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该如何走
“大数据”是当今最热的概念之一,有人宣称掌握大数据的人可以像上帝一样俯瞰整个世界。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大数据(big 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创新沿着从数据到大数据,再到分析和挖掘,最后是发现和预测的方向发展。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各行各业更加意识到,谁能率先实现大数据,谁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将抢占未来先机。
教育行业也不例外,2013年对于教育来说是传统育研究走向科学实证的重大机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什么?如何通过大数据更好的教育学生?大数据对于教育是福还是祸?
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是大数据变革教育的第一波浪潮
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从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到现在“视频再教育”。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制定学习进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上做题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传统课堂不再讲解新课,而成为学生当堂做作业、讲解问题或做实验的场所。
如果说翻转课堂只是一个触角的话,那MOOC的出现就是升华的翻转课堂。“视频再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面对全球性的MOOC浪潮,中国的大学也开始行动。2013年,上海市率先引入中国式MOOC,推出了“上海高校课程源共享平台”。
MOOC的兴起,使“用视频再造教育”的学习模式迅速推广到高等教育,而且进展到可以通过选修MOOC获得学分、进入正轨教育的程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相继开放了在线教育课程。
而微课程是对翻转课堂的回应,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微课程是教学视频浓缩精华的微型课,主要用于学生的前期学习,目前,微课程已开始影响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微课程实践的积累,将导致微课程群的形成,微课程群的应用又会形成新的应用数据,将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发现与预测的创新应用。可以说,教育领域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
大数据时代对于教育是福还是祸?
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搞清楚信息时代是什么,数据时代己悄然来临。在大数据理念面前,大家各抒所见,有些人认为,大数据时代可以让教育者真正读懂学生。
相对于传统数据宏观的教育情况,大数据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大数据使“经验式”教学模式变为“数据服务”教育模式。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关注每个个体学生的微观表现,通过学生相关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方案,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
一些支持大数据教育的人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推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利用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
而另一群人认为大数据是“换汤不换药”,实际上就是用大数据、云计算作为概念来包装以前的东西。虽然在线教育来势汹汹,却有“叫好不叫座”之态。以新东方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底新东方在线网站于个人注册用户已逾1000万,而据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介绍,用户愿意付费的额度不高,在2012年新东方付费用户为20万,占比仅为2%。
目前主流的在线教育产品只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好搬到线上,这种模式实际上只是线下学习方式的简单复制,这样的学习方法还衍生了一些教育上的新问题:如何保证学习过程不会被中断、怎样确定是学生本人登录学习等。对于在线教育,只有学习主动性和控制力比较好的学生才能利用在线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方面较弱的人将难以长期坚持,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⑵ 大数据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包括哪些
作为社会子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数据来临的深刻影响。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数据的挖掘也成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美国的学校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4]中国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影响下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正在形成的大数据技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的确立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1.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
教育和社会之间是哲学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出能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当前社会氛围、国家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的影响。从当前来看,教育深受工业社会的影响。从18世纪中叶开始,整个世界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市场的扩大和劳动时经验与技术的要求,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的动手能力代替了过去注重个体层面的文化修养学习,能不能解决问题,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志。这种人才观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见一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革新这种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教育理念。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的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提出逗未来的教育地,他预测未来的教育要面对服务、面对创新,因此在家上学、教育空间设计、面向未来的学校界限的消失将成为趋势。[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将渐渐淡出教育的逻辑起点位置,发掘知识、寻找联系、总结规律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数据时代教师将集中在挖掘学生与学习有关的表现,最适宜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定期的能力测试。教师分析学生知道什么,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通过对在线学习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评估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长度,以及学生们如何获得电子资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情况有利于政策的权威性与执行的效率,但是忽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弊端也客观存在。大数据时代将可以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政策,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
