及时跟踪和深入理解,只可惜,如1所述,确实没啥空间。
3、
要玩大数据的前提是首先要有大数据,以前电网建设重点都集中在生产环节,配用电环节关注较少,而生产环节,起码目前,还谈不上大数据,相关的数据挖掘倒是
一直都需要,也一直都在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户能见到的就是智能电表)等的大面积推广,意味着与用户交互最多的配用电环节开始得到重视。
4、配用电环节要做到智能化,确实需要基于海量用户用电特征数据分析,进而实现台区的负荷预测、用电调度、有序用电等等。但遗憾的是,理念归理念、技术归技术、现实归现实,虽然智能配用电这一块理论上都设计的很好,但现实中还有很多问题。
5、
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例,其实是一个收集用户用电行为特征最好的前端设施,这里需要分钟级的数据采集频率,目前一般是15分钟。即一个小时采集4次。但由
于用户住宅区的分布杂乱无章,要想采用重新布线的有线方式传输数据显然投资过大,PLC又慢又很不稳定。无线的话,GPRS目前使用较多,不过呢,大量用
户数据都走GPRS,且不说费用,数据拥塞是避免不了的,受环境影响,干扰和屏蔽也较多。这样一来,后台收集数据经常会出现延迟和丢包情况,因此很多数据
根本无法全部有效采集。也就不存在完整的海量数据一说,那么又到哪里去分析呢?
6、国内确实建设了一些完整的智能电网小区试点,用户家里也可以用
智能插座,这种环境下用户数据可以得到有效收集,如果用户量较大,必然会产生大数据,相对也就需要大数据技术来处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网智能服务水
平。但这种整体的改造要用到目前现有电力系统中,显然不现实,成本过高,电老大再有钱,也不可能去干这种事。
7、从电力的后台系统来说,涉及到了大量的各种业务系统,但这些系统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因为缺乏顶层设计,所以大多自成体系,数据很难互通共享并提供上层应用服务,因此即便这些数据真的也是海量大数据,但要实现整体的分析挖掘,难度依然十分巨大。
8、
风电、太阳能、包括微网的分布式能源接入,其实跟前端用户用电行为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目前还没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储能系统,因此怎么分配这些能源,怎样与现
有配电网很好的结合也会是十分麻烦的问题,要知道风电和太阳能等都是不确定性能源,对现网冲击还是很大的。这确实也需要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譬如对风电准
确的预测等。这些技术都很早就有人在研究,谈不上大数据。除非是大电网环境下,整体都构建成分布式能源,这时候可能才算得上是大数据吧。
8、总结一下,从未来看,智能电网的实现的确需要大数据做支撑,但在我国电网环境下,这将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说大数据,更多是噱头,吸引眼球和忽悠项目罢了。大部分省级公司的数据更多应该还是结构化运营数据,顶多T级了。

② 40家央企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2022年3月30日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正式组建成立。

电力数字化军团聚焦电力行业数字化领域的关键挑战,整合华为大平台的技术和研发资源,如海思、2012实验室的强大研发保障和前瞻性力量,携手生态伙伴,提供包括芯片、终端、云、ICT基础设施及架构设计等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

华为大动作!再成立十个军团,任正非出席!

无论是在电网侧、还是在用户侧、数字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大潮。数字化服务和运营正在提高电力行业竞争力标杆水平。电力企业将数字化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01

中国建筑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推进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信息化治理五大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集团一体化管控新系统建设,促进层级化管理向平台一体化管理转变,促进条线化管理向共享化管理转变,支撑经验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转变;

赋能业务“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02

中国物流打造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共享物流;

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共建共享物流大数据平台;

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03

中国稀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深入推进稀土资产实质性重组,加快资源、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发挥1+1+1>3的“聚合效应;

推动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04

鞍钢集团打造数字鞍钢

“数字鞍钢”建设围绕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制定“四化”攻关指标;

聚焦“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三条路径;

全面优化升级“管控、钢铁、矿山、钒钛、交易、金融、物流、技术”八大体系;

到2025年,鞍钢集团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深入应用。

05

中国黄金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预计2022年,中国黄金将继续投入3亿元左右建设数字矿山;

