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查老鼠仓

大数据查老鼠仓

发布时间:2023-05-28 13:37:37

A. 网传基金经理因场外期权被调查,你知道该行为将会面临哪些处罚

任何金融行业的职业经理人都有一种冲动,就是利用手握的资源去给自己挣钱。只有敢不敢和愿不愿意的区别。无论是基金、券商、保险投资还是信托,手里的钱都不是自己的,是自己客户的,从原理上来说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然后通过给客户创造价值,自己获得工资和奖金。问题来了,看着自己管理的账户,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这钱要是我自己的多好。

特别是挣到钱的时候,就更忍不住想:这要是挣到的钱都是我的,多好。让这种想法,不变成违法的行为,都要采用“胡萝卜+大棒”的形式。有些金融机构给的激励机制很足,比如给公司挣了1000万,分给员工200万。如果出现用客户资金为自己牟利的行为,直接送进去。

然后就是股票大量集中在基金和券商手中,股市上涨当然相安无事,如果下跌,巨量的股权集中在机构和券商中,必然带来踩踏。到时候基金净值下跌,基金经理照样收管理费,损失由基民还有接盘的股民承担。说实话,目前对金融犯罪的惩处太儿戏了。不单是罚金太低(应该至少提高当下顶额的1万倍),刑事责任几乎全无。对严重金融犯罪者,刑期应该是无期徒刑。金融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远远超过孤立的谋杀案件。

我一直有个偏见,所谓“资产管理者"是道德风险最大的一群人。一方面,这群人受了最好的教育,又掌握了最多的信息,可谓与普通人相比,拥有极大的信息优势的人;另一方面,这些人离钱最近,并且是离巨额的钱如此之近,可谓是经历诱惑最大的人群;最后,这群人身处精英世界,虽然本身有高额的收入,也是离名利场最近的人,各种“向上”的欲望容易被激发,而离普通人的疾苦却太过遥远。对普通人很重要的几万、几十万,远不及他们交易中、谈笑风生中数字零头的零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道德风险事件的发生。

以上还没有说那些打着本身就想要要欺骗大众,成就自己的所谓“资产管理者”。这些人是纯粹的骗子,出发点就是骗走你的钱。由此,对待“资产管理者"这一角色的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毕竟,他们要“管理”你的身家财产。稍不留神,他们会给你的财产甚至人生以重重一击。

B. 基金“老鼠仓”现象的成因

成因:对基金管理者忠实义务的监管不严;基金管理者自身缺乏投资渠道,制度设计不合理。
拓展资料
一、所谓“老鼠仓”是指基金从业人员在基金资金买入某只股票之前,个人资金在低位先行买入该股票,待基金资金将股价拉升至高位后,再率先卖出个人仓位获取利益的行为。
“老鼠仓”严重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基金投资者的钱并非用于投资而是被利用给少数人“抬轿子”牟利,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规则,扰乱金融市场运行秩序。
二、近年来,证监会已严肃查办了基金领域中多起违法违规事项。从小基金公司到知名基金公司,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都有“老鼠”落网。在监管部门大力整治下,资本市场中的“鼠患”得到有效治理。但应看到,作为证券市场上的顽疾,彻底杜绝“老鼠仓”并非易事。“老鼠仓”具有较高的隐秘性,发现难、取证难。有的基金经理凭借专业性和熟悉市场,能够采用多种手段规避侦查,违规交易往往跨越多个机构和个人的账户。少数基金经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据统计,不少案件的当事人违法收益超过1000万元。
三、防控“老鼠仓”应多措并举,常抓不懈。针对发现难、取证难,可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大查处力度。比如,已有证券交易所建立的交易检查中心全天可处理超过1亿笔交易数据,还可溯源20年前历史数据。监管层应充分应用科技进步的成果,用大数据对违规行为实施精确打击。
基金行业要进一步做好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自律约束。应教育基金从业人员,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在法律层面对内幕交易的处罚力度已大大提高,切莫以身试法。
当前,中国证监会正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适应注册制改革的投资者保护基础制度体系,推动在新证券法中增设“投资者保护”专章、推动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等,极大提高了违法成本。
此外,还可充分调动媒体等多方面力量,加大全社会监督力度,营造对违法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助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C. 大数据能否终结老鼠仓时代