2.重新构建教学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7]教学评价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教学方式是最为擅长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看这些细节可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短期的教学评价是难以实现的。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长期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习惯、方式。逗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的太少地。同样,我们也可能对教师知道的太少。大数据的到来,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评价、分析并进而提升教学活动。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逗归纳地,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和学习诱导的部分。通过记录学习者鼠标的点击,可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有何不同反应,用了多长时间,以及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8]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学习的效果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类问题最易犯错等成为分析每个学生个体行为的直接结果。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特别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心态与行为的变化情况。比如,同一寝室,互相删除了联系方式,或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数据产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肯定出现了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就应在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进行关照。如果通过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学生的近期情绪状态,很多悲剧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识的单一维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记忆好,有的则是逻辑思维能力强,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发现优点,规避缺点,矫正不良思想行为。第三,教学评价跳出了结果评价的圈子,实现过程性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多是教的好不好,学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结果。而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教育的过程。现在一些学校实行了电子课本,如果能记录下作业情况,课堂言行,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并将这些数据汇集起来,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更不用为如何写期末评价费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学思维
传统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通过教学经验的学习与自己的总结,认为某些因素对教学活动很重要,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但是有些经验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常识有时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比如苹果公司就发现,笔记本电脑销售额的提升,常识认为的比如提高库存管理能力、提供员工更多的专业培训、做更为时尚的广告、促销等等,只能提升2%~9%的销售额,而把电脑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却能高出其他电脑销售额的15%。70度角放置的电脑,因为反光会让人不舒服,从而诱使客户去搬动屏幕,一旦潜在客户与货物发生了肢体接触,他购买这个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思维需要从群体教育的方式转向个体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传统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教师精力、教育任务等制约,因材施教总是有些缺憾。大数据技术将给教师提供最为真实、最为个性化的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哪些(或哪个)同学注意基础部分,哪些同学注意实践内容,哪些同学完成某一练习,哪些同学可以阅读推荐书目等等。这和网络购物相似,通过你过去的购买痕迹,网站就会分析出你的购物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你推送广告信息。
不仅如此,当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也能通过数据分析强化学习。比如通过电子设备做作业时,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几次全对,就可以把类似的题目跳过;如果某个类型的题目犯错,系统则可进行多次强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影响学校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绝对模式,适龄儿童、青少年都需要进入学校,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学习。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一教学模式可能会得以改变。2004年,澳大利亚人马丁开发了一个开源课程平台moodle,解决了来回奔波上课的问题。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互动,学习、考试、资料分发与上传等,都通过网站完成。2010年,这个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门户。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领萨尔曼·可汗将自己的10分钟教学视频传到网上,几年后,这个网站注册用户达到了1000万。[10]
教育平台的开发,使网络课程得以飞速发展,2012年美国在线课程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网络课程的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新的替代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数据时代更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有教师的督促、随时沟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体现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学生的思维框架,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美国不少商业巨鳄都有辍学经历,甚至有的创业基金要求学生辍学才能发放。这当然不值提倡,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非学校教育,也同样具有创造能力的事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在某一在线课程停留的时间、点击率、情绪反应等,推送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这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媒介社会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已成事实,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目前正在开设的课程,这对正在授课的教师是一种挑战。美国有个Udemy网站,老师根据自己上传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2012年5月份,该网站上有的老师收入已经超过20万美元。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教育网站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根据知识传播的形式、受众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⑶ 党建大数据的数据判定依据
据党建的特征及现状浅析
海盟高科
2019-11-13 11:24