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减少一线人员10%以上,进一步提质增效。

06

中国海油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围绕勘探开发生产等核心业务,加大5G、北斗导航、AI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生产作业时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新基建”,持续提高海上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宽带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数据标准建设,加强数据集成共享,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海外IT共享服务支持力度。

07

中国化工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术

加快线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设步伐;

打造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数字化环境;

致力于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

重点打造的10条优势产业链和5条潜力产业链;

在 科技 创新、产品创新上重点发力,在种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

08

中国中车聚焦“一平台三能力”

从“更先进、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更舒适”这六个“更”,追求中国装备、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的新台阶;

围绕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以中车的“七个优势”即专业优势、整体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成本优势,助力高端装备数字化转型;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聚焦“一平台三能力”进行的数字化转型;

09

中国医药集团提出“1336”推进机制

集团提出集团数字化转型愿景和“1336”推进机制建议。“1336”即:

集团及各产业板块树牢1个“数字国药”愿景目标;

建立“管理、业务、技术”3类职能协同推进的组织和工作机制;

打牢“资源共享、架构统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础;

实施“管控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3维发展路径;

落实“体系化顶层设计、集约化平台建设、集约化基础底座、体系化发展数据、体系化网络安全、体系化治理管理”6项重点任务。

10

东风 汽车 重构全产业链条,提供数字化服务

数字化将重构 汽车 研发、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全产业链条,为传统 汽车 行业赋予新动能;

在产品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 汽车 进化成智能 汽车 ,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服务。

11

中国节能定调“2022 科技 创新年”

将2022年确定为集团公司的 科技 创新年,围绕集团产业链的 科技 创新来聚焦发力。

12

中国盐业“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产业的“数字化”仍是关键;

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

充分利用新工艺和大数据参与 健康 中国行动;

创新行业价值,主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不断拓展延伸盐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寻求新的增长点。

13

中国一汽推动核心业务数字化

以实现行业领先为目标,围绕“业务赋能、产品智能、生态智慧、数据增值”;

以中台为核心,以数据为引擎,以产品诞生、订单交付、客户服务三大主流程为主线;

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价值化、创新化,支持企业运营“实时在线、及时分析、智能管理”。

14

中国一重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数字一重”“智造一重”,制订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实施路线图;

二是强化组织创新;

三是强化应用数字技术;

四是强化资源保障。

15

宝武钢铁从“老大”变“强大”

一是大力推进“新基建”“新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底座;

二是大力推进“新保障”创新,构建完善的数智研发体系及大数据治理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新生态”创新,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16

保利集团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集中融合力量,做数字产业化“领头雁”;

保利集团明确提出“建设一流,追求卓越”的战略目标和“5678”重点任务。其中, 科技 创新是“八个力”中的驱动力,并明确了“百千万亿”的奋斗目标。

17

中国建材进一步强“根”铸“魂”

重创新、促转型,进一步强“根”铸“魂”;

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加快全级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司库体系建设。

1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

以数字电网、数字运营、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推动公司向“数字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战略转型;

建设数字电网,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

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研发应用融合5G的智能电网端到端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

19

中国石油锚定“中国数字石油”

锚定“数字中国石油”建设目标;

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推动数字技术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重塑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架构和流程。

20

中国石化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资源共享与数据资产管理机制;

建设集团级、企业级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数据中台、数据服务平台;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全员数字化素养和应用技能,推动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创新,培育数字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数字新产品、新服务。

21

国家管网构建“一个数字管网”

面向五类用户(员工、资源方、客户方、服务方、监管方),构建“一个数字管网”的极致用户体验;

对齐“建运维研”作业,拉通端到端业务流程,打造覆盖全业态、全场景安全高效的智慧管网;

聚焦价值创造,构建交易平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运营,发展平台经济,驱动收入增长;

打造数字平台,构建“安全可信、开放生态、智慧运营、敏捷高效”平台能力,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收放结合,实现集团数据资产及IT资源的集中管控(收),应用及业务的快速创新(放)。

22

中国电信云改数转

2022年加大推动云改数转战略;