大数据能否终结老鼠仓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写道:“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颇有些戏谑的是,“大数据”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应用,并不是在投资交易领域的应用,而是以“捕鼠”为开端,博时基金的马乐第一个被“捕鼠神器”逮住。
交易所在掌握了“大数据”利器后,意味着海量的交易数据被持续的跟踪和分析,用以发现“相关关系”。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时代是否就此宣告终结?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以往案例中传统的、明目张胆的老鼠仓行为将在大数据面前无所遁形,并且会很快被侦测出来,这将大大提高老鼠仓的操作难度,减少老鼠仓行为的发生。但就此断言大数据将终结一切老鼠仓,亦为时尚早。
解密交易所“大数据”
一般而言,“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据悉,沪深交易所的大数据监测系统从建立到完善,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即在国内“大数据”概念还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交易所已经走在前列,从国外引进了大数据技术。但由于这样的监测系统并不对外开放,所以在“马乐案”前,业界知之甚少。
即使到目前,交易所掌握的大数据工具,其模型和运作(计算)方式也依然只能被勾画出一个轮廓。相关信息显示,在交易所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监控系统中,上交所异动指标分为4大类、72项,敏感信息分为3级共11大类、154项;深交所则建立了9大报警指标体系,合计204个具体项目。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2013年3月间的一次公开发言中亦透露,交易所有“几十人的监控室,设置了200多个指标用于监测估算”,这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上述监控系统参数设置的真实性。
马乐是如何“现形”的?
交易所的大数据工具昼夜不知疲倦的对海量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这改变了以往发现老鼠仓“现形”的模式——在“前大数据时代”,大部分老鼠仓是通过“举报”被发现,交易所处于较为被动的角色。但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交易所则是通过主动的数据挖掘来发现老鼠仓。
马乐案即是交易所主动挖掘的结果。
深交所监管部门在日常监控时发现一个10亿元账户重仓的小盘股和马乐掌管的“博时精选”高度重合。进一步追查发现,一个3000万的账户亦是如此,交易所随即上报证监会并立案。
有数据分析专家向记者解析,交易所挖掘的数据就是交易数据,因此非常容易采集,这是很适合应用大数据工具的。在数据引用后,就进入“数据索引”或称“模型搭建”的阶段,通常将四个因素,即价格、成交量、时间、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整个数据处理过程是自动的,包括“自动关联、自动聚类、自动分类、自动重排”的快速计算。
具体而言,马乐“老鼠仓”的操作中,其频繁进出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很容易被系统监测到与博时精选的“关联性”,系统也会自动将其账户归类。因此交易所只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操作的时间差,就不难将“老鼠仓”抓获。
而到了这一阶段,交易数据层面的证据也已经相当确凿,再辅之对账户资金来源的调查,“老鼠仓”行为根本没有任何辩驳的空间。
老鼠仓时代已经终结了吗?
大数据工具的出现,意味着老鼠仓时代的终结吗?
从基金经理行为层面分析,老鼠仓此前之所以频繁发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种行为本身的违法成本过于低廉,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情况下,基金经理面临巨大的诱惑,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违法违规行为。而大数据工具的存在,使得“老鼠仓”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极大提高,导致违法成本巨幅增加,其震慑力不言而喻。
但就此断言“老鼠仓”时代已经终结,则或许过于绝对。
与真正意义上需要借助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不同的是,目前业界所称的交易所“大数据”是对交易所一系列监察系统口语化的统称。有数据分析专家指,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交易所“大数据”实际上是一整套监测模型,其数据架构方式、数据计算比对的逻辑过程等是模型的核心,这套系统对传统的老鼠仓模式几乎是可以做到“见血封喉”,但不排除将来出现更“智慧”的违法者,“绕道”系统监测的领域,或者以更复杂的交易模式来躲过系统的监测,也未可知。因此只能说,大数据终结了以往“老鼠仓”的“草莽”时代,再以传统手法行事已行不通,但“后大数据时代”的猫鼠之战,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D. 大数据产业的商业价值在哪里(1)

