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资讯】全国各省康养产业规划方案(河北、山东、山西、广东等)
继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平安中国”之后,2015年“健康中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要求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此“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大健康”时代的新蓝海。
当下我国居民正在进入避暑避霾避寒、养生养心养老的大众旅游休闲时代,人们愈加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作为新时期人们的一种旅居生活方式,房车旅游度假逐渐成为休闲生活主流。
康养行业的国家观点
01、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02、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针对当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
03、“大健康+旅游”受到高度关注
201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20年, 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推广一批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打造一批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
到2030年,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务体系,健康旅游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将我国作为健康旅游目的地,提升产业发展层级。
04、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康养行业的地方规划
01|河北省
打造环京津康养产业平台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全面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康养产业。鼓励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合作,促进康养产业发展。鼓励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建康养服务机构。
促进融资支持。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透明、开放包容,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发展各类康养产业机构,通过财政支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展投融资渠道。
推进创新创业。 聚焦康养产业发展需求,推出创新产品和新型康养模式,培育形成康养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优势。实施康养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围绕医药、食品、医疗器械、中医经方研发等领域,加大省级科技计划导向,聚焦关键技术集成创新, 推动医、养、旅、居、文、体科技创新 。
推进重点项目 。建立省级康养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扶持领军企业 。加大康养产业领军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在医疗医药、健康产品、康旅健身等领域,每年认定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康养骨干企业。实施康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康养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发挥企业龙头作用。
建设产业园区 。依托 雄安新区 和 河北省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康养产业制造园区,组建省级康养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联盟。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务园区。
打造环京津康养产业平台 。发挥 廊坊、保定 等市区位优势,积极疏解京津健康养老功能,按照 “医、护、养、学、研”一体化建设 目标,建立一批医养结合机构,打造环京津康养产业平台。支持康养企业在雄安新区建立康养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一批康养行业关键技术、标准、专利等知识产权。
建立智慧康养平台 。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构建 “互联网+康养”产业发展模式 ,形成“立足当地、服务全省、辐射京津”的智慧康养公共服务模式。在雄安新区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康养产业“硅谷”,建设数据应用、康养产品、康养教研的康养创新平台,授权承建企业在“互联网+康养”服务及运营中,存储开发、开放共享、安全保障相关数据。
打造医养结合平台 。加快推进“政府保障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县乡村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突出重点人群”的 “四结合一突出”模式 ,打造医养结合工作的河北品牌。鼓励和扶持护理院、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机构发展,完善治疗、康复、中期、长期护理服务链,推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资源互动融合,实现医疗、养老资源效益最大化。
02|山东省
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
关于产业发展思路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 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和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 为抓手,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健康山东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按照“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 ”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左右;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打造济南、青岛、烟台、淄博、临沂等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千亿级城市。对医养健康产业涉及的一二三产,集群园区建设、大型企业培育、品牌价值提升等方面,分别提出了预期指标。
关于产业区域布局
一是“三核引领”。充分发挥 济南、青岛、烟台 产业基础优势,率先实现突破发展,打造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二是“三带集聚”。包括 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 ,由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组成; 运河养生健康产业带,由济南、枣庄、济宁、德州、聊城、菏泽六市组成; 鲁中南山区健康产业带 ,由泰安、淄博、莱芜、临沂四市组成。
三是“多点支撑”。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确定了 潍坊 (健康食品)、 济宁 (健康文化)、 泰安 (健康旅游)、 威海 (医疗器械)、 临沂 (养老养生)、 菏泽 (生物医药)等6个产业发展支撑点。
关于产业重点领域
经过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反复研究论证,明确了产业概念,厘清了产业边界,确定了十大重点领域: 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数据。
在医疗服务领域,提出加快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推进 山东质子治疗中心、国家人类遗传基因库山东创新中心、中科院中能医用直线加速器 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出推动智慧医疗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构建覆盖卫生健康全过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在健康养老领域,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适老化建设改造,推广普及老年教育,增加老年用品供给,重点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智能化产品。