关注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数据分析凸显其重要性,影响着人的决策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而党建工作就是在人的脑子里搞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则能够更好的按图施工、科学管理,动态调整、精准操控。因此在执政党的瞎渗拍大数据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大数据思维重新审视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以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创新,保持党和党组织在新时代背景下充满活力。
一、大数据党建的内涵与特征
大数据党建是指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充磨羡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以数据分析、科学决策为手段,构建新型的党建工作模式,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大数据党建具有如下特征:
1.开放性。在大数据时代,由喊腊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党建工作的开放模式。通过构建开放式、扁平化的党建管理平台,实现党务公开、网络民主监督等功能。随着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任何一条党建信息都会被记录,任何网络行为都可用于后台数据分析,这大大拉近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距离。同时,通过党建平台,每一位党员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和管理党内一切事务,通过各种手段表达意见;各个基层党组织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借鉴,不再各自为政,从而更好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开放、融合的党建模式。
2.全面性。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打造的全国性的党建平台,可实现党员教育、党务工作管理、党内信息传输、学习教育培训、党员互动交流、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考评、党内评优投票乃至舆情分析研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党建网站、手机、视频多媒体等各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立体互动,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3.个性化。大数据党建在对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一是以大数据技术构建的云学习平台,党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二是党组织可以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为党组织、党员推送个性化信息和服务,满足分层性的学习服务需求。
4.互动性。在大数据环境下,党员通过网络和党建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各种利益诉求在虚拟空间中得到释放,思想得到碰撞,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局面。另一方面,大数据党建解决了地域间隔离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活动的空间从现实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网络空间,提高线上线下的组织生活的互动,消除了传统党建对党员交往活动的束缚,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高效性。大数据的快速度决定了在此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高效性:一是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二是党建工作的快捷性。随着云计算、新媒体、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党建信息的发布可以借助各种移动应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而且形式多样。同时大数据党建利用云平台实现党员需求的即时感知,利用数据的高速收集和统计实现党务处理的即时性,减少人为失误和人力资源的负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党员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客户端处理党建工作,尤其是对于流动党员来说,这种方式显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二、大数据党建的成效分析
1.运用大数据实现了党员管理的全覆盖。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带来的不只是全社会的大数据,还有个人的大数据,即个人的信息也海量地存在于数据库中。目前,各级党组织都在大力推动大数据党员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实现党员信息查询、活动创建、党费交纳等功能,实现对在册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全覆盖”跟踪管理。同时还尝试着开始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打造全国党建网络云平台。
2.运用大数据实现了党建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执政党,其服务社会和民众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赢得社会和民众支持的水平。而及时了解各地党群、干群关系的发展趋势,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件,准确的对服务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对于党建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当前,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各级党委、政府网站的群众留言,某一时间段内各网络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以及某一地区党员、群众搜索的主要内容等,深度挖掘和研发各个环节的不同分类的大数据价值,及时发现相关事件的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从而科学判断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以及矛盾焦点,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化解。
3.运用大数据实现了党员教育的碎片化。党建工作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的最新突破在于党员教育的碎片化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党员、干部平日浏览的网页信息、博客内容、关注的微博以及论坛发帖等相关数据,可以综合判断全党或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然后将这些数据反馈给相关的教育培训部门,用以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党员教育中的交互性。
4.运用大数据推进了反腐倡廉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的问题,以“快”的手段惩治党内腐败分子,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但我们应该看到,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的隐蔽性越来越强,采用法律灰色地带的规范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反腐倡廉工作的难度不断提高。事实上,腐败的问题并非完全看不见踪迹,只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就可以找到腐败的信息点,找到犯罪的证据。这方面,着重分析海量数据的大数据技术具有以往信息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建立各行业、各部门整合的大数据系统,对各种异常情况(如大额资金流动、党员个人异常行为等)进行有效监控,使违法犯罪行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原形毕露、无处逃遁。