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23

中国移动聚焦“四个三”战略内核

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发展机遇,聚焦“四个三”。

加快“三转”,即推动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拓展延伸,推动业务市场从To C为主向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聚力“三新”,即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

深化“三融”,即构建基于规模的融合、融通、融智价值经营体系;

提升“三力”,即打造高效协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组织运营体系。

24

中国联通数字经济主航道

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

加快构建“多元共建、互补互促、跨界融合、竞合共生”的数字生态;

要创建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生态体系;

构建“全覆盖、全在线、全云化、绿色化、一站式”数字化服务。

25

中钢集团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

提出了“十四五”数字化转型“1344”规划思路,即以建设“数字中钢”“智慧中钢”为总体目标;

落实“1344”提出了六项原则和九条工作措施,总体架构是“1+3+5+N”;

从“管控服务数字化、网络安全体系化、实体产业智能化”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

着力夯实数字技术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大数据应用平台和网络安全防护平台四个基础;

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四项创新,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

26

中国电科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 科技 攻关力度,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支撑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智慧气象、智慧公安等成熟产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生 健康 等新兴产业的数字化动能;

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云+数+应用+生态”的数字政府电科模式,承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全面启动“数字电科”建设,统筹规划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

27

中国华能打造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

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夯实基础阶段(2021年3月底前)。统一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构建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形成共性元数据、根数据。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完成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突破、引领示范阶段(2021年-2022年)。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全业务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管理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全面转型阶段(2023年)。中国华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数据驱动成为发展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28

兵器装备集团围绕“数字兵装”推进三大任务

实施“1343”数字化转型战略;

围绕“数字兵装”一个总体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战略管控、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任务;

构建“数据驱动战略监管体系”“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数字化能力与安全保障体系”等四大创新体系;

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生产制造型向科研先导型三个转变;

建设以 汽车 产业链、光电信息为代表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29

国家电投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综合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国内领先”;

到2035年,集团公司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30

华润集团实现“智慧华润2028”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集团成立90周年(2028年)之际,初步实现智能化,数据资产、平台资产价值充分发挥,对外市场化赋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先行者。

31

国家电网能源电力数字化

加快推进全业务、全环节、全要素数字化发展;

要围绕能源电力数字化,有力支撑能源互联网建设;

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深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营销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

围绕能源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深化北斗、5G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能源电商、智慧车联网等创新发展。

32

中国电建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把“数字融合能力”作为集团总体战略六大能力之一;

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

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服务;

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33

中国大唐打造数字大唐

数字化愿景:“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流能源企业”;

目标:成为“广泛数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开放运营协同、智慧资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产商。

34

中广核引入“云大物移智链”技术

将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核电、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建设;

实施云化战略,构建泛在互联、云端一体、灵活强大的坚实技术底座;

中广核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认识和专业的团队,专业人才培养被定位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35

中核集团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

按照“点、线、面、体”的路径逐步推进。要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重点在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生态方面着力,要在“产业+ 科技 ”上积极布局;

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利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加强平台、系统、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业数据信息的本质安全水平;

要以数字化需求为重点,以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培养人才。

36

航天 科技 建设“数字航天”

建设数字航天,推动航天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研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航天+”产业形态;

着力推动航天产品向高可靠、可重复、智能化方向发展;

推进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打造航天智能制造体系;

推进精益化管理,逐步构建以流程主导和数据驱动的企业管理模式。

37

中国航发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通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优势资源快速汇聚,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试验、服务全过程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

支撑以产品研发体系为核心内容的AEOS(航空发动机运营体系)建设,加速航空发动机核心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38

中国南方航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的目标迈进;

以数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将 科技 创新作为安全七大体系之一,推动安全管理从“人盯人”向“盯系统”转变,为安全管理赋能;

以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打造统一运行指挥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流程,为航路优化、航班编排、飞行跟踪、航延优化、机型调配、精益维修、航材库存优化等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以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南航e行”;

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发展;

以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将 科技 信息作为10个领域重点任务之一。

39

中远海运打造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

以“技术+场景”为核心,围绕产业链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将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司主业中;