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 生物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小分子药物 等。提高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药品流通业,打造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药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在健康大数据领域,全面深化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健康大数据新业态,促进大数据支撑下的健康维护、健康保障、健康产业三大体系融合发展。
03|山西省
以康养小镇和康养社区为主抓手
2019年
率先推动实施大同桑干河森林康养小镇、垣曲左家湾生态康养小镇、山投太谷孟母文化健康养生城、盂县梁家寨温泉康养小镇、榆社云竹湖康养小镇、晋中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沁源灵空山康养小镇、定襄凤凰山温泉康养小镇等 8 个康养小镇项目 ,大同兴云康养社区、忻州顿村温泉康养城、长治大辛庄绿城柳岸晓风康养社区、晋城瑜园康养社区、阳泉固庄智慧生态康养社区、潞城卢医山康养城等 6个康养社区项目 。
2020年
重点推动实施晋中晋龙泽康养小镇、霍州七里峪康养小镇、黎城黎侯白岩康养小镇、忻州奇村温泉康养小镇等 4个康养小镇项目 ,山医大一院太原上兰康养社区、泽州春风十里度假康养社区、夏县夏都温泉康养社区、晋城康馨园康养社区、安泽本草香泉中医药康养社区等5个 康养社区项目 。
2021年
重点推动实施平遥天鹭湖康养小镇、宁武东寨康养小镇、晋城洞头康养小镇等 3个康养小镇项目 和广灵壶流河康养社区、晋城白马寺康养社区、阳曲黄寨中社康养社区、迎泽东山康养社区等 4个康养社区项目 。
04|北京市
基本建成健康中国首善之区
阶段目标
到2020年,城市健康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健康环境条件持续改善,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积极治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人均期望寿命稳步增长,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健康城市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到2030年,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卫生与健康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拥有健康环境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健康中国首善之区基本建成。
主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无烟环境推进行动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点工作。将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建设、食品药品等领域统筹融合,涉及全市40余个部门,逐步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体现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就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重点内容
推动健康城镇、健康村镇建设。 推广健康城市理念,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到2030年,健康社区比例达到80%,健康村镇建设比例达到50%。
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 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保障供水饮水安全、建设绿色景观休闲空间及提升城乡市容环境质量。在本部分中,提到首都将建设成为 “环带成心、三翼延展” 的空间结构,扩大森林绿地面积,着力构建青山为屏、森林环城、九楔放射、四带贯通、绿景满城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格局。
加快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培育以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发展中医药、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健康旅游,打造一批健康旅游基地。
05|广东省
突出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
5大重点健康领域: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12个重点行动计划: 健康生活促进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行动、健康保障提升行动、药品供应保障行动、健康环境建设行动、食品药品安全行动、公共安全保障行动、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6方面支撑与保障: 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健康交流合作和筹资保障。
在“健康中国2030”、“乡村振兴”双重国家战略下, 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环境。
由此,传统的康养地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的城镇发展,传统的方式已不再支持土地的获取
在此背景下,成立于2018年6月的宜养神州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本着“替儿女尽孝,为社会尽责”的初心,深耕房车旅居养老新模式,积极打造符合现代老年人群崭新生活方式,开启新思路、新模式、打造新品牌、占领新高地、满足新需求,优化养老产业资源结构,以多元化综合发展为方向,立足养老,服务养老,发展养老,专注养老,大力推动养老与旅游、文化、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创建一种集旅、居、康、养四位一体的高品质旅居养老新模式,引领旅居养老产业发展行业新高度。
宜养神州“房车旅居养老”项目旨在倡导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企业与老年人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让移动养老、移动疗养等成为现实。宜养神州“房车旅居养老”,动员社会力量,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保障运营数据的准确与安全,保障老年人和旅居客的人身安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和情感陪伴。
宜养神州现已开拓北京通州枢密院、内蒙古满洲里、济南南部山区、海南三亚等全国多家运营中心、房车露营地及社区服务中心,全力服务于离退休旅居群体、候鸟人群体、房车游客群体、背包客(驴友)群体等所有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
宜养神州将协同爱心人士与合作伙伴,在全国每一个角落, 用爱托起老年人美好未来生活的梦想,滋润老年人渴望幸福自由的心灵,让所有老年人享受旅游度假、智慧医疗、绿色食品、交友娱乐、日常陪护、情感关怀、等全方位的旅居医养服务。
正如中国旅游协会原秘书长李维瑜所言,旅游已经从行业变成产业,旅游式养老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要让老年朋友走起来,从中国走向世界,让我们这抹夕阳成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房车旅居养老,重要的是过程,要通过房车旅游形式来丰富养老生活,老年人也要放飞自我,解放自我。
『贰』 大数据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大数据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包括的内容是: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进行的相关经济活动称为大数据产业,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大数据系统体系的发展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大数据的资源掌控、技术支撑和价值挖掘各方面的能力,加快我国称为数据强国的步伐,同时有利支撑着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工作。
(2)河北省大数据产业规划扩展阅读
大数据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应用引领、开放共享、统筹协调、安全规范。
大数据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发展目标:
技术产品先进可控、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繁荣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安全保障有力。
『叁』 大数据产业顶层规划出炉,如何实现