三、大数据党建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数据为党建工作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使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大数据党建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就全国范围来说,大数据党建的水平大部分还停留在建立党建网页与网站,利用网络发布工作信息;利用平台张贴宣传教育材料、推行党务公开、进行党员管理;利用网络媒体如远程教育网络等加强党员教育学习等等。而在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干部与群众互动、党员与群众沟通等方面比较有限。至于利用大数据破解党建难题,如考核难、评价难、对下负责难、民主决策难等深层次问题,至今尚无明显进展。此外,从全国党建网站的建立情况看,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建网站基本建成,各网站之间大都建立了链接,但各级党建网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建设水平有高有低,无法协调统一。而覆盖全国各级党组织的党建统一平台至今尚未形成,前面所提的“全国党建云平台”也只是宣传部门或媒体部门建立的一个宣传平台而已。
2.党组织开展正面教育引导的公信力受到挑战。诚然,在当前各级党组织所举办的各类活动中,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平台发布了大量的积极能量,比如在“大灾难”、“互帮互助”和“公益行动”中都有大量的正面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网络互动,对广大群众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直面大数据时代真假数据的混乱状况,如“水军”、“推手”制造的话题、无孔不入的黑客、病毒、泛滥成灾的虚假信息,屡禁不止的网络违法行为等。同时不同种类的思想、价值观、社会思潮在网络上传播、融合、对抗,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产生了动摇。这些释放出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社会无法承受的痛苦,并使许多不明真相的党员、群众对党组织所进行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产生怀疑,甚至抵触,从而使党组织的权威性被削弱,诚信受到挑战。
3.大数据党建的建设速度与应用普及水平脱节。目前党建的信息化工作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大数据、云平台等纷纷上马,各级党政部门的投入逐年增加,软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善。但相对于建设的高速度,这些平台的运用却相对滞后,有些只局限于专职的党委部门;对于普通党员来说是只闻其声、未见其面。追根溯源,一方面是由于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一些最新的应用不能下大力气及时的推广,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的现代信息素养不高,安于传统处理手段的运用,缺少在大数据时代采集、收集信息的热情,对应用办公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认识。
4.大数据党建的人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是海量、高速、广泛、复杂且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资源。大数据党建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从大数据中获得有助决策的信息资源来完成相关的党建工作。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要熟悉党建工作的流程,这样才能运用大数据信息资源、设备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党建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新问题。为了应对新挑战、解答新课题,党建工作必须主动进行变革,更新理念、更新手段,常树大数据理念、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⑷ 大数据时代,家庭教育“原力”觉醒
现在教育中很多人都感到了对有些问冲枯题的无力,就开始怀疑教育制度出了问题,从来没有去反省自己在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角色是什么。究竟是教育制度还是自己角色的失败,追究起来除了没有结果的争辩,就没有什么了。
古时候很多人是没有书可以读的,也没有良好的氛围去学习各种礼仪和规矩。但是他们都能够在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中成就自我,这就是传统和民族内涵的所在。一定会有人质疑,会对传统的东西持以怀疑的态度。很多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处在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之中,也很多人在探索、实践,然后再更正。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迅猛的发展,即使是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到来,我们对待教育的态度都应该是民族的和传统的。不能用时代和科技作散敏洞为借口来改变民族传承的重要性。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觉醒我们所传承的东西也是会发生改变的,但是核心的东西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减少,而是应该发扬光大。
我们总在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把民族的弄丢了。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面前,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和珍惜。这些精妙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和内涵。我们所传承的就是从中汲取的用以正身律己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规范却又不是在学校的教育中能够实施并且深入骨髓的。这些精妙的文化传承的责任就降临到了家庭中,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看好孩子,让他们长大,更是一种持续的民族传承和文化入髓的教育。只有我们正视了这些才不会去抱怨当今的教育制度的优劣了。个人认为目前的教育制度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过滤系统”,即使不在这个过滤系统中也有可以出人头地,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国家发展是需要人才的,那么这个“过滤系统”就是把那些缺少某种素养的人过滤一下这条路并不是唯一的,却是一种有效的捷径。简单说目前K12教育所教授的内容,一般的大多数的孩子只要具备比较的品质都可以很好的完成(我自己没做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认真。遗憾的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韧性的坚持。
这些必要的品格的形成却不教育的内容,因为这些品质都是在孩子出生到幼儿园阶段养成的,也就是这些品格都来源于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原力”觉醒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这对每一个望子成龙、成凤的家庭来说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现在很多教育机构都在传授各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我个人认为跟好的教育是接受传统的教育,根植入髓一些除了方法以外的“德”的养育。最重的需要传承的“德”有“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应该是不可战胜的,也是未拿腊来社会所争相需要的人。
⑸ .谈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特点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化教育: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资源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数据驱动教学: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教学资源数字化:随着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跨界合作: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跨界合作,通过多方数据共享和整合,打造更加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联邦学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联邦学习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习模型下放到各个本地设备,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和保护,同时保证了全局学习效果的优化。