同时推动有关行业规则与标准建设,包括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贸易及航运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国际运输征信体系建设等。

40

招商局实现“数字化招商局”

“十四五”末初步实现“数字化招商局”,各个板块的服务、运营、产品达到全数字化、全线上化、全透明化、全合规化;

共享技术基座包括云和大数据、底层广泛的连接、边缘计算和数据汇集,解决产业布局分散、保证数据资产等问题;

打造技术、数据与业务能力中台,进行业务协同和数字共享中台的建设,实现流程敏捷化。通过一个以移动端为主的招商随行工作协同平台,覆盖整个集团;

实现数字化转型“四提升”,即客户服务数字化、生产运营数字化、内部管理数字化和生态模式数字化。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③ 智光电气股票属于什么板块

所属板块为上游行业。
1.芯片概念:2019年5月27日智光电气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参股公司粤芯半导体采购的荷兰ASML光刻机,已于2019年3月中旬搬进粤芯半导体主厂房,目前在做量产前的最后调试准备
2.能源互联网:稳步推进区域综合能源利用与服务,按照既定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山西国锦一期供热项目、山西平陆循环经济能源岛项目、成都市蒲江县城工业园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针对上半年国内经济环境和行业、客户情况,智光节能积极制定并实施相应策略加强风险管控,有效减少对公司存量节能项目的影响。
3.电力物联网: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州智光一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全新的面综合能源服务的工业设备智能物联边缘网关
4.智能电网:公司2015年12月29日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20.66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712.4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亿元,用于电力需求侧线下用电服务及智能用电云平台项目、综合能源系统技术研究实验室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5.光伏概念:2016年6月21日午间公告,公司与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月20日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围绕光伏发电、用电服务、售电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具体来看,双方将有效推动“一站式光伏解决方案”在南网各区域的业务开拓和落实,大力推广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据了解,芯能科技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维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深耕光伏产业多年。
6.工业互联网: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同构建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大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达成战略合作;17年公司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会员单位;以“互联网+”的思维,在电气控制和综合节能优势业务基础上依托综合能源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细分市场中进行深层次延伸和叠加,拓展涵盖了储能、分布式能源以及用电和微电网领域的创新业务。
7.新能源汽车:2018年6月27日,子公司增资精虹科技。增资后智光储能持有精虹科技12.5%股权。公告显示,精虹科技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相关业务,具备上游优选电芯、电机、电控等核心单元与部件的供应资源,目前产品已配套国内多家车企品牌。
8.边缘计算: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州智光一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全新的面向综合能源服务的工业设备智能物联边缘网关,拥有广域弱连接环境的强适应性、支持多种通信模块和传输协议,提供工具包,支持用户定义模型,实现即插即用等特点

④ 郑州聚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郑州聚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9-05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创意岛大厦。

郑州聚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100MA45P6YM8N,企业法人张小琼,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郑州聚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大数据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及销售;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智能微网系统、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及维护;电力工程施工;售电业务。

通过爱企查查看郑州聚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⑤ 智慧城市未来是什么样,智慧水务如何规划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一、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方向

1、信息网络宽带化

推进光纤到户和“光进铜退”,实现光纤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50%的家庭达到100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达到1Gbps。推动4G网络建设,加快城市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

2、规划管理信息化

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平台建设和功能拓展,建立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构)筑物数据库,构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

3、基础设施智能化

发展智能交通,实现交通诱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居民和企业用电的智能管理。发展智能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发展智能建筑,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

4、公共服务便捷化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业务协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城市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的服务模式。

5、产业发展现代化

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推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创新并培育新型业态。

6、社会治理精细化

在市场监管、环境监管、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深化信息应用,建立完善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二、“六个一”建设理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建设理念即“一个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集合、一个城市运行中心、一套标准”。

1、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

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放的体系架构,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共性基础“一张网”

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

3、一个通用功能平台

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施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4、一个数据体系

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5、一个高效的运行中心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

6、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结合各城市特色,分类规划建设内容和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盖“建设、改革、评价”三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金鹏信息智慧水务解决方案