大数据产业顶层规划出炉,如何实现
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从顶层规划角度系统部署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
业内分析认为,我国应通过聚焦行业应用、创新产学研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快推动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发展。
数据成战略资源
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大数据产业发展顶层规划也给出了明确的“创新导向”:计划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纲要的出炉也被认为是我国继“互联网+”行动后,进一步从顶层规划上明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规划。
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认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正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数据资产也成为人类社会继财富资产、人力资产等之后的“第四种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认为,大数据正改变着实体经济与产业格局。例如,基于大数据的计算广告学改变了传统广告行业;一些企业正深入研究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以改变传统产业。
聚焦人才培养
各界人士认为,大数据作为新的计算方式,其对产业、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极其深远。然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亟待提升,国内“数据人才”培养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首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成果及时落地转化,企业主体创新力量须得到调动。
“在中国,数据科学发展的很多研究源于市场需求。比如,监控视频处理就是很重要的应用场景。如何让电脑对图像数据进行突破,可以智能判断,这就是很好的大数据科研突破口。”鄂维南说,尽管目前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缺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突破等问题。
各方认为,唯有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才能推动大数据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促进大数据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
其次,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应得到重视。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进入数据时代,人们对获取、存储、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亟待提升。因此,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成为急需加强的方面。“可以看到产业内很多大企业用非常大的资源,争取学术界数据人才,各方面拉人才。可以说,大数据能否做成,关键在能不能聚焦人才培养。”
而高校和产业界普遍认为,当前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仍相对滞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认为,传统it教育很难将前沿技术和课堂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人才很难及时与产业接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应更加面向市场需求、技术前沿。
以新模式助大数据产业突破
分析认为,国内产业界对数据科学的前沿探索已经加速推进,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数据科学家”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打通壁垒,以新模式探索产学研用结合,培育数据人才、助推以市场为导向的数据科学研究突破,促进产业加速发展。
调查发现,以北京中关村为例,大数据已经在商业、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示范应用,100多家大数据创新企业从不同领域深植数据资源。
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与阿里云、慧科教育达成合作,计划3年内培养和认证5万名云计算和数据科学工作者。这些为数据人才培养提供产业与教育基础。
模式的探索已现雏形。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四方启动“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启动建立大数据高精尖创新中心,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突破;并成立股份制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围绕热点领域产业需求,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大数据分析、成果转化等。
鄂维南透露,研究院将主要聚焦包括交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等方面,整合分析资源,支撑决策与产业发展。计划一到两年内,研究院将建立数据金融、医疗健康、交通数据、智慧城市、能源环境和气象等分中心,涉及数据与生物、化学、天体、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各界认为,这种灵活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将成为推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王文京说,创新机制将有助于创新人才及时对接市场需求,让大数据切实影响改变产业现状。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产业顶层规划出炉,如何实现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肆』 河北24家单位亮相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你怎么看
2021中国全球大数据产业展览会(下称“数博会”)在贵州贵阳揭幕。这届数博会的本年度主题风格是“数智变物致新”,突显“现代化、系统化、高端化、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化”,出展企业达184家。河北一共有秦淮数据集团公司、河钢数据等20家公司和河北张家口怀来大数据产业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技术产业基地等4家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出展。
观众当场感受河北正则表达式银利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生的物流机器人。长城网新闻记者李代姣摄
据统计,数博会由国家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通信管理局和贵州省政府举办。自2015年创立至今,自始至终秉持“全世界视线、国家高宽比、产业链角度、公司观点”办会核心理念,积极推进数字贸易时代国际协作聘用制,为全世界大数据发展给予创新型国家,推动全世界云计算技术运用和产业发展规划,已变成充斥着协作机会、推动行业发展的全球性盛典和共谋发展趋势百年大计、同用全新成效的国际级服务平台。
『伍』 2021年到2025年复合增速25%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202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超三万亿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07日 第 11 版)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政)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缓尘破3万亿元。