智慧教育: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服务云平台:将教育资源、学习内容、教学工具等整合到一起,形成教育服务云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教育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教友锋学内容的数字化,还包括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
开放式教育: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教育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传统教育的边界,实现开放式教育。
教学模式创新:在大数据时代,教学模式将从传统友告陪的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导,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资源好蠢的管理者。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不断推进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同时加强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⑹ 大数据和AI怎么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本文长度为2600字,建议阅读8分钟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将持续发酵。
欢迎转载,须署名并注明来自“刘鹏看未来”公众号,并保留本句。
比尔盖茨曾预言,“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
现在看来,虽然并不是每个网上课程都能强过大学教程,但是在线教育已经成为现实,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中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过亿,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而且线上学习者也是受益良多。
不仅在线教育成为了新的风口,同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教育行业的相关应用正在进入深水期,现代教育的形式正在悄然改变。
大数据+AI赋能教育
目前,大数据+AI正在赋能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智能技术开始用于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为教育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从教学过程来看,落实到授课、学习、考评、管理等各个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使教育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能趋于多样化。
授课
“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句经典名言,同时也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议题。
对于80、90以及更早的几代,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生产线教育,一代学生应用同一套教材,一个学科由一个老师负责,并通过同一套标准进行考核,因为个性化的私人教育仍属奢侈品。
现在,大数据与AI可以帮助轻松实现自适应教育与个性化教学。在教学方式方面,智慧课堂可以为老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全时互动、以学定教,老师上课时也不再是只有一本教科书,而是可以任意调取后台海量的优质学习资源,以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
比如,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在教育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师生的教学体验。对于某个英语句子,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到云端,系统会根据海量的语音素材,用合适的语气和语调阅读这句话,还可以与语音测评技术结合,让学生跟读这句话,并由系统做出测评并反复朗读打分。
同时,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大数据的珠联璧合,尽可能还原教育场景,让学生爱学、乐学,学习效果也能有质的飞跃。比如谷歌通过引入AR与VR技术,创造教学应用“实境教学”,正在悄然改变课堂的活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老师即能准确知晓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此外,未来机器人教学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此前在乔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个300多人的课堂上,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吉尔沃森(Jill Watson)担任了一个月助教,会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而且口吻并不机械,因此并没有人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机器人。
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根据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制作知识图谱,制定学习计划,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进一步分析学生个人的学习水平,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计划,并由AI系统确定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补充指导,以帮助高效学习,避免题海战术。
比如,过去需要3个小时练习的考题,也许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只需要花费半个小时。那么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就可以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节约时间,却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也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如今,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教材内容或作业题目,分析照片和文本,并显示相应的要点与难点。随后,在线课堂、网络链接,以及教师上传的PPT以及 PDF文件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整个过程运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收集处理。
另外,在线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通过提供视频教学、谜语、游戏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以及优质丰富的课程内容,使学习不只限于某时某地,可以灵活有效地安排学习计划。
其中,就编程而言,越来越多孩子通过在线教育进行学习。如编程猫依靠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系统,为6~16岁青少年提供了图形化编程平台,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课程推送。学生在平台上通过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创作游戏、软件、动画、故事等作品,可以同步锻炼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任务拆解能力、跨学科结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考评
在传统教育中,考试与评价可以说耗费了老师们的大量时间。如今,大数据、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规模化的自动批改和个性化反馈走向现实。
通过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老师只需将需要批阅的试卷进行扫描,就能实时统计并显示扫描过的试卷份数、平均分、最高分,以及最集中的错题和对应知识点,一目了然,方便进行全面、实时分析。
如果需要对几十万、几百万份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也能通过精准的图文识别以及海量文本检索技术,快速核对检查所有试卷与目标相似的文本,并迅速提取并标注出可能存在问题的试卷,帮助实现智能测评。
在这方面,科大讯飞可以说走在行业前沿,其英语口语自动测评、手写文字识别、机器翻译、作文自动评阅技术等已通过教育部鉴定并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的高考、中考、学业水平的口语和作文自动阅卷。
管理