大数据产业的商业价值在哪里(1)

时下,大数据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性、高端性、新兴性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重要位置,受到全球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抢抓机遇、站在大数据的潮头,已成为各国企业、政府探讨的重要内容。今日起,本报开辟专刊《对话大数据》,与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面对面,聚焦大数据产业,探讨其发展趋势。

a

大数据是国外金融机构的“捕鼠”神器

这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就像马云说的那样,还没搞清电脑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仿佛一夜间,大数据、云计算就成为了中国人的“口头禅”。但对于大数据企业以及市民来说,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所在仍然像“谜”一般。

贵州,欠开发、欠发达的地区。然而,面对大数据产业浪潮,贵州的起步不晚,甚至可以说比较早——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富士康、阿里巴巴、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与贵阳市联手打造“云上贵州”新应用……在产业起步的同时,贵州对大数据产业的研究也“走得较快”。2014年5月,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正式更名为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近日,本报记者对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旭进行了专访,探究大数据产业的前沿与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路径等。

b

呼叫中心产业并非低端产业,其数据收集能力无可比拟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大数据的?

王旭:应该说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开始接触大数据。2003年至2007年,我在四川大学读本科,期间获得了中英优秀青年奖学金。本科读完后便被国家公派到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器件小组学习。一直到2012年5月份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后才回国从事教学工作。

在牛津大学期间,学生和教授之间有一个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11点和下午4点,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授便会交叉汇聚在一起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也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也开始接触到大数据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并对大数据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者:在国外,大数据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王旭:大数据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原理是通过采集和分析海量数据获取有用信息,创造价值。它的学科基础比较广泛,例如统计、计算机、软件编程等方面。但从近几年的“热度”来看,在国外,大数据在金融和医疗方面的应用最受瞩目。大家都知道,英国伦敦是一座金融城市,因此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必须非常严格,大数据在其中就扮演着数据监控的角色。

说一个大数据“捕鼠”的案例。在一些金融机构中,如果交易员私自将一些内部信息透露给身边朋友,让身边朋友代其进行股票、证券交易,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老鼠仓”行为。如果依靠传统的举报、突击检查等方式获得线索的话,是很难查出“老鼠”的。但是运用大数据的话,便可以通过抓取各种看似杂乱而无关的分散信息,利用各种算法将交易金额、开户时间、账户资金规模等数据进行自动关联、聚类、分类和重排,寻找各种违规交易的蛛丝马迹。比如说我发现两个交易账户,交易的品种、时间、频次、手法非常接近,而其中一个是基金账户,那另一个就很有可能是“老鼠仓”。

在大数据医疗方面,国内外的探索热情都很高。去年5月,牛津大学就设立了英国首个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医药卫生科研机构“李嘉诚卫生信息与发现中心”,其中香港富商李嘉诚资助了2000万英镑,主要是通过搜集、存储和分析大量医疗信息,确定新药物的研发方向,探索特定疾病的新疗法。

c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四条方向可以选择

记者:目前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王旭:有资料显示,人类产生的数据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大约每两年翻一番。这意味着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量之和。据监测,这个速度在2020年之前会一直保持下去。围绕这些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数据产业。基于此,国内大数据产业可谓方兴未艾,其中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在大数据开发和运用方面一直走在业界前沿。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产业的商业价值在哪里(1)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E. 老鼠仓的治理措施