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上海、贵州等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布局建设了11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大数据产业集聚,行业集聚示范效应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说,此份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2025年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为此,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岁哪则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6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设置了数据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数据安全铸盾6个专项行动。未来几年,中国还将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要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支持传统企业开展大数据业务剥离重组,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等4个工业领域率先实施大数据价值提升行动,在通乎棚信、金融等十二大行业开展大数据开发利用行动。
『陆』 现在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主要有几点发展趋势:
一是流式架构的更替,最早大数据生态没有办法统一批处理和流计算,只能采用Lambda架构,批的任务用批计算引擎,流式任务采用流计算引擎,比如批处理采用MapRece,流计算采用Storm。后来Spark试图从批的角度统一流处理和批处理,近年来纯流架构的Flink异军突起,由于其架构设计合理,生态健康,近年来发展特别快。
二是大数据技术的云化,一方面是公有云业务的成熟,众多大数据技术都被搬到了云上,其运维方式和运行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带来计算和存储资源更加的弹性变化,另一方面,私有部署的大数据技术也逐渐采用容器、虚拟化等技术,期望更加精细化地利用计算资源。
三是异构计算的需求,近年来在通用CPU之外,GPU、FPGA、ASIC等芯片发展迅猛,不同芯片擅长不同的计算任务,大数据技术开始尝试根据不同任务来调用不同的芯片,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
四是兼容智能类的应用,随着深度学习的崛起,AI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的技术栈在努力兼容AI的能力,通过一站式的能力来做数据分析和AI应用,这样开发者就能在一个工具站中编写SQL任务,调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算法来训练模型,完成各类数据分析的任务。
『柒』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发布,移动云赋能大数据创新发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销颂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模嫌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如何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 社会 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我国大数据产业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全 社会 对大数据认识参差不齐,相当比例的企业、部门、人员缺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释放。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才短板。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更稀缺,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进程。
发展大数据是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产业正步入集成创新和泛在赋能的新阶段。”大数据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融合,推动大数据技术架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加快转变。 作为中国移动5G+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云积极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不断夯实基础资源自优势,深化自主创新实力,在市场规模、产品能力、客户服务等领域快速成长,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进击者!
随着移动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有云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在整体业务保持优势增长的同时,细分领域移动云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在IDC最新的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研究报告中旦斗手,移动云位列第3。 一直以来,移动云潜心锻造核心能力,不断整合优质资源, 通过自主研发大云底座,加速构建云网一体、云边协同、云数融通、云智融合差异化竞争优势, 打磨出涵盖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完整板块的全栈产品。截止目前,移动云自研产品数量超200款,产品丰富度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向政务、医疗、工业、教育等重点领域输出自有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端到端服务,加快经济 社会 上云进程。 移动云为全国数千家医疗机构加持数字力量,成为各区域“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移动云为全国上万家企业提供工业云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业务快速增长。同时积极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场景,与教育主管部门展开深度合作,为教育网络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随着5G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云产品将会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捌』 2021年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目标任务
2021年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目标任务
2021年,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两会”、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和“三基”建设年活动,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 “ 十二 大工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以上、 新 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0 00家 ,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
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扮辩薯控能力。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 计划 。 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制造业企业3000家以上 。 聚焦设计助力产品创新,推进400项设计服务项目尽快转化为商品上市 。 加强设计产业载体建设, 新增工业设计企业 1 00家 。培育省级 工业设计中心 20家 。高水平举办 第 四届 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和 第二届 金芦苇工业设计奖。 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 行动 。 加快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标培育, 深入推进 “百校千企”产学研用 合作 对接活动,引导企业研发机构逐步升级,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家。开展制造业质量品牌 “ 双提升 ” 活动 ,争创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 10家 ,培树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10家以上。 充分发挥“工业诊所”服务功能。 依托中科院资源,利用“河北省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平台”, 创建 工业诊所 40 家 以上, 对企业开展分行业分领域“问诊”“巡诊”活动, 开展诊断服务 2000次以上 。加强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攻关和认定,落实保险补偿机制,实现进口替代。