如果说学习者大多只是关注“学”的部分,那么学校教育则需要在教学之外,进一步分析教育行为数据,做好管理工作。通过智能技术,充分考虑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校办、校务处等部门在内的校园管理需求,学校可进一步采集、记录、分析教与学及其相关教育行为,更好地勾勒出教育教学的真实形态,有效推进教学信息化。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学生画像、学生行为预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析、学生综合数据检索、学生群体分析等功能应用,帮助更好地分辨学生在专业学习或就业方向上的潜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与培养方案。
例如,面对多样的选课需求,如何合理排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老师排课往往需要几周时间,还不能保证让学生都满意。现在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排课,学生只需提交自己的课程选择,系统可以结合课程、教室、师资进行快速的排课,大大提高效率与学生满意度。
在教育领域,这只是开始,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还将持续发酵。未来,以大数据实现教育个性化,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在成倍放大教育产能的同时,将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对此,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不仅教育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同时孩子们也如农作物一般需要成长时间,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则将成为其生长期重要的养分与辅助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黄继彦
校对:王红玉
若您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发现任何错误,请在文末留言,或到后台反馈,经小编确认后,数据派将向检举读者发8.8元红包。
同一位读者指出同一篇文章多处错误,奖金不变。不同读者指出同一处错误,奖励第一位读者。
感谢一直以来您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能够监督数据派产出更加高质的内容。
⑺ 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说自从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之后,大数据分析成为了许多行业的独门秘籍版。
如果说问权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那么更多的就是体现在数据分析方面。
像我们机构在用的什么书,什么云,染什么的,还是染书什么的。
专属的MA系统,大数据实时监测,高性能实时计算引擎,让数据分析更实时,更灵活和高效;简单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不懂技术也能玩转数据;为网站的精细化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在数据化学员管理方面,学员数据报表分类汇总,精细化学员档案管理;招生专属CRM,将学员线索掌握在企业手里,有效提高转化,减少客户流失;报班选课,结课批量操作、一键完成,让教学运营管理形式形成,完成闭环。
可以说,大数据的应用,方便的教育管理,更是便捷了教育工作。
⑻ 大数据能帮教育部门做什么
大数据能帮助教育真正的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智慧教室
理论上说,未来的智慧教室,不但能从物理的角度方便大家自动分组——对应协作式学习,自动展示——翻转课堂。其实也就是桌椅板凳组合灵活,电子显示灵活等等,有点工程学的意味。除了这个,最重要的就是各种来自从传感器记录学生的行为,并实时分析。
2.在线课堂
其实智慧教室获得的数据更多是生理数据,而真正的学习交互数据,更多的靠电子教材,电子题库等等。在这方面,苹果的研究已经很成功了。基于ipad的教学小组授课越来越多。未来如果把考试、练习,这两个环节打通,把考学练,三点一线串起来,那么对数据的获取和呈现就很棒了。
3.课后作业
记录学生做题的状态,在哪道题停留时间较长,哪种类型的题会经常错,这些数据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就可以反馈给老师,让老师把更多的时间关注在学生练习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需要开发在线系统来进行收集。
4.课后培训
培训学校是很多的,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机构,有着天然的数据基因。大量的在线数据既可以帮助平台运营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用户的学习体验。
5.课外学习
学习是一种终身且持续的过程,每个学生其实在书本知识之外都有着自己的其他的学习兴趣点,而这种兴趣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是很难获取全面的。但是老师对学生课外爱好点的了解,一方面更加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很多爱好点都是可以帮助课堂学习的。这方面的数据,需要平台、学校和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因为这种课外行为会涉及到不少家庭行为信息,而这些往往家长并不希望学校知道。
⑼ 大数据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包括哪些
作为社会子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数据来临的深刻影响。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数据的挖掘也成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美国的学校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4]中国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影响下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正在形成的大数据技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的确立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1.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
教育和社会之间是哲学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出能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当前社会氛围、国家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的影响。从当前来看,教育深受工业社会的影响。从18世纪中叶开始,整个世界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市场的扩大和劳动时经验与技术的要求,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的动手能力代替了过去注重个体层面的文化修养学习,能不能解决问题,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志。这种人才观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见一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革新这种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教育理念。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的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提出“未来的教育”,他预测未来的教育要面对服务、面对创新,因此在家上学、教育空间设计、面向未来的学校界限的消失将成为趋势。[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将渐渐淡出教育的逻辑起点位置,发掘知识、寻找联系、总结规律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数据时代教师将集中在挖掘学生与学习有关的表现,最适宜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定期的能力测试。教师分析学生知道什么,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通过对在线学习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评估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长度,以及学生们如何获得电子资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情况有利于政策的权威性与执行的效率,但是忽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弊端也客观存在。大数据时代将可以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政策,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