治理“老鼠仓”问题尤其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在外部监管方面要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证券市场监管水平。
“老鼠仓”通常都是比较隐蔽的。基金经理往往利用其他独立无关联的第三人开立账户,这样的账户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这对监管当局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2、在内部控制方面要完善基金公司法人治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划分清晰、制衡监督有效、激励约束合理的治理结构,保持公司规范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控制严密、运行高效的内部监控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保持经营运作合法、合规,保持公司内部监控健全、有效。
3、建议对于“老鼠仓”,一经发现,监管部门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市场禁入,并追究法律责任。除了严肃处理当事人外,公司必须负连带责任并接受严肃处理。
对于散布虚假信息,相互对倒,诱使中小投资者上钩的非公平交易,监管部门必须从科技手段上进行严格监管,一经查处,要对违规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进行严肃处理,没收其非法所得,停止其交易行为甚至勒令其退出市场。
4、提高保护投资者的有效性。除了要提醒相关机构要加强自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监管制度的健全和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同时,必须想法设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机构投资者成为“专业精良、治理完善、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真正投资者,而不是更大的投机者。
总之,要想进一步有效发挥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须努力规范投资,只有靠市场监管有效性的提高与市场制度公正性的进步,才能真正做到“老鼠仓”、不公平交易与利益输送这市场三条底线不被侵犯。
2014年上半年“捕鼠风暴”席卷基金业,引得业内噤若寒蝉,多名高管相继离职,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次数多达396次,几乎相当于2012年全年的变更次数,其中离职的基金经理就有近百位。轰动一时的博时基金马乐一案暂时告一段落,华夏基金亦被证监会通报与部分内幕交易嫌疑账户存在关联,近期资本市场多家机构卷入内幕交易风波。
近期,多起资本市场“老鼠仓”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监管层引入“大数据分析”查处“老鼠仓”成效明显。然而,由于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违法成本较低致使震慑力度有限,“老鼠仓”加大监管背后却又写满无奈。
2015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宣布,拟对华夏、海富通等5家基金公司采取责令限期整改3到6个月不等的监管措施,期间暂停新业务,暂停受理其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另对中邮等6家基金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相较以往对于大批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的查处,这是证监会首次针对涉及“老鼠仓”的基金公司进行批量处罚。
针对证监会的监管措施,不少市场人士担心,这会影响到基金公司的发展,甚至会对股票市场构成利空。对此,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这一举措短期内可能会对消除股市泡沫有一定作用,长期来看,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实有裨益。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权力十分有限,对于因“老鼠仓”而受损的投资者,基金公司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这要求司法程序的配合。

F. 公募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是普遍的行为吗

老鼠仓(Rat Trading)是一种无良经纪对客户不忠的“食价”做法。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2014年以来,随着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老鼠仓行为的严抓严打,一大批基金经理落网,也简介引起了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很多外围人士不禁想一探行业内的实情,问一句公募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是普敬陪枯遍的行为吗?下面是某论坛行业内人士的几点观点:
1、不是普遍行为,证券交易所有大数据比对系统,像基金经理马乐隐藏这么深,提前自己的基金买入前5-7天用老鼠仓买入的行为,也被挖掘了出来。交易所只要发现基金账户和个人的交易有同步情况,就会深入调查。老鼠仓更多的是外界对基金行业的猜测。其实金行业的管理比其他各行各业都严格很多,公司网络实时监控,工作期间手机上交,直系亲属的股票账户必须报备。一旦有老鼠仓行为,处罚结果是终身不能从事证券行业。因此您可以放心,老鼠仓还是少数。
2、大数据是近一两年才上线的,以前的老鼠仓主要靠举报,查出的比例很低。更严重的是唐建之前,根本没有老鼠仓被制裁过,因为没有法律规定老鼠仓不能做。当然,唐建出事并不是因为法律修改了,而是舆论反应太强烈,证监会不得已用了背信的罪名硬把他处罚了。所以唐建的那篇处罚决定书遗毒无穷,后来一论证老鼠仓的危害就说他背信。其实刑七修改以后,立法者已经把老鼠仓的性质说得很清楚,这是内幕交易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质上是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侵犯信息公平的原则。
不好意思,说跑题了。继续回答老鼠仓普遍不普遍,因为没有成本,唐建案之前行业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做点。唐建案之后,一段时间,大乱轮部分人都收手不敢做了,有些人为了怕惩罚,还有把违法所得划到太太名下,然后假离婚的,各种奇葩行为。
亮洞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没事了。就跟公安定期严打一样,证监会打老鼠仓也是一阵一阵的,过了这阵风头就好了。出一个大案就停一停看看风声,安全了继续做,但不得不说大数据是神器,大数据出来后就是常态监管了,以后不排除有人不怕死偏要做,但肯定不会普遍了。
3、各个基金和保险资管都出事情了,说明基金和资管行业真的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现象这么多,而在其他国家会少很多(我了解的比较少,美国前些日子SAC也出问题了),不过更想了解的是国外是不是比较少,少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道德原因,还是制度规范的设计。