⑥ 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的支柱

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的支柱_数据分析师考试

能源互联网+路线图逐渐明晰,万亿产业蛋糕呼之欲出。近几个月来,据不完全统计,A股能源互联网+概念公司有近七成定增募资加码能源互联网+相关业务。显然,企业是冲着商业前景而来的。这些企业中,不乏大数据企业。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只有挖潜大数据,才能尽享能源盛宴。

“占GDP20%以上的能源产业互联网+在未来10年,其带来的直接和附带产业价值将超过20万亿元。”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东向表示。

处于能源互联网+“风口”,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相关产业链将最大化受益。

特别是在电力大数据方面,围绕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已不鲜见。从电能计量到设备检修、巡视记录,从调控监控信号到生产报修数据……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数据是能源互联网+信息支撑

近日发布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敲定了智慧能源等11个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关支持措施。业界普遍认为,这将对能源互联网+的落地产生重要影响。

此前也有媒体称,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工信部等参与制定的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文件,最晚将于年内出台。

可见,能源互联网+在加速。也意味着,未来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的新能源企业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能源互联网+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慧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源采集装置、分布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源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曹寅如此解释能源互联网+,发电设备、电网设备、用电设备和用户连接到能源互联网+后,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效率优化和安全调度。

“在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大数据”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信息数据支撑,而“云计算”作为计算资源的底层,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这些将会成为能源互联网+中信息数据交互的可靠保障。”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表示。

此前,多家软件公司已经布局这一领域。电网企业在推动智能电网、四网合一试点;电气类公司在推动智慧能源服务、智能电器产品。目前,电网企业、电气制造服务商、软件商都纷纷和能源互联网+搭上关系。

多家企业业务向大数据延伸

伴随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加速落地,不少企业近来更是紧锣密鼓地布局该业务。Wind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一个多月,上市公司对能源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定增募资热情明显升温。A股涉及能源互联网+概念的17家上市公司中,有7成上市公司通过定增码能源互联网+业务。

积成电子今年3月成立能源公司专门从事能源互联网+业务,版图包括智慧城市、节能咨询、新能源电站开发、云平台等。此外,该公司合作打造的山东地区首家能源互联网+云平台6月中旬即将上线;公司借助百万级别智能电表+80万智能电表+10万智能燃气入口,有意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搭建信息平台,未来有望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进一步并购。

国内的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发布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

南都电源在其公告中称,该公司拟增发募集24.5亿元,用于新能源电池项目及分布式能源网络云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公司拟投资3.9亿元用于在全国建设总容量为390兆瓦时的分布式新能源网络及平台建设,通过先进的BMS进行智能控制,并采用数据云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为用户提供整体能源优化方案,完善能源互联网+布局。

目前市场上很多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公司都是原来做电力设备的,如电力监控、智能电表等,他们有从事能源互联网+的先天优势,比如说电表能够记录用电数据,借助大数据的优势结合科技平台就能实现能源互联网+的交互功能。

大型企业可以搭建私有能源互联网+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但由于成本原因,中小企业则需要借助云计算获取第三方服务。

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就互联网+企业而言,它们的优势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以及移动端的用户量上,与大型电企合作也是一个思路,肯定会有其他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的支柱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阅读全文

与分布式能源大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插画过渡笔刷工具 浏览:467
ds格式文件怎么读 浏览:489
哪个网站可以查蛋白的干扰靶点 浏览:941
安装linux系统注意 浏览:702
移动电视盒子怎么读取u盘文件 浏览:963
模具编程用哪个UG版本好 浏览:120
户外自驾游app哪个好 浏览:604
几组数据对比要用什么图 浏览:726
bov文件什么意思 浏览:132
zp3后缀是什么文件 浏览:201
米奇编程有什么好吃的好痴的图片 浏览:137
嵌入式黑盒测试工具 浏览:154
有限状态自动机代码 浏览:816
hosts文件空内容 浏览:254
tcpudp源代码 浏览:737
重装系统软件win10吗 浏览:51
spss非线性回归教程 浏览:183
ldb文件是什么 浏览:359
无网络下手机连接投影 浏览:431
少儿编程有哪些技巧 浏览:5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