2.重新构建教学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7]教学评价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教学方式是最为擅长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这些细节可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短期的教学评价是难以实现的。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长期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习惯、方式。“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的太少”。同样,我们也可能对教师知道的太少。大数据的到来,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评价、分析并进而提升教学活动。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归纳”,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和学习诱导的部分。通过记录学习者鼠标的点击,可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有何不同反应,用了多长时间,以及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8]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学习的效果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类问题最易犯错等成为分析每个学生个体行为的直接结果。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特别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心态与行为的变化情况。比如,同一寝室,互相删除了联系方式,或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数据产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肯定出现了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就应在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进行关照。如果通过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学生的近期情绪状态,很多悲剧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识的单一维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记忆好,有的则是逻辑思维能力强,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发现优点,规避缺点,矫正不良思想行为。第三,教学评价跳出了结果评价的圈子,实现过程性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多是教的好不好,学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结果。而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教育的过程。现在一些学校实行了电子课本,如果能记录下作业情况,课堂言行,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并将这些数据汇集起来,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更不用为如何写期末评价费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学思维
传统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通过教学经验的学习与自己的总结,认为某些因素对教学活动很重要,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但是有些经验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常识有时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比如苹果公司就发现,笔记本电脑销售额的提升,常识认为的比如提高库存管理能力、提供员工更多的专业培训、做更为时尚的广告、促销等等,只能提升2%~9%的销售额,而把电脑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却能高出其他电脑销售额的15%。70度角放置的电脑,因为反光会让人不舒服,从而诱使客户去搬动屏幕,一旦潜在客户与货物发生了肢体接触,他购买这个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思维需要从群体教育的方式转向个体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传统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教师精力、教育任务等制约,因材施教总是有些缺憾。大数据技术将给教师提供最为真实、最为个性化的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哪些(或哪个)同学注意基础部分,哪些同学注意实践内容,哪些同学完成某一练习,哪些同学可以阅读推荐书目等等。这和网络购物相似,通过你过去的购买痕迹,网站就会分析出你的购物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你推送广告信息。
不仅如此,当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也能通过数据分析强化学习。比如通过电子设备做作业时,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几次全对,就可以把类似的题目跳过;如果某个类型的题目犯错,系统则可进行多次强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影响学校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绝对模式,适龄儿童、青少年都需要进入学校,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学习。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一教学模式可能会得以改变。2004年,澳大利亚人马丁开发了一个开源课程平台moodle,解决了来回奔波上课的问题。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互动,学习、考试、资料分发与上传等,都通过网站完成。2010年,这个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门户。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领萨尔曼·可汗将自己的10分钟教学视频传到网上,几年后,这个网站注册用户达到了1000万。[10]
教育平台的开发,使网络课程得以飞速发展,2012年美国在线课程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网络课程的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新的替代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数据时代更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有教师的督促、随时沟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体现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学生的思维框架,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美国不少商业巨鳄都有辍学经历,甚至有的创业基金要求学生辍学才能发放。这当然不值提倡,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非学校教育,也同样具有创造能力的事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在某一在线课程停留的时间、点击率、情绪反应等,推送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这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媒介社会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已成事实,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目前正在开设的课程,这对正在授课的教师是一种挑战。美国有个Udemy网站,老师根据自己上传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2012年5月份,该网站上有的老师收入已经超过20万美元。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教育网站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根据知识传播的形式、受众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