G. “老鼠仓”究竟有多大危害

何谓“老鼠仓”?

老鼠仓(RatTrading)是一种无良经纪对客户不忠的“食价”做法。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中国股市的特色就是无庄不成股,而老鼠仓就存在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庄股当中。券商是庄股中的主力队员,利用自身具有融资的天然优势,从社会各方面融入大量资金坐庄拉升股票。坐庄本来是为了赚钱盈利的,但券商坐庄很少有真正赚钱的,原因就在于券商把股票拉升后,大量底部埋仓的老鼠仓蜂拥出货,券商又在高位接盘。这样的结果就是券商亏损累累,老鼠仓赚个钵满盆满。这便是当今券商被掏空的主要形式。

“老鼠仓”案频发

自去年底“马乐案”东窗事发至今,据不完全统计,被调查或传闻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已多达数十位。随着证监会引进稽查大数据系统,重拳打击基金老鼠仓力度正在强化。5月9日下午,证监会通报了三起资产管理行业相关人员涉嫌老鼠仓案件,获利高达2000万元。以下是财界网盘点的近年部分影响力比较大的“老鼠仓”。

2007年

上投摩根唐建

处罚: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罚款50万元、终身市场禁入。

2010年

光大保德信基金许春茂

处罚: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10万元。

2010年

交银施罗德郑拓

处罚:获刑3年罚600万元、前妻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前妻之妹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2010年

交银施罗德李旭利

处罚:一审判有期徒刑4年,被罚1800万元;二审维持原判。

2013年

博时基金马乐

处罚:一审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追缴违法所得1883万元,并处罚金1884万元。

2014年10月

汇添富基金苏竞

处罚:判处有期徒刑2年半,罚金3700万元。

2014年10月

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钱钧

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1年6个月,罚款160万元。

“老鼠仓”有多大危害?

当博时基金马乐案当初判决结果出来时,网络舆论上一边倒地认为判决结果过轻,而在基金行业内,却有不少观点认为基金老鼠仓并无多大危害。

今年3月28日,深圳中院对马乐老鼠仓案一审宣判,马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追缴违法所得1883万元,处罚金1884万元。在此结果出来之后,新浪网调查显示,91.5%的网友认为该案判决过轻。有投资者认为,这就是在鼓励基金经理犯罪。普通投资者多是简单地认为其非法获利多,而判决过轻。

在基金业内,除了有人认为老鼠仓确实是违法行为,需要进行严打外,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若是基金经理能够管理好基金,同时对自己的资金进行理财,并没有明显损害持有人利益,也并未造成多大的社会危害。正如马乐在庭审中陈述时所说,其所投资的股票都是通过自己研究买入。

不少基金从业人员对老鼠仓抱有同情之心,也与此前基金从业人员不能炒股有关。虽然此前从业人员有炒股限制,然而现实中不少人通过自己或他人账户,在进行股票投资。在业内投资人士看来,此前禁止从业人员炒股是不合理的制度。“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士,如果连自己的钱都没管好过,怎么可能替他人理好财。”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出于个人的利益,基金经理“老鼠仓”的行为会牺牲掉很多委托他进行投资的人的利益以及牺牲掉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易。这里面透露出基金公司的自律监管不足、制度的不完善、投资责任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他认为,要减少或者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还需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和规则,完善激励机制,并加大处罚力度。

还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在刑法修改的时候就已经将“老鼠仓”行为作为金融犯罪把它入罪了。“老鼠仓”危害非常大,属于内幕交易的一种。“老鼠仓”实际上是用公募的基金或者基民的钱来为基金经理或者自己或者是个人或者是亲友来谋利的这么一种行为,这个实际上是对基民的利益,对于整个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是一个很大的侵害。

“老鼠仓”该如何规范?