(二)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 。 持续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 , 发布《河北省 制造业 技术改造 投资导向目录 ( 2021-2022年 )》,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和绿色制造 ,滚动实施1000项 省级 重点技改 项目 ,支持 100 个产业链优化升级、产品结构调整重点项目。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聚焦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及工业基础软件等 方面的 瓶颈和短板,以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为重点,支持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 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聚焦12大主导产业, 依托 24条产业链, 培育 100家 产业生态龙头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 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动,培育10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 ( 产品 )灶碰 ,争创 一批 国家级单项冠军 。 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 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创建 省级以上 绿色工厂50家、绿色园区5个,培育5个以上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100家以上企业节能监察和公益厅者性节能诊断服务 。创建节水型企业 100家。 举办京津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对接活动 。推动 高端再制造产业发展。 扎实推进工业企业进园入区 。 制定工业园区建设指南,“ 一企一策 ” 启动实施淘汰关停、搬迁 进园入区 、就地改造提升、做优做强等“四个一批”工作,推进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
(三)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着力 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工程 。 加快唐山、邯郸钢铁产业集群及河钢乐亭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扶优扶强、推进兼并重组,提升骨干企业管理和创新水平,全面优化品种质量,打造万亿级钢铁产业集群。组织开展化工园区认定,规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壮大渤海新区和曹妃甸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协调推进旭阳石化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渤海东方化工丙烯酸酯等项目。 以 食品 工业 强县 为引领 ,推进君昌乳业婴幼儿配方奶粉 、 廊坊益海嘉里中央厨房、今麦郎面品非油炸蒸煮面等一批 重大 项目建设 。坚持创意设计提升和品牌引领,加快清河众多双面呢大衣及服饰、行唐京津冀服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设计、制造、品牌”三位一体转型发展。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工程 。 巩固提升SUV、皮卡等传统优势 汽车 整车产品地位,打造2个整车、3个关键零部件、3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群 。 加大高速动车和城轨列车整机产品开发力度 ,推动 东风世景模板 、 宇航机械 等亿元以上 轨道交通装备 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推进涿州海洋装备产业园海洋工程装备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石家庄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 渤海新区 3 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及药明康德等 重大 项目建设, 发挥国家级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作用, 创仿结合, 中西并重, 提升药品供给能力。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 。 推动 组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行业协会,制发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 支持保定等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 奥润顺达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一期工程等项目 建设 ,大力发展高性能门窗、结构保温一体化、装配式构件、环境一体机等核心产品,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围绕 构建“2620” 应急 产业格局, 加快 张家口怀安、唐山开平 和邢台应急产业基地建设 , 打造8-10个 具有区域特色和应急保障能力的省级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集群) ,实施 百 个重点项目。加快培育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抓好石家庄、秦皇岛、衡水基地建设,培育形成一批省级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和一批智能化高端产品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 。加快推动张家口国家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冰场和雪场设施、个人运动器材、冰雪休闲产品等项目。 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工程 。 聚焦 100个龙头企业 、 100个重点项目 和 100个特色产品,集中整合资源,开展精准服务, 一业一策,逐个产业集群明确发展目标、路径、载体, 不断提升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组织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特制胜”、骨干企业“制胜有道”和特色产品“燕赵精品”等 三个 层次推介活动,叫响“冀有特色”产业名片。扎实落实省市县政府领导包联机制,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新增超50亿元、超100亿元产业集群6个和4个。
(四) 推动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 , 着力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 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攻坚行动 。 加快推动张北云计算、怀来大数据 、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 等产业基地建设,全省数据中心在线运营服务器模突破300万台 。 加快推进第6代AMOLED面板模组升级改造、碳化硅单晶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等 一批 数字产业化重点项目 。 培育10家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争创1-2个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 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0%以上 。 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 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培育“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打造5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壮大 工业电子商务,继续做好“总裁带货”网上直卖活动。 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通报平台,构建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在15家重点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试点。 培育智能制造集成商,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五)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 狠抓 政策 落实 、环境 和 服务 优化 。发挥省民营办综合协调作用,推动国家和我省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提高政策“直达性” 。 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 强化 中小企业公共 服务 ,培育小型微型企 业 双 创 基地 10家 , 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和中小企业志愿服务活动 。 持续抓好 职业经理人培育 , 培训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 1万人以上 。 加强 融资 服务和 权益保护 。持续推进产融合作,支持中小微企业融 资超万亿, 加强 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防范新增拖欠。 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 能力 提升 工程 。 建立完善 入库培育一批、组织认定一批、选拔示范一批、推荐入选一批 国家“小巨人”企业 等“四个一批”工作体系 。 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 ,争创一批国家“小巨人”企业 。
(六)主动服务“三件大事”,着力加快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打造京津冀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新格局 。 联合京津 经( 工 ) 信部门共同编制《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2021 - 2025年)》,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国家推动制造业产业转移指导意见》。落实《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完善京津冀三地 经( 工 ) 信 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 43个合作平台优势,一业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引导京津产业有序疏解、精准承接。积极争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支持,优化省内基金投向,优先支持协同合作的重点项目。 加快推动智能雄安建设。 推动 雄安数字交易中心、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引导京津高端高新产业 落户 雄安新区 创新 发展。 积极助力冬奥会筹办。 加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赛等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 及电磁环境清理整治 , 扎实 做好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临战阶段各项工作。
(七)强化运行监测调度,着力 促进全省 工业经济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强化统筹调度。 继续发挥省工业经济发展协调组、工业生产服务组办公室协调职责,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和全年目标,定期召开全省工业运行分析调度会,调度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全力组织开展首季“开门红”行动,一季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业经济主要目标任务,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上下协同联动。 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大省数据信息共享、京津冀运行信息互联和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 制度 , 凝聚工作合力 ,拓展运行分析的维度、深度、广度。围绕全年任务目标,发挥省工业经济监测平台信息化调度优势,加大预测预警工作力度,完善 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 提高运行分析实效性、精准性,形成部门、市县、企业齐抓工业运行的“一盘棋”格局。 做好新增培育。 落实 《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条措施》,及时分解目标 任务。 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培育库,逐企建档立卡,实行靶向培育,强化跟踪服务,督促各市按时间节点指导拟入统企业做好申报工作,实现临规企业应统尽统。发挥财政资金对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的激励作用,每月通报各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精准 包联 帮扶 。 健全企业特派员、县区联络员、包联责任人“三个机制”,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联服务全覆盖。建立企业问题台账,用好交办单制度,督导各地因地制宜、“一企一策”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零距离开展精准包联服务。 用好省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提高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度。 强化综合考核。 探索建立工业运行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市、县年度主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定量考评、打分、排名,引导地方政府切实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强化法治 工信 建设 。 加快《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河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立法进程。严格落实“ 谁执法谁 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 深入推行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高标准办好 2021 中 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第三届 中国 - 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等活动,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大好高优”项目。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深化国际产能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快钢铁、建材等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巩固去产能成果 。推动总量去产能向结构性优产能转变,严格落实新修订的钢铁、水泥、玻璃产能置换办法,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严格行业规范条件管理,落实国家钢铁控产量政策。 筑牢首都空中“护城河” 。 统筹无线电频率资源,保障 5G、车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 用频需求,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 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 ,开展全省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义务,扎实做好禁化武履约各项工作。 保障食盐供应安全 。 贯彻落实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有关精神, 修订《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完善食盐储备制度,加强食盐应急机制建设 ,确保食盐供应安全稳定,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