钱景财富副总经理、研究中心主任赵江林表示,最近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老鼠仓”的调查、打击力度,主要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将以前有过老鼠仓行为的交易挖掘出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显示了监管部门整顿基金行业的决心。赵江林认为,如果“老鼠仓”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投资者将会对基金行业失去信心,基金行业就会走向衰落。目前基金公司还没有出台能够有效应对“老鼠仓”的办法,观察美国成熟市场多年以来对付老鼠仓的办法中,最有效的还是严刑峻法,提高“老鼠仓”的违法成本,并且加强查处力度,通过奖励举报等措施来威慑“老鼠仓”事件的发生。

赵江林为此建议,根治“鼠患”还需多管齐下。首先是严格监管,并且要长期化、常态化。其次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形式,解决证券市场改革和监管执法面临的制度问题。此外,一些业内人士也建议,应当建立起对基金公司的追责机制。

H. 老鼠仓的判别方法有哪些

“老鼠仓”的辨别方法

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看k线图。

如果是有主力庄家坐庄操控的股票,在低价时大量成交再迅速恢复正常交易通道,那么表现在k线图上则会留下一根下影线,有时候也会开盘的时候大幅调低开盘,然后盘中形成大阳线走势。

(k线图是用来记录股票走势的图,能够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股票市场状况和表现完全记录下来;大阳线则是K线的其中一种形态,其基本K线形态是开盘价近于全日的最低价,随后价格一路上扬至最高价处收盘。)

“老鼠仓”投资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比较隐蔽,未来通过大数据也许可以有效跟踪。

I. 扫一下就能知道你的车去过哪揭秘中山交警“黑科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山41个道路检疫卡点有了一个特殊的“神简滚器”——“警务法眼”系统,只要它对着你的爱车扫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你的车有没有途经疫情发生地。这个“神器”背后,离不开市公安交警支队科技科民警陈振光倾注的汗水和艰辛。3月31日,记者走近刚拿到省公安厅交管局颁发的“业务能手”称号的陈振光,揭秘中山交警“黑科技”背后的故事。

▲在道路检疫卡点使用的警务法眼系统

2019年,通过精心组织和研发,陈振光成功搭建了“分贩神捕”模型,用于精准打击驾驶证买卖分违法犯罪行为。

陈振光说,非法买卖记分类案件,存在线索发现难、传统侦查手段难以跟上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等问题,“分贩神捕”模型精准抓住了案件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类公安大数据资源进行建模,从中挖掘线索,变传统的被动侦查为主动侦查,达到严打买卖记分“老鼠仓”的目的。

陈振光表示,看到自己主导的科技创新能应用于实战、服务于民生,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查老鼠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提高自己的网络排名 浏览:571
怎么看凯立德导航版本 浏览:871
更新手机依赖文件失败 浏览:327
数据ltc是什么意思 浏览:568
顺序表存储数据结构有哪些特点 浏览:891
苹果手机在微信怎么搜索文件 浏览:375
数据库服务怎么重启 浏览:841
苹果6s通话声音太小 浏览:517
什么是数据分析法 浏览:659
多页双面文件按顺序复印如何操作 浏览:772
diskgen硬盘工具 浏览:642
后端编程哪个好 浏览:540
编程哪个软件最简单 浏览:591
山西运城疫苗用哪个app预约 浏览:413
有线网络电视机顶盒如何看直播 浏览:909
linux挂载硬盘home 浏览:964
word2010全部接受修订 浏览:802
咋找文件管理中找下载路径 浏览:967
冒险小镇怎么快速升级 浏览:573
如何修改5g手机的5g网络 浏览:486

友情链接