(九)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着力 描绘 制造业发展蓝图。 加快编制专项规划 。认真落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突出抓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特色产业、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等 3个 专项 规划 的编制 ,力争上半年 报审 。 加快重大课题研究 。认真抓好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 数字化转型升级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 、 服务型制造 等 16项“十四五” 重大 课题研究, 切实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加强政策协同 。 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 及 省 发展改革 委对接,争取制造业 重点工作更多 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 ,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对接,确保规划内容衔接协同 。 坚持开门 编制 规划。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的重要指示,创新规划工作方法和机制,深入开展线上 线下 建言献策活动, 广泛征集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意见建议, 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
(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五型机关”建设。 切实加强 党的政治建设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 入 ,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 认真组织 开展 党史 学习教育 活动,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 积极培树“五好红旗党支部”,开展争做“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 。 认 真落实省委省直工委《关于带头践行“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 持续办好“工信早读会”, 强化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用好专业方法, 全面提升“七种能力” 。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主动 走出去、沉下去、贴上去,用心用力服务企业。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督执纪,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
『玖』 2022年河北省重点科技任务确定
1月26日,河北省召开全省 科技 工作会议,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河北省经济 社会 发展需要,为全年 科技 创新发展谋篇布局。
会上提出,2022年,全 社会 研发投入增长10%, 科技 资源配置更加精准,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更加高效, 科技 创新支撑产业转型更加有力, 科技 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高新区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在新一轮 科技 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中,河北如何在挑战中抢抓 科技 创新机遇,下好“先手棋”?这场汇聚全省 科技 系统“治力”的会议给了我们答案。
抓政策落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关键要靠落实, 科技 创新尤其如此。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科技 政策要扎实落地”。
“我们把今年确定为 科技 政策落实年,把推动 科技 政策扎实落地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 科技 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说。
制定和实施 科技 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强化资源统筹配置,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深化“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持续推动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在 科技 项目评估和成果评价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河北省将首次推行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对 科技 型企业的实际研发投入新增部分予以10%、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实现国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大对高校院所 科技 经费支持力度, 探索 建立省属重点高校院所研发投入通报制度。
此外,河北省还将加大政策宣传推动力度。加强省 科技 政策培训服务中心建设,在各市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 科技 服务驿站”,形成覆盖全省的 科技 政策培训服务体系。
抓 科技 项目,推进“卡脖子”环节攻关
切实抓好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22个 科技 创新专项实施;稳定支持20个高水平种业创新团队;17项技术成果获国家 科技 奖励,262项 科技 成果和个人获省级 科技 奖励……过去一年,面对突破“卡脖子”瓶颈的迫切需求,河北取得较明显成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河北省 科技 创新怎么干?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实施重点项目“揭榜挂帅”……这些成为今年全省 科技 工作“计划表”中的高频词。
打好核心技术攻关的攻坚仗,河北省采取“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新型项目组织方式,由 科技 领军企业、产业龙头企业研究提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形成“榜单”, 科技 部门进行“发榜”,吸引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揭榜”攻关,集中解决一批河北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基础研究是 科技 创新的源头。河北省将着力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有更大突破。一方面鼓励自由 探索 ,强化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另一方面强化需求导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从制约河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和经济 社会 发展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落脚在产业, 科技 创新才能“掷地有声”。河北省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全省12个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精准实施重大 科技 专项。
抓重大平台,优化 科技 资源配置效率
重大 科技 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2021年,河北省聚焦优势创新资源,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5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国家级;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451家;衡水高新区列入 科技 部以升促建名单……
2022年伊始,河北省 科技 园区建设再迎喜讯:河北滦平、辛集2家国家农业 科技 园区获评优秀。
接下来,河北省平台建设还将大手笔不断——
谋划组建省实验室。各地牵头组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共建,在钢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领域谋划布局河北省实验室。
加快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河北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吸引高端创新资源来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打造京津冀 科技 创新协同发展新样板。
整合基础学科领域 科技 教育资源。依托重点高校,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组建一批河北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培养一批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打造前沿科学领域创新高地。
推动省级 科技 平台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建设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化的高能级省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龙奋杰透露,河北省将全力抓好重大平台建设,今年预计年度新增省级以上 科技 研发平台80家。
抓创新主体,夯实高质量赶超发展根基
一组数据揭示了河北省 科技 工作喜讯连连的缘由:2021年,全省 科技 型中小企业新增5300家,总数达9.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万家, 科技 领军企业达44家。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去年,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 科技 企业培育,多次调研 科技 企业,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省 科技 厅分类培育、综合施策,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市大力实施 科技 企业倍增行动。
“前不久,河北省印发《关于支持服务企业 科技 创新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为企业提供多项‘赋能’服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龙奋杰表示。
今年,河北省将支持 科技 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 科技 项目,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此外,建设 科技 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服务。
“去年,河北省还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众创空间、孵化器管理体系,着力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共有483家。”龙奋杰说,接下来,河北省将实施“孵化器建设提升工程”,畅通“众创空间—孵化器—专业园区”孵化链条,积极吸纳各类 科技 服务机构,为在孵企业进行“全面赋能”和“全程加速”。
抓高新区建设,加快抢占创新高地
高新区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21年,河北省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新认定保定莲池高新区为省级高新区,省级以上高新区达32家。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河北省“闯”的干劲、“创”的韧性。
抓大项目、好项目,壮大高新区新动能。今年,全省高新区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重点项目台账,实行项目清单管理。省市县 科技 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三级包联帮扶省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开展精准对接帮扶,解决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为保障重点项目落得快、留得住,省 科技 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对高新区的服务和指导。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月调度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
此外,河北省还将大力推进优化整合,指导高新区通过扩区或托管,将省级开发区外的工业企业聚集区中产业结构匹配度较高的,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争取 科技 部支持国家高新区扩区和托管,促进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积极推动沧州、衡水、邯郸创建国家高新区。
抓成果转化,以 科技 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成果供给,大力推进转化和产业化,河北省已经迅速行动起来。
据介绍,去年,河北省举办 科技 部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河北)、 科技 成果直通车(河北)等各类 科技 成果对接活动10余次。持续加大贷款风险补偿力度,与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等6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建立1.1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
迈上新征程,河北省“干劲”满满。
扎实开展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行动,实施重大 科技 成果转化专项,建设一批技术集成与工程化服务的 科技 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启动应用场景驱动行动,建设10项左右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
此外,河北省还将与行业龙头企业、 科技 领军企业、知名投资机构共建 科技 投资子基金,加大前沿 科技 投资力度。借助上交所等国内大型资本平台,建立科创板上市培育库,吸引省内外资本市场支持 科技 企业发展。
抓 科技 人才,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擘画河北省 科技 创新向上向深发展的蓝图,离不开 科技 人才的高瞻远瞩。
据统计,去年,河北省大力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新增院士工作站9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43家,引进培育40个高水平人才团队。组织实施外专五大引智计划,10名高端外国专家入选“外专百人计划”,新增引智示范基地50家、引智工作站73家。
但龙奋杰同时表示,目前,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未有效发挥,在培育引进用好高水平 科技 人才上还有差距。
大力培育使用 科技 人才已提上日程。在计划中,河北要强化院士智力引进工作,规范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单位建设和管理,对在科研一线开展科研活动的驻冀院士及其团队给予稳定支持。实施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专项,支持企业与院士及其团队合作科研攻关、搭建平台、转化成果、培养人才。
实施系列外国人才智力引进计划。 探索 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离岸机制,实施“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和“外专百人计划”,加强“外国院士(诺奖)工作站”建设。
深化省院省校 科技 合作。组织实施河北省-中科院 科技 成果转化合作行动,着力促进中科院 科技 力量和 科技 成果向河北集聚与转化。实施国际 科技 合作基地建设专项,布局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际 科技 合作示范企业。
抓评估评价,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全省 科技 工作会议上,“分类制定以 科技 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试行‘负面清单+包干制’”等 科技 改革成果格外引人注意。
近年来,省 科技 厅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落实 科技 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河北省 科技 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还需出台务实举措努力破解。
今年,省 科技 厅把建立项目评估成果评价平台、破解科研融资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当前,我们正搭建项目评估和成果评价系统。”龙奋杰介绍,该系统从河北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高校院所技术供给出发,在“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四个方面明确思路和措施,加快 科技 成果转化产业化。
围绕“评什么”,依托省成果展示交易中心,通过梳理企业的技术需求,并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从省内外高校院所引进等形式进行技术供给匹配,形成用于开展评估评价的项目库。
围绕“谁来评”,依托省产业研究院成立专业化试点评估机构,在试点基础上,引导河北省骨干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开展评估评价。同时,建设一批市场化运营的第三方评价机构。
围绕“怎么评”,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研发活动划分为13级,通过评估评价,为项目和成果开展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技术融资、政府扶持等 社会 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